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

一字千金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详解3篇)

时间:2024-01-27 15:16:38

  一字千金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详解(一):

  一字千金典故的主人公是吕不韦,吕不韦为了更好的完善《吕氏春秋》,贴出公布:谁要能改动《吕氏春秋》一个字就奖励千金。吕不韦作为商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帮忙当时在赵国当质子的秦国公子异人登上王位,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来巨大的贡献。

  吕不韦,是卫国人,早年在阳翟经商,将在赵国当质子的异人带回秦国,帮忙其登上王位,官拜相国,为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之后辅佐秦王嬴政,官拜相邦,尊称“仲父”,之后被流放。途中饮鸠自杀。

  一字千金出自于吕不韦,当时各个国家都有文人,礼贤下士,名扬四海,而秦国却没有,为了帮忙秦国,他也开始招揽文人学士。之后他组织文人编著《吕氏春秋》,其资料涉及到了各种所见所闻,还有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道理.他把书的资料贴在城门上,悬赏一千金请求各国文人发现问题进行改动,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一字千金此刻主要是指文字很精美,一个字能够价值一千金。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一字千钧,这个词是形容一个字有千钧重,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文章文辞精美的意思。

  一字千金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详解(二):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吕不韦,他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并且将这本书贴在咸阳城门上,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于是经过后人改编,就出现了成语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故事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明白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提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明白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人物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思想主张

  先秦风气,名士所养门客人数越众越说明名士声誉高。比如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魏有信陵君,都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名人,在列国间享有极高声望。吕不韦认为,自我身为强秦相国,比上述诸人自愧不如,所以也招贤纳士,对前来跟随的门客礼遇有加,给予厚待,欲与上述名士的门客相竞。当时各国名士又常以所养宾客能著书立说为荣,所以吕不韦也命门客编纂其所知见闻,一部辉煌的团体创作横空出世,后以他的名义发表,这就是《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我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天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供给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一字千金典故与哪位人物有关详解(三):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一字千金的典故

  战国末期,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吕不韦为了提高自我的声望,让这些人把自我的所见所闻和各种见解写成文字,并把它们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题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不韦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各方人士有谁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一千金。”谁不明白吕不韦是秦国最有权势的人,谁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呀!“一字千金”的佳话流传至今。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1-3]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相关推荐
  • 一字千金的典故

    一字千金的典故(一):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丞相名叫吕不韦。他原先是个商人,由于资助庄襄王做皇帝而立了大功,所以被封为丞相。 那个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人们通...

  • 鲍叔牙与管仲典故

    鲍叔牙与管仲典故(一):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明白了,就找管仲一齐做生意。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

  •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一): 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可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

  • 典故取名

    典故取名(一): 桑榆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的《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句意思是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能够映红满天。桑榆指...

  • 典故起名

    典故起名(一): 1、雯馨:雯,字意是构成花纹的云彩,代表美丽,色彩斑斓。馨,字意为散布很远的香气,也指人品德完美高尚温文尔雅生活完美之意,这个名称蕴含了女孩淡淡清...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