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详解5篇)

时间:2024-03-08 08:21:06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详解(一):

  卢沟桥作为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和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卢沟桥不仅仅是丰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影响深远的国家重大活动纪念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资源。

  如今的卢沟桥已成为宣传中华民族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张名片。站在卢沟桥上放眼望去,周边的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定河河渡码头、平汉铁路桥遗址、抗战雕塑园等,与卢沟桥一同构成一幅壮观的历史文化图卷。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详解(二):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古时,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明月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所以“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1698年重修时,康熙帝下令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的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帝亲笔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作为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和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卢沟桥不仅仅是丰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影响深远的国家重大活动纪念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资源,如今的卢沟桥已成为宣传中华民族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张名片。站在卢沟桥上放眼望去,周边的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定河河渡码头、平汉铁路桥遗址、抗战雕塑园等,与卢沟桥一同构成一幅壮观的历史文化图卷。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详解(三):

  卢沟桥事变时是中国政府军第29军进行的正规抵抗,蒋介石中央政府也发表了抗战宣言,所以中国政府决定迎战,故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1935年进逼山海关,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日军开始向华北渗透,何梅协定有赋予日本驻军平津的合法权利,所以北平有驻军很正常。

  在九一八事变时,中国军队没有抵抗,所以仗没打起来,虽然马占山等人进行抵抗,但纯粹是个人行为,与政府无关。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详解(四):

  1、卢沟桥是道路交通文化、河流水脉文化、桥梁建筑文化的聚合体

  正如卢沟桥的本名广利桥以及宛平桥、永定河桥名的期许所示,寄托着广济各方、利便万民、宛平如砥、河晏永固的完美蕴意。对于任何道路上的大桥似乎都能够这样说,但卢沟桥最为突出,因为其上所经之道为自有人类以来的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这条大道是沟通中原地区与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的唯一的历史悠久的交通要道,卢沟桥则是数千年历史中几乎独一无二的交通枢纽,华北地区的交通门户。桥下的卢沟河自古以来桀骜不驯,洪水与河床、水流与桥梁在此发生过无数次搏击。卢沟桥以其恰到好处的11连跨桥体和稳固的根基,不仅仅具有跨越河流的本事,也有足可宣泄洪水、又能够束缚卢沟河的巨大功劳,并且除了极个别情景外,基本上免除了卢沟桥上游决堤跑水的危害,对于保护北京城、保障南北交通大动脉的畅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如果有卢沟桥桥神的话,他应当在永定河的龙王庙、河神庙里与河神、龙王并列,供人瞻仰。《帝京景物略》似乎就记载了这座桥神的事迹:“万历三十五年,阴霖积旬,水滥发,居民奔桥上数千人,见前水头过桥且丈,数千人喧号,当无活理。未至桥,水光洞冥间,有巨神人向水头按令下伏,从桥孔中去。”救苍生于水火,桥之功也。

  2、卢沟桥是连接古代与现代、城市与乡野、庙堂与江湖、梦想与现实的梦想之桥,是在卢沟晓月中迎接黎明之桥

  卢沟桥是一座文化之桥,集中体现其文化意味的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燕京八景始于金章宗年间,延续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可是考察燕京八景,你会看到唯有卢沟晓月最有无穷的蕴意和丰富的想象,不仅仅是给人以怀古之幽情,更有伤今之情思,还有旷世之情怀。其它八景如琼岛春荫、太液秋风、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四景秘藏皇家园苑之内,为皇家独享;金台夕照、蓟门烟树二景已是伪观,唯存吊古之想;至于居庸叠翠乃一纯粹天然景致,如设想金戈铁马唯有梦中所求而已。

  可是卢沟晓月与众不一样,它是唯一的金代建筑与金代燕京八景合一的历史遗存,是八景中难得的也是唯一的绵延至今并将延续永久的旷世奇观。你能想象800年后的卢沟桥吗?它就是那座真正能够穿越古今的桥梁。站在卢沟桥上,你将感受到的是逝者如斯夫经久不息的一个时空节点,一座古往今来的生命之桥,一处永久伴随着朦胧月色的燕京八景,一个伟大民族在屈辱的血色黄昏中凤凰涅槃迎接黎明之桥。

  卢沟桥是大众之桥,卢沟晓月是大众之景。在历史中,卢沟桥长期为北上南下的旅者所必须经过,并且是多数人需要歇宿过夜的地方,驿站大多在桥西村口和宛平城里。尤其进京赶考的学子、放任出京的官员、肩拉车载的商人们,三教九流、文人墨客、贩夫走卒、男女老少都在月色中扮演一个个时态变迁的主角。如赶考者惟进京中举为盼,如同鲤鱼跳龙门,有机会进入庙堂,再出京不是名落孙山就是光宗耀祖。官员们进京朝圣,或是战战兢兢面临责罚,或是志得意满得胜升迁,出京外放有升有黜,或命系钦差重任在肩,或化归江湖悠游山水去也。商贩走卒更是期待着满载而来再满载而归,有得意忘筌、有一本万利,更多的则是蝇头小利罢了。卢沟桥上充满了上自皇帝朝官下至黎民百姓的千姿百态的心绪、万花筒般的情思,真是“进亦忧,退亦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千思万想、无端万象都可由卢沟晓月幻现出来,那是期望的微光,也可能是泯灭的期望,那是来,也是去,梦想与现实交错于卢沟桥畔的阴晴圆缺,命运的交响曲流动在永定河的桥梁倒影之中。

  3、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数不清的是中华民族每个人被迫发出的吼声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到过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并使其名扬海外。《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河上有一美丽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颇壮观也。”卢沟桥的狮子各具形态,充满情趣,体现了金代以来的北方高超的石刻技艺水准,其造型和雕刻艺术享誉世界,不光其美,而在于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无比深厚。

  《帝京景物略》记:“桥二百步,石栏列柱头,狮母乳,顾抱负赘,态色相得,数之辄不尽。”这是北京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源头。卢沟桥的狮子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蹲坐于281根望柱头上,共有501只,就像列队迎送宾客的仪仗,或严肃或诙谐,或浪漫或温馨,显现了雕塑者的旷古情怀和浪漫品性。第二种是东侧桥头的作为抱鼓石的护栏蹲兽石狮,其位置和朝向应当代表着宛平城的守卫者,本色威武却略显萌动,与西端的大象造型显现祥瑞气象构成对应关系,这是抵御战争与欢迎和平、保家卫国与睦邻迎宾的象征。第三种是华表上部的石狮,与卢沟晓月碑亭立柱和碑额的蟠龙相得益彰,代表着皇家身份与民族威严。除了石狮之外,卢沟桥的石刻艺术还体此刻位于中心三孔南北龙门石的镇水兽,俗称螭龙、龙首、蚣蝮或饕餮,以及栏板望柱、桥券桥面等石材雕琢加工方面,这是桥梁的标配和舍我其谁的精神象征。

  龙与狮是中华文化中的吉祥神兽,是智慧和力气的化身,被奉为“中国的守护神”。所以卢沟桥的龙与狮不仅仅是中国金元明清各个时代雕刻艺术的美学展现,也是迎来送往护持与欢快的仪仗,还是敢于迎接炮火的战阵。卢沟桥及其石狮们经受了多次改朝换代的战争摧残,异常经受了”七七事变“的现代战争炮火的打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战精神与抗战文化的象征,仅有卢沟桥的狮子能够自豪的像个战士,他们是中华民族迎接黎明的仪仗队。

  4、卢沟桥的诗情画意——水中桥、桥边城、城头月、月中情

  卢沟桥的美不仅仅在于桥本身的造型和建筑雕刻艺术之美,更在于一水一桥一城一月的人文天然景观。能够说作为燕京八景之第一景、北京古都和永定河之第一桥,卢沟桥启迪和诱导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与各类旅行者的多样才思和万种风情,有羁旅、有病涉、有踽踽、有利行,有去国怀乡、有孤旅远征、有受命征战、有金戈铁马,卢沟桥承载了南来北往众多人物的期盼和祈愿,他们的诗情画意和传世作品汇聚构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卢沟桥文学艺术。

  最早的第一首卢沟古桥渡的诗歌应当是宋代的范成大于1170年奉使到金中都过卢沟所作:“草草舆梁枕水坻,匆匆小驻濯涟漪。河边服匿多生口,长记轺车放雁时。”此时还没有卢沟桥,范成大过的舆梁是渡桥,卢沟桥的前身。折柳送别是中国文化中的独特意境之一,尤其在桥梁渡口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卢沟桥历来如此。比范成大稍晚的金代赵秉文在《卢沟》一诗中就写道:“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此时的卢沟桥可能正在施工中。

  据考证,元代名画《卢沟筏运图》是卢沟桥最早的一幅绘画,细致入微,意境深远。建造元大都的刘秉忠有一首《秦楼月》:“琼花岛,卢沟残月西山晓;西山晓,龙蟠虎踞,水围山绕。昭王一去音尘沓,遥怜弓剑行人老;黄金台上,几番秋草。”词中所咏显现四处“燕京八景”:琼花岛、卢沟桥、西山和黄金台。虽未点名,但桥已建成约50年了。

  再过3、40年,也就是卢沟桥建成8、90年,元陈孚《卢沟》:“长桥湾湾饮海鲸,河水不溅冰峥嵘。远鸡数声灯火杳,残蟾犹映长庚横。道上征车铎声急,霜花如钱马鬣湿。忽惊沙际金影摇,白鸥飞下黄芦立。”东天残蟾之月与西天长庚金星映衬下,铎铎车铃伴随着鸡鸣喔喔,冰河清凌的芦苇丛中鸥鹭翻飞,真绘声绘影如音如画。

  到了明代,邹缉《卢沟桥》:“河桥残月晓苍苍,(远见浑河一道黄)照见卢沟野水黄。树入平郊分澹霭,天空断岸隐微光。北趋禁阙神京近,南去征车客路长。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尽五更霜。”这是一个过桥墨客,照见卢沟野水黄更富诗意。

  诗意中有哭声,说的是将军南下,见明代于奕正《过卢沟桥申甫旧营》:“浑浑滚滚卢沟水,三年磷火愁行李。哭声中有一将军,如云负国羞知己。......”。还有王洪《卢沟桥南发》:“河上人家尚掩扉,河中孤雁荡寒辉。清霜古店闻鸡早,落叶空林见客稀。飞雁数声秋影没,远山一带曙光微。壮游记得东南道,匹马高吟此日归。”此诗此将军当应不辱使命,壮游北归。

  北归的是诗人也可能就是将军,如林环《卢沟桥》:“疏星寥落晓寒凄,月色沙光入望迷。......立刻迟迟残梦断,钟声遥在禁城西。杨荣《卢沟桥北上》:“......石桥马迹霜初滑,茆屋鸡鸣夜可阑。北上已看双阙近,五云深处是金銮。”可见心境急迫,要进京面圣。

  还有霜秋落寞中依依不舍的,李东阳《卢沟晓月》:“霜落桑干水未枯,晓空云尽月轮孤。一林灯影稀还见,十里川光澹欲无。不断邻鸡催短梦,频来征马识长途。石栏桥上时翘首,应傍清虚忆帝都。”实在是不如归去。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有一首《卢沟晓月》诗:“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天未明,鸡已鸣,残月如钩,桥影如镜,道涂未尽,居然令皇帝黯尔生情?真有情,此乃水中桥、桥中月、月中情,上半阙乾隆写得相当好。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及桥头的宛平城为代表的古道、古渡、古桥、古狮、古城文化,是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最显耀最浓烈的亮点之一。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详解(五):

  1、北京历史的重要原点和交通门户

  卢沟桥位于北京母亲河——永定河之上,北京城的起源与卢沟古渡关系极为密切,这是侯仁之先生首先提出的。北京城与卢沟河即古永定河的摆动呈现共进退关系,直至金代随着金中都和卢沟桥的修建,北京城才逐步稳定和发展起来。

  卢沟古渡和卢沟桥为陆运枢纽,永定河也以往有过水运,在元代《卢沟运筏图》中,能够看到河中木筏顺流而下,岸边木材堆积待运,桥上行人接踵、车水马龙,真实反映了当时卢沟桥地区的百姓生活和南来北往的繁华盛景,凸显了卢沟桥的北京交通门户地位。

  卢沟桥自古为“畿辅咽喉”,更是北京历史的重要原点,北京是依托一个古渡口一座桥梁发展起来的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在中国古都中是独一无二的,凸显了卢沟桥在中国桥梁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在北京市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2、永定河历史的重要节点和中国人民治河治水的历史遗产

  历史上的永定河是凌汛灾害极其剧烈的季节性河流,泥沙含量十分高,致使河床摆动异常频繁,号称北方的小黄河和无定河。所以永定河的古渡口总是变化的,以往出现的桥梁多为浮桥或临时木板桥。卢沟古渡的逐步稳定并最终变成卢沟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异常应当看到这是北京的劳动人民与永定河洪水长期的博弈过程,最终经过卢沟桥的实体、以及连接卢沟桥的上下游河堤,并经明清两朝的维修加固,最终将桀骜不驯的永定河锁在了此刻的位置,基本上解除了永定河对北京城的巨大威胁。至于康熙皇帝给无定河命名永定河,主要针对的是卢沟桥下游的河道。清乾隆以往在《过卢沟桥》中写道:“卢沟桥北无河患,卢沟桥南河患频。桥北堤防本不事,桥南筑堤高嶙峋。”作为中国现存最早最长的连拱石桥,卢沟桥的建造技艺不仅仅悠久,其生存条件其实要比赵州桥恶劣万分,它能够抵御无数次暴烈凌汛洪水的冲击,巍然屹立历时已经830年,在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围绕卢沟桥上下的治河治水历史及积累的经验和资料也是极其珍贵的,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卢沟桥在永定河的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仅是永定河历史变迁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历代治河治水的重要历史遗产。

  3、中国桥梁历史的重要节点和北方古桥的杰出代表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历时三年于1192年建成,距今已有830年的历史。卢沟桥的始建根由当然是交通,但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因素,就是金代统治者为了朝宗祭奠皇陵,这个皇陵就是位于大房山的金陵。所以,作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也是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十一孔联拱石桥,卢沟桥以其悠久历史、皇家气派、石刻艺术构成了壮观的桥梁结构形态和独特建造技艺,成为中国桥梁史和桥梁科技史的重要节点,是中国桥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端——以马可波罗桥名扬世界,其影响力早于赵州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共有10座重力式桥墩,11个桥孔的圆弧拱券跨径从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从边孔11.40米、12.35米至中孔13.45米不等。这种多孔厚墩石拱桥每个桥墩都能承受单孔拱的横向推力,一旦一孔破坏,不影响邻孔,施工时亦可逐孔进行。桥梁选址为永定河自三家店出山后河槽最为狭窄、地基最为稳定一段,从结构形式、基础、材料到细部设计完全对应着季节性鲜明的永定河水文特征,并且满足北京西南大道的交通需求,能够说是中国古桥规划设计的经典范例。

  据《乾隆重葺卢沟桥记碑》记载,卢沟桥“石工磷砌,锢以铁钉,坚固莫比”,全桥结构和桥墩、拱券的各个部分,均使用腰铁固接,增强了石材构件之间的联系。在抗洪水冲刷方面,一是以“铁柱穿石”技术稳固桥基,将数根粗大铁柱打入河底的卵石层中,上头则穿入桥墩和河底海墁石板,使基础上下连成一体。为防止水流冲击,桥墩周围还护以巨大石板,石板间互相勾连、紧紧相拥,十分坚固。另一方面将每个桥墩上游分水尖处嵌入一根三棱形铁柱,俗称“斩龙剑”,凤凰台上头覆压多层巨石,高度与拱券顶部持平,用以迎击洪水和初春冰河开解时很多泥沙冰凌的冲击,使桥孔不易被堵塞。在上述碑文,乾隆对此赞叹:“浑流巨浪势不可当,是桥经数百年而弗动,非古人用意精而建基固,则此桥必不能至今存。”这是乾隆看到卢沟桥的内部结构后的感叹:“然非拆其表而观其里,亦不能知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细,如是其亟也。”异常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建设房山石化炼油厂,卢沟桥以往经受过最大载重吨位430吨的反复考验,经过现代科学的形变测量检测,卢沟桥10个桥墩中沉陷幅度最大的至今也未超过12厘米。

  4、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节点和中华民族的凤凰涅槃之桥

  卢沟桥所在的华北大地,处于中华民族的腹心地带,宛平城和卢沟桥如同长城一样,也是古都北京的最外围的防卫体系。清末以来以铁路火车为近现代思想的先导,在卢沟桥率先突破了古老北京的历史边界,长驱直入紫禁城下,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与铁路运输业的发端。在长辛店和卢沟桥,随着津芦铁路、卢汉铁路即京汉铁路的修建打开了北京地区的现代之门。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都与长辛店和卢沟桥紧密相关。

  1937年7月7日,居然在中国腹地、在首都北京的卢沟桥畔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为“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而言,卢沟桥事变则是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意义非同一般,中国自此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力气,中国战场也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同时也应当看到,卢沟桥由此成为令中华民族窒息般的愤懑悲伤之桥,它承担了太多的屈辱和血泪,这是一座令所有中国人悲痛之桥。放宽视野,更应当看到的这是古老的旧中国走过百年屈辱的最终的悲伤,由此走向了现代民族国家,之后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在全球性格局关系中展现出崭新的面貌,这一切都始于1937年的卢沟桥。

  总之,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与人文价值能够概括为一都、一道、一桥、一水、一城、一馆六大篇章。一都为古都北京,一道为北京西南古代大道,一桥为卢沟桥,一水为永定河,一城为宛平城即拱极城,一馆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核心就是卢沟桥。

相关推荐
  •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一):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中学生爱好历史却不爱上历史课,爱看历史影片、历史课外读物,却不爱读历史教科书。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

  • 1984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1984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详解(一): 198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为中国...

  • 姓氏来源

    姓氏来源详解(一): 据历史记载,姓氏最早是从古代的封建制度中演变而来的。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有着各自的身份和地位,是以封建等级制度来划分的。而这些身份地位的不一样,...

  •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有多少圣君贤相豪杰之士被埋没在历史的车轮之下。 在历史中有这么一个人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是知彗的...

  • 圆周率的历史

    圆周率的历史详解(一): 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且得出了两个用分数表示的近似值: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圆周率是圆的周...

  •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详解(一):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是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曾为皇帝撰写祭祀祝词,王羲之将祝词写在了一块木板上,完成之后,王羲之将木板送去雕刻,而刻字者根...

  • 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

    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一):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屈原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乡在此刻湖北的秭归(zǐguī),离长江三峡不远。那里风景奇美,山影水...

  • 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的故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发现了一位女性统治者,武则天,她的一生如同历史画卷上的浓墨重彩,丰富多彩。而她的晚年,则是充满戏剧性和深沉内涵。让我们穿越...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