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的来历详解(一):
三潭印月相传是苏东坡在疏通西湖时所设下的石塔,因为中空的石洞点上蜡烛,在湖面出现“水中月”,所以得名。
三潭印月相传是由宋朝诗人苏轼在杭州做官时,为了疏通西湖和预防暴雨,在堤外的最深处建立了三座中空石塔,等到月亮出来,石塔上的石洞上点上蜡烛,印入水中宛如“水中月”,所以得名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位于浙江杭州的西湖之上,是西湖所拥有的最大岛屿,被称赞为“西湖第一胜境”,其中的著名进店有“花鸟厅”、“开网亭”、“我心相印亭”等。因为形似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岛而又得名“小瀛洲”。
三潭印月的来历详解(二):
“三潭印月”的来历典故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呢!
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
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先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深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把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
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冈!”
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样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样样”
“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样搬呢”
“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射避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
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样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貌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
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此刻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
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头,闷得透可是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
黑鱼精最终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之后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的来历详解(三):
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
三潭印月又称“小瀛洲”,位于西湖中部偏南的湖面上,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唯一能上岛游览的一个。岛屿的轮廓像一个“田”字,外圈的环形上是优美的江南园林,内部被十字形的岛和桥分割成四个小湖,充满诗情画意。
“三塔”初成
西湖淤塞,除天然湖底沉降外,还有因农民在水面种植菱角和莲藕时,根茎在水中腐化而成的淤泥。所以,苏轼为防湖水淤塞,在西湖深水处立石塔三座(是否为最深点并无明确文献描述),三塔连线的范围内,禁止农民种植菱藕,以坚持水面清洁。
而那里所说的三座石塔,即三潭印月的前身。可是石塔在疏浚湖泊中起有标定划线功能,如果按文献记载,那石塔相距应比今日三潭范围大的多,反而不是聚拢在一齐的景观。吴越时期,在西湖中央也有小岛,岛上也建有“湖心寺(又称水心寺)”。
倚傍瀛洲
吴越国纳土归宋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水心寺被赐额“水心保宁寺”。保宁寺中建有陆莲庵、好生亭、思白堂等建筑,宋时保宁寺已初具规模。
宋三塔与湖心寺院
北宋元祐五年,苏轼在西湖中立“三塔”,而这“三塔”与寺相望,正是由于保宁寺与“三塔”关系密切,水心保宁寺又称三塔寺。
南宋时,《咸淳临安志》记载,保宁寺被划入皇家聚景园。保宁寺废弃不用,但苏轼三塔依然留存。元至明初,管理者对西湖“废而不治”,西湖再次淤积。直到明孝宗弘治年间,水心保宁寺及三塔遭到毁坏,宋三塔自此不存。也正是因为元代及明初的“废而不治”与“毁塔去寺”,旧时苏轼所立三塔终究还是走入了历史的尘埃。
岛屿构成
在此之后,知州杨孟瑛再次疏浚西湖,治理之后,西湖水面上涨,淤泥疏通,湖内岛屿几乎不存,三塔基中“惟北塔一基略存”。我们如今看到的三潭印月,其实自杨公治理以后,才逐渐开始定型。苏轼所修三塔虽不存,但三塔基周围泥沙淤积,后构成了湖中小岛。苏轼所修三塔塔基,在后世发展中逐渐分化为不一样的小岛,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湖心亭与小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