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特点(详解3篇)

时间:2021-12-23 10:52:19

  儿童心理特点详解(一):

  三岁小孩的心理特点

  3岁小孩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小孩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我体验过的事物,并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我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

  3岁小孩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小孩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奋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

  3岁小孩害怕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如动物、假面具、黑暗等。主要原因是,虽然小孩已开阔了眼界,看得多、听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这一切。

  3岁小孩已能用语言表达自我的感受了加上自制本事也多少强了些,那种攻击型的态度少了起来了。3岁儿的喜悦已不是一般物质性的,会因为使父亲母亲高兴而高兴了。所以,又把3岁这一年龄叫做捧人的年龄,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话了。对这个时期的小孩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阳光、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能够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例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请再来玩。”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他说:"你在哭吗我来帮你打伞好吗"这就是小孩心理最突出的特点。

  3岁小孩的主导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小孩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十分趣味,他们能够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例如,一片树叶在过家家时能够当作盘子,在买东西时能够当钱用;一块木片,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当手枪,一会儿又当木头人。小孩在一齐游戏时,一块积木宝宝掉到地毯的大海里,立刻会有一辆纸盒急救车开去救援。每一种游戏都有小孩自命的意义,任何一个游戏里都藏有打开小孩心灵大门的钥匙。这个时期小孩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1~2岁小孩那样各玩各的。

  3岁小孩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学习性别的区分。起初,小孩由于男女间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小孩便明白自我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我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在小孩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爸妈及周围人给予的赏罚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强化作用。小孩往往以同性父母为榜样,求得同样的行为和感受。女小孩们模仿母亲玩当母亲的游戏,尽量地学着母亲的温柔、本事和女性的性别行为;男小孩们则模仿父亲的男子汉态度和行为,期望自我像父亲那样严厉、果断。

  3岁小孩很喜欢结识伙伴。这个时期小孩在伙伴中体验到了完全不一样于爸妈及其他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同小朋友一齐游戏的过程中,小孩的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本事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这种在伙伴帮忙下的自主活动能使小孩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为小孩创造同众多的伙伴相互接触的机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小孩园是小孩们结识伙伴的好场所。

  四岁小孩的心理特点

  如果有人问:“小孩最吸引人的阶段是什么时候?”专家必须毫不犹豫地说:“4岁”。可是对一般的大人而言,这个年龄却是最令他们头痛了。与3岁或5岁的时候相比这下,4岁儿童最不温顺;由于他们正处于所谓“精力旺盛年龄”,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

  4岁小孩精力十分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那样是反抗意识强烈,反而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社交生活;只可是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

  4岁小孩十分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能够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4岁小孩这时期长大的脚步十分快。如果他们稍加停留,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件事时,必须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玩意儿,之后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样会这样?为什么呢?母亲。”对4岁儿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小孩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岁小孩同时也有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一些特点。如果谈到他们趣味的话题,往往令大人自叹弗如。总之,4岁的小孩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迅速长大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普遍地出此刻4岁儿身上,期望大人以宽容的心来应对这些问题。

  五岁小孩的心理特征

  对于5岁的小孩来讲,已经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时如果家长细心观察会发现,小孩这时明显好带好管了。比如这时小孩会十分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动物的故事,但却对抽象说教不能理解,说明小孩对成人世界的理解还有一个过程。这时家长就要在施教时关注小孩的想像力了,引导小孩大脑中产生生动、形像的联想。

  5岁是小孩游戏本事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家长的启发和引导下,小孩已经能够开始玩主角游戏,如用积木搭“动物园”、“饲养场”,自我扮演饲养员;玩开汽车游戏,司机、售票员则扮演得更象;玩医院游戏,会模仿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方、打针,对病人表示同情,会说些安慰的话,做得很认真。这时父母应同小孩一齐玩,经过亲子游戏有意识地引导小孩注意游戏的目标,鼓励小孩经过自我的奋力去实现。儿童在游戏时是很专心的,父母可借此引导他们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好品质。经过小孩随意地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心理会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经过直接感知物体,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还能够进一步体验人际关系。父母要引导小孩正确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结合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情感习惯的培养,帮忙小孩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品德。

  5岁的小孩已经会自我找邻居小孩玩儿,会进行小组游戏,已出现朋友关系的萌芽。在良好教育下,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如问候母亲的病。愿意把自我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在游戏中能团结友爱,互相提醒,遵守规则,想办法玩得好而趣味。开始有克制自我的本事,会自我去解决问题,如让别人先玩,充当自我不喜欢的主角等。

  1、体能的发展:儿童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能折纸和纯熟地动用剪刀,及有技巧地使用铅笔及画笔进行简单的美劳活动。自我照顾方面,他们能用筷子吃饭、挟菜,亦会用梳整理头发。这时期的儿童的速度已与成人一样,他们可轻易地在窄线上行走。攀、爬、滑、滚的技巧已相当纯熟,又能随音乐手舞足蹈及作体力游戏。

  2、智能的发展:儿童已能掌握读、写和计算前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对于时间、空间、数量物体类别的概念已颇了解。他们能以正确次序排列长短、高矮、阔窄或大小不一样的物件,也能数数至二十。看过图画后,能说出大概资料。

  3、语言的发展:儿童语言的文法和结构,大致与成人无异。能和家人或其他儿童沟通,谈话时也能轮流说话,不会离题。他们对不久前发生的事情能有条理地讲述,也能够传达简单的讯息及喜欢编说故事。

  4、情绪的发展:情绪渐趋稳定,逐渐懂得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有良好的自制本事,对成人友善的批评也能理解,可是有时需要适当的提示。

  5、群性的发展:在自理方面亦较前独立,他们能选择适合的衣服,自行洗澡及做些简单家务。在社交方面,他们开始选择自我喜欢的玩伴,也能与几个小朋友进行合作性的游戏;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并懂得呵护弱小及安慰别人。

  六岁小孩的心理特征

  6岁和5岁时完全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源自他不断在变,并且是快速地变。6岁小孩像他在2岁半时一样,好像生活在两个极端之中,他两端都想要。大的事情他很难下决心,可一旦决定,就很难改变;小的事情他却很容易转变心意。

  6岁是小孩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8岁以后这种对书面语言的敏感会越来越弱。为什么有些成人不喜欢阅读?因为他们错过了阅读的敏感期。实际上小孩有许多美妙的想法,但因为汉字难写而写不出来,经过电脑拼音打字,他们能说的就能写出来。对于6岁的小孩,家长这时应当重点关注于小孩做小孩小衔接了,即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情感培养培养的基础上,有意识引导小孩了解小学生活、学校环境、课时长短、课外作业的要求等。让小孩有一个提前的缓冲心理准备,逐步适应小学教育的新环境和新情景。

  一、在思维方面大多数6岁小孩已经具备了归类的本事。比如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猫。”3~4岁的小孩因为一般都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概括其外部特点,所以他会说“猫很小,有黑色花斑。”这是指他看见过的某只猫。而5岁左右的小孩的回答:“猫会抓老鼠。”能凭借猫的某些特征进行概括。仅有6岁的儿童会说:“猫浑身长着毛、有胡子,喜欢吃鱼,会抓老鼠。”这个例子说明小孩到了学龄前期的晚期,小孩的思维已由初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仅仅研究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并且能认识其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这为入学后语言、文字的学习做了准备。观察、注意、记忆:3、4岁左右的小孩的注意、识记都缺乏自觉性、目的性,因而表现以无意注意及无意识记为主。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逐渐能够按照成人指导的活动和任务来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我的行动。到了5~6岁时逐渐发展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本事,这些本事均有益于入学后的学习。

  二、在语言方面6岁小孩量词的正确使用率显著高于5岁小孩,副词的应用不但更经常也更多样化、更准确,能恰当地使用“根本”、“简直”、“大概”、“永久”等副词,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鲜明。对代词、助词的运用比以前更为得当。由于词汇和句子的质量有显著提高,在讲述事情时资料更丰富、句法更正确、语言更连贯、层次也更清楚。此时能把1套3~5张的图片。按情节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并进行有头有尾的叙述,使听者能领会。出声的自言自语开始减少,逐

  渐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有些6岁小孩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书面言语。开始识字。

  三、在认知方面数概念:大部分6岁小孩能掌握20以内的数概念,能按成人的要求从一群物体中取出20个。能将1~10的阿拉伯数字依正确顺序排列起来并开始能够不依靠实物运用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运算。时间知觉:对一周的时序基本都能掌握,在辨别"今日"、"明天"、"昨日"的基础上,开始延伸到能辨别"后天"、"前天"、""大前天"。最难掌握的是认识钟点,仅有很少数的6岁小孩认识钟表,会报出时间。

  四、在空间知觉方面大多数6岁小孩能以自我为中心。正确地把自我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但常常只限于自身的方位。而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

  五、在社会性发展方面6岁小孩的游戏更有计划性,喜欢用简单的工具,如滑轮、横杆等来玩建筑性游戏,也开始玩用言语推理的游戏(猜谜语);能自我选择朋友,当小伙伴出现困难时,会加以安慰并给予帮忙会明确表达自我的情感,如:愤怒、欢乐及爱等,而在游戏中发生的争执,一般都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不需成人监督。6岁小孩开始能在成人的帮忙下拟定一个目标去实行,如制定一个“每晚不需提醒就刷牙”的目标,然后自我画个图表。每一天做到后就打个钩,定期检查。父母应对儿童按目标执行的行为给以鼓励。

  六、在生活自理方面6岁小孩除了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外,还能在家中及小孩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独自去邻居家及旁边的商店;懂得过马路时先看红绿灯及两边,要走斑马线;认识男女洗手间的标志,选择正确入口;坐车会主动系上安全带。每个小孩在即将上学时会表露出兴奋和向往的情绪,但其中又会夹杂着一丝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如何帮忙和引导小孩从小孩园过渡到小学是每一位一年级教师和家长的社会职责,因为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对6岁的小孩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教师和家长都应以最大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小孩顺利进入小学生的主角。带领他开始在教师的教导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6岁小孩渐渐开始与母亲分离。其实,就是这种朝向独立的天然倾向,使6岁小孩有时对母亲产生攻击行为。而小孩争取自由独立的奋力,也使小孩本身产生一些焦虑感。小孩有时很难侍候是因为尽管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算小了,可是他们还是极端没有安全感,在情感上的需求很大,如果家长能付出很多的耐心与奋力,满足小孩这方面的需求,6岁小孩会是你最好最热情也最忠心的伙伴。

  七岁小孩的心理特征

  7岁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具有划时代的长大意义。这时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小孩,会发现小孩小孩已经成了一个鬼怪的小精灵了。

  7岁小孩比较不像以前那般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虽然不是完全能够靠自我,可是比较不会麻烦人,并且也慢慢懂得自我去处理身边的事情。无论他做什么事,都期望得到大人的赞赏,所以此时期的儿童也异常喜欢讨人欢心。从这现象看来似乎是一种道德观的长大,可是以一个7岁小孩的心理发展状况而言,目前还没有成形的道德观念。我们能够说这是因为他的感受性较强的关系。他慢慢懂得尊重父母、教师等大人的权威;另一方面,对于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少出现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惹麻烦,反而会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此现象代表他们懂得以善意的态度来到达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他们无论对方是善意或恶意,都会因怕受伤便天然而然地采取逃避的态度。也所以,7岁小孩较喜欢有自我独处的时间,无论是在运动、游戏或是读书的时候,都会以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情。这时候,小孩的主张是不应当压抑的,因为这让他们慢慢学会独立。

  一、习惯成天然

  若不要求过高,7岁儿通常能够自我处理身边的事情;然而,多数的大人往往因求好心切以致会有许多的问题发生。吃饭:如果是男小孩,家长常会注意他吃相不能太贪或囫囵吞枣;如是女小孩的话,又会担心她吃得太少或挑食。事实上,7岁儿对于他所厌恶的食物有时也会试着吃吃看,所以在此时期,若有营养上的障碍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大人紧张过度所引起的。在餐桌上,多半还会有礼貌,但若有什么异常的事一发生,他立刻就站起来跑跑跳跳的,这是最令人看不惯的事了。尤其当我们说:"吃饭喽!"的时候,他仍然继续做他的事,这时与其大声喊他,不如到他身边以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小声地告诉他该吃饭了,反而较有效果。对于过于专心的儿童,有时候会把做到一半的功课,或者还没看完的漫画书拿到餐桌上来,这个习惯应当改掉。相同地,边看电视边吃饭也是不对的。因为,通常他们的注意力都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在吃饭时最好有欢乐的气氛,也应尽量选择适合7岁儿聊天的话题。

  二、培养时间观念

  "母亲,是不是该起床了?""我该去学校了!"在7岁小孩口中,常听到他们急切害怕自我迟到的问话。不论时间如何充分,他都会紧张地换上衣服,匆匆忙忙吃着早饭;甚至因为太紧张,跑到厕所以后,不论母亲在外面叫多少次,他都不明白要出来。甚至大人跟他讲:"没有关系,必须来得及。"他仍无法舒解心中的不安,其实这种儿童是很少迟到过的。可是会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这名儿童以往因热衷某件事却遭失败的经验所致。7岁的小孩,对于事情容易集中精神,所以发生一、二次失败,实在是没有关系的;可是,由于他们过于认真,对于自我的失败又会很在乎。另外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是很了解时间的意义,所以常常会干着急。所以,时间的问题对儿童而言是较为困难的,他们常会对自我失去信心,会异常注意自我是不是迟到了。在这时候,家里能够用比较清楚的时钟,或是我们能够更具体地告诉他,当时针、分针走到什么时候,就是代表要做什么事情了。如此让他慢慢习惯,就不会再那么心急了。尤其对于比较容易紧张的儿童,我们能够利用以下方法--当看完这个节目之后,就该洗澡了!或是利用闹钟,当闹钟响时就是我要做什么事情了。如此教他,他才不会过于紧张。

  三、关心和爱抚小孩。

  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奋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奋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时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久不会体验到成就感,他们的自尊也会逐渐降低。

  四、让小孩学会独立、自主。

  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我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我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小孩有与父母不一样的见解。放手让小孩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本事。

  五、让小孩感到欢乐。

  给他们供给游戏的时间、场所和玩具,对他们的爱好给予鼓励和支持。虽然小孩入学后,其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游戏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有些父母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小孩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仅能够给小孩带来欢乐,并且能够使他们在欢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六、给小孩留面子。

  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打小孩或训斥小孩,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小孩以往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小孩感到难堪。

  七、做小孩的朋友。

  进取参与小孩的业余爱好活动,给小孩买些他们喜欢的书,安排他们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等,尽量使小孩的生活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八岁小孩心理特征

  八岁小孩关键是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应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小孩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就忽略了小孩的学习本事上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吃手、发脾气等等,而这些问题在8、9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

  1、知觉的发展

  8岁小孩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本事也渐次增强。

  2、想象的发展

  8岁儿童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资料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思维的发展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具有必须的抽象概括本事,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确定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十分低的。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靠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本事很差。不善于使自我的思维活动服从于必须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4、注意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我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

  5、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出现与学习成败、班团体有关的理智感、团体荣誉感、职责感等。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坚持。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构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构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在道德确定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研究行为动机。道德行为尚未稳定。

  九岁小孩心理特征

  对于九岁小孩来讲,从心理发展方面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但对于这个年龄的小孩分化现象已经十分明显,凡懂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一般都能与小孩之间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小孩相处大都和谐。反之,尽管小孩已经进入第二反抗期(7-9周岁)的末期,可反抗现象却越来越突出。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亲子关系构建不好,家庭教育观念有问题的家长,会深刻地影响到小孩的习惯、品质、学习兴趣和态度、自控本事、是非分辨、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由于九岁儿童此时大都已读三年级,在学业上基本上已经由一年级的棘手期,二年级的困难期突围而出,儿童不再感觉学习是十分难的事,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进取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当九岁儿童在学业上得到极大解放时,情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小孩思维越来越活跃,表达上越来越流畅,愿意就很多事和父母和伙伴展开交流探讨。

  其实就是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内在表现就是教师所讲的话更容易让学生们去倾听去思考。家长对小孩异常愿意听教师话,而对于父母所说的话却大打折扣的现象常常不理解。其实这涉及到群体效应,教师应对全班诸多学生时,教师像将军,学生们像士兵,在将军的统一号令之下,士兵们统一动作,哪个敢不听号令,军法从事。

  九岁小孩神经系统发育有了较大的提高,异常是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抵制逐渐走向平衡。从原先情绪易冲动,不加以掩饰和控制,发展到此刻已经有了较好的调节本事,绝大部分小孩能根据学校纪律要求约束自我的活力;在发脾气时,不骂人、不打架;听课时能根据要求不随便讲话;在完成作业时,能抵制自我想去玩儿的愿望;有的小孩还能耐心地帮忙同学,尽管有些同学以往他们不喜欢。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孩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波动性,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情绪。例如小孩犯错了,如果家长故意冷落他们,用不了多久小孩就会主动来找父母认错,期望能原谅他们。但常常是好了伤痛忘了痛,很快老毛病又犯了。所以,需要在自身修养方面加强,绝不能再整天唠叨小孩,逼迫小孩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否则,一旦激起小孩的反抗心理,往往会把亲子关系搞的更糟糕。

  九岁小孩自我发展从理论上来讲,应当发展到一个相对较高的阶段,在认知方面,在行为表现方面,在对待他人评价方面,在对待学业的态度方面等都有不错的表现。这第二反抗期基本快要结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之前,小孩完全研究到我自我需求和满足,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闹情绪耍无赖,经过两年的长大和理解的各方面教育,到九岁时,一般小孩自我意识已经有明显的分化。一部分小孩在抽象思维得到良好发展的前提下,往往能合理地理解他的意见和提议,也能换位梦想体谅他人。但部分小孩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抽象思维,换位思考,好习惯,好品质没有得到坚持培养,往往会导致认知出现障碍,阻碍儿童正常认识自我,即只要我个人得到满足就万事大吉了,我才不管别人怎样看我说我呢。

  十岁小孩心理特征

  10岁的小孩处在儿童的后期阶段,小孩开始从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我的想法,可是,辨别是非的本事还是极其有限的,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我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的引导,小孩能够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本事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10岁是小孩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人地大脑从婴儿期到儿童期不断在发育和增长,并在青年期完成长大的过程。大脑的生长不是均匀和直线的过程,二十非匀速和分阶段的过程,各个阶段是相互影响、环环紧扣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今后一个阶段产生不良的影响。

  研究证明,人脑在10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研究还证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发育完善,小孩玩的天性开始消退,相反,大脑的抑制本事加强,儿童对自我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有意识。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本事增强,思维本事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匪类、比较、和推理本事开始构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

  10岁小孩是培养情绪控制本事的关键期,情感发展有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步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这个时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能够使得小孩的情感控制本事有较大的提高。随着学生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友谊感、职责感、审美感、团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小孩社会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小孩的重要因素。可是,小孩毕竟是小孩,情绪控制本事还是很有限的,需要细心呵护和耐心引导。

  儿童心理特点详解(二):

  特征1:小小孩是好游戏的

  小孩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确实,小小孩每一天都是生机勃勃、一刻不停地,从几个月大开始,无不动来动去,看见东西就要抓,抓了还要往嘴里放;尚且不会走路,小腿就喜欢踢来踢去、蹬来蹬去;等到再大一些,家里简直就别想有片刻的安宁。

  针对这一条特性,我们做父母的的应当带小孩有充分的游戏与运动,因为“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欢乐。”

  特征2:小小孩是好模仿的

  好模仿,就是善于模仿的意思。小孩不但会模仿大人的行为,也会模仿大人的言语举动,所以为人父母者,要以身作则、时时谨慎,才能给小孩树立榜样的力气,给予小孩进取向上的模仿。

  同理,小孩不但善于模仿大人,有时同龄小孩的语言举止他也很快就学会了。就像我们家从来没有人说骂人的脏话,可是我儿子上了一年级后,有一天回来就说了骂人的话,我们分析这就是跟着同学学的,至于同班的小学生是跟谁学的,我觉得与他的父母不无干系。

  特征3:小小孩是好奇的

  小小孩的好奇心是生来就有,几个月大还在吃奶的小娃娃,听到动静,顾不上吃奶都要扭过头去看看,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甚至走到哪里小手摸到哪里,我儿子就是这样,对什么都好奇,都想自我动手去试试。

  并且小小孩不光是自我去动手摸,凡是他不懂的事物,都会向父母各种提问,这也是好奇的一种表现。

  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小孩的好奇心是他了解世界、习得技能、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特征4:小小孩是喜欢成功的

  小小孩做事,也是喜欢成功的,因为成功能够带来成就感,不但自我的信心满满,还能够获得大人的表扬,而表扬又会正向激励小孩更加自信,从而构成良性循环。

  针对这个特性,我们就要注意给小孩布置的任务不要太难,否则小孩做不到,就难以有成就感,甚至还会灰心丧气,不利于小孩心理健康长大。

  特征5:小小孩是喜欢野外生活的

  小宝宝如果哭了,可是抱起来去外面走一走,多半会停止哭闹。我儿子都七岁了也是一样,每一天不下楼转转,他在家里就“憋得难受”。不仅仅我儿子喜欢到外面玩,我想普通儿童大都是如此吧,喜欢在户外跑来跑去,野草、小花、小猫咪、小石子等,无一不是他们的玩具。

  陈鹤琴先生讲,“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得,也应在天然界得到。我们在书本中看死的标本、死的山水,应当去野外看活的动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

  小孩听过的可能会忘记,看到的也许会记住,可是做过的能理解,自我发现的才能真正掌握。蕾切尔·卡森曾说过:“我真的相信,对于孩童和教导他们的父母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明白,而是感受。”

  特征6:小小孩是乐群的

  乐群,就是喜欢跟同伴一齐玩的意思。哪怕是小宝宝,当他一个人待着时也会无聊哭闹,但一看见有人来就不哭了。

  等到小孩再大一些,就更喜欢找同龄人成群结队地游玩了,所以父母应当多带小孩去户外玩,让小孩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开心心玩。

  特征7:小小孩是喜欢称赞的

  两三岁的小小孩就已经明白“好话好听”了,喜欢听夸奖他的话、称赞他的话,大小孩也是如此。我儿子练字,每次我都奋力找出几个相对不错的给画上“星星”,他就表现得很开心,下次会更用心写。

  所以,当小孩表现出色时,大人要多多表扬他,因为表扬对小孩带来的影响,远远大过犯错后的批评和指责。

  看来,家庭教育也是讲究方法技巧的,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小孩的这些心理特征,帮忙我们更好的了解小孩的心理,更好地与小孩相处。

  儿童心理特点详解(三):

  儿童的心理特征

  1、婴儿期的小孩心理特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婴儿期的小孩看到父亲母亲会产生极大的信任安全感,碰到陌生人就会有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觉。这是婴儿时期小孩的主要心理特征。所以在婴儿时期,父亲母亲要给予小孩极大的安全感。

  2、幼儿期(1~3岁)的小孩心理特征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幼儿时期,小孩渐渐有了自主思维,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小孩怎样这么不听话。当然,父亲母亲不能去一味的责骂小孩。也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所以,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构成意志品质。

  3、学龄前(3~6岁)的小孩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时候的儿童如果收到表扬会有进取性,也会产生上进的心。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所以在这段时间里,父亲母亲要正确的引导小孩的心理发展。

  4、青春期的小孩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和主角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的小孩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父母要异常的关注小孩青春期叛逆的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引导和解决。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小孩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我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到达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我的需要控制自我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我的喜怒哀乐,乐意理解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坚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忙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进取参加团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7、反应本事适度与行为协调

  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必须应变、应对本事。

  8、心理年龄贴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贴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构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表现为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跟小孩说理要注意技巧

  循循善诱,充分说理是家长教育小孩的重要手段。跟小孩说理不仅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小孩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小孩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小孩的长处,对小孩的提高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小孩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小孩就容易理解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小孩,责怪小孩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小孩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小孩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小孩。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小孩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小孩也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我喜欢吃零食,却对小孩大讲吃零售的坏处,如此,小孩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小孩申辩的机会。跟小孩说理时,小孩可能会对自我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从应给予小孩申辩的机会。应当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小孩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小孩申辩的机会,小孩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说理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小孩的情绪状况。小孩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理解不一样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小孩讲理,要充分了解小孩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说理教育,若在小孩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往往不会奏效。

  最终,跟小孩讲道理,最好找小孩比较信服的人。让小孩信服的人跟他讲道理,他会比较愉快地理解。否则,若让小孩本来就反感的人去和他说理,即使说得再好听,小孩也会无动于衷的。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