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别称详解(一):
清明节的别称有行清节、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到清明节,不得不提另一个节日——寒食节。周代晋文公为请隐于绵山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哪知介子推宁肯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为官。晋文公为表哀思,下令介子推被焚死日禁火,只能吃冷食。此后,这一习俗代代相传。
清明兼具天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天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别称详解(二):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一样而又存在着习俗资料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天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还有哪些称呼
清明节,又称 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等,即是节日也是节气。
1、踏青节
清明节自古就有踏青春游的习俗,因为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正是踏青的大好时候,故有踏青节之称。
2、三月节
清明节最早只是春季的节气之一,后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称为农历三月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故称三月节。
3、祭祖节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就是祭祖扫墓,即“墓祭”。清明扫墓的由来已久,也是我国三大祭祀节日之一,故称祭祖节。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过清明节
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指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北方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与汉族相比,有一些少数民族清明节过得更隆重。比如,壮族人祭扫祖先陵墓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饭、肉、香烛、纸幡等;土家族在清明节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
清明节起源于何时,与寒食节是什么关系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到清明节,不得不提另一个节日——寒食节。周代晋文公为请隐于绵山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哪知介子推宁肯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为官。晋文公为表哀思,下令介子推被焚死日禁火,只能吃冷食。此后,这一习俗代代相传。
由于清明节在寒食节后的一两天,到了唐代,这两个节日逐渐合二为一,民间大多只过清明节了。
清明节的别称详解(三):
1、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仅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之后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能够见到彩虹了。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3、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4、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可是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因为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所以也称秋千节,拔河节等。
5、上巳节,也称女儿节,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向沿袭至今。
清明节的别称详解(四):
清明节的别称有寒食节、三月节、踏青节、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
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
清明节祭祖扫墓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天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仅有清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之后,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趣味的,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所以,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历史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之后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此刻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可是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之后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光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可是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所以,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清明节的别称详解(五):
清明节又称什么节?
原本只是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之后经过历史的演变,加入了不少习俗,此刻我们所熟知的别称有:踏青节、扫墓节、鬼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等,其节期总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同时清明兼具天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天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其中踏青节这种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风俗习惯,春天正是万物复苏萌动的时候,所以比较适合春游。三四月桃花水,也别有一番风味呀。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
俗语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该节气前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呈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此时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大家出行要携带雨具,并且昼夜温差大,在外时要随时携带一件外套,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