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的用途

木炭的用途(详解3篇)

时间:2024-02-01 21:13:48

  木炭的用途详解(一):

  1、二硫化碳生产

  木炭是制造二硫化碳的最好原料,用来制造二硫化碳的木炭,应当是坚硬、容积重大、灰分和水分含量小,固定碳含量高。

  2、冶金工业

  以前木炭就用来冶炼铁矿石,木炭与焦炭熔炼的生铁,即使化学组成相同,其结构与机械性质仍不相同。木炭冶炼的生铁一般具有细粒结构,铸件紧密,没有裂纹的特点,用木炭生产的生铁含杂质少,适于生产优质钢。由于木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在冶金工业能够用来还原矿石冶炼金属。

  3、木炭砖的压制

  碎木炭运输很不方便,并且用途也受到限制,用压制木炭砖的方法能使价值很小的碎木炭变成优质燃料。木炭砖具有吸湿性和吸水性小、比重大和热值高的优点,并且在使用过程有很高的机械强度。煅烧过的木炭砖在燃烧时无烟,不产生炭尘。木炭砖可用于冶金、移动式气化炉等。

  4、木炭干燥剂

  是由数种天然矿物组成,外观为灰白色小球。它无毒无害,是可降解的环保型干燥剂。吸湿率达50%以上。

  5、渗碳剂的制造

  凡是要求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中心具有良好韧性的所有钢制品都要进行渗碳。用来对钢制品进行渗碳作用的含碳混合物称为渗碳剂。单纯木炭的渗碳效果较差。所以常用木炭作为原料,再加入必须数量的接触剂,制成渗碳剂。

  木炭的用途详解(二):

  说起木炭,我们都是很熟悉的,是木头经过燃烧后剩下的固体,但木炭并不是木材燃烧就能够构成的,通常木炭是木材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它保留了木材原本的构造。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在烧制和使用木炭了。那么现代木炭的用途有哪些呢?

  木炭的用途极广,绘画、化妆、医药、火药、渗碳等方面都是有应用的,木炭最常见的用途就是作为燃料使用。此外,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用木炭来冶炼铁器,并且利用其吸湿性来观测气候变化等。在现代,木炭还能够作为金属冶炼、食品和轻工业的燃料,电炉冶炼的还原剂等等。并且在化学工业上也是经常使用的,常作为生产二硫化碳和活性炭等的原料。

  木炭分类可分为硬阔木炭、阔叶木炭、松木炭等类型。是根据材料的不一样而有所区分,通常硬阔木炭的材质是硬阔叶材,比如桦木属等材质。阔叶木炭是由硬、软阔叶材混合烧制的炭。松木炭是由松木或其他针叶材烧制的炭。此外还有一些果壳类的构成的就是果壳炭了。

  接下来说说木炭的几个常见用途:

  1、冶金

  木炭此刻在我们的工业领域是使用得比较多的,通常能够用在有色金属以及结晶硅生产中。采用木炭冶炼的生铁一般具有细粒结构,含杂质少,适于生产优质钢。在有色金属生产中,木炭常常用作表面助熔剂,可构成保护层。

  2、木炭砖

  木炭砖是一种在燃烧时无烟的砖,不会产生炭尘,具有吸湿性和吸水性小、比重大和热值高的优点,它是将木炭压制而成的,方便运输,不仅仅能够燃烧,还能够用在冶金、移动式气化炉等方面。

  3、渗碳剂

  渗碳剂是一种用于冶金业的添加剂,一般上制造具有良好韧性的所有钢制品都要进行渗碳。当然,单纯的使用木炭的渗碳效果较差,所以常常以木炭为原料而加入必须数量的接触剂,制成渗碳剂。

  4、二氧化硫

  生产二氧化硫也是需要用到木炭的,并且木炭是制造二氧化硫十分优质的原料。当然在化工业中,使用木炭也是有要求的,通常是使用坚硬、容积大水分少、含碳量高的产品。生产1吨二硫化碳约需0.5吨的木炭。

  传统木炭虽然用途广泛,但需要消耗很多的森林资源,不贴合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未来必然会逐渐走向没落。机制炭是近些年出现的新型能源,因自身具备清洁环保的特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推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崛起。未来,秉承了传统木炭所有优点的机制炭必将摒除旧弊,带给大家全新的用炭体验。

  木炭的用途详解(三):

  1、木炭可制作干燥剂,由数种天然矿物组成,外观为灰白色小球,无毒无害,是可降解的环保型干燥剂,吸湿率达50%以上。

  2、木炭是制造二硫化碳的原料,木炭需到达坚硬容积重大灰分水分含量小固定碳含量高等要求。

  3、木炭可用于冶炼铁矿石,成品具有细粒结构铸件紧密没有裂纹的特点。

  4、黑色炭粒能吸收阳光热能,土壤中加入炭粉后可使土壤提高温度,促进种子早发芽。

  5、碎木炭运输不方便,且用途也受到限制,压制成木炭砖能使价值很小的碎木炭变成优质燃料。

  6、木炭具有吸附臭气的功能,用于填垫畜棚畜舍,能除臭改善畜禽生长环境促进畜禽生长。炭粉还具有增加畜禽消化本事的作用,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炭粉,能加速畜禽生长发育,提高肉和奶的质量。

  7、木炭可用于渗碳剂的制造,凡是要求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中心具有良好韧性的钢制品都要进行渗碳,单纯木炭的渗碳效果较差,常用木炭作为原料,再加入务必数量的接触剂,制成渗碳剂。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