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地行星详解(一):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由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必须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2015年1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发表声明称,理论上讲,确定了3至4颗和地球大小几乎相同,并且处于“适居带”(Goldilocks Zone)的行星,这也就意味着上头有可能有液态水存在。
2017年6月19日美国太空总署(NASA)宣布,更新219颗候选系外行星,其中包括10个行星接近地球的大小,并且在他们恒星的可宜居轨道运行。
分类特点
八大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阳光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类地行星或视其岩石能够分为两类,一类以硅化合物为主,另一类以碳化物为主,像是含碳球粒陨石的小行星。这两类分别称为硅酸盐行星和碳行星(或“钻石星”),
阳光系的类地行星
地球所在的阳光系有四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和一颗类地矮行星,谷神星。而像冥王星虽然有像类地行星的固体表面,可是以冰为主要的成分(参考冰矮星)。当阳光系构成时,应当还有很多这样的天体(微行星),可是她们可能都合并或毁灭在阳光星云构成四颗气体巨星的过程中。类地行星中,水圈。
构造特点
类地行星的构造都很相似:中央是一个以铁为主,且大部分为金属的核心,围绕在周围的是以硅酸盐为主的地壳。月球的构造也相似,但核心缺乏铁质。类地行星有峡谷、撞击坑、山脉和火山。类地行星的大气层都是再生大气层,有别于类木行星直接来自于阳光星云的原生大气层。
类地行星详解(二):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由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必须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2015年1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发表声明称,理论上讲,确定了3至4颗和地球大小几乎相同,并且处于“适居带”(Goldilocks Zone)的行星,这也就意味着上头有可能有液态水存在。
2017年6月19日美国太空总署(NASA)宣布,更新219颗候选系外行星,其中包括10个行星接近地球的大小,并且在它们恒星的可宜居轨道运行。
根据NASA系外行星档案公开供给的数据,所有的系外行星有4043个,其中开普勒发现的确认行星为2345个。开普勒探测到的近地球大小的宜居带候选行星大约有50个,其中30多个已被证实。K2发现的确认行星有389个。
类地行星有哪些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阳光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类地行星或是其岩石能够分为两类,一类以硅化合物为主,另一类以碳化物为主,像是含碳球粒陨石的小行星。这两类行星分别称为硅酸盐行星和碳行星(或“钻石星”)。
阳光系的类地行星
地球所在的阳光系有四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还有一颗类地矮行星:谷神星。而像冥王星虽然有像类地行星的固体表面,可是以冰为主要的成分(参考冰矮星)。当阳光系构成时,应当还有很多这样的天体(微行星),可是它们可能都合并或毁灭在阳光星云构成四颗气体巨星的过程中了。
类地行星详解(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由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必须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阳光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传统定义
历史上行星名称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阳光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日心说代替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
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已被重分类为矮行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阳光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6年5月8日,人类已发现2125颗阳光系外的行星。
可见行星
行星是自身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一般来说来行星需要具有必须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以至于它的形状大约是圆球状,质量不够的被称为小行星。“行星”这个名称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行走一般。
类地行星详解(四):
宇宙浩如烟海,而我们所熟知的阳光系只是银河系当中一个小小的星系。阳光是整个阳光系的中心,围绕着阳光运转的有八大行星,而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主要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被称之为类地行星。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今日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这四颗类地行星。
一、 水星
1.位置:距离阳光最近的行星
2.古称:辰星,它与阳光最大角距不超过28°,由于古代称30°为一辰,故而得名辰星。
3.水星之最:
距离阳光最近
水星和阳光的平均距离为5790万公里,约为日地距离的0.387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过比水星更近阳光的行星。
轨道速度最快
因为距离最近,所以受到阳光的引力也最大,所以在它的轨道上比任何行星都跑得快,轨道速度为每秒48公里,比地球的轨道速度快18公里。这样快的速度,只用15分钟就能环绕地球一周。
表面温差最大
因为没有大气的调节,距离阳光又十分近,所以在阳光的烘烤下,向阳面的温度最高时可达430℃,但背阳面的夜间温度可降到零下160℃,昼夜温差近600℃,夺得行星表面温差最大的冠军,这真是一个处于火和冰之间的世界。
卫星最少
阳光系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卫星,总数超过60个,但水星和金星是根本没有卫星的行星。火山是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携带的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堆积构成的山体。火山在其活动过程中,岩浆冲破围岩引起震动。这类地震可产生在火山喷发的前夕或在火山喷发的同时。
二、金星
1.位置:距离阳光第二近
2. 古称:清晨称为“启明”出此刻东方天空;傍晚称为“长庚”处于天空的西侧。在日出稍前或日落稍后到达亮度最大,其亮度在夜空中仅次于月球,排第二。
3. 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美神。在圣经里,金星象征黎明代表路西法。金星和水星一样,是阳光系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天然卫星的大行星。自西向东自转。
三、地球
1. 阳光系由内向外的第三颗行星。目前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2.特点: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阳光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在阳光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四、火星
1. 位置:是阳光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2.古称:火星在中国古称“荧惑星”,这是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着火它的亮度常有变化;并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景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3.特点:西方古代(古罗马)称火星为“玛尔斯星”,在占星学中是十二星座白羊座的守护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与地球相比,火星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构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阳光系第二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类地行星详解(五):
类地行星的构造都很相似:中央是一个以铁为主,且大部分为金属的核心,围绕在周围的是以硅酸盐为主的地凾。月球的构造也相似,但核心缺乏铁质。类地行星有峡谷、撞击坑、山脉和火山。类地行星的大气层都是再生大气层,有别于类木行星直接来自于阳光星云的原生大气层。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由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必须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2015年1月6日,美国天文学家发表声明称,理论上讲,确定了3至4颗和地球大小几乎相同,并且处于“适居带”(Goldilocks Zone)的行星,这也就意味着上头有可能有液态水存在。
八大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阳光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类地行星或是岩石能够分为两类,一类以硅化合物为主,另一类以碳化物为主,像是含碳球粒陨石的小行星。这两类分别称为硅酸盐行星和碳行星(或“钻石星”),地球所在的阳光系有四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和一颗类地矮行星,谷神星。而像冥王星虽然有像类地行星的固体表面,可是以冰为主要的成分(参考冰矮星)。当阳光系构成时,应当还有很多这样的天体(微行星),可是她们可能都合并或毁灭在阳光星云构成四颗气体巨星的过程中。类地行星中,水圈。
在我们的阳光系外发现的外阳光系行星几乎都是气体巨星,原因很简单,因为气体巨星较大而容易观测到或推断其存在。可是,还是有必须数量的系外行星被怀疑或确认是类地行星。
Aleksander Wolszczan侦测到第一颗外阳光系的类地行星。有三颗环绕着脉冲星PSR B1257+12的行星,质量分别是地球的0.02、4.3和3.9倍。这是个意外的发现:她们的凌中断了脉冲星的电波辐射。(如果不是轨道经过脉冲星的前方,不可能被发现。)
当飞马座51b,第一颗被发现环绕着熔合星的系外行星,被发现时,许多天文学家都假设它是一颗硕大类地行星,因为如果是巨大的气体行星,不可能在如此的距离上紧挨着恒星(0.052AU)。然而,随后一颗相似的系外行星(HD 209458 b)直径被测量出来,由他凌的现象显示这些行星的确是气体巨星。
在2005年6月,在距离15光年远的红矮星Gliese 876旁发现了第一颗几乎能够确定是类地行星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5至7倍,公转恒星的周期仅有两个地球日的时光。
在2005年8月10日,Probing Lensing Anomalies NETworkRobotic Telescope Network (PLANETRoboNet) 和光学重力透镜实验(OGLE),在天蝎座的方向上,距离地球21,000光年处,观测到一颗命名为OGLE-2005-BLG-390Lb的低温行星,质量是地球的5.5倍。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环绕母恒星运转的距离相当於阳光系的小行星带,经由重力微透镜的技术显露了这颗行星的存在。这种独特的本事能够发现地质量低至地球质量的行星。
再创生的碳行星在2007年4月,由11位欧洲的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小组宣布发现了一颗在适居带的地外行星,有着与地球相似的温度。这项发现使用的是欧洲南方天文台位於智利La Silla的望远镜,那儿有一架特制的光谱仪,能够分辨出光谱中仅有几个波长幅度的摆动,而这种摆动可能透露出其他世界的存在。她们揭露了环绕红矮星Gliese 581的行星,而新发现的行星被命名为Gliese 581 c,并鼓舞了对同样昏暗恒星摆动的研究,因为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80%是在红矮星旁发现的。这颗新发现的行星质量是地球的5倍,被归类为超级地球。发现者还不能肯定他是像地球一样的岩石行星,还是表面被冰冻的液体水行星。如果他是像地球一样的岩石,以如今主流的理论推测他的直径会是地球的1.5倍,如果是颗冰球直径就会更大。
未来,将有必须数量的望远镜有本事直接观察到类地行星,包括类地行星搜寻者(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太空干涉测量任务、达尔文、新世界任务、刻卜勒任务和猫头鹰(Overwhelmingly Large Telescope,OWL)。而天文学家也认为许多或大多数的近似阳光的恒星附近可能都存在类地行星。
一个类地行星的密度是指在零压力下的平均质量。密度越高,则金属含量越高。类地行星的密度会随着与恒星的距离增加而逐渐下降。下表列出了阳光系里的类地行星、月球和六个体积最大的小行星。
类地行星的生命证据
综合外电报道,国际天文组织18日说,一个最新被发现的星球看起来正适合我们所知的生命存在条件。不太大又不太小,不太冷又不太热。这颗名叫开普勒-186f的行星围绕一个恒星运行,距地球500光年,跟地球差不多大。就像天文学家解释的,它围绕它的恒星运行,距离正好能够使行星表面有液态水。我们明白,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可是美国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学家昆塔纳经过网络电话说,它与地球并不完全相同。美国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学家昆塔纳说:“它更像是地球的表兄妹,而不是孪生兄妹。它与地球有共同特征,可是它们的母恒星是十分不一样的。”
开普勒-186f围绕的恒星比阳光小,温度比阳光低。可是,天文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写道,与之前发现的数百颗星球的大多数相比,这颗行星与地球更相似。
研究组科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具有镍铁岩石或者硅覆盖物的地形结构。介于地球陆地结构和天王星海王星的热化的巨大冰结构之间。它具有稠密的蒸汽云层。这项成果是由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凯克天文台观测得到的。凯克天文台拥有2台全世界最大的10米光学巨型望远镜。每一台有8层楼高,重350多吨。这次的成功发现也要归功于凯克天文台技术的改善——光谱仪CCD探测器的精确度提高,从3米秒提高到1米秒,为今后能够发现银河系内质量和地球相当的行星打下了基础。
科学家在阳光系外部发现了一个和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其行星编号为155,是阳光系外最小的行星。其半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7.5倍。距恒星300万千米(0.021天文单位)。这个行星的轨道周期为1.94天。其轨道大小仅有阳光系水星轨道的十分之一。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所在的星系名为Gliese 876。它围绕一颗名Gliese 876的恒星运行。
2015年3月30日发表题为《<星球大战>中的类地行星塔图因或许普遍存在》的报道称,发现了围绕双星运行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气态巨行星,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那里不可能构成岩态行星。此刻,数学模拟显示,像塔图因那样的固态类地行星很可能存在,并且可能普遍存在。
犹他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本·布罗姆利和史密森学会天体物理观测台的斯科特·凯尼恩称“塔图因式日落可能终归是很普遍的。”
类地行星的相似行星
地球的结构和其他类地行星相似
理论上,类地行星或是岩石可 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硅化合物为主,另一类以碳化物为主,像是含碳球粒陨石的小行星。这两类分别称为硅酸盐行星和碳行星(或“钻石星”)。
天文学家已经在银河系发现若干和地球相似的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行星。它们的质量远远超过地球,也缺乏围绕旋转的类似阳光的星球,而是围绕已经死亡的星体旋转。此刻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了里程碑式进展。科学家在阳光系外部发现了一个和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其行星编号为155,是阳光系外最小的行星。其半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7.5倍。距恒星300万千米(0.021天文单位)。这个行星的轨道周期为1.94天。其轨道大小仅有阳光系 水星轨道的十分之一。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所在的星系名为Gliese 876。它围绕一颗名Gliese 876的恒星运行。
研究组科学家认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颗行星的表面是由岩石构成,可是从质量的测定排除了它是木星那样的气体构成的行星。数据证明,它很可能是具有镍铁岩石或者硅覆盖物的地形结构。介于地球陆地结构和天王星海王星的热化的巨大冰结构之间。它具有稠密的蒸汽云层。
这项成果是由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凯克天文台观测得到的。凯克天文台拥有2台全世界最大的10米光学巨型望远镜。每一台有8层楼高,重350多吨。这次的成功发现也要归功于凯克天文台技术的改善——光谱仪CCD探测器的精确度提高,从3米秒提高到1米秒,为今后能够发现银河系内质量和地球相当的行星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