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

产业调研报告(精选30篇)

时间:2024-01-16 19:50:17

  产业调研报告(一):

  我县天然条件优越,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河网密集,水库众多,雨热同季,是发展农产品的梦想基地,十分适宜甘蔗的生长和甘蔗糖分的积累。近年来,我县甘蔗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培植壮大甘蔗生产已经成为我县的一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维护好、巩固好和发展好我县甘蔗产业,增强甘蔗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对我县农民增收、企业增益、政府增税和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不断调整甘蔗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生产格局。全县蔗糖业认真组织开展“吨糖田”综合技术开发工作,引进新台糖26、27号、桂糖94119、桂引9号等11个新品种,良种覆盖达99.%。生产本事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有新的进展。20xx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37万亩,甘蔗总产145万吨。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县境内有东糖石龙有限职责公司和博华食品有限职责公司等两家日榨量达万吨以上的制糖龙头企业。我县甘蔗产业从主要经过增加甘蔗种植面积、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阶段到了主要经过提高单产、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稳固提高、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二、我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甘蔗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甘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种植生产方式粗放,单产及集约效益低.

  一是耕作方式落后,管理手段粗放。目前,我县甘蔗种植的大部分环节仍然靠手工作业,仅有很少部分运用机械化深耕深松。在收割环节上也主要还是靠人力,随着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蔗农种植的平均成本普遍较高。由于蔗农普遍缺乏科学种植的意识,仍然习惯于按传统耕作方式种植,对套种、地膜覆盖、宽行种植、智能化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整套高产高效的综合生产技术的运用较少,加上蔗地缺乏基本的灌溉条件,进一步恶化了甘蔗的生产条件。二是生产组织形式分散。目前,我县甘蔗种植仍然属于小农模式的生产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程度低下,没有构成规模效益。

  (二)品种单一退化严重,新品种选育问题突出。

  我县甘蔗种植品种单一化问题比较严重。由于有些品种的种植期已超过十年,品种退化的问题已十分严重,黑穗病、赤斑病、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等病害日益加剧,导致宿根发株少、宿根年限缩短、植株变矮、节间变短、糖分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减少。由于品种过于单一所带来的抵御风险本事弱、种性退化和病害加剧等问题,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制糖企业竞争力不强,综合利用水平及效益整体偏低。

  一是制糖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国际上的其他主要产糖大国相比较,广西制糖企业的平均规模仍然偏小,我县制糖企业规模也相对偏小。二是产业链短,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相对滞后。我县蔗糖精深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对甘蔗的综合利用仍然主要表此刻生产酒精或复合肥等初级产品上,蔗渣造纸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发展空间和潜力。与一些地区制糖业在利用废糖、蔗渣等废物生产的衍生品产值占总产值三分之一以上的状况相比差距明显。

  (四)蔗农与糖厂利益不尽合理,分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多年实践来看,糖蔗收购价格机制在二次结算中存在必须的漏洞。一是在蔗农与糖企进行结算时主要是以企业自报的平均销售价进行结算,而企业自报的二次结算价往往都低于市场的实际销售价格,或是以其他方式进行价格转移,以到达降低二次结算价的目的。二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景下,蔗农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销售价格,在二次结算中处于弱势地位,经过二次结算提高收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有利益被侵害的可能性。所以,二次结算机制对蔗农增收的实际效应不明显,不利于调节种植环节与加工环节之间的利润差距,不利于调节蔗农和糖企之间的利益分配。

  三、促进我县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提议

  促进我县甘蔗产业发展,不是盲目扩大产能、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产糖量,而是主攻单产、蔗糖份、甘蔗间套种,发展循环经济、蔗糖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甘蔗产业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进一步完善糖料蔗价格机制,维护广大蔗农利益。

  一是坚持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基本稳定。维持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基本不变,不要根据某一年糖价波动情景轻易提高或者降低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二是完善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管理办法。应当在进一步调查了解制糖企业成本、综合利用效益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挂钩联动价格、系数。三是调整良种加价政策。不要根据某一年糖价波动情景作为调整良种加价政策的依据,而要根据良种研发、推广的实际,调整良种加价政策,还应当把推广脱毒健康种苗纳入良种加价政策调整范围。四是提前公布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应当提前一个榨季公布糖料蔗收购价格方案,如果条件不成熟,至少应当提前一个榨季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甘蔗生产规模。

  (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分。

  以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分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甘蔗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工程措施,要不断扩大高产高糖良种、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灌溉模式,不断扩大喷灌、渗灌和滴灌蔗地面积。要鼓励、扶持甘蔗收割机械的研究开发,奋力实现甘蔗机械收割新突破。

  (三)加快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破译品种单一退化难题。

  要制定替代新台糖系列品种的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攻关计划。针对我县甘蔗生产实际,以满足农户、企业生产需要,替代旧系列品种为选育开发目标,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科学论证,全力推进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切实破译品种单一退化难题,探索甘蔗品种更新换代的新路径。

  (四)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增强甘蔗产业竞争本事。

  一是加快生态蔗园建设。以加快生态蔗园建设为突破口,进取推广“猪(牛)-沼-蔗-灯-鱼”、“蔗-牛-菇”、“蔗+西瓜(甜南瓜)”、“蔗+马铃薯”、“蔗+花生(黄豆)”等循环利用和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延长甘蔗生产产业链,增产增效增收,提高甘蔗生产竞争力。二是提高制糖业综合利用水平。鼓励、支持制糖企业以经济效益、环保等综合效益好为原则,根据制糖企业实际,选择蔗渣、糖蜜、酒精废液、滤泥的综合利用模式,加强酒精废液农灌技术研究,开展蔗渣发电的可行性研究。鼓励、支持制糖企业追踪研究蔗糖化工业高新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奋力发展蔗糖化工业,延伸制糖产业链,提高制糖生产竞争力。鼓励、支持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发展大型食品制造业,发展壮大食品工业。

  产业调研报告(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在为农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是我市未来重点经营的产业项目。深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对我市今后的经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产业现状

  1、生产情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的要求,以创立畜牧大县为载体,以农民增收、牧业增效为目的,不断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重点抓好畜牧产业化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增强畜牧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生猪存栏65万头,牛、羊分别存栏8.3万头、4.5万只,家禽存笼195万羽,长毛兔存栏12万只;全年生猪出栏85万头,出笼家禽298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2亿元,农村人均牧业收入到达1550元。经过近几年的奋力,全市畜牧事业发展有五个方面的明显提高:

  (1)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突破性发展。经过政府强力推进,惠牧政策拉动、办试点带动、激活了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的热情,标准化规模养殖势头强劲。建成万头猪场一个、生猪标准化150养殖模式猪舍30栋、10万套种鸡场一个、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0个。去年8月上旬,市人民政府在汪营镇召开畜牧产业发展推进会,8月中旬州政府在利川召开规模化养殖现场会,从而我市的规模养殖有了亮点、激发了群众投资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热情和进取性,带动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2)畜禽品种改良有明显提高。近三年,市政府列支专款,每年引购良种公猪20头投放到养殖大户,建好了100个生猪中心人工授精站,能繁母猪到达5.8万头,能繁母猪能够突破6万头,加快了生猪品改善程,生猪三元杂交率到达65%以上。

  (3)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明显,没有发生大的疫情。近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严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每年市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职责状,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市对乡镇的经济工作综合考核资料,同时落实了相关的防疫工作经费,防疫的质量和效果明显好于往年。

  (4)党和政府的惠牧政策得到落实。一是落实了中央的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政策;二是去年《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立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利政办发[]2号)文件出台的六项奖励扶持政策得到了较好的宣传和落实。

  (5)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年屠宰禽类加工300万只的生产线于6月正式投产,产品销路看好,目前正着手准备迁入工业园区;土家牧业有限公司30万头生猪肉联加工厂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总投资800万元,完成了征地60亩、三通一平、规划设计和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主体工程即将动工,可在底前建成投产;乐福畜产有限公司购销加工兔毛450吨,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五洲牧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饲料加工厂正在安装和调试设备,预计在本月下旬正式投产。这些企业的建设、发展、壮大,改变了过去我市无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格局,拉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

  (6)畜牧队伍建设有明显提高。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全市600多名团体兽医人员的养老保险得到落实,解决了团体兽医老有所养问题,调动了在岗兽医人员的从业进取性;二是畜牧系统的行风建设有所提高。,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取参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两提高、两满意、创服务性机关”的主题教育活动,畜牧局迅速在新闻媒体公开作出五项承诺,其主要一项是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将局长、局技术人员、乡镇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的电话号码制成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养殖大户,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服务三农的意识增强,使社会关注畜牧、支持畜牧部门工作的关注程度提高,使畜牧系统职工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观、队伍的思想作风有所好转、行业的服务形象有所提升。三是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正扎实有效推进,必将增强队伍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提高队伍服务三农的水平和本事。

  2、存在问题

  (1)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生猪产业发展情景看,生猪肉联加工龙头企业还未建成投产,没有品牌,更没有知名品牌,也没有一家有品牌、上规模的饲料加工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尚未构成,产业链条脱节,抗击市场风险本事低。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仍很单一,主要是生猪生产,占85%以上,没有很好地利用我市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优势资源利用不够,草地牧业发展步伐不大。我市有宜牧草山草坡291万亩,且集中成片,理论载畜量20万个牛单位,实际载畜量11万个牛单位,目前,市内10万亩以上的四大草场仅齐岳山的少部分被建设利用,寒池、麻山、严家坪等草山草坡都亟待开发,存在草多畜少、草场资源浪费的情景,草食畜牧业发展差距大、发展空间大。

  (2)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和污染矛盾日益突出。规模养殖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力气,决定着畜牧业发展水平,而我市规模养殖目前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进展缓慢,畜牧产业发展成败在防疫,畜禽规模化养殖往往造成气味难闻、水体污染。一方面,土地调整难,土地流转难,导致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难建。另一方面,治理污染难,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粪污排放量大,一个万头规模养猪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成本约为200万元以上,排污治理的成本高,很多养殖户不愿投入。所以,发展规模化养殖要研究污染治理问题迫在眉睫。目前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主要经过建沼气池和简单的沉淀处理后直接排放,很难做到达标排放,对环境和人畜饮水安全带来不一样程度的影响。

  (3)动物防疫基础不牢。目前动物疫情形势复杂严峻,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一是当前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呈疫源分布广、毒株变异快、外疫威胁大的特点,一旦市场价格下滑,一些养殖户综合防控措施不到位,稍有不慎就有爆发大范围疫情的可能,如生猪口蹄疫、蓝耳病、猪流感以及禽流感等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不仅仅动物发病流行,并且感染人,防控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我市与周边六县市接壤,边境线长。随着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地区间的畜禽商品流通量增大,由于各地区防疫水平的差异,加之重大动物疫病的互通机制没有建立,容易造成地区之间动物疫病传播,增大了防控的难度。三是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市的村级动物防疫从业人员常年480人左右,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从文化程度看,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业务素质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兽医基层队伍建设,年投入兽医防疫员报酬已达150万元,但全市有575个村,防疫员人均报酬相对较低,加之工作量大、注射免疫操作程序多(如一头生猪:春秋两季,要各打三针、挂耳标,要求一头一针、一苗一针、一针一消毒,还要填写免疫档案),技术要求高,年轻的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从业,年老的

  迫于无奈还在从事,防疫工作面临人员断层的问题。注射防疫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4)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不硬。近年来,随着市外一些地方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开始实施行政问责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职责重大,工作难度很大。一是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给部门职能分工是分段执法。一头生猪从饲养到餐桌,有4个部门监管:从饲养到屠宰环节由畜牧部门监管;城市定点屠宰的行业监管是商务部门;屠宰后上市销售由工商部门监管;消费者(机关、学校、企业、宾馆等)购买到烹饪食品上餐桌的卫生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部门多,执法部门的配合、衔接上难免有真空,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监管到位难度大。二是在畜牧部门的检疫(畜禽屠宰检疫、活畜运输检疫)执法上,目前检疫人员仍是靠肉眼、手感、经验确定,加之,动物疫病有潜伏期的特点,缺少快速、科学的检疫检测设施设备,检疫的手段落后,检疫的准确度不高,检疫执法的说服力不强,国家农业部在执法装备、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上向中央争取的政策不够、争取的投入不够。三是在饲养环节,对违禁药品添加的监管难度大。养殖档案的建立工作才刚刚起步,加之,我市此刻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养殖发展不够,疫源的可追溯体系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监管的难度大;同时,饲料生产企业、经营行业的监管部门多(有畜

  牧、工商、质检等部门),监管执法的力度不强,手段也不硬。

  二、发展思路

  1、工作思路

  、已至“__”期末,工作思路是:以为指导,围绕州委、州政府“建设百亿元畜牧产业”总体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家禽业,进取发展特种养殖,奋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切实壮大畜牧业经济块头,巩固农业经济“半壁河山”基础,实现创立畜牧大县目标。

  2、奋斗目标

  全市生猪存栏到达6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到达6万头),牛、羊存栏分别到达8.5万头、4.5万只,家禽存笼200万羽,长毛兔存栏15万只;全年生猪出栏90万头,出笼家禽450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3亿元,人平牧业增加收入100元。

  到2022年、全市出栏生猪120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8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出栏到达40%以上,牛、羊出栏分别到达10万头、6万只以上,家禽出笼500万羽,长毛兔存栏2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到达18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农村人均牧业收入到达元以上。

  三、发展措施

  1、全面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以万头猪场和规模养殖大户为依托,全面加强生猪“三群一站”建设,重点抓好生猪生产群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同时抓好牛、羊、禽的地方品种保护和品种改良工作。

  2、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汪营五洲牧业的万头猪场、团堡金牧民族牧业有限公司万头猪场建成投产营运为抓手,以利中盆地为中心,着力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带,到2022年,力争建成万头猪场2个、5000头猪场2个、3000头猪场10个、50—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到达户,建成生猪“150”养殖模式圈舍300栋;家禽养殖以东城、凉雾、汪营、南坪为中心,建成常年存笼蛋鸡3万羽的20户,年出笼肉鸡1万羽的50户,突破出栏生猪100万头、家禽出笼500万羽的大关。同时大力扶持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进取引导养殖大户、畜牧经纪人创办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畜产品经营中介服务组织,奋力提高畜牧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3、全面普及实用科学技术。在全市大力推广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奋力提高科技兴牧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各级技术骨干。根据利川实际,我们要着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养猪“三料一补”、生物发酵床养猪、牛冻配、肉牛快速育肥、山羊“一推三改”饲养、土鸡散养、饲草“三贮一化”、草场改良、规模养殖场程序免疫等十项技术。

  4、全面培植市场主体。一是进取支持现有的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辐射带动本事;二是招商引资,引进知名企业到利川投资兴建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进取发展中介组织,培养经纪人;四是抓好市场对接,发展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

  5、全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围绕不发生大范围的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抓好五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防疫理念;二是人员到位,配齐、配强并管理好村级防疫员;三是设施到位,搞好市局化验室建设,配齐动物检疫必需的设备设施;四是投入到位,奋力争取政府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五是工作到位,把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补针抓好抓实,逐年提高防疫的质量和效果。

  6、全面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二是加强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三是加强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四是加大畜禽产品的抽检力度。

  7、全面加强项目建设。一是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和湖北省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机遇,多上项目、争大项目;二是优化项目储备;三是围绕链接产业链全方位实施产前、产中、产后招商引资。

  8、全面落实惠牧政策。认真落实好中央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政策和省政府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奖励政策,会同财政部门及时兑现到场、到户。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兑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立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出台的六项扶持生猪生产的奖励扶持政策,促进生猪生产大发展,其资料是:对每新建一栋标准化“150”模式猪舍的,给予5000元补贴;对人平出栏肥猪1.5头,户平饲养能繁母猪0.4头以上的乡镇,奖励3万元;对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1000头以上、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分别奖励3000元、5000元、1万元;对生猪营销组织(大户)的奖励标准在表彰时另行制定;对新建饲养良种母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一次性奖励1万元;人工授精每配种受孕1头母猪,奖励生猪人工授精站5元;建成年加工生猪30万头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奖励100万元(作资本金注入)。

  9、全面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业务技术素质,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本事;二是加强乡镇畜牧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进一步深化兽医服务体系改革,千方百计调动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进取性。

  产业调研报告(三):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进取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奋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必须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景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必须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进取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__对外的宣传力度。

  (三)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__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经过不懈奋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__县民

  间故事》一、二集,《__县舞蹈集成》、《魅力__》(20_-2022)、《阿__增刊》(歌曲)、《双胞迷城:__》、《哈尼文化丛书》(6本)等书籍。哈尼族9个支系的歌舞乐,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哈尼风情:魅力__》节目的录制,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进行了连续播放。以“阿迷车”为主线,独立创作、编排了反映哈尼族迁徙史和发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诗《阿迷车》。②回归文化。县城驻地联珠镇建有融天文、地理、科普为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并被列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回归线把县城一分为二,使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更使__的天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天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③双胞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整个__县境内生活着1000多对双胞胎,其中,北回归线穿过的村寨就有600多对,其双胞胎密度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大力宣传,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胞文化。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全县现有文物103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__文庙目前已向游人免费开放,逢年过节,香火旺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溪古镇的建筑为明末清初的古式风格,“一颗印”、跑马转角楼等建筑形式与中西合璧的建设格局,体现了必须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风格,加之是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历史人文气息较浓,目前正进行二期修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的新抚岩画弥补了我市没有岩画的空白,使__县乃至普洱市的礼貌史都将前推千年。

  二、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县

  内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目前仅有文化馆、图书馆到达省三级馆标准,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全县无供演出的剧场或影剧院。二是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四):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然而,与此地位不相贴合的是我国禽肉出口量仅为生产量的3%左右,典型的生产上的“巨人”和出口上的“矮子”。美国、荷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饲料原料价格较低,设备先进,大规模饲养成本比我国低20%~30%。1996年,欧盟禁止我国禽肉产品进入其市场,使我国失去了欧盟市场3~4万吨的冻鸡产品份额;而日本也一再对中国肉鸡采取歧视性采样检查,以限制中国廉价肉鸡对其国内的冲击。我国肉鸡产品的年增长率从1996年的14%陡降为__年的4%,预计再有10~15年的时间,中国家禽业便可全部与世界接轨,而肉鸡业首当其冲;肉鸡业显然面临极大的挑战,肉鸡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肉鸡品种、品质

  我国肉鸡生产量虽居世界第二位,但主品种多为“舶来”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如艾维茵、双a

  等,中国本地品种较少。在白羽肉鸡育种、饲养生产等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弱势明显,表此刻生产成本过高和鸡肉的安全性等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口关税的大幅削减,外国廉价鸡肉势必很多涌入,给国内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生产造成更大压力。

  2饲养管理水平低

  我国的肉鸡养殖基地主要在农村,所以,饲养的基本条件、饲养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与发达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肉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培育成的快速生长型禽类,要求在高度集约化生产状态下进行养殖。所以,在肉鸡生产中必须要人为地为其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我国农村肉鸡生产中,缺乏合理而又规范化建筑的鸡舍,没有良好的隔热材料,缺乏降温系统,缺乏机械通风设施等。这些都是造成鸡舍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而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直接影响到肉鸡的品质。另外饲养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技术措施,如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空气净化、限制饲养和光照程序等往往不能正确执行,有些养殖户随意操作,构成对鸡群健康的威胁,造成较高的发病率。这些都是鸡体携带诸多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3药残超标

  当前我国鸡肉出口受阻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药物残留超标或含违禁药物。由于肉鸡饲养周期短、密度大、发病率高,在饲养过程中不得不使用很多抗生素预防疾病,这导致我国鸡肉药残事件屡屡发生,降低了我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信誉。这主要是源于我国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源头———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监督不力所致。我国现有__多家兽药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而美国仅有1000多家,且均到达gmp标准。

  4疫病种类多

  中国肉禽业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新城疫等诸多疫病困扰,并且我国养鸡行业几乎每两年新增一种疾病。而农村养鸡户在疫苗的选择、使用、保藏上不加注意,往往造成免疫失败,更加重了疫病的流行。诸多疫病的广泛流行以及农村养鸡户自身知识所限,导致治疗及时,使中国肉鸡业经济损失巨大。此外,也为中国鸡肉的出口造成障碍

  关于红枣产业发展情景的调研报告

  6月下旬,我们调研组在佳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县林业局、科技局、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红枣主产区6乡镇的8个村、2个合作社枣园和益民等4个红枣加工企业车间,同乡村干部、枣农和公司员工、业务负责人,就佳县红枣产、加、销发展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出路作了详细调查、深入研讨,构成了重要共识和提议意见。

  (一)佳县红枣产业管理与效益现状1.红枣种植业的成就与问题佳县是种植红枣的优生区,种植规模居全国县级首列。全县红枣种植面积现达80万亩(挂果面积50多万亩),占到经济林总面积的96%。县辖11镇5乡的400个行政村都有红枣。正常丰年总产红枣4.5亿斤,总产值9亿元,平均亩产量800多斤,亩产值1800元。红枣产值占农业经济总值的23,占到全县国民经济总值的13,红枣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12多。红枣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是枣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佳县早在1994年编制了《红枣商品基地建设研究及规划》,正式将红枣产业列为该县的主导产业。从__年开始进行无公害绿色红枣和有机红枣生产试点,__—__年实施和完成《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经逐年奋力,初步建成有机红枣生产基地6.3万亩,并相应发展起必须规模的红枣加工业。为此,__年5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红枣名乡”称号,__—__年又获得国家农业部等多部门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有机红枣认证”“红枣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百县(市)优势特色有机红枣种植基地”等六项称号。__年6月,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科技苑》播放“农业遗产的启示——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这些荣誉称号,扩大了佳县红枣的知名度,起到推动和鞭策红枣产业发展的进取作用。所以,__年国家科技部计划给佳县安排1000多万元红枣科技项目成果转化费。

  表面上看,佳县红枣种植业已成可观规模,有机红枣基地建设有了基础,并已构成完整的有机红枣抗裂防虫高产优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仅从数量上衡量,距离佳县“__”规划提出的建设“全国红枣名县、陕西红枣大县、百万亩红枣基地,实现一县一品”的发展目标已相差不远。但深入剖析,在各种“光环”面纱之下,红枣业自身发展的矛盾凸现,问题很多。从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林业主管部门到广大枣农,都认为本县红枣业从栽植到管理还处在一个无序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困难。

  ①山旱地红枣面积过大(占到红枣总面积的94%以上),又贯以稀植、天然生长乔化为主,受天然气候制约程度高,抗灾本事差。在本地时有发生的春季低温干旱、夏秋雨雾、洪雹之下,红枣不是“焦花”“霉花”,挂果率不高,就是裂果霉变、病虫害猖獗,收成不保,常是轻灾小减产,重灾大减产直至绝收。全县红枣生产一向随气候变异而跌宕起伏。

  ②红枣种植管理难度大,整体呈现粗放经营局面。在土地联产承包职责制推进和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激励下的东枣西移面积大扩张、城镇化进程加快与能源经济快速发展使枣区劳动力很多转移、市县投入跟不上使科技园示范作用小,以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随意建园这四重因素影响下,全县红枣基本还是老品种、老管法,多数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异常是不用有机肥、滥用碳铵尿素,使红枣种植业一向延续在放任自流、听天由命的带病发展中。

  ③有机红枣基地建设规模不大,质量较差。在__年获得国家有机红枣基地认证后,截至__年底,全县仅在11个乡镇68个村建设有机红枣基地面积62947亩,不足红枣总面积的8%。且因市场拓展及投资不够等因素影响,除桃园沟等少数示范村、社的质量较好外,大多仍不一样程度沿用着碳铵尿素、化学农药。尤其是品种老化,良莠不齐。唯一认证的本土优势品种“佳县油枣”面积甚少。本县选育出的“佳县长枣”因挂果迟、爱诱虫,推广不开。所以,基地红枣还是没有完全闯过焦花霉花、裂果霉变和病虫害严重这三道门槛,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大。

  ④种植红枣的经济效益不高,不稳定。佳县木枣在全国主要红枣品种中处于劣势地位。红枣产量低。以盛果期成年枣树丰年亩产800斤衡量,也仅为正常生产潜力的50%左右。红枣质量不尽如人意,优果率不高。“佳县油枣”目前的一级果率仅有20%、二级果20%、三级果30%,合起来才是国家标准一级果率应占50%以上的水平。按市场售价分析,一级果斤均价7—10元,二级果1—1.5元,残次级果基本没有价值,几乎是全国最便宜的红枣。枣农说市场变化莫测,欠收年价格高,丰收年价格低得可怕,常常是每斤六七毛钱没人要。计算投入和产出效益,正常年份的肥料、农药投入成本约130元,除去投入,少数管理好的枣园亩均效益1000元上下,大面积差的枣园370元左右,加上迅猛提高的劳动力成本,几乎无利可图。在经常出现的“三年两头”灾年,则是亏本经营。这就严重挫伤枣农务枣的进取性,已经出现一些枣农放弃枣园管理的现象。

  2.红枣加工业的发展与矛盾截至__年底,全县已建成红枣烤炉3000座,共有132户红枣加工企业,有专或兼司红枣加工的个体户500余家。红枣加工总本事1亿斤。乐观地看,红枣加工业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红枣加工企业数量发展较快。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依靠农民争相创业热情,共办起红枣加工公司52户、农民红枣加工合作社80户,占到非公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的80%。全县现有的4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是红枣加工企业。红枣加工产品主要有烤枣、空心枣、紫晶枣、枣片、枣酒、枣饮料、枣酱等。这些企业对推动红枣产业发展、增加红枣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就业岗位、缓解枣农卖枣难问题起到必须作用,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一些活力。二是企业规模明显壮大。全县现有规模以上红枣加工企业3户。其中,佳县益民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拥有一条万吨红枣果酒生产线,公司资产总额到达6000万元;佳县众福食品有限公司建成1000吨红枣枸杞饮料和400吨红枣干制品生产线,拥有资金总额3000万元;陕北红枣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__余万元,建起了年产万吨红枣果酒生产线。另外还有1户红枣醋加工厂正在筹建中。三是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开始加大。__年,由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引进新工艺3项,研发新产品4项。益民公司依托西安科技大学

  ,加大投入,改善了果酒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了具有全国先进水平和抗癌药效的大枣多糖蛋白提取加工技术。陕北红枣业公司委托中国农科院研发的红枣起泡酒生产技术已经过科学论证,计划年前上马生产,将成全国首创。四是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加强。目前,已经注册商标的企业有9家,取得qs认证的企业有13家。佳县东方红枣业有限公司的“佳州红”商标、榆林市佳宝食品有限公司的“家家珍”商标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益民公司__年广告投入达80余万元,经过媒体包装、宣传,提升了自我的品牌形象,有益开拓市场。

  认真以红枣产业化的要求来审视,佳县红枣加工业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全县现无一家能引领有机红枣基地建设的大型龙头企业。现有的132户红枣加工公司和合作社均属小微企业,加上500户红枣加工个体户,总加工本事才近1亿斤,除去调进的新疆红枣,占不到本土红枣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况且加工企业受市场牵制,实际开工生产量远低于设计生产本事。目前“众福”“益民”“陕北红枣业”三家规模以上红枣加工企业以满负荷生产计算,加工红枣总量可是1000万斤。二是加工水平低。大多数企业是初级加工,主要以红枣烘干包装上市,基本在货运站和普通低级市场出售。现仅有“众福”“益民”“陕北红枣业”三家公司引进枣酒、枣饮料生产线进行深加工,但未进名酒行列。目前尚无一家高附加值的红枣精深化加工企业。三是品牌杂而乱。52户红枣加工公司一家一个品牌,分散凌乱,相互挤占,市场占有率都低。__年,县上策划制定了“佳县油枣”为全县红枣统一品牌商标,但仅有“益民”“佳宝”“鑫源”“千年枣园”四家企业使用,其余仍各自为政,自打招牌。全县至今没有打造出一个唱响全国的特色品牌。

  3.红枣营销市场的现状与困难佳县红枣销售的目前状况,总体是以原料入市多、加工精品少、销路不畅、市场狭窄、品位不高、价格低迷、“卖枣难”问题突出。县上没有大型的红枣批发市场,缺少通畅的红枣物流中心。80%以上的混装混放红枣均由广大枣农坐等“二道贩子”上门收购,价格随意,销量难定,收益不保。500户红枣加工个体户的烘干简装红枣,都是自寻出路,统货销售,低价出售在货运站和低级市场。132户红枣加工企业的加工产品,档次不一,难进高档市场,在国内未设一家佳县红枣专卖店。超市收费门槛高,入市之门未打开。现仅有“众福”“鑫源”“大自然”三家公司的产品发进超市,其余企业产品均在普通低级市场低价销售。以精制红枣为例,超市1公斤精装红枣售价70—95元,在普通低级市场仅有5—10元。这样狭小的营销市场,导致佳县红枣销价一路走低,枣农和企业收益不高,使整个红枣产业陷入低产低效困境。

  (二)红枣产业处于困境的原因分析佳县红枣产业抗风险(天然、技术、市场风险)本事弱,从种植管理到加工销售都有困难,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1.红枣产业发展中的种植、加工、市场三大因素不协调。种植规模大与加工、营销市场弱小的矛盾突出,加工销售拖着后腿,严重制约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2.红枣栽培管理要求与科技支撑不协调。影响红枣产量低、质量差和效益低的关键是天然和技术因素。主要是品种老化、耕作粗放、施肥不当,使焦花霉花、裂果霉变和病虫害问题突出,需要强化科技的支撑。但千家万户枣农生产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林业部门的技术培训、技术管理、技术支持顾及不来;全县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推广的组织工作弱,必然构成红枣生产落后局面。

  3.有机红枣基地的达标认证与实际建设质量不协调。有机红枣达标认证必备三大条件:一是产区必须是无污染的原生态生产基地;二是基地生产未使用转基因品种;三是严格按照不用纯氮化肥、化学农药、生长激素的有机生产程序生产。实际建设的6.3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质量不高,在认证的乡镇、村及地块内,大多仍不一样程度施用碳铵、尿素纯氮化肥和用化学农药防虫,枣园地的面原污染问题严重。

  4.枣农卖枣需求与加工业发展不协调。红枣加工业因规模小、生产本事低、营销市场窄,远不能吸收消化全县枣农每年产下的红枣,更不能实施枣农期盼保值的“订单收购”。

  5.佳县油枣独特的功能优势与充分挖掘的精加工本事不协调。佳县油枣包含皂苷、生物碱、黄酮、多糖、酒石酸、环核苷核、芦丁等药效奇特的稀有成分,但目前尚无深度开发与精深加工本事,使红枣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化成经济优势。

  6.政府财政投入与红枣产业发展需求不协调。红枣产业是佳县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应对贫困乡村枣农和加工企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经济本事薄弱的现实,市、县政府财政在扶持种植、加工、市场开拓上投入资金甚微。仅__年市振南资金安排佳县老科协实施红枣防裂示范项目40万元;__年由省市财政开始安排低产枣园改造工程和新栽枣树的经济补贴。县委、县政府只是宣传引导枣农自主发展,鼓励倡导加工企业自行创业,对提升红枣产业发展的作用很小。

  (三)佳县红枣产业走出目前困境的对策提议

  1.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坚持稳定、健康发展的方向

  全县红枣种植面积上了80万亩,已成宏大规模,除研究在白云山旅游区一带适度发展一点错季早熟鲜食的设施红枣外,不宜再新发展山地制干红枣。必须把重点放在现有红枣面积的提质增效上。力求做到三个转变:一是由大面积扩展向大力推广换代型优良品种转变;二是由粗放型生产经营向集约型生产转变;三是单一追求产量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办法一,下工夫调整和转变现有山地红枣分散经营管理模式。要采取激励政策和组织手段建立土地顺畅流转机制,采取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把没有劳力和精力务枣农户的枣林向懂技术、会经营、有本事的种枣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和企业原料基地转移。以户经营红枣面积,1户应不低于20亩。对泥河沟等具有生态旅游条件的枣林地,扶持修建观光设施,办成休闲旅游度假枣园。应将陡峭的沟壑烂坬红枣退出经济林范围,转作水土坚持的环保生态林进行管理。办法二,建立完善的低产枣园管理提质增效的集成技术体系。要应用科学技术支撑提质增效和后续加工增值效应的再提升,以良好的经济效益保面积。经过错位开发生产基地和突出深加工的精细化管理途径,把红枣产业真正建设成优质、高效、绿色生态、资源节俭型和循环经济型特色产业。

  2.创新枣树生产技术体系,尽快突破红枣种植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制约

  要解决佳县红枣生产应对的经常性天然灾害威胁,突破红枣焦花霉花、裂果霉变和灾害性病虫害严重的瓶颈,必须集中力气建立一套管用而高效的现代山地红枣生产技术体系。今后几年的中心任务是充分利用国家科技部给佳县安排的1000多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费和省市财政拨付的低产枣园改造工程资金,全面推广普及市县老科协、林业局研发成功的《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的6项创新集成技术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集成的红枣低产林改造7项科技成果。突出推广蓄水保墒的抗旱耕作技术、节水微灌和矮化密植技术(未来方向)、有机化的施肥技术、春夏园艺修剪技术、更新品种的高接换头技术、焦花霉花的人工防控技术、物理防虫和生物防虫技术、生物菌液灌根与叶喷防控裂果技术、分期采收与高效智能烘烤技术、科学分级与归类存放枣果技术,要下决心实现这些技术的全覆盖。主要措施:一是壮大和发挥2个红枣专业技术单位、老科协和15个乡镇枣农协会主体技术力气的作用。由县乡两级技术干部分片包村,扛死职责,落实规范化的技术指导任务。二是县委政府支持县科技局、林业局共同组建红枣科技特派员队伍,派驻到种枣大村、合作社和科技示范园,直面红枣生产关键技术的实施。三是强化全覆盖的枣农技术培训。依托技改资

  金和科技实物补贴,培训枣农掌握标准化的红枣管理操作技术。四是扩大和提高25个标准化示范枣园引领的有机红枣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和质量,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五是建立和完善部门协作机制。由县政府主导,将林业、科技、科协、扶贫等涉枣部门的资金和技术力气整合起来,重点扶持低产枣园改造和设施鲜食枣园建设。六是县政府每年安排必须数量的资金,对成绩显著的红枣示范园、种枣大户、家庭农场、技术干部、特派员给予奖励,对各种经济组织和企业参与红枣生产技术开发突出者给予奖励。

  3.扶大壮强红枣加工业,实现红枣加工的跨越

  要按照产业化、集团化、集约化的理念,着力构建红枣深加工体系,切实解决红枣加工业短板对红枣产业发展的制约问题。在今后5—__年内要把重点放在加快红枣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提高红枣产品的附加值上来。红枣加工必须走系列化和精深化的路子,大力开发以红枣原浆、红枣汁和红枣粉为代表的红枣饮料和红枣复合饮料,深度开发以枣酒、枣醋、枣酱为主的红枣发酵制品,精度开发红枣多糖、红枣黄酮功能食品和红枣香精制品,充分利用残次

  枣果和枣渣为原料生产食品工业酒精和酵母味精,全面提升红枣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红枣产品的附加值。

  要冲出目前红枣加工业的困境,主要办法:一是要像办好佳县能化工业园区一样,进取建设红枣工业园区。要加快红枣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提升园区的集聚功能,促进中小型红枣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二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效益为中心,培植区域性龙头企业。可采取“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以强吃弱”“以小吃大”多种形式,将现有分散、凌乱的小微企业整合重组成几个集团公司,在政府有计划地重点扶持下,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发展道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层增值。并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壮大,成为全国知名红枣企业。三是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市县政府的科技研发资金无偿补助、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条件,支持骨干企业与相关领域具有优势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建立红枣加工技术创新联盟,攻克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重要新产品。配套引进国内外红枣深加工生产线,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本土红枣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还提议市、县科技局主导,建立佳县红枣工程研究中心或试验站,配备必需的试验、实验设备,聘请中省红枣专家来佳县试验、研究、开发适宜佳县红枣产、加、销新产品、新方略,提升佳县红枣产业水平。四是打造红枣知名品牌。要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扶持骨干龙头企业开发以“佳县油枣”为统一标式的特色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抢占市场高地。

  4.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扭转红枣销售不畅、价格低迷的被动局面

  拓宽红枣的营销市场,是佳县80万亩红枣产业发展的保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占领国内销售市场,进军国际市场。

  ①进取组建大型红枣批发市场,尽快构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红枣物流中心。提议市财政加大振南资金,重点扶持佳县计划建立的王家砭红枣批发大市场,搭建起集现代红枣博览展示、规范交易、精深加工、物流仓储、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红枣产业发展平台,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的红枣物流中心。

  ②大力扩张和健全省内外的红枣产品营销网络,以统一品牌包装打开各大城市的红枣专卖店和超市之门。要学习新疆红枣占领全国红枣市场霸主地位的经验,由政府和企业舍得投资,挤进沃尔玛国际商品零售连锁店,逐步在各大城市建立佳县红枣专卖店或进入超市,专售高价位的精装红枣和深加工的名牌产品,并奋力把触角伸向国际市场。同步提高三级枣的烘干、包装质量,坚持和扩大原先的普通低级市场席位。对低次枣、枣渣加工生产的食品工业酒精、酵母味素和香精制品,尽力寻找食品工业和卷烟厂的销路。

  ③抓好信息网络建设。要建立覆盖全县的信息网络体系,为红枣从业者和社会供给信息服务。能够先办公益信息网站和企业网站,供给供需信息,并链接到各主要网站上,建立“在线咨询”窗口。引导企业推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化营销方式。

  ④大力推行产销合同制,发展“订单红枣”。经过企业与枣农签订产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职责,使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企业对合同内红枣实行保护价收购,将销售前移,产销衔接,共同在订单约束下搞好生产经营。

  5.重视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按照“深层次挖掘、多形式联动、高品位打造”的思路,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形式(编红枣书、演红枣戏、拍红枣剧)、各种阵地(举办“中国佳县红枣节”“枣乡采风行”“鲜果采摘”,建设枣乡特色步行街、枣业博览园、枣乡文化广场)宣传展示佳县生态枣业、科技枣业,把“佳县油枣”的舆论造足造浓,让社会知晓佳县是中国最大的有机红枣生产基地,成为人们的首选。

  最终提议佳县县委、县政府重新制定5—__年的红枣产业提升发展规划。规划要以新的战略、路径、策略,引领和实现红枣产业新的一轮大发展、大突破。

  柑橘产业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一,我县柑橘产业的现状与潜在危机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县19个乡镇、18.1309万户、58.0297万人,拥有耕地总面积60.095万亩,其中旱地20.7597万亩,水田39.3308万亩。主要农作物布局情景分别为:柑橘44.05万亩、年产值4.5亿元以上,蔬菜10万亩、年产值2亿元左右,油菜39万亩、年产值1.5亿元左右,水稻总播面65万亩,粮食作物总播面95.55万亩、棉花3万亩,茶叶9.8万亩。养殖产业尤其是生猪、家禽养殖在我县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纵观全县的农业产业,无论是从覆盖面、生产基础、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影响力、产值、投入产出比、为农民增收的潜力等方面权衡,柑橘产业以成为我县农业种植业的第一大优势产业。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不尽人意的因素已凸显。至使该优势产业在国内乃至出口市场出现了严重危急。主要表此刻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随着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提高,新的水果品种不断缓季涌现、并充实市场,同季内各种不一样季节的时令水果很多上市抢占市场,让消费者迎接不暇,增强了消费者对鲜食水果的选择灵活性。如北方生产的桃、葡萄、香梨、梨枣,南方生产的荔枝、龙眼、砂糖柑等,诸多鲜食果品冲刺市场,使有限的市场得到了无限的充实,大大削减了消费者对柑橘鲜果的依靠性。

  二是全国柑橘主产区的不断延伸,产业势力的不断扩张,同类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氛围。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柑橘适宜产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每年以数十万亩的速度递增,异常是与我省邻近的湖北、四川、江西、本省湘南地区、邻近县市的慈利、澧县、临澧、桃源等省、地区和县市很多发展柑橘产业,并逐年受益,使我县的特色产业逐年失色,日趋平庸。

  三是存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给我县的柑橘产业戴上了沉重的枷锁。由于我县柑橘生产起步较早,当时的产业发展没有固定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生产模式。所以,难免出此刻建园上时的种种缺限;比如,建园标准差、规划起点低。主要表此刻:令人头痛的密植园多、品种布局与结构的杂而乱、生产配套设施不完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混乱等等,严重的影响了产品品质。在产品经营方面虽然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很多的补救措施,如:举办柑橘节,承办全国柑橘学会年会和各种以柑橘为主题的联宜会、组建柑橘调运指挥部等一系列措施,但终究无法抵御来自市场的无情打击。

  四是较大规模的产业阵容与不适应的栽培管理模式,已生产不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就生产规模而言,我县44万亩柑橘已经够具规模了,但在栽培管理技术上众说纷纭,尤其是在修剪、病虫防治、施肥与地力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因而导致产品品质连年下降。

  五是地力严重下降,已不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条件。由于化肥工业的日益发达和橘农对化肥的依靠性的日益增强,以及对三要素肥料迷信成度的加强,化肥用量连年递增,尤其是近几年来化肥生产企业,高养份肥料竞相投放市场,造成橘园土壤的严重破坏。据县土肥站土壤化验室两年来的化验结果显示,全县近60%的橘园土壤ph值小于4.5,明显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从而使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导致诸多养份固定,异常是中、微量元素养份的很多固定,使树体表现出种种缺素症状。从而造成树体未老先衰、产量和品质连年下降的结局。

  六是检疫性病虫害严重威胁着产业的安全。严重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检疫性病虫害主要有柑橘溃疡病和柑橘大实蝇,这“一虫一病”,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我县缺乏对产业的保护力度,苗木滥引乱调,趋于无政府状,使柑橘溃疡病在我县脐橙、柚类柑橘品种中很多传播流行,虽然经过多种控制手段使该病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遏制,但终究没有得到根治,依然严重威胁着产业安全。对于柑橘大实蝇的防控,县委、县政府虽然耗费了很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但该有害生物种群在我县与日具增,已形式成南北夹攻的趋势,成为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命运大敌。

  七是市场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橘农的生产情绪。去年,我县柑橘在鲜果销售环节上出现了暂时滞销现象,全县产地平均每公斤售价下滑0.3元左右,严重措伤了橘农的生产进取性,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统计,全县采后培管农户不足10%,春节清园率不足30%,春肥施用量不足正常年份的40%,橘农在培管上的瞻前顾后,势必将导致该产业产量和品质的再度滑坡,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新的障碍。

  二、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前景展望

  经过两代人的艰辛奋力,我县柑橘产业已揭取了“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的贵冠。并且,已经拥有了44万亩种植规模、柑农生产经营具备了较好基础,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我县柑橘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能够总结出一整套贴合产业发展要求、适合市场规律的生产经营模式。此外,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能够较快理解生产新技术的橘农,和有较强技术素质、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全县各柑橘主产乡镇农技站,都有一个受个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据县农业局相关资料显示,全县乡镇农技站具有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3个,有技术员和助理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8个,他们真可谓是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精英。另外,全县培育了几千个柑橘生产专业户,秀坪、龙凤两个5000亩以上的专业生产基地,近千个流通大户,几百个固定的外来客户都是我县柑橘产业发展的优良资源。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提倡并全面实施的“分期采收,分级包装,分级销售,扩大加工,扩大出口”的三分两扩经营理念,为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与抢占市场份额提出新的要求和贴合市规律的经营路线。我县柑橘鲜果产后商化加工,已由__年前的仅出口果品的商化加工,延伸到目前的所有内销、边贸、出口果品一律商品化处理加工的良好局面。主要体此

  刻:一是__年以前全县仅有的十几条落后存旧出口商化加工设备,已全部更新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二是高品位的产后商化处理生产线五年内翻了三翻,从__年的两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加工生产线发展到目前的几十条,涌现出了“金湘源”果蔬初加工、贮藏与出口的专门企业。三是从包装材料上来年,从竹篓裸果上市,逐步向精美纸箱、塑料筐套袋上市的良好商品形象转化。四是鲜果出口量逐年增加,全县出口量从__年的3万吨,逐步增加到__年的9万吨。所有这一切,为我县做强、做优、做大柑橘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展望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的未来我们应有实足的自信心。因为,除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外,目前,县委、县政府为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全县人民提出了打造有机产业,营造畅销氛产业发展目标。把我县的柑橘产业引向从“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向“全国早熟蜜柑品质第一县”的发展轨道上来,将给我县这一优势产业带来无限生机和风光。

  三、对我县柑橘产业发展的提议

  在权衡我县柑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机、优势与完美前景的同时,笔者清醒的认识到,仅有进一步完善以下七条产业建设措施,才能确保我县优势产业立于不败之地:

  1、更进一步的探索柑橘鲜果保鲜技术,最大限度的延长鲜果市场持有期,尽可能的缩短时令水果的季节差异,满足市场需求,开拓柑橘鲜果季产年销的新格局。

  2、加大品种更新换代力度,寻求抢占市场的品种优势。应对全国各柑橘适宜产区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已拥有的早熟的优势、市场份额的优势、规模优势和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基础优势。在不影响当年产量,有利于平衡橘农和产业当年收入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要统筹全县,有计划、有步逐、划区域引导橘农搞好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并下大力气搞好密植园的密改稀工作。

  3、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引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为提升产品品质夯实基础。县委、县政府,应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为重,抽调专门的技术骨干,吸纳先进技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柑橘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创立一支专门的产业建设专家队伍,不懈的为产业建设服务。

  4、规范技术传播途径,彻底改变多流派、多层次、多载体的技术传播方式,优化技术传播渠道。由于市场机制的转换,农业技术、农业投入品、农产品流通秩序一时出现混乱。尤其是,不少农资经销商,为了抢占农资经销市场,采取道听途说、涅造实事、以段乱真、欺蒙哄骗等手段扰乱实用技术的正常推广。笔者认为,要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与漫延,县委、县政府要清理整顿技术传播渠道,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目前,国家大力支持民间经济合作组织壮大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忽视对民间组织的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技术规范教育,使之真正成为有利于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却实令人忧心忡忡。

  5、加强地力培养,改善柑橘土壤环境。土壤是作物生存的根本,也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基础。所以,要充分利用现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和较好的克服当前橘园土壤普遍存在的土壤严重偏酸,作物缺素症状凸显等现象。同时,加大生态种植力度,全面推广“猪—沼—果”生产模式,促进产从地力到产品品质的共同提高。

  6、采取有力措施,围歼检疫性病虫害,却保产业安全。从目前我县“一虫一病”南北夹击的发展态势来看,却实不容每一个石门人的乐观。笔者认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基层干部和橘农的认识,强化干部工作职责,把每一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仅有构成人人皆兵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围而歼之的目的。

  7、创办柑橘鲜果深加工企业,打消橘农卖难的顾虑。目前,我县柑橘95%以上鲜食,贮藏量和深加量很少,这不仅仅只是该产业产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市场波动较大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认为,县委县、政府应把产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兴办产品深加工企业上,仅有当产品的市场负荷减轻到最低限制的时候,产业的发展才有质的飞跃。

  总之,居于我县种植业类优势产业之首的柑橘产业,目前正处于危机与前景并存的特殊时期,只要产业建设方针正确、工作措施得当就会前途光明,继续成为全县人民的经济支柱。否则,产业将会失去应有的光彩,成为全县人民的负累。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____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本事,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____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构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____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____乡境内天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____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____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____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__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__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本事3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15人。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____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____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__年新植茶园352亩,__年新植1400亩,__年新植2350亩,__年新植1426亩。

  四、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__”以来,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本事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__”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针对当前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__”____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__”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90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公斤,工农业产值720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奋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经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坚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坚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0.9万亩(新植0.35万亩)。重点扶持“____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0.3万亩。第二步是经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经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

  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____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本事。

  六、“__”____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____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经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应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__”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1.2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____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__”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本事到达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奋力推进____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平。“__”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本事到达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经过政府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____山”品牌,扩大____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____茶叶品牌。对____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____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____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经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____茶叶销售。经过开展____古茶树资源保护、____茶文化挖掘与____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____茶叶,促进____茶业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五):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有效扩大就业、构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下头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相关服务行业的统称,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随着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加快发展资料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有效扩大就业、构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健康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本事大幅提升。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1、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2022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人数到达60.6万人,参保率到达98%,全市2.02万名关掉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5.29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全部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政府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为承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比省定标准290元高出10元,成为全省人均筹资唯一到达300元的地市。新农合参合人数56.93万人,参合率达99.21%。

  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22.5万元提高到2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13.5万元提高到15万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到达73%,初步建立了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发放社保卡58万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5万张发放任务。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级统一的补偿方案,2022年全市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补偿比到达了75%以上,封顶线到达12万元,均超过省定目标。

  3、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基本确立。2022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镇职工大病统筹保险制度,制定了《__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并将此工作经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国大地保险公司山西分公司承办。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制定了《__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规定了参保居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的相关细则。

  4、基本药物制度逐渐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按规定实施了医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省级网上招标采购和统一结算,确保了基本药物供应及时和货款安全、按时上缴。2022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级医疗机构向配送企业回款3202.81万元,建立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补偿机制。2022年基本药物

  零差率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共计646万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3183万元。各县(区)根据《__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核定收入项目为医疗服务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项目为人员经费支出、业务经费支出、药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本事稳步提高。一是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转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工作;二是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我市1620名乡村医生现都已参加新农保。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予以补助。对无卫生室的村公开招聘的大学生村医,在聘用期间其补助标准因不低于每人每月800元,2022年全市下拨村医补助经费350万元。

  7、基层中医药创立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对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视,各县区政府均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中医医疗设备,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其中:__县创立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试点县,并成功创立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__县的基层中医药创立工作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阳泉是全省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数的14.58%,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将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进取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构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1、政策环境日渐完善。202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阳政办发[2022]53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得到进一步细化,该《意见》具体明确了我市“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扶助范围和资料,提高扶持标准,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社会养老福利机构46所,其中市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县(区)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__县、郊区各1所;乡镇敬老院33所,分别为__县10所,__县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区8所;民办养老机构9所,分别为市级1所,__县1所,__县3所,郊区3所,矿区1所。

  3、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已有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台了《__市2022年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个城市社区和50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以上项目完工后,日间照料养老床位将到达700张。

  4、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市进取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并逐步推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2022年以来,全市共参加民政部、省民政厅组织的各类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80余人,同时进取开展各类公益性养老助老服务活动,全市现有助老服务志愿者近5000名,为全市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发挥着进取的推动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奋力,以“三边工程”为主要资料的群众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民健#from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end#身氛围日益浓厚。

  1、场地设施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6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9条,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8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到达1.14㎡,群众体育的物质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2、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了24个体育协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人,创立完成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7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11个,群众体育的网络组织不断完善。

  3、群体活动品牌创立成效凸显。以“五个百万人群”和“两个关爱人群”为重点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__市足球联赛”、“__市乒乓球联赛”、“国际篮球邀请赛”、“元旦登高、长跑、越野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体育展演活动”等众多品牌赛事,举办了“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邀请赛”、“山西省第十九届传统杨氏太极拳比赛”、“山西省‘体育三下乡’桃林沟村健身行系列活动”、“迎奥运万人长跑”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构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此刻: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方面: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需继续完善。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及人才等,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二是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少,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少的问题,加之没有单独的医保网络系统和收费系统,极大地制约了医保职工购买基本药物的进取性;同时,由于配送机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时,基本药物品种与需求不相适应,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的财政补偿资金到位缓慢等,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基本药物进取性不高,基本药物的推广受到必须影响。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养老服务发展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发展步伐迟缓,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社会化养老的进取性,存在基础设施数量少、条件简陋、功能不全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人

  民群众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养老服务建设用地难以解决,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没有很好地将社会福利设施异常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难的问题;四是服务理念落后,服务资料单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滞后,并且在服务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占全市养老机构比重71.74%的乡镇敬老院,在服务资料上,仅仅局限于为老年人供给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尚未有效开展;五是随着我市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结构已很多出现,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读书、工作、经商、留学人员增加,“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来解决;六是严重缺乏高标准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市级老年福利机构仅有2所,空余床位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三)全民健身构建方面:一是群众健身意识有待提高,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场地设施不足,公共体育设施数量、面积和质量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本事薄弱;四是城市、农村区域之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差距较大,社会力气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兴办体育健身产业的进取性尚未充分发挥;五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提议

  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是社会提高、经济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产力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来说,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生产力和投资于未来。疾病、伤残和死亡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社会公益、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居民健康素质,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

  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力气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进取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对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二)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研究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规定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健康服务业相关设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

  (三)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政府要采取进取措施,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和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

  (四)完善健康消费的保障机制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供给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长期护理险,推行医疗职责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五)进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医保工作的重点由花钱治现病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在全社会构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方面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进取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氛围。

  产业调研报告(六):

  从发展的阶段性角度看,当前我县生猪产业发展已经跨越了探索起步阶段,开始步入优化升级阶段。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更是我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任务。如何推进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地优化升级,是全县上下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__的生猪产业发展,基础在现代农业,目标在一县一业。推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就是以转变方式为手段,用工业化的理念,使生猪产业逐步向一县一业转型。

  所谓现代农业,从核心内涵来看,可概括为“四三一”,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四个支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三率”,构成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功能的“一个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核心在基地,更加强调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发展理念仍然是农业占主导层面。所谓一县一业,是指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以工业化为目标的支柱产业,其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强调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一县一业的发展核心在龙头企业,在工业化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上,更加强调农产品对工业的供给,发展理念是工业化占主导层面。所以,一县一业与现代农业有相同点,但一县一业是更高层次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一县一业的基础,一县一业是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从大力实施一县一业战略着手,率先突破发展生猪产业,实现了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推进机制的“三大转变”,基地规模、加工本事、质量、效益的“四大提升”,初步呈现出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势头,现代农业的基本形态已经呈现。但科学审视__生猪产业的现状,还存在“基地规模不强、龙头带动不力、产业链条不全、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网络体系不优”等突出问题,生猪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提升缓慢,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这种处于发展期相对稳定、缓慢上升的阶段是一种“波澜不惊”状态,如果不及时“推波助澜”,势必影响到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工业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手段助推生猪产业由现代农业向一县一业转型,真正做到优化整合生产要素,构建以利益为纽带的全产业链,促使产业链条无缝联接、高效运转,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技术支撑、市场需求相适应、相融合的状态,大幅提升产业各环节的效益和整体综合效益,促进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是要找准一县一业的重要构成体系,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依靠龙头带动,实行区域布局,发展规模经营,做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

  (一)更加注重龙头引领。就当前我县的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纵向比,短短五年已经在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要坚持这种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传统手段已经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横向比,我们的饲养总量、产品供给在供应大市场、占领大份额上,差距还很大。所以,必须改变思维,逆向思考,快速扩张,在全县树立培育全产业链龙头的理念,把培育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作为生猪一县一业的关键来抓,以工业化的理念助推现代农业优化升级。重点要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大力招商引资,在土地、税收、资金、审批等方面出台更具优惠的政策,在进取扶持培育壮大县内龙头企业的同时,吸引大公司、大集团来我县,培植年供种5000头以上的专业化良繁龙头企业、年加工生猪20万头以上的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饲料20万吨以上的饲料龙头企业、年产值达亿元的兽药和生猪副附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以上的养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中介服务龙头公司。经过产业链中各个关键环节的龙头引领,带动全县大力实施标准化养猪,培植生猪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用现代装备、现代工艺武装生猪生产,提升集约化生猪生产水平,使有技术、有头脑、懂经营的农民立足自身基础,分

  别融入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力求在扩大养殖规模、扩大加工规模、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方面有所突破。

  产业调研报告(七):

  随着地球环境的逐步恶化,绿色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食品安全面临危机的今日,发展绿色食品意义更加重大。结合我市发展实际,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绿色食品的发展途径。

  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具备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生态优势、环境优势、基础优势,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基地建设日新月异,绿色产业不断壮大,绿色产业收入不断攀升,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监测面积到达_____万亩,产量到达_____万吨,产值实现_____亿元;获认证面积_____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_____万亩,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二是生产标准不断完善。实行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制定了绿色水稻、大豆、玉米等标准化规程;建立田间管理档案;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_____万亩;实施场县共建,提高标准化管理经验;保证绿色生产基地高标准、高水平。三是产业水平不断提高。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_____家,加工量_____万吨,销售收入_____亿元。四是绿色产品不断增加。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_____个,其中绿色(有机)食品产品_____个、无公害农产品_____个;大黑鱼、椴树蜜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五是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达理山、云珠、吉之岛、玉琳、馨悦等农产品品牌叫响国内外;各大龙头企业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大中城市建有销售网点,并且在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建有销售

  机构,绿色食品知名度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所以说,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具有雄厚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委、市政府把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作为六大产业基地之一列入了我市__重点工作,这对于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要逐步解决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展中的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监管薄弱等影响绿色产品质量效益等制约着今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问题,从质量标准、发展格局、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更加注重绿色食品的质量效益,不断推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大发展、快发展,为始终坚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位置而不懈奋力。

  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提议

  随着社会上食品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绿色、健康、环保食品的强烈追求,绿色食品的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捧的热点。所以,提高绿色食品的质量效益已经到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和重要时期。绿色食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必须贴合我市创立六大产业基地的总体思路。所以,我提议,我市绿色食品产业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仅有这样,才能适应全省,乃至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潮流,让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严格质量标准。注重质量标准是绿色食品开发的前提。一要加强环境保护,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供给必要的条件。二要建立良好的产业基地,为绿色食品发展供给优质原料保证。三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种植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都要制定一系列标准,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此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标准。四要严格控制化学投入品的应用。以有机、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以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二)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确定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在适合绿色食品开发的地区建立起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伴随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开发的档次和水平。在我市的近郊区,要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重点,不仅仅适应各级政府菜栏子工程,并且满足了城市居民对蔬菜质量的要求;在三县(市),要以绿色水稻、玉米、大豆为重点,面向南方大中城市,定位于各大超市,供给高质量的绿色食品;在环境质量好,没有污染的地区,要以有机食品开发为重点,面向国际市场,异常是发达国家绿色食品消费市场,促进有机食品出口创汇。所以,绿色食品开发要因地制宜,建立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

  产业区、产业带,构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三)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发展精深加工。发展精深加工是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的必要手段。从我市来看,绿色食品大多还是原字号产品,要进一步提高效益,就必须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大米要由原粮向蒸熟米、方便米、米糠油延伸;大豆要由色拉油向大豆蛋白、卵磷脂、异黄酮延伸;玉米由原粮向木糖醇、玉米粉、玉米糁延伸;蜂产品由蜂蜜向冻干粉、蜂胶延伸等等。同时,要异常注重改善产品包装,做到精美、环保、方便,使绿色食品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到达完美统一,使我市的绿色食品真正体现出我省的优势和特色,成为推得开、叫得响的拳头产品。

  (四)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绿色产品质量档次的象征。所以,要进一步搞好绿色产品品牌建设,在精心打造品牌、整合品牌和宣传品牌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冠之以一个具有优美健康、过目不忘、丰富内涵的品牌名称。例如,玉山市的绿色品牌均能够冠之以绿惟美品牌,在良好的质量的前提下,打造品牌。统一品牌,就是要把我市大米行业的众多品牌,经过企业整合重组的形式,成为一个或两个品牌,集中闯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宣传品牌就是要像宣传我市形象宣传片那样,在央视的黄金时段进行重点宣传,宣传我市绿色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尽快构成驰名品牌或驰名商标。

  (五)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效益,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效益的保证。在我市应建立绿色产品可追溯制度,加强四个方面监管。一要加强质量监管。建立绿色食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格备案农产品名称、种植基地、收购日期、收购职责人、加工企业、生产日期、加工负责人、产地等信息,增强农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安全意识。建立绿色食品检测中心,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构成自检、抽检、年检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的产品监测体系。二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切断影响绿色食品发展的农资投入到生产中。三要加强企业监管。进取配合国家、省的企业年检、产品抽检,监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企业按照标准生产、经营。四要加强信用监管。要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理念,构建以企业信誉、产品品牌、信用记录等为重点的信用机制;要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我市绿色产品的诚信。

  产业调研报告(八):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进取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奋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必须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景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必须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进取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__对外的宣传力度。

  (三)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__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经过不懈奋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__县民

  间故事》一、二集,《__县舞蹈集成》、《魅力__》(20_-2022)、《阿__增刊》(歌曲)、《双胞迷城:__》、《哈尼文化丛书》(6本)等书籍。哈尼族9个支系的歌舞乐,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哈尼风情:魅力__》节目的录制,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进行了连续播放。以“阿迷车”为主线,独立创作、编排了反映哈尼族迁徙史和发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诗《阿迷车》。②回归文化。县城驻地联珠镇建有融天文、地理、科普为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并被列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回归线把县城一分为二,使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更使__的天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天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③双胞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整个__县境内生活着1000多对双胞胎,其中,北回归线穿过的村寨就有600多对,其双胞胎密度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大力宣传,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胞文化。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全县现有文物103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__文庙目前已向游人免费开放,逢年过节,香火旺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溪古镇的建筑为明末清初的古式风格,“一颗印”、跑马转角楼等建筑形式与中西合璧的建设格局,体现了必须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风格,加之是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历史人文气息较浓,目前正进行二期修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的新抚岩画弥补了我市没有岩画的空白,使__县乃至普洱市的礼貌史都将前推千年。

  二、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县

  内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目前仅有文化馆、图书馆到达省三级馆标准,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全县无供演出的剧场或影剧院。二是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九):

  为了解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情景,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今年9月中旬,由市政协县(市、区)政协工作委员会牵头,会同市发改委、民革__市委、民进__市委、市工商联、市政协研究室等单位组成调研组,分别对__区、__区、__县的光伏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有关情景介绍、实地察看、召开企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景报告如下:

  一、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光伏企业生产建设情景

  据市发改委5月底统计,全市在发改委备案的光伏产业和关联产品生产企业27家,其中8家生产、4家未生产、3家缓建停建、12家未建。27家备案企业中,除去未建、缓建、停建的15家后,有9家生产碳化硅微粉,属于光伏切割刃料的辅料企业,1家生产单、多晶硅电池片,2家生产光伏电池组件产品。

  目前,我市实有9家光伏企业,其中正常生产的2家,分别是河南明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__市)、河南光之源阳光能科技有限公司(__区);半生产的有3家,分别是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恒瑞新材料有限公司(__县)、河南亿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__县);停产的有4家,分别是吉阳恒基伟业新能源有限公司(__县)、国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__县)、正丰源实业有限公司(__区)、众邦新材料有限公司(__区)。目前存在的这9家光伏企业中,6家生产光伏切割刃料,1家生产光伏电池片,2家生产阳光能光伏系列产品。在建生产电池片的吉阳恒基伟业新能源有限公司由于市场因素影响,主要设备未安装。半生产状态的河南亿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设计生产多晶硅切割刃料3万吨,而目前每一天生产20吨;恒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设计年产量5万吨,目前年产量1.5万吨。

  2.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情景

  全市光伏发电项目10个,总规模合计84.43兆瓦。其中已建成项目5个,合计11.93兆瓦,分别是:__县圣光集团医药物流公司4.55兆瓦、平棉纺织集团3兆瓦、汝州明鑫科技有限公司2.38兆瓦、鲁山一高1兆瓦、__县昆阳中学1兆瓦,5个项目总投资2022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637万元。

  已批复在建项目5个,合计72.5兆瓦,分别是:平煤神马产业园区12.5兆瓦(4.5兆瓦7月份已投入运行)、平棉纺织集团5兆瓦(1.5兆瓦正在运行调试)、舞钢中加钢铁15兆瓦、舞钢公司20兆瓦、舞钢产业集聚区20兆瓦,5个项目总投资7761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9877万元。

  二、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光伏产业发展先天不足。2022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光伏发电产业市场急剧萎缩,严重冲击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连尚德公司这样的光伏产业巨头已申请破产重整。这主要是因为,在光伏产业链的硅料、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六个环节中,我国光伏产业的主要优势在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两个环节(组件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为10%左右)。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高纯度硅(99.9999%以上),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的公司,2022年初高纯度多晶硅已上涨至约300美元公斤,部分甚至到达500美元公斤,在整个产业链中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硅料毛利率是最高的;从20_年起,我国阳光能电池制造业超常规高速发展,年增长率100-300%,2022年我国光伏电池年产量700mw(兆瓦=1000千瓦),仅次于日本和欧洲,位居第三,但因产品价格高而95%以上只能出口。2022年上半年我国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gw(吉瓦=百万千瓦),产量11.5gw,出口7.5gw,占65.2%。我国光伏产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困境,构成“议价本事低、抗风险本事低”的“双低”局面。我市光伏产业正好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才发力,一上来就遇上了“寒流”,一出生就“先天不足”。

  二是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竞争实力较弱。在生产的企业中,除易成新材料公司碳化硅微粉年产能15万吨外,其他微粉企业大多产能在1万吨以下;在生产半生产的5家企业中,2022年年产值易成新材料公司到达46259万元,而其他四家年产值均在2000万元以下。由此可见,我市光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偏弱,缺乏有竞争力、影响力、有品牌、有实力的光伏产业龙头企业。

  三是光伏生产辅料企业多,产业链不完整。在备案企业中大多是生产碳化硅微粉或以生产微粉为主的企业,而碳化硅微粉是用于阳光能光伏、半导体晶硅片的线切割工艺,生产的5家企业中有3家主要生产碳化硅微粉,2家生产光伏组件产品。

  四是一次性投入多、生产成本高。目前,每新上一万千瓦的光伏发电设施,投资在1亿元以上;光伏发电成本为1.3元度左右。而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光伏发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为1元度,远高于普通火电平均0.42元度的上网电价。

  三、稳步发展光伏产业的几点提议

  光伏产业是全球能源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对调整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7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2〕24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2022—2022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总量1000万千瓦左右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总装机容量到达3500万千瓦以上。据工信部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景通报,预计今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量将到达35gw,其中欧洲约10gw、我国8gw、日本5gw、美国3.5gw。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产能就大于全球的总需求量,产能严重过剩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景,短期内难以改变。为此我们提议:

  1.市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__县区对全市已备案和在建、投产的光伏企业的建设、生产情景,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对这些企业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和是否需要及早另寻发展路子,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减少投资损失,把闲置的土地资源尽快利用起来;对于帮上一把能够发展下去的企业,要尽可能从各方面予以支持,帮忙其渡过难关。

  2.鼓励支持我市光伏企业与光伏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重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产品质量差、技术落后的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本事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前段,平煤神马集团易成新材公司与民营企业新大新材公司同为国内光伏刃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已成功实现重组,共同应对光伏“严冬”。我市光伏产业同全国光伏产业前几年爆发式的发展十分相似,最大的问题是低端产品(光伏辅料)过多、企业发展参差不齐,已投产企业与国务院和工信部出台的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要求差距很大,多数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我们应根据国家政策和平煤神马集团易成新材公司与新大新材公司联合重组的成功经验,鼓励支持我市光伏企业与技术好、产品好、市场好的光伏龙头企业进行重组联合,以期能求得一席发展之地。

  3.加强与国内外具有顶尖核心技术的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合作,加快自有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开发。阳光能光伏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国务院在《意见》中明确规定,新上光伏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据《参考消息》报道,德国—法国研究团队已成功研究出光电转换效率到达44.7%高效阳光能电池。另据调研中县、市介绍,我国也有研究出转换效率到达30%—40%的新技术。光伏产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在这方面寻找合作途径。要经过技术入股、销售提成和委托研发、购买技术等模式,和国内外顶级有关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千方百计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中稳住阵脚。

  4.支持光伏刃料企业向深加工行业发展,拓展生存空间。目前,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恒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研发出用于高档陶瓷、抛光用微粉的产品和用于冶炼热交换、航空航天、军工耐热管的陶瓷制品,市场前景看好。提议市政府组织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对此予以重点关注。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尽快构成产能,构成规模;另一方面,要进取引导我市光伏刃料行业联合重组,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5.建立我市光伏照明示范项目,扩大内部需求。光伏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这也是解决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有2%用到国内,2022年这一比例已到达了35%。目前,1千瓦的光伏发电板已经从前年的两万元降到了七八千元,加上配套设备约需一万元。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和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价补贴政策,为光伏产品应用供给了有利条件。我市应结合建筑节能加强光伏发电应用,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支持企业、医院、学校、写字楼、工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小区自备光伏发电,项目规划设计时应予以研究光伏发电应用;鼓励在城市路灯照明、城市景观以及通讯基站、交通信号灯等领域推广分布式光伏电源,从而拉动光伏应用内需。

  近年来,电子商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互联网+”已成为战略型新兴产业的代名词,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各地县市,都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电子商业产业的政策措施。__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强市,如何顺应潮流、抢占先机,让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有效整合,加速经济建设进程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调研。

  一、当前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涟源的电子商务产业尚处于松散型摸索阶段。能够说既没有走上正轨的示范企业,也没有特色鲜明的电商平台,仅有为数不多的网店、微店。

  (一)就电商经营主体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有意识、有思路、待培育”。2022年,__市注册成立了一家电商企业——家利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电子商务企业。该企业于今年7月入驻中南煤机物流园,现有直接就业人员258人,拥有8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和30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建成了覆盖全市各乡镇的19条物流配送专线和100个村级配送点,发展了1200余家加盟店,其网上商城入驻商家85家,已有7600余个商品上线销售(包括本土56大特色农产品),现日销售收入28.1万元。该企业以本市加盟供应商和村级社区服务站为依托,按b2b2c的模式服务农村商贸。下阶段计划再投资1000万元用3至5年的时间进一步完善自主电子商务平台、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但目前面临资金缺口巨大、人才储备不足等多重压力,期待得到政府强力培育。

  二种是“有意识、无思路、正摸索”。前阶段,__市引进广州电商企业湘晋集团举办的一次“__市特色农产品电商推介会”。经过这次会议,我们发现,很多线下销售做得很好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对电商业务十分感兴趣。这些企业虽然正在尝试线上销售,但由于缺乏电商人才,在发展电子商务这一块基本没有思路,既对挂靠第三方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心存疑虑,又无力开发建设自主的电商平台。

  其次是“无意识、无思路、在观望”。这部分企业虽然有好的产品、有好的市场,但由于他们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切了解,一向不敢尝试线上销售,就算有自我的网站也只局限于产品宣传,没有开辟线上交易通道,走的仍然是实体店、入超市、搞代销这种线下销售的传统老路,尚没有在“线上销售”这方面动脑筋,对电子商务仍然抱着一种观望态度。

  (二)就电商参与个体而言,也有三种类型

  一是“有实体、走线上”的经营个体。这部分经营者大都是原本有经营门店的个体经商者,他们在上级销售部门的引导下,以实体店为主参与o2o模式,经过挂靠所代理品牌的电商平台尝试搞线上销售。

  二是“无实体、搞代理”的经营个体。这是我市当前一些青年创业者比较热衷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加盟某家外地厂家的电商平台开网店、微店,代理某种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处于f2c的末端。

  三是“不经营、只消费”的消费个体。也就是在京东、淘宝、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消费购物,这一块相信90%的人都参与过。

  不管是上述三种情景的哪一种,由于他们所经营、代理、消费的电商平台在外地,其经营额、消费额都不会统计在涟源。这也是__市社零总额被外地电商平台所转移的原因所在。

  虽然电子商务产业尚不成气候,但并不是说涟源无法搞电子商务。我们认为至少有几点优势:一是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地处湘中、纵横贯通的运输网络是发展电子商务有利条件之一;二是有突出的产业优势,涟源是省级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供给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三是有雄厚的“涟商”基础,“重义崇商、敢作善成”的涟源精神,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供给了重要的行业保障;四是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文化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供给很好的名片,便于网上推广。

  二、外地经验

  前段时间,我们考察学习了两个电子商务示__县:江西__县和湖南__县。这两个县都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等方面具有产业优势。

  __县的电子商务于近两年得到了迅猛发展,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__县,拥有年网销额超千万的电商企业13家,20__年全县实现网销额6亿元。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改造企业厂房建设电商孵化园,以电商孵化园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桥头堡”,引进品牌电商企业发挥“领头羊”作用,打造网上交易“旗舰店”,带动产业发展。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信网”、“流通网”和物流体系,重点突出农村网络设施建设、乡村流通服务中心建设和冷链物流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供给有力支撑。

  三是大力实施产业培植,着力培育农业产业、集聚工业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在农业方面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入网;在工业方面扶持传统制造企业开展电商业务,打造“宁都制造”网销品牌;在第三产业方面立足客家宁都文化,将特色小吃、工艺品等引到线上销售。

  __县的电子商务起步于2022年,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__县、省级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体电商模式试点县,拥有“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自建网络交易平台5个,目前辖区内有118家电商企业、2200家电商个体,20__年的电商交易额达6.2亿元,电商从业人数达1.4万人。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在产业整合上以本地特色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先引导优势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再向其它产业渗透;

  二是在发展思路上以发展农村电商为主,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邮政快递的实体网络构建电商信息平台和物流体系;

  三是在电商模式上注重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有b2b、b2c、o2o等模式,还发展了f2c模式,并进取引导电商企业自建交易平台;

  四是在行业带动上注重特色产品的品牌包装、示范企业的培育引领;

  五是在体制机制上注重三网融合、物流配送体系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

  宁都、桃江两地的共同特点: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模领导小组,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措施和扶持政策,对新建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仓储中心、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电商平台、电商示范企业等方面给予重奖。异常是在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__县后,__县将每年1000万元的国家补贴款全部用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__县也将每年2000万元的国家补贴款用于支持电商发展。

  三是以电商孵化园或电商产业基地为重点,科学规划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同时对电商项目建设的用地、审批、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如__县规划了3个综合电子商务基地、5个专业性电子商务基地;__县由政府出资近900万元承租一个开发园区建立电商孵化园,无偿供给给入驻电商,且3年内免租金、免水电费。

  四是大力引进、培训电商人才。一方应对干部队伍进行培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另一方应对待业人员和企业人员进行电商业务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和标准,建立奖励机制。

  五是科学制订考核办法,将电子商务工作纳入各有关单位、各乡镇的绩效考核,合力推进。

  三、相关提议

  参照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现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提议:

  (一)健全体制机制。成立高规格的__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各相关单位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放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纳入各单位、各乡镇的绩效考核范畴,实行整体推动。

  产业调研报告(十):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有效扩大就业、构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下头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相关服务行业的统称,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随着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加快发展资料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有效扩大就业、构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健康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本事大幅提升。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1、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2022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人数到达60.6万人,参保率到达98%,全市2.02万名关掉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5.29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全部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政府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为承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比省定标准290元高出10元,成为全省人均筹资唯一到达300元的地市。新农合参合人数56.93万人,参合率达99.21%。

  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22.5万元提高到2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13.5万元提高到15万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到达73%,初步建立了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发放社保卡58万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5万张发放任务。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级统一的补偿方案,2022年全市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补偿比到达了75%以上,封顶线到达12万元,均超过省定目标。

  3、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基本确立。2022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镇职工大病统筹保险制度,制定了《__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并将此工作经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国大地保险公司山西分公司承办。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制定了《__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规定了参保居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的相关细则。

  4、基本药物制度逐渐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按规定实施了医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省级网上招标采购和统一结算,确保了基本药物供应及时和货款安全、按时上缴。2022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级医疗机构向配送企业回款3202.81万元,建立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补偿机制。2022年基本药物

  零差率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共计646万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3183万元。各县(区)根据《__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核定收入项目为医疗服务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项目为人员经费支出、业务经费支出、药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本事稳步提高。一是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转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工作;二是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我市1620名乡村医生现都已参加新农保。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予以补助。对无卫生室的村公开招聘的大学生村医,在聘用期间其补助标准因不低于每人每月800元,2022年全市下拨村医补助经费350万元。

  7、基层中医药创立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对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视,各县区政府均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中医医疗设备,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其中:__县创立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试点县,并成功创立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__县的基层中医药创立工作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阳泉是全省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数的14.58%,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将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进取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构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1、政策环境日渐完善。202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阳政办发[2022]53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得到进一步细化,该《意见》具体明确了我市“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扶助范围和资料,提高扶持标准,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社会养老福利机构46所,其中市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县(区)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__县、郊区各1所;乡镇敬老院33所,分别为__县10所,__县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区8所;民办养老机构9所,分别为市级1所,__县1所,__县3所,郊区3所,矿区1所。

  3、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已有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台了《__市2022年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个城市社区和50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以上项目完工后,日间照料养老床位将到达700张。

  4、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市进取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并逐步推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2022年以来,全市共参加民政部、省民政厅组织的各类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80余人,同时进取开展各类公益性养老助老服务活动,全市现有助老服务志愿者近5000名,为全市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发挥着进取的推动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奋力,以“三边工程”为主要资料的群众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民健#from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end#身氛围日益浓厚。

  1、场地设施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6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9条,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8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到达1.14㎡,群众体育的物质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2、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了24个体育协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人,创立完成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7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11个,群众体育的网络组织不断完善。

  3、群体活动品牌创立成效凸显。以“五个百万人群”和“两个关爱人群”为重点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__市足球联赛”、“__市乒乓球联赛”、“国际篮球邀请赛”、“元旦登高、长跑、越野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体育展演活动”等众多品牌赛事,举办了“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邀请赛”、“山西省第十九届传统杨氏太极拳比赛”、“山西省‘体育三下乡’桃林沟村健身行系列活动”、“迎奥运万人长跑”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构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此刻: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方面: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需继续完善。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及人才等,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二是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少,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少的问题,加之没有单独的医保网络系统和收费系统,极大地制约了医保职工购买基本药物的进取性;同时,由于配送机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时,基本药物品种与需求不相适应,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的财政补偿资金到位缓慢等,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基本药物进取性不高,基本药物的推广受到必须影响。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养老服务发展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发展步伐迟缓,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社会化养老的进取性,存在基础设施数量少、条件简陋、功能不全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人

  民群众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养老服务建设用地难以解决,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没有很好地将社会福利设施异常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难的问题;四是服务理念落后,服务资料单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滞后,并且在服务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占全市养老机构比重71.74%的乡镇敬老院,在服务资料上,仅仅局限于为老年人供给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尚未有效开展;五是随着我市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结构已很多出现,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读书、工作、经商、留学人员增加,“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来解决;六是严重缺乏高标准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市级老年福利机构仅有2所,空余床位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三)全民健身构建方面:一是群众健身意识有待提高,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场地设施不足,公共体育设施数量、面积和质量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本事薄弱;四是城市、农村区域之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差距较大,社会力气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兴办体育健身产业的进取性尚未充分发挥;五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提议

  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是社会提高、经济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产力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来说,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生产力和投资于未来。疾病、伤残和死亡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社会公益、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居民健康素质,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

  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力气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进取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对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二)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研究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规定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健康服务业相关设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

  (三)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政府要采取进取措施,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和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

  (四)完善健康消费的保障机制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供给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长期护理险,推行医疗职责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五)进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医保工作的重点由花钱治现病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在全社会构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方面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进取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氛围。

  产业调研报告(十一):

  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庄区、市中区和山亭区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提议。

  一、基本情景

  近年来,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现已基本构成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其中,台儿庄区进取引进美琪服装、青纺联织造、酒店用纺织品等项目,开工建设联润3万纱锭纺纱项目,新上20万锭精梳纱和800万米牛仔布生产线,全区现已构成功能性面料1500万米、酒店用纺织品1500吨、成衣100万件的产能。市中区仅税郭镇就有纺织服装企业130余家,另有小型纺织服装企业200余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是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山亭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家,2022年全区纺织服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利润8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6.2%、5.8%.

  (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紧跟客户需求,进取突破发展瓶颈,陆续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台儿庄区联润新材料公司的高端纤维产能位居全省前5位,20__年位居中国纺织500强企业第14位。海扬王朝牛仔布产能居全市首位,是20__年中国棉纺织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和色织布主营业务收入20强企业。市中区纺纱和织布业以正凯新材料、东方纺织等公司为代表;印染业以宝隆制衣、鸿泰制衣等公司为代表;服装业以海之杰、龙翔针织等公司为代表。上述企业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过亿元企业3家。山亭区银光精纺、海扬服装、丰泽印染等公司销售收入及纳税额也都到达必须规模。

  (三)创新研发日趋活跃。经过与业内知名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不断加大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投入,整个产业正加快向技术密集型、高端科技型方向迈进。其中,台儿庄区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开展多领域合作,全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参与国家标准化制定2项。市中区加强同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先后邀请其专家教授对企业管理、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鼓励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引进业内高级技术人才加盟或开展短期生产指导,宝隆、鸿泰等企业都高薪聘请了南方专家进行技术管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较高端的产品结构,在传统纺织业遭受东南亚、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冲击的形势下,我市纺织企业仍坚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四)品牌建设稳步推进。随着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和品种丰富,我市的纺织服装企业逐渐构成了自我的品牌产品。其中,台儿庄区海扬王朝公司生产各类高档特细精梳纱线500余种,全棉、混纺及弹力牛仔布、本色布1000余种,'海扬'牌色织牛仔布和棉本纺布均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市中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注册商标12件,其中,金田服饰公司'劲仔'品牌荣获全省'十大新星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华派集团自主研发的'时尚家族'服饰已开设专卖店50余家;海之杰公司针(梭)织中东长袍、世纪公司婴幼儿口水巾、宝源公司婴儿爬爬服等,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劲。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纺织服装产业予以精准扶持。台儿庄区进取做好国家和省市促进工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措施的争引,高效使用接续还贷资金。全力支持海扬王朝在新三板上市,协助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引导联润新材料在中小板、新三板挂牌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市中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纵深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攻坚战,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品牌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推动了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经过强基础、培龙头、扩规模等多元化发展举措,竞争优势凸显,发展成效显著。可是由于受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产业仍在低位运行。纺织服装企业模仿和跟进现象比较普遍,同质化问题严重。部分企业处于小作坊状态,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本事相对较弱。企业产品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大部分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高附加值异常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受以上原因及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财税贡献还不突出。

  产业调研报告(十二):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业是_____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景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1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20__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20__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到达7812头,比20__年上半年增加386头(增长5.2%),生猪生产本事逐步得到恢复,预计20__年底仔猪生产可望到达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必须发展,异常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带动了必须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必须提高。20__年我市年出栏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到达16781户(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1197户、年出栏100头以上164户、年出栏500头以上35户、年出栏3000头以上3户),20__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132.1%;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18.12头,同比增长136.5%。

  1.3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栏纯外种母猪到达1315头,良种公猪存栏63头,有人工授精站12个,全市洋二杂母猪存栏到达690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3.16%,出栏洋三杂肉猪15.7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6.8%,洋三杂面到达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很多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奋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_____市肉类加工企业较多,从重庆、云贵等地外购生猪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构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异常是20__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到达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很多引种,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2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20__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异常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20__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异常是发展规模养猪供给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很多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供给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必须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20__年规模化程度仅为26.8%,20__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异常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75%,远郊乡镇也到达了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4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不断提高养殖农户抵御天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本事。由于我市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还是买卖关系,未构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全市生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天然和市场风险本事差,竞争力不强。

  2.5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一是畜牧兽医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仅有23的人员基本具备从业人员素质,另有13多属退伍安置和退休顶替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基本不了解,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县(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进取性不强。二是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模式有待理顺。20__年应抓住基层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兽医体制改革完全落到实处,尽快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工作中,要严格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录用一批懂兽医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力气,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三是新形势下科技推广的机制和体制有待创新。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主要从事检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内动力不强。四是业主科学养猪水平低。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防疫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2.6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户)受到政府扶持,得到必须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而_____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奋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_____市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高昂,已给养殖场(户)造成了巨大亏损,养殖场(户)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上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暴利,出现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对养殖场(户)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养殖场(户)丧失了养殖热情。

  3、生猪生产发展的对策与提议

  坚持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为核心,我市生猪生产要突出解决好疫病防控、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和科技推广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奋力推进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防控平台,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化解疫病风险。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新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并把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牢固树立成败在防疫,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抓动物防疫就是抓公共卫生的意识,加强领导,准确把握严峻的疫情形势,强化职责制和职责追究制。二是强化考核,加强防控。提议市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资料,并奖惩兑现。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动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二型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视平常时期的预防;既要着力于做好季节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于建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本事。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应落实好防控经费,做好疫苗、消毒药、防护服等

  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贮备、调运和分发,要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落实好防疫人员的劳务费,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增强职责心和事业心,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平台。畜牧系统应具备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服务本事和服务水平有限,又缺乏迅速提高本事的经费和手段;而国内一些大的饲料兽药企业为培育占领市场,组建了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开展营销,并开展以猪病防控为重点的产品售后服务,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以稳定其销售市场。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其售后服务好,队伍知识更新快,且公司的生存发展建立在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养猪有钱可赚的基础上,与我们畜牧系统的工作目标具有同向性。如何将两支队伍有效的整合,在基层生产一线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提议选择1—2个有实力的饲料兽药企业在两个乡镇进行探索试点,建立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以养殖大户和生猪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诊疗服务人员及饲料兽

  药企业营销推广人员为骨干的新型猪业专合组织,整合两个网络的优势资源,构成一种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集饲料兽药营销、养殖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为一体的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搭建科技推广和防疫平台,共同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工作,推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并改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模式,由新组建的上述机构统一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和阉割、诊疗及从事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服务的人员。依托畜牧系统和饲料兽药企业双方的力气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年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确定来年的续聘或解聘,其工作补贴由政府核算拨付给合作组织再由该组织经考核后发放给村防疫员(或片区防疫员)。

  3.2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着力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经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尽块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到20__年全市生猪出栏要稳定在40万头左右,其中规模场出栏24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到达60%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土地和环境的承载本事,搞好规划布局。提议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对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户)做好规划布局,并作为今后发展布点的依据,从而减少布点的盲目性,到达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二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进取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并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生猪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进取支持鼓励饲料兽药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企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延伸产业链,推动全市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由此刻的2万元提高到10万元以上)。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

  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政府要尽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设立信贷担保专用账户,对发展规模养猪实施专项信贷担保。同时经过猪业专合组织(协会)、龙头企业等,建立以担保、反担保、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资料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和改善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规模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能繁母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尽快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生猪养殖异常是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天然和疫病风险。五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布局方案,政府要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抓好规模养殖用水、用电、交通、土地利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供给更好的发展环境。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科学养猪水平。大力开展以对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对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联系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养殖和管理能手。

  3.3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一是政府在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作为。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专项工作经费,从项目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并进取指导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审批和管理上,从严审查和考核,实行淘汰制。要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要求并帮忙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要体现优质优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带动作用。三是进取培育和发展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和经纪人,并发挥作用,做好生猪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市畜牧局已于20__年成立了畜牧猪业协会,该协会旨在做好行业引导、指导作用,建立猪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生猪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结合基层猪业专合组织做好科技培训推广;协调组织好规模养猪场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进取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到达降

  低养猪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各乡镇也要建立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实体),经过专合组织实施饲料、仔畜配送、畜牧科技推广和信贷担保、反担保,促进生猪生产良性互动发展。进取扶持培育生猪业经纪能人,充分调动他们的进取性,发挥在生猪流通中的作用,推动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3.4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提高科技贡献率。一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提议市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每年举办4—5期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异常是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本事。经过畜牧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每年举办4期以上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场(户)业主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养殖效益。二是加快推进生猪品改。近年来我市生猪品改虽然得到必须程度的推进,但生猪品种仍然较差,异常是散养户仍以太湖、荣昌、内江猪和土二杂为主,外三元杂交面与周边地区差距较大,需要加快生猪品改步伐,建立和完善以纯外种猪场、二杂制种场和商品场或商品生产基地的“三级良繁体系”。我们将进取争取国家和省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扶持华禹种猪场、晶顺种猪场和红源种猪场等多个外二杂母猪种猪场的建设,规范生产设施和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优质外二杂母猪的制种和供种本事。对引进优质外二杂母猪的规模场给予适当引种补贴,建立一批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的存栏外二杂母猪30头以上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商品猪场,实行自繁自养,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建立10个优

  质肉猪生产基地,发展户养5头以上外二杂母猪的适度规模养猪户1000户,到20__年全市出栏优质外三杂肉猪45万头,外三杂面到达60%,切实提高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三是加强现代养猪技术的推广。开展现代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重点推广提高母猪繁殖本事、仔猪早期断奶与保育、猪病综合防控、规模养猪、标准化生产与环境控制与保护等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提高我市生猪生产科技水平。

  3.5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养殖者的利益。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把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行生猪最低收购保护价格,确保养殖者的利益。合理使用政府奖励资金,让真正的养殖者受益。我们应充分发挥食品加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平抑好生猪收购和猪肉销售价格,平衡各环节的利益关系,以确保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生猪业是_____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正值重要的转型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生猪和粮食一样具有安天下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市场有效供给。提议当前要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好生猪疫病防控、良种繁育、先进实用养猪技术推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猪产业化经营等关键问题,推进我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十三):

  对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应当要在如何写,你们明白要如何入手吗下头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紧密结合安徽实际,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__市敏锐感知机遇、主动抓住机遇,充分用好机遇,进行了率先探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界定主要是方向性的。中央从全局出发,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则根据自身实际,分别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但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具体的标准,主要是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合肥的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仅有概念上的认识和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主动作为,付诸行动。近年来,合肥坚持把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具体化,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提出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公共安全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既避免了从概念到概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也使我们提出的产业指向有坚实的基础,并且经过奋力能够做到。同时能够看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多方面也是基于合肥的现实基础,又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奋力的方向。

  一、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效及其深远影响

  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不仅仅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为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打牢了坚实支撑,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效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同时,打造了一批优势产业。据统计,2__年全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44.58亿元,增长37.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7%,占全省总量的37%;实现增加值311.2亿元,增长26.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9.6%,占全市gdp的11.5%。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74.5%、50.4%和40.8%。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均居全省前列,新型平板显示、阳光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确立了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其中,新型平板显示、阳光能光伏两大产业有望在十二五长大为双千亿产业。

  (二)在集聚效应已经显现的同时,涌现了一批优势企业。据统计,20__年全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总户数824户,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户数的39.4%。其中90%以上集中在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各县区工业园,集聚效应已经显现,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龙头企业(企业分布情景如下表)。目前,高新区构成了以赛维ldk、晶澳新能源、阳光电源、美亚光电、四创电子、科大立安、英科智控、安科生物等为代表的阳光能光伏、量子通信、智能家电、新材料、公共安全和生物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经开区构成了以江淮汽车、捷敏电子、芯硕半导体、国晶微电子、杰事杰、熔安动力、合肥锻压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站区构成了以京东方、鑫昊、彩虹、乐凯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三)在凸显产业技术优势的同时,积累了一批领先技术。京东方六代线、鑫昊等离子是国内外平板显示行业两大技术的领先者;赛维ldk、晶澳、海润是国内外阳光能光伏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芯硕半导体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杰事杰新材料是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工程塑料生产企业;安凯、江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轩高科动力能源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位居国内同行业首位;阳光电源占据国内光伏逆变器60%左右的市场;四创电子测速雷达成功应用于国庆阅兵和汶川大地震援救活动,成功开发了动中通等新产品;合肥生命科技园拥有国内胰岛素产品门类最齐全、生产本事最大的胰岛素及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2b填补了国内空白,等等。同时,在语音软件、量子通信、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部分技术水平国内甚至国际领先。

  (四)在产业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构成了一批有效投入。十一五以来,合肥无论是在软环境,还是在硬环境建设上,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为企业来肥发展创造了优质、便利条件。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了市四大班子会商、与企业和院校(所)联席会议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还成立了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快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载体建设,推进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和孵化器建设,促进企业扎堆发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规模到达6亿元(含省补1亿元);与国元证券深化战略合作,共同设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建立了代建制、驻地服务等制度,帮忙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等等。2__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61亿元,至2__年5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计74个,总投资已超过1074亿元。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467亿元;新能源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300亿元。

  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进取效应,对合肥的建设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契合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弯道超越的预期,也为合肥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抓发展新机遇争取了主动。历史经验证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大分化、大调整,往往蕴含着历史性的机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危中寻机,引进、建设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大做强做优了产业基础,为合肥跨越赶超供给了有力支撑。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都争相进入一个空前的创新密集及产业振兴的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共同的选择。合肥经过率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子,牢牢把握了发展主动权。

  二是契合了以做大增量为主、提升存量为辅的战略取向,也为合肥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全面转型增创了新优势。产业经济学证明,经济发展是总量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总量增长依靠于结构转变,主要体现为总量增长依靠具有高于平均增长率的新兴产业来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最好的增量,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提高的趋势是一致的。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进入收获期和集聚效应的不断显现,正在引领合肥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三是契合了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发展规律,也为合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注入了新动力。必须意义上说,没有产业基础的城市化,是空洞的城市化。合肥的城市化,是要有坚实产业基础的城市化,是要有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支撑的城市化。进入十二五,合肥一切工作的主旨,就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环巢湖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迈进,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这就仍然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更大的气魄、更强的力度推动产业化、带动城市化。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供给了新起点、注入了新动力。

  四是契合了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也体现了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等建设的新要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作为安徽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规划,归根到底要看科学承接的水平。而安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等建设,核心是创新型产业发展。无论是科学承接,还是创新承接,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壮大。

  二、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案例及主要经验

  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涌现出很多突出的亮点,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合肥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京东方6代线、鑫昊等离子为龙头的平板显示两大技术项目逐步进入收获期,扎堆效应已经显现,集聚了彩虹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乐凯光学膜、日本丸红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时,正在推进8代线,筹划引进10代线,规划建设3.5代线,届时合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完全能够成为全国第一,也就意味着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合肥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阳光能光伏产业基地。赛维ldk阳光能电池项目建成投产,海润光伏项目紧紧跟进,晶澳阳光能、中建材阳光能电池盖板等一批项目以及一批相关配套项目都已开工,目前在手的已有10gw,到十二五末可到达25gw,相当于打造一个光伏三峡。同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以熔安动力、芯硕半导体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迈上高端;以乐凯光学膜、彩虹玻璃基板、杰事杰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国轩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在前列;以量子通信、美亚光电等为代表的公共安全产业占据制高点;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语音产业独树一帜;等等。这些都证明,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大规模、快速度发展的新阶段。同时,

  合肥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断创新招、出奇招,构成了一批成功案例。

  案例一:融资模式创新京东方6代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合肥承诺以自有投融资平台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京东方股票定向增发,认购金额不低于60亿元,3年锁定期结束后经过二级市场退出。2__年6月10日,京东方50亿股定向增发顺利完成,每股增发价锁定为2.4元(当期京东方股价平均为4.8元)。由于市场反响热烈,社会资金认购踊跃,合肥方让出部分认购权,实际投入仅为30亿元。这样,__市经过30亿元定向增发带动了资本市场和银行145亿元的投资,开创了政府引导资金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政府风险可控并能保证收益的前提下,经过资本市场定向增发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募集资金,并以此带动巨额的银行融资,既实现了政府资金的风险可控,又撬动并引导了很多社会及银行的资金投向国家重大产业和关键项目。

  案例二:招商方式创新赛维ldk阳光能电池项目。坚持以诚招商、以良好的环境招商,创造性地采取了四大机制,即:强有力的领导推进机制,有序顺畅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快速、灵敏、得力的商务谈判机制,服务企业快速落地的跟踪帮忙机制。合肥速度成就赛维奇迹,使该项目从签约、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经历了短短8个月时间,由此保证了企业及时抓住阳光能光伏产业大规模应用的商机(最近国家发改委明确阳光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预示着阳光能光伏产业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带动了海润、晶澳等一批大项目的跟进,构成了良好的磁石效应。

  案例三:技术引进创新鑫昊等离子项目。该项目是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的四面取等离子生产线项目,母公司合肥鑫城是合肥新站区管委会下属的投资公司,是__市为打造中国fpd基地而成立的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我国大陆第一条生产线在绵阳、产量220万台,生产的是标清电视;鑫昊等离子项目是第二条生产线、产量200万台,生产的是高清电视。绵阳的生产线投入的是60亿元,而鑫昊等离子项目投入的是20亿元,主要是合肥抓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中之机,有效降低了项目投入。

  案例四:边界条件创新熔安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低速柴油机是一种大型复杂的动力机械,一台机有1万多种、4万5万个零部件,小者逾500吨、大者重2000吨,即使是拆装运输,航道通航本事也不能低于1500吨,航道净空不低于8米。可是,__市通江航道,由12公里的派河,57公里的巢湖湖区和62公里的裕溪河三段航道以及巢湖和裕溪河两座船闸枢纽组成,全长131公里。其中派河以及派河口至合裕航道之间连接段约30公里为v到vi级,派河航道仅能通航200吨左右。__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了加快合肥通江航道改造,南淝河合肥中心港向派河转移,将派河港打造为合肥中心港的部署。通江航道改造投资约12亿元。其中投资6.3亿元按iii级航道标准疏竣派河、巢湖湖区和裕溪河航道;投资5.5亿元按ii级标准新建复线巢湖船闸和裕溪船闸。由此,__市通江航道将从此刻的iii级至iv级,提升到ii级至iii级。2__年6月至2022年3月底,派河中下游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应急工程顺利完工,满足了熔安动力近期所需通航要求。目前,派河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先行实施工程和派河河口施口段巢湖湖区疏浚工程即将完工。

  案例五: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合肥是全国公共领域和私人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双试点的6个城市之一。在双试点中,合肥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把推广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公共领域,不仅仅是开通国内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的城市,也是国内目前推广纯电动公交车最多的城市;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领域首创国内、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示范运营,开创了全国纯电动轿车规模化投放市场的先河。目前,合肥已有17款新能源汽车进入国家公告目录。2__年,含示范推广在内,全市共销售新能源客车225台、新能源商用车585台;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其他24个城市对国内车企共招标53辆新能源客车,安凯中标51辆,中标率达96%。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采取了电池租赁模式;新能源私家车的推广,在初期采取了定向购买模式,即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内部职工先行示范推广,并逐步开展先租后售等方式。正是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充分有效地发挥了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

  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走的是一条质量高效益好速度快的发展路子;得益于以大开放的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果断抢抓国际分工大调整、大分化的契机,敢于危中寻机,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作的文章;得益于发挥科教人才资源密集的优势,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院所为主角,进取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得益于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创新融资模式,创新支持政策,为各类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坚持重点突破,在下好先手棋中打好主动仗。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世界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东中西部也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如果采取跟进策略难以主动,亦步亦趋难有作为,仅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突破口、选准着力点,在一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异常是,此刻已经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如果步子慢了、反应慢了,丧失的将会是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敢于无中生有,在招大引强中呈现路线图。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是要以大开放的视野借梯登高、借力发展,遵循以吸引增量为主、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打好政策牌,走好创新路,善于在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抢抓机遇,把一个个企业引进来,把一个个项目建起来,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作文章,构成几个比较清晰的大产业。同时,处理好先为与后为、快为与慢为的关系,再谋划一批龙头项目、抓好本地化配套,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特色和竞争力。

  突出产业第一,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下功夫。技术创新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但对一个地方来说,必须强化产业是核心的顶层理念,始终突出产业第一的导向,来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要面向市场,检验技术的稳定性、成熟度和经济性、安全性,引导科技革新和成果优化,使之尽快得到市场认可。另一方面,技术更新速度快,甚至一种新成果往往有被另一种新成果替代的可能,必须引导企业走准技术路线,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同时,要为新产品走向市场建立配套服务体系。

  强化企业主体,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求突破。在现代市场条件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同等重要,异常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推动产业体系重构,甚至成为新经济的显著特点。必须程度上,商业模式的创新决定着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引入速度和市场化的推广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始终是主体,必须大力促进科技与商业、工业和金融的融合。

  加强战略思维,在敢走新路中开拓进取。历史经验证明,在科学和革新技术的推动下,尽管处在经济危机中,一大批新兴产业仍旧在这一过程中长大起来,并以其独有的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摆脱经济危机供给了根本的力气。这是很重要的战略逻辑。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产业、税收、财政、金融等政策,包括制定采购、投资等政策,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产业技术标准,使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得到保护。

  三、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

  (一)总体思路

  坚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以重大核心项目为抓手,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立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在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构建全产业链,打造若干千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以改革创新赢得重点突破,以招大引强实现无中生有,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奋力把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战略取向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产业发展越来越呈现集聚化、规模化、高速度和垄断型等特点。一般而言,发展中城市集聚发展要素的本事较弱,采取平均用力、全面推进的战略取向既没必要,也不可能。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取向应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产品具有庞大市场并呈爆发性增长;二是具备市场竞争的成本效益;三是产业具有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兴起的聚集效应。具体到新兴产业而言,就是采取4+4模式:即集中力气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公共安全四大重点产业,迅速构成具有区域性垄断的产业规模,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进取培育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潜力产业,加快推进技术成本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三)战略定位

  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应研究长远和当前两个方面,即:长远要聚焦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技术提高的制高点;当前要立足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的先发性。鉴于此,合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定位为:

  1、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基地。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深度融入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分工,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聚合力气实施重点突破,使重点发展的平板显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新兴产业成为全国重大、在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生产基地。

  2、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基地。抓住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契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角,建立研发技术的产业化联盟,重点突破产业化瓶颈,在公共安全、量子通信、新能源等领域构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奋力实现高端产业高端制造,使合肥成为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

  3、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营销中心。发挥合肥区位交通优势,充分挖掘长三角消费升级和中部地区经济腹地广阔的巨大潜力,注重产业价值链由低端生产环节向高端营销服务环节转移,在加速构成产业规模优势的同时,在新型平板显示、阳光能光伏、公共安全等产业领域,逐步构长大三角乃至全国最大的区域性营销中心。

  (四)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注重政府强势推进。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政策激励、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引导和发挥社会力气,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激发企业创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进取性和主动性,推进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加快构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体系和体制机制环境。

  2、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相统筹,注重大项目带动。坚持成功做法不动摇,善于无中生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异常要全力引进实施一批能够起到引领、示范、拉动、辐射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要强化系统协调,促进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的有机衔接和统筹推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3、坚持产业资本与高新技术相对接,注重科技人才支撑。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充分发挥合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经过各种载体和方式,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与产业资本相对接,加快新兴科技和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引进培养,进取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重点领域突破。深刻领会国家政策导向,准确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发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选准产业主攻方向,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集中力气实现重点突破,加快构成核心竞争优势,并带动产业配套协作,在抓住关键环节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构成既有龙头项目牵动,又有相关特色项目策应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以点带面推进产业做大做强,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四、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目标

  1、产业规模双倍增。经过进取扶持和培育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到2__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增加值较十一五末翻两番,占gdp的比重超过22%。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均超过2000亿元,新材料、生物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均超过500亿元。

  2、创新本事大提升。到2__年,建设10个校院企合作研究院,发展50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0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专利授权量到达1万件;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到达3%;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新材料、语音技术和量子通信等领域构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3、产业水平大跨越。进取支持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扩大规模,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领先的企业,给予从资金资助到市场培育和管理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支持,使其尽快构成规模、占领市场;对拥有必须基础且前景十分看好的产业,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力争有所突破,奋力在该领域始终坚持领先水平。经过实施品牌战略,使驰名商标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年均增长10%以上,构成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与此同时,5年内实施200个项目,扶持发展50个在国内具有必须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建成5个以上国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即255工程,大幅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1、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智能家电、软件、新一代通信技术等产业。新型平板显示以合肥京东方、海尔信息、鑫昊等离子、彩虹(合肥)液晶玻璃、友达光电、芯硕半导体、科大讯飞等企业为龙头,优先发展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oled、激光显示以及特种显示模块和组件等产品,构成平板显示从原材料平板显示面板模组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力争到2022年把合肥打造成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生产基地。智能家电优先发展以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产品;软件优先发展系统软件、嵌入式软件、数字语音系统、各类应用软件等,发展软件外包,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本事;汽车电子重点发展动力控制系统、底盘控制和安全系统、车身电子、车载电子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新一代通信技术重点发展量子通信,力争在量子研究和量子通信应用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到十二五末,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到达2500亿元。其中,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产值到达2000亿元。

  2、新能源产业。以赛维ldk、合肥海润、彩虹光伏、阳光电源等企业为龙头,围绕阳光能光伏发电及新能源并网发电装置及系统,进取引进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加快构成完整阳光能光伏产业链,使合肥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最大的阳光能光伏产业基地。在着力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以企业为主体,进取引进国内外研发本事较强的阳光能光伏研究机构,奋力构成和坚持在阳光能光伏产业中关键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同时,进取发展新能源并网发电装置及系统,优先发展阳光能光伏、风能逆变系统、风电、核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到十二五末,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到达2000亿元,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3、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江汽、安凯、国轩高科、安赛锂能、华霆动力等企业和__市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充分利用国家批准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和私人购买电动汽车补贴试点市的有利时机,实施新能源汽车工程,加快构成小型纯电动汽车、中级以上普通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市政车辆、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等整车的规模生产本事;加强电池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电池性能、降低电池成本,力争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方面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列;大力引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驱动控制系统、机电耦合装置及其原材料、动力系统总成等项目,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品应用多样化;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尽快建设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所需要的外围设施如充电设备、检测设备生产及其布点建设等,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供给充分的基础条件。到十二五末,构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本事。

  4、新材料产业。重点依托彩虹蓝光科技、中光电科技、合肥杰事杰、安利合成革等企业,围绕家电、汽车、新型平板显示等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进取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金属材料、硅基新材料、电子新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碳纤维材料等。支持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其中,高性能金属材料优先发展新型高强合金材料、轻量化功能材料等;硅基材料优先发展显示玻璃、光伏玻璃、节能建筑玻璃、半导体材料等;电子材料优先发展高端电子铜带、超薄电子铜箔、金属粉体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优先发展新型工程塑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5、节能环保产业。依托彩虹蓝光科技、合肥水泥研究院、国祯环保、双赢集团等企业,围绕完善平板显示、阳光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产业链和工业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节能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服务。节能环保装备优先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余热利用系统及关键设备,大气污染及水污染防治系统及装备,生活垃圾、污泥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及设备、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高耗材装备轻量化制造,高效除尘一体化设备,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装备;节能产品优先发展led外延片、芯片及配套器件、绿色照明产品、节能家电、节能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优先发展再制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节能服务优先发展以电力和电机节能设备制造为主的工业节能、以建材生产为主的建筑节能。

  6、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合肥锻压、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熔安动力、熔安重工、中辰机械、天威保变、应流集团、海德数控、巨一自动化装备、中航工业江航公司等企业,在做大做强、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以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品牌化为目标,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等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光刻机及电子制造设备,能源、交通、采掘、建材、化工等领域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和新型基础零部件,提升国产零部件配套水平,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本地化。进取发展轨道交通、船舶装备和航空装备等新行业。

  7、生物产业。依托安科生物、同路生物、神鹿双鹤、华威药业、丰乐种业、荃银高科等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现代中药和生物农业,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的研发水平。生物制药优先发展各类新药、品牌仿制药、特色原料药、重大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再生医学、高端医疗器械等;生物制造优先发展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酶制剂等;生物农业优先发展生物基材料、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等。现代中药优先发展中药新品种、动植物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等,建设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产业集聚区。

  8、公共安全产业。依托四创电子、科大立安、美亚光电等企业,整合中电科技集团38所、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研发力气,重点围绕通信安全、信息安全、防灾减灾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反恐安全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做文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信安全优先发展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微波通信、应急指挥与救援现场通信技术、空管雷达、网络安全等系统和装备产业化;信息安全重点发展加密技术、身份识别技术、防毒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及反垃圾邮件软件、网络与通信等系统和装备;防灾减灾优先发展安全生产监控、火灾探测预警、工业过程安全保障等系统与设备;交通安全重点发展卫星导航、车辆电控技术、铁路智能运输调度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研发等;食品安全优先发展食品筛选检测材料、仪器和设备、食品安全控制、农产品溯源等;推动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成果产业化,建设国家公共安全产业基地。

  五、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把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产业调整和梯度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打破传统的产业培育发展模式,以战略的眼光、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强力的手段,走引进生成集聚的发展路子。以项目、企业、园区为载体,加快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构成强大的要素支撑体系和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一)以重大项目的大建设,引领新兴产业链条的大提升

  1、要招大商。现代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具有产业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大集团掌控着产业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和产业资本。哪个地区吸引的大企业大集团多,哪个地区就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是核心和关键,要紧盯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超级航母、具有垄断地位的行业龙头,以大开放的理念,千方百计推介、锲而不舍跟进,在产业招引上构成强大攻势。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围绕重点地区找准目标客户的信息渠道,抓住目标客户的需求,加强对招商人员的培训,提高招商效率。

  2、要快建设。项目落地后,要加快建设,切实做到项目建设有多快,政府服务就有多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就有多快。当然项目的快建设必须是合法高效的快建设、是先进技术大集成的快建设、是环境质量俱佳的快建设。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新趋势,重大产业项目早谋划、早行动、早申报;经过机制的约束、配套的提速,促进重点产业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

  3、要成链条。产业竞争力的强弱直观上是龙头企业的生产水平、核心技术和终端产品的先进程度,但最根本的是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水平的高低,包括产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产业链生产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终端产品及部件的技术水平、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的比重等。要以大树效应带动新兴产业枝繁叶茂,经过供给便利的服务和高效透明的管理,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最终使整个产业链条的若干核心环节,成为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的重要成员,并构成产业集群。

  (二)以龙头企业的大发展,引领新兴产业基地的大跨越

  1、要进一步扶优扶强。企业强,则产业强;企业弱,则产业散。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力强和辐射面宽的特点,具有极强的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与许多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要按照引进生成集聚的思路,放眼全国、全球,把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来,生成一大批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要立足合肥基础,促进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扩大产能规模、构成技术优势、拓展市场份额,尽快做大做强。

  2、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尤其如此。要紧紧抓住合肥各类自主创新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围绕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成果转化为核心,建设构成涵盖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要素集聚与扩散、技术转移与交易、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构建构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围绕转化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企业、集聚人才、服务产业的目标,推动本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建立实体性的产学研联盟,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研究院,推进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3、要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本事。园区是产业发展的平台,是产业基地建设的载体。园区配套本事和体制环境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大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加强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和能源、物流、通关等公共配套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园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开发园区承载重大产业项目的本事和水平。进一步加大产业布局的规划引导,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

  (三)以体制机制的大创新,引领发展环境的大优化

  环境出形象,环境出生产力。一个开放、公平、高效、诚信的体制环境和机制环境将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一个封闭、迟缓、失信的制度环境必然制约产业的前进。必须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持之以恒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1、尽快完善要素保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类人才资源加速集聚、人尽其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人才集聚。要进取争取国家金融政策支持,吸引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合肥,加快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奋力营造金融资源加速集聚、融资本事加速增强、风险防范有效控制的金融环境,促进资本集聚。要加快构成城乡一体的土地节俭集约利用新机制,建立产业项目用地指标标准体系,大幅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税收产出,促进土地节俭集约利用。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预测,超前搞好相关配套建设,尤其是水电气等综合保障要打好提前量,奋力做到项目有多好,配套服务就有多好。

  2、不断推进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推进政府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促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供给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方向转变。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相应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运行、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强化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为全社会供给合法高效的服务。

  3、强化政府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构成政企互动、市县联动、部门合力强势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建立市、县(区)和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信息通畅、反应迅捷、落实得力的重大项目申报机制。建立和完善产业统计和考核体系,加快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立定期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强化政策引导,打好组合拳,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把政策效应转化为发展动力,异常是要突出优惠政策对开拓者、先行者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作用。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以社会资本为主组建较大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机构。支持贴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经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进取帮忙企业争取纳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采购目录,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产业调研报告(十四):

  一、__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

  __开发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招商思想,找准主导产业定位,突出产业招商,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__开发区已经构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为主体的产业群体。截至“十五”期末,__开发区已经引进电子信息类企业达__家,此类企业投资累计到达__亿美元,占到开发区引资总额的72,构成了比较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代表企业有_:请记住我站域名_、__等,构成了芯片制造封装、电子元器件、手机配套、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四大行业,成为__市投资规模最大、资金密度和技术含量最高、产业链最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配套产业投资累计到达__亿美元,代表企业有__、__等,是目前__市最主要的汽车配套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到达__亿美元,代表企业有__、__等,成为我区新兴的支柱产业。

  二、__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几年,对__开发区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内外大环境看,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为开发区更快更好的发展,供给了有利的大环境。在国际资本转移上,以信息产业为代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微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成为转移的主流,并呈现出制造、研发和服务一体化转移的态势。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稳定增长趋势将更加巩固,正在逐步全面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和发展潮流中,开发区作为《中国入世议定书》中规定的特殊经济区,在我国的整体开放格局中将继续存在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开发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是产业链条还不尽完善,尤其主导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还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软环境方面,在服务意识、社会治安等方面还有不少不到位的地方;国家对土地、信贷等采取宏观调控导致土地资源短缺和资金到位减缓,开发区二、三产业发展还不平衡,这些问题将在必须时期内长期存在,对我区产业招商和发展会造成必须不利影响。

  三、__开发区产业发展提议

  未来几年,应对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新形势,__开发区应紧紧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__开发区的发展,要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工业园区的同时,充分发挥软硬件投资环境俱佳和主导产业集聚等优势,继续实施产业招商、载体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措施,凸现__开发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1、加强主导产业宣传力度,突出产业招商

  紧扣产业发展的主线,进取对接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的新动向,紧紧把握世界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世界五百强等外资企业在我国寻求第二市场的机遇,在新一轮招商引资竞争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集聚,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和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升级,构成电子为主体、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链的重要产业基地。锁定具体的招商区域,集中力气强化对美国、韩国、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日本的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奋力打造比较完备的产业集群。

  2、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奋力提高工作效率

  环境是形象,是财富。完善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基础条件。__开发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档次和水平;加强配套商务服务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物业管理,同时加强工业园区的治安管理,有效防止盗窃等案件的发生。

  各政府部门应提高行政综合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资料,诚信服务外商,经常深入企业,进取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政府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对主导产业大项目、成立项目服务小组,开展全程式服务,真正做到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加强涉外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执法监督机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

  3、发挥“以商引商、以情招商”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气是无穷的。”已开业的和已落户的老企业对选址准备投资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示范。要把积聚的产业、企业看作招商工作的优秀资源,一方面大力宣传我区业已构成的产业优势和已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以此示范,消除外商的戒备心理,增强信任度;另一方面经过对入区企业的优质服务,让企业以现身说法的形式验证本企业的成功典范,说服新客商。采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示范方式招商,是发挥产业链作用,提高招商成效的一大捷径。

  产业调研报告(十五):

  油茶是我们会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一种木本资源,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益且较其他油种有绝对优势和保健特点的绿色食品,食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近,我们对会同县油茶生产情景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感到发展油茶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能够把它做大做强,并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一、油茶产业处于日渐萎缩的尴尬境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湖南是全国油茶主产地,湖南的油茶面积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40%,常年产油量达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会同素有“广木之乡”的美誉,油茶、油桐一向是我县的拳头农林产品,以往名噪一时的“洪油”就包含了茶油,吸引了众多客商和友人慕名前来采购。可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生产日渐萎缩,传统的优势产业每况愈下。一是砍伐严重,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由于前几年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片面强调脐橙、板栗等经济林的效益,忽视了油茶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很多砍伐油茶林改种其它经济林,加上油茶病虫破坏和作为主要燃料使用,致使油茶林面积逐年减少。全县油茶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85年的44万亩和1333吨减少到此刻的40万亩和600吨。二是经营粗放,加工滞后。长期以来,林农把油茶林当作“露水财”来经营,一般一年垦复一次,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虫,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垦复,致使杂树成林,乱草丛生,很多油茶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上油茶加工仍以传统的木榨和小作坊式的机榨为主,出油率低,色泽不亮,对茶油的价值带来了必须的影响。同时,加工后剩下的枯饼未能综合利用,一向被作

  为肥料、燃料使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三是品种不优,树龄老化严重。现有茶树多为天然生长,基本没有引进优质高产油茶树种,科研部门缺乏对油茶新品种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林分长期天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林地稀密不匀,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茶油仅3-5公斤。

  二、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茶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我们会同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常年日照充沛,日平均气温在16℃以上,且以适宜油茶生长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发展油茶产业的梦想地方。综合分析我县县情和国内市场行情,认真研究油茶的生长特性,我们觉得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

  一是产业基础好。虽然前几年油茶林受到严重破坏,面积有所减少,但此刻全县仍有油茶林40万亩,其中正处盛产期的38万亩,这个数目在全国油茶普遍减少的情景下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县农户又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经验,加上我县茶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异常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贤胜植物油厂生产的贤胜牌茶油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迈出了油茶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加工转变的可喜步伐,为加快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综合利用率高。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并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树杆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可谓“种一树而创百业”。

  三是生产成本低。种植油茶一般3-5年即有收获,且用工很少,树苗栽种、施肥后,除每年垦复外,再不需其它投入,只相当于种油菜用工量的110,可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缺少、分散的问题,适合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分散经营,可谓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

  四是市场前景好。茶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不像动物油包含胆固醇,不像普通菜籽油包含对人体有害的茶酸、芥子甙,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人体免疫力。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具有目前人们日常食用的任何食用油无可比拟的优势。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茶油现

  产业调研报告(十六):

  为贯彻落实省、市统计局关于扎实开展“统计质量效益年”活动得要求,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得为我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我区统计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对区内“企业一套表”科技专业年报情景进行督导调研,构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科技专业年报工作现状分析

  1、我区3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报表及时2013年2月15日前全部报完。

  2、经核实,项目表中来源于政府得项目经费与活动表中得政府资金基本匹配。

  3、企业研发项目得最主要技术经济目标有开发全新产品、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经济目标是“为啦科技原理得探索、发现以及技术原理得研究”得项目3.1%。

  4、经过多方核实排查,部分高等院校有科技活动,进入非工业名录库。

  二、存在问题

  1、我区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这两家龙头企业占全区比重90%。

  2、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本事不强。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2家,其中189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万元。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规模小而散,研发团队力气不足,资金短缺且使用分散,导致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3、企业财务报表中研发经费计算方法存在出入。会计报表中工业研发经费包括两类:

  (1)内部研究开发投入额,其中:人员人工费、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设计费、设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

  (2)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入额。其中用于科技活动得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很难界定,除大中型企业外,大部分小企业将其计入生产成本,而未计入研发经费。

  三、企业提议

  1、加大政府得资助和调控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得主体。

  研发活动过程具有不可分割性,一个企业往往不可能独立承担全部得研究工作,需要政府得资助和调控,研发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研发活动不必须能取得预期得成果,存在着失败得风险,研发活动得进行着也无法控制新技术知识得扩散,面临着竞争者抢先占领市场得风险,这些都证明企业得研发活动需要来自政府得有力支持。政府力支持企业研发活动还是政府实现就业和经济长大目标得投效途径。相对小型企业,尤其加大对我区龙头企业得资助和调控力度,这些龙头企业研发活动成功率高,回报率也高。

  我区研发活动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发展,首先,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内外部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供给包括政策、销售、信息等服务,帮忙高新技术企业筹措资金,供给生活设施,保护科技企业家,为他们排忧解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若干优惠政策,并在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政策和法规得同时,结合自身得特点,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加宽松、优惠得政策环境。其次,进一步完善封闭管理、开放运作得管理模式,经过建立具有较强聚散本事得科技市场,解决科技信息不灵、成果流通不畅得问题。大力扶持为高新技术产业供给服务得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孵化器得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以促进全市技术创新链条得构成。鼓励创办并大力扶持科技咨询机构得发展,不断拓展科技咨询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转制中小企业得发展壮大供给科学得决策咨询服务。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得改革,把科研工作纳入到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得轨道上来。

  2、加快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最重要得因素在于人才资源,没有雄厚得人才资源作保证,就不可能有高新技术产业得大发展。应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养造就一支本事强得现代科技企业家队伍、造诣深得科技人才队伍和素质高得科技产业工作队伍。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得培养、培训、开发、引进工作力度,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对"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学科带头人得培养在科技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培育、造就一支具有风险决策本事和创新管理本事、既懂高新技术又通现代企业管理得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应结合我区人才战略,重点引进一批归国留学人员,经过建立海外学子创业园等途径为归国学子供给良好得条件,使他们从国外带来得先进技术、科技项目、管理方法等得以运用、拓展和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造传统产业必将有一个质得飞跃。

  企业得发展归根到底只能建立在自有得技术基础之上,引进消化吸收固然重要,但经验证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不能经过引进获取得,引进式创新和模仿式创新可能构成对外部技术得依靠。我区工业企业目前已经拥有必须得技术基础和相当得物质财富积累,要尽快摆脱技术依靠模式,向技术自主创新转型,提高我区企业自主创新本事是当务之急。

  产业调研报告(十七):

  一、xx业园区基本情景:

  商丘神火铝厂投资10亿元,于20xx年成立,目前年生产能36万吨,年销售收入54亿元;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底,总投资16.7亿元,设计年生产本事15万吨,其中铝坯料10万吨,装饰用带材1万吨,PS版基材3万吨,空调泊1万吨,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一期5万吨铸轧生产线已建成并投产,一期5万吨冷轧生产线已基本建成,立刻即可试车生产;商丘东南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总投资4000万元,20xx年正式投产运营,目前日生产各种型号铝棒材3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15亿元;河南鑫源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目前,日生产铝棒材150吨,可见现年销售收入7亿元。

  另有已签约落地园区的商丘广源运输有限公司即将开工建设,投资5.6亿元的商丘广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项准工作,投资10亿元的电解铝阴极项目正在洽淡之中。

  随着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异常是制定了专门的xx业园区发展规划,力争把铝加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的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园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种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异常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时国外异常是发达国家对铝行业的进一步限制,使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壮大起来,异常是在广东佛山,短短一年多时间,竞猛增了400多家铝加工企业,xx年来,全世界铝材加工总。量为3000万吨,而我国铝产量为13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还多,但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很多高精铝产品仍需进口。同时铝加工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景,出现了局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高精度铝板带,高强度汽车铝轮,精密铝铸件,泡沫铝、高压电子铝箔,优质彩色涂层板、铝塑复合板管、特种铝型材、微细球型铝粉等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三、xx业发展趋势:

  以美、日、德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世纪已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过程,并成立了跨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选择、生产和经营。其中美铝公司在全世界设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铝加工的全部行业,年加工本事为200万吨,在铝加工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经过对全球铝行业纵向、横向比较,多行业、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总体上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解铝需求不会增长太多,铝加工企业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提高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产品需求将猛增。所以未来的铝加工企业在加工工艺上,应向着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应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更加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上发展。

  四、金融危机对铝行业的影响:

  xx年底,xx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滑,电解铝下游行业发展后劲乏力等影响,我国铝加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单就我乡xx业园区内几家企业来说就损失惨重:神火铝厂的销售严重下滑,库存压力陡增,最终不得不停止过半生产线,直到我省加大战略储备和国家率先实现企稳回升,才使神火铝厂逐步渡过难关;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生的铝板也出现了滞销现象,应对正在建设的冷轧项目,公司高层个别人士基至出现了犹豫思想;商丘东南铝业的客户需求减少80%,使其无法正常生产;河南鑫海铝业公司干脆停产来应对危机。xx年底至xx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共减少销售收入近60亿元,它们经历了一次十分严重的经济寒冬。随着xx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同时全球需求开始增长,xx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们的销售收入分别比09年第三季度增长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生产销售水平。

  五、当前梁园区铝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xx业园区还没有构成规模,产品还比较单一。

  2、xx业园区的道路、电力、排水等各种配套设施还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少,个别企业存在高能耗与污染。

  4、园区内中小企业多,成规模的大企业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更少。

  5、园区内企业存在各自为战,互不沟通,没有构成合力,对外缺乏竞争力。

  六、对策和提议:

  1、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更多铝加工企业,异常是大企业入驻园区,扩大园区规模,健全产品类型。

  2、进一步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奋力改善企业的生产工艺,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3、全力以赴搞好园区建设,同时加强对园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力争为落地企业供给更加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进取引导、帮忙企业奋力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5、协调企业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严禁过度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

  6、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企业,要奋力引进一些铝加工业的战略投资者,构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良好格局。

  7、提升供识,抢站发展制高点,必须要抓住历史战略机遇,克服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思想,进取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互动,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互促,产业开发与行业发展互助的发展路子。要经过大力发展铝加工业来不断调整我区产业结构,不断壮大铝加工业园的规模,不断增强其在我区经济中的支柱性作用。

  产业调研报告(十八):

  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享誉中外,对宣传宁夏、提高宁夏知名度产生了进取影响。枸杞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枸杞产业发展基本情景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把枸杞产业做为我区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自治区政府决定不定期举办枸杞节,并支持中宁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为枸杞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各地异常是枸杞主产区充分发挥枸杞产业的品牌、科技、种植、加工和市场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全区枸杞面积到达44.5万亩,约占全国的30%。20XX年总产量到达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产值达15亿元,其中原果收入6亿元,加工产值9亿元。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出口创汇最多年份达500多万美元。全区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其中枸杞规模加工流通企业52家,构成了以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为主体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40多种产品,枸杞加工转化率到达了总产量的15%。主产区中宁县已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

  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迅速,枸杞产品产销两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产业布局上取得了突破。在全区推行“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枸杞南移工程”,建设万亩枸杞园区4个,千亩园区30个,500亩以上联片种植区近百个,已基本构成了以中宁为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灌区为两翼的产业带。

  二是在科技服务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在发展枸杞产业中都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宁夏枸杞研究所和中宁等主产区建立了优质枸杞育苗基地,推广先进的繁育技术,全面淘汰了落后的传统繁育方式,以“宁杞1号”、“大的麻叶优系”等枸杞优良品种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同时进取推广日光烘干、热风烘干等技术,加大了硫磺薰蒸枸杞的查处力度,使枸杞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有了明显提高,较好地维护了“中宁枸杞”品牌乃至“宁夏枸杞”的良好声誉。

  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加大了枸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统防统治力度,仅中宁全县统防统治面积到达4.65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11.5万亩的40%,已有8万亩经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万亩经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9.5%和26%。

  四是在品牌创新上取得了突破。近年来,经过不懈奋力,培育出了“宁夏红”、“杞浓”、“早康”、“杞王”等枸杞产品系列品牌,尤其是“宁夏红”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进取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对“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品牌的保护,注册使用了“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对其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进取的促进作用。

  五是在关联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枸杞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流通加工、印刷包装、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据初步统计,仅关联产业收入达15亿元。枸杞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速度加快,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点,从事枸杞营销的人员达10000余人。2005年,有40多万人加入了枸杞种植和深加工领域,有近20万劳动力从事枸杞采摘,使主产区和周边邻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六是枸杞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据我们调查,枸杞主产区亩纯收入一般都在2000—3000元,收益很高。中宁县农民收入13以上来自枸杞产业,惠农、原州区、同心等发展重点县、区枸杞集中乡镇或村农民来自枸杞的收入在40-80%以上。全区有10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全区农民纯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380元。

  二、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枸杞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枸杞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枸杞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新兴产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正常情景下枸杞亩均投入过千元,按我区目前的枸杞种植规模,仅生产环节每年需要投入资金4-5亿元,加之加工、流通和研发等环节,枸杞产业每年需要资金(主要是周转资金)约8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少量补贴和茨农的有限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每年的资金缺口约2-3亿元。资金不足制约着产业的扩张和升级。

  二是枸杞标准化水平不高。主要表此刻茨农的分散种植给统种统管、统防统治造成了障碍;部分茨农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制干技术落后、统防统治以及检测工作滞后、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无公害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较慢,有些产区还存在化学药物熏蒸加色等危害消费者安全的不法行为,这些现象都对“宁夏枸杞”的品牌、声誉乃至茨农的收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枸杞产业化水平较低。由于缺乏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化优质服务,受资金短缺、烘干储存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广大茨农无法摆脱受制于营销商的被动局面。异常是枸杞加工龙头企业与多数基地、农户缺乏有机结合,没有构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四是枸杞深加工转化本事有限。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全区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本事弱的问题日益凸现,目前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5%,85%的枸杞仍以干果形式出售,影响了枸杞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

  五是枸杞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科技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工作滞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研发不够。枸杞的烘干、储藏技术还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枸杞采用落后的人工手段采摘,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约束严重。

  总之,从资源支撑、市场容量和产业递进规律来看,枸杞产业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初级阶段即扩张阶段的发展,逐步进入中级阶段即内涵式发展阶段,需要适时调整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对做强做大枸杞产业的提议

  1、完善枸杞发展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将枸杞产业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外资项目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项目实施范围,扩大扶持资金覆盖渠道;

  二是探索和推行“枸杞园证”抵押贷款机制,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茨农贷款难问题;

  三是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进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尽快构成枸杞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入方式多样化;

  四是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拔千金”的作用,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很多进入枸杞产业,促进枸杞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加快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加大品牌和资源的整合力度,探索整合组建不一样系列的枸杞深加工集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同国内外著名的加工集团合作,构成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集团。打造经济实力强、销售网络完善、经营规模大、经营信誉好的营销龙头集团。

  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引导和鼓励广大茨农进取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茨农的产销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茨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茨农参与枸杞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茨农在枸杞产业化发展中的获利水平,促进枸杞产业不断升级。

  3、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市场监管,增强品牌效应。

  一是加大推行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力度,质监部门要加快无公害枸杞产地和产品认定及认证工作。科研与推广部门要进取研发推广新技术,不断完善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开展绿色、有机枸杞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普及工作,进取引导农民不断提高枸杞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宁夏枸杞质量。

  二是工商部门要尽快制定我区枸杞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严防非标准化生产等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我区市场,败坏宁夏枸杞的声誉。

  三是全力打造宁夏枸杞传统文化品牌,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大力宣传宁夏枸杞及其传统文化,让国内外消费者认知宁夏枸杞,满意消费宁夏枸杞产品。要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宁夏枸杞品牌,加强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保护和“宁夏枸杞”商标的启用与管理工作,构成保护合法使用宁夏枸杞品牌的良好氛围。

  产业调研报告(十九):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景,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xx〕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景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景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45、2.96、2.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进取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经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构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构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天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到达35万人次,产值到达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经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景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景、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所以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本事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进取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供给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提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仅数量成倍增加,并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提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到达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提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育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景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经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及时、详实、全面。

  提议: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

  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特征养殖是完成农民增收、创收的主要手段,其位置和效果不时提拔。本年年头我们以抽样查询的方式,深化到村、组对全乡良种黑猪养殖进行查询,从查询的状况看,黑猪养殖状况情势虽不容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一、黑猪养殖近况

  黑猪系湘西黑猪的分支,是湖南省四个当地良种之一,首要分部在县的、火场等境内。黑猪体质健壮,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强健,顺应性强,耐粗豪豢养治理,肥育猪屠宰率较高,后期脂肪堆积才能强,肉嫩味喷鼻,是适于山区豢养的优秀当地猪种。从查询剖析看,虽然我乡天然前提较好,农副产物丰厚,多年以来本地农户有较好的养猪习气,岁尾全乡生猪存栏6000余头,但当地良种黑猪仅存700余头,拥有繁育才能的母猪不超越400头,个中黑母猪78头,种公猪数目很少濒临绝种。现存规划养殖户仅剩2户,即黑猪养殖公司和农户钟玉春。黑猪养殖公司生猪存栏500余头,个中黑猪存栏近300头。

  二、黑猪养殖存在问题

  当地良种黑猪养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月有过辉煌的历史,以往作为当地特征资本编入怀化市乡土教材,但之后逐步式微,究其缘由首要有:

  (一)原种场地式微。上世纪七十年月,我乡曾建有原种场,开展黑猪的保种、育种及养猪新技能、新效果推行工作。原种场的兴修,促进了那时我乡黑猪养殖业的发展。但后因由于受体系体例、资金、市场等要素限制,保种、育种工作难认为继,原种场兴办几年就此跨失落。黑猪的保种、育种又恢复到原有的原始保种形态。

  (二)养殖方法掉队。据查询调查,全乡生猪养殖还处于散养形态,规划养殖很少。散养本钱高,议价才能弱,受市场价钱动摇影响大,轻易伤害群众养殖进取性。比来几年,饲料本钱上涨,生猪出栏价钱、仔猪销售价钱的下滑,不少养殖户亏本,2008年我乡养殖户廖家坪村李新国,因理解不了市场冲击,所养母猪36头,种公猪2头悉数处置转产。生猪存栏削减,很多母猪遭四处理,招致黑种猪的存栏严厉下降。

  (三)销售渠道不畅。市场行情掌握禁绝,黑猪价钱被低估。据查询,当前我县生猪销售市场没有细分市场,黑猪与杂交白猪价钱一样,肉质喷鼻嫩的黑猪价值并没有被价钱表现。“二元”、“三元”杂交白猪的出栏周期为3-4个月,当地良种黑猪的出栏周期为8-9个月,在一致销售价钱下,豢养白猪的利润远超越当地良种黑猪。面临我县黑猪养殖价钱低、利润少的市场行情,农户纷繁“弃黑养白”,改摄生长速度快的外来“三元”杂交白种猪。当前全乡存栏当地良种黑猪只要12%左右,乡域内的当地良种黑猪被敏捷更新,黑猪纯种保管遭到严厉要挟。但在本省宁乡和广东省等地,因为肉成品加工兴旺,生猪市场买卖活泼,细分市场价钱反映活络,黑猪市场价钱远高于杂交白种猪,黑猪养殖在那边获得了很好发展。

  (四)融资存在坚苦。因为生猪养殖,特殊是黑猪养殖时间长,奏效慢,豢养本钱较高,市场价钱动摇大,没有资金支撑,轻易堕入亏本,难以构成规划养殖。依据查询,我乡现存的2家黑猪养殖规划户—黑猪养殖公司和养殖户钟玉春都存在资金缺口,严厉制约了黑猪养殖规划化发展。本年上半年市场价钱低迷时,为了维持运营,黑猪养殖公司不得不出售局部生猪,在本年下半年市场价钱高企时,可供出栏数目却又不多,致使养殖户难以取得较高利润。

  三、黑猪养殖提议

  生猪养殖是畜牧业的主体,是乡村经济的首要产业,养猪收入是农民收入特殊是偏僻山区农民收入的首要起原。与其他栽种业、养殖业比拟,生产前提要求低,豢养技能轻易把握,且猪肉当前仍是我国人民肉食物的首要起原,若市场行情稍好,养猪效益相对其他农业行业要高。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程度的不时提高,对猪肉及肉成品的质量、口感会要求越来越高,从久远看,我乡当地良种黑猪养殖业的发展要大有作为,应着力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黑猪养殖发展思绪。要从“做大品牌、做实产业”的高度经营我乡生猪养殖产业,在发展步调上先由以黑猪、杂交白猪一齐互补养殖,逐渐向以黑猪养殖为主,杂交白猪养殖为辅改变。在发展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载体,以龙头公司为依托,充分发掘黑猪品牌资本,加速生猪现代养殖方法的改变历程,完成农民收入和农产物竞争力双提高。

  (二)注重黑猪养殖推行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群众对当地良种黑猪资本维护认识。畜禽当地种类资本既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本,又是当地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更是提高农产物竞争力的保证。近年因由于本地养殖户单方面追求发展速度,群众保种认识淡漠,招致少数的当地良种资本并未获得充分应用,逐显退步趋向。县政府应发动民间和社会组织加大对良种黑猪资本的维护,创立品牌,推行品牌,注册“黑猪”商标加以宣传、推行和维护。

  (三)完善黑猪养殖资金扶持系统。一是应加大对黑猪良种资金的投入,突出重点,坚持健全黑猪种类维护性育种繁育系统。重建原种猪场,培养中心母猪群和种公猪,开展维护性育种和纯种(系)的选育,维护优质母猪。二是参照农作物良种补助的做法,坚持良种补助准则,对购置良种猪的农户赐与直接的补助扶持。三是进取申报非凡养殖项目,进取争夺国家、省、市、县的资金扶持,多渠道吸引民间本钱,不时添加对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四)加大黑猪养殖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发展规划养殖,在资金政策上予以支撑,在精心培养现有2户规划养殖户的基本上,再鼓舞发展一批养殖大户,构成规划养殖。二是适度发展肉成品加工业。发展肉成品加工业,指导坚持生猪销售细分市场,充分表现黑猪价值。三是协调金融机构坚持融资平台,把规划养殖户和加工企业作为信贷重点,简化借款顺序,扩展借款规划,放宽典当前提,为养殖户和加工企业供应有力的资金保证。

  (五)坚持黑猪养殖专业协作社。充分发掘应用“黑猪”品牌资本,依托黑猪养殖公司,依照农户自愿参加的准则,坚持黑猪养殖专业协作社,构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形式。由协作社一致育种、一致供应仔猪、一致供应饲料、一致防疫,一致回购销售,统筹省内、省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议价和抗风险才能,提高农户的养殖收益。

  (六)增强黑猪养殖服务治理程度。在现有的体系体例机制下,经过各类方法,不变畜牧技能推行步队,充分调动基层技能推行人员的工作进取性,实时搞好动生猪防疫,实时把养猪新技能,新效果推行到生产中去,为全乡生猪养殖供应技能支撑。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一):

  本世纪初以来,我市经编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经编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生产领域不断扩展,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目前已经构成服饰、广告、工业用布等三大类经编产品,整个产业的经济总量以年均30%左右的幅度增长。2xxx年我市经编自营出口额已经到达19125万美元,自营出口企业112家,产品主要出口印度、美国、墨西哥、香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一、我市经编产业特点

  (1)经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20xx年,我市经编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长速度均高于纺织品产业的平均水平,经编产品的出口坚持了较大增幅。20xx--20xx年间我市经编自营出口额年均增幅到达35%,其中20xx年经编出口到达1.9亿美元,同比增幅60%。

  (2)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我市经编产业集群化优势在于配套完整、产品丰富、规格齐全,生产成本较低,具有竞争优势。我市的经编企业主要集中在马桥经编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经编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和销售基地,产值约占全国经编产业集群地总量的20%,在行业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3)科技含量较高,发展潜力巨大

  经编以其较高的科技含量、卓越的生产效率、独特的产品性能,在纺织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市经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链趋于完善,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类产品协调发展,适应不一样消费需求的各种档次的经编产品的竞争力正稳步增强,为经编产品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我市经编产业的优势与劣势

  (1)产业的优势

  1、技术装备基础良好

  我市经编产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和研发水平在针织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技术到达国际先进水平,逐步构成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我市经编生产设备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德国卡尔迈耶、利巴公司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ks高速经编机和双轴向经编机。目前我市有高档ks、双轴向、多轴向等经编机及相关设备1500多台(套),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双轴向经编机约占全国拥有量的70%。

  2、经编产业集群优势凸现

  据调研,海宁经编产业集群地区经济运行明显好于针织产业平均水平。截止2xxx年底我市共有规模以上经编企业186余家,其中出口超过500万美元的有12家。经编产业人均利润、销售产值、产品附加值均坚持较高水平。产业链上下游的化纤、印染、服装等产业也正在得到相应发展,构成了结合紧密的经编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间的互动效应正在逐步构成。三大类产品的开发都拥有较成熟的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较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各种档次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强,在必须时期坚持较高的销售利润水平。

  (2)产业的劣势

  1、设计本事弱,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

  经编产业目前仍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低档产品加工本事已出现剩余,而产品设计研发本事仍然不足,营销环节薄弱。从国际价值链角度来看,我市经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小,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较为明显。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而设备的雷同与产品的复制,造成低档产品供过于求。一些企业原材料与生产成本的提高,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减少,为获取有限的市场份额,竞相压价,最终造成效益下降。由于竞争加剧,许多企业常规品种单价下降,利润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2、人才缺乏制约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设计人才、操作人才、营销人才、国际贸易人才日趋缺乏。不少企业缺少技术人才的长期积淀,对先进的生产装备认知度不高,无法进行充分消化吸收,对新产品、新工艺难以构成有效的研发。设计是提高经编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经编产业的薄弱环节。

  3、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

  经编产业中普遍存在重视产品生产忽视品牌建设的现象。经编产业的先进装备使产品的档次与质量有所提升,部分产品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本事,可是品牌和市场仍被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掌握着。目前我市较多中小经编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自产自销、以内销为主,出口绝大多数以加工和间接出口为主,销售渠道相对窄小。经编产业产品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主要信息来源于客户和同行,这是造成经编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品牌缺失,很难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出口退税降低以及环保成本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压力下获取较高的利润。

  三、我市经编产业面临的挑战

  (1)潜在的贸易摩擦风险

  我市纺织品质量与档次的逐步提升,为世界各国的消费者供给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的同时,也使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日益明显。部分中高档次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逐步增大,引起失去优势的发达国家的企业的恐慌,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过去靠低价竞争国际市场的时代将宣告结束,那些产品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缺乏创新本事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2)劳动力成本提高

  我市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减弱,随着社会保险、劳动聘用等制度的完善,产业集群内劳动力成本正在逐年上升。我国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比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高出近一倍。虽然一些企业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降低生产成本,仍难以消化劳动力费用支出的增加。

  (3)创新本事的培养

  创新本事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础上的长期积累而具备的潜在本事。我市经编产业中多数企业偏重新设备的投资,忽视技术开发的投入,缺少日常的技术积累,先进设备的生产本事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受到企业创新本事的制约,创新本事的不足已成为经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四、经编产业的发展措施

  (1)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对新型优质原料在经编产业生产中的试制与应用。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推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经编复合材料、服饰面料的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使经编产业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

  (2)壮大龙头,扶持中小企业

  我市经编产业中一批龙头企业的产销率、利润率等各方面指标均处于产业中的前列,企业极具竞争实力。可是从产业整体来看,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略显不足。要提高龙头企业品牌意识,加大在研发的投入,提升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升产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本事。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与产品在某一领域有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具有必须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和企业群体。中小规模的企业产品专业化较强,往往具有较大活力,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企业在信息收集、市场推广、研发投入上往往不遗余力,是最具潜力的团体,要对之加强引导,找准市场定位,不求大求全,要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成为支撑经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气。

  (3)向上下游延伸,完善经编产业链

  充分利用产业迅速崛起的优势,加大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向成品延伸,满足市场要求,确保使用性能,使得经编产业步入上下游配套良性发展的轨道,壮大产业链优势。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的后整理及其终端产品。在后整理方面,引进贴合、压延、涂层等先进工艺和设备,掌控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取开发产业用纺织品的终端产品。在现有产业用经编设备基础上适当增加系列、配套设备,丰富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取开发和使用功能性化纤原料,开发功能性产品。

  (4)加快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专业市场是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产业专业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搭建展示、洽谈、销售、物流、结算等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外的采购商在那里采购,提升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供给良好的市场环境,对经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进取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要进取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参展,进取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利用不一样市场和不一样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差,推进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二):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力的重要措施。异常是在我们海岛,受制于交通运输等天然环境影响,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为此我们对我县当前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优化发展第三产业的提议。

  一、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特点

  一是第三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张,其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近年来,我县围绕“渔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岛”的三大战略,改变了以往重一产轻三产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迅猛的发展。20xx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16.9%,高于总体增加值2.5个百分点。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其他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异常是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行业综合门票收入4340万元,旅游直接收入6.9亿元,分别增长2.7%、35.6%、53%。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全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全县消费品零售额到达9.13亿元,增长18.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较第一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不低于45%。从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看,20xx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2%,而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56%。

  二是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从第三产业内部增加值构成看,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高,但企业普遍效益不高。至20xx年底,我县共有注册餐饮住宿企业14家,其中赢利的仅有2家。这主要是由于受旅游季节性因素影响,企业营利时间短,经营成本相对较高。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由于第三产业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异常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准入条件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第三产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产业扩张的需求。由于我县是传统的渔业资源型经济,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受天然资源影响,渔村出现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困难,渔民的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税收的影响

  (一)第三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总量的增长做出了进取的贡献。近年来,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地方税收的贡献逐步增加。20xx—20xx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由2217万元增长到5400万元,平均增长19%。20xx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由20xx年的48.9%增长到20xx年的64.4%。预计20xx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将到达6000万元,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将到达67%以上,成为地税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第三产业税收的地方贡献率对优化收入结构起到了进取作用。从全县近五年的第三产业税收情景来看,第三产业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为77%,而第二产业税收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为66.7%(只分析地税收入中的比例,如果研究国税收入,比例将会更低),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高第二产业10多个百分点,异常是近两年,随着所得税体制改革的影响,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呈逐年增长态势,20xx年到达了79.3%,比5年前提高了25.2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的征收控管相对严密。从全县第三产业所辖的几个具体行业来看,除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行业全部是缴纳营业税的行业。对此,地税机关能够经过发票实行以票控税,源头控管,最大程度防止税收流失。税控机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服务业的税收管理。所以,第三产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容易操作,征纳环境相对较好。

  (四)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影响我县地方税收的协调发展。从20xx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实现的地方税收分析,占全年地方税收比重较多的行业有房地产业(24.9%)、交通运输业(25%),而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如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都很低,异常是我县的餐饮住宿业仅有5%,批发和零售业仅有3.3%,这与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主导经济明显不相称。而这些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其实现的税收通常为营业税和一些地方税(费),这些行业发展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要大于传统行业的地方税收贡献率。所以,应加大工作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税收贡献率大的行业。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提议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资金投向,奋力培植第三产业税源,大力发展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地方政府收益多的行业。要奋力打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保证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拓宽空间。进取发展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刺激服务业需求。在当前经济基础条件下,应着力研究城镇建设的布局和规模,经过城市化建设,带动县城城区和周边城镇旅游、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巩固壮大传统服务业,打牢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要在扩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实现总量突破的基础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巩固提升以旅游服务、餐饮服务、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要坚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支柱行业和龙头企业。要鼓励、支持餐饮服务业,构成高中低档梯次发展的格局。要加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辐射力,在城区商贸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旅游纪念品基地建设。要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四)优先发展新兴行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档次。在加快发展传统消费产业的同时,应充分依托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把大力扩大现代娱乐服务业规模、提升消费型服务业层次、打造新兴服务业品牌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抓紧抓实。在娱乐业发展上,坚持与旅游业发展相统一,打造多项目、多种方式的娱乐业,扩大娱乐项目的覆盖范围,坚持南五岛的统筹发展,加快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建立优势项目。在房地产业发展上,结合我县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坚持住宅建设的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进一步搞活岛外人员进岛购置商品房,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发展上,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市建设、妈祖文化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配套服务,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坚持多措并举,实现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坚持立足自身与招商引资并举,既要发展壮大现有企业,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人才注入第三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型生活性服务业。坚持市场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县乡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切实为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切实提高服务质效。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减少办税环节,简化办税流程,奋力做到手续从简、审批从快、期限从宽、优惠从高,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二)正确处理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异常做好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在规范中促进,在促进中发展。对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合理安排税收检查计划,避免重复检查。

  (三)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开假票、做假的账、两套账、账外经营和虚假申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对于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奋力坚持税收公平,建立和维护第三产业竞争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严格执行税收法定权限。第三产业发展形式多、涉及面广,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经济形式和新型业态。对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性问题,要认真调研,慎重解释,及时反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和谐外部环境。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三):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加快林果业发展不仅仅是林业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步伐,拉长林果产业链,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结合我县“十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创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提高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拉长林果产业链、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林纸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经营一体化、苗木生产经营一体化、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森林生态旅游服务经营一体化,推进林果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方向和原则

  (一)发展方向:依靠科技推动,建设生态网络;调整优化结构,兴办林果产业;坚持林权改革,进取引资引智;坚持依法治林,培育保护并重;美化生活环境,促进富民强县。

  (二)遵循原则: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总体目标

  按照“贯穿一条主线,发展六大产业”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林业,推广多种间作形式,不断拉长林果产业链,构成比较完备的,林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力争到××年,全县林业面积到达21.8万亩,其中:防护林6.5万亩,经济林6万亩,用材林9万亩,特用林0.3万亩。苗木、花卉、药材5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到达90%以上,林木覆盖率到达28%,林业年产值到达5亿元。构成“田成方、林成网、绿化苗木满××”的良好生态环境,使××成为林业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

  四、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根据我县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林业建设布局按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六大产业进行规划。

  (一)林权制度改革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宜林地、沟、路、渠占压地、河堤、村镇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虑之忧。

  (二)林果六大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1、林下种养业。以卜集乡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和肖云镇林药间作模式为重点,大力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各种间作形式,使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等短期收益有机结合,逐步构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到××年,在全县万亩绿色通道下全部间作药材;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为重点建设2万亩的林牧型林下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为重点的3万亩林药间作基地。同时建设以北大溜、新万福河、老万福河、大沙河、新西沟等河堤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带。

  2、果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到××年建成2万亩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基地和以××镇、兴隆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经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种苗业。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色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构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到××年发展苗木万亩,逐步构成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4、花卉药材业。依靠科技提高和对外开放,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种齐全、特色鲜明、名牌高档,跨地区、跨季节,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花、鸟、鱼、虫、草、根雕、药材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国有林场、苗圃为主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年,建成5万亩药材基地和以盆花、鲜切花、盆景、相结合的花卉基地。

  5、林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构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进取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构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6、森林旅游业。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本事,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构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抓好林果产业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争创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需要。××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立国家生态示范县、创立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经过林业改善现有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全县上下必须要按照中央、省、市的指示和要求,从长远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发展林果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职责感、紧迫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职责制,把发展林果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职责,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资料。要严格奖惩,对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职责心不中,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进取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打坡区域界限,经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的方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抓好基地,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林果六大产业的基础上,抓好林下种养、经济林、种苗、花卉药材四大基地建设,发展专项林果产业区,坚持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种调新,档次调高,突出特色,成为品牌,构成××优势。鼓励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以满足生产加工需要,逐步构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品基地为依托,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相衔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果产业。

  (四)培育龙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多方扶持壮大一批、改制重组联合一批、内引外联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重点扶持金德果蔬、华裕制药、亚龙木业集团和安利木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规模扩张,打造林果产品加工企业的“旗舰”。聚合新的生产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一些有市场、技术有保证的新项目,及时立项,加大资金扶持,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本事,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办好林果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林果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是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重要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形式,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必由之路,进取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推行“苗圃+农户”、“苗圃+公司+农户”、“苗圃+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使林业产业的产加销逐步到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构成越来越多的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组织。

  (五)强化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进取引进利用高新技术,重点抓好林果良种组培快繁、速生丰产栽培、果品增色提质、加工保鲜、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群众,推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提高技术素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提高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

  (六)依法治林,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林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依法治林,是维护造林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大力营造“爱树光荣,毁林可耻”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和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以及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全额管理。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队伍,明确职责,合理解决报酬,调动护林员的进取性。公安、林政、公路、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故意毁坏幼树的案件,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的正常发展。要加强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依法防治工作,把病虫害树林木的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四):

  一、调研路线:

  11月3日:柳州—柳江—柳城—柳州

  11月4日:柳州—象州—武宣—来宾

  11月5日:来宾—宾阳—青秀—南宁

  11月6日:南宁—扶绥—上思—崇左11月7日:崇左双高基地(双高:亩产8吨以上、含糖量14%以上)

  二、各主产区调研情景汇总

  1.柳州地区。从考察沿途来看,柳州地区受台风影响很小,几乎没有倒伏,反而因降雨较多,甘蔗长势较好;面积方面,改种现象较为普遍,像柳城地区,主要改种桔子树,据广西糖网统计,整个柳州地区面积减少10万亩左右,去年160万亩,今年在150万亩;单产方面,从实地测量看,部分地块估产能到达5.5吨亩,多数地区单产正常或略偏高水平,仅个别地区因新植蔗缺苗严重,单产较低,估产仅有3.5吨亩,结合糖网10月份调研数据,估计整个柳州单产较去年同比略有增加,大约每亩增加0.2吨左右。

  2.来宾地区。来宾境内甘蔗整体长势良好,有甘蔗地改种桉树和木薯现象,据糖网估计,今年甘蔗面积减少20多万亩,去年甘蔗面积在260万亩;驱车南行逐渐有倒伏现象,但整个来宾境内倒伏比例不大,多数轻微倒伏,少部分地块有中度倒伏现象,倒伏严重地块一方面会影响甘蔗的生长高度,另一方面影响甘蔗糖分的积累,据我们实地测量单产,来宾普遍估产在5吨亩左右,田间锤度基本在21-23的水平,有倒伏地块,锤度在20以下,影响后期入榨的出糖率;据广西糖网比较去年数据,来宾境内整体单产略高于去年。

  3.南宁地区。来宾与南宁交界地带,仅有轻微倒伏,估产普遍都在5-5.5吨亩,属正常单产水平;进入南宁周边地区,倒伏现象较为普遍,多数中度倒伏,据糖网人员介绍面积略减,改种玉米和花生较多,据伶俐镇农户介绍,甘蔗价低于400元吨的话,会大幅度改种,单产受倒伏影响较去年减0.5吨亩左右,我们实地测产4.8吨亩,去年普遍在5吨以上;比较去年数据南宁蔗区单产略有下降。

  4.崇左地区。从南宁往崇左调研途中,倒伏现象较为普遍,多数为中度倒伏,部分地块严重倒伏,但因蔗农扶直捆绑生长有所恢复,株高低于正常水平,基本在2.5-2.6m,锤度偏低,平均在20左右,每亩有效茎的个数差异较大,整体看,受台风影响有效茎普遍低于正常水平,实地估产基本在4.5-5吨之间,个别宿根地块估产仅3.5吨左右;途经上思县七门乡一带,据糖网人员介绍,7月份时候,甘蔗地基本完全倒伏状态,是全区当时倒伏最严重的区域,从此刻看,基本都呈L型重新生长起来,单产肯定会受必须影响,但比之前7月时候的预估情景要好。

  5.双高示范田的推广目前仍处于推广初期,今年50万亩的任务并未完全落实,有形象工程之嫌。

  三、种植成本、收益与替代品种植:

  农户走访:南宁青秀区伶俐镇蔗农种植成本与收益(按新植1年,宿根1年计算):据了解,该村98%的农户都种植甘蔗,归属南宁糖业伶俐糖厂收购。每亩甘蔗地每年种植成本明细:尿素两包合计180元,复合肥150元,肥料50元,农药25元,新植蔗需要0.5吨甘蔗苗(新植额外成本)。该村一般用牛打垄,没用机械,如果用机耕每亩需要100-120元,种植行距约60-70厘米,比较密。其他费用:地膜每亩地一捆10-20元,绳子20元,砍蔗人工费用100元人天,约砍0.8吨。交收到伶俐糖厂集中收蔗点短途运费10-20元吨。这个村农户的种植成本相对较低,总计1250-1300元亩。

  关于甘蔗收购价格:在1314榨季,每吨甘蔗440元的收购价格,实际上伶俐糖厂以435元吨结算(包括财政补贴10元,扣除装卸费用15元)。按这户农户家7亩地计算,其中4亩多种植甘蔗,1314榨季收获27吨,减去成本纯收入6500-7000元。这个收入并不高,农民还是理解的,新榨季种植面积还是坚持4亩以上,由于是第二年宿根蔗,加上台风天气出现倒伏现象,今年收成会减少,估计约22-23吨,若甘蔗收购价格下调到400元,他们收入将大幅减少,明年继续种植甘蔗的意愿将很低。另外,在1213榨季时,农户在4月份已全部收齐甘蔗款,而1314榨季,糖厂资金压力的原因,到8月份才全部收到蔗款,这也影响了农民的种植意愿。

  关于替代品种的种植:目前桉树的收益确实明显比甘蔗高,但只能种山坡上,甘蔗地政府明令禁止改种桉树。甘蔗地改种替代品最大可能是选择玉米或花生,也有小部分套种香瓜和西瓜。种植花生或玉米每年两次收成,纯收益在1200-1300元亩左右。一旦改种花生或玉米,隔年能够转回种甘蔗,如果改种桉树和其他水果,转回种甘蔗的机会就小的多,种植桉树需要7-8年才能重新种植甘蔗。另外广西旱地居多,玉米受干旱影响大,甘蔗抗旱性较强,所以还是选择种甘蔗的农户较多。伶俐糖厂蔗区的土地情景比较好,新台糖22号是主力品种,第一年新植,第二年宿根,农户注重管理,第一年新植每亩最高能收8吨,第二年宿根收成约6吨。

  四、政策方面信息

  从广西农业厅糖料处林影副处长了解到,根据农业厅的数据,去年广西甘蔗面积1600万亩,今年甘蔗面积减少50万亩左右,受灾面积300万亩,其中有40万亩绝收,所以实际甘蔗面积减少约100万亩;单产方面,近些年来广西平均单产基本维持在4.5吨-4.8吨亩,今年预估在4.5吨左右,认为台风整体影响不大;关于甘蔗收购价的问题,目前还是在调查研究中,之前410元吨和5500元的联动价的方案被广西自治区政府否定,理由是该价格农民会理解不了,种植面积会萎缩,但实际根据当前的食糖市场状况,410的价格,糖厂是最难以理解,制糖成本将到达4800左右了,对农户来讲,还算比较合理可理解的价格;关于直补的相关政策,目前还尚未有较成熟的预案,仍在讨论中,正式的方案出台还无明确时间。

  五、调研总结以及产量预估

  经过本次对广西四大产区的调研,广西单产较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产量减少主要集中在面积上头,按照糖协的数据,广西种植面积减少250万亩,按官方农业部门的数据减少100万亩左右,市场其他机构的调研基本减少140万亩左右,从沿途看,甘蔗面积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但改种的品种较为分散,没有哪个品种适合大面积改种,另外,440元的甘蔗价农户还仍有必须收益,个人观点广西种植面积减160万亩左右;调研中实地测甘蔗锤度发现,受倒伏影响的甘蔗锤度较低,会影响后期入榨的出糖率,综合研究,预估201415榨季广西产量在760万吨左右;广东和海南受此次台风影响较大,参考糖协以及其他机构的调研,预估广东80万吨,海南25万吨,加上云南230万吨,甜菜糖70万吨,最终201415榨季食糖产量预计在1170万吨左右,较上榨季减产160万吨左右。此报告将随天气等变化修正。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五):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XX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齐,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XX市农业概况

  XX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63个乡镇、办事处,450个居(村)委会,5121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万人,占86%,22个少数民族,人口66.1万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我市的常用耕地面积为140.18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为229.95万亩,粮食总产40.14万吨,农业总产值22.9万元(当年价),其中畜牧业产值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元。

  XX市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采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异常是初,我市提出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八项措施”的农业发展思路,更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采用新模式

  根据丽江实际,经过采用各种类型与组织模式推动农特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的形式;经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进取性,吸引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兴农事业。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经过不一样的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三)进取发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民利益

  经过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分配制度,维护好各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高丽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经过名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构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具体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设“六个一工程”

  认定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1户为国家级龙头企业,7户为省级龙头企业,且均享有产品外贸经营进出口权,30户为市级龙头企业,都给予了相应的扶持。全市38个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供给就业人数达4000多人,能带动农户20多万户。

  (六)渔业产业

  我市主要有西北XX区、玉龙县、宁蒗县湖塘库冷水鱼类增养区,水域面积占44.49%;永胜、华坪的湖塘库温水鱼增养区,水域面积占55.5%。我市水产品总产量6855吨,养殖面积38916亩,水产品产值6855万元,水产品加工300吨产值600万元,其中:出口量150吨,出口额300万元;预计水产品总产量8335吨,养殖面积49579亩,渔业总产值8335万元,水产品加工1100吨,加工总产值2200万元,其中:出口550吨,出口额到达1650万元。

  xx年渔业发展计划水产品总产量14835吨,养殖面积67659亩,水产品总产值14835万元,水产品加工4500吨,加工总产值9100万元,其中:出口产品3350吨,出口额6700万元。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农技体制建设滞后,农技人员对农产业的发展没有发挥出充分作用,基层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难以开展,农产业作物品种老化,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较少,农户管理初泛,缺乏标准化栽培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二)个别县(区)实行的财政包干体制政策性太强,没有充分研究到项目性和应急性,统管不灵活,弊病日渐突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业开发及农产品的加工进程。

  (三)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和农户缺乏对市场信息进行快捷了解把握的渠道和平台,生产存在盲目性,个别产地批发市场仍存在管理滞后和欺行霸市行为,给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四)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劳动辐射本事弱,市场开拓本事不强,对农产业异常是畜牧业的带动较小,同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稳定,对农产业的发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近年来,畜牧业发展多注重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忽视了产业发展,造成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步伐滞后,商品效益不高。

  四、今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提议和打算

  (一)提议再进一步搞好全省特优农产业开发的规划,突出优质区划,做到发展有目标、开发有针对性,措施有操作性,在规划中提议将XX市的畜牧产业、优质水果(晚熟芒果、苹果、龙眼、雪桃、青梅、日本甜柿等果种)、夏秋冷凉蔬菜、优质小杂粮(豆类、荞麦)、药材、野生菌类、魔芋等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

  (二)提议取消或调整财政包干政策,下达经费或相应扶持时充分研究政策性、项目性和应急性的综合作用。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机制建设,奋力为企业和农户创立方便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建设安全畅通、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

  (四)加快农技体系建设步伐,使农技人员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中大显才能,为农特产业发展供给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出台政策要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兼顾边远贫困地区和立体性强的山区,以特为主,不要过分强调规模经济,同时,制定政策要细,使干实事的单位和人员用得上资金,干得了实事。在特产品种、技术研究、基地建设、企业创立、农业经济组织发展、品牌创新、产地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六)继续扶持壮大一批农特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特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全方位、多渠道的鼓励、吸纳民间资本和外资,进一步加大对农特产业的投入。

  (七)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增加畜牧业对农特产业的贡献率。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六):

  我县天然条件优越,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河网密集,水库众多,雨热同季,是发展农产品的梦想基地,十分适宜甘蔗的生长和甘蔗糖分的积累。近年来,我县甘蔗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培植壮大甘蔗生产已经成为我县的一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维护好、巩固好和发展好我县甘蔗产业,增强甘蔗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对我县农民增收、企业增益、政府增税和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不断调整甘蔗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生产格局。全县蔗糖业认真组织开展“吨糖田”综合技术开发工作,引进新台糖26、27号、桂糖94119、桂引9号等11个新品种,良种覆盖达99.%。生产本事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有新的进展。2011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37万亩,甘蔗总产145万吨。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县境内有东糖石龙有限职责公司和博华食品有限职责公司等两家日榨量达万吨以上的制糖龙头企业。我县甘蔗产业从主要经过增加甘蔗种植面积、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阶段到了主要经过提高单产、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稳固提高、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二、我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甘蔗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甘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种植生产方式粗放,单产及集约效益低。

  一是耕作方式落后,管理手段粗放。目前,我县甘蔗种植的大部分环节仍然靠手工作业,仅有很少部分运用机械化深耕深松。在收割环节上也主要还是靠人力,随着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蔗农种植的平均成本普遍较高。由于蔗农普遍缺乏科学种植的意识,仍然习惯于按传统耕作方式种植,对套种、地膜覆盖、宽行种植、智能化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整套高产高效的综合生产技术的运用较少,加上蔗地缺乏基本的灌溉条件,进一步恶化了甘蔗的生产条件。二是生产组织形式分散。目前,我县甘蔗种植仍然属于小农模式的生产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程度低下,没有构成规模效益。

  (二)品种单一退化严重,新品种选育问题突出。

  我县甘蔗种植品种单一化问题比较严重。由于有些品种的种植期已超过十年,品种退化的问题已十分严重,黑穗病、赤斑病、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等病害日益加剧,导致宿根发株少、宿根年限缩短、植株变矮、节间变短、糖分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减少。由于品种过于单一所带来的抵御风险本事弱、种性退化和病害加剧等问题,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制糖企业竞争力不强,综合利用水平及效益整体偏低。

  一是制糖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国际上的其他主要产糖大国相比较,广西制糖企业的平均规模仍然偏小,我县制糖企业规模也相对偏小。二是产业链短,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相对滞后。我县蔗糖精深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对甘蔗的综合利用仍然主要表此刻生产酒精或复合肥等初级产品上,蔗渣造纸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发展空间和潜力。与一些地区制糖业在利用废糖、蔗渣等废物生产的衍生品产值占总产值三分之一以上的状况相比差距明显。

  (四)蔗农与糖厂利益不尽合理,分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多年实践来看,糖蔗收购价格机制在二次结算中存在必须的漏洞。一是在蔗农与糖企进行结算时主要是以企业自报的平均销售价进行结算,而企业自报的二次结算价往往都低于市场的实际销售价格,或是以其他方式进行价格转移,以到达降低二次结算价的目的。二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景下,蔗农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销售价格,在二次结算中处于弱势地位,经过二次结算提高收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有利益被侵害的可能性。所以,二次结算机制对蔗农增收的实际效应不明显,不利于调节种植环节与加工环节之间的利润差距,不利于调节蔗农和糖企之间的利益分配。

  三、促进我县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提议

  促进我县甘蔗产业发展,不是盲目扩大产能、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产糖量,而是主攻单产、蔗糖份、甘蔗间套种,发展循环经济、蔗糖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甘蔗产业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进一步完善糖料蔗价格机制,维护广大蔗农利益。一是坚持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基本稳定。维持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基本不变,不要根据某一年糖价波动情景轻易提高或者降低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二是完善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管理办法。应当在进一步调查了解制糖企业成本、综合利用效益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挂钩联动价格、系数。三是调整良种加价政策。不要根据某一年糖价波动情景作为调整良种加价政策的依据,而要根据良种研发、推广的实际,调整良种加价政策,还应当把推广脱毒健康种苗纳入良种加价政策调整范围。四是提前公布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应当提前一个榨季公布糖料蔗收购价格方案,如果条件不成熟,至少应当提前一个榨季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甘蔗生产规模。

  (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分。以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分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甘蔗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工程措施,要不断扩大高产高糖良种、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灌溉模式,不断扩大喷灌、渗灌和滴灌蔗地面积。要鼓励、扶持甘蔗收割机械的研究开发,奋力实现甘蔗机械收割新突破。

  (三)加快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破译品种单一退化难题。要制定替代新台糖系列品种的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攻关计划。针对我县甘蔗生产实际,以满足农户、企业生产需要,替代旧系列品种为选育开发目标,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科学论证,全力推进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切实破译品种单一退化难题,探索甘蔗品种更新换代的新路径。

  (四)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增强甘蔗产业竞争本事。一是加快生态蔗园建设。以加快生态蔗园建设为突破口,进取推广“猪(牛)-沼-蔗-灯-鱼”、“蔗-牛-菇”、“蔗+西瓜(甜南瓜)”、“蔗+马铃薯”、“蔗+花生(黄豆)”等循环利用和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延长甘蔗生产产业链,增产增效增收,提高甘蔗生产竞争力。二是提高制糖业综合利用水平。鼓励、支持制糖企业以经济效益、环保等综合效益好为原则,根据制糖企业实际,选择蔗渣、糖蜜、酒精废液、滤泥的综合利用模式,加强酒精废液农灌技术研究,开展蔗渣发电的可行性研究。鼓励、支持制糖企业追踪研究蔗糖化工业高新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奋力发展蔗糖化工业,延伸制糖产业链,提高制糖生产竞争力。鼓励、支持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发展大型食品制造业,发展壮大食品工业。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七):

  县山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有着精湛的传统酿造工艺和深厚的山葡萄(酒)文化底蕴,目前拥有全国规模较大、生产本事较强、品质较优的山葡萄种植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山葡萄产业创业基地”、“国家级葡萄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中国优质山葡萄酒之乡”、“省级山葡萄酒产业特色园区”,成为全国优质山葡萄基地的主产地之一,并设有国家葡萄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同时,“柳河山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柳河山葡萄”和“柳河山葡萄酒”分别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产业发展现状

  XX县委、县政府依托县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山葡萄酒产业定位为柳河未来的支柱性产业,编制“山葡萄酒产业振兴规划”,以“民族、特色、差异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地域与品种优势,突出发展山葡萄酒和冰酒,提出并打造“通梅公路30公里山葡萄产业发展走廊带”发展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县山葡萄酒产业进取向前发展。

  (一)山葡萄种植产业发展现状

  从20xx年到20xx年年末,全县山葡萄种植基地面积从24,500亩发展到32,000余亩,上涨30.6%,主要品种为公酿一号、双优、双红、左优红和北冰红等,带动农户3100余户,20xx年至20xx年葡萄产量分别为23,262吨、24,000吨、25,600吨25,200吨和25,500吨;预计到20xx年,目前栽植的山葡萄全部成园后,可年产山葡萄汁约3万吨,山葡萄实现产值约1.08亿元,带动农户实现增收约4,500万元。

  为加快山葡萄种植产业快速发展,XX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进取合作,引进了“左优红”、“北冰红”、“爱格丽”和“公主白”等葡萄新品种,及先进的栽培技术与栽培理念,丰富我县山葡萄栽培结构,提升山葡萄酒品质,为我县山葡萄酿酒企业供给更加优质的原料。

  (二)山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经过qs认证的葡萄酒企业有21户,其中清木园、紫隆山、雪兰山等9户企业获得市以上行业龙头企业称号;可生产甜酒、冰酒、干酒、露酒、爽口起泡酒和无醇葡萄酒等六大系列、20余个品种,年生产本事近11万千升,清木园、雪兰山、天池山、东特、源之王、斯普瑞、紫隆山等重点龙头企业的产品品质上乘,在国内外各种产品质量比赛中不断获奖,同时,许多产品也在国内外广大市场享有盛誉,已经成为知名品牌。清木园公司生产的浓缩山葡萄汁销往日本,雪兰山公司生产的山葡萄酒远销港澳地区,深受客户好评;清木园、特产、斯普瑞等公司生产的山葡萄酒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斯普瑞公司生产的无醇葡萄酒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山葡萄干红酒和半甜酒远销俄罗斯;天池山酒业、清木园酒业分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研究生产山葡萄利口酒和山葡萄桂花酒,进取打造高端山葡萄甜酒系列产品。

  XX县还利用新建的国家级山葡萄酒研发中心这一技术优势,开展了山葡萄白兰地与山葡萄起泡酒酿造工艺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进行改良山葡萄冰酒酿造工艺的研究;对XX县的山葡萄与山葡萄酒中各种微量元素与营养成份(香气物质、酚类物质等)进行分析;正在进行“山葡萄新品种“北冰红”后熟阶段香气物质变化的研究”、“左优红葡萄成熟阶段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研究”、“XX县主要山葡萄品种果实与葡萄酒中20种单体酚含量的研究”等科研项目。

  目前,XX县山葡萄酒企业发展信心越来越强,种植基地建设扎实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稳步进行,产区品牌与影响力逐渐提升,山葡萄酒产业正逐步转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二、产业发展措施及成效

  (一)健全产业管理机构,为产业发展供给组织保障。

  为科学整合产业发展要素,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引导扶持企业优化发展,2008年初,县政府组建了“三支队伍”:即县山葡萄酒产业服务中心、葡萄酒研发中心和山葡萄酒商会。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截至目前,葡萄酒办、研发中心和商会在制订政策、发展基地、规范监管、引导投入、技术研究与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进取作用,增强了产业管理、研发及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奠定了组织管理基础。

  (二)加大种植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供给原料保障。

  20xx年以来,XX县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量力而行”的原则,出台鼓励政策,进取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北冰红等冰葡萄种植基地,为产业发展供给优质酿酒原料。

  1、在资金筹措上,坚持多元化投入。为充分调动企业及农户发展进取性,XX县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大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对发展面积到达要求、贴合县发展山葡萄种植基地验收标准的企业,县政府连续三年给予每亩500—700元资金补贴。二是协调贷款投入。进取帮忙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协调金融部门为农户贷款,对信誉好的企业和农户因抵押物不足的,由政府出面供给担保。三是引导民间投入。以社会人士租地集中连片发展为主要形式,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发展山葡萄种植基地,构成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园。四是企业和农户共投。企业和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双方共同投入,构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种植发展模式。

  2、在种植技术上,强化标准规范种植。对基地地块、发展品种、栽植规格、田间管理等均做了详细的规定,经过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发放技术手册、召开现场会、中心户带动及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向种植户宣传和传授技术及管理知识,确保山葡萄种植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和绿色无害化。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合作,规划建设了100亩的长白山山葡萄试验示范园,先期发展7个品种,其中处于中试的品种1个,为产业发展供给基础研究和试验平台。

  (三)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为产业发展供给硬件保障。

  在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山葡萄产业发展,出台鼓励引导政策,扶持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规模与力度,进取进行厂房改扩建、异地迁址重建和机器设备更新换代。对骨干企业,以打造“通梅公路沿线30公里山葡萄产业带”为目标,支持其在通梅一级公路沿线迁址重建,进取借鉴其他产区发展经验,围绕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建设集山葡萄种植、山葡萄酒生产销售和休闲观光、文化推广于一体、能够体现山葡萄特点的新型企业,不求“大而全”,突出“特而精”,着重发挥产业特色。目前,通梅一级公路沿线建成、在建的企业共有十余户。对迁址重建和改扩建等投入较大、存在资金困难的企业,县政府进取帮忙其协调贷款。

  (四)进取打造技术平台,为产业发展供给科技保障。

  县政府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首家山葡萄及山葡萄酒研发中心。中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实验室按照省级重点实验室标准建设,主要功能包括试验研发、技术人才培养、产品及文化展示和行业管理等。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柳洒县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等高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础研发人员;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等科研院所坚持密切联系,在山葡萄新品种选育推广、葡萄栽培管理、山葡萄酒技术工艺新品种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做好示范带动。

  (五)加大产区宣传推介,为产业发展供给市场保障。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原则,进取组织本地企业外出参加相关考察学习,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和行业内各类比赛,突出宣传山葡萄酒“民族、特色、差异化”特点,集中展示山葡萄酒特色品牌。并利用走出去的机会,和该县山葡萄这一资源优势进取开展招商引资,20xx年,经过3年时间反复洽谈,县委、县政府与北京汇源集团在北京成功举行汇源龙韵酒庄5亿元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其中一期项目投资2亿元,种植葡萄5,000亩,年产葡萄酒3,000吨,建设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葡萄酒庄;二期项目投资3亿元,建设葡萄汁及葡萄皮渣深加工项目,年产浓缩葡萄汁10,000吨。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6亿元、税金9,000万元。目前一期建设项目已完成50%,预计20xx年年末建成并投入使用。

  (六)加大监管整合力度,为产业发展供给管理保障

  针对企业户数多、生产规模不大、个别企业生产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实施了“三完善、三强化”,有效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三、存在问题及发展提议

  (一)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产区发展缺乏统一科学规划。对产区发展定位、产业发展规模以及本地区合理产品结构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二是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与其他产区相比,XX县企业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科技研发创新本事差,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没有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三是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滞后。我县拥有稳定葡萄种植基地和可控原料的企业较少,种植方式仍然粗放,农户经济收益不稳,进取性不高。异常是近年来山葡萄的收购价格一向偏低,在必须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发展葡萄的进取性。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的大力带动。虽然XX县有省、市级农(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多户,但仍缺少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发展提议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经过产业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提议进一步明确全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定位,加强对葡萄酒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葡萄酒产业发展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和目标职责考核管理制度。经过科学编制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落实好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的产业发展理念,引领产业科学发展。

  二是完善准入监管制度,经过严格制度体制规范发展。根据20xx年7月国家工信部出台的《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要求和全省产业发展实际,提议进一步研究、制订全省行业准入门槛,明确新建企业准入条件和现有企业完善资料,加大规范职能部门执法监管和行业自律力度,经过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举措来规范发展基础。

  三是整合完善资金使用政策,经过重点企业引领发展。提议制订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选择发展基础较好、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经营管理健全、产品结构合理、质量较为稳定的骨干企业做为行业重点扶持对象,整合财政、发改、经济等部门项目扶持政策,帮忙企业加快发展。

  四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经过强化科技研发促进发展。山葡萄酒相对于以赤霞珠、霞多丽等为酿酒主体和主流的欧亚品种葡萄酒来说,业内了解的人不多,几乎没有专业的科技人员,也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提议强化财政投入,在有关高校开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课程,培养基础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取进行关键性技术工艺研究,完善山葡萄酒相关生产标准,引导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

  五是挖掘整理产区文化内涵,经过文化推广促进发展。提议以“民族、特色、差异化”为导向,承办、召开相关行业会议及展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

  六是加大产区整体推介力度,经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提议“走出去”,组织参观考察,进取参展参赛参会,经过多种形式展现产区发展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省山葡萄与山葡萄酒;主动“请进来”,邀请行业媒体记者和业内专家来柳采风、考察,推介骨干企业,彰显产区特色,奋力争取行业话语权;进取“交朋友”,紧盯行业内外大企业,经过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区加快发展。

  四、产业发展下步打算

  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柳河“十二五”发展规划,XX县将坚定这一发展方向不动摇,依托柳河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及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整合现有资源,加大行政领导及市场推动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招商引资引入域外强势企业为产业发展龙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将山葡萄与山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差异化特点的支柱产业。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八):

  油茶是我们会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一种木本资源,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益且较其他油种有绝对优势和保健特点的绿色食品,食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近,我们对会同县油茶生产情景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感到发展油茶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能够把它做大做强,并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一、油茶产业处于日渐萎缩的尴尬境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湖南是全国油茶主产地,湖南的油茶面积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40%,常年产油量达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会同素有“广木之乡”的美誉,油茶、油桐一向是我县的拳头农林产品,以往名噪一时的“洪油”就包含了茶油,吸引了众多客商和友人慕名前来采购。可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生产日渐萎缩,传统的优势产业每况愈下。一是砍伐严重,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由于前几年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片面强调脐橙、板栗等经济林的效益,忽视了油茶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很多砍伐油茶林改种其它经济林,加上油茶病虫破坏和作为主要燃料使用,致使油茶林面积逐年减少。全县油茶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85年的44万亩和1333吨减少到此刻的40万亩和600吨。二是经营粗放,加工滞后。长期以来,林农把油茶林当作“露水财”来经营,一般一年垦复一次,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虫,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垦复,致使杂树成林,乱草丛生,很多油茶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上油茶加工仍以传统的木榨和小作坊式的机榨为主,出油率低,色泽不亮,对茶油的价值带来了必须的影响。同时,加工后剩下的枯饼未能综合利用,一向被作

  为肥料、燃料使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三是品种不优,树龄老化严重。现有茶树多为天然生长,基本没有引进优质高产油茶树种,科研部门缺乏对油茶新品种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林分长期天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林地稀密不匀,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茶油仅3-5公斤。

  二、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茶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我们会同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常年日照充沛,日平均气温在16℃以上,且以适宜油茶生长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发展油茶产业的梦想地方。综合分析我县县情和国内市场行情,认真研究油茶的生长特性,我们觉得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

  一是产业基础好。

  虽然前几年油茶林受到严重破坏,面积有所减少,但此刻全县仍有油茶林40万亩,其中正处盛产期的38万亩,这个数目在全国油茶普遍减少的情景下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县农户又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经验,加上我县茶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异常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贤胜植物油厂生产的贤胜牌茶油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迈出了油茶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加工转变的可喜步伐,为加快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综合利用率高。

  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并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树杆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可谓“种一树而创百业”。

  三是生产成本低。

  种植油茶一般3-5年即有收获,且用工很少,树苗栽种、施肥后,除每年垦复外,再不需其它投入,只相当于种油菜用工量的110,可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缺少、分散的问题,适合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分散经营,可谓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

  四是市场前景好。茶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不像动物油包含胆固醇,不像普通菜籽油包含对人体有害的茶酸、芥子甙,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人体免疫力。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具有目前人们日常食用的任何食用油无可比拟的优势。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茶油现

  产业调研报告(二十九):

  制药行业被认为是资金雄厚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对外,在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下,跨国制药企业正虎视眈眈,包括世界排行前20位的跨国医药企业,已相继在我国抢滩设点。对内,改制以及gmp认证等问题又使当前的医药企业忙得不亦乐乎。如何在内外夹击的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已成为摆在制药企业面前至关重要的一道坎。而经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与服务手段、降低成本正是成功的医药企业得以制胜的“名医良方”。

  制药行业信息化现状

  制药企业一般包括四大类:药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和玻璃仪器。作为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型医药企业,由于生产药品和化学试剂等特殊商品,制药企业有着自我独特的行业特征:如药品类别繁多;编码无规律,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对专利(配方)有较强的依靠性;销售范围广,各销售片区、各品种的销售情景不易从总体上把握;药品定价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销售终端资源(医院、药店)难以控制;药品更新快,但新品的研发周期长等。

  另外,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封闭了近50年的医药产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在沉重的市场压力下,如何把药品卖出去,成了各家企业经营的核心。所以,机制创新、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成了各大制药企业的重头戏。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所以,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

  医药信息化涉及到哪些软件呢从药品流通角度来说目前有几个环节。第一个是生产厂家的内部管理,主要涉及到erp系统;从生产厂家到批发企业、配送企业、医院的过程,则涉及到物流系统、网上交易系统和crm系统等;医院里还有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目前大约20%的大中型制药企业已经实施完成erp的实施,并主要是集中在进、销、存及财务等模块;而大约有50%的制药企业正在推进和实施erp,也基本上集中在供应链、分销、资金管理等领域。从当前一些制药企业实施erp的能够看到,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营销做起。

  制药信息化六大不足

  随着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点药店的实施,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呈现很大的不平衡性,如医院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的提高,而制药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相对于医院落差较大。目前,制药行业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有待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来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机制问题。

  二是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现代制药企业一般都构成了以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生态链模式,涵盖的终端包括药品零售商、医院等,有的制药企业还有专门的药店零售连锁终端,所以连锁对中国药企来讲是一个十分新的课题,不健全的配送模式跟信息化系统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融合。

  三是扩展规模时不顾信息化的本事。在国家宣布扶持组建制药企业百强和销售终端50强的政策下,出现了盲目扩张,而管理系统并没有跟上的现象。

  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五是连锁企业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分销物流系统缺乏。六是医药企业选择系统的时候,重表面轻内核、重产品轻实施、重产品初期运行轻维护和服务。

  制药信息化九大需求

  东软金算盘营销副总经理杨汉东认为,企业需要的管理软件有九种,中国制药企业最需要物流管理,这是中国企业要走的第一步。物流管理软件能够使企业决策人十分清楚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毛利及流转录用等情景。物流管理也能够延伸到业务管理,对药店来讲就是药店连锁。

  建立了物流管理以后第二步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必须是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以后,企业需要在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中对工作人员的参与时间、实施成本、人员素质、技能需求以及所需的培训项目等进行管理。

  第四是产品设计管理。企业到了必须的规模,十分需要把产品从创意开始,到产品调研、产品设计、产品设置、产品工艺等过程都用计算机管理起来。

  第五是财务成本核算。管理会计是企业最需要的,仅有在对物流成本管理很清楚,对人力成本的分析也很清楚的情景下,才能出现财务成本核算。产品设计管理软件也要在财务成本核算软件之前实行,这样就使企业的每一项投入都能够十分精确地计量。财务成本核算不仅仅需要对具体的物品、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还要对市场调研、市场开拓、资金成本、固定资产管理等企业相关成本进行管理。

  第六是财务报告。中国加入wto以后对财务报告有很大需求,因为各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完全不一样,同样一张票在各个国家的财务属性可能完全不一样。此刻香港就有这种企业,它会花几百万港币把凭证在香港重新做,因为内地的情景根本不贴合香港财务制度的要求。

  第七是财务报告分析。企业经过财务报告分析软件,使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运营情景和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单位的财务情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八是企业决策分析。企业领导需要经常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的数据必须及时、准确,分析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

  第九是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即erp,然后进行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健全的医药生态链信息化系统,这是最终一步建设系统。

  产业调研报告(三十):

  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依托下,继续持续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而手机商也在极力的至于手机的创新,追求更加的与众不一样,以至于在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时候智能手机就顺应时代的潮流而问世了。谷歌安卓系统的HTC、苹果IOS系统Iphone顿时风靡全球。在中国市场有力的挑战了诺基亚的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时代在提高,社会在发展。不想落后那么就务必得创新,务必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国产手机虽然取得了群体性的突破,但系统、品质、营销、宣传等都跟不上国外品牌,占领市场份额的优势很弱。国产魅族就顺应时代呈此刻消费者面前,让所有的国产手机商有了借鉴的榜样。不可否认的魅族手机的宣传很到位、很成功。但宣传的成功并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在真正的开售日开始,魅族手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显示出来了。于此基础上,在各种渠道从魅族手机的营销、优势、产品、库存多个方面上进行了资料搜集,并保证执行操作的简易性与客观性,最终对问卷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借以了超多数据与图表,以此更加全面地阐明问卷的具体状况,得出更加精准与富有代表性的结论。

  调查背景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xx年我国手机产量6.19亿部,占全球手机产量的49.9%;截止到20xx年5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经到达7.96亿户,并继续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可是从国内手机市场的品牌占有状况看,国产品牌的手机只占28.2%,中国的手机市场依然是海外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20xx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将接近1600亿,智能手机、音乐手机、3G手机将成为未来5年市场发展的亮点。

  中国手机市场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产品及市场层面的竞争相当激烈,产品同质化、价格战及渠道下沉是最直接表现,厂商竞争重点也由争夺市场份额向追求利润转移,手机市场竞争全面升级。与此同时,手机核准制取消以及中国3G手机市场即将启动加速手机市场竞争全面升级,一方面体此刻优势品牌份额集中及众多中小品牌份额分化,另一方面体此刻厂商、运营商、渠道商及零售商之间的博弈由竞争向竞合发展。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小组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使用了标准化的问卷程序。问卷以一般性问题开始,而后随着问卷深入,问卷更为具体。问卷的一大特色是我们采取逻辑的跳跃式问题,让回答者减轻负担,也方便于我们最终的统计工作。让负责人按时收回问卷,小组成员人工进行统计。本次调查发放了120份问卷,实际收回了110份。

  调查结果及分析

  ZDC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上,最受用户关注的前十五大品牌累计获得94.8%的关注份额,用户对手机品牌的关注高度集中。诺基亚、三星、HTC位居前三甲,仅三大品牌就累计占据超过六成的关注比例。而智能机市场占有率方面,根据最新的数据,三星在20xx年第三季度仍然是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占领了14.6%的市场。而苹果从今年第二季度的13.3%下降到第三季度的10.4%,苹果公司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出现下滑。最近几年国产手机的强势崛起给了手机市场巨大的冲击,一些国内手机开始崭露头角,具有必须的竞争优势。

  (5)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构成大宗骨干产品生产全面推广高产高效模式。

  2、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3、增强加工转化本事,提高产业化水平

  加工转化量小,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少,蔬菜产业综合效益流失巨大。应进取组织有关科研、管理、生产部门联合攻关,尽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产品增值、加工增效,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开展加工、运销技术研究。经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蔬菜加工企业,不仅仅对蔬菜生产带动作用大,辐射面广,并且发展潜力巨大。加强蔬菜产品加工的根本任务是把企业做大,培育龙头,提高其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本事。

  4、建立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1)制定全县蔬菜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点,分类建设,有效调控。

  (2)要因地制宜建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便于产品集散、分级包装及转运。

  (3)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建立城乡销售网点,街接周边县市市场,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扩大市场覆盖面。

  (4)组建蔬菜产业联合会和菜农专业协会,对外开拓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

  5、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6、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一是要科学选定项目,认真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是要广辟投资渠道,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建设。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导向调控手段。

  四是完善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作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及市外资金为补充。

相关推荐
  • 调研报告格式

    调研报告格式(一): 调研目的: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红木家具越来越多地走入普通消费者视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重红木家具的高质量以及高保值性,使红木家具的销售一...

  • 调研报告模板

    调研报告模板(一): 一、改革的源动力:来自百姓的呼声 任何一项改革,归根结底必须来自群众的要求,得到群众的支持并进取参与,没有群众的要求、支持和进取参与,再伟大的...

  • 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

  • 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范文(一): 调查课题:经过对白色污染的调查,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调查地点:__区纸坊镇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

  • 乡镇调研报告

    乡镇调研报告(一): 我镇人大主席团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各村各代表组,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讨乡镇人大工作情景,分析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

  • 党建调研报告

    党建调研报告(一): 根据组织部通知要求,7月上旬,我们专门组织人员,由领导带队,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情景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景看,近年来,我们坚持以_重要思想为指...

  •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一): 20xx年3月,我经市委、县委同意,派到xx镇xx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主要负责开展整顿xx村软弱涣散组织工作。半年来,我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实...

  • 调研报告格式范文

    调研报告格式范文(一):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食品行业涉及酒类、粮油加工、玉米淀粉、小食品生产、茶叶加工、调味品、魔芋精粉生产等方面。共有企业460个,从业人员1611人,...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