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近期大热的电影《长津湖》,同学们去看了吗?有什么感受?
英雄七连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大银幕前的很多观众。这样的战士,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还有很多。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齐感受那个特殊时代里的英雄人物。
设计意图:借助当前社会热点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
1.字词检测
掐(qiā)摁(èn)衔(xián)掷(zhì)蹲(dūn)掰(bāi)
岱(dài)瘾(yǐn)踹(chuài)勺(sháo)豁(huò)脯(pú)
2.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当代作家、诗人。
主要创作:1950—1958年,魏巍3次奔赴朝鲜。1951年4月11日,他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
1978年,魏巍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
荣誉:
1982年,魏巍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3.背景简介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我国国家安全。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设计意图:唤醒旧知,检测预习成果,帮忙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等资料,帮忙学生理解作品。
三、问题探究
过渡:文章的标题叫做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最可爱的人指的是谁呢?
中国人民志愿军。
他们又可爱在何处?这节课,我们就一齐走进探寻。
(一)自主探究
作为一篇通讯,表现人物品质必须以事实说话。
1.探究任务
默读全文,找出志愿军何处“最可爱”。
2.探究方法
(1)默读全文,看看作者用哪些事实来表现志愿军的“可爱”。
(2)作者为什么认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圈画出相关语句。
3.成果展示
(1)松骨峰战斗;烈火中救小孩;在防空洞与战士谈话。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4.活动小结
魏巍同志为了向祖国人民报告这些,亲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生活在一齐,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我们多少战士被这百倍于惊雷的爆炸声震聋。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他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前方将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我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是怎样的顽强。我们眼前这平平常常的一切,都是他们鲜血的代价,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景下从心里跳出来的。
在朝鲜时,他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20多个他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最终只选取了这三个事例来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过自我研读,整体感知文章资料。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细读三个事例,理解为何“最可爱”。
2.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6组,1-4组探究事例1,第5组探究事例2,第6组探究事例3。
(2)小组成员自行研读所选事例段落,找一找能体现志愿军战士们可爱之处的句子,结合相关资料,圈点批注这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其“可爱”。
提示:能够结合作者总结性评价的句子来分析。
(3)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构成小组结论,选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松骨峰战役背景资料: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于1950年11月25日晚全面打响。
志愿军第38军的113师、112师成功迁回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和北堂站等地,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摆在美军面前的严重问题是,如果不突围就有被全歼的危险。向南溃逃之敌为了打开生路,拼命向112师扑去,前来接应的敌军,也疯狂地杀向112师。应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美军,112师承受着十分巨大的压力。其中由第112师335团1营3连扼守的松骨峰,是敌人争夺的要点。
3.成果展示:
(1)本事例是从志愿军战斗的角度来写其可爱之处的。
在地形极其不利的情景下,战士们依然坚持激战八小时,使得我们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种坚守阵地、宁死不屈、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最可爱。
在敌众我寡的劣势下,战士们依然坚守阵地、与敌人搏斗,这种不畏强暴、毫不退缩、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最可爱。
战士们舍死忘生、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牺牲精神最可爱。
(2)本事例是从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爱的角度来写其可爱之处的。
在情景如此危急的情景下,即使救人的过程中充满危险,但战士却一点没有想着自我,而是为朝鲜人民着想,这种舍己救人、忘我无私、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最可爱。
(3)本事例是从志愿军的思想精神的角度来写其可爱之处的。
战士们这种为了祖国人民的快乐,甘心吃苦的崇高思想境界最可爱;这种高度的职责感、强烈的使命感最可爱;这种高尚的荣誉感最可爱。
4.活动小结
三个事例从战斗、救人、思想三个方面分别表现了战士们的可爱,具有典型性。三个事例的侧重点不一样,松骨峰战斗写的是与敌人打仗,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能体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救儿童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能体现志愿军战士的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能体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一样的事例从不一样的角度揭示了“最可爱”的内涵,丰富生动,形象感人。
教师点拨:文中的三个事例排列的次序能否调换?
明确:不能。
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
“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天然应当放在第二位。
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放在最之后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资料,感受志愿军的崇高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以标题切入,和魏巍一齐走进抗美援朝战场上的3个典型场面,借魏巍之笔和战士们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交谈,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生动,形象感人。那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展现志愿军的可爱呢?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资料,巩固知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议论、抒情语段,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2.关注事件叙述,理解直述和引述交替运用的作用。
【教学重点】
品读议论、抒情语段,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品读议论、抒情语段,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齐走进《谁是最可爱的人》,发现了一群抗美援朝战场上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魏巍展现的事例中感受到了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魏巍是怎样将这些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继续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进入新课学习。
二、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文章是如何展现志愿军的“可爱”的?结合具体语段做赏析。
角度:用词、表达方式、修辞、写法……
2.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4个小组进行品读。
(2)小组成员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
(3)小组交流讨论,选择觉得赏析资料写的最好的语句,作为小组成果准备分享。
(4)小组内对所选语句进行朗读分享,选择一位最能读出可爱之情的组员,作为代表在班级内进行朗读展示,并分享点评。
3.成果展示:
(1)用词:
①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仍然”能凸显出战士们英勇顽强的钢铁意志,“一摔”“扑”,写出了战士们的果断和无畏,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
②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明白自我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小孩,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明白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小孩。……
用“踹、扑、抓、抱、跳、钻”等动词,写出了志愿军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儿童的英勇行为。
③“那,不一样!”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一个“那”字,一处停顿,表现了小战士对朝鲜人民朴实而真挚的爱,和对敌人的仇恨。(教师在此处可指导学生去掉标点比较读)
(2)修辞和表达方式:
①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用呼告、设问句和反问句直抒胸臆,抒发对战士们的赞美之情和为祖国自豪的感情。
②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用比较和带有强烈感情的词语深情赞美战士们的高尚品质。
③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小孩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齐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快乐之中呢?
用排比句将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与人们的快乐生活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人们对战士的热爱之情。
④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用反复的句式,突出强调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写法(此类教师可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相机指导):
①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可是,他之后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悲痛,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第5-7天然段直接叙述描述了松骨峰战斗的全过程,表现了战斗之激烈,战士之英勇,在最终引述营长的话来表达对战士的歌颂、崇敬之情。
②他立刻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小孩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小孩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那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能够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端开门,扑了进去。”
直述和引述相结合。直接叙述事件,把事情经过叙述得简明清晰;引用马玉祥的话揭示其内心世界,将马玉祥品质的纯洁和高尚直接呈此刻读者面前,真实可信,亲切天然。
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样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可是我们的光荣也就在那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那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能够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儿什么就做点儿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憨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阳光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能够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能够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那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样样啦?’我怎样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之后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
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必须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直接引述战士对作者三个问题的回答,中间穿插描述战士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直接表现了战士们高尚的快乐观,表现了他们美丽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让读者感到战士仿佛就在面前,既闻其声,又见其人。
4.活动小结
作者经过运用饱含情感的精准的用词、反复、呼告、排比、设问、反问等多种方式,把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嵌入文章的每一字、每一句中,议论、抒情在描述、叙述中的综合运用,也直抒胸臆,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溢于言表。在叙述过程中,直述和引述的交替使用,使得所写资料更加生动形象、真实可感。
设计意图:经过合作探究,一方面感受文章语言特点,一方面从字词的反复品味中感受志愿军战士们的伟大和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仔细揣摩品味了文章情感充沛的语句,在文字中再一次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崇高和伟大,再次激起了我们对战士们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此刻的和平与快乐,是一代代英雄们用热血换来的,期望同学们珍惜此刻的生活,不忘先辈的付出,接过先辈手中的旗帜,保护和建设完美的祖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课资料,升华感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拓展延伸
人们对于志愿军战士的情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志愿军战士的家人们的话。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黄继光母亲给毛主席的信》(节选)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懂得怎样来保卫我们的好日子。继光在离家那天,就以往告诉我说,他要到朝鲜去打万恶的美国鬼子,不消灭美国鬼子决不回家。他叫我在后方把生产搞好,多打粮食支援前线。听光儿说话这样有志气,我心里真是高兴。但我更明白这是您和共-产-党把他教育好的。
此刻,继光虽然光荣牺牲了,但千千万万的青年都愿作我的儿女。他们都表示要学习继光的精神,为保卫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把战斗、工作和学习搞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我必须要鼓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继续英勇杀敌和奋力生产,早日打垮美国鬼子,为继光报仇。同时,我还要把我的小儿继恕教育好,教他学哥哥的样貌,争取当国家的英雄和模范。
设计意图:帮忙学生拓展视野,深入理解中国人民的高尚品质。
五、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
分享阅读拓展延伸后的感受,试着为“最可爱的人们”写一段赞歌。
2.课后作业
近代以来,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安定、繁华与昌盛,贡献着自我的力气。谁是你心中最可爱的人?搜集他的相关资料,写一小段文字,向同学介绍他。
提示:要写得真挚感人,能够借鉴本文的抒情手法哦。
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综合训练本事。
【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修辞抒情议论——情感强烈
直述引述——真实可感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二):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通讯。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2.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进行报道的方法。
3根据表达需要和语言环境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方法。
4学习志愿军,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松骨峰战斗与马玉祥救小孩在表达资料、选材角度和描述方法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分析: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作者记叙了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既有正面描述,又有侧面描述。马玉祥救小孩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人民的爱,作者运用外貌、行动、心理、语言等描述方法,塑造了一个青年战士的英雄形象。
2.我们明白文中为了说明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为了简洁,我们用“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军,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作导语,代替这三段文字好不好?试说明理由。
分析:通讯的导语尽管种类样式很多,但一篇文章用何种导语,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定。本文之所以用抒情议论文字作导语,也正是从表达需要研究。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在导语中,开门见山抒写自我在朝鲜的感受,正是为了用自我潮水般的活力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作者的活力感染读者,使作者“最急于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最急于”明白的,从而到达了新闻导语要“唤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阅读下去”的目的。作者继以设问式的议论指出志愿军战士最可爱之后,似乎会使某些轻视战士的人感到意外,所以作者继续议论指出感到意外者在于“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从而使那些对作者回答“失望”者重新产生读完作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用抒情性的笔调揭示战士的精神面貌,既点明了主题(这也是导语的作用之一),又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热爱,结构上又为下文所举具体事例作了提示。总之,这三段抒议结合的文字,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中的人、事、理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由情恍然于事理”。而这些,显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一句“我觉得……”所能代替的。
3.作者在上头三段文字中从哪些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分析: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
4.第4至14段,这部分写了三个故事,试从描述对象、环境场面、情节主体、反映主题的角度等方面加以比较,体会选材的典型性,并完成下表。
分析:所谓典型,是指具有必须代表性的能比较集中突出地说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社会集团本质特征的人和事。本文为了写出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东西”,“最可爱”的原因,所选材料都具有典型性。就描述对象的广泛性来说,有某部先头连的英雄群体,有蹈火救人的勇士,有普通的战士;就人物活动的环境来说,有枪林弹雨刀光剑影的战场,有浓烟滚滚、烈火炙人的民房,有冰天雪地、狭小潮湿的防空洞;就情节主体来说,有壮烈动人的阻击战,有火中救朝鲜小孩的场面,有吃雪蹲洞心底宽的谈心明志场面;就主题来看,有表现战士胸有祖国和人民的完美心灵。总之,由此可见作者选材上的匠心。
5.三个小故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说说你的意见。
分析:不可调整。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故事①应当先写。故事②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故事①的补充:对敌“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如马玉祥请调步兵连的情节),所以救小孩故事应放在第二。防空洞访谈的故事揭示了对敌“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故事应放在最终。
6.第三个小故事里,还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分析:分析这“笑”,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的答话即是这“笑”的注脚。这“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灿烂之花。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你想不想祖国”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职责感。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之后,从答话可知,这“笑”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信心。
7.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沤歌,那么15小段还有没有必要写?
分析:本段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也是作者“最急于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它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生活的快乐,要把我们的快乐生活和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总之,这段文字道出了作者写作的动机,不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解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同志在“抗美援朝”期间,采访志愿军战士的一篇通讯。这场战争已过去四十多年了。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这段历史,有些同学还读过一些回忆录,谁来简略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归纳:正如同学们所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燃烧弹、细菌弹已落到东北大地。朝鲜人民处在存亡关头,刚刚诞生的共和国受到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受到严重损害。中国人民志愿军承担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他们中有在大西南追剿残敌、土匪,征尘未洗的解放军指战员,有刚刚分到土地的翻身农民,还有工人、学生、干部……。我们的很多文学、影视作品描述过他们,谁来向大家讲述其中一个英雄?
归纳;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喊着“向我开炮”,擎着爆破筒跃入敌群。他的原型就是特级英雄杨根思。还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而坚忍不动的邱少云。大家说,他们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归纳:对,这是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板书)
在众多英雄中,我们还不会忘记一个名称——罗盛教,他为救一个落入冰水的朝鲜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被称为是——
归纳:对,他被称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是志愿军战士国际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板书)
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战斗时发扬了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对朝鲜人民又爱得异常挚切,体现着国际主义的崇高精神。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启发:电影《上甘岭》中有一支著名的插曲《一条大河》,清哪位同学唱一下。
归纳:是呵,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基础是他们美丽宽广的胸怀,是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板书)
为了向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介绍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魏巍同志采写了这篇通讯。通讯以一个设问句“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标题,用三个典型事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分析三个事例。
教师范读第一个事例。
事例很感动人,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句概括这个事例;并分析一下,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归纳: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板书)作者写这个事例先确切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新闻的需要)以及时间紧迫、任务艰险的状况。之后写战斗过程,经过人数、装备的比较表现战士的英雄。下头重点描述了两个场面,直接叙述描述战士搏杀的场面,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述战后战场上壮烈的场景。两个场面集中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正像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具有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最终写胜利的结局。
教师范读第二个事例。
课文用两段文字,介绍了一位可爱的战士的动人事迹。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句概括这个事例:并分析一下,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归纳:第二个事例:马玉祥火海救小孩。(板书)第一段里作者先确切介绍了马玉祥的年龄、姓名、籍贯(新闻的需要)以及他淳朴可爱的外貌、神态。写他由炮兵连调到步兵连的原因,证明在战士心中同情朝鲜人民和仇恨侵略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第二段写马玉祥冒着浓烟烈火抢救朝鲜儿童。他那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动作,救了小孩救大人;他那朴素动人的内心独白,“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罗盛教一样,他们对水深火热中的朝鲜人民深切同情。
教师范读第三个事例。
这个事例,作者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贴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归纳:贴合,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确切的。没有上述交代介绍,证明无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句概括这个事例;并分析一下,这个事例又集中表现了志愿军的什么精神?
归纳:第三个事例:战士三答问。(板书)第一答诉出快乐观:祖国人民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第二答说出职责感: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托付。第三答讲出荣誉感:仅有的要求是解放朝鲜,是祖国的荣誉。正像《一条大河》里唱的,志愿军战士胸怀宽广美丽,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战士情系祖国。(板书)
提问:志愿军创立了丰功伟迹,英雄事例举不胜举,正如练习一题中讲的,作者采访到100多个生动事例,几经删选,为什么写成本文时采用了这三个事例?
归纳:“让事实说话”,三个事例从不一样的侧面回答了标题的提问,三个场面中有壮烈的英雄群像,有个人的英勇行为,有问答式的内心倾诉,从不一样的角度揭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中心。围绕中心,精心的多侧面、多角度地选取典型事例,就是这篇通讯在选材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之处。
提问:三个事例为什么按此刻的次序安排呢?
归纳: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海救小孩”是这层意义更直接的体现,应紧随其后,放在第二位。两个事例,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战士三答问”的事例中揭示出来,最终这个事例是更深层的展开。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此刻的次序排列。
(三)典型事例的不一样写法。
我们已经分析了这篇通讯精选典型事例的特色。对典型事例还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选择恰当写法,以求最高的效果。在对三个事例的叙述、描述中,就交替运用了作者直接描述和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两种方法。
提问:请同学就三个事例运用的两种方法做一下分析。
归纳:事例——松骨峰战斗交替运用了两种方法: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壮烈勇猛;战后阵地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
事例二,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也是交替运用两种写法: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淳朴可爱;回答提问,直接弓!述,证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述,展现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当时心境,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奋不顾身的行为又体现纯洁高尚的心灵。
事例三,战士三次回答提问,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交叉神态动作的描述,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
提问:交替运用两种不一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归纳:直接引述描述,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引述被采访人谈话,真实可信,其中多数为直录谈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真切深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十分切合通讯体裁。
分别指名朗读事例一,复述事例二,表演事例三;分别当即略作讲评,加深同学对不一样写法作用的领会。
(四)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个事例选得很好,三个事例写得也很好,但只这些还不够,文章还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收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1.事例间的议论、抒情。
指名朗读第8段后半部分。
讲析:上文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读者已经很感动了,趁热打铁,作者在亲切呼唤“朋友”之后立刻问“你的感想”,紧之后以两个反问句回答,热诚地抒发自我的感受。对“朋友”的提问变成了作者的设问,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指名朗读第9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归纳:议论;过渡句,上半句总结事例一,下半句领起事例二。
提问:类似第8段的文字,文中哪里还有?
归纳:第12段,第14段。它们都是对一个事例的总结。这种抒情议论,从结构上说,标志着一个事例描述的结束;从资料上看,感染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同一,感情共鸣。
提问:第12段,第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一样呢?
归纳:8、12两段大体相同,但也有不一样。12段只回答了一句,而这一句多了一个“最”字,感情深入一步,靠近题目。有了这一句的深入,第二句便不言而喻,无须再答了。
处在第三个事例之后的第14段,资料更丰厚,感情更炽烈。“美丽和宽广”是对“最可爱”内在的揭示;“第一流”、“优秀”是对“最可爱”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历史上”、“世界上”分别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一切伟大人民的”对“优秀之花”的世界价值做了明确肯定;这些议论句融入了炽烈感情,紧紧扣住,阐发了“最可爱的人”。连续四个感叹句,或隐或显的抒发骄傲与自豪之情,揭示出“最可爱”的意义所在:可爱在爱国情怀,可爱在世界意义。
三个事例是基础,真切扎实;议论抒情在记叙描述的基础上阐发升华,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事例意义,感情层层激荡,推向高潮。
2.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
教师范读1~3段。
讲析:开头一段抒写在朝鲜的感受,笔触集中到“最可爱的人\呼唤着读者随之一同追寻。第二段设问点题,紧之后明确回答,点明中心。第三段针对误解予以解释,议论语句从四个方面评价了我们的战士。谁说他们“普通”?他们的普通中包蕴着纯洁高尚的品质和坚韧刚强的意志;谁说他们“简单”?他们的气质淳朴谦逊,他们的胸怀美丽宽广。这四方面评价与下文事例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括下文事例。是呵,飞机、坦克冲不垮,与敌人拼死共焚,战士的意志的确坚韧刚强;朴实的外表,实在的倾诉,像马玉祥这样的战士的确品质纯洁高尚;无名战士的三次回答,他的神态举止,谁不觉得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四个评析,三个事例,各有侧重,又不能截然分开,第四点又有总括作用。总之:有所议,就必有所记来支撑,来证明;有所记,就必有所议来阐发,来总括。这是本文的特点,也是行文的规律。
同学齐读l~3段。
指名朗读最终一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与开头部分是怎样呼应的,作用又有什么不一样?同学回答,教师不时点拨、引导,归纳:
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扣住题目,在资料上遥相呼应,首尾都呼唤“朋友”,表现出一种情感、思想交流的意向,在感情上遥相呼应。开头点出朝鲜战场,结尾描绘祖国和平生活,进而点明快乐缘由,构成一种因果的呼应。
开头是对全文的总括,着重谈自我感受,抒个人感情;结尾是全文的总结,读者已有切实了解,着重为读者设身处地,激发读者感情,结尾更深入一步。
同学齐读结尾段。
(五)语言、句式、修辞。
l.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富于感情,在前面学刁中同学们已有不少体会。让我们再来分析一段语言。请同学阅读事例一描述战后战场的一段,标注动词,做出分析。
归纳:在这些动词中,表现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有:抱、掐、摁、握、衔、扣—…·,这些动词用得准确,和前后词语搭配贴切:“腰”就要“抱”,“脖子”就要“掐”,“耳朵”则需“衔”。这些动词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掐”、“摁”、“扣”充分表达了战士对敌人的恨。准确、鲜明的词语与其余描述一并描绘出一副壮烈的场景,感人至深。
请同学读练习四题干,解释:题目中说的“既定需要”,就是后文说的“语境”,包括搭配关系,感情需要以及呼应关系,语序关系,文体需要等等。本文堪称典范,同学们可结合知识短文加深理解,课后完成练习四切实体会。
2.句式、修辞。
读练习五,请同学任择一、二回答,点拨、归纳:
设问、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以引起读者注意,反问来加强语气;设问是作者自问自答,答案在下文,反问无需回答,答案在问话的反面。本文用设问沟通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用反问帮忙读者认识,促成感情升华。至于二者的结合及灵活变化,我们在前面已分析过。所有这些的确收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除此之外,本文还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文章锦上添花,具有动人心魄的魁力。
请同学举例、分析。归纳: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比喻句,鲜明的刻画出马玉祥的淳朴可爱,读后让人永志难忘。
结尾段描绘和平快乐的排比句,把读者引入一条快乐的大河,这就是平常的生活,此时用细腻的笔触罗列出来又深深触动读者心弦,掀起爱的波澜。
“第一流……第一流”,“之花……之花”的反复,像连续敲击的重音符,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的情怀。
《谁是最可爱的人》堪称文情并茂,感人至深。
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I”)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I”)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不久,战火就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国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扼杀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重新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为了保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也为了支援正在和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朝鲜人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抗击侵略者。关于当时局势的风云变幻,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有较详尽的描述,同学们能够在课外阅读。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怎样进行战斗和生活呢?魏巍同志为了向祖国人民报告这些,亲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战斗和生活在一齐,给我们写出了一篇篇感人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其中的一篇。读后我们就会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二)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或教师范读课文),注意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画出新词妙语,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
2.不看课本,分组复述(或讲述)课文基本资料(或故事)。然后推选代表在全班复述。
3.根据下头预习提纲中的练习检查预习情景。
预习提纲:
1.本文作者魏巍,是当代著名作家。我们已经学习过他的散文。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东方》,长诗《黎明风景》以及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春天漫笔》等。
2通讯是新闻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和狭义的新闻(即消息)一样,要求_、_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它比消息更具体、更完整。它不仅仅选材较消息广泛,写法也更加灵活,除记叙外,_、_、俱可使用。一般要求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证明作者的主观评价和感情倾向。新闻性、形象性、评论性是它的明显特征。
6.下头是对课文中某些词语的解释,请在括号中把被解释的词写出来。
①(军队)被消灭。()
②裂开并向外飞溅。()
③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格或气度。()
④因自我或与自我有关的团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
⑤不加约束。()
8.给下头文字加上标点。(注意引号及其前后标点的用法)
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样样啦我怎样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9.确定第“7题”中的问句有没有设问句或反问句,若有,请加以说明。
10.课文共讲了几个小故事,请你用对偶句式给每个故事加个小题目。
(三)教师答疑。
以“预习提纲”为答疑基础。在学生完成提纲中练习有困难时要及时进行点拨答疑,除共性的疑问在练习完成后解答外,一般不必等练习完成后再解答。
【附】
“预习提纲”解答参考。
1.《我的教师》2.及时准确议论描述抒情3.(略)4.(略)5.摁
韧豁着歼蹲6.①覆灭②迸裂③气质④自豪(或骄傲)⑤放纵7.①D②A③A④A
8.标点参看课本,但引号使用方法应给学生说明,其中主要点是:①文章里直接引用的说话(或者书刊上的话),就要使用引号来表示。②引号之中还需要用到引号,该引号是单引号;单引号中若仍需用引号时,那引号是双引号。③凡是完整照录别人的话,这句话末了的标卢、符号应放在引号里面。④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或说话人)一句话的一部分,那末,引话末了的标点符号应当在引号的外面,也就是说,前引号的前面不用冒号的,后引号要放在句末符号(句号、问号、叹号等)的前面。⑤凡是引用的话组织在一句话的中间,引号前后都不用其他标点。9.提示:“你想不想祖国啊?”这句后面虽有答话,但不是“自问自答”,属一般问句,不能看成“设问”。同理,老百姓的问话也不是设问,我们不能把“甲问乙答”和“自问自答”混同起来。“我怎样对答呢?”也不是设问,而是反问;表面看来,这句后面的话是答案,但根据设问定义(先提出问题,之后说出自我的看法),我们能够看出,这句并没“提出问题”而是“答案寓于问话之中”的反问,它实际上是说“我根本无话来答对(老百姓)”;并且后一句只是说“半边红、半边黑”不能作为对老百姓的“答对”,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而不是对前一句的解答。所以本段后两问句
是“反问”。10.全文讲了三个小故事,小标题举例如下,仅作引玉之砖:第一个小故事:阻逃敌,英雄威震松骨峰;缚恶虎,敌寇尸横书堂站。第二个小故事:侵略者施虐祸百姓,马玉祥蹈火救小孩。第三个小故事:卫祖国,吃雪不嫌苦;爱人民,蹲洞也觉甜。
(四)启发、引导学生划分课文,议论后明确:第一部分,用饱含活力的语言,扼要而明确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第1~3段);第二部分,介绍三个典型事例,深刻揭示出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所在(第4~14段);第三部分,以真切的感受激起人们的共鸣:祖国人民的快乐是与最可爱的人的功绩联系在一齐的,所以要热爱最可爱的人(最终一段)。
(五)指导学习第一部分。
第1段。经过指导朗读,帮忙学生理解资料。朗读要求:有感情地读好“每一天”、“感动着”、“放纵奔流”、“一切”、“急于”、“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等关键词句。用作品本身的强有力的感染力吸引学生,唤起学生思考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学生试读,师生共同评议。
第2~3段。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问:这两段证明了作者什么观点,为什么多次运用设问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等四个排比句概括了什么资料?抒发了什么感情?议论后明确:证明了作者总的观点: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们是最可爱的人。运用设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使上下文衔接更天然。“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四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战士的精神面貌,抒发了作者对战士无比敬仰、无比热爱的感情。
(六)指导学习第二部分。
第13~14段,写志愿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质。
指名学生朗读。
第三个典型事例是作者在防空洞里与一位战士的“三问三答”。这位战士的灵魂是美丽和宽广的。他在狭小潮湿的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这情景本来已够动人的了,而他对作者的直率而又爽朗的回答又进一步显现这位普通战士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提问:这位战士三次回答的资料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境界。议论后明确:第一个回答,“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二个回答,“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人民所托付的光荣任务的高度职责感。第三个回答,“我们什么也不要”,只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坚定信念。这三次回答,他始终都“笑”着。至此,作者的活力不可遏止,他把对战士的由衷的赞颂和高度的评价集中在第14段。
教师范读第14段。学生齐读。朗读时,要求学生仔细体会“怎样”、“什么”、“多么”、“第一流”、“优秀”、“骄傲”等修饰语和一连四个感叹号所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无限崇敬的强烈感情。
作者在这部分集中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请同学们把这三方面的资料找出来,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边归纳边板书:
(七)指导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团体齐读第三部分。着重理解:
(1)末段与开头的关系,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2)全段分几层,各层间的联系;
(3)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句。
议论后明确:本段点明中心,概括地回答了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全段先用一组排比句,描绘了祖国广大人民的快乐图景,然后提出设问,激起读者思索,并做出肯定回答;正是战士们在朝鲜奋不顾身地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的快乐生活。最终一句意在使读者从具体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教师(或让水平较高学生)范读这一段。朗读中注意要有真情实感,注意感情的起伏、连贯、升华。个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三):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新闻通讯。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2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进行报道的方法。
3根据表达需要和语言环境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方法。
4学习志愿军,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因时代不一样而构成的隔膜,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应以情为先导。可经过追溯“抗美援朝”的历史,动之以情,消减隔膜。
三个典型事例是课文的基础,也是本课重点,应首先处理,从而使学生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分,体会选择典型事例的方法。
对不一样事例采用不一样的方法记叙,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的写法,是本课难点,应在学生理解事例之后处理。可采用分主角朗读,复述等多种方式,由感知开始逐步加深领会。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以情导入。
2三个典型事例及其选择。
教学过程:
导入、解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同志在“抗美援朝”期间,采写志愿军战士的一篇通讯。这场战争已过去四十多年了。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这段历史,有些同学还读过一些回忆录,谁来简略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归纳:正如同学们所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燃烧弹、细菌弹已落到东北大地。朝鲜人民处在存亡关头,刚刚诞生的共和国受到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受到严重损害。中国人民志愿军承担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他们中有在大西南追剿残敌、土匪,征尘未洗的解放军指战员,有刚刚分到土地的翻身农民,还有工人、学生、干部……。
为了向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介绍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魏巍同志采写了这篇通讯。通讯以一个设问句“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标题,用三个典型事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作者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他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语言朴实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通讯
1.什么是通讯?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不一样的是,通讯的资料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
2.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比,不仅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述。议论、抒情等。
三、分析三个事例
1、学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经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并板书:
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
请同学们朗读第5天然段,并思考一下,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归纳: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板书)作者写这个事例先确切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新闻的需要)以及时间紧迫、任务艰险的状况。之后写战斗过程,经过人数、装备的比较表现战士的英雄。下头重点描述了两个场面,直接叙述描述战士搏杀的场面,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述战后战场上壮烈的场景。两个场面集中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以及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最终写胜利的结局。
这除了英雄的行为本身感人外,更在于作者传神的使用了一系列生动准确的动词。下头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到底有哪些动词。
摔,扑,抱等等
以上这些动词除了表现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仅有十分恨才十分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头请一个同学把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边思考:划出环境描述、心理描述、动作描述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我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回答:
环境描述:“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环境极其危险)
心理描述:“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述: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的救出朝鲜小孩。
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下头分主角朗读谈话资料,女同学问,男同学答,只读引号里的资料,注意战士回答时的神态、语气和感情。
先请同学们熟悉谈话资料。分主角朗读。
提问: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要求找原话,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
学生回答,明确并概括:
高尚的苦乐观
(1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那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能够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2再比如蹲防熔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阳光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能够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能够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3我在那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
高度的职责感
(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样样啦?’我怎样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崇高的荣誉感
(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必须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提问:作者经过这三个事例表现了战士是最可爱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哪一段集中笔墨从四个方应对战士进行了高度的赞誉呢?
第3段排比句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品质-----松骨峰战斗
意志-----火中救小孩
气质胸怀-----防空洞谈话
学生填空、连线。讨论明确。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都是这样的可爱,他们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黄继光堵机枪,邱少云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罗盛教舍身抢救落水儿童等被广为传诵,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迹都写进去,而只选取这三个事例来表现战士的可爱呢?下头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我们还是用作者的话来说吧。他说:“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松骨峰战斗”表现战士坚韧刚强的意志,“火中救小孩”表现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防空洞谈话”则表现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三个例子就是最能表现战士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体现了选材典型性的特点。
提问: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天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之后写。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提问:志愿军创立了丰功伟迹,英雄事例举不胜举,正如练习一题于中讲的,作者采访到100多个生动事例,几经删选,为什么写成本文时采用了这三个事例?
归纳:“让事实说话”,三个事例从不一样的侧面回答了标题的提问,三个场面中有壮烈的英雄群象,有个人的英勇行为,有问答式的内心倾诉,从不一样的角度揭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中心。围绕中心,精心的多侧面、多角度的选取典型事例,就是这篇通讯在选材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之处。
提问:三个事例为什么按此刻的次序安排呢?
归纳: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海救小孩”是这层意义更直接的体现,应紧随其后,放在第二位。两个事你,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战士三答问”的事例中揭示出来,最终这个事例是更深层的展开。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此刻的次序排列。
布置作业
1通读全文,将下列字注音,记入积累本:
坚韧淳朴隅汹涌火焰蜂拥摁迸裂衔掰聚歼隋岱过瘾踹短褂豁亮憋闷遛跶犁耙塞苹果
2请同学们课后复习这三个事例,并尽量能够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典型事例的不一样写法,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语言、句式、修辞。
教学过程
请同学给下列字注音:
坚韧淳朴隅汹涌火焰蜂拥摁迸裂衔掰聚歼隋岱过瘾踹短褂豁亮憋闷遛跶犁耙塞苹果
一、典型事例的不一样写法。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这篇通讯精选典型事例的特色。对典型事例还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选择恰当写法,以求最高的效果。在对三个事例的叙述、描述中,就交替运用了作者直接描述和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两种方法。
提问:请同学就三个事例运用的两种方法做一下分析。
归纳:事例——松骨峰战斗交替运用了两种方法: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壮烈勇猛;战后阵地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
事例二,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也是交替运用两种写法: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淳朴可爱;回答提问,直接引述,证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述,展现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当时心境,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奋不承身的行为又体现纯洁高尚的心灵。
事例三,战士三次回答提问,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交叉神态动作的描述,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
提问:交替运用两种不一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归纳:直接引述描述,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引述被采访人谈话,真实可信,其中多数为直录谈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真切深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十分切合通讯体裁。
分别指名朗读事例一,复述事例二,表演事例三;分别当即略作讲评,加深同学对不一样写法作用的领会。
二、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个事例选得很好,三个事例写得也很好,但只这些还不够,文章还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收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一)事例间的议论、抒情。
指名朗读第8段后半。
讲析:上文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读者已经很感动了,趁热打铁,作者在亲切呼唤“朋友”之后立刻问“你的感想”,紧之后以两个反问句回答,热诚的抒发自我的感受。对“朋友”的提问变成了作者的设问,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指名朗读第9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归纳:议论;过渡句,上半句总结事例一,下半句领起事例二。
提问:类似第8段的文字,文中哪里还有?
归纳:第12段,第14段。它们都是对一个事例的总结。这种抒情议论,从结构上说,标志着一个事例描述的结束;从资料上看,感染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同一,感情共鸣。
提问:第12段,第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一样呢?
归纳:8、12两段大体相同,但也有不一样。12段只回答了一句,而这一句多了一个“最”字,感情深入一步,靠近题目。有了这一句的深入,第二句便不言而喻,无须再答了。
处在第三个事例之后的第14段,资料更丰厚,感情更炽烈。“美丽和宽广”是对“最可爱”内在的揭示;“第一流”、“优秀”是对“最可爱”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历史上”、“世界上”分别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一切伟大人民的”对“优秀之花”的世界价值做了明确肯定;这些议论句融入了炽烈感情,紧紧扣住,阐发了“最可爱的人”。连续四个感叹句,或隐或显的抒发骄傲与自豪之情,揭示出“最可爱”的意义所在:可爱在爱国情怀,可爱在世界意义。
三个事例是基础,真切扎实;议论抒情在记叙描述的基础上阐发升华,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事例意义,感情层层激荡,推向高潮。
(二)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
教师范读1—3段。
讲析:开头一段抒写在朝鲜的感受,笔触集中到“最可爱的人”,呼唤着读者随之一同追寻。第二段设问点题,紧之后明确回答,点明中心。第三段针对误解予以解释,议论语句从四个方面评价了我们的战士。谁说他们“普通”?他们的普通中包蕴着纯洁高尚的品质和坚韧刚强的意志;谁说他们“简单”?他们的气质淳朴谦逊,他们的胸怀美丽宽广。这四方面评价与下文事例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括下文事例。是呵,飞机、坦克冲不垮,与敌人拼死共焚,战士的意志的确坚韧刚强;朴实的外表,实在的倾诉,像马玉祥这样的战士的确品质纯洁高尚;无名战士的三次回答,他的神态举止,谁不觉得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四个评析,三个事例,各有侧重,又不能截然分开,第四点又有总括作用。总之:有所议,就必有所记来支撑,来证明;有所记,就必有所议来阐发,来总括。这是本文的特点,也是行文的规律。
同学齐读1—3段。
指名朗读最终一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与开头部分是怎样呼应的,作用又有什么不一样?
同学回答,教师不时点拨、引导,归纳:
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扣住题目,在资料上遥相呼应,首尾都呼唤“朋友”,表现出一种情感、思想交流的意向,在感情上遥相呼应。开头点出朝鲜战场,结尾描绘祖国和平生活,进而点明快乐缘由,构成一种因果的呼应。
开头是对全文的总括,着重谈自我感受,抒个人感情;结尾是全文的总结,读者已有切实了解,着重为读者设身处地,激发读者感情,结尾更深入一步。
同学齐读结尾段。
三、语言、句式、修辞
(一)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富于感情,在前面学习中同学们已有不少体会。让我们再来分析一段语言。请同学阅读事例一描述战后战场的一段,标注动词,做出分析。
归纳:在这些动词中,表现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有:抱、掐、摁、握、衔、扣……,这些动词用得准确,和前后词语搭配贴切:“腰”就要“抱”,“脖子”就要“掐”,“耳朵”则需“衔”。这些动词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掐”、“摁”、“扣”充分表达了战士对敌人的恨。准确、鲜明的词语与其余描述一并描绘出一副壮烈的场景,感人至深。
请同学读练习四题干,解释:题目中说的“既定需要”,就是后文说的“语境”,包括搭配关系,感情需要以及呼应关系,语序关系,文体需要等等。本文堪称典范,同学们可结合知识短文加深理解,课后完成练习四切实体会。
(二)句式、修辞。
读练习五,请同学任择一、二回答,点拨、归纳:
设问、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以引起读者注意,反问来加强语气;设问是作者自问自答,答案在下文,反问无需回答,答案在问话的反面。本文用设问沟通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用反问帮忙读者认识,促成感情升华。至于二者的结合及灵活变化,我们在前面已分析过。所有这些的确收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除此之外,本文还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文章锦上添花,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请同学举例、分析。归纳: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比喻句,鲜明的刻画出马祥的淳朴可爱,读后让人永生难忘。
结尾段描绘和平快乐的排比句,把读者引入一条快乐的大河,这就是平常的生活,此时用细腻的笔触罗列出来又深深触动读者心弦,掀起爱的波澜。
“第一流……第一流”,“之花……之花”的反复,像连续敲击的重音符,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的情怀。
《谁是最可爱的人》堪称文情并茂,感人至深。
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如果把刚才所讲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像魏巍这样,精心的选材,巧妙的构思,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并且倾注你的热爱赞美之情,及时的写成一篇文章,定然是一篇十分好的通讯!那么,就请同学们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用你的神来之笔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四):
教学设想: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资料;了解全文结构特点;训练朗读、复谈、概括本事;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段的作用。
二、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又极富抒情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经过课文资料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自我授课时也要有“情”。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范读课指导朗读就成了教学本将课文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三、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录音。
提出听读的任务:文中写了几个事例?给每个事例拟定一个小标题。让学生给文中三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训练概括本事。
明确:写了几个事例,为每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小标题:松骨峰战斗,或书堂战斗;第二个事例小标题:马玉祥救朝鲜儿童;第三个事例小标题:防空洞中的谈话。)说明:给三个事例分别拟小标题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能够采用以下的方法:第一个事例,用提问法。
1、这个事例由哪几段构成?每段写了什么资料?
(由又6、7三段构成。第5段叙述战斗的经过;第6段记下烈士的名称,表达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第7段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土的可爱。)
2、从哪些叙述能够看出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
(请学生依据课文资料回答。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学生应找出有关的语句:时间紧迫,无险可守;敌众找寡,(装备上)敌优我劣)
3、概括这个事例资料,拟出小标题。
第二个事例:复述法。
提示:复述时,注意描述烟与火的句子,注意小小孩的五次哭声,注意马玉祥的心理活动和他救人时一系列动作的关键词语。
第三个事例:朗读法。
请两位同学朗读(或分男生,女生)一位同学读“我”的话,一位同学读战士的回答。
提示:注意作者与战士三问三答的资料,注意那里所记叙的对话的资料与前面两个事例的关系。
二、研讨三个事例对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的'作用,理解三个事例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魏巍同志在谈他怎样写作本文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很久以来就在他脑子里翻腾着,因为战士们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伟大,这样感人,所以他一草有表现这一主题的强烈愿望。但怎样表现这一主题呢?他认为最本质的东西,是对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他曾从他采访所得的100多个生动事例中选了20多个例子来写,但没写好,之后只选了5个,最终写成本文时又删掉两个,最终取得成功。
学生先两三个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团体讨论。
明确:
(1)从三个事例所写人物来看,“战斗”写一个连队,歌颂的是英雄群体;“救儿童’写的是马玉祥这位战士,歌颂的是英雄个人:“谈话”写的是几名战士,歌颂的是英雄们的所思所想。
(2)从三个事例发生的时间来看,“战斗’提在作战时;“救儿童”是在行路时;“谈话”是在休息的时。
(3)从三个事例发生的地点看,“战斗”发生在战场上;“救儿童”发生在朝鲜老乡家;“谈话”发生在防空洞里。
(4)从三个事例所表现出的志愿军战士的思想感情来看,“战斗”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对侵略者的恨;“救儿童”侧重写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谈话”则主要展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
(5)从三个事例所体现的主题来看,分别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从三个事例对志愿战士赞颂的角度和内在联系看,前两个事例分别赞颂他们的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第三个事例赞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总之,三个事例从不一样侧面揭示了志愿军战士共同具有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所以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理清全文结构。
划分全文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3段),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4-14段),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段)联系我们的快乐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四、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一至二遍,读准字音,理解注解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
2、思考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着重思考分析了作者报道的三个典型事例。从志愿军英雄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境界。这是一种怎样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呢?课文中作出了答案,请找出来读一读。
一、学生找出自我认为揭示志愿军战士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的语句读,教师给予点拨。最终找出这几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几句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说一说:
(l)这几句话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2)它与后面报道的三个事例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
(l)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是对后边事例所表现出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具体说:第一个事例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和高尚;第三个事例体现了战士们气质的淳朴和谦逊,胸怀的美丽和宽广。报道三个事例中,已经包含了这几句话的意思了,所以不写这几句是不是也能够呢?(这几句话放在文章第一部分,即放在三个事例之前,使读者先对战士们的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境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有重要的感染作用,决非可有可无的。)
二、抒情议论的语句,能够起到抒发感情,点明中心的作用,还能够具有衔接段落资料的过渡作用。找出这样的语句,简单析分析一下。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第一分句承上,第二句启下。)
三、文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呢?
讨论,明确:
1、也都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呼应。具体说:开头(1-3段),从写作者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结尾(15段),把祖国人民的快乐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朗读开头和结尾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这两部分,要求有感情(最好访班内朗读较好的同学),教师适当朗读指导;范读。
四、选择《教师指导用书》中“有关资料”中的部分资料,读给学生听。如魏巍与李玉安的通信,本文的发表及其影响的报道等,以丰富教学资料,加深教学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口头回答练习一、二、三题。
2、把文中第一个事例改写成一篇简讯。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五):
教学目的:
1、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学习叙述、描述、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特点。
4、学习志愿军优秀品质,陶冶自我的情操。
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
2、难点: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相。
(放《大阅兵》录相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场上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他们很可爱!但我们只是看到他们形象的可爱。那么,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日,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完美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板书课题)
二、学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经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并板书: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也必须会讲故事。第一个事例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讲出来,必须很感人。此刻就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第五段,准备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要讲好这个故事,必须把记叙的要素讲清楚,异常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的讲出来,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刚才这位同学讲得很生动,这除了英雄的行为本身感人外,更在于作者传神的使用了一系列生动准确的动词。下头请一位同学来完成选择填空题,并请举例分析用词的准确性。(出示幻灯片)
以上这些动词除了表现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仅有十分恨才十分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头请一个同学把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边思考:划出环境描述、心理描述、动作描述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我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回答:
环境描述:“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述:“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述: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请一个同学模拟表演这些动作。
学生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的救出朝鲜小孩。
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下头分主角朗读谈话资料,女同学问,男同学答,只读引号里的资料,注意战士回答时的神态、语气和感情。
先请同学们熟悉谈话资料。分主角朗读。
提问: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要求找原话,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
学生回答,明确并概括: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职责感
崇高的荣誉感
作者经过这三个事例表现了战士是最可爱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哪一段集中笔墨从四个方应对战士进行了高度的赞誉呢?
学生回答:第3段排比句。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你能不能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展示幻灯片:品质松骨峰战斗
意志火中救小孩
气质防空洞谈话
胸怀
学生填空、连线。讨论明确。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都是这样的可爱,他们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黄继光堵机枪,邱少云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罗盛教舍身抢救落水儿童等被广为传诵,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迹都写进去,而只选取这三个事例来表现战士的可爱呢?下头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我们还是用作者的话来说吧。他说:“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松骨峰战斗”表现战士坚韧刚强的意志,“火中救小孩
”表现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防空洞谈话”则表现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三个例子就是最能表现战士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体现了选材典型性的特点。
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天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之后写。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我们的战士(板书)就是这样的可爱!他们是最可爱(板书)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必须深受感动,这不仅仅因为志愿军战士的事迹感人,还在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激发和调动了我们的感情。想一想,文章除了记叙(板书)事例外,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的抒情议论(板书)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开头3段从作者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起了明确中心思想的作用。结尾把祖国人民快乐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作者除了在开头结尾用抒情议论,在记叙每一个事例后,也用了抒情议论,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从结构上说,标志着每个事例述说的结束,还起到了衔接与过渡作用;从资料上说,起到了感染读者,使读者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的作用。
三、谈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我们已深切的感受到五十年代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在和平年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匣门,展开思维的屏幕,接通情感的电流,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境,回顾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解放军战士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把你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解放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告诉给在座的每一个人,让大家再一次受到教育和鼓舞。
学生回顾,两三名学生讲述。师生评议。
四、写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你如果把刚才所讲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像魏巍这样,精心的选材,巧妙的构思,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并且倾注你的热爱赞美之情,及时的写成一篇文章,定然是一篇十分好的通讯!那么,就请同学们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用你的神来之笔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学生编拟写作提纲,互相交流。教师适当提示。
五、颂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阅兵场上看到了解放军战士的威武形象,学习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完美品质,也谈论和叙写了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的动人事迹,此刻,让我们一齐用最美的歌声来纵情的歌颂我们最可爱的人吧!
播放歌曲《为了谁》,师生齐唱。本课在歌声中结束。
附板书设计: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松骨峰战斗------意志----英雄主义
战士火中救小孩------品质----国际主义最可爱
防空洞谈话------气质胸怀----爱国主义
记叙抒情议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六):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本事目标。
(1)查工具书,给生字注音,辨析多音多义字、形似字。
(2)理解课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含义,体会其生动性、准确性、感情色彩及表达作用。
(3)理解有关刻画人物方法的知识,结合课文弄清哪是外貌描述、动作描述、语言描述、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
(4)学会鉴别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陈述句、排比句这几种句式,了解其表达效果。
(5)区别消息和通讯这两种文体的异同。
2、阅读本事训练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选择典型事例,综合运用记叙、描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让人信服: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理解本文的资料结构,划分部分,归纳大意。
(3)理解记叙每个事例后进行议论和抒情有什么作用。
(4)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找出含义深刻的词语及感情色彩强烈的语句,找出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理解这些词语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
3、思想素质训练目标。
用志愿军战士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和崇高精神感染和教育学生,引导学习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及其高贵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设计:实施情境教学。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导语活力。
教师自编一段导语,深情地引导学生回忆1998年的特大洪灾发生后,人民解放军战士是如何奋不顾身投入抗洪救灾的情景,谱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了多少舍己救人的英雄,具体可举高建成式的典型例子。教师深情地赞颂:“人民解放军战士不愧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那么,老一代最可爱的人是谁呢?此刻让我们一齐来学习魏巍写的,我们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这样导入课文以后,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有条件的学校可放映电视系列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中的有关部分,将视听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文字描述变为直观生动的画面,从而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情动于中。
看完录像后,教师还可指出本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仅因为文中所写的志愿军的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也因为作者怀着对志愿军战士无比崇敬爱戴的感情写作此文。从此,我国人民就以“最可爱的人”誉称人民解放军战士。
第二步:诵读活力。
1、听录音诵读。教师要求学生带着对志愿军战士的强烈感情听录音诵读,让录音诵读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2、教师范读。教师作表情朗读的示范。所以教师要课前准备,自我要真正动情,处理好节奏的快慢、语调的轻重缓急,将自我最强烈的情感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用自我的活力去感染学生。
3、学生诵读。教师要求学生带着感情诵读。可将议论抒情的段落作团体诵读,叙事的段落分别指名诵读。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诵读作指导和评价,异常是对感情的表达进行引导。
第三步:赏析活力。
1、资料赏析。
这是一篇新闻通讯,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在分析文章资料结构时,也宜带着感情进行赏析。文章的第一部分(1—3段)作者以自我的切身感受深情赞颂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抓住“意志——坚韧刚强,品质——纯洁高尚,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等词句赏析。第二部分(14段)作者选用了三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从不一样的侧面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确确实实是“最可爱的人”。注意赏析这三个事例时应与第一部分中对战士的赞颂联系起来: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不仅仅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且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意志”是多么“坚韧刚强”。第二个事例——马玉祥救人,不仅仅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并且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品质”是多么“纯洁高尚”。第三个事例——防空洞里谈话,不仅仅生动地表现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生动地表现他们的“胸怀”是多么“淳朴谦逊”“美丽宽广”。第三部分(15段)作者引导读者联系自身的快乐生活,体会志愿军战士确是“最可爱的人”,从而号召读者热爱和学习“最可爱的人”。赏析时,也可将这一部分的资料与第一部分联系起来:第一部分抒情议论,点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第三部分也是抒情议论,不仅仅深深扣动读者情弦,并且呼应开头,再次点题,深化主旨。
2、精段赏析。
首尾部分的抒情议论段落及中间的8、12、14段的抒情议论,是重点赏析的段落,这些段落是作者抒情最强烈的地方,所以带着感情赏析,可将作者情、文章情、教师情去打动学生情。
3、修辞赏析。
在进行修辞赏析时,宜着重于句式的赏析。在赏析句式的运用时,除了引导体会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等的抒情作用外,应着重赏析排比句的抒情作用。古人说:“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状气势,广文义也。”可见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排比多用于说理和抒情。对此,应结合课文中的排比进行赏析把握。如第2段的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么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美丽和宽广!”作者那里用一组排比句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赞扬志愿军战士的`崇高思想境界,情感强烈,气势宏大,一气呵成,震撼读者心灵。
4、词语赏析
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赏析。
[提示:以上赏析,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师宜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赏析。]
第四步:竞赛活力。
1、朗读竞赛。各组推选一个代表,既代表组又代表个人参加朗读竞赛。可事先把朗读的段落做成阄,让学生抓阄选定朗读资料。看谁把“情”表达得最好。
2、口述故事竞赛。要求对课文中的三个故事任选一个进行口述,看谁讲得最动人。
3、写作竞赛。以《人间自有真情在——读()有感》为题,让学生于课外写一篇读后感,看谁写得最好。
[说明]
因为本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所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在“情”中进行,即实施情境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指出,情境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到达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资料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说:“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可见古人已认识到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意过程和认识过程的统一”。由此可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心理因素有两个:一是认知因素,一是情感因素。情感和认知在学习过程当中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情感能促进认知,认知能激发情感。所以情感对认知具有最有效的催化作用,这种催化作用我们称之为“情知效应”。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将情感和认知巧妙联姻,是情境教学的真正涵义。
本文的教学过程设计是以以上理论作依据的。第一步——导语活力,注意结合了学生十分熟悉的1998年的特大洪灾举例。学生曾从电视、报刊中很多了解了人民解放军战士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以此人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第二步——朗读活力,这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之中的有效措施。这样抒情强烈的课文必须经过反复诵读来传情、悟情、动情。朗读能将抽象的文字变成有情感的声音,使学生视觉、听觉同时受到“情”的感染,这样能有效地加强对课文资料的理解。第三步——赏析活力,进一步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促进学生对课文资料的认知。第四步——竞赛活力,是利用情感进行本事训练的设计。经过竞赛,不仅仅训练了朗读、复述等“说”的本事,并且还训练“写”的本事。经过写,不仅仅进一步深化了课文中“情”的熏陶,提高了思想素质,并且训练了写读后感的本事。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七):
教学设想: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资料;了解全文结构特点;训练朗读、复谈、概括本事;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段的作用。
二、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又极富抒情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经过课文资料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自我授课时也要有“情”。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范读课指导朗读就成了教学本将课文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三、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录音。
提出听读的任务:文中写了几个事例?给每个事例拟定一个小标题。让学生给文中三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训练概括本事。
明确:写了几个事例,为每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小标题:松骨峰战斗,或书堂战斗;第二个事例小标题:马玉祥救朝鲜儿童;第三个事例小标题:防空洞中的谈话。)说明:给三个事例分别拟小标题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能够采用以下的方法:第一个事例,用提问法。
1、这个事例由哪几段构成?每段写了什么资料?
(由又6、7三段构成。第5段叙述战斗的经过;第6段记下烈士的名称,表达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第7段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土的可爱。)
2、从哪些叙述能够看出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
(请学生依据课文资料回答。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学生应找出有关的语句:时间紧迫,无险可守;敌众找寡,(装备上)敌优我劣)
3、概括这个事例资料,拟出小标题。
第二个事例:复述法。
提示:复述时,注意描述烟与火的句子,注意小小孩的五次哭声,注意马玉祥的心理活动和他救人时一系列动作的关键词语。
第三个事例:朗读法。
请两位同学朗读(或分男生,女生)一位同学读“我”的话,一位同学读战士的回答。
提示:注意作者与战士三问三答的资料,注意那里所记叙的对话的资料与前面两个事例的关系。
二、研讨三个事例对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的作用,理解三个事例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魏巍同志在谈他怎样写作本文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很久以来就在他脑子里翻腾着,因为战士们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伟大,这样感人,所以他一草有表现这一主题的强烈愿望。但怎样表现这一主题呢?他认为最本质的东西,是对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他曾从他采访所得的100多个生动事例中选了20多个例子来写,但没写好,之后只选了5个,最终写成本文时又删掉两个,最终取得成功。
学生先两三个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团体讨论。
明确:
(1)从三个事例所写人物来看,“战斗”写一个连队,歌颂的是英雄群体;“救儿童’写的是马玉祥这位战士,歌颂的是英雄个人:“谈话”写的是几名战士,歌颂的是英雄们的所思所想。
(2)从三个事例发生的时间来看,“战斗’提在作战时;“救儿童”是在行路时;“谈话”是在休息的时。
(3)从三个事例发生的地点看,“战斗”发生在战场上;“救儿童”发生在朝鲜老乡家;“谈话”发生在防空洞里。
(4)从三个事例所表现出的志愿军战士的思想感情来看,“战斗”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对侵略者的恨;“救儿童”侧重写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谈话”则主要展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
(5)从三个事例所体现的主题来看,分别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从三个事例对志愿战士赞颂的角度和内在联系看,前两个事例分别赞颂他们的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第三个事例赞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总之,三个事例从不一样侧面揭示了志愿军战士共同具有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所以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理清全文结构。
划分全文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3段),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4-14段),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段)联系我们的快乐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四、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一至二遍,读准字音,理解注解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
2、思考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着重思考分析了作者报道的三个典型事例。从志愿军英雄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境界。这是一种怎样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呢?课文中作出了答案,请找出来读一读。
一、学生找出自我认为揭示志愿军战士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的语句读,教师给予点拨。最终找出这几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几句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说一说:
(l)这几句话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2)它与后面报道的三个事例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
(l)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是对后边事例所表现出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具体说:第一个事例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和高尚;第三个事例体现了战士们气质的淳朴和谦逊,胸怀的美丽和宽广。报道三个事例中,已经包含了这几句话的意思了,所以不写这几句是不是也能够呢?(这几句话放在文章第一部分,即放在三个事例之前,使读者先对战士们的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境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有重要的感染作用,决非可有可无的。)
二、抒情议论的语句,能够起到抒发感情,点明中心的作用,还能够具有衔接段落资料的过渡作用。找出这样的语句,简单析分析一下。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第一分句承上,第二句启下。)
三、文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呢?
讨论,明确:
1、也都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呼应。具体说:开头(1-3段),从写作者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结尾(15段),把祖国人民的快乐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朗读开头和结尾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这两部分,要求有感情(最好访班内朗读较好的同学),教师适当朗读指导;范读。
四、选择《教师指导用书》中“有关资料”中的部分资料,读给学生听。如魏巍与李玉安的通信,本文的发表及其影响的报道等,以丰富教学资料,加深教学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口头回答练习一、二、三题。
2、把文中第一个事例改写成一篇简讯。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八):
教学目的:
1、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学习叙述、描述、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特点。
4、学习志愿军优秀品质,陶冶自我的情操。
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
2、难点: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相。
(放《大阅兵》录相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场上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他们很可爱!但我们只是看到他们形象的可爱。那么,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日,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完美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板书课题)
二、学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经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并板书: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也必须会讲故事。第一个事例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讲出来,必须很感人。此刻就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第五段,准备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要讲好这个故事,必须把记叙的要素讲清楚,异常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的讲出来,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刚才这位同学讲得很生动,这除了英雄的行为本身感人外,更在于作者传神的使用了一系列生动准确的动词。下头请一位同学来完成选择填空题,并请举例分析用词的准确性。(出示幻灯片)
以上这些动词除了表现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仅有十分恨才十分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头请一个同学把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边思考:划出环境描述、心理描述、动作描述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我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回答:
环境描述:“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述:“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述: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请一个同学模拟表演这些动作。
学生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的救出朝鲜小孩。
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下头分主角朗读谈话资料,女同学问,男同学答,只读引号里的资料,注意战士回答时的神态、语气和感情。
先请同学们熟悉谈话资料。分主角朗读。
提问: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要求找原话,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
学生回答,明确并概括: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职责感
崇高的荣誉感
作者经过这三个事例表现了战士是最可爱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哪一段集中笔墨从四个方应对战士进行了高度的赞誉呢?
学生回答:第3段排比句。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你能不能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展示幻灯片:
品质松骨峰战斗
意志火中救小孩
气质防空洞谈话
胸怀
学生填空、连线。讨论明确。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都是这样的可爱,他们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迹都写进去,而只选取这三个事例来表现战士的可爱呢?下头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我们还是用作者的话来说吧。他说:“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松骨峰战斗”表现战士坚韧刚强的意志,“火中救小孩
”表现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防空洞谈话”则表现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三个例子就是最能表现战士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体现了选材典型性的特点。
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天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之后写。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我们的战士(板书)就是这样的可爱!他们是最可爱(板书)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必须深受感动,这不仅仅因为志愿军战士的事迹感人,还在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激发和调动了我们的感情。想一想,文章除了记叙(板书)事例外,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的抒情议论(板书)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开头3段从作者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起了明确中心思想的作用。结尾把祖国人民快乐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九):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本事目标。
(1)查工具书,给生字注音,辨析多音多义字、形似字。
(2)理解课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含义,体会其生动性、准确性、感情色彩及表达作用。
(3)理解有关刻画人物方法的知识,结合课文弄清哪是外貌描述、动作描述、语言描述、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
(4)学会鉴别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陈述句、排比句这几种句式,了解其表达效果。
(5)区别消息和通讯这两种文体的异同。
2、阅读本事训练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选择典型事例,综合运用记叙、描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让人信服: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理解本文的资料结构,划分部分,归纳大意。
(3)理解记叙每个事例后进行议论和抒情有什么作用。
(4)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找出含义深刻的词语及感情色彩强烈的语句,找出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理解这些词语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
3、思想素质训练目标。
用志愿军战士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和崇高精神感染和教育学生,引导学习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及其高贵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设计:实施情境教学。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导语活力。
教师自编一段导语,深情地引导学生回忆1998年的特大洪灾发生后,人民解放军战士是如何奋不顾身投入抗洪救灾的情景,谱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了多少舍己救人的英雄,具体可举高建成式的典型例子。教师深情地赞颂:“人民解放军战士不愧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那么,老一代最可爱的人是谁呢?此刻让我们一齐来学习魏巍写的,我们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这样导入课文以后,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有条件的学校可放映电视系列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中的有关部分,将视听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文字描述变为直观生动的画面,从而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情动于中。
看完录像后,教师还可指出本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仅因为文中所写的志愿军的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也因为作者怀着对志愿军战士无比崇敬爱戴的感情写作此文。从此,我国人民就以“最可爱的人”誉称人民解放军战士。
第二步:诵读活力。
1、听录音诵读。教师要求学生带着对志愿军战士的强烈感情听录音诵读,让录音诵读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2、教师范读。教师作表情朗读的示范。所以教师要课前准备,自我要真正动情,处理好节奏的快慢、语调的轻重缓急,将自我最强烈的情感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用自我的活力去感染学生。
3、学生诵读。教师要求学生带着感情诵读。可将议论抒情的段落作团体诵读,叙事的段落分别指名诵读。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诵读作指导和评价,异常是对感情的表达进行引导。
第三步:赏析活力。
1、资料赏析。
这是一篇新闻通讯,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在分析文章资料结构时,也宜带着感情进行赏析。文章的第一部分(1—3段)作者以自我的切身感受深情赞颂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抓住“意志——坚韧刚强,品质——纯洁高尚,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等词句赏析。第二部分(14段)作者选用了三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从不一样的侧面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确确实实是“最可爱的人”。注意赏析这三个事例时应与第一部分中对战士的赞颂联系起来: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不仅仅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且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意志”是多么“坚韧刚强”。第二个事例——马玉祥救人,不仅仅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并且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品质”是多么“纯洁高尚”。第三个事例——防空洞里谈话,不仅仅生动地表现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生动地表现他们的“胸怀”是多么“淳朴谦逊”“美丽宽广”。第三部分(15段)作者引导读者联系自身的快乐生活,体会志愿军战士确是“最可爱的人”,从而号召读者热爱和学习“最可爱的人”。赏析时,也可将这一部分的资料与第一部分联系起来:第一部分抒情议论,点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第三部分也是抒情议论,不仅仅深深扣动读者情弦,并且呼应开头,再次点题,深化主旨。
2、精段赏析。
首尾部分的抒情议论段落及中间的8、12、14段的抒情议论,是重点赏析的段落,这些段落是作者抒情最强烈的地方,所以带着感情赏析,可将作者情、文章情、教师情去打动学生情。
3、修辞赏析。
在进行修辞赏析时,宜着重于句式的赏析。在赏析句式的运用时,除了引导体会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等的抒情作用外,应着重赏析排比句的抒情作用。古人说:“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状气势,广文义也。”可见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排比多用于说理和抒情。对此,应结合课文中的排比进行赏析把握。如第2段的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么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美丽和宽广!”作者那里用一组排比句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赞扬志愿军战士的崇高思想境界,情感强烈,气势宏大,一气呵成,震撼读者心灵。
4、词语赏析
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赏析。
[提示:以上赏析,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师宜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赏析。]
第四步:竞赛活力。
1、朗读竞赛。各组推选一个代表,既代表组又代表个人参加朗读竞赛。可事先把朗读的段落做成阄,让学生抓阄选定朗读资料。看谁把“情”表达得最好。
2、口述故事竞赛。要求对课文中的三个故事任选一个进行口述,看谁讲得最动人。
3、写作竞赛。以《人间自有真情在——读()有感》为题,让学生于课外写一篇读后感,看谁写得最好。
[说明]
因为本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所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在“情”中进行,即实施情境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指出,情境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到达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资料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说:“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可见古人已认识到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意过程和认识过程的统一”。由此可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心理因素有两个:一是认知因素,一是情感因素。情感和认知在学习过程当中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情感能促进认知,认知能激发情感。所以情感对认知具有最有效的催化作用,这种催化作用我们称之为“情知效应”。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将情感和认知巧妙联姻,是情境教学的真正涵义。
本文的教学过程设计是以以上理论作依据的。第一步——导语活力,注意结合了学生十分熟悉的1998年的特大洪灾举例。学生曾从电视、报刊中很多了解了人民解放军战士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以此人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第二步——朗读活力,这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之中的有效措施。这样抒情强烈的课文必须经过反复诵读来传情、悟情、动情。朗读能将抽象的文字变成有情感的声音,使学生视觉、听觉同时受到“情”的感染,这样能有效地加强对课文资料的理解。第三步——赏析活力,进一步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促进学生对课文资料的认知。第四步——竞赛活力,是利用情感进行本事训练的设计。经过竞赛,不仅仅训练了朗读、复述等“说”的本事,并且还训练“写”的本事。经过写,不仅仅进一步深化了课文中“情”的熏陶,提高了思想素质,并且训练了写读后感的本事。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十):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真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查阅难懂的字、词,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报道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读,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身边可爱的人有哪些,你能清楚的说出他们的名称吗,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可爱的人的存在,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大作家魏巍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二、背景介绍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著名的优秀通讯。50年代初,它曾以那奔放的思想感情,激起全国人民心头的汹涌浪涛,鼓舞着人们投入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作者魏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解放前曾以“红杨树”为笔名发表过不少诗歌。抗美朝期间,他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深深感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回国后,提炼了三个典型事例,选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醒目而又发人深思的题目,表现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热情地讴歌了这场伟大的斗争。
三、通讯特征:
1、生动性:
多借用文学手段,能够描述、抒情、对话,能够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所以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必须的文学性。
2、真实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
3、评论性
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四、字词:
1、字:
掐摁衔掷蹲掰岱瘾踹
断勺豁脯扛
2、释词:
品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迸裂:裂开而往外飞溅。气质——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那里指风格、气度。
千载万世:世世代代。
意识:那里是指觉察(到)、认识(到)。
自豪:为个人或团体取得重大成就而感到光荣。
骄傲:本文作“自豪”解释。
五、分段:
第一部分(第1—3段):用饱含活力的语言,扼要而明确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二部分(第4—14段):介绍三个典型事例,深刻揭示出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所在。
第三部分(最终一段):以真切的感受激起人们的共鸣:祖国人民的快乐是与最可爱的人的功绩联系在一的,所以要热爱最可爱的人。
六、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这篇课文,下头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看看志愿军战士在作者笔下是怎样被描绘的战士的可爱?
1、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经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2、在这三个事例中作者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述?
环境描述:“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述:“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述: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3、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
“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
4、(接上题)那么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职责感
崇高的荣誉感
二、找出抒情、议论语段,朗读,并进一步体会。
三、布置作业:
以“最可爱的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讴歌一下你认为最可爱的人。
附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松骨峰战斗------坚强意志----革命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高尚品质----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谈话------气质胸怀----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