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属于什么星

地球属于什么星(详解3篇)

时间:2024-01-27 13:42:49

  地球属于什么星详解(一):

  地球属于行星,它是阳光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与阳光远近距离排行为第三颗,也是阳光系中直径、质量以及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也会围绕阳光公转。

  地球目前已经有40~46亿岁,与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球表面积有5.1亿平方公里,其中29%为陆地,而71%为海洋,所以在太空观看地球为蓝色。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经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其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外部协则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的诞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地球圈层构成时,第二段则是太古宙、元古宙时期,最终为显生宙时期。

  地球属于什么星详解(二):

  地球属于行星。

  地球是距离阳光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地球表面的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

  地球是阳光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离阳光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阳光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阳光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阳光公转。现有40亿~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阳光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总体上呈蓝色。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阳光公转,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地月系统。

  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齐的球型发光等离子体,阳光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行星通常指的是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一般来说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并且它的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再者行星必须能清除轨道附近区域以保证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

  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宇宙中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新研究发现每年5000多吨外星尘埃落在地球上。

  地球又是宇宙中特殊的行星。地球上有适中的光和热,有0度到100度之间的温度,有液态水,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地球上孕育了生命,孕育了高级礼貌。

  地球的构成至今已有多种学说,很多科学家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构成的原始阳光星云内,而地球是原始阳光星云的产物之一,并且经过无数年的演变才构成了如今的阳光系和地球。

  地球诞生和演化过程

  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构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4200Ma。

  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构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构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构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

  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十分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

  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构成了。

  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

  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能够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地球属于什么星详解(三):

  地球不是恒星。

  地球、月亮、阳光、以及众多星星,都是宇宙中的天体(星体)。

  在那里面,地球是行星,阳光是恒星,地球绕阳光运行,阳光与地球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绕地球运行,地球与月亮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

  在宇宙中地位与地球是平行关系的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围绕阳光运行,它们与地球共称阳光的九大行星,据说目前又发现了第十颗行星。而是相对于恒星(阳光)来说与金星等其他八大星地位并列的围绕阳光运行的行星。

  行星传统定义

  行星(英文:Planet),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必须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形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历史上行星名称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阳光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日心说代替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

  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已被重分类为矮行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阳光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6年5月8日,人类已发现2125颗阳光系外的行星。

  从古典时代的神圣的游星演化到科学时代的实在的实体,人们对行星的认识是随着历史在不停地进化的。行星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延伸到阳光系,并且还到达了其他阳光系外系统。对行星定义的内在的模糊性已经导致了不少科学争论。

  从远古时代起,五个肉眼可见的经典行星就已经被人们熟知,他们对神学、宗教宇宙学和古代天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古代,天文学家记录了一些特定的光点是相对于其他星星如何移动跨越天空。古希腊人把这些光点叫做“πλνητεστρε”(即planetesasteres,游星)或简单的称为“πλαντοι”(planētoi,漫游者),英文名称行星(planet)就是由此演化出来的。

  在古代希腊、中国、巴比伦和实际上所有前现代礼貌中,人们几乎普遍的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所有的“行星”都围绕着地球旋转。会有这种认识的原因是,人们每一天都看到星星围绕着地球旋转,并且看起来好像是常识的认为,地球是坚实且稳定的,应当是静止的而不是会移动的。

  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亿亿吨以上。

  恒星

  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氦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天气晴好的晚上,夜幕中总镶嵌着无数的光点,这其中除了少数行星,其它的绝大多数都是恒星。阳光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而夜晚能看到的恒星,几乎都处于银河系内。而银河系统共约3000亿颗恒星中,人类只能观测到一小部分。[2]人类观测恒星历史已久,观测方法很多。那些比较明亮的恒星被分成一个个的星座和星群,有些恒星有专有的名称。恒星的亮度被称为星等,星越亮,星等越低。天文学家还汇编了星表,以方便进行研究。

  恒星会在核心进行核聚变,以产生能量并向外传输,然后从表面辐射到外层空间。一旦核心的核反应殆尽,恒星的生命就即将结束。在生命的尽头,恒星也会包含简并物质。恒星大小与质量的不一样会导致其不一样的结局: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两颗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缚的恒星能够构成双星或聚星,当这样的恒星在相对较近的轨道上时,其间的物质交流能够对它们的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水星

  按照这必须义,截至2013年,阳光系内有8颗行星,分别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行星定义委员会称,不排除将来阳光系中会有更多贴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贴合行星定义的阳光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