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的特点详解(一):
1.血缘关系维系
在西周奴隶社会里,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则是礼制。
2.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并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3.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宗法制度不仅仅应用于周室的同姓间,并且和异姓诸侯间也有关系。周制,同姓不婚,而异姓则互为婚媒。所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宗法制度
⑴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⑵核心:嫡长子(正妻所生的大儿子)继承制(也是最大特点);
⑶资料:大宗是嫡长子和嫡长孙血缘体系,小宗是其余兄弟系统。
特权
(1)宗子有权主持祭祀,主祭权象征着一种身份,在宗法社会中备受重视。
(2)宗子有权掌管本宗的财产
(3)宗子还有权利掌管宗族成员的婚丧等事务。宗族成员每有大事,必须禀告宗子。另一方面,宗子有职责帮忙族人料理婚丧等事务。
宗法制的特点详解(二):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它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造成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宗法制明显体现宗族森严。封建社会,宗族主要以家族方式体现,家族长盛不衰的依据有祠堂、家谱、族权。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排位,对祖先的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祖先的祭祀是最重要、最严肃、最重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祠堂也是宗族的祭场所,还是向宗族成员灌输家规、族规的场所,所以祠堂起强化家族意识、维系家族团结,在精神上起到训导家族尊宗的作用。
家谱是家庭的档案、经典、家族法规,主要起到止战乱、流动所导致的血缘关系的紊乱,防止家族瓦解,解决家族纠纷,惩戒不孝子孙的文字依据。家族度长盛不衰的最主要标志是族权,族权对中国历史影响非深,成为套在中国人民脖子上的四个枷锁之一。族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主要表此刻:
⑴族权在宣传封建伦理,执行封建礼法上有独特的功能。族权凭借自我的血缘宗法制的特点,比政权赤裸裸的灌输显得更加有效更容易起到管摄天下人心的作用。
⑵族权在强制执行封建礼法方面,其威力往往在地方官员之上。因为族长与家族成员有着血缘关系,所以他们比官吏更贴近家族成员,他们能够对家族成员毫无顾忌地施加教化,甚至对违规的成员实行处罚。
⑶族权在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方面,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地方政权职能。如:农民发动起义时,族权就起到补充政权的功能。东汉末年的部曲,清朝的团练、乡兵就是族权维护封建统治的表现。
⑷族权以血缘亲属关系掩盖阶级关系的优势,有效地粉饰封建政权阶级压迫的本质。如从东汉末到南北朝这段历史,中国出现了四分五裂的状态,这种状态显然与族权的强大有密切的关联:社会上出现了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宗主、壁主等族权组织形式,事实上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自治的乡土社会,就像古代所言“山高皇帝远,村落犹一国”。
宗法制的特点详解(三):
1、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其主要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2、在西周奴隶社会里,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则是礼制。
3、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齐的。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构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