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是指多少岁详解(一):
及笄指的是满15岁的女子。
及笄也称既笄,指古代的汉族女子年满十五周岁需要用笄结发。在古时候,女子到了十五岁适婚的年纪,便会在头上就会带上簪子,一般用于“及笄之年”或者“年已及笄”等词语。
在古代,不一样的年纪有不一样的称呼:幼小的孩童被叫作总角或者垂髻;豆蔻指的是女孩十三四岁含苞待放的年纪;束发指古代男孩成年束发,一般在十五岁;弱冠指的是二十岁;而立之年指的是三十岁;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花甲指的是六十岁。
古语年龄段
古语年龄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又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之后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那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那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能够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当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弱冠:古代汉族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及笄是指多少岁详解(二):
及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有关古诗文:监泰州盐税,出内供奉官王昭明监寿春县酒税。初,修有妹适张龟正,卒而无子,有女实前妻所生,甫四岁,无所归,其母携养于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会张氏在晟所与奴奸,事下开封府。权知府事杨日严前守益州,修尝论其贪恣,因使狱吏附致其言以及修。
引证解释:《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在古代,及笄指的是女子满十五周岁的时候,同时,也能够将及笄视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能够结婚生子了。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能够理解为插发簪。
及笄之年,简单的能够理解为女子到了能够插簪子,打扮自我的年纪了,及笄之年对于古代女子来说,是少女到女人的蜕变。而过了及笄之年的女子,她的家里人就开始着手张罗她的婚事了。及笄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十八岁一样,可是及笄只是被用来特指女子的年龄,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
及笄是指多少岁详解(三):
满15周岁
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同时,也能够将及笄视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能够结婚生子了。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能够理解为插发簪。
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时间各不相同,女子十五岁就能够成年嫁人了,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古代女子成年被称为及笄之年,而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
及笄之年,简单的能够理解为女子到了能够插簪子,打扮自我的年纪了,及笄之年对于古代女子来说,是少女到女人的蜕变。而过了及笄之年的女子,她的家里人就开始着手张罗她的婚事了。及笄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十八岁一样,可是及笄只是被用来特指女子的年龄,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
有关古诗文
监泰州盐税,出内供奉官王昭明监寿春县酒税。初,修有妹适张龟正,卒而无子,有女实前妻所生,甫四岁,无所归,其母携养于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会张氏在晟所与奴奸,事下开封府。权知府事杨日严前守益州,修尝论其贪恣,因使狱吏附致其言以及修。
古代女子待嫁年纪
其实在古代,女子待嫁的年纪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春秋时期,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女子十五岁被称为及笄,这个年纪的男女能够结婚了;到了唐代,女方十三岁以上便可嫁人,所以当时13岁的女子被称为豆蔻年华;而在明代,女子十四岁以上便可结婚。
除及笄、豆蔻年华外,其实还有很多词是形容年龄的,比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等。当然,这些大家明白即可,其实不用太过了解。
及笄之年的意思
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节日”,从这年生日开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
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的区别
“将笄之年”不是“及笄之年”,“将笄”是将要到“笄年”还没有到,“及笄”则是已经到了“笄年”。所以他们完全是不一样含义的两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