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简介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精选3篇)

时间:2024-01-23 16:14:33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一):

  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个瘟魔,他一出现,家家有人病倒或丧命。一场瘟疫夺去了青年恒景父母的生命,自我也差点丧命。病好以后,他告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定出去访师寻道。之后他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古老的山,山上住着一位仙人。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最终到了高山上,找到了那位仙人.仙人被他的行为所感动,收他为徒,教他降妖术,并送他一把宝剑。恒景日夜苦练,最终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仙人送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授他避妖用法,让他骑仙鹤赶回家去。他回到家就立刻带着乡亲们赶到一座山上去,给每人发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准备降魔。中午,几声怪叫,瘟魔跳出汝河,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香气,它脸色大变,赶紧逃跑,恒景追赶着,几个回合后,瘟魔被刺死了。这天刚好是九月初九。

  从此,每到九月初九,人们就会去登山,喝菊花酒,在家门前插上茱萸叶,用来辟邪,也用来纪念恒景。古代很多诗人也留下很多关于重阳节的诗,如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李白的《九月九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二):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资料。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古人认为季秋是土德当令,土为黄色,所以此节令中的花为黄色的菊花。菊花是我国很早便有记载的花卉。夏小正九月篇有“荣鞠”之句,鞠是菊的古字,说明九月时菊花开放。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三):

  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戴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东汉(25—220)方士费长房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们家有大灾难,如果用红色的囊袋盛茱萸,挂在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就能够免祸。”桓景到那天就率领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难去了,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的鸡犬全都死了。从此,人们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于是沿袭成俗,遂成佳节。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登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登高”受人重视,异常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所以人们认为“登高”能够长寿。

  历代诗人都喜欢重阳登高赋诗,唐代大诗人工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方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中国古人认为折以插头,能够防止恶浊邪气的侵袭;燃熏后能够避虫咬,在这“百足之虫,死而未僵”之时,熏佩以避之,犹似端午节熏雄黄一样,是很贴合传统卫生习惯的。

  菊花是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花,除重阳赏菊外,还具有食疗价值。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酿酒。晋代菊花酒制法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到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明代(1368—1644),菊花酒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构相诸药方佳”。明代医药家李时珍说菊花酒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疗效。

  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在重阳节食用。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头还作成两只小羊,以贴合重阳(羊)的意义。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四):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资料。

  “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出现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备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盂兰盆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

  重阳节的由来简介(五):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活动资料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历史演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经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