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35篇)

时间:2024-01-03 09:13:14

  信息化建设方案(一):

  一、基本情景

  华容县北景港中学现有教学班15个,教职工96人,学生739人,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信息化建设基础方面,20兆宽带网络进了学校,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有网络接口,并且都能够上网;每个教室都装有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每个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建立了拥有一整套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有1个学生计算机室,台式电脑50台,本期为教师购置手提电脑78台。

  学校现有教师75人,98%的教师具有信息高级技术证,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4%;中学高级、中学一级职称教师45人,占60%,57%以上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学。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规划》,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确保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凸现出巨大优势。

  三、建设目的

  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学校教育信息化,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工具,发挥教师利用信息化应用技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管理创造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四、组织领导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专家指导小组:县技术中心技术员

  (二)工作小组:

  (1)管理应用创新推动工作组:

  施湘平:负责全面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

  唐创: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领信教育业务管理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等电子OA管理系统的建设。协助人员:张梦阳

  ①平台模块数据的上报,平台新增模块及更新学校各类基本数据

  ②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管理。含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培训及心得体会、工作成绩、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

  ③各项制度的收集整理(制定《北景港中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考核细则》),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电子化管理和质量监控(电子备课的指导)。

  ④建立教师试卷分析系统。

  ⑤加强教师培训。在“领信教育”平台上开通教师技术培训专栏,分层次对教师进行操作系统、常用软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使用等培训,资料以信息化理念、教师岗位技能、资源利用、教学平台应用等方面为主。

  (2)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工作组:

  肖必星: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站教学教研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张梦阳、洪权遇

  ①由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②有效利用“同步课堂、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

  ③开辟“同步课堂”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各学科教研组空间,负责收集、整理、审核、上传学科资源。

  钟垒彬:负责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资源的收集。

  ①加强网络化学校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网络学校文化活动。例如:网上主题征文活动、网上主题征画比赛、学生网上论坛、网上板报、班标等各类班级评比活动。

  ②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实施“家校沟通”服务,使学校为学生家长供给更全面、更便捷、更顺畅的服务。同时设立“亲情电话”“绿色电话”为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服务。

  (3)服务应用创新工作组:

  夏勇:负责硬件建设和经费筹措、后勤管理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姚建明

  王大伟: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协助人员:薛为宏

  向阳:负责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建设资料和步骤

  1、经过市县级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的教师占总数的95%以上、经过送培和校本培训实现。

  2、经过送培方式使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均须经过教育局的专业培训后上岗。

  3、高起点建设学校网络,使校内主干速率到达20Mbps,桌面终端连接速率不低于独享2M。

  4、采用宽带光纤连接互联网。

  5、建设具备以下功能的学校网,连接学校内所有计算机,并在每个教室和办公地点,以及校内其他公共场所均设有网络终端。

  (1)能够供给各类信息服务,如:

  Internet连接访问代理文件传输Web浏览

  经过上级教育信息网中心网站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校内BBS和CHAT在市或县教育信息网上设立主页和虚拟空间(或主机托管),并坚持更新维护。

  (2)能够经过网络实现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行政管理:包括会议管理、单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发布、政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查询等;

  人事管理:管理和维护单位的人事信息等。

  学籍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籍注册、奖惩管理、分班管理、升级管理、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

  招生管理:招生计划、入学报到等;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课表安排、补课调课等;

  考试管理:考试安排、补考安排、成绩管理与分析等。

  (3)建有图书自动化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期刊的采购、编目、流通和查询、检索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电子阅览室:使读者能够经过网络查询图书馆购置的各种光盘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同时能够上网浏览;

  (4)具有电子教学实施系统功能

  大部分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

  网络备课与授课系统:建立以学校教学软件和课件素材等构成的本地化特色资源库,为教师经过网络进行备课供给便利条件,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积累、优化机制,为学科整合供给平台基础;

  (5)建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系统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供给网络化平台,让教师能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络上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和设备,可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

  (6)与学生、家长、社区沟通的平台建设

  采用“领信教育平台”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信息沟通。

  (7)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平台,建立教师个人空间站。

  6、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须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管理条例。

  六、经费保障

  争取上级支持为主,自筹为辅。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

  一、活动目标

  利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依托泉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边远地区,采用点对点、人对人的方式进行优质资源辐射、帮扶、互动。经过网络学习空间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实现校际、学科、教师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加大对玉湖学校、蓝田中学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景、新问题,督促各有关学校开展工作,推动建设项目有效落实,特成立“溪安八中帮扶玉湖学校、蓝田中学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名单如下: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x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负责协调项目工作的落实;抓紧实施进度,并报送每季度的工作进展情景。

  三、活动资料与安排

  (一)工作任务

  1.该项目由教研室负责,推选本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部分优秀教师,共64人,按照1:1的比例与玉湖学校、蓝田中学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教研结对帮扶活动;根据县教育局的实施方案制定本校具体的辐射、帮扶实施计划;在网络学习空间开通之前先做好优质资源储备等相关准备工作。

  2.网络学习空间开通之后,主动联系玉湖学校、蓝田中学教师,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互认为好友,为对方供给本学科各种资源,或根据对方要求帮忙建设新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3.谢章棋副校长负责每季度汇总、填写《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情景表》(附件2)并报送教育局生产装备站进行绩效考评。

  (二)实施进程安排

  xxxx年完成本项目建设,并长期开展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具体建设实施进程如下:

  二至三月份:项目启动阶段。根据教育局安排确立帮扶关系;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上报需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客户端教师的相关信息。

  七至八月份:组织有关教师参加泉州市教育局开设的暑期应用培训;我校初中教师与玉湖学校、蓝田中学教师在信息关联基础上,相互在网络学习空间建立好友关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九月份:组织相关8所项目学校全面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进行回顾总结,并完善持续帮扶方案。

  本项目具体工作进程实行季度报告,每季度最终一个月下旬向教育局生产装备站书面汇报。

  四、组织实施

  1.要加强领导,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要加强交流,与结对学校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了解帮扶工作开展情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帮扶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3.要加大宣传,统一思想,使教师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进取地参与帮扶工作。同时,要奋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4.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并与结对学校达成协议。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

  一、现状分析:

  校区是20xx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处县直小学,隶属师范附小统一管理。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13380平方米,设计招生规模36个教学班,1620个学生席位。现有15个教学班,531名学生,36名教师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均外接互联网,所有班级均新上高标准触控一体机和实物展台,学生微机室一个。其他教学、办公设备逐步招标采购之中。

  二、发展目标:

  1、尽快完成各种教学、办公设备招标采购,创造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条件;

  2、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创立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

  三、工作措施:

  1、协调县教育局和招标办,三月份进入录播室招标程序,四月份完成安装调试。

  2、和有关公司合作,安装信息化学校管理系统,组织教师培训,实现内部管理、家校联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网络化运行。

  3、尽快完成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设备设施的招标采购,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4、邀请教育局电教站领导来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课题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5、配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创立教师个人博客,倡导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个人专业化长大。

  6、举办信息化建设微论坛,开展信息化教学业务研讨。

  7、举办信息化优质课评选,以赛代练,典型带动,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高素质教师。

  8、鼓励教师进取参加上级信息化技能比武,学习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

  9、选取部分班级,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试验,加快学习信息技术现代化步伐。

  信息化建设方案(四):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本事,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奋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15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可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理解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经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本事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将进取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13年完善学校网、班班通,2014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13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2014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学校示范学校,力争2015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学校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学校网建设。

  (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学校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学校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学校网畅通。

  (3)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构成一支健全的具有必须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学校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供给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学校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构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供给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构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供给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供给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教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经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供给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立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网络管理

  1、加强对学校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学校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构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经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本事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奋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当进取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五):

  一、建设我院信息化控制中心;

  该中心主要供系统管理员值班监控系统运作,及时处理各类系统问题。同时,如实际工作中需要,可临时改为重大事件或任务指挥控制中心,供院党组指挥调度使用。所以,提议提升中心机房系统数据备份本事,购买相应的设备,构建控制中心信息化工作环境。

  二、配置专门技术人员

  法院系统在运行中,需专人专门维护处理系统及操作人员反馈的各类信息。同时,对各部门出现的系统运行故障,需及时进行维修处理。目前,我院仅有一名系统管理员,无法进行轮替,一旦脱岗将严重影响法院系统的正常维护工作。所以,提议增加专职系统管理员1至2名。

  三、加大信息化调研力度,为法院审判管理进行深层辅助

  根据多方调查,各地法院均高度重视信息化与审判工作的结合配套。在我院日常工作中,实际审判业务对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加,需进一步加大信息化与审判管理调研力度。为完成该项工作,需具有审判业务和信息化技术的双向人员。目前,我院该类人员仅有一名,研究我院今后该项业务需求不断增大,仅一人远远未能满足实际需求,提议从我院选调一名书记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以满足该项需求。

  信息化建设方案(六):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及阜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太和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省、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以及关集镇中心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结合我园,特制订《关集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园的建设和发展供给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使我园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幼儿初步感知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农村幼儿适应并融入现代化社会的脚步,拉近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之间的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之间的距离。到20XX年,我园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将迈进全镇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我园幼儿教育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加快“三通两平台”(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2、加强幼儿园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建设为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示范校,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本事全面提升。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任务

  为了稳步推进我园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前瞻性、实用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和我园实际情景,对教育信息化逐年进行分级建设。

  1、工程建设进度

  为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强县”创立中发挥进取的作用,从20XX年秋季开学起,到20XX年暑假间,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作如下分解。

  从本方案制定至20XX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阶段,为实施探索阶段。结合我园实际情景,目标到达或接近C级学校标准。

  20XX年秋季开学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阶段,奋力实现B级教育信息化学校标准。

  20XX年秋季开学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阶段,为完善升级阶段。根据我园具体情景,进一步升级,把幼儿管理、教师考勤、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范畴,打造智能化学校。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情景,向高一级教育信息化标准升级。

  (二)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建设

  加强教育资源库和关集幼儿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进取完善幼儿园配置急需的教学资源;进取开发具有幼儿园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

  目标:

  1、配合中心校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参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每年要开发我园优质教学资源,完成3节以上课例的学科审查、拍摄、制作和向中心校推荐上报工作。

  具体措施:

  1、我园进取配合中心校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网)。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中心校信息处。

  (三)、网络工程建设

  目标:到20XX年底完成我园互联网宽带升级。

  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培训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

  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本事强的技术骨干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我园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进取性。

  (一)信息化的领导班子队伍培训

  目标:进取参与中心校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培训。

  (二)教育技术本事骨干队伍培训

  进取参加中心校开展的各级各类信息化培训。经过三年培训,我园到达县、镇级教育技术本事骨干教师1人。

  (三)电教管理员队伍培训

  每年参与一期电教管理员培训,使我园电教管理员到达1人。

  (四)教师教育技术本事培训

  根据皖教秘〔20XX〕489号《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本事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实现我园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人人会”的目标。建立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师包园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具体措施:

  1、培训任务。20XX年培训1人以上的学科教师,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下同);20XX年培训学科教师人数达4人以上;20XX年达5人以上;20XX年完成全部培训任务。

  2、培训年度计划。20XX年1人,20XX年4,20XX年4,20XX年3人,总计12人。

  3、校本学科教师培训。按照《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本事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合理规划培训安排。

  五、信息化应用推进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幼儿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构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进取开展团体备课、观课评课、专题讨论、专题报告等研修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课、评选应用新星等研修活动。

  (三)学校管理信息化

  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学校形象。

  六、推进策略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

  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班带园、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应用实验。幼儿园则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制定推进工作计划。

  信息化建设方案(七):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是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资料,是坚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按照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通知》(浙农专发〔20xx〕76号)精神,我县将在8-9月份全面开展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为确保这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施资料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经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提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三、具体安排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资料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供给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进取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进取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4、列入工作考核。凡钉载耳标、采集录入信息的能繁母猪,将作为享受政府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及理赔和申报畜牧项目的依据,作为明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资料。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乡镇(街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5、加大督查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督查制度,及时组织力气对数据质量进行核查,严防数据的虚报、漏报,严禁不钉载耳标、只采集信息的行为,确保输入上报的数据正确。县畜牧管理中心要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度。

  信息化建设方案(八):

  本着围绕幼儿园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改善现代化教育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扎扎实实做好信息化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发展。我公司认为幼儿教育信息化重点是在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家校互动信息化三个方面。下头对着三个方面做重点项目建设讨论。

  一、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化

  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本事差,是社会成员中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所以幼儿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1、平安宝宝系统

  如果想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安全的话,对监控设备的单一应用是绝对不够的,构成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才有可能更为立体的保护小孩们的安全。幼儿园平安宝宝系统是为了方便幼儿园对家长接送儿童的管理,确保儿童能安全上、放学,不发生意外而设计的系统。该系统将视频监控、门禁控制、身份识别的功能有机结合,实现相互之间的联动,使各个系统的功能实现互补,有效起到了身份识别和安全防范的作用。

  中国幼儿园的封闭式教育造成了幼儿园的神秘,幼儿不准确的表达造成家长误解。经过平安宝宝系统网站平台,进行学校安全信息管理与公示,并将学校监控图像实时展此刻网站上,同时也针对幼儿安全知识进行宣传。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拉近幼儿园和家长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

  2、健康宝宝系统

  早上家长带幼儿入校时,保健教师经过检查,根据幼儿状况,分别给健康、服药、不卫生等不一样的幼儿做好标记牌。结束后,还要详细登记患病幼儿的病状,体征、视病情进行全日观察和追踪,明确最终诊断,为学期或年度多发病,传染病的病率统计供给依据。

  经过建立健康宝宝系统保健教师在检查后家长刷卡,根据幼儿的健康状况,保健教师在其刷卡后按下对应的按键即可(如健康、服药、观察),对于异常情景(如请假,忘带卡),保健教师可手工操作入园。结束后系统主机经过无线技术把所有刷卡信息传输到无线面板控制器,此时每个班级里的面板上的指示灯就能显示出对应班级每个幼儿的出勤及健康信息,保健教师也可在主机上经过软件查询幼儿的出勤及健康信息,并且把当日的刷卡信息上传到服务器,之后就能够经过访问相应的站点以网页的形式浏览幼儿的出勤及健康信息,软件里的数据可永久保存以备调用。

  二、教学过程信息化

  1、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与利用。由于多媒体课件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进取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在教学班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势在必行。由于幼儿教育教学班人数多数控制在20人以下,提议选择55寸交互式液晶一体机作为幼儿教育多媒体设备。由于交互式液晶一体机具有成本低、安装维护简单、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十分适合现阶段幼儿教育的情景。

  配备教师备课用机、建立了网络教案系统,以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创立一个幼儿园教师资源网站,打造优秀教学资源库。

  2、电子书包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为小孩播放各种教师制作的课件,这些课件因为色彩鲜艳又形象生动,所以小孩们也爱看爱玩。但活动一结束,这些课件就成了教师文件夹中的一个保存品。配备低成电子书包,将课件同步到电子书包上能够让小孩自我来操作,自我来玩,教会他们怎样去点击和使用桌面上的这些标识,引导他们掌握电脑的简单使用方法。

  配合电子书包系统让小孩上网寻找和查看一些好的网站资料,比如恐龙世界、各种植物等等,并且查找的资料都是教师所制定的和贴合活动主题的资料。小孩还能自我在休息时欣赏各种故事和歌曲,丰富了小孩的自由活动资料。

  3、娃娃园地

  在幼儿教学中,各种幼儿活动与亲子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室利用广播级专业摄像设备、自动录播设备搭建起录播系统,记录下小孩们自我的表演。在网络上搭建起娃娃园地,配合上电子书包,让小孩能随时看到自我的作品,有助于增强小孩的自信心、也能够做为儿童时期的足迹纪念。

  利用专业云台与简单易懂录播控制台,在电教人员匮乏的幼儿园,也可简便录制出出色的视频资源。在需要在户外举办亲子活动时,可将专业摄像机从云台上取下,配合无线编码系统,也可简单的录制出视频资源。从而减少重复投入、大大的节俭资金投入。

  三、家校互动信息化

  1、宝宝在线

  中国幼儿园的封闭式教育造成了幼儿园的神秘,幼儿不准确的表达造成家长误解。对于家长来说,将小孩交由幼儿

  园管理,必定会慎重选择。宝宝在线作为教学管理辅助,经过融合平安宝宝系统、健康宝宝系统、家校通系统,让家长随时观看小孩在幼儿园的情景,能定时接收到学校对还在在校整体情景的通报信息,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小孩交给学校。

  经过宝宝在线系统学校教师与领导能够随时观察学生到校情景、健康情景、教师考勤等管理细节,减少了现场巡视的次数,让幼儿园的管理更透明化,遇到问题时能够进取沟通促改善。另外,摄像头对教师们的工作也构成必须约束,让从事教育的幼儿教师能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言行,保证教育质量。对于园内的小朋友们来说也有必须约束作用,当他们想到“父亲母亲会看到我,我要乖乖的”时,会更加注重在父母面前展示自我的优点,久而久之性格会变得更加活泼大方和善于表现自我。

  宝宝在线让领导和管理者高效地完成这些教学管理工作,更可让家长看到学校的管理实力,这在无形中使得学校的竞争实力倍增。

  2、网上互动学校

  家校教育合力的重要性也一向为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普遍认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助于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拉近幼儿园和家长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

  信息化建设方案(九):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本事,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奋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可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理解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经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本事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将进取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学校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教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经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立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学校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善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构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加强对学校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学校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学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当进取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市人口与计生委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WIS建设标准要求,以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为前提,以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综合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为目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调动各方面进取因素,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提高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推动WIS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框架,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搭建五个应用平台,即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宣传教育平台、生殖健康信息平台、优惠政策信息平台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计划生育统计、人事、财务、生殖保健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行数字化计生,实现一库三服务目标。

  三、项目资料

  根据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要求,本着注重实效、强化应用、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办公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局机关建立办公局域网,配备必要的多媒体演示设备,经过办公局域网,实现局机关内部相关文件、信息、资料交流的共享,全面推进办公业务数字化,实现办公无纸化。

  2、建立计生局站,构建计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成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政务信息等为主要资料,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计划生育网站。

  3、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实现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文件资料的传输。区计生局要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及时向市人口与计生委反馈、传递各种信息资料,各镇办要利用专网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政务信息、新闻图片,逐步实现计划生育信息传输数字化、政务信息、新闻图片报送网络化。进一步在村级推广使用信息量涵盖全面的《计算机信息报告单》,随月报表按时上报,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5、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工作制度化。区、镇办两级要成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级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做到办公地点、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要按照定员、定岗、协管的要求为区级至少配备2名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镇办至少配备1名大专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其工作变动必须征得区计生局同意,落实微机操作人员最低标准每月50元的防辐射补贴,以调动其工作进取性。各镇办必须在微机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工作制度、数据备份、信息上报、信息变更、信息反馈、数据质量检查、信息保密制度及计算机人员《工作日志》、计算机故障维修记录等规范,并建立计算机管理操作人员定期例会制度、人员逐级建档备案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6、加强计划生育信息保密工作。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确需使用必须征得微机操作员同意。区、镇办两级涉密计算机必须全部安装物理隔离卡,内部网络信息的采集实行专网下载、专人管理,严格履行有关保密审批程序,不得向其他部门供给原始个案信息,确保涉密信息得到有效管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5月21日10月30日):精心组织,扎实实施。

  1、局机关实行局域网自动化办公,并开通计划生育网站。

  2、按照要求落实计算机操作人员定员、定岗、协管制度和建档备案制度。

  3、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库,检查录入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和变更及时率,每月初10日前经过内网将更新好的数据上报区计生局,区计生局建立全区育龄妇女信息库。

  4、经过专网上报报表、信息稿件、新闻图片。

  5、加大对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力度,建立各种应用资料档案。

  6、按照项目资料具体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并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经常性工作。

  第三阶段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础性建设,各级必须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职责,切实抓紧抓好。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区计生局成立以张夏珍为组长,王军民、孙晓灵为副组长的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督促落实此项工作。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使此项工作的推进到达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到位、任务落实。

  2、加强培训,提高微机操作员业务技能。区计生局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微机操作员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各镇办要进取为微机操作员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他们抓好岗位学习,使其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3、做好考核,强化检查激励机制。区计生局将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月度及年度考核力度,加大考核分值,并对检查情景进行专项通报。对按时完成阶段性及全年工作任务的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工作任务。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一):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选择,对于提高法院现代化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我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建华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院干警大力配合下,按照“两高”法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院的实际,以网络建设和应用为切入点,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取推进本院的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强化向科学要质量,向科学要效率的发展理念,以到达常规办公无纸化、审判记录无笔化、流程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院成立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负责信息设备建设和维修、网站建设和管理、协调软件开发、信息技能培训、推广系统应用,诉讼文书档案和司法服务等相关工作。政工科、研究室、立案庭、审监庭、执行局及其他业务庭按相关职能进行日常管理和应用。

  三、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和部门培训、单独培训、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培训。坚决转变工作忙没时间学、岁数大不愿学的观念。坚持领导带头钻研学习、带头实践应用。采取全院集中、分部门培训、单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信息录入等相关信息化建设情景随时检查,20xx年开始每周通报信息化录入情景,并将通报结果纳入本院绩效考评。20xx年3月1日、2日利用两天时间对全院进行全员考核。

  四、有关要求

  1、领导带头学习利用信息化技术。党组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带头学习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以榜样的作用带领全院尽快走上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2、法院全体工作人员要奋力学习尽快掌握信息化录入技能,并使之应用于审判工作中。

  3、对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影响审判工作的院党组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停止办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二):

  为使我乡广大农民朋友及时、准确的掌握覆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加速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奔小康,根据《xx县20x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现就推进我乡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以中心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通宽带建设,促进农村电脑、电视、电话进一步融合,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提高农业领域计算机应用水平。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化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专家队伍更加壮大,信息处理、服务本事进一步提高,服务机制更加灵活有效。抓黄沙坑村、高峰村2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3.农民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县里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组织好农民培训工作。新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

  二、工作资料及措施

  (一)夯实农村信息化基础。

  1.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通信企业联动,采取“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对20xx年确立的农村信息中心户加大扶持力度。

  2.抓好“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具体做到: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到达100%、7个行政村各确立一名村信息员。

  (二)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1.按照县农业信息中心的要求,我乡成立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工作组人员为成员。硬件要求:有固定场所、有信息服务设备、有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专职信息服务员;软件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

  2.大力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省信息化办“五个有”标准(有固定办公场所,有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等信息服务设备,有上网宽带,有信息服务员,有长效管理制度),抓好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逐步延伸建设其它形式服务站,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场所中建立信息服务站(点)。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加大与通信企业的合作,提高建设效果。

  3.建立信息通联制度。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切入点,对接县农业信息中心,通联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广大农户。

  4.进一步提高“三农”信息工作水平。要树立农业农村工作宣传与为农民供给信息服务并重的思想,加大本地农业农村信息的整合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好手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农民发布准确、实用的生产生活信息,全面提升为农信息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为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加强信息资讯和发布平台建设。由乡统一组织实施,以村为主,建立果业、蔬菜、茶叶、油茶、生猪、家禽、水产、其他等8个农民手机号码、农民固定电话、农民宽带账号数据库,采取信息、自动语音外呼、网页推送等形式,根据季节和农事发送不一样的农业科技信息。

  2.加强信息的.交换与利用。建立信息定期沟通、交流和交换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信息员通联会议。全乡信息员要根据季节、气候、病虫害的变化,及时报送相关信息,每月最少报送一条。信息报送邮箱:xx。

  (四)进一步提高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本事。

  1.协助做好“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在全乡2个有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的行政村协助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开展好培训活动。

  2.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本事的培训。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育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本事的培训,各村信息服务站指导农民上网,经过大力宣传信息致富典型激发农民自主获取信息的愿望,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本事。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到达新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各村要结合实际,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构建资源整合、各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二)强化资金投入。

  乡财政要适当安排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村信息服务站、手机信息平台、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等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业加大投入、进取参与,逐步构成政府和各类企业共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乡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各村要结合实际推荐一名信息意识较强、写作水平较高、工作踏实的同志为信息员,于8月8号之前将本村村信息员名单报乡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乡里汇总后报送县农业信息中心。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三):

  儿童免疫接种是当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也是《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防治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大大增加,免疫接种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各接种点之间的资料无法共享,儿童异地接种不便,接种门诊儿童接种数据的登记、报表的统计汇总,监督考核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滞后。改革目前的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和网络技术,免疫接种档案信息实行网络管理已势在必行。

  二、资料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本地的免疫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管理工作,建立全县免疫接种中心数据库,负责全县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存储,负责对辖区内各接种点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查询、校正儿童免疫接种档案信息资料,上传、下载数据。

  2、乡镇防保站(包括各预防接种点):及时录入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委托负责发放“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卡”,定时上传数据。

  3、由专业软件公司供给《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负责软件的本地化修改、提升、升级、安装、调试、培训和其他技术服务。

  三、时间安排

  1、20xx年4月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首先使用预防接种金卡,20xx年6月前全县全面推广使用。

  2、各接种门诊将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资料接种数据全部录入电脑。

  四、其它

  因为免疫金卡的使用需要系统支持,即免疫接种系统的维护工程投入较大,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参照兄弟县市的做法,以知情自愿的形式,所收取每位儿童档案信息服务费,按照物价部门审批的标准执行。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四):

  一、背景

  --“十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环境覆盖全国,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队伍扩大。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进取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一样形式的残疾人网站,构成必须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进取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2010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构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奋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供给数据。

  --进取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资料,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本事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盛地(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进取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供给参考依据。

  四、经费

  1.中央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规范的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广域网、信息平台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省级以上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中国残联互联网网站的建设与宣传;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统计资料的修改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2.地方经费:各级残联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网络平台和网站的基础性建设,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基层统计工作和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等。

  五、检查及总结

  1.各地须根据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

  2.各省残联要根据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的原则,配合各项业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与应用,做好年度检查与评估。

  3.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各项统计报表的总体要求,上报统计数据。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五):

  各村:为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按照省、市、县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黑龙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管理和服务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服务信息引导工作规范》和《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本着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经乡长办公会研究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人口计生系统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是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在乡村两级的工作运行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填写、《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工作手册》使用、信息变更以及服务引导信息的生成、传输、处理和反馈。

  信息采集主要在乡村两级经过入户走访和对群众进行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记录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个案信息,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村级为基本管理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手册》是村级计生工作人员采集信息的记录依据,主要供给信息系统变动信息和其它工作信息。信息变更是根据村级供给的变动信息和在乡级工作中发生的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由乡级对个案信息进行的定期更新。服务引导信息是以个案信息为基础,经过生成、传递、处理和反馈四个环节,实现对避孕节育、术后随访、生殖健康、常规访视等服务资料的信息引导。

  村计生工作人员负责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完成服务信息引导单供给的工作任务。每月入户走访,对发生的以下信息记录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手册》中,同时变更《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定期上报乡级。

  为了使本乡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更好、更快的认识、使用黑龙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我乡将在20xx年10月13日进行全乡8个天然村的计生员的信息化建设培训,培训资料包括:

  1、婚姻变动情景;

  2、现孕情景;

  3、出生和出生补报情景;

  4、死亡情景;

  5、避孕措施变更情景;

  6、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情景;

  7、流入成年人口情景;

  8、流出人口情景;

  9、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情景;

  10、奖励扶助情景。地点:乡计生办。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六):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是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资料,是坚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按照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的通知》(浙农专发〔2010〕76号)精神,我县将在8-9月份全面开展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为确保这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施资料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经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提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三、具体安排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资料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供给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进取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进取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4、列入工作考核。凡钉载耳标、采集录入信息的能繁母猪,将作为享受政府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及理赔和申报畜牧项目的依据,作为明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资料。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乡镇(街道)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5、加大督查力度。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督查制度,及时组织力气对数据质量进行核查,严防数据的虚报、漏报,严禁不钉载耳标、只采集信息的行为,确保输入上报的数据正确。县畜牧管理中心要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度。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七):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构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目标

  到2008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

  1、2008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经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景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经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能够随时对儿童接种情景进行查询、统计,还能够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经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景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经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景和流动儿童接种情景进行统计分析;经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职责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平台可采用SQLSever数据库)、NET平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给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资料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能够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供给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景,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供给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八):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有关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我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本事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学校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发展,进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奋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教学特色优势,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明确创立标准、强化创立过程、突出应用、注重发展,进取创立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三、规划

  (一)、硬件及平台建设

  1、生机比达4:1,师机比达1:1。

  2、学校建成一批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和网络教室,提高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奋力做到人(学生)空机不空。

  3、学校具有通用的管理、教育的学习的平台。

  (二)、资源建设

  1、进取鼓励教师参与市、区、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构成相应的激励机制。

  2、加强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质量,构成必须规模。

  (三)、应用水平

  1、建立学校网站,有高质量的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组主页、师生网页等。

  2、经过学校网络,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本事,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供给有力的学习工具。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取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项研究课题,成效显著;在构成学校特色基础上,进取带动周围学校共同发展。

  (四)、师资队伍

  1、网管人员定期理解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2、中青年教师100%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网络安全与制度建设

  1、及时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畅通;应用适当的软件,严防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

  2、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确定和自觉抵制本事。

  3、学校经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经费保证。

  5、学校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制度。

  四、推进策略

  (一)、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

  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提高使用效率。宽带教育城域网使学校获取外界资源变得十分快捷、方便,使教师手中的电脑提高其利用价值及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逐步投入,不断完善学校网络中心设施设备,添置专业web服务器与非线性修改系统。另外,根据发展规划,要更新原先教师使用的办公用机。

  2、抓好信息化教材建设。信息化教材(音像、多媒体软件)资料建设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继续做好音像资料目录的编英借阅工作。开展好自制电教教材的评比工作,鼓励教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建好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音像资料、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实现网络化发布与管理,不断充实学校网络资源。

  3、做好网络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网站制作者要精心建设好、开发并完善在建栏目;建立好各校、各科室通联队伍和信息送交制度,开辟教育教学信息专栏,让复合型网站成为教师信息库、备查处,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精品窗口。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1.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本事,35岁以下青年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

  2.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学校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工作。

  3.明确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本事,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本事。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本事,为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人才基矗。

  5.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奋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进取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6.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经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7.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构成进取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构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抓常规,充分发挥装备设施效益

  1、进一步抓好电教器材的保管和借用。抓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室定期进行维修、保养。鼓励教师借用,及时做好登记,期末进行检查、考评。

  2、进一步抓好班级设备的使用。宣传发动全体教师用好网上电教课登记系统,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每次用后及时做好记载。定期公布使用情景统计,教师完成电教课的数量将与教师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3、进一步抓好专用教室的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实验室要做好实验器材的保管,进取开展实验教学,制定好各年级实验计划,认真填好《实验纪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本事。图书室除了要做好借阅记载外,要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加强校、班两级图书室(柜)流通,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信息技术教研组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习和使用上网浏览、收发邮件、文字输入等技能,组织兴趣浓、基础好的学生开展电脑作文、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等趣味活动,培养和发展特长学生。

  4、根据学校工作整体计划要求,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四)抓科研,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资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供给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我们要利用好江阴教育区域资源的优势,利用好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的优秀资源,大力研究,敢于尝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课程实际,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料和教学观念,进取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信息化建设方案(十九):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市人口与计生委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WIS建设标准要求,以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为前提,以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综合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为目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调动各方面进取因素,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提高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推动WIS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框架,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搭建五个应用平台,即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宣传教育平台、生殖健康信息平台、优惠政策信息平台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计划生育统计、人事、财务、生殖保健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行数字化计生,实现一库三服务目标。

  三、项目资料

  根据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要求,本着注重实效、强化应用、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办公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局机关建立办公局域网,配备必要的多媒体演示设备,经过办公局域网,实现局机关内部相关文件、信息、资料交流的共享,全面推进办公业务数字化,实现办公无纸化。

  2、建立计生局站,构建计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成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政务信息等为主要资料,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计划生育网站。

  3、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实现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文件资料的传输。区计生局要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及时向市人口与计生委反馈、传递各种信息资料,各镇办要利用专网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政务信息、新闻图片,逐步实现计划生育信息传输数字化、政务信息、新闻图片报送网络化。进一步在村级推广使用信息量涵盖全面的《计算机信息报告单》,随月报表按时上报,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5、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工作制度化。区、镇办两级要成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级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做到办公地点、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要按照定员、定岗、协管的要求为区级至少配备2名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镇办至少配备1名大专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其工作变动必须征得区计生局同意,落实微机操作人员最低标准每月50元的防辐射补贴,以调动其工作进取性。各镇办必须在微机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工作制度、数据备份、信息上报、信息变更、信息反馈、数据质量检查、信息保密制度及计算机人员《工作日志》、计算机故障维修记录等规范,并建立计算机管理操作人员定期例会制度、人员逐级建档备案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6、加强计划生育信息保密工作。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确需使用必须征得微机操作员同意。区、镇办两级涉密计算机必须全部安装物理隔离卡,内部网络信息的采集实行专网下载、专人管理,严格履行有关保密审批程序,不得向其他部门供给原始个案信息,确保涉密信息得到有效管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5月21日10月30日):精心组织,扎实实施。

  1、局机关实行局域网自动化办公,并开通计划生育网站。

  2、按照要求落实计算机操作人员定员、定岗、协管制度和建档备案制度。

  3、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库,检查录入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和变更及时率,每月初10日前经过内网将更新好的数据上报区计生局,区计生局建立全区育龄妇女信息库。

  4、经过专网上报报表、信息稿件、新闻图片。

  5、加大对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力度,建立各种应用资料档案。

  6、按照项目资料具体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并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经常性工作。

  第三阶段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础性建设,各级必须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职责,切实抓紧抓好。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区计生局成立以张夏珍为组长,王军民、孙晓灵为副组长的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督促落实此项工作。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使此项工作的推进到达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到位、任务落实。

  2、加强培训,提高微机操作员业务技能。区计生局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微机操作员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各镇办要进取为微机操作员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他们抓好岗位学习,使其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3、做好考核,强化检查激励机制。区计生局将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月度及年度考核力度,加大考核分值,并对检查情景进行专项通报。对按时完成阶段性及全年工作任务的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工作任务。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本事,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奋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15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可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理解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经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本事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将进取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鹏贺东

  成员:王锋孙雪峰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13年完善学校网、班班通,2014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13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

  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2014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学校示范学校,力争2015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学校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学校网建设。

  (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学校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学校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学校网畅通。

  (3)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构成一支健全的具有必须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学校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供给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学校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构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供给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构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供给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供给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教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经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供给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立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网络管理

  1、加强对学校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学校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构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经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本事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奋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当进取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一):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选择,对于提高法院现代化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我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建华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院干警大力配合下,按照“两高”法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院的实际,以网络建设和应用为切入点,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取推进本院的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强化向科学要质量,向科学要效率的发展理念,以到达常规办公无纸化、审判记录无笔化、流程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院成立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徐江

  副组长:王玲李洪海赵广平杨连洪王丽华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负责信息设备建设和维修、网站建设和管理、协调软件开发、信息技能培训、推广系统应用,诉讼文书档案和司法服务等相关工作。政工科、研究室、立案庭、审监庭、执行局及其他业务庭按相关职能进行日常管理和应用。

  三、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和部门培训、单独培训、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培训。坚决转变工作忙没时间学、岁数大不愿学的观念。坚持领导带头钻研学习、带头实践应用。采取全院集中、分部门培训、单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信息录入等相关信息化建设情景随时检查,20xx年开始每周通报信息化录入情景,并将通报结果纳入本院绩效考评。20xx年3月1日、2日利用两天时间对全院进行全员考核。

  四、有关要求

  1、领导带头学习利用信息化技术。党组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带头学习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以榜样的作用带领全院尽快走上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2、法院全体工作人员要奋力学习尽快掌握信息化录入技能,并使之应用于审判工作中。

  3、对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影响审判工作的院党组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停止办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二):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20xx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思路

  1、以“现代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以“教科研”为先导,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信息化建设。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建设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

  三、组织机构

  成立东升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万其兵校长任组长、杨开正任副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组建东升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组长由卢娟),负责师资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

  四、工作目标

  1、20xx年春季开学,五、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

  2、20xx年4月,要高标准经过教育现代化创立验收。

  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十五”期间,完成一轮全体专任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资料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构成一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统筹规划,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取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着眼未来,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占城镇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全校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经费筹措上,构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进取参与,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体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强化超前、科研意识,指导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站在科教兴国、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制定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大投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

  2、进取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

  建立奖励机制,制定相应措施,进取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树立典型、开展活动、全面推动、注重提高”的原则,加快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进程。每年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培养一批典型,以点带面,力争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报告、研讨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创造机会,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交流。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用科研课题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教学实践探索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证研究和学生使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研究,逐步构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依托市级资源库,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教育资源,构成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库,争取成为市级教育软件开发基地,注重信息资源的科研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资源应用效益。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

  要选派职责心强、业务强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和设备设施使用工作,不断完善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系统和设备设施使用、维修档案,确保所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评审和监管制度,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术素质培训,构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网络设备设施管理队伍,必须要加强对网络设备设施检查力度。

  要组织学生学习好《全国青少年网络礼貌公约》,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礼貌、网络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对学生开展直观生动的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征文、知识竞赛、网上论坛等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进取引导学生礼貌上网、安全上网,增强学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和本事,逐步构成健康礼貌的网络道德规范。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三):

  一、现状分析:

  校区是20xx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处县直小学,隶属师范附小统一管理。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13380平方米,设计招生规模36个教学班,1620个学生席位。现有15个教学班,531名学生,36名教师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均外接互联网,所有班级均新上高标准触控一体机和实物展台,学生微机室一个。其他教学、办公设备逐步招标采购之中。

  二、发展目标:

  1、尽快完成各种教学、办公设备招标采购,创造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条件;

  2、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创立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

  三、工作措施:

  1、协调县教育局和招标办,三月份进入录播室招标程序,四月份完成安装调试。

  2、和有关公司合作,安装信息化学校管理系统,组织教师培训,实现内部管理、家校联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网络化运行。

  3、尽快完成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设备设施的招标采购,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4、邀请教育局电教站领导来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课题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5、配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创立教师个人博客,倡导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个人专业化长大。

  6、举办信息化建设微论坛,开展信息化教学业务研讨。

  7、举办信息化优质课评选,以赛代练,典型带动,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高素质教师。

  8、鼓励教师进取参加上级信息化技能比武,学习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

  9、选取部分班级,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试验,加快学习信息技术现代化步伐。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四):

  一、建设我院信息化控制中心;

  该中心主要供系统管理员值班监控系统运作,及时处理各类系统问题。同时,如实际工作中需要,可临时改为重大事件或任务指挥控制中心,供院党组指挥调度使用。所以,提议提升中心机房系统数据备份本事,购买相应的设备,构建控制中心信息化工作环境。

  二、配置专门技术人员

  法院系统在运行中,需专人专门维护处理系统及操作人员反馈的各类信息。同时,对各部门出现的系统运行故障,需及时进行维修处理。目前,我院仅有一名系统管理员,无法进行轮替,一旦脱岗将严重影响法院系统的正常维护工作。所以,提议增加专职系统管理员1至2名。

  三、加大信息化调研力度,为法院审判管理进行深层辅助

  根据多方调查,各地法院均高度重视信息化与审判工作的结合配套。在我院日常工作中,实际审判业务对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加,需进一步加大信息化与审判管理调研力度。为完成该项工作,需具有审判业务和信息化技术的'双向人员。目前,我院该类人员仅有一名,研究我院今后该项业务需求不断增大,仅一人远远未能满足实际需求,提议从我院选调一名书记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以满足该项需求。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五):

  为加快推进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以下简称“金保工程”),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40号)精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对“金保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涵盖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和信息化相关规划,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基本构成了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的工作格局,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公共服务供给了有效保障。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州“金保工程”在体系、网络、硬件等方面同全省水平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异常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逐步扩大,促进就业、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社会保障“一卡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实行,以信息化手段对很多业务供给高效支撑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进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对改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供给优质社会化服务、加强基金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工作任务,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以适应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等资源,依托州政府电子政务内网搭建“金保工程”主干网,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分步实施。

  2、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3、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研究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财税、银行、保险及邮政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4、省级投资,地方配套。“金保工程”建设主要采取省级专项资金投入和地方政府配套相结合,同时经过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资金。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硬件网络等相关设备配置和全省各项业务统一软件的开发与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办公场所、机房建设和通讯中心与所属各业务经办机构联网通讯线路租赁费用,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和项目管理费用,地方配套资金1000万元(其中州本级200万元,五县各160万元),按照分级承担的原则,各县配套资金由各县财政承担。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平台建设,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实现“金保工程”省、州、县三级主干网络,并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全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逐步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全州“金保工程”在前期建设基础上,从年1月起,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实施范围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建成覆盖全省、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

  (三)主要任务

  1、网络系统建设。加快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平台建设,实现省、州、县三级主干联网。纵向省数据中心上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数据中心,下联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终端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横向专网系统内省级数据中心核心平台、州、县通讯中心平台联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就业服务经办机构;专网系统外联接地税等相关部门和银行、医院、药店等相关业务单位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2、应用系统建设。根据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核心平台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按照全省数据大集中的原则,整合完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应用。利用备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现有局域网硬件环境,完成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居民医保、新农保及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等全州统一软件开发与实施,加快推进全州社会保障“一卡通”进程。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拓展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应用,利用省州县职业介绍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现有的局域网硬件环境,实现全州联网,完成全州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软件实施,加快全州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步伐。

  三、实施步骤

  (一)建立工作机制。全州“金保工程”建设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州、县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抽调得力人员,进取开展工作。

  (二)制定规划方案。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和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关软件等信息系统,根据政府采购程序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和配置硬件等相关设各及软件开发。

  (三)组织开展调研。从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小组,赴五县开展金保工程建设情景调研,摸清金保工程建设现状,为具体组织实施奠定基础。

  (四)分类分步实施。按重点地区和重点业务,分地区、分类、分步实施。年6月底前,完成全州系统业务运行工作;年底,完成项目收尾自查工作。

  四、任务分工

  金保工程建设是全省的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利用我省给予资金补助的有利契机,着力推动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全州“金保工程”建设和实施工作,负责调研、规划、设计和建设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负责全州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及项日培训工作;负责全州数据大集中核心平台的管理和数据联网及各业务监测数据的上传;负责与外网地税、银行数据大集中州级系统的联网;指导、检查、督促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州发改委按照“金保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资料,对新增建设部分调整项目建设计划,落实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州财政局按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做好“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做好项目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等政府采购工作,检查、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景。

  各县政府负责落实“金保工程”配套资金、办公场所、机房建设、配备相关人员,确保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牵头落实本地区社保、医保、就业各业务经办机构局域网与主干网的联网;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各业务经办机构信息系统运行和业务管理工作,以及系统维护工作。

  各级社保、医保、就业经办机构配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金保工程”各项业务需求方案编制;按照国家和省核心平台指标体系及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运行要求,做好业务数据整理、数据上线等相关工作;负责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管理及局域网维护工作;负责与外网医院、药店等单位联网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对各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具体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州“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县要成立相应“金保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协调机构,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政策保障

  1、统一管理。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结合部门的特点和需求协同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投资,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

  2、确保投入。将金保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规模。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从资金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

  3、规范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及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进行建设。

  4、加强培训。开展金保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规范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要根据金保工程的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各种专项培训,有效地推进应用。

  5、建立金保工程建设考核制度。将金保工程建设纳入各县目标职责制考核体系,调动各地各部门推进金保工程应用的进取性,保证全州金保工程的整体推进和目标的全面实现。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六):

  为使我乡广大农民朋友及时、准确的掌握覆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加速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奔小康,根据《xx县20x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现就推进我乡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以中心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通宽带建设,促进农村电脑、电视、电话进一步融合,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提高农业领域计算机应用水平。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化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专家队伍更加壮大,信息处理、服务本事进一步提高,服务机制更加灵活有效。抓黄沙坑村、高峰村2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3.农民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县里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组织好农民培训工作。新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

  二、工作资料及措施

  (一)夯实农村信息化基础。

  1.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通信企业联动,采取“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对20xx年确立的农村信息中心户加大扶持力度。

  2.抓好“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具体做到: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到达100%、7个行政村各确立一名村信息员。

  (二)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1.按照县农业信息中心的要求,我乡成立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工作组人员为成员。硬件要求:有固定场所、有信息服务设备、有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专职信息服务员;软件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

  2.大力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省信息化办“五个有”标准(有固定办公场所,有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等信息服务设备,有上网宽带,有信息服务员,有长效管理制度),抓好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逐步延伸建设其它形式服务站,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场所中建立信息服务站(点)。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加大与通信企业的合作,提高建设效果。

  3.建立信息通联制度。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切入点,对接县农业信息中心,通联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广大农户。

  4.进一步提高“三农”信息工作水平。要树立农业农村工作宣传与为农民供给信息服务并重的思想,加大本地农业农村信息的整合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好手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农民发布准确、实用的生产生活信息,全面提升为农信息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为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加强信息资讯和发布平台建设。由乡统一组织实施,以村为主,建立果业、蔬菜、茶叶、油茶、生猪、家禽、水产、其他等8个农民手机号码、农民固定电话、农民宽带账号数据库,采取信息、自动语音外呼、网页推送等形式,根据季节和农事发送不一样的农业科技信息。

  2.加强信息的交换与利用。建立信息定期沟通、交流和交换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信息员通联会议。全乡信息员要根据季节、气候、病虫害的变化,及时报送相关信息,每月最少报送一条。信息报送邮箱:xx。

  (四)进一步提高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本事。

  1.协助做好“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在全乡2个有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的行政村协助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开展好培训活动。

  2.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本事的培训。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育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本事的培训,各村信息服务站指导农民上网,经过大力宣传信息致富典型激发农民自主获取信息的愿望,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本事。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到达新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各村要结合实际,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构建资源整合、各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二)强化资金投入。

  乡财政要适当安排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村信息服务站、手机信息平台、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等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业加大投入、进取参与,逐步构成政府和各类企业共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乡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各村要结合实际推荐一名信息意识较强、写作水平较高、工作踏实的同志为信息员,于8月8号之前将本村村信息员名单报乡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乡里汇总后报送县农业信息中心。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七):

  一、基本情景

  华容县北景港中学现有教学班15个,教职工96人,学生739人,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信息化建设基础方面,20兆宽带网络进了学校,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有网络接口,并且都能够上网;每个教室都装有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每个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建立了拥有一整套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有1个学生计算机室,台式电脑50台,本期为教师购置手提电脑78台。

  学校现有教师75人,98%的教师具有信息高级技术证,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4%;中学高级、中学一级职称教师45人,占60%,57%以上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学。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规划》,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确保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凸现出巨大优势。

  三、建设目的

  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学校教育信息化,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工具,发挥教师利用信息化应用技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管理创造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四、组织领导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圣桂

  成员:戴昱、施湘平、夏勇、蔡君发、唐创、钟磊彬

  向阳、王大伟、肖必星、姚建民、薛为宏、张梦阳。

  专家指导小组:县技术中心技术员

  (二)工作小组:

  (1)管理应用创新推动工作组:

  施湘平:负责全面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

  唐创: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领信教育业务管理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等电子OA管理系统的建设。协助人员:张梦阳

  ①平台模块数据的上报,平台新增模块及更新学校各类基本数据

  ②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管理。含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培训及心得体会、工作成绩、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

  ③各项制度的收集整理(制定《北景港中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考核细则》),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电子化管理和质量监控(电子备课的指导)。

  ④建立教师试卷分析系统。

  ⑤加强教师培训。在“领信教育”平台上开通教师技术培训专栏,分层次对教师进行操作系统、常用软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使用等培训,资料以信息化理念、教师岗位技能、资源利用、教学平台应用等方面为主。

  (2)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工作组:

  肖必星: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站教学教研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张梦阳、洪权遇

  ①由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②有效利用“同步课堂、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

  ③开辟“同步课堂”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各学科教研组空间,负责收集、整理、审核、上传学科资源。

  钟垒彬:负责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资源的收集。

  ①加强网络化学校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网络学校文化活动。例如:网上主题征文活动、网上主题征画比赛、学生网上论坛、网上板报、班标等各类班级评比活动。

  ②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实施“家校沟通”服务,使学校为学生家长供给更全面、更便捷、更顺畅的服务。同时设立“亲情电话”“绿色电话”为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服务。

  (3)服务应用创新工作组:

  夏勇:负责硬件建设和经费筹措、后勤管理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姚建明

  王大伟: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协助人员:薛为宏

  向阳:负责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建设资料和步骤

  1、经过市县级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的教师占总数的95%以上、经过送培和校本培训实现。

  2、经过送培方式使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均须经过教育局的专业培训后上岗。

  3、高起点建设学校网络,使校内主干速率到达20Mbps,桌面终端连接速率不低于独享2M。

  4、采用宽带光纤连接互联网。

  5、建设具备以下功能的学校网,连接学校内所有计算机,并在每个教室和办公地点,以及校内其他公共场所均设有网络终端。

  (1)能够供给各类信息服务,如:Internet连接访问代理文件传输Web浏览

  经过上级教育信息网中心网站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校内BBS和CHAT在市或县教育信息网上设立主页和虚拟空间(或主机托管),并坚持更新维护。

  (2)能够经过网络实现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行政管理:包括会议管理、单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发布、政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查询等;

  人事管理:管理和维护单位的人事信息等。

  学籍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籍注册、奖惩管理、分班管理、升级管理、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

  招生管理:招生计划、入学报到等;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课表安排、补课调课等;

  考试管理:考试安排、补考安排、成绩管理与分析等。

  (3)建有图书自动化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期刊的采购、编目、流通和查询、检索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电子阅览室:使读者能够经过网络查询图书馆购置的各种光盘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同时能够上网浏览;

  (4)具有电子教学实施系统功能

  大部分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

  网络备课与授课系统:建立以学校教学软件和课件素材等构成的本地化特色资源库,为教师经过网络进行备课供给便利条件,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积累、优化机制,为学科整合供给平台基础;

  (5)建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系统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供给网络化平台,让教师能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络上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和设备,可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

  (6)与学生、家长、社区沟通的平台建设

  采用“领信教育平台”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信息沟通。

  (7)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平台,建立教师个人空间站。

  6、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须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管理条例。

  六、经费保障:

  争取上级支持为主,自筹为辅。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八):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计算机配备方面:保证学生上课每人一机;教师备课用机到达每人一机。

  2、中小学教室多媒配备方面:此刻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基本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学校要结合实际情景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到达要求。

  3、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方面: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加大学校网的建设,同时,注重发挥学校网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营造最佳的网络环境。

  4、网络安全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完备的网络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避免各级各类网络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

  1、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同志专人负责,实行包保职责制,确保有人管、有人抓,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3、现代教育技术建设要紧扣“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这一根本的原则。中心的工作人员更应当提高认识,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根本思想;应当增强职责意识,严格操作程序和作业规程,模范遵守国家有关的网络法规;应当自觉遵守学校有关的制度,如采购制度、维修制度、值班制度等,不断地改善服务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三)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建设

  强化管理人员、师生与家长的教育信息化意识,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转变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建立合理且逐步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并组织实施,给予人财物的支持,让每位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都进取参与,有机地融合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提高信息化水平,熟练运用网络及应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一)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学校”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奋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具备了必须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资料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管理,注重调查研究,征求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异常是应着重研究校本资源

  的目录结构,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系统。目前应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年内完成原有的资源库的结构调整。

  2、应逐步开展案例、课例库建设,应着重理清现有的各类文本资源、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的管理目录,在此基础上新增案例、课例库。目前,我校的校本视频资源十分缺乏,应着力开展此项工作,为建设“国光网校”做好前期的准备。

  3、着重资源库与教师的接口、平台建设,以实用、易用为原则,做到每一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用户界面。着重加强校内资源“点对点传输”研究与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4、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天天使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

  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逐步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讨论区、学生网上社区。

  6、鼓励教师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经过互联互通,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条件限制,使全校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加强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课程资源建设,解决开程开不齐和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

  (二)实施“数字学校”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学校”达标建设,争取完成学校“数字学校”工程建设任务。

  (三)加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进取筹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依托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共享,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有教师和学生建成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

  三、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

  建设“数字化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经常性地印发有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营造学习的氛围。并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争取每年出版一册校本的研究论文集。

  (二)与教务处联合,凡是校内公开课、研讨课都必须进行现场录像,以充实学校的课例库,每学期对这些课例进行评选,优秀者予以奖励。

  (三)近期内着重对原有的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几个课题的开展情景进行总结、调整,提出下阶段的研究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全力配合,确保为这些课题的研究者供给所需的研究、实验环境,保证这些课题能顺利开展并按期结题。

  (四)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构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实现“班班通、人人会、堂堂用”的目标。每名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必须保证每周上课节次为周课时总数的80%以上,每周班级利用信息化设备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80%,组织学生、教师填写好使用记录上报学校。分管电教领导每周要对“班班通”学校进行一次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计算出学校“班班通”使用率。“班班通”学校分管领导每周要对全校所有班级进行不少于二次的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

  四、培训方案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本事强的技术骨干队伍、认真负责的电教管理员队伍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等“四支队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奋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应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重点应立足“以用促学”的方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此应奋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进取性。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认定问题,同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事和绩效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资料。

  (二)以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但应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学校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供给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资料,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三)组织部分基础好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以用促学、自主学习,加强过程的监督,加强交流与研讨;除了过程的监督还应重点考核学习的效果,要求参与学习的成员每学

  年都应开一次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每人每学年应撰写一篇有关的教学设计或论文。信息化建成后,基本实现教师具备利用平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授课及应用信息化平台参与教学、科研与办公的操作本事;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信息技术授课、课件制作、网络环境维护、系统软件使用与维护等操作本事,参与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绝非一挥而就。我们应当在不一样时期适时地从全局出发分析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状况,以应用为根本目的,对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全面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信息化建设方案(二十九):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校网工程。

  在千兆学校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研究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气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

  总之,建设学校网要研究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此刻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此刻100M网到费用。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经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本事,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和创造本事,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本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一样资料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一样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资料,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理论的.讲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进取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机实践:上机操作的本事的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导、示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以我们在计算机室中安装了网络教室软件,实现了广播、临控、演示等多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探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课外活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程序设计课外活动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应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学科的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信箱、公益广告、网页;经过Inter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

  两年来,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学生计算机乖有考试均取得较高的经过率和优秀率,在课外活动方面组织学科竞赛,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网页制作赛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我校除了重视加快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外,还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围绕着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验,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近几年来还以语文四结合为突破口探索各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奋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根据主体性教学的总课题,各学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如语文学科把整个教学进程划分为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四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提出教学三个原则:

  1、"三给"原则,即给问题、给材料、给时间;

  2、教学法、教本事原则;

  3、媒体选择的原则。数学学科提出教学程序,即:

  1.疑难情境;

  2.确定问题;

  3.提出假设;

  4.推理;

  5.验证,并进行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提出要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发现式教学。化学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学生好奇心;

  2.思路让学生讲;

  3.在教学中要异常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化学实验为学生主体参与供给了很多机会;

  5.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4、制作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5、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经过教改实践,这几年来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及观摩课在全国、省、市评比中也频频获奖,教改实验初显成效。

  虽然我们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这只是起点,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奋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奋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十):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有关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我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本事为主线,结合我校现有的学校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发展,进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奋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教学特色优势,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明确创立标准、强化创立过程、突出应用、注重发展,进取创立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三、规划

  (一)、硬件及平台建设

  1、生机比达4:1,师机比达1:1。

  2、学校建成一批多媒体网络活动室和网络教室,提高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奋力做到人(学生)空机不空。

  3、学校具有通用的管理、教育的学习平台。

  (二)、资源建设

  1、进取鼓励教师参与市、区、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构成相应的激励机制。

  2、加强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质量,构成必须规模。

  (三)、应用水平

  1、建立学校网站,有高质量的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组主页、师生网页等。

  2、经过学校网络,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本事,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供给有力的学习工具。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取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专项研究课题,成效显著;在构成学校特色基础上,进取带动周围学校共同发展。

  (四)、师资队伍

  1、网管人员定期理解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2、中青年教师100%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网络安全与制度建设

  1、及时建立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畅通;应用适当的软件,严防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

  2、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确定和自觉抵制本事。

  3、学校经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4、经费保证。

  5、学校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制度。

  四、推进策略

  (一)、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

  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提高使用效率。宽带教育城域网使学校获取外界资源变得十分快捷、方便,使教师手中的电脑提高其利用价值及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逐步投入,不断完善学校网络中心设施设备,添置专业web服务器与非线性修改系统。另外,根据发展规划,要更新原先教师使用的办公用机。

  2、抓好信息化教材建设。信息化教材(音像、多媒体软件)资料建设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规划方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我们将继续做好音像资料目录的编英借阅工作。开展好自制电教教材的评比工作,鼓励教师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建好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音像资料、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实现网络化发布与管理,不断充实学校网络资源。

  3、做好网络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明确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网站制作者要精心建设好、开发并完善在建栏目;建立好各校、各科室通联队伍和信息送交制度,开辟教育教学信息专栏,让复合型网站成为教师信息库、备查处,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精品窗口。

  (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1.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本事,35岁以下青年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

  2.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学校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工作。

  3.明确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本事,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本事。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本事,为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人才基矗

  5.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奋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进取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6.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经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7.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构成进取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构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三)抓常规,充分发挥装备设施效益

  1、进一步抓好电教器材的保管和借用。抓好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室定期进行维修、保养。鼓励教师借用,及时做好登记,期末进行检查、考评。

  2、进一步抓好班级设备的使用。宣传发动全体教师用好网上电教课登记系统,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每次用后及时做好记载。定期公布使用情景统计,教师完成电教课的数量将与教师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3、进一步抓好专用教室的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实验室要做好实验器材的保管,进取开展实验教学,制定好各年级实验计划,认真填好《实验纪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本事。图书室除了要做好借阅记载外,要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加强校、班两级图书室(柜)流通,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信息技术教研组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习和使用上网浏览、收发邮件、文字输入等技能,组织兴趣浓、基础好的学生开展电脑作文、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等趣味活动,培养和发展特长学生。

  4、根据学校工作整体计划要求,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在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四)抓科研,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资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供给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我们要利用好江阴教育区域资源的优势,利用好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的优秀资源,大力研究,敢于尝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课程实际,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料和教学观念,进取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十一):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本事,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奋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可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理解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经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本事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将进取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学校信息化环境。

  2、加强信息报送组织

  (一)向局信息科报送的'信息由各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审核,并制定相关制度予以保障。

  (二)建立信息采编、审核、报送机制,报送的信息要履行严格的核签手续,确保信息质量和信息安全。

  (三)指定专人作为局信息科信息联络员人选,具体负责信息报送工作。

  3、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学校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构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立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学校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善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构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加强对学校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学校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学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当进取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十二):

  根据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三年建设规划,我校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大资金投入,构建教育信息化的硬环境。

  1、校进取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全校共有8个班级,有学生253人,目前学生机仅有22台,生机比例严重不达标,我校教职工24人,计算机11台,师机比例达不到1:1.学校为了推进信息化工作进程,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进行,学校将进取申请各项资助,筹备资金,进行购买计算机,保证学生上课人人有机。

  2、学校网。高速教育网络覆盖到每个教室,“班班通”覆盖每一个班级,可是,利用率较低,设立各项激励制度,鼓励很多应用多媒体教学。

  3、计算机教室。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运行较慢,无法实现教师主控、电子登录、文件服务和网络控制等功能,死机现象严重,需要尽快进行系统更新。

  4、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资源库,每一学科每学年上传资源不少50次。方便教师们查阅资料、在学校局域网内的资源共享。

  5、“人人通”平台及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大力推进,保证每学年晒课每学科不少于50节,资源上传没人不少于20节。

  二、加强软件建设,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1、强化信息技术课程。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每个年级每班每周一课时。我们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构建信息化平台

  网站建设:学校主页设的中心等栏目,做到定期更新。使之成为学校信息发布的平台,师生交流的平台,学校档案积累的`平台,师生个人长大记录的平台

  三、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1、加大对教师进行全员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所有在职的教师,均参加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

  2、我校在职教师90%以上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计算机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相整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供给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3、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即课堂中学生应永久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应当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绝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代替学科教学。

  4、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制作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设计。我校教师基本实现了备课时,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供给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5、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师生是共同的学习伙伴。针对部分教师及学生计算机知识相对贫乏的问题,我们从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这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四、强化机制,确保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长期、有效、健康地开展,学校将制定信息化工作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构成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建立网络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学校落实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情景跟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十三):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本事,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奋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可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理解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经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本事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将进取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学校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教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经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立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学校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善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构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加强对学校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学校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学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当进取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十四):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传统管理向智能管理的转变是法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法院工作层次,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进取推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工作重在建设,根本在推广应用,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审判管理网络化。适应审判流程管理的需要,利用诉讼管理系统,对每一齐案件,从立案、审理、结案、评查、执行、归档、统计等各个环节都在网上运行,经过程序设定和对应输入审判要素的规定,实现对案件的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管理,实现外网和内网的有机结合。

  2.庭审活动科技化。不断提升对审判法庭的科技含量,充分优化和整合信息网络资源,依托数字化监控体系和现成的网络基础,建成科技审判法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法庭”。科技审判法庭是一个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音视频技术、多媒体图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平台,构建成一个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可视性好,能适合各类证据举证的庭审证据展示系统。它能够进一步拓展科技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使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构成一个畅通的信息环流,构成了法院各类资源齐全、充分共享的应用平台。

  3.人事管理数字化。为了科学识别人才,建立开发《法院人事管理和评价系统》,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基本情景等要素以文字和声像方式存入微机;建立测试题库,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对干警的综合素质、智能特点和工作本事量化测评,测评参数作为任用干部的客观依据之一,初步实现人事管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为法院干警的分类管理、使用和定向培养打下基础。

  4.机关办公无纸化。推行“网上办公”,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进取发展电子政务,取消纸质文件的内部发放。各种材料的起草、签发、印制和政务信息以及下发通知、安排任务全部在网上运作、公布,全面实现办公无纸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俭办公经费,降低办公成本。另外,建成GPRS移动办公系统,外出人员能够利用GPRS终端经过法院单独的APN访问本院网络,进行移动办公。

  二、增强信息化建设核心竞争力

  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技术队伍。这就需要各级法院协调和解决机构和编制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习培训应增设信息化应用和网管人员的`培训。要结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一样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构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三是制定运行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和程序。提议上级法院制定统一运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运行程序、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运行程序,应当构成一整套运行的规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设法争取地方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也造成了部分法院对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作用失去信心。提议上级法院应争取政法专项资金,每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这样基层法院也就容易与地方财政进行协调。

  第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法院的信息化不一样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审判工作的重要资料。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所以,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研究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可是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基层法院应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针对法院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院网络安全标准,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和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审判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机制,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开展供给创新的手段、平台和载体。

  信息化建设方案(三十五):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近年来,我区食品安全各部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部分信息系统还在规划中。如:自治区卫生厅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国家级)、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正在建设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自治区商务厅已建成生猪屠宰监测系统,正在建立生猪屠宰视频监控系统,规划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自治区工商局已建成食品流通许可登记系统和食品检验信息录入系统;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建成出口食品化妆品信息通报核查管理系统、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管理及风险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出口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原辅料使用备案管理系统;自治区质监局建成了金质工程食品生产监管系统、食品生产许可网上审批系统,正在建设食品安全“三抓手”重要数据报送溯源监管系统。

  (二)存在问题。一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未统一规划布局。目前全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普遍未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做到统一的受理和处置。二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累计14750万元,而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仅为20xx万元,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已建成的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应急联动本事薄弱。商务、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已经建成的其他信息化系统一般局限于本部门的许可登记、信息备案、现场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功能单一,互不兼容。

  二、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和覆盖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保健食品等品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经过技术手段汇集全区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各部门、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对食品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监管。

  三、规划布局

  自治区建设全区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置系统、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和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纵向上与国家级相应的系统对接,下与市、县级平台(系统)联通;横向与相关部门的子系统建立联系,整合现有各部门信息化系统资源,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统一协调、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市、县(市、区)相应建设本级平台(系统)。

  四、工作任务

  (一)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平台建设。平台设计为分布式的应用平台网络,由1个自治区级平台、14个市级平台和109个县(市、区)级平台组成,纵向每级节点与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横向联系网络。平台建设充分研究各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现有系统的兼容和对接,以及数据的融合,为现有系统留有接口。自治区级平台重点承担综合管理功能,汇集来自全区各类食品安全信息,供给决策、分析支持,同时也作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成后能够实时开展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信息发布,有关数据实时入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重要支撑作用。

  职责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经过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文本处理技术、视频扫描技术、手机信息平台以及人工监测等手段,重点开展对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手机信息等的舆情监测,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评估预警、下架召回、食物中毒、人畜疫情、重大事件、专家提议等动态信息;查阅专业期刊和文献,密切跟踪科技前沿、重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评价等研究成果。实现多角度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监测、采集、智能分析、处理、预警、上报等功能,并定期构成《食品安全动态》、区内外、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分析等。在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的统一协调下,建设自治区级舆情监测中心系统,各级有关监管部门建立分系统,自治区级与各级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经过系统,充分了解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重点,全面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实施有效监管措施和舆论引导。

  职责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三)建设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明确承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机构和相应职责,对外增挂“自治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牌子,落实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启用全区统一的'12331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并与工商12315、质监12365、商务12312等部门举报系统对接,实现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四统一”,即统一受理页面和编码、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分类处理方法、统一信息报表和数据分析格式,确保“统一受理”数据和“分口办理”数据能够实时衔接。

  职责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四)建设电子追溯系统。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手段的建设,结合广西实际情景,建立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在生产、流通、存储、消费各环节的追溯系统,并逐步拓展到其它重点食品品种领域。整合各监管部门现有系统,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技术优势,经过推行食品标识和食品生产档案电子化、推进食品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电子化、建立生产环节重要数据报送溯源全覆盖系统、网络终端食品信息查询和投诉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重点食品的全程可追溯。实现追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统一归集到自治区食品安全监控机构。

  职责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财政、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五)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在卫生部门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正在建设的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基础上,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收集与食品污染和健康危害信息,科学评价广西不一样食品的安全状况和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政府决策供给依据。

  职责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卫生厅,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六)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在南宁市青秀区餐饮服务单位开展电子化实时监控试点工作。建立餐饮服务试点单位的电子地图,安装数据采集客户端软件和监控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并逐步推进。

  职责单位:南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七)建设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在食品安全监控机构的.整体框架下建设高科技、功能全面的自治区、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联动网络平台和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与处置系统和移动指挥应急系统,包括应急通讯、图像监控、风险监测、预警发布、问题产品紧急核查与召回等模块,具备信息传输、综合研判、指挥协调、资源调配、视频会商、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的信息化,提升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指挥决策本事。

  职责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八)加强人员培训。经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安排信息化工作人员到区外学习考察,请专家到广西来进行讲课、培训,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建立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

  职责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

  五、工作进度

  (一)20xx-20xx年。

  1.在正在建设的12331投诉举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建立自治区级舆情监测系统。

  3.建立自治区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

  4.初步搭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5.初步搭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初步搭建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二)20xx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2.完成舆情监测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3.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4.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覆盖自治区、市两级。

  5.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6.完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三)20xx年。

  1.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

  2.完成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3.完成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

  4.完成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5.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系统。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协调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食品安全办承担日常工作。各监管部门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化专兼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资金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要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科学测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进取向国家申请项目资金,争取给予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更多支持。自治区财政要落实好国家项目配套资金,合理确定自治区与市、县财政分担比例。

  (三)加强督导检查。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验收方案。各地各部门把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检查和督导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