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详解5篇)

时间:2021-12-23 10:54:02

  幼儿心理健康详解(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远、深远、细致的工作。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我们期望的成功教育。为此,威海市大风车幼儿园从幼儿抓起,关注小孩心灵的长大,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把幼儿塑造成具有完整素质结构的新一代。

  家长们都十分重视小孩的身体健康,提醒家长们,身体健康固然重要,心理健康也是不能忽视的。

  1.学会尊重

  不要过分地关心小孩。这样做容易使小孩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当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小孩。要让小孩从小明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不要太亲近小孩。应当鼓励小孩与同龄人一齐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2.培养自信

  不要勉强小孩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小孩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要对小孩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小孩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3.给予小孩安全感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小孩。这会造成小孩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小孩的自尊心。

  不要对小孩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小孩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要帮忙小孩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忙小孩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解决困难,应教会小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心理健康详解(二):

  幼儿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天然也不例外,所以必须要确立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像,概括,分析本事,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教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我的想法和感受。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本事。

  4.做事有信心和有必须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必须的生活自理本事,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团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必须的自我评价本事和自我约束本事。

  9.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能理解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幼儿心理健康详解(三):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都在哪些方面:

  1、良好行业习惯建立

  幼儿期的小孩对“正确”一词概念是朦胧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幼儿对这些是分辨不太清楚

  的,父母应当经过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和培养,鼓励他说真话,有了错误要承认。教领他认真识别和学习正确的行为,对孩童的行为给予正确评价。慢慢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求知欲旺,学习本事强

  幼儿能想出问题,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和智力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父母应当耐心的教导,尽量满足小孩的求知心。

  3、乐于与人交往,懂得谦让

  鼓励小孩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一齐玩乐,培养小孩之间的团结互助品质

  4、流露真情

  心理健康的小孩会天然流露内心真正的感受,不会压抑情绪。摔痛了会哭,被捉弄会生气,看见喜欢的会笑。情感流露是适度的,天然的。

  5、乐于表达

  心理健康的小孩乐于与人沟通,沟通方式包括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明确的表达出自我的意愿。

  6、自信勇敢

  心理健康的小孩会相信自我的本事,会奋力去做自我想做的事情。比如自我攀爬高梯架,不害怕等。

  7、适应变化

  心理健康的小孩不会过于固执,能够比较灵活的适应环境与变化。

  幼儿心理健康详解(四):

  如何辨识儿童的心理问题

  辨识本就是一件相当棘手的工作,而其准确与否更影响治疗成效。

  以下我们愿提出几项原则,供父母作为判定的标准(然而若想正确的判定可能就得请教心理专家或精神科医师。)

  1.行为与年龄的关系:每个年龄的小孩都有一般的行为表现与发展程度,如果你发现小孩比其他同龄小孩落后许多,最好能送医检查。

  2.异常行为出现的频率:假如怪异行为偶尔才出现一次,父母就暂时用不需大惊小怪,可是如果经常产生,甚至经过约束後仍无法矫治的话,就得注意并寻求治疗。

  3.对日常生活妨碍的程度:假如小孩的问题已严重干扰小孩正常生活或学习的话,就须求助於心理专家了。

  4.观察小孩是否已有其他相关的并发症。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

  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本事,所以应对自我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例如: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诸如此等问题,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可是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却是退缩。

  另外,由於儿童正逢利用周遭环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阶段,如果能及早治疗,较具成效、且对小孩的伤害会减少许多,可是若拖延处理时效,就得多费一番周折。

  幼儿心理健康详解(五):

  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可是,儿童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整体水平却在逐年恶化。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儿童健康,必须从小孩小时候开始就要关注。

  认知

  小孩的认知的发展,与先天的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智力发育。虽然很多家长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就注意给小孩“开发智力”,但事实上,智力的发展有它自我的规律,外界刺激不足固然会造成发育迟缓,像狼孩,孤儿院缺少关照和活动的小孩等等,但那都是极端的例子,很多情景是此刻家长太着急了,给予的刺激太多太强,这反而会给小孩的智力发育带来坏影响。家长要能够正确评估自我小孩的状况,不要拔苗助长。

  情绪情感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动物都会有喜怒哀惧等情绪,当我们看到新鲜的环境,当我们遇到陌生人,当我们独立完成了一件事等,都会影响到我们产生特定的情绪,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决策和行为,而我们得出结论、构成策略、采取行动的时候,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情绪的产生。所以,我们不能小瞧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儿童最早对情绪仅有经过躯体感受得到的'体验,没有认知。逐渐地,在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下,小孩开始对情绪有了认识和了解,不仅仅了解自我的情绪,也了解他人的情绪。

  社会情绪的发生源于后天

  一般在两岁左右,小孩开始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如尴尬、害羞、嫉妒、内疚、骄傲等,这些情绪是自我评价性的情绪,而自我评价首先来自他人,尤其是最亲密的人——父母的评价。

  那些更关注小孩“缺点”或“错误”,在小孩失败时严厉指责小孩的母亲,其子女在失败时更容易显得羞愧和自责,成功时却很少感到骄傲、自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那些更关注小孩的进取表现,肯定、认可小孩的母亲,其子女在成功时会表现骄傲,在失败时较少有内疚、自责的表现。所以,一个整天阴沉沉的,或者情绪上经常“暴风骤雨”的母亲,不可能拥有一个阳光的小孩。

  小孩的情绪本事的发展,跟后天的养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能帮忙小孩的,是让他尽早发展出管理情绪的本事,包括:情绪(自我的和他人的)识别本事、情绪推理本事、情绪调节本事、情绪表达本事。这些本事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小孩社会功能的发挥。

  1、情绪识别本事。在人多的场合,有些家长不好当着众人管教小孩,就会给小孩“使眼色”:怒目而视或摇头警告等。这种方式是否奏效,首先得看小孩是否读懂了家长的表情。对于3岁以下的小孩来说,他们基本上不明白他人的表情。3岁以上的小孩的情绪识别本事发展得参差不齐,如果母亲能多跟小孩讲绘本或生活中的人的表情,会大大促进小孩的识别本事。这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即指导小孩能看得出眉高眼低,明白别人此刻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情绪。

  2、情绪推理本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不必非得看到别人的表情,根据情境也能猜测出别人是什么情绪了。3岁多的小孩对欢乐的情绪能猜准,比如告诉他:阿姨明天要过生日了!小孩会说:“阿姨好开心!”4岁的小孩能理解一些与事件相关联的情绪,例如,玩具丢了——悲痛,找不到母亲了——害怕。到了5岁,小孩长记性了,他个人过去的经历有助于他理解并预测此刻的、他人的情绪。6岁以后的小孩,基本上能够理解诱发情绪的情境了,对成年人的情绪预测大多数情景下都比较准确。

  3、情绪调节本事。虽然说那些被定义为“负面”的情绪其实更有用,对我们可能更有好处,但它们被定义为“负面”、不讨人喜欢也是有原因的,它们引起的身体反应和感受确实令我们不舒服,而应对别人的这类情绪,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不知是该附和对方,还是该怎样应对。当我们有了这些难受的情绪的时候,我们会想办法调节情绪,生来就会。

  行为

  我们只能经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来猜测他的内在心理过程。所以,我们确定小孩的心理是否健康,更多地是从小孩的言行来推断的。例如,前面讲的情绪表达的问题,以及小孩的生活习惯、跟小朋友一齐玩的方式等等。一个人行为不当,不仅仅预示他在认识上、情绪上等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会造成他自我的适应不良,引起别人的反感,让自我达不成目的,于是引发负面情绪,行为会更加不当……

  家长要做的事有两件:

  一,培养小孩良好的言行习惯。这涉及到认知,包括帮忙小孩分析情境、了解他人和自我的目标,以及具体的一言一行。小孩在具体的言行应对上是空白,是经过家长的传授和自我的观察模仿习得的。此刻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同伴一齐玩的少,家长更需细心、耐心地教授小孩、引导小孩;

  二,注意观察小孩的行为,包括收集教师和亲戚朋友的评价、议论,及时发现小孩异常的言行,并进行分析、纠正。必要的时候,要及时请专业人士帮忙。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