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灯的由来

孔明灯的由来(详解3篇)

时间:2024-01-23 16:32:54

  孔明灯的由来详解(一):

  目前发现的关于孔明灯的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光尧幸径山》。叶绍翁,南宋中期江湖派诗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其所作。《四朝闻见录》记载的是南宋前四朝的朝野遗事,尤其是朝政大事,是研究南宋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被收入《四库全书》。关于孔明灯,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坡宿径山中,夜有叩扉者。徐问之,则云:‘放天灯人归’。如此则天灯之伪,不辨而明。”径山,佛教名山,位于杭州城外西北方向约50千米,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苏东坡两度赴任杭州,四上径山。能够推断,孔明灯的发明不晚于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公元1071-1074年、1089-1091年)。

  至于民间,关于孔明灯的由来则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五代(公元907-960)时期,有一个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到福建打仗。福建地处丘陵,山高林密,联络不便,于是莘七娘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大灯依靠热空气的托举飞上天空,用于传递军事信号。

  莘七娘,史上确有其人。史料记载,莘七娘,五代十国的南唐人,生卒年限不详,小时受过良好教育,知书达理,精通医术。公元944年,闽国内乱,南唐乘机发兵,莘七娘随丈夫出征,转战至明溪雪峰镇(今城关镇)时,其夫染病身亡。为陪伴丈夫亡灵,莘七娘留居当地。当地缺医少药,瘟疫流行。莘七娘乐善好施,为当地群众诊病医疾,深受爱戴。莘七娘死后,当地群众为她建庙、塑像、祭祀。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朝廷赐庙额“显应”,敕封为“惠利夫人”,不久加封为“惠利福顺夫人”,清代再加封为“普佑夫人”、“灵应夫人”。1984年当地重建显应庙,2012年惠利夫人信俗被列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孔明灯的另一种说法是,当年诸葛亮(181-234年)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糊成很多灯笼,点燃后升上天空。随着一个个灯笼的升起,士兵们高呼:“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朝着天灯的方向追赶而去,诸葛亮得以脱围。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两相比较,关于莘七娘的传说,在时间上与叶绍翁的记载最为接近,更值得采信。事实上,关于孔明灯的由来也大多认为诞生于五代时期(公元907-960)。

  至于流传至今的燃放孔明灯的习俗,则经历了从战争工具到祈福手段的演变。总体上看,唐代以前,主要用于战争中的军事联络。宋代以后,随着战事的结束,国泰民安,开始用于节日欢庆,表达祝福,增添节日气氛。清末以后,逐步演变成为一些地方的民间习俗,至今依然坚持且较为著名的有四川平乐,海南文昌、万宁、儋州,广西来宾,台湾平溪等。近年来,燃放孔明灯有蔓延全国和功能泛化的趋势,就功能泛化而言,在坚持节日欢庆的同时,更多的融入了男女青年对完美感情的期许,也更多的运用于商业广告宣传。

  孔明灯的由来详解(二):

  孔明灯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相传五代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孔明灯的寓意

  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快乐每一年。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都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完美心愿。点燃文灯前人们都要在灯上写出自我的愿望,与天灯一齐冉冉升向苍穹,以祈求心愿能实现。

  孔明灯的原理是什么

  孔明灯的原理是蜡烛加热,让灯内的空气分子一部分获得能量,跑到了外面,排出了一部分空气,而总体的体积并没有发生变化。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所以灯内的空气密度就会变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外面的空气密度大于灯内的空气密度,所以灯就会往上浮。

  孔明灯的由来详解(三):

  孔明灯是一种能够漂浮起来的天灯,能够在点燃之后飞到天上去,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放孔明灯的习俗,异常是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有放孔明灯的风俗,在墨西哥、台湾、菲律宾、日本等地都有放孔明灯的习俗。孔明灯此刻在中国十分的普及,即使是在平时也有很多放孔明灯的。孔明灯的来历更加给这种工艺品带来了一种神秘感。

  孔明灯的来历孔明灯之所以被称为孔明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孔明灯的外型是一个圆柱体,或者是方柱体,看起来十分像是诸葛孔明戴的帽子,所以被称为孔明灯。另一个原因是这种灯据说是三国时期的孔明,也就是诸葛亮发明的,所以被称为孔明灯。

  据说诸葛亮有一次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送出消息搬来救兵,于是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将求救的小纸条放在孔明灯下,之后算好了风向,将孔明灯放出去,这样孔明灯带着诸葛亮求救的消息升上了天空,之后诸葛亮依靠孔明灯带出的消息,成功地得到解救突围出去。诸葛亮因为别号为孔明,所以后人将诸葛亮发明的这种能够飞升的天灯称为孔明灯。

  孔明灯被诸葛亮发明出来之后,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之后人们每逢喜庆的时候就经过放孔明灯进行祈福,这个时候人们将自我的心愿写在小纸条上,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所以孔明灯又有祈福,祈愿的作用,每当重大的节假日,比如元宵节和中秋节等节日,都放飞孔明灯祈福祈愿。

  孔明灯的意义

  孔明灯是一种能够飞上天空的灯,这种灯又被称为祈愿灯、祈福灯、天灯。在中国的古代孔明灯能够传递军事信息。据说诸葛亮发明了这种灯,并且用这种灯成功的将自我被困的消息传递出去,搬来救兵,从而得以化险为夷。现代来说孔明灯军事上的用途几乎已经消失,现代孔明灯的意义基本上都是祈福、祈愿。

  在古代来说孔明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祈福,还有着十分现实的军事方面的用途,在古代很多危机时刻孔明灯都起到了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孔明灯在军事方面的功能逐渐的不那么明显。此刻很多地方都有放飞孔明灯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大多数是来自于古代孔明灯军事用途的延伸,到现代已经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的功能。

  在现代的`海南,每当遇到重大的节日,人们都会放飞孔明灯来祈福,人们在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将自我的心愿写成小纸条,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直到此刻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的口音“天灯”与“添丁”发音相似,所以男小孩往往拿着带有心愿的孔明灯绕村而行,敲锣打鼓来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能够获得“人丁兴旺,家景兴隆”好彩头。

  客家的习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放飞孔明灯的习俗,人们将完美的祝愿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客家人那里每一盏孔明灯代表着一个去年出生的小孩。

  除了以上地区的孔明灯放飞习俗之外,在有华裔的很多地方也都有孔明灯放飞的习俗,比如日本、菲律宾、墨西哥等地也有着放飞孔明灯的习俗,每一个地方的孔明灯的意义可能有所差别,可是往往大同小异,都是祈福、祈愿的意思。

  制作孔明灯的方法

  制作孔明灯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拷贝纸、裁纸刀、剪刀、尖嘴钳、棉线、工业酒精、502胶水、细铜丝、棉花、竹条。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先用裁纸刀将竹条削到厚薄3毫米以内,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水固定;用薄纸剪成必须规格的纸片,将纸片拼成一个两端镂空、直径约60厘米的球状物;再剪一张圆形薄纸片,把球状物上头的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要保证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铜丝,并系牢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牢牢粘在气球下头洞的纸边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能够放飞了。

  异常提醒:孔明灯必须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并且可能引起火灾。另外,能够在孔明灯底部拴上线,既能够重复放飞,又能控制起飞高度和范围,避免引起火灾。

  中元节为什么要放孔明灯?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很多地区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在海南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客家孔明灯客家风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祈福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快乐美满,生活蒸蒸日上。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快乐年年。

  万宁传说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一,阎王爷把“鬼门关”打开,让亡魂走出阴曹地府,来到人世间看看人间冷暖,享受亲人的祭拜。15天的时间一到,也就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阎王爷会召所有的亡魂回到地府,七月十五也被称作“鬼关门”日。当天,万宁地区的群众会放飞文灯,用文灯的点点亮光,给回到地府的亡魂照亮道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我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久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我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期望自我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燃放“火灯”是件乐事,但在海南也是有禁忌的。“火灯”有“布袋鬼”之称,燃放“火灯”等于送瘟神,等于送走一年来的倒霉事。放飞不成功,或是在谁家的屋子旁烧起来,谁家人就会不吉利。燃放“火灯”时,孕妇、产妇、寡妇要躲之避之等等。

  陵水人对升空后掉落的天灯十分畏惧,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天灯掉落在谁家房顶,这家人不但要重新“送灯”,还要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以“破财消灾”。而万宁等其他地方,目送天灯徐徐升空后,人们都在翘首以待,期待天灯能降落自家房顶,因为它代表着上天将赐来好运。

相关推荐
  •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一): 孔子行礼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

  • 烧结多孔砖

    烧结多孔砖详解(一): 烧结多孔砖是以页岩、粘土、煤矸石等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的砖,孔的直径小而数量多。主要用于建筑物承重部位,可提高墙体施工功效,并改善砖的隔热...

  • 关于孔子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一): 《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

  • 论语感悟

    论语感悟(一): 《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中华文库璀璨的书籍,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精神力气。阅读《论语》不仅仅使我感受到生活的完美,精神的可贵,并且领...

  • 孔子语录

    孔子语录(一): 1、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

  • 孔子名言

    孔子名言(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3、大德必得其寿。《礼记中庸》 4、道不一样,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5、见利思...

  • 孔雀开屏是公的还是母的

    孔雀开屏是公的还是母的详解(一): 1、能够天然开屏的只能是雄孔雀,贴合大自然的规律,孔雀中以雄性较美丽,而雌性却其貌不扬,雄孔雀身体内的生殖腺分泌性激素,刺激大脑...

  • 孔雀开屏什么意思

    孔雀开屏什么意思详解(一): 1、寓意前程似锦 孔雀开屏还有前程似锦的寓意,古代官员的服饰上就会绣着孔雀的图案,还有官帽上头都会用动物的羽毛做点缀。孔雀是权力的象征,...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