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一):
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基本途径。
第一,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第二,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
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景,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天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能够并且应当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情景,广开思路,发掘校内外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应当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我们明白,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它更强调特定群体和情境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开发和利用这类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研究青少年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忙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业的信心,也能够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从自我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很多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异常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尤其是调查特定课程受教对象的兴趣和活动能够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忙学生尽快到达课程的目标要求。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各门功课的选材都应当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受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并且还应当兼顾他们之中的差异,设计很多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所以,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一样的各种活动与材料,是各门功课选材的必要依据。比如,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当备有从不一样层次介绍同一主题的资料。同样向学生布置分组作业,也应因组制宜,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项目指定他们去完成。各种练习材料,其具体的资料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和编排。循序渐进的原则十分重要,因为重复练习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智力活动的乐趣,反而可能在必须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智力生活的敏感性。
(3)为学生供给反馈资料。为学生供给的反馈资料,异常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能够很好地帮忙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教师甚至能够自我尝试收集学生常犯错误的资料,设计和整理成各种特定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核查表,从而及时供给反馈资料。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实践应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资料。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我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当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至于学生平时的课外活动以及有些什么其他学以致用的机会,则恐怕要靠学生自我介绍,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当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本事。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资料忘记得一干二净,整个课程教学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远离生活而导致课程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困难。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很多技能都具有通用价值,将这些技能做一番调查整理,构成一个对于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至于态度、兴趣和理解本事等,虽然也有通则,但这方面的研究很难供给有益的通用标准素质清单。所以必须结合具体实际情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作为课程组织成分之一的素质标准。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景的思考等等。教师们要不断地研究如何来充实自我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奋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经过自我总结和进取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我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本事。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忙、同事提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与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称职的教师都应当懂得如何去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懂得在应对某种学习的需要时如何去追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的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要能钻研教学,又要能拿出自我的研究成果让其他人分享。
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有许多方法和技巧,它们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了。工作日志、录音带或录像带以及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等自我总结的方法和策略,不仅仅能够使教师给自我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也能够使教师对自我的教学发展路径作长期的跟踪,还能够对自我的提高作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的地方。其他方法和技巧包括对初执教鞭的教师进行有组织安排的和无组织安排的同事观摩、研讨、辅导和帮忙,教师还要有机会组织研究小组或者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加入各种专业活动网络等,从而更好地了解教学研究的动态,逐步使自我成为教学知识的生产源。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进取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我的学习生活经验。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二):
此刻很多教师已经有意识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是,为什么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什么是课程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呢?
一、是什么?
什么是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及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其他教学资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如音像资料、报刊、图书馆、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还包括人的资源,如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生活经验体验和知识结构等。
二、为什么?
为什么要探讨这个话题?进取开发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
三、如何做?
1.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教材资源
1)要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就必须先深入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设计理
念和资料,熟悉教材编排特点。
2)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需要来利用和开发教材。从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我的感悟;
以前的我也是教教材,因为不明白如何分析与研读教材。此刻的我经过用有
效教学框架来科学分析和解读教材后,就弄清了教材编排的理念与逻辑,并且能够从文本分析中凸显知识的魅力,让课堂更有深度,学生更喜欢英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补充背景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本事。
以后如果在教材的使用中发现了问题,我能够向编者提出提议和意见。同时有意识经过海量阅读来积累优质的课外教学资源。
2.突破教材的约束,合理开发教材以外的素材性资源
仅有深入研究了教材,我们才能突破教材的束缚,围绕单元主题语境选用有育人导向,真实完整,多样的语料,比如英语诗歌,绘本,时文等学习材料。我们不能单纯从应试出发开发资源,比如过度开发围绕教材的教辅资料(练习题,检测题和导学案等)。
我的感悟:
这几年,因为开展自我的课题研究,我一向在奋力突破教材的约束,合理开发了一系列英语诗歌诵读材料,英语绘本阅读材料。学生的确十分喜欢这些育人导向强,真实且标准的英语材料。
今年暑假,我会进一步整理这些课外素材资源,把绘本和诗歌分年级装订成册,至少要确定自我所教年级课外资料。
3.进取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
教师要进取利用开发学校的图书室、音像设备等教学设施,增强英语学习的
真实性、鲜活性和实用性。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供给课外英语读物和视听资料,电子白板等硬件设施,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
我的感悟:
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并没有什么英语读物,可是我们能够给学校提提议和意见,请求订阅一些英语报刊杂志,或者就把自我家的英语绘本与报纸放到教室里去给小孩们阅读。并且要开展阅读活动,才能带领小孩们一齐阅读。我们学校此刻每个教室都有电脑,都能够使用希沃白板,还有一些教室里装了一体机,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有了更多的支持和展示空间。
4.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包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体验,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1)教师要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和分享平台,激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引导学生建立和利用自我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分享;
3)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柜,鼓励学生创作班级英语日志、英语墙报;
4)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环境设计,创立英语广播站等;
5)组织学生用英语开展网络交流和讨论。
我的感悟:
我们要组织学生用英语讲过去的经历或者体验,讲故事等活动,我们能够让学生建立自我的微信公众号,鼓励他们把自我的优秀说写作文发表到公众号上。组织学生自我订阅英语报刊杂志,带到教室里,放到图书角,供大家阅读分享。多布置一些英语海报、英语手抄报、绘本创作等作业,让小孩们把作业做成作品。向学校广播站推荐一些英语播音员,增加英语诗歌分享、英语小说欣赏、英语歌曲推荐等栏目。我需要选择一些英语发音漂亮的英语播音员,并且还要选择几个负责人负责这3个栏目的审稿。这是一个新鲜的事情,值得尝试。
5.大力开发和利用数字学习资源
经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学生能够根据自我的需求选择学习资料与学习方式,
使学生之间更有效互相帮忙,分享学习资源。教师需要大力开发并且利用这些数字学习资源。
我的感悟:
这几年我都让学生用免费的“一齐中学”跟读正确语音,培养小孩们大声读英语的习惯,训练他们的口语。最终小孩们反映,这对于他们的口语测试有极大的帮忙。其次,我每个周末都让小孩们用“英语趣配音”配作品发群里欣赏,并且每个寒暑假都进行英语配音作品比赛和英语微电影制作比赛。在每次开学的第一天,就把优秀的配音作品和微电影在学校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以后,我还要把这些优秀作品发到我们学校公众号上,让更多小孩的作品被看见。
寒暑假,我还经常带小孩们读英语绘本,这样的生活既充实了学生的假期,又提高了小孩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想,以后还能够在寒暑假带学生诵读英语诗歌,让他们把对诗歌的感悟发到微信群里,并且鼓励他们到喜马拉雅听书录制自我的诗歌音频。
6.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效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研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学生的家庭的承受本事,坚持简便、实用、有效原则,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前提。严禁编写和使用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学校要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取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注重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种类齐全、层次清晰、功能多样的课程资源完整体系,避免课程资源碎片化。
我的感想:
对于不太富裕的地方,教师能够把英语诗歌打印成册发给小孩们,带学生诵读。英语绘本也能够拍照做成PPT,带学生看课件读绘本。学校也能够以教研组或备课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比如假期就做好课件,导学案等准备工作。大家能够共同使用这些资源,同时也需要把诗歌和绘本阅读根据教材主题语境系统化。这样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滋养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三):
[摘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针对课程特点开发隐性课程资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进取的学习态度、构成良好的综合素养、具备终身学习本事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采取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组织系列自主学习活动、创立具有课程特色的学校环境、建立多元化评价渠道、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开发隐性课程,使学生既能简便获得本课程知识与技能,又能在学习理念、价值、态度、情感等情意要素方面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开发;利用
隐性课程在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有明确定义,在学校情景中,学生无意识中所获得的经验,价值观和梦想等意识形态资料和文化影响。它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的特征。在美国的20世纪70年代,隐性课程相关的研究慢慢被关注,并逐渐进入“理论化”阶段。随着对隐性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如今的世界各国教育界对课程理论研究中,隐性课程作为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其方向为: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转向较独立的理论探索,从理论层面的认识逐渐拓展到实践的操作层面。在当前职业学校全面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形势下,许多教育工作者从新课程的视角重新审视和研究隐性课程,对隐性课程的研究逐步从学校建设、专业建设深入到具体某一课程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经过对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本事,掌握初步的应用计算机学习的本事。了解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技能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处理及呈现本事,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好这
门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护理信息技术》、《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救护理》等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既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的教学资料,也包含了非显性课程中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蕴含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为学生供给多方面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环境和手段,能让学生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显性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综合和创新运用,从而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本事。
一、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将课程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娱乐和人际交往等融为一体,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实践,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主动、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学生养成进取的学习态度经过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将教学资料与护理工作任务有机结合,使学生尤如置身于现实的工作环境,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增强职业认同,激发学习职业技能的兴趣,养成进取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构成良好的综合素养隐性课程一向伴随着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所以,我们能够经过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资源,创立一个良好的实训室学习氛围及人文环境,让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本事,在学习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同时挖掘学习潜能,构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4、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本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本事,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更新换代迅速的计算机的发展。终身学习本事包含与他人分享、尊重与合作本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事等,经过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不断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具备终身学习本事,以适应现代社会岗位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的开发
要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就要发挥并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现有的优势资源,为做好《计算机应用基础》隐性课程做铺垫,在教学中能以多种形式呈现,并隐含在教学过程的多个方面。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外,并要加强对各种综合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奋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关系等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才能很好地开发隐性课程资源,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不仅仅是单纯传授计算机应用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更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淡化教师权威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养成进取的学习态度;才能在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注意收集医院的护理工作、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上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典型案例,不断丰富教学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中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机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使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成为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工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和构成良好的学风,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学习氛围。
2、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组织系列自主学习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隐性课程的开发要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如学习形式、计算机操作规范等,促进学生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习的信息平台,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理解教育变成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进取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网络协作学习。经过上网查询,筛选学习资料,应用微信、QQ与他人交流,应用office办公软件撰写学习心得和小结,应用Excel工作表统计相关资料,应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在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并不断培养知识迁移本事、创造本事、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事,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3、重视环境因素影响,创立具有课程特色的学校环境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学校环境来影响并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在学校环境建设中,尤其是在计算机实训中心建设中要重视引入并发展独特的课程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体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价值取向、职业操守等资料。在实训室布置上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对学习的影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应用等有关资料,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重要性的意识。在学校网上供给良好的交流平台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在学校网中设置论坛等信息交流工具,便于学生开展专题讨论、相互交流,促进学校内良好教学风气和学习氛围的构成,同时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明确,逐渐构成进取主动的学习习惯。
4、正确评价学生,建立多元化评价渠道评价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与技能除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还应掌握职业道德准则、人生价值观、计算机应用与医疗卫生工作相结合等评价资料。并且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仅是以经过等级考试而判定,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本事,也就是要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5、增强学生理性认识,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认真组织丰富多彩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关的学校活动。利用这些丰富的学校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进取的学习态度。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学生经过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在医疗卫生的工作与现实生活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真正的用途。使学生在见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强大功能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其社会地位的认识,增强学生社会职责感。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本事、创新本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刚进入高职校,受教育环境、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时虽有必须的兴趣与热情,但常感到学习时有必须难度,甚至部分学生出现必须的惧怕心理。所以,开发本课程的隐性课程资源,经过采取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组织系列自主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创立具有课程特色的学校环境影响学生、建立多元化评价渠道正确评价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理性认识等措施。隐性课程的应用,慢慢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从而实
现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目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四):
生物科学是一门属于科学前沿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它涵盖的资料广,知识的外延大,并且课程资源又随时间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实行新的课程标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资源短缺。
所以,在课改后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应根据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取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在以后的生物教学中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在各种课程资源中,校内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利用好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执行新课程计划的基本条件。
1.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学实验室建设。
因为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室设备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实验教学及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例如,按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生物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满足实验、实践教学;把《标准》要求的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开足开全;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鼓励学生因地制宜有创造性地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践活动。
2.适时利用学校图书室,扩大学生生物学知识面。
学校图书室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是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源泉,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本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应尽快调整图书结构,配足配齐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延长图书室开放时间,改变借阅方式,尽量方便学生阅读,切实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益。
3.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整合。
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及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利用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清晰的图像,有利于学生直观认识;对于细胞分裂、血液循环、尿的构成等生理知识,能够利用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对于动物的行为、生态系统等章节,可播放VCD等。这一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使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整合。
4.充分利用生物园、绿化区等有限的生物区域。
生物园、绿化区是学生探究和实践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应当让学生成为生物园、绿化区的主人,参与生物园、绿化区的建设和管理。
二、进取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果园、菜园、小溪、池塘、树林、山岭、医院、养殖场、菜市场、环保机构及校外实践基地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天然资源。农村学校在这方面独具优势,为学生学习生物学供给了丰富的天然资源。应对新课程资源贫乏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当以此为契机,重视利用生物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这一目标出发,结合教材具体教学资料,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引导帮忙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究。经过半年的实施,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视野宽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实践本事、合作本事、创新本事等都大大提高了。
三、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家庭中有不少的课程资源能够开发和利用。在争取学生家长的指导和参与下,可细心观察家中饲养的家禽家畜、宠物、种养的花木,了解一些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点、生殖特点等;进取看一些生物学方面的书刊,了解课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留心家长平时谈及的作物栽培、禽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这样,学生会耳濡目染,积累不少感性知识,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课程资源。
四、广泛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媒体资源包括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家中的有线电视、录像等。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师生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
(1)随着计算机在农村学校的普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为生物教学供给了重要信息载体。生物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认真制作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2)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形形色色的生物科学网站,作为生物教师应当为学生供给较好的生物网址,再适当拿出必须的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入学校微机室“泡吧”。可是要注意,在利用网络资源时,教师要严格把关,确保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赏本事,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录像在生物教学中已得到较长时间的应用,它能够展示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实验原理等资料,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从而带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播放有限的教学影片外,教师注意剪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人与天然》中的有关资料,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在观看时兴趣浓厚,效果明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活习性及一些学生不易见到的珍贵稀有动物。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2.淄博市新课程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要。
3.唐小平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五):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被应用于生活,由此可见,数学课程资源无疑是浩瀚的汪洋,永不枯竭。而对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不仅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陶冶学生情操,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本文经过阐述数学课程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提出教材、生活、学生和网络等各方面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29-01DOI:10.16550jki.2095-9214.2016.07.02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各种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利用的一切场所工具等资源。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课程资源的不正确认识,导致数学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难以更好地服务数学教学,所以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进取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基本阐述
(一)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概念。事实上所谓的数学课程资源就是指数学资源,即教学信息和课程的源泉,有益于课程教学的一切人力物质。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前者指对课程及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有利因素;后者指课程及教学的直接构成因素。而通常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讨中多指广义概念,实施课程必须用到的资源,它具有三种划分形式:其一,有形或无形;其二,素材性或条件性;其三,校、内外和网络化。一般数学课程资源主指贴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满足数学课程实施的材料场地等,对于这些课程资源应做到目的性的开发利用。
(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条件,即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理解新课程观,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必须改变传统机械化、重视教材的教学形式,加强教材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等各类因素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进取质疑,交流合作,加大对校内外所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供给给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利环境。
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教师应做重点研究和处理,根据教学实际采取重组、删减或添加措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如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改编或更替教材中某些不切合实际的例题,令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习兴趣。例如:仰角和俯角的概念教学,让学生经过升国旗行注目礼的情景表演,对仰角概念进行形象感知;经过对李白《静夜思》中望月和思故乡的回忆,加深对仰视和俯视不一样的体会;然后再画出示意图,基于数学角度上去认识和掌握概念及知识。
(二)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标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数字教学资源,教师应有机结合教学实际,尽可能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其既能学习知识,也能灵活运用知识。例如:《三角形》章节教学中,针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准备四边形木框和三角形木框,经过比较突出三角形的稳定性,然后,再让学生例举生活实例,比如,三角形的门窗支架;呈大三角形的数字信号转播台主体,以及很多焊接的小三角形支架等,都是为了保证稳定性。又如:《平行投影》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旗杆、树木以及教学楼等高度进行测量,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平行投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不断增强数学学习信心,提高知识应用意识,锻炼和培养其实践操作本事及综合素质。
(三)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和生生等多方因素促成,但学生作为个体有着不一样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对文本的理解方向及深度也各异。所以,进行有效课堂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他们的互动欲望,爱惜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调动其进取性、主动性,使其在差异中获得长大、拓展极为重要。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某位教师讲解《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求出四道计算题的答案,它们分别是:
①(x-y)(x+y)=
②(2s-3y)(2s+3x)=
③(5m-n)(5m+n)=
④(4a-5y)(4a+5y)=并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再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组员身份参与各小组讨论,根据小组讨论情景进行正确引导,要求每个小组推荐本组代表向全班阐述其结论,在全班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推导出平方差计算公式。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仅仅可发散思维,也可提高创新本事,更能促进学困生不断长大。
(四)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所以,进取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是当代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教会学生在网络上获取数学信息,丰富自身知识体系。还可借助网络解决自我不理解的问题,比如查询具代表性题目、中考历年试题等。另外,还能够经过数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连接校外数学教学网站,共享数学信息,实现师生互学,扬长避短。
结束语: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资源不再仅限于教材,也包括生活资源、学生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方方面面,针对这些课程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交流探究,不断扩展获取的范围,为数学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各项课程资源,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庆华.侧重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新课程中学,2015,(6):28-28.
[2]石素金.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0):265-265.
[3]何新荣.巧用动态资源,尽展课堂精彩———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动态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J].中学数学,2013,(14):68-71.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六):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天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进取教育意义的系列资料,具体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提高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
乡土资源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帮忙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资料和方式,能架起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学生心灵的桥梁,缩短学生同历史、社会的时间、空间距离,让历史参与社会,从而产生探究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一、瑞安市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分类
1.乡土天然地理课程资源
瑞安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上海经济开发区和厦漳泉金三角之间,全市陆地面积1270.9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112.52万,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中国百强县(市)。
瑞安市植被种类丰富多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色。西部山区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柳杉;草本植物有铁芒茸、蕨;山间谷地苦楝、桉、樟、垂柳、乌桕等;低山丘陵地带多毛竹林。山林之间,山羊、山兔、松鼠、金丝猴、猫头鹰等野生动物随处可见,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水域面积广阔,资源丰富。陆域海岸线24.23公里,海域面积3060平方公里。海域内有大北列岛、北麂列岛的195个大小岛礁。受海洋暖流、沿海岸流及入海迳流的交替影响,构成多种鱼类洄游,鱼汛迭呈。瑞安有十分优越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
2.乡土人文历史课程资源
作为历史悠久的瓯越古邑,瑞安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风鼎盛,是浙江东南沿海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开“永嘉学派”先声的陈傅良,“南戏鼻祖”高则诚,经学大师孙诒让,历史学家周予同,水生物学家伍献文,报坛泰斗赵超构,国旗设计者曾联松,体坛名将夏煊泽,周小菁,文艺界明星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姜嘉锵、陶慧敏等,为瑞安谱写了灿烂的人文篇章。
瑞安山水奇特,风光崎旎,风景旅游区占陆上头积20.8%,属旅游资源大市,拥有七大风景名胜区:寨寮溪、圣井山、梅龙溪、桐溪、桐盘岛、龙井、卧龙峡;五大旅游区:水乡古镇林垟、江溪龙潭、山皇古寨、金鸡山、白岩山。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海楼、石棚墓;八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济医学堂、观音寺石塔、圣井石殿、外三甲窑址群等。
3.农村家庭社区课程资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初中生理解教育和长大的场所。家庭中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能够为历史教学供给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
二、乡土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强烈的社会职责感
新课程以“育人为本”的现代理念代替了原有的“以知识为本”,强调公民素质的培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铸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团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他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度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乡土资源的开发能够从天然领域、人文社会领域两个方面进行。天然领域是对当地天然或现象(如水资源、能源、环境等)的研究,人文社会领域涉及社会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与探讨)、社会的经济问题(如特色产品、产业结构研究)等资料。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乃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
在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能使学生认识自我家乡,了解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在学习《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时,我穿插了瑞安大罗山的例子,之前的新闻报道,关于此地发现西周时期的古墓,先后发掘出青铜乐器、短戈等60多件文物,这在浙南一带还是首次发现,弥足珍贵。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引发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激起为自我的家乡添砖加瓦的社会职责感。
2.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联系社会生活
乡土资源的资料恰恰是和学生生活着的环境紧密相关的。
在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使教学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来自家乡的报告》一课中,我让学生列出自我明白的瑞安名胜古迹,然后设计“我请外宾游瑞安”的活动,分别按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的行程设计旅游路线。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这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中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发展,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乃至个体的全面发展,加强了教学与个体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
3.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教学,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和提高专业素质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资料和方法,并且也是变革人。”在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作为指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专业知识也将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异常是实践性知识得到很大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教科研本事的提高,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有利于教师精神世界的提升。如民主的观念、科学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合作的精神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师从课程繁荣消费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有利于教师发扬创新的精神。并且,课程的开发不是靠个体所能完成,这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构成。
三、社区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以及社区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素材,这是新课程改革取之不尽的资源。不一样地区不一样类型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均有着自身的优势,不仅仅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并且条件相对缺乏的农村学校也有着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
1.社区课程资源开发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应研究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本事发展状况、兴趣与爱好、文化教育背景及其实际生活经验等实际情景,重视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对他们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地区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的主题。主题设计应贴合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力求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形式活泼、资料丰富、切合实际、方法多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进取性和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2.学校课程资源开发
学校可根据课程目标、课程指导纲要及各门课程标准或实施指南所供给的资料领域及其要求,根据自身特色与条件,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结合起来,选择适当资料,确定适宜主题。例如《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开展一次生动的“我的家庭历史”的社区调查活动。既能够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又是历史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走进寻常百姓家庭的一次实践。这种活动对拓展历史教育领域,深化历史教育资料,产生着进取的影响。经过家史调查活动让学生经过对家庭历史的感知,走进现实,走进社会,了解历史发展与社会的变化,增加对家庭、家乡、祖国的亲近感、认同感和职责感,以此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并且能起到丰富历史学习资料的作用。
四、开发和利用《历史与社会》乡土课程资源的原则
1.乡土课程资源与学校历史教育相结合
乡土资源是历史与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乡土资源应在学校统一安排下进行。以主题为目标,多个资源综合起来使用,以到达主题目标的实现。农村山水秀丽,动植物丰富,民俗风情、历史建筑等资源是很广泛的。
2.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要因地因时制宜
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天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先进地区和后进的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拥有量不尽相同,农作物的`播种、生长、收获的季节性在平原与山区又有所不一样。所以,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景采取适当的措施,针对时机和季节作好相应的准备。
3.学校、家庭、社会课程资源要相互结合
开发乡土课程资源,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协同参与及指导、评价功能,重视与校外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科研团体的联系及校外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在开发乡土资源时,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贴近天然,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搞社会调查,从实践中获得历史知识。
4.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差异性与优势互补
因地域的不一样、文化传统的差异、学校的差异等因素,可供农村学校开发乡土课程资源肯定也不一样。在不一样的农村地区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所面临的具体环境不一样,能利用的资源也有差异性。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优势,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课程繁荣,促进人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七):
摘要:
在当下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课程资源已经成为课改中的核心概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大开发课程资源的力度刻不容缓。要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深入研究教材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深入了解教学的对象,更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课程,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714(2016)03-0073-02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有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学与课程的安排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1.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理论结合实际,这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特点,要想讲授好思想政治课,没有资料丰富且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支持显然是不行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活泼的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信息刺激,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让学生更愿意聆听并理解。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学习本事以及生活的感受等等也都能够成为课程资源的有机部分,研究这些因素,能够让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并建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
课程资源能够帮忙思想政治教师不拘泥固有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资料,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能够影响教学与课程的各种因素,打开视野,获得更为广阔的信息,让课程资源库丰富起来。经过开发课程资源能够必须程度上帮忙教师提高自身资源信息的开发本事。
3.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长大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能够帮忙学生改变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主,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更多地利用各种感官投入到活动中,激发兴趣,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和方式,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性问题
首先,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度不够,缺乏开发的意识和本事。教师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日常的教学中,忽视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仅仅将教材作为独一无二的课程资源,并没有意识到或者尚没有本事去利用众多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真正体现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无异于纸上谈兵了。
2.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结构性问题
过分重视显性资源,忽视了隐性资源。显性课程资源属于看得见的教学资源,而隐性资源属于要间接获得,有隐蔽性特点的课程资源。隐性资源从开发上难度要更大,可是对提高教学质量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往往重视校内资源,忽视校外资源,将教学的重点确定在教室内,极少给学生走出教室、步入社会的机会。
3.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效性问题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上具有资料更新缓慢、时效性差的特点,如时事新闻、热点政治事件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所以,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相对滞后,观点也难以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教师必须在最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新事件与即时新闻,总结出新的观点,开发利用适用于当前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并且紧密贴近教材,改变教学资料,仅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有的教材结合网络信息资料,让学校、家长、教师与学生全部调动起进取性,利用多种路径与形式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1.深入挖掘并延伸教材资源
(1)加工教材。教材的完善工作具有必须的周期性,从出版到修改然后再次修改,这期间国内外的形势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包括国家的政策也会有调整。针对这样的情景,教师要树立大教材观,建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我开发的教材来教”的新理念,按照教学的真正需求,对教材的资料进行适当且合理的调整、添加等,让教学的资料更加贴近实际,贴合学生的需要。
(2)在利用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对教材进行扩展,这是为了让学生把教材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要在课前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中要求学生挑选并且运用资料,课后完成具有实践性的作业,整体下来,对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很有帮忙。并且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大特点是打破学科的界限,对各学科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以校本校验作为载体,让思想政治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研究各科之间资源的相通性以及互惠性,大力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
网络不单单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共享手段,并且本身它的存储功能就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课程资源库,能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交流、分享的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这不仅仅是教师应当具有的本事,并且也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供给了一条重要的捷径。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开发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能够以声音、影像、文字等形式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料,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这属于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教学软件中除了必要的课件之外,电子作品、积件等也不可缺少。在软件资源的利用方面,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从静到动来转变,让软件资源不再呈现静态的模式,而是成为动态的分享过程,这样资源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2)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例如,教师能够经过互联网在有关思想政治的网站上下载一些和教学有关的资料,也能够利用互联网学习。教师和学生经过互联网主动收集资料,充分交流,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3)利用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目前,互联网中能够利用的课程资源越来越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课程资源网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学习上的辅导。在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时,坚持规模与实效统一、教育与服务统一、学校与社会彼此投资的统一、技术与德育队伍的统一等等。
3.重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和实践活动资源
(1)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必须重视发展民族文化。首先,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必须重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神、文献典籍,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与资料。其次,还要重视挖掘地方文化的课程资源,例如地方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再次,要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建设具有民族特色与贴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课程。
(2)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大课堂教学理念不能忽视。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文化等方面都给思想政治课程供给了诸多的教学素材。教师应当将学生引导到课堂以外,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参与到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中去,在课外活动中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确定与解决问题的本事。
4.构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1)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层重视并支持教师的程度属于促进教师专业长大的外部条件,尤其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教师抛弃原有教学中的惰性,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习惯,帮忙教师快速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本身属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学校为了更好地发展,应当大胆地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和探索,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让教师群体具有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类课程资源的动力和进取性。
(2)建立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激励机制体系。例如,出台合理的奖惩制度,在评选先进、评奖等活动中或者在教师晋升职称时,将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当做重要的参考指标,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大的进取性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思想政治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是课程资源,如果没有课程资源,那么教学就是死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也难以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着极高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必须强化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提高开发课程资源的本事,为新课程改革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吴勇.试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探索,2007,(1).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月球.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
[4]李国华.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方式与途径[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4,(19).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八):
新一轮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到今日,已使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必备的才能,如果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生物教学资源,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无从谈起,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摆脱被动地理解知识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这也就要求广大生物教师正确地理解课程资源,注重平时的发现、搜集、整理制作、积累和总结,从而在教学中有机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以此来指导自我的教学实践:
一、明白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二)主要组成部分:
1.学校资源:如教材、课标、教师用书、教学挂图、教学模型、实验室等。
2.媒体资源:网络、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电子白板、软件、光盘、信息技术等。
3.家庭资源:家中的书籍报刊、电脑、电视、收音机等。
4.社区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社等。
5.隐形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充分利用学校供给的资源
1.注重日常教学前的备课:在认真解读课标、抓住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善用教辅中的提议、拓展、材料库和光盘,并据教学资料选取恰当的策略。
2.课堂上依据策略巧用教学模型、挂图、媒体、实验探究手段等资源。
(二)合理开发学生资源,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新课程要赋予课堂教学于"生命力",就必须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下进行探究、推导,来获取新知。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的阅读、探访、调查、查阅、实地考察、饲养、观看等实践活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在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开发、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用心开发、制作课件并在团体备课中积累、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媒体资源的最大潜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吗?我认为不很难,只要你有心!
1.如,《昆虫》一节的教学资料就是涵盖了学校资源(备课所用的教材、教参、挂图、模型、实验仪器、教室、黑板等)、学生资源(生活中所见昆虫)、媒体资源(计算机、光盘、课件、视频),还有家庭和社区资源(家里的书刊、电脑、社区内的图书馆、报刊室、学者)等多项资源的整合使用。
2.再如,在《计划生育》一课中,我充分利用"少生优生快乐一生"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先分析图中的"美",要求学生在我改动第一笔(母亲裙子两边再多加四个小孩)后改动的其他地方,课堂气氛很活跃,从表面看,学生凭着生活经验改丑了,可在这一"丑化"的过程中,突出了"多生差生祸害一生"的主题,学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改动的欢声笑语中,从情感上认知、认同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巧妙地将学校资源()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隐形)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齐并有效地整合在了教学程序中,除完成了课内任务外,还意外地收获了学生的环保教育成效,教学效果十分好。
总之,在教学中,合理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成效。一片绿叶、一幅、一段文字、一个生命现象都可能激发出我们挖掘课程资源的灵感,只要你有:一片忠诚上进的心;一份热爱学生的情感;一颗聪灵的头脑;一双独到的慧眼,并不断地在实践中进取探索,你就会在此方面做得很成功!
参考文献:
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九):
一、注意道路交通安全
学校应当从学生幼儿时期就培养他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并对其实行路队制放学,这既是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好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学生遵守道路交通规范,比如说,放学回家或者来学校上课的路上,不能随意大闹玩耍,注意在人行道内行走,可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尚不成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律意识。所以让学生自身遵守道路交通规范往往不会很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师的有力引导,而如果学生养成习惯,势必会受用终身。还要让学生明白,如果道路没有人行道,尽量靠右边走。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他们讲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相关案例,让他们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无视自身安全,随意穿越、攀爬,或者倚坐在道口护栏上,还有随意扒车和追车甚至随意突然拦车等,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安全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
安全教育问题并非只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它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整个过程。为了保障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师要格外提醒学生,不得在马路边上踢球、打闹或者开展其他娱乐活动,学生放学时,要求学生佩戴小黄帽或者红领巾,往往能够起到必须的交通警示作用。如果在上下学的途中,需要经过山路或者人流量较小的地方,尽量结伴而行,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禁止在上下学过程中做危险活动,也不得打闹玩耍,这样很有可能造成车辆意外伤害。
饮食安全问题主要注意农药残留危害,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饱受社会热议,所以教师应当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了解食品农药残留的表现和危害,并告知其一些生活实例,从而让其了解到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要对社会中食品农药残留危害进行准确分析,要有必须的危机感。教师能够列举当前社会食品安全现象为学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教师还能够为学生讲解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很多电视新闻或网络新闻都曾曝光过不少无良商家或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对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屑一顾,在食品中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如说色素或者香料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滥用的表现和危害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很多厂家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利,而不顾及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更不可能以合法经营商的身份应对消费者,这种经营商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课堂上也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作为教师,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有耐心,否则就很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出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课堂上也要时刻注意,行为过激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另外,食品包装容器或设备对学生安全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这一点很多教师可能就没有注意到,但确实存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食品与他们关系密切。食品包装问题往往会给人体健康安全带来直接危害,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不得不说是隐藏的杀手,严重威胁到了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一向以来,教师往往只关注传授学生知识,而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却并未引起重视,这就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或安全问题出现。所以,中小学教师应当注意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小孩健康安全长大。
参考文献:
[1]牧兰.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为例[D].西南大学,2011.
[2]求苗仁.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十):20-22.
[3]王玉政.中小學安全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解(十):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议
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本事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进取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学校供给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就本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当设置足够的生物学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配备生物学图书及报刊、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和教学软件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学校中的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
1.学校应当进取创造条件,丰富学校的生物课程资源。例如,按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生物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2.不一样的教学资料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能够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挂图或投影片具有图像清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能够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用来进一步观察和识别。关于动态过程的资料,如细胞分裂,用静态图解表示则有较大局限性,用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3.学校中的生物以及学校购买的生物材料,都是学校供给的重要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不仅仅要关注仪器设备的配置,还应重视生物材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园是学生探究和实践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应当让学生成为生物园的主人,参与生物园的建设和管理。4.学校的课程资源并不只是为教师准备的,其中不少资源应当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图书馆或资料室、生物园、生物学实验室等,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所需要的,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做探究性实验。
(二)进取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
社区的课程资源有: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良种站、养殖场、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环境问题突出或环保先进的企业等单位、社区的动植物资源、公园、菜市场等。农村学校在这方面独具优势,田野、树林、灌丛、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学生学习生物学供给了丰富的天然资源。
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方式有多种。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资料的学习,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天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此外,请有关专家来校讲演、座谈,观察社区中的动植物,分析社区供给的有关资料等,也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式。
(三)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能够利用。有的学生家长能够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家庭中往往还有生物学方面的书刊、可供学生做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有的家庭栽种植物、饲养动物。农村学生的家长平时会谈及作物栽培、禽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学生耳儒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这也给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供给了机会。
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要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能够经过家长会或让学生回家介绍,使家长理解生物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利用家庭中的课程资源,还应当注意适度,不要造成学生和家长过重的负担。
(四)广泛利用媒体资源
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师生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此外,媒体上关于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营养和保健问题等方面的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在利用媒体资源时,应当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提高学生信息评价的意识和本事,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五)挖掘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
无形的课程资源是指非物化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例如,学生普遍接种过疫苗,对身边的动植物大都进行过必须的观察,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考察的甘苦,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等等。又如,学生经过阅读课外读物、看电视等途径,已经了解了不少生物科学信息。这些都是生物课程的无形资源,是使生物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
与有形的课程资源不一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信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教师能够经过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解,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六)参与开发生物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两个方面。网络资源又包括互联网资源和学校网资源等。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链接丰富、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当进取参与学校网的建设,使学校网上的生物课程资源尽快丰富起来,并不断补充最新的生物科学信息,及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有网络教室的学校,有些教学资料,课堂上也能够采取网络教学模式:课前将有关资料和反馈练习等资料制成网页,并使之构成完善的链接;课堂上让学生上网学习,教师也经过学校网理解学生的反馈,给予适当的指导。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满足不一样学生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从市场上购买的软件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应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合作,适当参与课件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