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50篇)

时间:2024-02-01 07:35:48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

  农村的隐形失业问题愈发凸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一步上升,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城务工变成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得知,农村留守儿童则存在由于监护人对儿童学习生活都过少的介入,缺乏亲情等生活问题,导致其心理出现偏差,这些问题的构成有社会方面也有家庭和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主要问题

  1、关注太少,导致小孩厌学的问题

  很多父母在外务工,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文化水平较低,没办法帮忙小孩的学习,即使有学习方面的问题,小孩向家人求助的比例也很低。

  2、缺乏亲情的安慰导致生活问题

  多半留守儿童不期望父母出外打工,他们期望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给予,越来越多的小孩意识到家庭的完整和父母的关怀比经济更重要,因为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都有自我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很多长大的烦恼,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父母在这方面应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但留守儿童往往没人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对其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提议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问题,不但要从人文上,更要从法律制度上解决,将问题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中,仅有把问题放大化,调查才不至于纸上谈兵,才能够治标治本。

  1、消除城乡距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关键的核心不是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与户籍关联的城乡差距,弱化各种制度,进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这是解决的根本所在。

  2、加大社会帮忙力气

  社会组织,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帮忙机构在我国还较为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也应当提到议程上,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作用,加强与社区沟通,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小孩的健康长大。

  3、建立农村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就当今社会现状来看,社会对于少年儿童供给有效帮忙的机构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基层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是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和长大在社区教育中处于空白,而这些机构能够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组成;

  4、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现今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普遍很差,有的学习甚至没有寄宿的条件,政府应对于寄宿学习加大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对于留守少年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5、加大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课程

  不但要供给良好的知识教育环境,还要关注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其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从宏观上正确、全面地把握留守儿童现状,从而制定出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方案和措施,7月15日,我们社体部志愿者赴聊城市东昌府区贾庄村开为期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

  当天上午调查组成员分别展开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问卷调查。对于留守儿童,调查小组依据其年龄段对其进行深度不一样的讲解,并根据问卷资料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和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监护人,调查小组则从留守儿童平时的受照顾、受教育方面展开调查。调查过程中,我们奋力让大人们理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并期望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多照顾和理解这些留守在家的小孩们。调查的展开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在活动当天,这场调查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谈话,我们和他们应对面的聊天,在这期间我们会问到问卷上的许多问题,期望能让整场调查看起来不是那么生硬。在贾庄,外出打工的人不在少数,一部分家庭甚至是父母都出去打工,把小孩留给爷爷奶奶来照看,对年迈的爷爷奶奶来讲照顾小孩很吃力,在生活照顾、学习教育等方面力不从心,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存在不一样程度的生活无助、学业失控、监护不周、心理失衡、生病时得不到及时照顾等问题。而我们经过和一部分小孩的单独聊天了解到,他们十分期望自我的父母能够陪在他们身边,有时候他们也觉得自我应当好好学习和孝敬爷爷奶奶,可是小孩天生好动,喜欢玩和期望调皮这种类似的活动能够引起更多人重视的心理,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没有他们想的那样完美。在和一位留守儿童小张的交谈里,我还了解到:他十分期望赶紧过年,因为仅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他才能够见到他的父亲母亲。他也十分想念他们。小张学习并不太好,我就问他为什么不爱学习,他说有时候学习碰到困难,爷爷奶奶又帮不了他,慢慢的功课都落下了。他还说道,有一些年纪比他大点的小孩经常会喊他出去玩。虽然他说的很轻巧,但我仍然觉得他似乎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分清是非对错的地步,这不免让我和我的同伴感到担

  忧。

  经过这一天的问卷调查,我和其他的调查成员都十分期望能够真正的帮忙他们,因为少年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很长时间我们把收来的调查问卷整理、分析、思考,认为此刻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一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二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忙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三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四是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30%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不好;部分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

  五是很多留守儿童表示心理压力太大。近半数留守儿童表示为不会做饭,不会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有时也会遭别人歧视等。

  在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上,社体部的`志愿者们经过多次讨论后认为:第一,降低城市学校门槛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小孩平等的上学机会。第二,加大对农民工学校的投资力度,完善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第三,鼓励社会投资兴建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有机会在父母的关怀下学习生活。第四,发展农村寄宿学校,让那些学习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以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所以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上,应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方面解决。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根据报道全国此刻有5800万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从小的方面说,影响到小孩个人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说,会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发展。多给他们一些关怀,给他们一个完美的未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九重镇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借着教师布置作业的机会,我于暑假在家乡经过走亲访友调查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特做出如下报告:

  一.家乡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家乡中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具体情景是这样的,在我的家乡,很多小孩的父母因为家里贫穷,却又渴求自我小孩上学,就被迫外出打工挣钱,一般留在家中的小孩只能与自我的爷爷奶奶相继为生。基本上在家乡,每十户人家大概有半数是留守儿童在家的。仔细的想想,在自我小时候的朋友中,也有不少是父母外出打工将他们托于奶奶爷爷的。

  2一般留守儿童得到的关心少,经过与家乡里那些留守儿童的接触,我发现,他们普遍害羞,遇见生人会胆怯,在吃的和穿的方面明显不如那些家长在家的小孩们。并且由于自我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必然有很多地方没有深入的关心到他们。比如有时候这些小孩生病了,或者受伤了,爷爷奶奶由于知识的缺乏,往往不能给与他们很好的帮忙,可能会导致这些小孩发育不太健康,营养不是太良。

  还有就是在调查中,我发现这些小孩往往需要在暑假或寒假才能到自我的父亲母亲那里去住,真正一年在一齐的时间大概仅有三个月,所以这些小孩在父母身上得到的呵护必然是要少于普通儿童的`。就拿我的表弟来说,大概在他上小学时我的姑姑和姑父就外出打工了,原本活泼的表弟变得有些内向,平日里感觉闷闷不乐,虽然有时候我的父亲母亲会给与帮忙和关心,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和自我的奶奶在一齐。我感觉在关心上头,表弟得到的并不够。

  3学习上容易放纵自我,经过询问和观察家乡里的留守儿童,我发现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呈现两极化,一些自制力强的小孩,即使父母不在,仍能很刻苦的完成学习,最终有很不错的成绩,然而这些都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的小孩都是由于自制力不强,平时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按量完成,总是控制不了自我玩耍的欲望。还有就是因为自我的父母不在家,当遇到难题时,没有询问的对象,得不到充分的开导与讲解,所以在学习上没有太高的成绩。

  关于自我的表弟,此刻已经高三了,但经过平时的聊天,我发现他的学习欲望并不强烈,而他的学习也十分的不好,我觉得这和我姑姑,姑父的外出是有联系的。

  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较弱,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景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能够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此刻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我,这证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5留守儿童的情感比较薄弱,在我的调查中,我感觉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景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能够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此刻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我,这证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6留守儿童的性格容易偏离正轨,经过与自我镇上的留守儿童一齐玩耍,我发此刻他们的长大中缺少亲情。尤其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长大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本事较差,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我觉得性格上的缺陷在以后步入社会时会变得十分突出,如果留守儿童的性格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许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和影响。

  二.我自我对于留守儿童出现这种情景的思考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职责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小孩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小孩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小孩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我亲生的父母到底不明白疼爱自我。二是监护职责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研究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我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所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明白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明白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所以,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我小孩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所以,我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所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构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很多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我觉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可能有自卑现象,这使得他们见人比较怯场,再加上别人的歧视,在这么弱小的年龄却要承受这么多的东西,确实格格不入。

  三.我的提议:

  我觉得吧,父母挣钱都是为了小孩的茁壮长大,然而这种留守式的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小孩没了茁壮长大,挣再多钱又有什么用?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想日后自我的小孩在长大道路上误入歧途,或者得不到完善的健康心理,就应当尽量多陪陪自我的小孩,尽量避免留守,陪着自我的小孩长大,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健全的人。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构成了比较进取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期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我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我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期望,77.7%期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提议。现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最突出的是意外伤害。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天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教师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学习兴趣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他们学习态度和状态上的差异,既与学校教育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情景有关。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天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本事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3.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学习辅导

  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教师的讲课资料,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忙,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非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帮忙和监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儿童则是教师。理解访谈的留守小学生认为,父亲外出后对自我最大的影响是遇到难题没人问了。代替父母照顾小孩的祖辈监护人较多,他们学历偏低,没有本事辅导和监督小孩的学习。

  (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1.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学朋友是农村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52.92%)、父亲(43.02%)和同学朋友(34%),留守儿童则是是母亲(41.54%)、同学朋友(34.92%)和父亲(30.38%),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获得祖辈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儿童(10.9%),但远不及同学朋友。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朋辈性倾向明显,易受不良团伙影响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同辈成为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有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在学校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有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

  3.教师的情感支持不明显

  有47.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于教师,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学朋友(36.6%)。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但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此刻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你和谁最亲近等情景中,教师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两成留守儿童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有17.5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我,22.6%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忙自我,这证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本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留守儿童消极情绪较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5.7、5.7、1.5和1.1个百分点。这些消极体验降低了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23.2%的留守儿童对此刻的生活感到不满意,比非留守儿童高6.4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给留守儿童供给各种支持时,应充分研究他们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供给各种帮忙,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并且要帮忙留守儿童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支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四)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在留守群体中,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显然低于男童,对自我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我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我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

  在留守群体中,有外显性攻击行为和内隐性攻击性情绪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我比原先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主角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在留守群体中,36.4%的女童在家经常干活,比男童高9个百分点。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顾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齐,不仅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

  调查也发现,留守女童人际交往状况较好,来自同学朋友的支持高于留守男童,这部分缓解了她们的心理压力。

  (五)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在闲暇生活中,有13.8%的留守男童每一天看电视超过2个小时,比非留守男童高3.2个百分点;在上网的儿童中,在网上玩游戏(64.9%)、讲脏话(41.8%)、浏览色情暴力资料(8.3%)的留守男童比非留守男童高4、3.5和1.7个百分点。

  在学校生活中,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教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此外,有47.2%的留守男童没参加过学校的任何课外小组,分别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4.7和5个百分点;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学校生活中的障碍也多。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原因:

  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掌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在留守群体中,男童赞同钱能解决所有问题(11%)和家里有钱或有人当官的命真好(27.5%)的比例比女童高1.9和6.6个百分点;赞同诚实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羡慕(47.1%)和做好事经常得不到好报(39.0%)的比例比女童高4—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主角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不利于男孩的健康长大。父亲外出的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督变得更为困难。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供给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六)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1.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影响最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遇触电,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1.5%,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儿童玩网络游戏,仅比初二低0.5个百分点,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20.7%,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9.9%的四年级儿童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资料,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5.6%,低于五年级。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我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因为觉得这个阶段的小孩长大了,已经适应学校生活而又尚未应对升学压力,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忽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发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2.四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后的负面体验较多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我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先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四年级留守儿幼年龄还小,对父母依恋感强。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我(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的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我最需要和父母在一齐,而其他年级的留守儿童最需要学习辅导。

  3.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的交往行为有较大影响

  四年级儿童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较差,这与他们年龄尚小、社交技能不足有关,四年级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差。认为自我是一个受欢迎的人(52.1%)、认为同学喜欢自我(68.7%)、愿意和别人说话聊天(8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比四年级非留守儿童低6.4、3.6和1.8个百分点,可见,父母外出对其社交技能和行为影响较大。

  调查也发现,四年级留守儿童会更进取地寻求教师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以缓解父母外出后的焦虑感。从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看,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但四年级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教师和父亲。在问到“谁监督或帮忙你学习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时,四年级留守儿童都把教师排在第一位,而四年级非留守儿童则把教师排在第三位。在留守群体中,有17.2%的四年级儿童参与很多的学校、社区公益活动,比例最高,也高于四年级非留守儿童(14.8%)。

  (七)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1.初二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较差

  有37.2%的初二留守儿童每一天看电视1小时以上,较初二非留守儿童高2.6个百分点;有38.3%的初二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后更自由了,较四年级留守儿童高13.1个百分点。

  2.初二留守儿童在学习及学校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较高

  初二留守儿童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教师讲课资料(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忙(68.4)、没完成作业(62.7%)以及被教师惩罚(75.2%)的比例高于初二非留守儿童2.3—14.4个百分点。

  3.初二留守儿童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初二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较差,经常和母亲交流(64.3%)、经常和父亲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儿童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儿童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重视。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这被称为初二现象。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五):

  一、基本情景

  我乡全乡有在校学生1833人,其中留守儿童达716人,占学生总数的近40%,其中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有42人;学习成绩不稳定达86人.

  二、问题分析

  (一)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小孩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二)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我们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小孩期望“和父亲母亲在一齐”,期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期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证明小孩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小孩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那里结合我乡留守儿童实际情景,重点讨论以下两项资料: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景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60%,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0%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可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小孩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小孩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景。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80.2%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小孩谈心”,仅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小孩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能够了,这说明小孩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小孩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小孩的教育职责。

  三、留守儿童构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xx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到达1.139亿,比20xx年增加3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构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期望自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期望给下一代长大供给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xx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一样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本事与小孩教育需求之间构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小孩的学习,对小孩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忙与疏导,需要经过教师,团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构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资料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途径探索

  1、政府就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扶贫力度,让大多数人能在家经过自身奋力到达脱贫,甚至致富.

  2、加大对外出务工子女上学的投资,政府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务工地有学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六):

  根据全国妇联XX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2877万,两者之和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省份。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分别到达11.34%和10.73%。从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等省份已超过50%,而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也已超过40%。可见除中西部地区外,留守儿童也分布于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根据妇联《报告》,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入学率在96%以上,可是近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一齐生活——近13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齐居住,10.7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齐居住,3.37%的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

  关爱留守儿童支教调研的准备

  基于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我们社团总会为了调研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前期由覃桂东团长等同学来到覃排社区考察调研场地。

  一、明确调研目的:

  关爱留守儿童,提高自身认识,增强社会职责感,促进社会和谐

  二、考察调研背景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此刻学生上学费用较高,异常是大学学费,所以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

  三、调研时间

  XX年7月19日—7月25日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经过和覃排初中蓝教师的谈话中得知,覃排社区的儿童中95%

  的儿童为留守儿童。很多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齐,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忙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一样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xx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覃排社区外出打工主要原因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此刻学生上学费用较高,异常是大学学费,所以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XX年7月22日,调研组在覃排社区第一书记黄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瓦窑庄,为留守儿童进行安全课的宣讲。

  经过对瓦窑庄覃书记的采访得知,瓦窑庄是一个由清水河环绕的村落,由于上学需要经过摆渡,然而很多儿童未到达能够掌握摆渡的年龄,而村庄里的教学条件也不能满足适龄学生,庄内仅有一个教学点,教学点仅有16个学生,并且由于年龄相差较大,并且数量较少,学校采取复式教学的方法,16个学生开一个班,而3到6年级的学生则寄宿学校,一周只能周末回家。

  所以家庭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会教育空白,使得各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小孩长大过程中必要的关爱,留守儿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到他们对外界的认识,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留守儿童正处于长大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忙,长大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二)监护人的溺爱或放纵加重了留守儿童的问题

  原父母的监护职责除了向家庭一方转移外,还呈现出监护职责向祖辈转移,由小孩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这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大部分对留守小孩过分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以过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并且有时还要替小孩所造成的过错承担职责。另外,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习惯的影响,隔代亲成为了教育的障碍,老年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监护人的过度溺爱或放纵在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在心理等各方面的不良发展。

  (三)学校的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异常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严重的负债率导致了农村学校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并且政策性补贴及福利费全靠学校自我解决。教育资金的严重缺乏使得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进取,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忙,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教师放逐的对象。

  (四)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相当不够,使得留守儿童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据有关人员调查中的三个镇政府竟然没有一个有外出务工家庭的任何专门资料,没有一个对有多少农民工离家有多少留守儿童做过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关注只是停留在媒体等表面形式上,所谓照顾也就是每年象征性选择小部分“留守儿童”家庭送一些礼物,根本解决不了留守儿童任何实际的问题。薄弱的社会教育,匮乏的教育资源,陈旧的教育观念,这些因素导致了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此外,农村的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

  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留守小孩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得我们的志愿者教师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虽然前路困难,虽然我们力气微薄,可是我们只期望能看着他们开心欢乐的长大,只期望能为他们贡献一点点自我的力气。我们只能耐心的从小事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1、在我们怀疑小孩说谎时,我们不当面表现出对小孩的不信任,经过多方调查,证实小孩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

  2、当小孩与其他小孩发生纠纷,我们想要教育小孩主动承担职责,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们不支持小孩说谎,推缷职责。

  3、当小孩与我们对着干,我们尽量充分冷静,等双方都冷静后,我们再像朋友一样与小孩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小孩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并说:“小孩,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

  4、当小孩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小孩,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

  5、当小孩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帮他们擦去眼泪,并安慰他们说:“小孩,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

  6、当小孩取得提高的时候,我们及时表扬能够说:“小孩,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们鼓掌,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经过几天的相处,有些小朋友已经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我们的志愿者相处,有些小朋友也能和我们的志愿者说出自我的心里话,虽然关系只是一点点的提高,却给我们的很大的欣慰。只要有一点点的成效,我们仍然会继续己微薄的力气。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七):

  一、引言:

  有这么一群小孩,他们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次;有这么一群小孩,自理本事都还没有养成,就被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有这么一群小孩,他们内心最渴望的是父母的陪伴。在农村里,大人们总一味地以为小孩对物质需求的满足才是首要的,很少有人顾及他们的心理变化,甚至没有认真倾听他们长大过程中的心声,对他们作出进取正面的引导。这种情景对小孩们的长大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心理的健康和身体一样重要。为了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我在寒假期间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

  二、调查资料和目的

  1、调查资料:全国妇联近日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55万,总体规模扩大。报告显示,20xx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增加约242万。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愈加凸出,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长大和教育问题”。

  2、调查目的:在这次的调查中,我期望借此来引起那些还未真正了解过留守儿童的群体的关注,让他们能够意识到小孩们的长大并不是单纯的物质满足,更重要的是给小孩们情感的依靠和长大的指引。同时,也期望学校能够多关心留守儿童,耐心倾听他们长大中的苦恼,对他们进行进取的引导,帮忙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来自三明市宁化县曹坊镇、官地村、坪上村等村镇各年龄层的公民,包括学生、在外务工人员和爷爷辈。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发放问卷和走访的形式来了解有关留守孩在家里和学校的情景。

  四、主要问题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设计完成之后,一共印发放问卷70份,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为80%。

  对留守儿童的长大关注

  以下是问卷结果的数据反馈及分析

  问题一、您了解留守儿童吗?

  从数据分析,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对于留守儿童都是了解的,甚至有的人就是留守孩或是留守孩的亲人。其中对于留守儿童很了解的占到了44.6%,有留守孩概念的共占调查总数的80.3%。所以,加大对留守儿童现状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帮忙人们认识到小孩们所缺乏的东西,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孩。问题二、您身边的留守儿童主要和谁生活在一齐?

  调查结果显示83.9%的留守儿童主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齐,在和一些家长的聊天过程中也了解到,有些小孩被寄放在叔叔阿姨或者其他亲戚那里的原因包括爷爷奶奶的身体问题或者是爷爷奶奶不在身边,但受访家长普遍都认为交由小孩的爷爷奶奶是最好、最合理的选择。但爷爷奶奶受教育水平的'限制,也让小孩们的长大变成完全靠自我,缺少指导。

  问题三、您身边的留守孩多吗?

  对留守儿童的长大关注

  由图表很容易看出,在大多数人身边,留守儿童的数目是很多的,从所占比例来看,为60.7%。20xx年前后,在我居住的村庄里,所有的小孩都是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平常回村子,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显得异常冷清。仅有春节临近的时候,远在各地挣钱的年轻人人才会陆续地回到村子,这时的村庄才是富有生气的小孩们的笑脸也随着父母的归来显得更加灿烂。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留守孩的认识和对教育的重视,已经有家庭开始选择留下母亲在家照顾小孩,而父亲则外出工作。

  问题四、您认为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职责在哪一方

  图表中的数据很清楚的显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责方面,接近50%的人认为职责在于学校,35.7%的人则认为在于父母。我认为,小孩的教育职责其实更应当是家校的共同合作,每一方都应当树立自我应有的职责意识,多关心小孩的

  对留守儿童的长大关注

  长大,不应当把职责完全推给学校,将自我置身事外。

  问题五、您如果有小孩会偏向于怎样安置?

  问题六、您认为留守儿童安全的主要监管职责在于?

  问题七、留守孩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主要帮忙者是谁?

  经过分析问题五、六、七的数据结果能够看出接近80%的父母偏向于把小孩带在自我身边,从这也能够看到许多父母心中的无奈,是生活让他们不得不丢下

  对留守儿童的长大关注

  自我的小孩,到他乡寻找工作。在小孩的安全监管方面51.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于学校的管理,小孩们的主要事件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管职责。但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担起自我的职责,家庭要多向小孩普及相关的安全知识,而社会也要致力于创造出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关于学习上的帮忙者,被调查者都认为教师是小孩最直接和有效的帮忙者,占了71.4%。所以我提议学校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多关心留守孩的学习和生活情景,及时给予他们帮忙。问题八、您对留守儿童的性格怎样看?

  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小孩的性格主要以内向为主,占66.1%,而认为小孩性格孤僻的则有39.3%。在与这些小孩接触的过程中,小孩们也不愿主动与人交谈,很羞涩地回答问题。从小孩的表现来看,小孩们仍然需要家人的引导,及时解开心里的疑惑,在校时多参加课外活动,进取与人交往。问题九、您认为这些小孩缺少的是什么?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八):

  资料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职责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奋力,协同合作。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景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小孩的长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小孩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小孩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小孩见面,至使小孩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景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景来看,留守儿童仅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本事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构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本事,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本事,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本事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此刻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明白从心理上关心小孩、照顾小孩,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小孩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奋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提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小孩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教师及儿童自我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职责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当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职责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我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小孩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小孩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教师说明自我的情景,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小孩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小孩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经过各种方式对小孩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必须要保证小孩充分的学习时间,必须要嘱咐其对小孩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小孩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小孩的生活、教育情景以及小孩的心理变化;沟通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小孩的爱与厚望,期望小孩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经过沟通以了解小孩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小孩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进取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长大情景,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供给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供给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小孩的长大,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长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忙、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九):

  一﹑调查背景

  谷撒地,

  薯叶枯,

  青壮打工去,

  收禾童与翁,

  留守问题怎样办,

  我为儿童鼓与呼。

  我所在学校,地处西秀区大西桥镇三铺村,滇黔铁路,贵黄公路,沪昆高速,省道都从境内经过,交通便利,历来那里的村民很多都是上云南,下贵阳从事生意,近十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青壮年在外人员更多,导致留守家庭增加,使“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新名词,。近两年,虽然国家出台很多鼓励农民工回家创业,但留守儿童的比例任然高居不下,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教育状况,身心发展让人堪忧。

  二﹑调查方法和资料:

  (1):对全校留守儿童人数的调查和统计;

  从统计数据来看,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略多。在一些班级,留守儿童几乎占到全班人数的一半。其中,双亲留守儿童人数为105人,所占比例为105÷11194.59。

  (2):问卷调查;

  在对全校111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中,发放试卷126份,收回126份,答题情景为:

  问题一:你的父亲和母亲是什么时候去打工或经商的

  A:3_4岁父母就外出的有32人,占32÷126﹦25.4℅B:5_7岁父母就外出的有69人,占69÷126﹦54.76℅

  C:8_10岁父母就外出的有21人,占21÷126﹦16.7℅

  D:10_12岁父母就外出的有4人,占4÷126﹦3.2℅

  从问题(1)中,能够看出,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在7岁以前就外出了。问题(2):每年你的父亲和母亲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几次

  A:回来一次的有76人,在春节回来,所占比例为76÷126﹦60.32℅B:回来两次的有38人,在每年的春节和放暑假的时候,所占比例为

  38÷126﹦30.16℅

  C:回来三次至十次的有3人,时间不必须,所占比例为3÷126﹦2.38℅D:到达每月回来一次次以上的有9人,时间比必须,所占比例为9÷126﹦

  7.14℅

  问题(3):你此刻和谁生活在一齐他们能辅导你的学习吗

  A:和爷爷﹑奶奶在一齐,他们不能辅导自我学习的有106人所占比例为121÷126﹦96.03℅

  B:和叔叔在一齐,能辅导自我的学习的有3人,所占比例为

  3÷126﹦2.38℅

  C:和亲戚在一齐,不能辅导自我的学习有2人,所占比例为

  2÷126﹦1.58℅

  问题(4):你想父亲和母亲吗

  所有名留守儿童都回答:想。

  问题(5):你和父亲﹑母亲经常联系吗

  A:1_3天联系一次的有23人;B:3_7天联系一次的有58人;

  C:一个月内联系一次的有18人;D:有事才联系的有12人。

  问题(5):爷爷﹑奶奶每一天做早餐给你吃还是你在外面买零食吃

  A:每一天在家吃早餐的有26人,所占比例为26÷126﹦20.63℅;

  B:没在家吃早餐,在外面买零食吃的有67人,所占比例为67÷126﹦53.17℅

  C:有时在家吃早餐,有时在外面买零食吃的有35人,所占比例为19÷126﹦15.08℅;

  D:没在家吃早餐,在外面买零食吃的有14人,所占比例为14÷126﹦11.11℅;

  问题(6):你经常和爷爷﹑奶奶交流﹑谈心吗

  A:经常谈心交流的有34人,所占比例为34÷126﹦26.98℅;

  B:有事时才交流谈心的有42人,所占比例为42÷126﹦33.33℅;

  C:被动交流的有38人,所占比例为38÷126﹦30.16℅

  D:不愿意交流的有12人,所占比例为12÷126﹦9.52℅

  问题(7):你喜欢同学们吗和同学相处的好吗

  A:回答喜欢,相处的好有45人,所占比例为45÷126﹦35.7℅;

  B:回答一般的有56人,所占比例为56÷126﹦44.44℅;

  C:回答只喜欢几个同学的有8人,所占比例为3÷126﹦6.35℅

  D:回答不喜欢的有17人,所占比例为17÷126﹦13.49℅

  问题(7):你喜欢学习吗

  A:回答喜欢的有54人,所占比例为54÷126﹦42.86℅;

  B:回答不是太喜欢的有43人,所占比例为43÷126﹦34.13℅;

  C:回答不喜欢的有29人,所占比例为29÷126﹦23.02℅;

  问题(8):你的梦想是什么

  A:回答长大了从事各种行业的有92人,所占比例为92÷126﹦73.02℅;B:回答无梦想的有34人,所占比例为34÷126﹦26.98℅;

  (3):走访调查;

  在126名留守儿童家庭中,走访了89家,在这89家留守家庭中,有87爷爷奶奶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辅导自我孙子的学习,仅有两家能辅导小孩的学习。唯一能做的是让小孩有饭吃,不让他们受冻受饿。

  在与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的交谈中,他们都戏称自我是“招孙办主任”在家庭经济与小孩的未来这一问题上,老人们表现出来的是矛盾与复杂的心理。并且,老人们还在尽可能的去劳动,减轻家庭负担,所以,在田地里,映入眼帘的是老人和儿童在一齐劳动的情景。

  (4):教学参与;

  经过与学校教师们的交谈和自我的教学参与,学校一至六年级126名留守

  全校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31÷126﹦24.6℅;

  全校成绩一般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49÷126﹦38.89℅;

  全校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47÷126﹦37.3℅;

  三,调查结果:

  综合调查情景来看,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亲情的流失。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得小孩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小孩在心灵上

  下的是难以抚平的伤口。我有一个学生叫杨小达,父母在他4岁时就到浙江打工,父亲每年春节回来一次,母亲是杨小达长到12岁,回来建房才见面的,而此时儿子就不认母亲了,他的母亲找到我,要我与杨小达好好谈谈,叫她一声母亲。当我问杨小达为什么不叫自我的母亲,父亲母亲外出打工是为了什么?杨小达流着眼泪说,是房子重要还是自我的小孩重要我已经对母亲一点印象的没有了,我开不了口。虽然像杨小达这样的是少数,但能够看出留守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渴望,在亲情流失的情景下,他们表现出来的.是自卑,沉默寡言,厌学,甚至厌世。

  2.情感上的代沟:

  由于留守儿童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齐,爷爷奶奶对他们只能是溺爱,虽然也是亲人,但始终不能与父母亲的关爱相提并论,大部分爷爷奶奶只能是看住人在,而根本不能从情感上去关心。在问题(6):你经常和爷爷﹑奶奶交流﹑谈心的统计上,不难看出,能和爷爷奶奶经常交流谈心的只占26.98℅,爷爷奶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我的孙子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也就造成了交流上的障碍,情感上的代沟,是留守儿童不能开心﹑活泼的主要因素。

  3.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和留守儿童生活一齐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是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有些只能认识一些常用的字,不能写。所以,根本不能去辅导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4.生活状况堪忧。

  在问卷调查和家访过程中,了解到80℅以上的家庭,都没有或没能长期给留守儿童做早餐,相当多的家庭都是给小孩一点钱,让他们自我买零食吃,由于条件原因,他们买的大都是“三无”食品,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都会碰到由于吃零食而生病的学生,虽然教师们多次在开家长会时,都在强调家长要给小孩做早餐,不要在外面买零食当做早餐。可是,在农村,农忙季节时,爷爷奶奶要忙做农活,根本无暇照顾,更因为经济问题,给小孩的钱最多是两角到五角钱,只能买诸如“牛筋条”之类的食品。很多家庭对小孩的生活,只能是管饱,谈不上营养。

  5.网络的侵蚀。

  此刻由于一些黑网吧的存在,使得一些小孩常常进入网吧,异常是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无力监护,使得他们更有时间进入网吧,时间久了,难以扭转。异常是在寒暑假,部分留守儿童常常都是在网吧里度过。

  6.对未来没有正确的梦想。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没有正确的梦想,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无所无谓,对未来缺乏正确的梦想,这是令一个教师最为痛心之处。

  四,想法和意见。

  1.由于外出打工是不能在短时期内能解决的问题,所以留守儿童和父母要在一齐,留守儿童父母所在地的教育部门要真正的让小孩进入公办学校学习,而不能拒之门外,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就是因为小孩进不了公办学校,而只能进要交高费的私立学习而造成小孩不能和父母在一齐。

  2.留守儿童所在的学习和班级,教师要多花时间从学习﹑情感上去予以心,有条件的能够开办留守儿童温馨班级,留守儿童之家等。

  3.在节假日,学校要多开展送温暖给留守儿童的活动,能够让留守儿童利用学校的电话给父母通话,用学校的电脑和父母视频见面。

  4.学校要在宣传上长期做关于留守儿童的宣传,让全社会都能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

  摘要: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选取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凤翔村当地的凤翔幼儿园、凤翔中心完小和凤翔一中三所学校中的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凤翔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成绩、家庭教育情景及家庭受教育情景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有效的数据,为解决凤翔村留守儿童问题供给一些切实可行的提议,期望能为凤翔村的留守儿童健康长大做一点贡献。

  凤翔村位于云南省西部,洱源县西南方向,东邻右所镇,西靠炼铁乡,南接大理市花甸坝,北邻茈碧湖镇。该村常住人口98%以上都是白族,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落。那里位于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带,气候干湿分明,经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凤翔村共有三所学校,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各一所,它是凤羽镇在校人数最多,教育最发达的地方。早在20xx年凤羽镇就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可是旅游业在那里的发展十分缓慢。

  一、调查概况

  各学校整体概况:

  (1)凤翔幼儿园:学生共118人,留守儿童52人,占44%;汉族3人,其余都为白族。生源主要来自凤翔村,仅有极少数来自周围的村,比如源胜村。

  (2)凤翔中心完小:学生共322人,留守儿童142人,占44%;彝族1人,其余都为白族。生源基本来自凤翔村,仅有少数来自周围的村。(3)凤翔一中:学生共1107人,留守儿童688人,占62%,其中凤翔村共191人,留守儿童91人,占48%。学校学生98%以上为白族。生源来自凤羽镇各个村,其中凤翔村学生人数最多。

  2.凤翔村外出务工人员情景凤翔村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低(年均收入3000~4000元),生活相对贫困,加上农村人多地少,出现很多剩余劳动力。由于以上原因,这些很多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城、市区、省城方向流动。笔者根据调查了解到,凤翔村自20xx~2010年这十年间外出务工人员最多,20xx年以后,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减少。如今,凤翔村依然存在很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3.留守儿童与父母相聚交流情景在我所调查的28名留守儿童中,有20名学生的父母仅有过年才会回来;剩下的8名学生父母一般是2~3年回来一次,最久的是4年回来一次。他们与父母的交流十分少,基本仅有电话联系。这些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省内打工,仅有3名学生的父母在省外打工。独生子女仅有幼儿园的5名学生和1名初三学生,其余的家里都有2~3个小孩。

  4.家庭成员受教育情景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受教育程度一般为没受过教育或仅有小学及初中水平,其中小学学历的最多,占68%以上,初中学历者最多,占67%以上。家庭成员总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不一样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前者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带,而爷爷奶奶的受教育程度和精力有限,他们不能给小孩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不能在学习上帮忙到小孩;爷爷奶奶只能满足小孩在物质上的需求,照顾小孩的生活起居。这使得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普遍较差。

  二、个案分析

  (1)A同学,男,13岁,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男小孩,对陌生人却显示出一种很腼腆的感觉。他的爷爷奶奶都是小学文化程度,爷爷在20xx年患高血压,不能出去干零碎的活,只能依靠他奶奶做点绣花的活挣点钱补贴家用。据他爷爷介绍,小孩的爸妈在8年前就双双出去打工了,先是到浙江工作了4年,后又转到昆明工作,他们出去的这8年,就只回来过两次。小孩在父母出去前十分听话,学习也比较用心。但在父母出去后,他就变了一个样,十分调皮,还结交了一些不爱读书的小孩。

  (2)B同学,女,14岁,现就读于凤翔一中初三年级,有一个姐姐在外面打工。B同学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小孩,在学校,她是教师和同学们眼中的优秀学生,在家里,她是亲人眼里孝顺、善良的好小孩。在与她的对话中,我能够感觉到她很想念自我的父亲。因为早在六年前她的父亲就去丽江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次;而她的母亲由于身患疾病,一向卧床在家,所以她基本上是由奶奶照顾。

  (3)C同学,女,13岁,现就读于凤翔一中初一年级,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C同学的父母在她1岁时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之后一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她的父亲在剑川打工有7年多了,母亲在昆明,一年回来看她一次。C同学与父母交流十分少,她说跟父亲不是一个世界的,也不想与他交流。当我问到她想不想考大学的时候,她的回答是:不想。听她的爷爷介绍,C同学的性格比较暴躁,不爱整洁,有乱花钱的`坏习惯。他们都是凤翔村留守儿童中的典型例子。在我调查的所有留守儿童中,仅有30%的小孩较优秀,其余的70%都存在成绩差、自控本事差、生活自理本事差、性格怪异等问题。

  三、问题与提议

  1.存在的问题在凤翔村,留守儿童十分普遍,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凤翔村的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①缺乏父母的陪伴,对父爱母爱有强烈渴望。缺少父母的陪伴,小孩会所以缺乏安全感,这可能会导致小孩构成孤僻、多疑、情绪不稳定等不利于小孩长大的性格。

  ②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当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没有人倾诉,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小孩有过激行为或寻找不健康的心理寄托方式,影响小孩的正常生活与学习。

  ③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人从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教育,并且人们在家里的时间远超于在学校的时间,学校教育永久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所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

  2.提议针对凤翔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我经过思考分析,提出以下四点应对措施:

  ①应完善国家相关法律,依法推动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工作。

  ②由政府出面,制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旅游业及优势产业,从而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③政府与学校共同合作,制作关于陪伴小孩长大的宣传册发放到年轻父母和适婚青年手中,并定期举办相关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村民的家庭教育意识。

  ④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凤翔村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落,由于交通不够便利,那里的经济发展一向比较缓慢。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在增长。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他们逐渐向县城、市区、省会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小孩却被迫与父母分离,留守在家里。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十分渴望父母的陪伴和爱。小孩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必然会出现因留守带来的种种问题。由此,父母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站在小孩的角度为小孩研究,多陪伴小孩,让他们能够健康长大。同时,国家和政府也要为我国的留守儿童多做一些奋力,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出现。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一):

  近日,在湖南省新邵县严塘镇园艺村这个省级贫困村村支书家里,聚集着全村十多名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他们是受一群志愿者的邀请汇聚到这儿的,这批志愿者就是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师和同学。他们于7月23日主动向共青团湖南省新邵县委钟莉书记请缨来到这个当地颇为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区村,进行为期一周的以“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知心哥哥、知心姐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园艺村是个严重缺水的村庄,村庄面积较大,但房屋密集度小。志愿者们克服缺水、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重重困难,将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带到每家每户。他们走家串户,走访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景,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校长沙给小孩们带去了书籍、文具及衣物等“爱心礼品”,并在新邵县团委钟书记的亲自陪同下冒雨发放到儿童手中。

  7月28日,志愿者们带着乡亲们的声声祝福、小孩们的依依不舍安全回到长沙。此次活动得到了共青团新邵县委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忙,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新邵电视台的跟踪报道。据悉,志愿者们将继续关注园艺村那些小孩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对他们进行长期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点燃一盏灯、打开一扇门,真正意义上贯彻和实践了团省委的关于“关注留守儿童,充当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精神。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二):

  农村留守儿童处境究竟是何状况?近日来,在新宁县团县委的带领下,我们对该县清泉村进行了调研,该村留守儿童正面临着5个“缺失”,即亲情上缺失“慰”,生活上缺失“帮”,心理上缺失“疏”,学习上缺失“导”,安全上缺失“护”。5个“缺失”字字句句沉重地告诫家长,提醒学校,警示社会。由于留守儿童失去了他们应当拥有的长大条件,乃至人格发育不够健全,行为习惯有失规范,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留守儿童身体没有长成,过激的性格和行为却提早成熟,如内心封闭,孤独离群,心理逆反,学习敷衍,甚至迷恋网吧、混入社会等不一而足。应对这一新形势下构成的社会难题,经过近日来工作调研实践证明农村留守儿童急需少一点“缺失”,多一点“共享”。

  “缺失”是客观存在,“共享”需要我们为之创造。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留守儿童调研工作,以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让更多的人去关爱留守儿童。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重零距离的关爱氛围

  零距离的关爱本属于父母亲人的,我们如能将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以一种组织机构构成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定会给留守儿童创造一种新的氛围,让小孩心境舒畅的`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到来自父母亲人以外的关爱。清江桥乡清泉村人多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达百余,其中父母全部外出的就有26家,留守小孩处于不一样程度的困境:一是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的有6名,他们的细细心灵过早地受到伤害;二是家庭经济异常困难的有5家,小孩们受教育的随时都可能被贫困吞噬;三是监护人没有家庭管教本事的占50%,小孩们的长大处于“信天游”的状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只靠“外援”,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进取性至关重要。团县委在清泉村正式建立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理工作试点,做到有由村支两委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有在村内选拔的义务辅导员,有固定“走访日”,有总结表彰长效机制。清泉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异常规定村支两委人员分片监护留守儿童,村民组长协助监护人监护本组的留守儿童。为加强联系,该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制定了联系学校和家长的异常信函,共同帮教留守小孩。

  随着组织机构的建立,明确基层干部帮教留守小孩的职责,为留守儿童新增了不少代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加强了零距离的关爱氛围。

  二、建立结对帮教机制,为留守小孩弥补“缺失”

  清泉村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理试点,另有一个突出特色,即是对留守小孩“帮教结对”单位较多,“双边关系”稳定,并且收到显著成效。相关单位都与清泉村1至2名留守小孩结对帮教。帮教活动克服形式主义,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结对单位一般都是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结对帮教和走访活动,给乡村和留守儿童产生激励效应;二是结对帮教活动经常开展鼓舞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等活动,如每年的总结表彰活动,按季进行的团体走访日活动等;三是结对单位坚持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帮教......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三):

  尧棒乡位于独山南部70公里处,全乡合并后现辖5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万亩,全乡总人口13800人,全乡在外务工人口约为950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567人,女272人,其中小学留守儿童达438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并且给正在长大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长大带来巨大影响。

  为全面了解尧棒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20xx年以来,尧棒乡中心学校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对全乡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景每年开学做了调查,并把调查数据汇总在学校的开学报表上。每年初对全乡9所完小及3所教学点和九年一贯制中心小学及幼儿园全面普查,并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村寨下发了调查问卷。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乡2280人儿童中,有567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乡儿童的25%;其中女童有272人,占所有留守儿童的48%。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30人,占留守儿童的7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86人,占留守儿童的15%;另外,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70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小孩。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小孩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本事较强,可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小孩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小孩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所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小孩中50%以上不一样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本事辅导小孩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异常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本事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乡56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9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景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小孩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小孩,有的体弱多病无本事监护小孩,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小孩,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小孩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小孩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长大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长大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对策与措施

  农村小孩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长大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长大,尧棒乡中心学校协同乡党委政府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长大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要加大学校义务教育投入,管理好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乡党委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帮忙,使一些家长多有些时间来照顾自我的子女。同时还利用调查结果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

  3、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4、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奋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景下,学校对“留守儿童”产生了必须的吸引力。

  5、学校各科教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到达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6、大力开展学校活动。这几年,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大规模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六·一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校生活乐趣,对“留守儿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7、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经过上述措施,我乡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效,“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得到有效制约,极少发生类似的事件“留守儿童”辍学人数及少,就是有力地证明。

  四、提议

  由于没有社会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变得吃力,“留守儿童”离开学校后接触不良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又不到位,他们又是恶习重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小孩”健康长大。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小孩。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我们能够采取以下措施:一、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景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二、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四、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忙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忙其健康和谐发展。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

  3、政府及社会方面。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进取配合,协同奋力,构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构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构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长大。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四):

  调查时间:

  20xx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

  重庆市武隆县

  调查对象:

  重庆市武隆县火炉镇的部分留守儿童、部分外出的农

  民工以及部分中小学教师

  调查方法:

  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索等

  调查目的:

  ①了解留守儿童的概念

  ②当今社会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的农村小孩不得已长期离开自我的父母

  ③了解当今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现状、原因、提议、相关文件等

  调查人:郑加容

  凭借寒假的机会,就武隆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此期间,此刻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资料,然后再实地考察询问了部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看法和意见,我认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职责。

  社会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经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小孩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奋力,协同合作。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90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5万亩,县城建成区5.1平方公里。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据重庆市区xx8公里,处于重庆“一江两翼”的交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是千里乌江一颗璀璨的明珠。现辖26个乡镇,40.84万人,县城所在地为巷口镇。武隆县是一个山区型的国家级贫困县。为了解决家庭的增收问题,近8万农民长期在外打工,也所以产生了1万余名留守儿童。

  分析原因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小孩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本事带着小孩一齐走进城市。具体情景如下: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我的小孩。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提议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奋力,协调合作。

  1.家庭方面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小孩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教师及儿童自我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职责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当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职责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我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小孩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小孩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教师说明自我的情景,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小孩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小孩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经过各种方式对小孩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必须要保证小孩充分的学习时间,必须要嘱咐其对小孩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小孩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小孩的生活、教育情景以及小孩的心理变化;沟通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小孩的爱与

  厚望,期望小孩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经过沟通以了解小孩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小孩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进取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长大情景,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供给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供给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3)启动“给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活动。

  3.社会方面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心得体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长大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忙,长大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所以而走上犯罪道路。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一样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主角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长大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小孩的长大,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长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忙、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五):

  一、基本情景

  隆兴中学地处道真县的隆兴镇镇所在地的正东西方向150米处。是一所半封闭式管理学校,是人民满意的镇级初级中学。全校在校学生954人,其中留守儿童达463人,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仅影响着正在长大中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并且还给学校、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和教育情景,我对隆兴中学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约占全校在校学生总人数的50%,这些子中50%以上都存在不一样程度的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生病得不到父母的及时照顾等诸多因素和问题。现将我这次调查的情景报告如下:

  二、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

  我校在校学生954人中有留守儿童463人,占47%,其中女童有213人,单亲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有398人,占留守儿童的8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1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占31%,从留守儿童的年龄看,他们的平均年龄在12岁,女平均年龄为12.1岁、男小孩的平均年龄为11.7%,从教育分布看,6--15周岁的留守儿童占总数90%以上,从留守时间上,在家乡留守时间为1--3年的占总数67%,留守3年以上的占78%,有80%的留守儿童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未收到父母的电话,40%能在一年中见父母一次,有30%的留守儿童一年也未见父母一面。

  从以上数据显示能够看出:留守儿童的比例较大,随着追求城市化发展趋势,出现了为子女的长大奠定相对较好的经济后盾的偏激思想,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成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留守时间较长,年龄较小,留下儿童缺乏自理自控本事和明辨是非的本事,缺乏家庭的温暖,俗话说:“父母是家的象征”,而留守儿童是有家而得不到家的温馨和温暖。

  2、留守儿童的监护

  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66%是单亲监护,34%是隔代监护,4%被托付给亲友监护,有1%无人监护,姐弟兄妹一齐读书,由哥哥或姐姐管理和支付经济,照顾弟弟妹妹,两个未成年人如何能管理好自我和照顾他人呢?

  3、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养成教育

  据调查显示,74%的留守儿童成绩较差,在双差生中留守儿童占极大比例,即使成绩很优秀者,但心理上都存在不一样程度的问题,成绩好的所占的比例相当小,可留守儿童的经济销费是其他人的两倍以上,这种小孩的家长认为多给生活费好像是父母支撑他们长大的有效方式,可恰恰给留守儿童创就永久不可满足的天堂,他们好吃懒做,说慌、打架、抽烟、喝酒、沉迷于游戏网吧、拉帮结、参与赌博、盗,抢劫现象占10%左右,只是程度有别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留守儿童构成的原因

  1.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经济问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要

  2.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是伴随小孩的终身教育,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心里健康,人格和无智力发展,尤其是0-16周岁的小孩是人生行为习惯和性格构成的关键期可是这一时期恰恰成为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空白,家长们认为只要给小孩们创造优裕的物质条件就能弥补这一感情心理失,物质上的支助当然是必要的,可家长不能扮演小孩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的旁观支助者,造成亲情洪爆,性格的畸形和心理畸形等严重逆反心里是产生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

  由于教育资源匮乏,课程设置,教学资料,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有的由于班额大,教师教学任务重,心有余而力不从,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难以入微,与家长的联系沟通难以实现,即使负责的教师也不能完全的代替家的温暖,导致留守儿童厌学,辍学或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是意志力极弱,给人类的素质带来极大的不利,同时此刻农村的教材资料以城市教育为参照严重脱离农村的实际,加之农村教育师资力气薄弱,寄宿制学校较少,办学条件也不易改善,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就导致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不足。

  4.社会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追求城乡一体化,外出农民工小孩在外就读难以进入就近公办学校,只能入私立高收费学校,介于经济因素和教学质量关系,农民工小孩被迫留在家,况介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两基”的约束,中考,高考制度构成的壁垒,以及教材的选用等,不得不产生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留守儿幼年幼无知,确定本事极弱,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如,互联网,影碟等传播媒体,使之被深入庸俗,低劣的细胞,极大地影响了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生活学习方面

  由于农村经济因素,在外务工忙于紧张的工作中和急于经济收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农活,给小孩生活上照顾欠周到,沟通交流较少,对小孩的关爱甚微,更谈不上应有的家庭教育。能够说是重养轻教,顾此失彼,致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畸形。

  2、隔代监护,力不从心,性格畸形

  据调查情景得知,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占较大的比例,祖辈年龄较大,所处的时代差异,文化程度较低,观点不一,难以沟通,要么是生活的要求给予充裕,要么是淡薄意识管理,任其自由发展,为所欲为,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以至于任性放纵,或者是心灵孤独情感淡薄等不限后果。

  五、提议和对策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结合调查情景,我认为,留守儿童工作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和团体就能解决的问题,分布广泛,涉及的问题较多,是一个政治工程,是一个社会工程,是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甚至是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他将影响人类整体素质,影响人类礼貌提高的发展,所以,需要得力的具体措施,各级部门的公同协作,并具有实质性的权利和政策性才能保障留守儿童的正常长大。对次,特提出如下提议和对策:

  1、增强家庭教育力度,提高家长素质学生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为一体,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长大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动场所,对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有效地走进农村家庭教育的全面发展,建立具有正确,科学监护的理念,提高监护水平和教育水平,为学校教育奠定基础.

  2、完善学校教育基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学校,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挡案,模清模实模全留守儿童的情景,搭好学校与家庭这座红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心理培训,进行加强对留守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忙小孩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热爱劳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和职责意识.学校对其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帮忙他们,配合学校教育管理,使之构成学校能代替家长的温暖.进行多元化教育,增加一些有助于—调节儿童心理和生活本事的训练资料,提高小孩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本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各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治理,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装封堵不健康资料的过渡软件等相关要求,同时,控制学校周边的小滩点出售给学生烟、酒和小食品,是未成年人天然而然地养成了乱扔垃圾的习惯。

  4、培训一批“留守儿童”第二监护队伍,成立以家庭学校总校讲师团,定期召开家教和咨询,开设隔代监护培训班,临时脱管亲属班,经过知识讲座,让“第二家长”懂得照顾小孩的知识,学好教育的方法,掌握管好、培养教育好小孩的本领。

  5、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经过各种途径与留守儿童的家长随时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小孩的情景,给留守儿童发放电话卡,使家长每周能给家长联系,教师能每半月给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景,反馈信息,插缺补漏,构成合力,产生共鸣,为小孩的健康长大供给良好的环境。

  6、推进寄宿制学校建立,农村寄宿制的建立,较好的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及心灵缺失等现状。.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效能作用各级部门要有相对稳定而适应的政策性,决策性,实质性文件精神,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利用其他资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低法经济建设,推进低法经济的发展,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长大的环境,是保障留守儿童健康长大的有效办法.

  总之,要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城乡动员社会力气,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充分发展学校的教育管理作用,村寨,互联补充监护制度体系,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人类礼貌.提高的发展.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六):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景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提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我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经过钱、物等很多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小孩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小孩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长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此刻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小孩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异常是在年幼的阶段,小孩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我的父母在一齐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此刻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我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小孩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忙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小孩其实异常想和家人在一齐,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齐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小孩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一样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小孩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所以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小孩学习的督促帮忙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小孩,最终使这些小孩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小孩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小孩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长大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小孩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构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齐,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忙,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提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小孩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小孩在一齐,为小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满足小孩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孩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小孩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小孩综合本事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景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长大情景,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供给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供给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小孩的长大,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长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忙、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七):

  xx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0、7万人,农业人口约占75、4%。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43043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7317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并且给正在长大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长大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xx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2006年以来,xx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景先后两次做了调查,一是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乡镇下发了调查问卷,二是对全县26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共计9545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7317名,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小孩中50%以上不一样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县45740名儿童中,有7317名农村留守儿童,占16%,其中女童有3624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643名,占留守儿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74名,占留守儿童的3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783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小孩。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小孩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本事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小孩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小孩的关爱,更谈不上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所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水平低,没有本事辅导小孩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异常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本事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731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景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小孩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小孩,有的体弱多病无本事监护小孩,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小孩,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小孩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等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小孩的人格构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小孩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长大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长大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构成的因素

  由于我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广,近而在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必须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县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必须的奋力,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构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一样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资料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期望自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期望给下一代长大供给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一样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本事与小孩教育需求之间构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小孩的学习,对小孩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小孩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小孩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资料、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忙与疏导,需要经过教师、经过团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构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气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资料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及提议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长大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奋力为流动儿童理解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督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心里状况,关注他们的长大变化。20xx年,县妇联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首先以xx县第四中学为例,建立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就是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以多种方式了解小孩的思想动态,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此刻该学校有留守班级3个,近160名学生。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小孩的职责和义务。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八):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可是留守儿童的境遇令人堪忧,查字典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的相关材料,期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忙。

  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异常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小孩的学习,对小孩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小孩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小孩。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小孩的健康发展。留守小孩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构成下头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构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供给。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小孩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忙。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团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本事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小孩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6、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长大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忙。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确定的他们理解。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认为,为构建和谐社会,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和长大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应当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景下,学校要主动负起指导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帮忙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辅导;三是帮忙家长全面了解小孩的身心特点,理性地去开展家庭教育;四是帮忙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如何与小孩沟通,加强情感交融,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遵循小孩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

  同辈群体虽是小孩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气。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小孩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经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小孩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小孩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终经过开展各种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团体生活,弥补小孩的亲情缺憾,创立健康向上、进取进取的群体文化。

  (三)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小孩的课余生活

  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已有众多少年儿童从中受惠。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能够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先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进取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团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资料融人到生动趣味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教育城乡不一样生活环境中长大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强农村精神礼貌建设,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社区环境对儿童少年乃至成人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一般农村人包括一部分农村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因而优化农村社区育人环境,首要的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强化大教育观。要提高社区领导(在农村一般是村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由学校、村委、家长代表组成联合教育委员会,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开会,关心留守儿童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力气的整合中起协调作用。经过有线广播、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争取人人都成为教育的有生力气。其次是要把农村精神礼貌建设作为抓手,构成科学礼貌的育人氛围。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建好村级图书室、文化室,用丰富的书籍和科教影片、娱乐活动吸引农民,为留守儿童开辟活动园地。

  (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农村生活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料,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十九):

  调查资料: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调查目的:经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景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我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长大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天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日,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小孩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小孩是“留守儿童”。这些小孩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小孩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小孩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本事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小孩了。他们仅仅对小孩煮煮饭、洗洗衣而已,异常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小孩就得自我煮饭或挨饿。许多小孩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小孩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小孩,对于“听话”的小孩很满意,不听话的小孩只是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小孩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我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我的教育、长大都无人关心,使自我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幼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小孩,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小孩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我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小孩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小孩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小孩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小孩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小孩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小孩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我的亲人一齐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我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小孩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能够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所以,这个群体的小孩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景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并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构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长大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构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长大。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小孩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小孩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小孩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小孩生活的经济支付本事较强。所以,他们往往对小孩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对小孩的全部的爱,小孩要什么就能够十分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构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俭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长大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确定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职责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小孩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小孩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小孩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我亲生的父母到底不明白疼爱自我。二是监护职责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研究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我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所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明白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明白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所以,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我小孩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所以,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能够在家乡经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小孩长大供给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我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所以,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构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我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很多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理解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理解教育的权益。

  三思考与提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长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当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进取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提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提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当从下头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奋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职责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构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理解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小孩包括农村小孩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理解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小孩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当经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气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供给高质量的健康长大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长大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很多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长大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所以,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长大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长大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进取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进取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奋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经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景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小孩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小孩联系一次,和小孩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小孩分离,对小孩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景。从总体情景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齐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齐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教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景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景。从调查情景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教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景。从调查看,大多数小孩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我”,“觉得没有人关心自我”,“觉得别人看不起自我或自我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能够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期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景。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小孩的知识来源于自我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经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小孩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小孩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景,过问小孩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理解学校的教育,还要理解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长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景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小孩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小孩;有的体弱多病无本事监护小孩;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小孩。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小孩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小孩的教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可是问小孩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景,加之学校教师缺少对小孩的家访,有的小孩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教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景,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是,农村家庭教育异常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长大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长大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奋力为留守儿童理解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构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坚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景,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景,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长大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小孩的职责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一):

  盐津县新华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属于典型贫困山区,全村总人口有5324人。近年来,全村近1000人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为农村家庭带来必须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新华村留守儿童达43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1%,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成为新华村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并且给正在长大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新华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20xx年3月以来,笔者本人对新华村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监护情景及教育等等做了调查,发现50%以上留守儿童在不一样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一、新华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留守儿童”已超过4390万人。昭通市共有儿童159.51万人,农村儿童124.31万人,农村留守儿童43.26万人,占昭通市儿童总数的27.1%,远远高于劳务输出大省四川22%的比例。新华村有留守儿童430新华村儿童的监护人多为隔代监护人,即是老人,到达306人,超过50%。新华村留守儿幼年龄普遍较小,小学及学龄儿童比例高达84%。而留守儿童父母以出省打工为主,到达了63.3%。父母与小孩相隔千万里,难以照顾到小孩。另外一个数据值得关注,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有430人,超过留守儿童总人数的一半。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他们更难得到父母的疼爱。

  1、监护人

  农村流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就意味着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位置的缺失。那么,这些留守小孩跟谁生活在一齐,由谁来关心、保护和照顾他们呢从上表中能够看出隔代监护人有306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留守小孩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齐。通常情景下,留守儿童需要搬到这些祖辈的家里,如果祖辈一向与他们住在一齐,留守儿童就不需要搬家了。有时候,留守儿童要从自我的村搬到另外一个村去。如果这些老人需要照顾几个儿女的留守小孩,为照顾方便,小孩们一般都要搬到老人家里去住,或者在那里吃饭后再回到自我家独居。

  2、被监护的基本方式

  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1)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2)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可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3)第三类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4)最终一种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我。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我照顾好自我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主角—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3、就学情景

  新华村留守儿童以小学以下儿童为主,留守儿幼年龄偏小,他们的生活自理本事较差,对于学习和生活都还需要大人的指导。这是从小构成良好习惯的阶段。另外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家庭教育占主要位置的时期,是小孩最需要父母关爱的阶段。父母长期外出,一年难得回次家,对他们身心的伤害和亲情缺失的影响很大。

  4、父母远距离就业的影响

  父母的远距离就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孩是否能见父母,一年能见几次父母。从上表中能够得出,新华村以出省务工为主,打工地离家乡很远。许多父母为了省下路费钱,一连几年都不曾回家一次。远距离的打工既不利于父母回家看小孩,也不利于小孩放假去看父母。因而容易导致父母与小孩之间的“心灵沟通陌生化”。

  二、留守儿童现状的产生根源及其分析

  从新华村来看,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从新华村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我国常年约有1.2亿的农民工在全国各地不断的流动,新华村约有近1000人的农民工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新华村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二):

  资料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为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我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奋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现状原因提议

  问题的提出:

  1、什么是留守儿童?

  2、为什么留守儿童数目会越来越多多?

  3、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为了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我和我的同学分别在自我的家乡调查的进100户人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数,那么为什么留守儿童的数目会如此之多,经过调查和参考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相对的比较贫困,父母为了支撑小孩读书和供养家里年迈的父母仅靠家里几亩地是完全供应可是来的,为此他们不得不留下年幼的小孩在家自我出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就造成的大批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把小孩交给自我的父母抚养,自我与小孩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生活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亲情饥渴”,在调查中每当我们问到小孩想不想父母时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他们的父母大都是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能给小孩的仅有经济上的关怀,调查中有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偶尔的一个电话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不能给小孩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小孩见面,至使小孩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学习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具体的原因我们寻访过学习的教师,教师大都表示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与他们的智力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大都聪明乖巧,只是家里疏于管教,对于小孩的学习关心不够,家里的爷爷奶奶对小孩有的只是溺爱,对小孩言听计从,并且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无法辅导小孩的功课。另外就是有些小孩小小年纪就开始迷恋网络,不思进取也就造成的小孩学习成绩不好,素质偏低。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大家应当异常注意的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个别小孩行为孤僻,言谈极少,整天呆在家不出门,但这也是极个别的情景。然而有部分的小孩小小年纪满口脏话,这也是父母疏于管教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本事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此刻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这都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啊!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参考的许多文献,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奋力,协同合作。现将我的提议总结如下: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小孩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教师及儿童自我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职责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当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职责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我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小孩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小孩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教师说明自我的情景,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小孩的策略和方法。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小孩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经过各种方式对小孩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小孩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小孩的生活、教育情景以及小孩的心理变化。沟通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小孩的爱与厚望,期望小孩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经过沟通以了解小孩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二、学校方面

  (1)景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长大情景,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供给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供给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小孩的长大,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长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忙、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三):

  活动参加者:

  xx

  活动时间:

  xx

  活动地点:

  xx

  在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情景

  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14个镇共抽取42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20xx年3月20日。

  汇总结果显示: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30人,劳动力4966人。20xx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133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人,减少2.12%。据此推算,20xx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13477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26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23121人,占留守儿童的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10596人,占留守儿童的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38人,占留守儿童的5%,独立生活的有44人,占留守儿童的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情景令人堪忧。

  14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小孩教育帮忙不够。调查中发现,83%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小孩学习,仅有10%的监护人和教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教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梦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构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教师和同学和平共处。并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的占17%,一般的占65%,差的占18%。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

  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幼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本事,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政府、社会关注不够。

  留守儿童在长大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确定,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构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必须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构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一样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资料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

  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期望自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期望给下一代长大供给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一样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本事与小孩教育需求之间构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小孩的学习,对小孩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小孩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小孩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学校原因。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忙与疏导,需要经过教师、经过团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构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气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资料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二、对策和提议

  1、从社会职能上,要进一步构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职责。

  一是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长大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构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二是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长大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利。

  三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引起全社会重视,调动全社会力气,共同参与解决。

  四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宣传部和精神礼貌办要加大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强化监管职责;教育部门要构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在向留守儿童开展献爱心及“一对一”帮扶、“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经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五是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村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异常关注,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教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气,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异常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家庭教育上,要奋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

  从调查资料能够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一人在家,则影响相对要小得多。所以,父母外出打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坚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在沟通资料上,不能只谈生活,应当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景,让小孩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能够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小孩的情感发展十分有帮忙。另外还要与小孩的班主任、监护人坚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从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一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供给完整长大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供给住宿便利。

  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构成合力。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教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小孩在家的情景,以便及时帮忙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

  四是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供给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忙他们知法、守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忙他们健康长大。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中西部的务工人员为了不让自我的经济实力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拼命的向东部城市进发。尽管他们在大城市里吃尽了苦,受尽了罪,但为了那稍微增加的工资,他们仍然选择留在大城市,成为社会最底层,最廉价的劳动力。与此同时,他们的小孩也同样成为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长大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的留守儿童,由此引发的诸多社会为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此,我和一些同学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一、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留守儿童分布广泛,这并不是某个村庄特有的现象,并且,每个村庄的留守儿童数量不低,有的村庄情景比较乐观,仅有少数几个家庭如此,可更多的村庄却是由留守儿童组成的,在村子里你能看到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小孩。这些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天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日,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小孩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家庭问题

  1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

  这些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这些监护人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的生活条件很差,所以监护本事很低。由于他们家境不富有,在家的老人还要承担种地的职责,有的家庭还要喂养牛羊等。他们每一天忙的连自我都无暇顾及,饥一顿饱一顿的,更别提小孩了。对于小孩,他们也只是给点饭吃,其他的也是无能为力。反而是小孩在农忙时节还要帮忙他们做农活,做家务,有时候忙的连饭都吃不上,怎样有心思学习呢。至于如何教育小孩,对于“听话”的小孩很满意,不听话的小孩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小孩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

  2还有部分小孩是寄养在亲戚家

  这类小孩比较容易自卑,他们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毕竟不适合自我的亲人一齐生活起居。亲戚们表面上对他们很好,可也是只管管吃喝,帮他们洗洗衣服。有时忍不住了也会对他们呵斥,打骂。所以这些小孩在亲戚面前是很听话的,总是束手束脚,不敢说话,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胆小怕事,很懦弱。可也有一些脾气倔的,会和自我的亲戚顶撞,更有甚者,会离家出走。对于这些根本管不住的小孩,亲戚也无可奈何,不如放任自流了,他们又成了人们口中“野小孩”。

  3上寄宿学校的留守儿童

  这些小孩年龄普遍较大,在8岁以上,有必须的自理本事,且家庭情景较上头两类好一些。他们虽然一向生活在学校的堡垒中,但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由于学校监管不力,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又加上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小孩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小孩的学习情景,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小孩行为越轨

  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比重较大。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小孩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小孩,有的体弱多病无本事监护小孩,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小孩,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小孩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部分小孩寄养在亲戚家。监护人通常把小孩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小孩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小孩,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我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小孩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可是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齐,而学校在监管上却无能为力。

  2学校监管无力,学习成绩一般

  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景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并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学校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也只能进行一些罚站,重写的措施,并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气有限,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有的班上一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教师根本无法一一顾及。

  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从很小就离开了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

  爷爷奶奶对他们也只是吃喝的保障,很少和他们交谈。即使之间有交流,也是一些饿了吗之类的本能问题,不会涉及到小孩的内心世界。他们不能从小孩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小孩天然也不会主动找他们交谈。久而久之,小孩就会变得内向不爱讲话,就算有什么问题也会自我藏在心里,不会向他人吐露他们的心声。就算逢年过节,见到父母一面,也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他们的性格由此构成,内向怕事,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很难改变,对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2自卑心理障碍。失去父母的幼年完本就不完整。看到其他的小孩有父母牵着手,母亲为他擦汗,父亲为他遮风,而自我却是孤单单的一个人。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所以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小孩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感觉自我好像少了什么,到那里都不敢大声讲话,走路也是挨着墙角,生怕被别人看见了,笑话自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他们是极度渴望被关注的,可是却没有勇气理解大家对他伸出的友好之手。因为他们在心里面看不起自我,更看不起别人的关心,他们会把那当成嘲笑和讥讽。还有不少小孩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五、留守儿童的解决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长大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会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留守儿童长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善一个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就要构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然后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有一个很大的信心,我们国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难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确保他们落到实处。

  2.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这样就能够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还要动员全社会的支持。此刻我们要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五老”作用,发挥志愿者、农村老党员、优秀的教师、村干部这些作用。另外我们此刻针对家庭在城里做工,我们办理了“代理母亲”、“代理父亲”,还有其他监管的体系。同时我们也对奶奶、爷爷进行现代化幼儿的知识教育,让他们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3.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20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奋力为流动儿童理解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五):

  在我们身边,存有着一群这样的小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们被迫留在家乡,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对于这些小孩来说,父母己蜕变为一年两年才露个脸、见个面的符号和概念。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称——留守儿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很多涌向大中城市,因而构成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因为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其状况令人担忧。

  一、基本情景

  我校共有学生人,“留守儿童”人,占总数的%,其中在外住宿生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这些“留守儿童”主要由隔代亲人或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

  二、问题与现状

  1、“留守儿童”存有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小孩的长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小孩绝大部分下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和理解,同时也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累月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小孩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小孩予以充足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小孩见面,至使小孩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一位留守学生在教师布置的作文《给父亲母亲的一封信》中写到:“父亲母亲,我恨你们,你们抛下我几年不回来,我己经记不起你们的容貌和声音。我过生日时你们在哪里,被别人欺负时你们在哪里”。在长期亲情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饥渴”而产生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这几年我校cc学生中有70%以上就是“留守儿童”,他们内心抑郁,经常上网、打台球、吸烟、打架、相互攀比,用外在的厅特行为来补充内心的情感饥渴。

  2、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即使有很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可是,“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成绩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景看,“留守儿童”仅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究其原因,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小孩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对小孩的学习缺乏硬性约束,将小孩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小孩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而另一方面,90%的留守子女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齐,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异常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协助和辅导,并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点差异较大,存有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注重小孩的学习。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绝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水平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构成。

  3、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注重不够。因为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上的“病症”: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在调查中发现,有16%的儿童在学校里的朋友很少,甚至有4.4%的儿童在学校中没有朋友;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这个现象也有规律性,即随着小孩的年龄增大表现越来越明显。

  4、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因为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水平,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的水平,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学校与家庭之间存有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少年儿童对危险缺乏识别水平,所以车祸、溺水、触电、煤气中毒、被拐卖等危险事故时有发生,很多“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如遇暴风骤雨天气,天黑路滑,留守子女的安全问题怎样能不让人担忧呢?三、对策与提议“留守儿童”问题己经不但仅的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经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待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奋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提议:

  1、家庭方面

  当前多数农民文化和水准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小孩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教师及小孩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职责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的素质决定的.。家长理应改普变这些不准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教育职责观,蛤确教育小孩是自我的应尽义务。即使在外地打工,也要把教育小孩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小孩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村主任联系,增强沟通。向教师说明自我的情景,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小孩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增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即时掌握小孩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经过各种方式对小孩的学习和生活实行指导,要求“监扩人”必须要保证小孩充分的学习时间,必须要嘱咐其对小孩的严格要求,增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小孩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小孩的生活、教育情景以及小孩的心理变化,沟通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小孩的爱与厚望,期望小孩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经过沟通以了解小孩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的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作书信等实行交流,每一个小孩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进取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即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长大情景,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升亲密信赖水准,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供给方便。可开通亲情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供给优质服务,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增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来说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即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但仅是小孩的长大,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长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理解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协助、支持“留守儿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和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六):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日,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经过查阅文献,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幼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齐,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期望爸妈在家吗你和教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

  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小孩期望“和父亲母亲

  在一齐”,期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期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证明小孩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小孩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小孩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那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景,重点讨论以下两项资料: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景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可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小孩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小孩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景。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小孩谈心”,仅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小孩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能够了,这说明小孩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小孩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小孩的教育职责。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长大,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小孩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小孩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忙,另一方面,父母仅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一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小孩。很少对小孩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小孩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小孩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小孩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长大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当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那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景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长大十分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留守儿童构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5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到达1.139亿,比2004年增加38.8%,即增

  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构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一样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资料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期望自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期望给下一代长大供给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5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一样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本事与小孩教育需求之间构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小孩的学习,对小孩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忙和疏导,需要经过教师团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人格健全发展构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资料的缺失是很重要的。

  四、解决问题的思考与提议

  留守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基层,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从社会大局、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1、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在学校。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祖父母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忙。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当成为影响留守儿童长大的重要渠道。奋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构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当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异常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七):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129.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经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平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景如下:

  一、基本情景

  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景。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32.7%和61.7%,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5.7%。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齐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齐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与父亲一齐生活的仅占5.6%。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景。从总体情景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51.7%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齐生活,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齐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教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景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景。从调查情景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5.9%;106人学习良好,占35.9%;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43.7%;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教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景。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头哪些想法”问题中,38.5%的留守儿童选择“想早点长大独立”,36%的留守儿童“想让父母安慰自我”,22.5%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关心自我”,29.5%的留守儿童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我或自我不如别人”的思想,4%的留守儿童“想离家出走”,且多为男孩。以上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期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了解情景。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总数的59.7%。49.5%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小孩的知识是自我摸索出来的,33%的认为是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参加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有29.5%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小孩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学习,其次是生活情景,关心小孩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理解学校的教育,还要理解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长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31.3%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小孩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小孩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景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小孩分离,对小孩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景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小孩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小孩,有的体弱多病无本事监护小孩,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小孩,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小孩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小孩的教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小孩在学校的'表现情景,有的学校教师很少对小孩进行家访,没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的小孩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教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各级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是,农村家庭教育异常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提议对策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长大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公办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奋力为流动儿童理解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加强沟通交流,构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农村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监护人情景、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并将班主任及授课教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景,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监护人共同奋力,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小孩的职责和义务。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八):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经商或打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农民群众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xx大学xx学院20xx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xx省xx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社会实践团队对xx县xx镇的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教育、关爱和管理等状况等进行了全面调查。期间,我们走访了村间集市、家庭,应对面的接触了留守儿童的心灵。结合此次调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构成此份调查报告并提出了相应的推荐与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近年来,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代为监护和抚养,13%的小孩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主角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长大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法定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缺乏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可见,出此刻农村留守

  儿童

  身上的问题有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案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58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并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提高则国提高。而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长大,新农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xxx县xxx镇基本状况概述

  xx镇位于xxx县东北部,地处江苏省xx县、xx市、xx县两省三县交界处。xx镇地貌良好,平原广袤,全镇东西15公里,南北6公里,总面积82.5平方公里,7.5万亩耕地,10个行政村,4.8万人口。xx镇位于xx县城北,距县城10公里,面积114.7平方公里,人口3.2万。两县产业均以以农业为主。

  三、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的农村留守儿童样本为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2~6年级,初中1~2年级的在校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5岁之间。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减少性别差异,男女学生的性别比例是1:1。

  (二)、方法

  对调查对象的选取,我们采用了到家庭随机走访、街头集市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36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选定的调查对象,我们采取了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直接访谈和问卷调查。

  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亲情缺失严重,渴望父母关爱,心理发展异常

  由于亲情缺失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忙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一样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是小孩身心发展的基础,缺失母爱会使小孩心理缺乏稳定感,将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异或障碍;父亲给小孩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缺失父爱的小孩比正常的小孩更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不良。可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亲情的缺失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父母倾诉,长大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长时间下来,无助感、失落感逐渐构成,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长大。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父母外出打工半年回家一次的比例占60%,一年回家一次的比例占40%,农村留守儿童几乎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和自我的父母见上一面,并且相处的时间也很短暂。尽管外出务工的父母会打电话给小孩,但每次打电话的资料多是问问家里的状况

  ,

  有事情相互通告一下。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十分渴望父母的关爱,渴望父母能陪在自我的身边,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访谈和调查中有65%的留守儿童反映因父母不在家常常而感到没有安全感、寂寞、孤独无助。

  同时,这部分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一些心理障碍,如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交谈,刻意回避我们的问题,时常还表现出烦躁等。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不健康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儿童,88%的留守儿童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会选取独处或者生闷气,仅12%的儿童会选取去找教师或者朋友倾诉,亲情的严重缺失使他们慢慢变得沉默寡言,没有了笑声。他们渴望完美的未来,却又常觉孤独;他们愿意去开怀大笑,却感觉无人陪伴;他们梦中呼喊着父母,醒来却发现仍是独自一人。

  (二)、隔代监护,家庭教育缺失,生活习惯欠佳

  家庭教育是儿童理解教育的开端,对儿童身心健康发的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整个人生教育最基储最重要的一环。我国是一个有着优良家庭教育传统的国家,一向把家庭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个性是在教育已全面向纵深发展的这天,放弃了家庭教育,就几乎葬送了小孩的前程;赢得了家庭教育,就赢得了小孩辉煌的未来。从调查状况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79%的儿童由祖父、祖母或者外祖父、外祖母代为监护和教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监护。但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小孩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小孩,有的体弱多病无潜力监护小孩,有的还要同时照看几个孙辈,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小孩物质、生活上的需求,仅满足于让他们吃饱、穿暖,缺少精神、道德上以及日常习惯和行为的教育引导以及管教约束,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也明显的发现由于缺少父母关爱以及有效监管,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普遍欠佳,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身着脏衣服,甚至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早上不洗漱就吃饭,晚上不洗漱就睡觉,这

  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长大。

  (三)、学习成绩不佳,不当行为时有出现

  根据调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较少,对儿童在学校状况如何、学习状况如何、学习资料是什么、作业是否完成、学习是否认真、考试状况如何等几乎不知或很少过问。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忙,这使得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绩不佳。也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校规校纪,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缺乏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和别的同学打架的现象也有出现,甚至有个别出现抽烟、沉迷网络的状况,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五、推荐与对策

  (一)家庭方面

  家长要转变观念,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为小孩思考,多为小孩的前途思考,小孩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能就地务工,尽量不要外出打工;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为小孩的健康长大带给良好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在外地务工且有条件的父母,能够把小孩接到身边,让其在务工地理解义务教育,为小孩的健康长大带给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小孩接到城市,就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小孩联系,定期温馨对话,采取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小孩交流沟通,让小孩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经常向教师和临时监护人了解小孩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对小孩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加强沟通与交流。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状况和其家庭成员状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状况和临时监护人的基本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班主任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适当进行家访,加强沟通与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状况,帮忙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长大的保护人。

  2、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鼓励留守儿童参加文体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十分宝贵,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用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释放烦恼,获取欢乐和自信,奋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礼貌习惯,帮忙他们走出各种心理障碍,帮忙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3、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学校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时发现小孩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与他们进行及时的交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干预,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三)社会及各部门方面

  1、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增加本地就业岗位。正是由于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随之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政府应抓住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和扶持本地经济,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增加就业机会,留住劳动力在本地工作,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让日益兴起的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就业潮。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政府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构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其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多承担一些监管职责与义务,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照顾与关爱。同时,派出所、工商、文化等有关单位要协助管理,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垃圾对小孩的毒化。

  3、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又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这一状况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状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得到发挥。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六、结束语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xxxx学院20xx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安徽省xx县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告一段落,可是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等问题献计献策。同时,我们真心的期望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氛围,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为了祖国的未来,为这一特殊群体建造一条共同关爱、共同呵护的桥梁,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加和谐。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十九):

  资料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职责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奋力,协同合作。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景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小孩的长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小孩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小孩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小孩见面,至使小孩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景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景来看,留守儿童仅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本事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构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本事,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本事,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本事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此刻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明白从心理上关心小孩、照顾小孩,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小孩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奋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提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小孩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教师及儿童自我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职责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当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职责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我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小孩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小孩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教师说明自我的情景,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小孩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小孩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经过各种方式对小孩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必须要保证小孩充分的学习时间,必须要嘱咐其对小孩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小孩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小孩的生活、教育情景以及小孩的心理变化;沟通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小孩的爱与厚望,期望小孩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经过沟通以了解小孩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小孩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进取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长大情景,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供给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供给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小孩的长大,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长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忙、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乡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成为我乡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木叶溪乡妇联对全乡11个村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乡实际情景,经过采取召开村、组妇女之家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应对面谈心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景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景

  木叶溪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属典型的山区地形。区域面积12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75亩。全乡辖有11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8118人,2253户。留守妇女327人,留守儿童175人。

  根据调查情景,目前我乡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11个村的44名妇女中,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2%。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景调研来看,目前木叶溪乡共有175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4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60%。留守儿童有88%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3%,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4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务工后,以前男性承担的一些职责转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使得妇女在原有社会职责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职责。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要担负起家中农活,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顶梁柱。被调查的留守妇女除农闲季节外,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自我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当中初中以下文化的约占九成,高中或中专文化的不到一成。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大部分只上过小学,少部分小学都未毕业。总体来说,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低,理解新理念、新技术的本事较差,在处理婆媳关系、邻里关系以及子女教育问题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些新的农村生产实用技术理解起来也有必须难度。由于文化水平低,思想僵化,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她们普遍认为参政议政是男人们的事,有的即使认识到了自我的民主权利,也仅仅停留在参与选举层面上。

  3、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具有与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两部分,一是丈夫外出务工收入,其次是农村妇女在家务农收入。家庭总收入中,虽然丈夫外出务工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但农村妇女在家的务农收入也在家庭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经济支配方面,有80%的家庭收入主要由夫妻双方共同支配或留守妇女支配。

  4、业余生活单调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平时基本没有娱乐活动,社会交际圈狭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聊天、串门,打牌,而极少读书看报、补习知识。在有烦恼时,跟丈夫、朋友、父母、公婆及其他人倾诉很少。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平时忙于农活和家务活等,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不能从参加文体活动中让自我减压。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在全乡175名留守儿童中,40名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3%,所在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30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长大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齐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教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管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可是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本事,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一):

  调查资料:

  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

  xx年8月—xx年6月

  调查目的:

  经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景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我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

  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

  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天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日,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小孩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小孩是“留守儿童”。这些小孩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小孩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小孩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本事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小孩了。他们仅仅对小孩煮煮饭、洗洗衣而已,异常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小孩就得自我煮饭或挨饿。许多小孩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小孩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小孩,对于“听话”的小孩很满意,不听话的小孩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小孩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我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我的教育、长大都无人关心,使自我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幼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小孩,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小孩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我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小孩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小孩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小孩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小孩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小孩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小孩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我的亲人一齐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我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小孩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能够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奋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能够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能够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构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经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所以,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当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仅“锦上添花”,并且“雪中送炭”;不仅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并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并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二):

  大家都明白家庭是一个人长大的起点,是小孩理解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小孩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小孩的长大。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小孩对家长依靠性都较强和较易理解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小孩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例如有个小孩,作业不按时完成,成绩很差,甚至在上学途中突然走失,和其他同学相邀一齐打牌,家人以为在校读书,学校以为生病在家,影响十分恶劣。找到他爷爷和奶奶协调小孩的教育问题,他们说:“教育小孩我们也不懂,我们给他吃饱穿暖就尽到职责了,全靠教师帮忙教育。”对此我们有何话可说呢。

  虽然在生活上对小孩给予了足够的关心,可是我们在小孩的学习,心理、生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又给予了多少关心和关注呢比如小孩在校干什么表现如何及时回家吗……这些我们关心了吗虽然小孩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不离爱”,为了提高大家的教育方法与管理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在家,生活成了小孩的主要顾虑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像新娘一样对待小孩,解决小孩的生活问题。大家都明白亲娘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亲茹苦,只求小孩成材,将来过得比自我更好,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贪图将来他们对我们的报答,因为这些无私的付出会密切我们和小孩之间的关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将是推动小孩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二、关爱小孩的精神长大。

  把小孩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小孩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小孩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小孩亲情的缺失。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幼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可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一样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2、有自卑心理情绪。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我父母不在身边,自我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所以,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教师的教导,与教师对着干。

  4、产生怨恨父母心理。有少数小孩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我留在家里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小孩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大多数小孩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问题,其中年齡越小的小孩表现比较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所以我们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谨慎。

  作为教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小孩学习提高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所以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小孩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小孩在家活动和学习情景;“二知”即明白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景和家庭情景;“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供给必要的帮忙。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三、正确的教育小孩。

  留守小孩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教师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那么针对小孩的不一样情景,我们应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孩,正确引导小孩健康长大,比如:

  1、我们怀疑小孩说谎时,怎样办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小孩的不信任,要经过多方调查,证实小孩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

  2、当小孩与其他小孩发生纠纷,怎样办要教育小孩主动承担职责,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千万不要支持小孩说谎,推缷职责。

  3、当小孩与我们对着干,怎样办我们要充分冷静,等双方都冷静后,我们再像朋友一样与小孩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小孩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并说:“小孩,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

  4、当小孩缺乏自信的时候,怎样办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小孩,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

  5、当小孩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能够帮他们擦去眼泪,并安慰他们说:“小孩,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

  6、当小孩取得提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表扬能够说:“小孩,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们鼓掌,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期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忙这一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三):

  调查地点:

  xx省xx市湾头桥镇

  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1日至12月6日

  调查对象:

  该镇的留守儿童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等

  调查目的:

  留守儿童的现状如何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在留守儿童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该怎样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带着种种困惑,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经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调查计划:

  1、进行采访,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交谈,对某些留守儿童较集中的学校进行采访,就有关问题做详细的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

  2、整理资料,对采访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查阅相关资料,构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向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和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提议。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我们采用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以xx市湾头桥镇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其家庭生活、学习、心里等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和政府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提议。

  一、调研背景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超过4390万人。其中,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xx万人。我市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市,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市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市总人口81万,其中少年儿童19.85万,农村少年儿童11.91万,绝大多数为留守儿童。现以xx市湾头桥镇为例,对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湾头桥镇外出务工人数达61%以上,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仅有极少数带着子女到打工地入学。

  二、调查的过程与结果

  (一)调查的过程

  1、准备阶段

  (1)制定调研问卷

  (2)确定调研人员,对调研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3)制作调查问卷。

  ①针对群众(制作200份)

  ②针对留守儿童(制作400份)。

  (4)制作留守儿童相关宣传资料。

  2、实施阶段

  (1)分组调研——每组5—10人,朝不一样方向行进进行调研。

  (2)各组分工——一人交谈,一人拍照,其余人员记录(实际调研中视具体情景而定。

  3、总结阶段

  总结成果、收获、心得体会、论文等调研成果在12月6日前完成。

  (二)调查结果

  我们经过对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受教育情景开展调查,发现了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受教育存在许多普遍性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农村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机制的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关键,具体表此刻:

  1、在生活方面:缺乏父母情。

  监护人员多半是老人,他们行动也不是很方便,照顾小孩也显得吃力,做三顿饭菜都感到困难,小孩的衣服又相当的难洗,有些年迈的老人还要照顾三、四个小孩,看着他们瘦弱的身体,左手一个小孩右手一个小孩的,实在是另人心寒。

  由留守小孩自我管理自我,或由哥哥姐姐管弟弟妹妹这种情景虽不多见。但偶尔还是有的,由于小孩的年龄小,处事的本事不强,要承担起管理自我,和管理弟妹,处理家务的重担,这部分留守小孩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

  2、在学习方面:对学习介入较少。

  留守儿童往往多半是寄养在外婆,奶奶等老人家里。并且都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很不一样,加上祖辈受教育的又不多,甚至有文盲的,难以引导孙辈正常的学习,文化水平又较低,对小孩学习上的问题不能给予帮忙,无法有效管理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即算父母一方在家,由于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承担了家务和田间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小孩的学习,对小孩学习上的辅导都相对要少得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是文化水平低下的农民,加上平时农活繁重,不重视小孩学习,造成小孩缺乏硬性约束。此外,学校教育投入不够,异常是村小的教学点,无法解决教学中更深层次的问题。

  3、在心理方面:正确引导缺失。

  留守儿童平日行为散漫,我行我素,部分学生行为怪异,少年老成。学生间交往举止不礼貌,语言粗俗,有三成左右学生有"老子"自称的口头禅。部分留守学生自理本事差,衣着不整,衣服脏乱不堪,头发凌乱等等。留守小孩的行为失范与监护人对留守小孩的教养有关,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照顾,缺乏父母之爱,久而久之,产生了心里障碍和性格缺陷。另外亲戚对所理解的托管留守儿童也不敢严于管教,生怕出现什么意外,不好交差,对小孩的行为过问少或可是问,只顾小孩吃穿,任小孩自由发展,只求到时能把一个完整的人交给留守小孩的父母,就万事大吉。长时间的放任自流,也容易使留守儿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犯罪率逐年升高。

  三、调查现状分析

  在对社会成人的调查问卷中:

  (1)调查中,就“您明白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吗”。明白20%;不明白占30%,有点印象,但具体不清楚占50%。为此政府及媒体应从中起到进取的引导作用,促使全社会对此问题有深刻的关注和了解,并借助社会整体的力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忙。

  (2)调查中,造成留守儿童问题根本的原因是农村家庭经济贫困落后、城乡差距明显。于是大部分农村家庭的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纷纷外出工作,常年与子女分居两地,心理沟通及感情联系匮乏。

  (3)群众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愿意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群众认为政府在留守儿童问题上该起到主导性作用,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对留守儿童本身的问卷调查所反映的问题:

  1、留守儿童面大。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有42.4%;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57.5%。实际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59%,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总数的80%。这些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

  调查结果显示,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77.9%;其他亲朋好友及其它(无人监护)占21.1%。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小孩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仅这些小孩心理没有安全感,并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3、父母亲情淡薄。

  14%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不联系,54%的不固定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12.5%;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46%。在调查中还发现,81%不期望父母外出打工;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我缺少安全感的。父母的关爱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证明父母与与留守小孩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这样小孩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

  4、被动做家务劳动。

  90%的留守儿童曾做过家务活,但都是在被动,所以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5、学习压力很大。

  84%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有厌学情绪;36.3%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不好;不能辅导学习的有56%。本来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学习,但留守儿童的压力一是来自多方面,二是压力太大。这种情景,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6、心理压力太大。

  经常感到孤独的占22.6%;烦恼来自家庭的占31%。由此而看,家庭的关心爱护缺失的情景十分严重。从调查可看出有36.5%的学生不是经常能和父母交流的,这对于他们性格、心理的构成与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63.7%的学生也只是打几个电话或写几封信,这是远远不能到达家庭教育的要求的。60%以上的留守儿童表示为不会做饭,不会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留守儿童感到生活不适应占21%,孤独无助占63%;部分留守儿童既要照顾自我,还要为家里弟妹、爷爷奶奶、外公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务由自我处理;得不到同学不理解;有时遭别人歧视等。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具有了独立意识,但毕竟经历不够、本事不足,对父母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然而,这些留守儿童不会做饭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独、失望、烦恼、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视,甚至为今后的生活着急,等等。显然,对同样一个十二、三岁的留守儿童来说,所担当的负荷肯定是超载的。

  访谈时,我们问到了留守儿童“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选“生活无人照顾”、“受委屈无人倾诉”、“与照顾者不和”的分别为78%、82%和86%。而期望“父母早点回来”的比例也到达了70%。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提议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我们分别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如下提议:

  1、家庭方面:

  (1)提醒家庭监护到位和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比较大。可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提议父母外出打工时,如果小孩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小孩的学习与生活。同时,提高监护水平,既要养,也要育。

  (2)改变外出家长与亲子沟通方式。沟通的时间:做到每个星期能给小孩打一次电话,与小孩交流一次。如果能够的话,一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把小孩接到身边。沟通的资料上:不能只谈学习与考试,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的心理,生理,与情感,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能够采用书信的形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小孩喜欢写日记,经过写日记抒发和宣泄自我内心的秘密与不满,如果书信交往,子女就能够把父母作为一种倾诉的对象。

  2、学校方面:

  (1)建立并健全“家长学校”机制。在学习时间上,能够采取农忙与农闲相结合,在授课方式上,能够采取点与面相结合的模式;在活动形式上,能够采取授课与活动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能够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统一的方式。经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拉近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交流沟通的距离。

  (2)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针对留守小孩的性格,家庭等不一样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长大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在与家长的联系方式上,能够经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资料上突出小孩的学习情景,心理状况,教师的提议以及家教知识宣传等等。各学校要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和教师做“代理家长制”,对所有“留守儿童”实行封闭式管理,减少小孩们孤单独处的时间,避免部分儿童与社会上不良青年接触的现象,在学校同样的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3)学校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学校要开足开齐课程,教师多对学生在心理,思想、生活状况、健康、学习等方面进行关心。经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忙。设置爱心电话及邮箱,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定期给留守学生学习用品,图书等物资援助。同时,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家庭功能缺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多运用先进事例来引导他们奋发向上,提升培养小孩道德长大意识,使留守的小孩们有较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

  3、社会方面:

  (1)加大教育投入。办好寄宿制学校,改善学校软硬件环境。

  (2)净化教育环境。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应坚决制止并加以取缔。

  (3)强化社会关爱。一是设立扶助基金,对部分贫困家庭进行必须的基金扶助。二是为农村打工一族在城市供给一个良好的后台环境,解决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在城里的受教育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关工委、妇联及团委的作用,组织干部职工、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聘请当地老教师、老干部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教育引导他们健康长大。四是有条件的行政村和天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等活动场地,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五是要大力发展本地经济,为此各政府要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多方面采取致富村民的措施,尽量使村民不走出家乡就能找到挣钱的门路。

  “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新生事物,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提高的一个缩影,仅仅靠学校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仅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奋力,才能使他们安全健康地长大。我们呼吁学校、家庭、社会构成共识,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四):

  一、社会问题

  据xx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xx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齐生活的情景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监护不力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本事辅导和监督小孩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气、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供给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缺乏抚慰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构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我不如人,11.4%觉得自我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疏于照顾

  监护职责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本事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忙,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二、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小孩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小孩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小孩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小孩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小孩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小孩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xx年5月25日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家长每一天会和小孩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同小孩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小孩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和小孩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小孩没有联系。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幼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一样,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所以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小孩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孤独无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小孩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小孩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小孩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为此我们根据以上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及其分析和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让那些留守儿童健康欢乐长大,我们提出了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建立“留守儿童“长大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景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提高与不足的长大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进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景有效的做好工作。

  2、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经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小孩的情景。

  3、培训“留守儿增设一些课程资料和生活本事训练资料,提高小孩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本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五):

  有这样一群小孩,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小孩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小孩起了一个酸楚的名称: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被监护主要有三种情景:一是隔代监护型;二是亲朋监护型;三是单亲监护型。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小孩平安就能够向小孩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小孩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在农村学校一个特殊群体逐步凸现,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我们称其为“留守儿童”。

  调查目的:

  经过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情景调查,了解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调查时间:

  20xx年2月

  调查对象:

  本地留守儿童

  调查方式:

  访谈法

  调查资料:

  一、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空闲时间照顾子女

  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工作,无法真正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景。外出打工的父母基本上从事的都是建筑行业,虽然大部分父母会定期打电话回家,可是和子女谈话的资料一般仅限于简单问问学习情景,对于小孩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基本上不作过问,任其发展。父母每次回家一般都会带一些小孩的用品,大部分是食品,也有带一些书籍的。在到家后,大部分父母热衷于到各家串门,并有部分父母参与,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无法了解小孩的心理发展情景,导致父母和小孩感情不深。在座谈中甚至出现了个别对父母感情冷漠、不期望父母回家的“留守儿童”。小孩的心理健康长大情景亟待关注。

  二、临时监护人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

  临时监护人的素质及其实施的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的“留守儿童”被监护的主要有三种情景:一是隔代监护型(大多数),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小部分),即由亲戚朋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托管的方式;三是单亲监护型小部分,即由“单亲”——基本上是母亲托管的方式。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小孩平安就能够向小孩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小孩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

  三、从学校方面来说,关注程度逐步加大,措施还需完善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得“留守儿童”都在学校教育的范畴内。随着学校内“留守儿童”人数的增多,学校对这个群体的情景也是越来越关注。在调研的几个学校中,基本上都建立了图书借阅室等活动场所,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活动。可是,小孩们也反映了学校图书普遍较旧,新的、针对他们年龄特征的图书不多。同时,小孩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可实施的、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供学校参考,例如组织兴趣相近的学生组成各种兴趣小组等。

  四、“留守儿童”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需要加强教育、监督和引导

  (一)“留守儿童”的素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心理健康程度存在不一样。一些家长在小孩面前并没有做到垂范作用,经常当着小孩的面吵架,甚至打架,对小孩的长大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一点是在初中学生座谈中体现出来的,由于初中生较之小学生而言,年龄大了一些,知识面广了,思想也就随之活跃而丰富。她们描述了身边一些重男轻女的一些现象,例如,在家里,男小孩不用做家务活,而女小孩在家要承担较重的家务活;在和家里男小孩起纠纷的时候,家长一般会偏袒男孩;在学习上,有的女小孩晚上到了必须的时间,就必须睡觉,想多看会书家长都不一样意开灯,而家中的男小孩则能够不受时间的限制进行学习;有的家长甚至不期望自我的女儿学习成绩好,不期望她们考上高中,想让她们早点回家帮忙家里务农。

  (三)由于这次调研的“留守儿童”中有初中生也有小学生,所以我们能够明确感受到伴随着长大,初中生的思想也逐步成熟,更加理性,言谈举止较之同龄人更加成人化。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在物质需求被满足后,精神和心理需求相应减少,与初中生比较会较容易感受到欢乐,烦恼也少了很多。

  (四)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有欢乐的事情都会拿出来和好朋友们分享,可是,当有烦恼的时候,他们很少去找朋友或者家长倾诉,通常他们会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将自我的烦恼、委屈等都写在纸上,然后再读出来,经过这样的方式宣泄自我的苦闷。

  (五)“留守儿童”对图书的需求度还是比较高的。当问到“你最期望你父母回家给你带些什么礼物”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小孩回答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零食,而是图书,是他们感兴趣的图书,这也说明“留守儿童”存在着必须的精神需求。

  (六)“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显而易见。小孩们思念父母的情绪溢于言表,每次父母回家他们都会很高兴,也会经过写信等方式给在外的父母汇报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景,送去自我的思念之情。

  调查体会:

  针对在调研的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下列提议:

  一、党和政府应当继续制定有力措施,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长大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情景也在时刻监督,制定了各项政策来引导他们健康、欢乐的长大。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也要经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来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团、队组织应和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力气等紧密合作,贴近基层,为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二、对外出务工的父母加强引导,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改善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作用不容忽视。要促使外出务工的父母转变错误的观念,引导他们关注自我小孩的健康长大,不仅仅要关心小孩的物质生活,更要重视小孩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促进小孩全面发展。今年,市里出台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理解义务教育新办法,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理解义务教育纳入全市统一管理范围,在学杂费、理解教育、学习评价、团队活动、文体活动及奖惩制度等方面享受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不再另外收取借读费,并为方便学生入学,全市还确定了20所左右的中小学定点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全国也有很多地区专门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大开便利之门。所以已经具备条件的父母,应当将小孩接到身边理解教育,为他们的长大创造更好的条件。而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父母也应当慎重选择托管的临时监护人,重视小孩的监护权,多创造时间和机会与小孩交流,加强与小孩沟通,奋力引导小孩健康长大。

  三、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和监督,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发展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虽然此刻各个学校已经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的工作,但受学校条件的限制,工作的方式和力度上还存在着必须的不足,主要是经费紧缺、人力不足等问题。现阶段,学校应当奋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服务“留守儿童”。在学校这块阵地上,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应当发挥自身优势,要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长大的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团、队组织能够经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凝聚“留守儿童”,经过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等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心胸,组织城区学生开展向手拉手小伙伴捐赠图书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学习长大。同时,也要多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应当多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的本领。

  四、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尽量为他们的健康长大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各种媒体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多宣传他们的现状,公布他们的实际困难,增强社会各界对他们的了解,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从而调动全社会的进取性,为他们的健康长大多做贡献。乡镇以及村委会等也应当发挥作用,经过设立校外辅导站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增加能够开阔眼界,扩展知识面的场所,能够聘请学校的辅导员或有一技之长并热衷于服务“留守儿童”的同志担任辅导员,引导小孩全面发展。只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那么他们就会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长大。

  本次调研虽然已经告一段落,可是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景,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创造良好环境的决心,奋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多做贡献。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六):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小孩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景我在假期期间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的家里及县教育局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据抽样调查,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长大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现特将假期中的调查报告整理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景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

  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景让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十分担心,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半山区,这种情景已经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仅有30分—4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小孩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本事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本事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此刻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白家庄小学二年级学生保傅林在父亲外出打工多年里,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教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构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同学,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我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与同学、教师讲话,极端的封闭。

  4、监护管理不够强。

  对169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75人;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10人;有5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小孩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小孩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职责。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异常是老人防范防护本事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小孩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明白从心理上关心小孩、照顾小孩,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小孩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连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地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农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

  家庭教育是伴随小孩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小孩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异常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构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小孩教育的黄金期,对小孩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小孩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小孩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小孩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本事上也承担不了对小孩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

  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寄宿学校,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供给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学校领导已引起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在调研的几所学校,都有留守儿童的统计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措施。部分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职责,构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学校进取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1)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经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小孩联系交流,使小孩能够定期向父母汇报自我的学习、生活情景,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景,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2)、开展模拟家庭活动,教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将留守儿童接到自我家中,辅导学习,并给以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3)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经过“两免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

  (4)开展“结对子”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忙;同时,学校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5)“五老”进学校活动。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等做义务校外辅导员,讲革命传统史,鼓励学生发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优良作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进取建立家校联系,举办“四老”家长学校学校在学生入学时,详细记录了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景及父母的联系方式。

  当留守儿童出现异常情景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景,学校对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老”人员进行培训,改变“四老”家教观念陈旧,对孙辈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情景,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

  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景、留守儿童监护人情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团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景,制定不一样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5、进取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

  班主任和教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下一步的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提议

  1、请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给基层以项目财力支持,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吃住。对xx农村教育投入,帮忙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村小、中学新办或巩固原有的寄宿学校,并按照实际留宿的留守儿童数量,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让留守儿童吃住警中到学校。

  一是能够解决家中无人照顾的问题;

  二是方便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提高学习的进取性;

  三是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发展进取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

  四是能够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农村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

  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忙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

  三是经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小孩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小孩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小孩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小孩的职责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小孩的精神需求。

  4、强化监护职责,构建亲属监护网络。

  相关单位要经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小孩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小孩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小孩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小孩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小孩健康长大。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小孩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小孩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长大的社会环境。

  5、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

  全省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景,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景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异常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忙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教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气,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异常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下一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社会各界都应当为他们供给一个和谐,优良的长大那个环境。仅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会更加的成功,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的灿烂。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七):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留守儿童的学习情景、日常生活、与同伴的交往以及自我评价是否会因为缺少父母的直接关怀而受到影响?就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习惯、等基本情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切实了解留守儿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提出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调查对象

  调研对象:夏西小学所有留守儿童,参与调查的留守儿童共164人,发放调查问卷164份,收回问卷164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这些劳动力在调查中发现22%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的时间是到达了半年,30%到达一年,13%到达一至三年,35%的在三年以上。由此能够看出有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是两三年的留守学生了。

  其中在父母外出情景的调查中发现父亲外出的占40.5%,母亲外出的占3.8%。父母亲都外出的占57%,从此项调查中能够发现父母都外出的占了一半。父母外出务工的地点在省内的占56%,在省外务工的占34%,国外务工的占1%。

  从我们调查的情景来看,有26%的留守儿童与母亲生活在一齐,有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生活在一齐,有2%的与其他亲戚生活在一齐,有69%的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齐,有17%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齐,另外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或者是自我生活。生活上是"单亲家庭"的合计为28%,隔代抚养为69%,家庭缺失的情景十分严重。在这些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主角由一个人承担起来了,难免会对小孩的长大产生必须的影响。从儿童的角度看,如果父母选择一人外出流动一人留在家乡的流动模式,则父亲外出流动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齐生活的比例只占3%。长期以来,我国构成了家庭教育中父亲承担“严父”的教育职责的传统,如此大面积的父亲“缺位”的情景,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长大将产生更大的影响。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齐生活的情景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其中有69%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齐,称之为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异常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忙和辅导,并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

  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小孩的学习,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根据我们对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比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81%,还有19%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都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年龄及本事等各方面的原因,对父母亲比较依靠,调查证明:通常父母一周以内跟小孩联系的占66%,每一天联系的占2%,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20%,12%的小孩反映父母不跟他们联系(包括超过一个月联系一次以及不固定联系)。调查了解到,父母多采用打电话这种便捷的方式与小孩沟通,其次是经过写信的方式与小孩心灵交流,并且父母跟小孩沟通的资料最多的还是学习情景。而留守儿童主动与父母联系的目的调查中发现,有50%是汇报学习成绩,有47%是交谈自我很想他们,也有3%是叫他们给钱。

  家庭教育是监护的重要部分,指父母在家庭内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它对人的影响极为广泛而有效,它可促使儿童的身心、品德、健康和智力得以正常发展以构成个性、个人梦想和发展志趣。它本身是一种法定职责,应随着监护权的转移而转移,而事实上这一

  部分被无情地遗漏。调查中还发现当留守儿童犯错时,监护人有73%是经过讲道理进行引导,而还有11%的监护人是经过骂的方式来教育,还有13%的监护人是经过打或向家长告状。由此可见还有27%的监护人没有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及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

  在调查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对自我有那些方面的影响时,有23%的认为能够提高家里的生活水平,有10%的认为能够使自我的零用钱增加,有62%的认为会对自我的学习有影响,有5%的认为管的人少了,玩的时间多了。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认识还是正确的。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父母外出打工时有58%的小孩经常想念父母,有28%的小孩偶尔想念,也有11%的不想念。有25%的留守儿童期望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46%的留守儿童不期望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29%的留守儿童无所谓。有35%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自我的长大有利,有18%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自我的长大不利,有47%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自我的长大没有影响,由此可见他们想和父母一齐生活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

  经过调查发现当父母外出归来时有62%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学习成绩,有20%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身体情景,有6%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与教师的关系,有6%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与同学的关系,也有4%的儿童和父母没什么话可说。

  调查发现,66%的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用于看书学习,16%的留守儿童做家务,5%的留守儿童用于做农活,还有8%的留守儿童用于和小伙伴游戏。

  一谈到梦想有20%的留守儿童没有想好,在没有父母督促的情景下,75%的留守儿童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20%的留守儿童大多数情景下能完成学习任务,2%的留守儿童偶尔会完成学习任务,仅有3%的留守儿童不会完成学习任务。这证明留守儿童拥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

  与小伙伴游戏娱乐是儿童应当享受和乐意享受的权利和天然本性。在调查留守儿童的伙伴个数上,一半的小孩有很多好伙伴,有23%的小孩有5-10个,有22%的小孩有2-3个,也有6%的小孩仅有一个。

  在学习上认为学习比较简便的占24%,也有7%的认为学习较困难,有70%的认为学习一般。在遇到困难时有22%的留守儿童找父母帮忙,有26%的留守儿童找同学帮忙,有18%的留守儿童找教师帮忙,有28%的留守儿童找监护人帮忙,也有5%的留守儿童不找人。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大多都是找父母、同学、监护人帮忙。

  留守儿童对零用钱的使用上,经过调查发现有73%的用于买学习用品,3%的用于买玩具,11%的用于买零食,7%的用于其他。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零用钱的使用上还是比较合理。

  和同学的关系上:有38%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很好,有58%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一般,有1%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不好,有3%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自我都不清楚。在调查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上,有78%的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很好,有2%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不好,有16%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一般,有2%认为和监护人的系自我都不清楚。关

  三、思考与提议

  上述调查我们能够看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要存在监护不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的一系列障碍。但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由儿童也有其突出的优点,如:能自我解决问题、有独立生活的.本事、有果断的确定力等。我们要在发扬农村留守儿童的优点的同时,帮忙他们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健康、欢乐的长大。

  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的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确定力和抵抗力,需要监护人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一般来说,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长大的,仅有在家庭监护和学校监护的相互配合、补充与协调下,他们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长大环境。可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与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齐。

  祖辈抚养者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的过程当中,其自身就是一个需要照顾的老年群体,对小孩的管束难免会力不从心,也很难与小孩进行畅通的交流。老年人说话比较唠叨,小孩根本听不进去,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若寄养在叔叔、伯伯、姑姑、姨妈等亲戚家,其家庭环境对小孩的身心发展就更加不利。在亲戚的立场是不便对小孩进行管教,小孩也很难在这些亲戚家中找到归属感,总是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小孩产生矛盾。所以无论是爷爷奶奶等祖辈抚养者还是叔叔伯伯等其他亲戚代养者,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都只能是粗放型的,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更为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往往被忽视,使得家庭监护的覆盖面不到位和学校监护也无法协调起来,从而会带来诸多隐患。

  家庭是小孩成才的摇篮,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与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小孩在学校学习中更加有信心、更进取向上。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实际上是残破的,通常父母一周以内跟小孩联系的占66%,每一天联系的占2%,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20%,12%的小孩反映父母不跟他们联系(包括超过一个月联系一次以及不固定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内部亲子之间的交往更多地具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交往的非应对面性以及互动频率极低的特点,致使亲子之间的交往几乎成了一种正式的次级群体交往模式,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成为小孩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的存在,在培养小孩的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指导生活目标及构成个人梦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功能大为削弱。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移向了其他抚养者或代养者,而与此同时这些抚养者或代养者要么年纪大,知识水平与个人本事有限;要么就是同时还要耕种土地、喂养牲畜、洗衣、做饭及照顾自我的小孩,对留守儿童的长大成才教育根本无暇或没有本事顾及。这样农村留守儿童实际上就成了一群“父母双在的孤儿”,少人关心少人问。

  勿庸臵疑,经济本事的提高是否就能给留守儿童带来更好的学校教育呢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比那些父母均在家务农的农村小孩的家庭收入要高一些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29%,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加之代养人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缺乏上进心,教师也很难管教。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关系到小孩的健康长大,

  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的千秋大业。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相互协力,从而构建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育人体系。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八):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下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在暑假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天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日,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小孩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小孩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小孩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所以,这个群体的小孩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景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并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不全。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长大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长大。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小孩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

  3、父爱母爱失常,小孩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小孩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小孩生活的经济支付本事较强。所以,他们往往对小孩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对小孩的全部的爱,小孩要什么就能够十分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构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确定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职责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小孩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小孩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小孩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我亲生的父母到底不明白疼爱自我。二是监护职责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研究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我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所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明白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明白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所以,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我小孩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所以,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

  三、思考与提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提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提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当从下头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长大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三十九):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他们的小孩留在农村,由此催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我校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学生512人,留守儿童300人,占总人数的58.5%,其中双方父母都在外打工的有155人。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的关爱使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甚至是心理上都产生偏差。从20xx年至今我校一向致力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工作,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使其构成健全人格,促进他们茁壮长大。

  一、社会原因:

  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有的甚至不得不独自生活,这样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及时的关注。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性格抑郁等不良心理。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他们的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使其误入歧途。所以,如何更好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很现实且严峻的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二、主要做法、成就及有关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建设,落实教育管理职责

  我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由校长亲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主任共同参与。小组自成立以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该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现状,制定相关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欢乐地长大。

  (二)加强对留守儿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

  1、排查统计留守儿童情景

  每年学期初都会逐年级、逐班、逐人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景,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孤儿逐人填写基本信息卡。从多年统计情景来看,其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这些留守小孩身上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挑战。

  2、建立全新的留守儿童长大档案

  为了充分掌握全面了解本校留守儿童情景,收集整理留守儿童家庭情景,亲情号码并登记造册。从去年开始我校针对留守儿童设计了一套全新的长大档案,共分十二块,资料如下:

  1、这就是我。

  2、我的个人档案,我的监护人档案。

  3、亲情互动。

  4、父母教师同伴评价我。

  5、我实践我欢乐。

  6、兴趣伴我长大。

  7、爱与我同行。

  8、生日欢乐。

  9、感激有你。

  10、亲情书信。

  11、心语心桥。

  12、长大的足迹。

  真实记录了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长大过程,使学校更能全面了解留守生状况,为他们健康的长大做好各项工作。

  (三)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开展结队帮扶活动。

  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情感,从心灵生活学习等方面走近学生。学校制定包保职责制度,发动全体教师进取加入代管家长队伍,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好留守学生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长大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并经常与在外打工的家长沟通,定期走访临时监护人,及时向学校通报留守小孩的长大情景。并发动全体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忙,心理学习上进行辅导,让留守生重拾信心,自立自强。

  (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生活

  活动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使留守生在校能够健康长大,我校开展的'有效活动有:

  1、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学期召集全校留守生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加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

  2、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校组建阅读、绘画、手工、乒乓球等社团活动,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3、谈一次心。学校还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各班班主任都是小孩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景,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此项活动已成为班主任的常态化工作。

  4、读一本好书。教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利用课余时间不定期的带领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5、写一封亲情书信。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本事,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今年的重阳节留守儿童之家举办了“尊老、敬老,爱在重阳”感恩亲人,贺卡制作活动。那一张张精美的卡片融进了小孩们对亲人的爱与牵挂。

  6、学校还开通了亲情电话,并制定“亲情”话吧时间安排表,让留守儿童时刻都能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在校报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定期进行读书、征文、演讲、文娱、体育等赛事,让留守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忘却长大的孤独。今年开展了“诵读经典”读书演讲比赛;“我心中的好教师”征文活动;留守儿童特色墙报评比活动。

  7、每月x日为留守学生庆祝生日。为了使留守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关爱,该校每月x日为留守学生举办一次意义非凡的生日,让他们在团体中找回缺失的关爱,感受到团体大家庭的温暖。

  (五)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很多资金建设留守学生活动室,配备了电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景,使活动室充满了活力,为留守生供给了交流活动的场所,学生能够观看爱国影片,举办团体生日会、主题班会等,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

  (六)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近年来,我校不断呼吁社会共同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社会各届人士的关注厚爱,温暖了留守儿童的心,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我校志愿者在原先家访制度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情景,结合今年“千名教师大走访”活动,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交流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予必须的家教指导,帮忙他们正确地管教。

  该志愿者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父母直接对话,互通信息,及时通报小孩在校的学习生活情景,到达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合力。

  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学校为支撑点,构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大优化。

  首先,给家长及时充电。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印制一些关于如何教育小孩及关爱留守学生的做法的函授材料,寄给了远方打工的家长,让家长自学后反馈信息。有的家长很是感动,也很感激,表示在外挣钱,也不忘教育家里的小孩,让小孩健康成才。

  其次,尽力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对外强化了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校风建设更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

  无限芬芳落尽,惟有绿树依然。因为它扎根在爱的土壤,默默地奉献自我,也渐渐地壮大自我,更收获了精彩的成绩。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当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奋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促使他们构成健全人格,茁壮长大。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能够将这群留守儿童纳入人们的关注范围,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帮忙。为此,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三个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对安顺市平坝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

  1研究时间

  xx年7月23日xx年7月25日

  2样品选择

  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齐伯乡4个村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2%。在调查过程中,调查是匿名进行的,随机选择了50名儿童进行单独访谈。

  七宝乡位于平坝县西北部,东与清镇市沃利乡接壤,南与狮子乡、西与乐平乡、北与织金县接壤。全乡面积80.7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其中省级一级贫困村10个,二级贫困村3个。全乡总人口1.8万人,外出打工约5000人。村民知识文化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打工的情景十分普遍,导致约1200名儿童滞留家中。

  3研究过程和方法

  淇泊乡地处偏远地区(距县城28公里),山体起伏较大(南高北低),地形险要。平坝县最高最低的地方都在齐伯乡。为了全面了解淇泊乡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在乡团委的帮忙下,在淇泊村、下寨村、跑马村和格致村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收集更多的信息,我们采取步行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在研究地点,深入每个农场,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儿童及监护人的形式,了解儿童的现状。

  4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合本次调查,调查总体情景如下:

  4.1生活条件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是他们健康长大的基本保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在一齐,其余与其他亲属生活在一齐,极少数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主要职责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监督他们的学习,但很少有监护人能对留守儿童进行作业指导和思想教育。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左右的监护人能够帮忙小孩做作业和进行思想教育,60%的留守儿童能够做饭、洗衣服、独立生活,40%的家长经常回电话与小孩交谈。

  4.2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常见的问题,不容易发现,但影响很大。根据对走访四个村庄的留守儿童家庭的调查,我们能够看到以下三个问题:

  1.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父母,没有父母的照顾。虽然有一部分是在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朋友的监督下,可是和父母不一样。当他们遇到一些麻烦时,他们会感到软弱和无助。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性格内向。调查显示,18%的流动父母每周与子女联系一次左右,37%的流动父母每月与子女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回家半年以上,有的甚至好几年都不回家。这种长期的亲子分离导致了小孩的自卑和严重的逆反心理。

  2.大多数小孩都有攀比心理,需要强烈的自豪感。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似乎失去了强大的支持和保护。所以,与父母在身边的小孩相比,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些人甚至放弃自我,失去信心,学习没有提高。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仅有39%的小孩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大多数小孩需要在监督下学习。父母外出使小孩在家里感到孤独,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导致心理困扰和抑郁。心理上的孤独感和生活的匮乏导致小孩产生封闭自我、害怕与陌生人交流的变态心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留守儿童很少参加团体活动,33%的留守儿童期望在学习中得到教师的关注。

  3.留守儿童总觉得别人会因为他们缺乏保护而欺负他们,会为了一点小事而认真对待。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充满了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和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20%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经常发生冲突,尤其是在祖父母无法控制的情景下。70%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感到无助。少数小孩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钱出去打工,导致有些小孩想读几年书就出去打工。所以,关注它们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奋力。

  4.3学习和教育状况

  在对七宝乡四个村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导致儿童学习本事下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结果显示,85%的小孩喜欢学习。可是,55%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在中学阶段。仅有25%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会问教师,剩下的50%期望家长能帮忙解决。但没有父母,这些问题一向积压,无法解决,导致学业成绩下滑。

  2.留守儿童放学回家,50%的学生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做其他事情。可是另一半在看电视或者和其他朋友一齐玩。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仅有39%的小孩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大多数小孩需要在监督下学习。但另一项调查显示,80%的监护人会监督小孩学习,而小孩不愿意被监督认真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还有一个重点是,大部分监护人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根据调查结果,50%的监护人有小学文化程度,仅有8%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这也导致了学生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关键因素。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成绩下滑不可避免。

  5给我们关注留守儿童的提议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是十分困难的。留守儿童离开学校后,由于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差,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困难。根据问卷统计,我们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5.1家庭方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就要更加关注小孩的心理健康。外出打工的父母和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要尽最大奋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生活环境,宣传留守儿童健康长大。其次,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加强与小孩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的关心小孩。第三,要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和学校的联系。

  5.2学校

  学校是小孩的第二家庭。首先,学生的后天性格和本事与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带留守儿童。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33%的留守儿童期望在学习中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重要;其次,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要多给留守儿童分配,建立a留守儿童帮忙系统,设置留守儿童档案,经常和他们交流感情,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弥补留守儿童学习后得到生活的温暖。第三,定期开放家庭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家长能够通家庭热线经常与小孩接触沟通,让小孩定期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景,了解小孩在外的工作生活情景,加强父母与小孩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家庭纽带的心理渴求。

  5.3社会方面

  社会是小孩未来必须走下去的人生舞台。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社会关注是极其重要的。会让他们更快学会感恩,人学会感恩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小孩对社会有了很好的认识,这是他们走进社会,提前认识到社会的光明,然后看到社会的另一面,然后奋力去改善社会,让社会充满光明的必要过程。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是难以解决的。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统一认识,进取合作,齐心协力,构成抓留守学生、共管留守学生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构成合力,在教育教学、扶贫、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构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对小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生活就像一张白纸。这三个因素给了画,但画的是他自我。我们能做的是如何让我们给它们的颜料更充足的阳光。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一):

  一、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

  随着我县城镇化深入发展,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__年我县留守儿童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12.9%,留守儿童在亲情关怀、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保护等方面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荥经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领导机构,进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各中小学校在留守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为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荥经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和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荥经县教育局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学校也相继成立了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党政、工、团、少先队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明确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职责,构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2.关工委组织悉心关爱留守儿童长大。

  教育局和学校均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把关注特殊青少年,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关工委的重要工作资料,奋力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二)进取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条件。

  1.进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针对山区教育工作和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多的特点,我县结合“5.12”和“4.20”地震灾后重建工作,进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一是进一步改善泗坪中学等6所初中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二是把三合小学等7所小学新建成寄宿制学校。目前,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13所,__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生1328人,__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生1064人。

  2.改善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

  全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共有学校31个校点,享受学生约6727人。其中:乡镇中心小学23所,在校学生5500人;乡镇初中3所,在校学生1021人;村小及教学点5所,在校学生206人。按《荥经县__-__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我县从__年9月起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选定宝峰小学、安靖小学、烈太小学、天凤小学、新建小学5所学校为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学校,享受学生690人。__年秋季学期开学,计划新增青龙小学、青龙复兴村小、民建小学、民建大坪村小、新庙小学、三合小学、石龙小学共7所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转向食堂供餐,享受学生850人。其余学校到__年实现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全覆盖。

  (三)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1.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进一步完善联系留守儿童制度。

  (1)基本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全县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校班级、家庭住址、父母外出务工情景及联系电话、监护人等基本信息。各校以班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奠定基础。

  (2)探索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

  案例1花滩小学作为荥经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小学,目前,有留守儿童177人,分布在全校27个班级中,占全校学生比例13.7%。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学校建立并逐步完善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落实具体联系职责人,各班班主任负责联系该班的留守儿童,学校行政人员及领导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联系3名留守儿童,随时掌握、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情景。

  民建彝族乡双语寄宿制小学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联系制度和帮扶制度。班主任负责联系该班的留守儿童,每名教师负责联系、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学校行政人员及领导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联系了2名留守儿童,一名好学生帮忙一名学习有困难或行为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一帮一”手拉手活动,经常与结队与帮扶学生谈心、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景,并给予必须的指导和帮忙,引导他们健康长大。

  2.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制定了《荥经县__年德育工作要点》(荥教发[__]7号),统一安排布置全县德育工作。经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牢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开学毕业、入队入团、成人仪式等契机,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开展了形式多样、资料丰富的班、团队活动,并利用张贴标语、学校广播、黑板报、学校法制宣传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礼貌礼仪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狠抓学生一日常规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学生的养成教育纳入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考核资料。

  3.大力开展法制进学校工作。

  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荥经县教育局制定了《__年法制进学校方案》(荥教函[__]16号),统一安排布置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法制进学校”工作。基本建立了法制教育制度,各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课程计划设置要求,上好法制教育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认真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组织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

  案例2__年4月上旬,各中小学校利用黑板报开设了班级法制教育阵地,学校同时组织了一期法制教育宣传专栏。4月中下旬,各中小学校均聘请法制副校长或者司法机关联系人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部分学校还根据实际开展了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荥经县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列为__年工作要点,并开展了相关工作。4月21日,教育局关工委组织到新添中学、石龙小学等学校开展“加强法制宣传,创立和谐学校”的主题报告会。4月22日,教育局关工委组织到严道四小、花滩小学等学校进行“法制进学校”工作调研。

  截至目前,全县近__0师生无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行为越来越规范,学生小手牵大手的法制教育活动影响着家长和周围的邻居、朋友。

  4.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雅安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的指导下,荥经县各中小学校结合地震灾后学生心理辅导,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资料,请相关心理学教师为学生作心理教育讲座,使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

  案例3荥经中学由心理学专职教师陈诗瑞教师在初中部各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经过学校心联小屋、承办荥经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和邀请川大心理学师生到校举办心理讲座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学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本事和抗挫折本事。

  5.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管理。

  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考核机制。教育局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列入学校工作目标,加强检查考核。学校和班级每学期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进行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路子;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强留守儿童的考核表彰,对各方面表现好和提高大的留守儿童利用“六一”和每期散学典礼进行单项表彰。

  6.创新家长学校机制。

  经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家访等途径,定期对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交流,不断提高家教水平和监护本事,帮忙他们更新家教理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聘请法制副校长和社区人士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奋力构成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

  (四)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到实处

  1.落实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

  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进取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一名好学生帮忙一名学习有困难或行为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学校要求每位学科教师要经常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无偿补课、“开小灶”等进行转差提高工作。

  案例4严道四小是一所城镇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级13个班,学生579人,留守儿童195人,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3.6%,留守儿童问题正日益凸显。学校落实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大力开展“结对子”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忙;同时,学校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居委)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荥经中学、严道一中、严道二中、花滩中学、泗坪中学等学校专门为住校的留守儿童开设晚自习,选排教师进行辅导,宿舍管理人员对住校留守儿童关爱呵扶,严格管理。

  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各校均成立了兴趣活动小组,让留守儿童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

  2.开展人文关爱活动,真情关爱留守儿童。

  除了在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外,各学校还要求师生不得歧视留守儿童,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的本事,不断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县教育局号召师生为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捐衣物、捐学习用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各学校依托社区优势,发挥“五老”作用,让社区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如:帮忙留守儿童落实解决低保,共同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严禁上网吧等,进取为留守儿童健康长大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3.建设并充分利用爱心书屋和爱心之家。__年,我县建成爱心之家7个、爱心书屋6个;__年已建成留守学生爱心书屋和留守学生爱心之家28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个。利用爱心书屋和爱心之家,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留守学生书屋暑期为留守学生开放。

  案例5民建彝族乡双语寄宿制小学是荥经仅有的两个彝、汉双语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学生3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111名,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县教育局、民建彝族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雅安市教育基金会的援助下,学校准备在乡政府内建立民建彝族乡建乐村“留守儿童之家”,目前正在进行物资采购,预计于__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4.大力开展各类资助和慰问活动。

  构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勤工助学为辅,奖助学金、困难资助等资助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的“奖、贷、助、补、减免”等资助政策,以“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为工作目标,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和生活费用。__年我县资助留守儿童在内的贫困学生6220人,资助金额达625万余元;__年上半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学生数14744人,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供给教科书学生数14744人,义务教育阶段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1115人。

  案例6__年4月,关爱留守儿童“恒源祥”品牌向全县100名留守、孤残儿童发放100件爱心毛衣;章浩龙先生自__年起,长期资助我县贫困留守学生,4年来先后捐资30余万元,共资助我县贫困留守学生260余人,__年又为胡长保小学50名贫困留守学生带来360元人的关爱助学金。今年上半年,“女市长教育基金”、“自贡市对口资助荥经县困难学生”、“章浩龙基金”、“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等11项国家、爱心企业和慈善基金已经发放到位,资助总额为134.11万元,受惠学生为2082人次;“育英助学计划”、“微尘基金”、“蓝天春蕾女童班”、“音乐之声我要上学”、“扶贫移民局资助”、“共青团委寻找帮忙困难青少年群体”6个资助项目已按照上级要求完成资料收集、上报工作,待资金发放到位,届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人次将增加约415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部分留守儿童学科检测成绩仅有40、50分,逃学、厌学现象比较普遍。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本事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此刻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长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逃学、早恋、抽烟、喝酒、说谎、打架,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齐……成为了“问题儿童”。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大多正是情感、品德、性格构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

  案例7严道四小对10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教师的提问,团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一个角落。

  4.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出现偏差,教育和关爱力度不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责完全推给学校和监护人,乡(镇)政府、村社、社区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没有构成合力,教育和关爱力度不够。

  (二)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

  2.监护管理力度不够。隔代教育徘徊于溺爱的误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年纪较大的人。天凤小学对本校留守儿童监护人情景进行调查,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占56%;无人监护占26%;监护人是其他亲戚占18%。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忙和辅导,并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重“养”轻“教”,过分迁就,甚至放任自流,只“养”不“教”;其次,是托管(新型产业),同时监护几十个小孩,也只能让小孩们吃饱,按时上学,他们的表达本事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忙、指导,不能在学习上、心理上予以辅导。

  3.教育方法简单。一部分留守家长有溺爱和偏爱的倾向,把小孩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出了问题又是简单粗暴,动辄拳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或者干脆放纵与不管。他们中一些人早出晚归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来往,沾上小偷小摸恶习或痴迷于电子游戏,光顾不良网吧,整天神智恍惚。

  4.沟通难度大,家校联系少。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学校教师很难见到小孩父母应对面交流,即便是了解小孩父母的联系电话,基于学生的数量和学生问题的复杂性,教师也很难做到长期坚持与家长沟通并电话反映学生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大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很少主动了联系教师了解小孩在学校情景,导致家庭和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的信息沟通不畅。

  5.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完全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非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他们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供给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三、对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提议

  1.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学习和生活,一是能够解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不力的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进取性;三是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利于留守儿童发展进取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能够基本排除留守儿童在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继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忙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经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小孩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四是大力开展各类资助,竭力帮忙贫困留守儿童。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重视对留守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学校培训活动,召开家长会,引导他们经常与小孩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小孩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小孩的职责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4.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关爱网络。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景,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景采取进取措施,和学校、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异常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忙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教师、村妇代会、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气,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异常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远离父母的小孩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长大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二):

  __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0.7万人,农业人口约占75.4%。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43043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7317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并且给正在长大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长大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__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20__年以来,__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景先后两次做了调查,一是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乡镇下发了调查问卷,二是对全县26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共计9545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7317名,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小孩中50%以上不一样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县45740名儿童中,有7317名农村留守儿童,占16%,其中女童有3624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643名,占留守儿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74名,占留守儿童的3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783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小孩。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小孩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本事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小孩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小孩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所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本事辅导小孩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异常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本事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731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景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小孩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小孩,有的体弱多病无本事监护小孩,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小孩,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小孩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小孩的人格构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小孩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长大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长大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构成的因素

  由于我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广,近而在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必须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县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必须的奋力,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

  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构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一样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资料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期望自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期望给下一代长大供给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一样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本事与小孩教育需求之间构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小孩的学习,对小孩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小孩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小孩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资料、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忙与疏导,需要经过教师、经过团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构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气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资料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及提议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长大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20__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奋力为流动儿童理解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督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心里状况,关注他们的长大变化。20__年,县妇联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首先以__县第四中学为例,建立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就是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以多种方式了解小孩的思想动态,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此刻该学校有留守班级3个,近160名学生。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小孩的职责和义务。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三):

  1、家访对象:谢__

  2、年龄:8岁

  3、性别:男

  4、家长姓名:陈__

  5、与家访对象的关系:祖孙

  6、是否留守:留守(爸妈都外出打工)

  7、联系电话:000000000

  8、家访资料:

  我们是中午的时候到学生家的,当然他的奶奶正在门口坐着,我们向她证明了我们的来意后,她很高兴的接待了我们。

  __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孩,平时在教室里不爱说话,可是学习很奋力,成绩也很好(考了3次第一名)。听他奶奶说,他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回家后从来不说,只是自我一个人憋着哭,这也许与他是留守儿童有关吧。

  __的奶奶是一个十分通情达理的老人,她对她的孙子孙女期望都十分高,并且很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她一向期望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后有出息,别在在家种地了。

  我们聊到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对学生的期望;

  2、家长对学习的要求;

  3、学生生活方面的情景;

  4、学生最需要哪方面的指导;

  5、家长期望经过哪种方式和教师交流(家长会或家访等);

  6、如果学生犯错误了,家长会以什么方式处理;

  7、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外,还比较关心学生的哪方面等。

  8、家访总结:

  经过家访,我发现老人家对孙子的期望真的很高。她十分关注他的学习情景,但对他的其他方面如性格、交友等关注的很少。

  __的内向、不爱说话、受委屈不说,我觉得与他的家教有很大的关系。也许是家人只关注他学习的'原因,也许是爸妈不在身边的原因……但听他奶奶说,__不是很听他母亲的话,但很听她的话,原因也许就是和母亲接触太少吧。

  我觉得家长不应当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他们应当多了解一下学生的交友、性格等其他方面的情景,让学生能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四):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下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在暑假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天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日,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小孩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小孩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小孩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所以,这个群体的小孩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景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并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不全。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长大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长大。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小孩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

  3、父爱母爱失常,小孩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小孩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小孩生活的经济支付本事较强。所以,他们往往对小孩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对小孩的全部的爱,小孩要什么就能够十分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构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确定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职责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小孩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小孩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小孩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我亲生的父母到底不明白疼爱自我。二是监护职责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研究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我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所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明白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明白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所以,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我小孩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所以,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

  三、思考与提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提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提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当从下头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长大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五):

  活动参加者:黄波

  活动时间:20__年3月29号-5月31号

  活动地点:息烽县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状况

  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14个镇共抽取42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20__年3月20日。汇总结果显示: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30人,劳动力4966人。20__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133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人,减少2、12%。据此推算,20__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13477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26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23121人,占留守儿童的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10596人,占留守儿童的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38人,占留守儿童的5%,独立生活的有44人,占留守儿童的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状况令人堪忧。14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小孩教育帮忙不够。调查中发现,83%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小孩学习,仅有10%的监护人和教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教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梦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构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教师和同学和平共处。并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的占17%,一般的占65%,差的占18%。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幼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潜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长大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决定,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构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必须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构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一样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资料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期望自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期望给下一代长大带给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取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一样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潜力与小孩教育需求之间构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小孩的学习,对小孩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小孩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小孩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忙与疏导,需要透过教师、透过群众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构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气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资料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二、对策和推荐

  1、从社会职能上,要进一步构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职责。一是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长大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构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长大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利。三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引起全社会重视,调动全社会力气,共同参与解决。四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宣传部和精神礼貌办要加大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强化监管职责;教育部门要构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在向留守儿童开展献爱心及“一对一

  ”帮扶、“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透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村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个性关注,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教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气,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个性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群众活动,培养他们的群众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家庭教育上,要奋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资料能够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一人在家,则影响相对要小得多。所以,父母外出打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持续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在沟通资料上,不能只谈生活,就应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状况,让小孩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能够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小孩的情感发展十分有帮忙。另外还要与小孩的班主任、监护人持续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从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带给完整长大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带给住宿便利。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构成合力。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教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小孩在家的状况,以便及时帮忙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四是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带给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忙他们知法、守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忙他们健康长大。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集中表现

  1、学生成绩不佳。据调查,留守儿童群体中,成绩较好者仅占12%。在农村,教育观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读书无用论,很多人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用处,而出去打工能省学费还能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更加一塌糊涂。另一种认为读书是学校和教师及儿童自我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职责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当然,有些农村留守子女的监护人教育观念还是很强的,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现状堪忧。

  2、个性心理健康发育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构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长大。个性特征上,他们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健康的心理成为摧残“留守子女”的“重磅”。

  3、价值观与人生观偏离。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小孩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心理,所以,他们往往对小孩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加大对小孩进行物质投资,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单纯的消费,这种消费极易构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缺少勤俭节俭的精神。

  4、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现象很严重,这些儿童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确定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另外,留守子女对年老隔代的或关系较疏远的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理解,并且这些长辈也可能因本身种种原因而无法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社会化教育的重担,那么就可能导致这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透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如此之重,下头就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1、家庭方面。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子女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儿童的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对儿童过分溺爱,养成了儿童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难和儿童交流,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儿童任何帮忙。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儿童,新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更加不利,站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儿童进行管束,儿童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

  在外务工的父母平常很少与子女沟通,仅有在节假期间回家,父母普遍存在“补偿”心理,所以带给儿童的仅有物质补偿,而缺少精神食粮。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会督促儿童学习,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因而造成了很多家长成为儿童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化的不足。

  2、学校方面。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子女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齐对留守子女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家庭的儿童大多由祖辈抚养,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各学校教育无法协调。同时此刻农村的教材资料以城市教育为参照,严重脱离农村的实际,加之农村学校师资力气薄弱、寄宿制学校较少,办学条件也不易改善,无法对留守子女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导致留守子女社会化的不足。

  3、社会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所以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当今有许多不良社会环境,如游戏厅、网吧等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改善“留守儿童”状况的提议

  1、构建“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发挥各方力气,在全社会构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五条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宋儿童健康长大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2、建立“留守儿童”长大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景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反映其提高与不足的长大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景,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3、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留守儿童”每一天24小时在学校教师的监护下,学习质量有保证,生活水准有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目前,我县已有寄宿制学校10余所,但仍不够“留守儿童”的需求,所以,此项工作还要大力推进。

  4、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经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小孩的情景。我县寄宿制学校新知学校为每位“留守儿童”发放电话卡,开设了家长联系热线,小孩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教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景,反馈信息,为小孩的健康长大供给良好的环境。

  5、培训“留守儿童”第二家长监护队伍。在全县成立了30个家长学校,组建了家庭学校总校讲师团,定期开展家教培训和咨询。同时,开设爷爷奶奶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让“第二家长”懂得照顾小孩的知识,学好教育小孩的方法,掌握培养小孩的本领。

  6、整治“留守儿童”学校周边环境。各相关部门依法加强了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学校周围200米内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资料的过渡软件等相关要求。

  7、学校对留守儿童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当增添一些课程资料和生活本事训练资料,提高小孩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本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七):

  今日一大早,在农工蚌埠党委的组织领导下,10余名农工党员一同前往怀远荆芡乡小学,做留守儿童问题调查。一路上满眼的高楼大厦,宽敞的道路,繁华的商铺一家紧挨着一家。郊外的农田已变为门类齐全的工厂。虽然道路不断加宽,拥挤的车流还是让我们只能蜗行。

  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边在想:改革开放确实让我们国家得到了腾飞,人民群众也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城郊的荆芡乡也应当是鸟语花香,人民生活富足的桃园吧。

  来到怀远县,仅拐了一个大弯很快就到了荆芡乡小学,说明学校离县城很近。一进学校,让我的眼前一亮,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校区满大的,比我以前对农村学校的印象好得多,能看得出,整个学校是重新建立的,校区宽敞明亮,一尘不染。前院可能是操场,空旷,简单,整洁。后院有一栋新建的教学楼,十分气派,作为小学使用,无论从面积还是结构,都足够用了。

  当地的领导和学校的教师对我们的调查工作都很重视,一早就等在那里了。因为是暑假期间,没有一个学生在校。离校的学生,大多也都去外地与父母团聚了。所以调查对象无疑落在了留守老人的身上。

  陆续请进来的老人多数确实很老了,就像孔林的柏树,脸上的邹纹像老树皮,腰弯得像枯藤,说话的声音像昏鸭,词不达意,答非所问,并且地方口音很重,经过翻译才了解了令人震撼的现实。

  荆芡乡地处县城西南,交通便利,教师下班都是回县城居住的。就是这样一个不属于偏远农村的学校,百分之60到70都是留守儿童,而他们的监护人就是上述的老人。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婆,自我生活都很难自理,还要负责4个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还有兄弟两人因为爷爷住院了,奶奶也去了医院陪护,这兄弟俩都还不会作饭,不用说学习了,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还有不少是单亲的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更大。

  还有不少留守儿童是委托亲戚、朋友照看的,这些亲戚、朋友只能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对于学习、心理、生理、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培养,则做得很少,如果小孩一旦犯了错误,很难进行管教。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调查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怎样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有很多提案,比如强对留守儿童关注,各级政府、学校都要采取切实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等,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化造成的,所以,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就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化制度。可是户籍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在这之前,还有其他方法来补救,比如:

  1、实行M形就业,就是在生育和哺乳期,甚至在整个儿童阶段都不就业,或就近就业,在此前后的阶段能够选择外地就业。在此期间,国家能够给予生育补助。

  2、城市的心理医生轮流定期去农村小学做心理辅导,及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3、鼓励建设民工子弟学校,千万不要以各种理由加以阻拦,如办学条件不具备。场地、设备、师资力气等等。民工子弟学校是从无到有,就不可能万事具备。

  4、鼓励城市的学校接纳民工子弟,其实,此刻很多城市的小学都招不满学生,不少学校所以都合并了。

  5、代理母亲,让留守儿童的母亲们轮流看守这些儿童,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同样能起到父母的作用。代理母亲也能够是志愿者。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八):

  在这二十一世纪里,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中,各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谈谈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为家庭,由于经济发展,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等现象,这个家庭就出在分开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小孩留在家中等情景,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资料

  一、“空巢老人”的出现

  “空巢老人”在词典中解释为子女长大后离开自我或单亲老人的意思。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

  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大多人会去工作来换取支撑这个家的力气,这样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

  第二、间接原因:此刻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想独立生活,男子在外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对这个问题出现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空巢老人”此刻的心理、身体健康、生活等情景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此刻老龄化情景十分严重,有几亿人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老龄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当年能扛多少斤东西的身躯了,此刻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压迫着他们。

  他们独自呆在家中,独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独,感到悲伤,想当年把子女拉扯大,此刻又不在自我身边,心中又感到焦虑,深怕自我出现了什么事,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忙。每一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中。官方调查全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79.5%靠农副产品与种植水稻。

  二、“留守儿童”的情景

  俗话说:“小孩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发展靠这些花朵。”可是此刻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扰乱社会的秩序。以前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可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祖国归于我们,我们此刻这种状态,能否担起重任。

  此刻经济的发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小孩留在老家,让长辈来监护小孩,可是老年人的知识有限、精力有限,仅仅让学校来管理更是不行,毕竟中国还不算很发达,教育不是那么的先进,教育中存在着漏洞。

  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仅为88%。南方某省调查留守儿童心理情景显示,有40.5%的留守儿童觉得自我是被遗弃、受到歧视、不如别人的想法,存在着心理问题。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上述中的比例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只是某省份调查,如果从全国来看,这是个很庞大数目,这也反映很多问题。

  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开始成绩是十分好的,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婆婆爷爷的话又听不进,每一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上述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既然小孩是祖国的未来,此刻的小孩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关心这些留守儿童,关心小孩的心理、身体健康,关爱这些自认为不如别人、别人遗弃的留守小孩。

  留守儿童不仅仅要受教育,还要得到保护。公安局统计,在被拐儿童情景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就是留守儿童,我们只重视儿童的教育,不重视小孩的人生安全,这样也是不行的。

  三、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

  “空巢老人”心理,大多都是60岁以上老人,自我出生年代与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远,觉得之间有隔阂,子女新组建的新家庭等情景,让老人自我独处,老人有时觉得自我身体等情景会连累子女,成为他们的负担,种种想法,成为老人心中一道阴影,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自我也是从儿童阶段过来的,自我以往也是留守儿童,能明白他们的感受,他们也向我诉说过,我对他们感动同情,都是农村小孩,我们长大的却不是一样。他们渴望自我和父母在一齐,不管有多少钱,反正觉得和父母在一齐就行,他们不愿意被别人说自我被父母遗弃,其他大人也在那开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给你生弟弟妹妹,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能理解这些话刺激吗这也看出中国教育问题的存在,也看出中国人的道德。

  四、结束语

  祖国的历史,是前一辈老去的老人辛苦创造而来。祖国的未来,是晚一辈朝气的青年刻苦建设而来。关注“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同一个祖籍。关心帮忙别人,等于在帮忙自我,何乐而不为。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四十九):

  资料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为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我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奋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

  留守儿童现状原因提议

  问题的提出:

  1、什么是留守儿童?

  2、为什么留守儿童数目会越来越多多?

  3、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为了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我和我的同学分别在自我的家乡调查的进100户人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数,那么为什么留守儿童的数目会如此之多,经过调查和参考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相对的比较贫困,父母为了支撑小孩读书和供养家里年迈的父母仅靠家里几亩地是完全供应可是来的,为此他们不得不留下年幼的小孩在家自我出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就造成的大批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把小孩交给自我的父母抚养,自我与小孩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主角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生活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亲情饥渴”,在调查中每当我们问到小孩想不想父母时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他们的父母大都是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能给小孩的仅有经济上的关怀,调查中有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偶尔的一个电话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不能给小孩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小孩见面,至使小孩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学习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具体的原因我们寻访过学习的教师,教师大都表示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与他们的智力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大都聪明乖巧,只是家里疏于管教,对于小孩的学习关心不够,家里的爷爷奶奶对小孩有的只是溺爱,对小孩言听计从,并且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无法辅导小孩的功课。另外就是有些小孩小小年纪就开始迷恋网络,不思进取也就造成的小孩学习成绩不好,素质偏低。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大家应当异常注意的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个别小孩行为孤僻,言谈极少,整天呆在家不出门,但这也是极个别的情景。然而有部分的小孩小小年纪满口脏话,这也是父母疏于管教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本事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此刻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这都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啊!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参考的许多文献,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奋力,协同合作。现将我的提议总结如下: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小孩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教师及儿童自我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职责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当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职责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我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小孩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小孩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教师说明自我的情景,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小孩的策略和方法。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小孩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经过各种方式对小孩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小孩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小孩的生活、教育情景以及小孩的心理变化。沟通资料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小孩的爱与厚望,期望小孩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经过沟通以了解小孩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二、学校方面

  (1)景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长大情景,构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职责,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供给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供给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小孩的长大,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长大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忙、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长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五十):

  时间:20xx年1月16日住址:北门沟59号家访对象:xx家访人:xx

  家访目的: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寒假生活状况,送去春节祝福,与监护人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聊留守儿童在校情景,互通有关留守儿童思想信息。

  家访资料:

  学生情景基础比较差,胆小,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不懂也不敢问,可是本学期拖拉现象明显减少,提高还是可观的`。

  家访心得小孩的父母春节都回家过年了,和家长沟通:上学期,该生学习上十分吃力,本学期好转了很多。由于自我十分奋力,爷爷对小孩也很上心,小孩才会有这样的成绩。在家校联系本上,郑磊的爷爷对于小孩每一项作业都检查十分认真,而对于默写之类的题目,在小孩默写后还让小孩认真逐个订正……正是这种态度才造就了小孩的提高。期望家长多和家里联系,和教师联系,促进学生尽快赶上来。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