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什么意思

湿地是什么意思(详解3篇)

时间:2024-02-01 17:42:38

  湿地是什么意思详解(一):

  湿地享有“ 地球之肾” 的美誉。它不仅仅为人类供给很多食物、原料和水资源,并且在维持生态平衡、坚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统一体。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独特功能,如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供给食物和工业原料。除此之外,湿地还是人们观光及休闲、摄影爱好者拍摄鸟类的天堂。

  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6%,却为地球上20% 的已知物种供给生存环境。长期或间歇浸没于水中的土壤生长着许多湿地的特征植物。许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所以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湿地定义的发展反映了管理者和科学家对湿地性质、构成和功能认识的演变。科学准确地定义湿地能有效指导湿地鉴别、边界界定、分类、湿地制图、湿地监测和有效管理。然而,迄今还没有全世界公认的关于湿地的定义。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对湿地有着各自的理解和定义。

  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Shaw and Fredine,1956)

  湿地为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所覆盖的低地。

  《湿地公约》

  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常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包括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为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美国湿地和深水栖息地分类》

  湿地位于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具有以下3 种特征之一:①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②底层土主要是湿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加拿大国家湿地工作组的研讨会(Zoltai,1979)

  湿地为水位接近或高于地面的,或有足够长时光能促成湿土构成或水化过程的土壤水饱和的,以水成土、水生植物和各类适应湿环境的生物活动为特征的土地。

  科学角度的定义(陆健健,1996)

  陆缘为含60% 以上湿地植物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 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流江河流域中天然的或人工的、咸水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但枯水期水深2m 以上的水域除外),无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

  湿地的科学定义(杨永兴,2002)

  湿地是一类既不一样于水体,又不一样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 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该系统的生产者是由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组成。消费者是由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组成。分解者是介于水体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群组成的。该系统与周围相邻的系统有密切关系,与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湿地应当具有三个突出的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处在过湿或积水状态; 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的盐生植物) , 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当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并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

  虽然目前国内外提出的湿地定义具有多样性,但已经有效地指导了湿地的鉴别、分类、监测和科学管理。现有湿地定义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湿地理论基础薄弱。随着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更科学的湿地定义还将继续出现。

  湿地破坏的保护措施

  1、从宏观引导方面完善湿地保护规划

  按照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2002—203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实施的工程实施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

  2、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推进湿地保护的制度建设

  按照生态礼貌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逐步地建立包括天然湿地保护制度、退化湿地恢复制度、湿地生态效应补偿制度、湿地保护红线制度、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制度、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使湿地保护构成较为完整的制度框架。

  3、强化依法“治湿”,制订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

  一方面能够使我们把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重要的生态系统,从加强整体保护的角度做出规定,规范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各个部门构成合力,更好地履行国际公约。

  4、着眼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对那些功能退化的沼泽、河流、湖泊、滨海湿地等,经过采取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生态补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5、强调科学“管湿”,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水平

  重点针对湿地保护模式、湿地退化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湿地的模式等重要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整个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6、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湿地保护意识,促使大家树立尊重天然、顺应天然、保护天然的生态礼貌理念,在全社会构成珍视湿地、爱护湿地、保护湿地,支持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湿地是什么意思详解(二):

  湿地是什么意思

  狭义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供给食物及工业原料,供给旅游资源。

  湿地被称为地球的什么器官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供给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所以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湿地构成原因

  1、阳光辐射弱,降水多,蒸发量少。

  2、地势低洼,有利于水流汇集。

  3、冻土广遍,不利于水流下渗。

  1、海洋海岸湿地

  永久性浅海水域;海草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沙滩、砾石与卵石滩;河口水域;滩涂;盐沼;潮间带森林湿地;咸水、碱水泻湖;海滨岩溶洞穴水系。

  2、内陆湿地

  永久性内陆三角洲;永久性的河流;时令河;湖泊;时令湖;盐湖;时令盐湖;内陆盐沼;时令碱、咸水盐沼;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泡沼;泛滥地;草本泥炭地;高山湿地;苔原湿地;灌丛湿地;淡水森林沼泽;森林泥炭地;淡水泉及绿洲;地热湿地;内陆岩溶洞穴水系。

  我国主要的湿地类型

  1、沼泽

  我国沼泽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四川若尔盖和青藏高原为多,各地河漫滩、湖滨、海滨一带也有沼泽发育,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则草本沼泽居多。

  2、湖泊湿地

  我国的湖泊湿地主要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东部平原地区湖泊;蒙新高原地区湖泊;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

  3、河流湿地

  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4、近海与海岸湿地

  我国近海与海岸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2个省(区、市)。近海与海岸湿地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杭州湾以南以岩石性海滩为主,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

  5、库塘湿地

  属于人工湿地,主要分布于我国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东北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及广东等。

  湿地的作用

  1、供给水源

  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能够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能够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2、补充地下水

  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能够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能够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能够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供给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3、调节流量,控制洪水

  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能够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所以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4、保留营养物质

  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5、防止盐水入侵

  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可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很多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

  6、供给可利用的资源

  湿地能够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能够供给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

  湿地是什么意思详解(三):

  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气候,以及供给食物及工业原料,供给旅游资源。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所以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很多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天然和人工两大类。天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湿地植物的四大类型

  1、苔藓植物(葫芦藓、地签、金发藓等)

  2、蕨类植物(铁线蕨、满江红、乌毛蕨等)

  3、裸子植物(湿地松、水松、水杉等)

  4、被子植物(水柳、川藻、三白草等)

  人工湿地植物

  1、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美人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米,全株绿色无毛,被蜡质白粉;具块状根茎,地上枝丛生,单叶互生;具鞘状的叶柄,叶片卵状长圆形;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霜冻,生育适温25-30℃,喜阳光充足土地肥沃,在原产地无休眠性,周年生长开花。

  3、旱伞草:又名水竹、风车草等,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其茎杆挺直细长的叶状总苞片簇生于茎杆,呈辐射状,姿态潇洒飘逸,旱伞草性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保水强的肥沃的土壤最适宜。

  常见湿地植物

  1、花叶芦竹:又名斑叶芦竹,禾本科芦竹属植物;叶层具有美丽的条纹,富于变化;初春乳白色间碧绿色,仲春至夏秋金黄色间碧绿色;植株高1.5米左右。宜在湿地或浅水中栽培。用分株法繁殖。

  2、花叶水葱:花叶水葱水葱的变种,茎杆黄绿相间,十分独特,美丽;此水葱更具观赏价值;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可分株繁殖。

  3、花叶香蒲: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草本,株高100-120厘米,叶剑状、直立、墨绿、花黄色,花期5-6年;喜生于浅水中;特点:花美,剑状叶更美,是水生花卉中的娇子。

  4、黄菖蒲:株高50-80厘米,叶基生,剑状条形,无柄,绿色;稍耐寒,华东地区可露地越冬;可栽于浅水中,或作湿地植物,是水景园中主要的观叶植物。

  5、再力花:大型直立性水生植物,株高1-2米,地下根茎发达,根出叶;叶长卵形,先端突出;叶柄极长,夏至秋季开花,小花紫色,苞片状形飞鸟,甚优美;适于水池湿地种植美化;原产北美洲、墨西哥;为珍贵水生花卉。

  湿地植物分类

  1、沼生型植物

  湿地中湿生植物种类繁多,如湿生鸢尾类及石菖蒲、海芋、芋类、水八角、水虎尾、芦竹、荻类、稻、野生稻、睡菜、苔草类、慈姑、莎草类、毛莨类等。

  2、挺水型植物

  挺水植物株形高大,直立挺拔,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挺水型植物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发育上部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如莲(荷花)、千屈菜、菖蒲、水葱、藤草类、香蒲、芦苇等。

  3、浮叶型植物

  浮叶型植物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而它们的体内通常储藏有很多的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平衡地漂浮于水面上。浮叶型植物如王莲类、睡莲类、萍蓬草类、芡实、苔菜类等。

  4、漂浮型植物

  漂浮型植物根不生于泥中,植株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流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漂浮型植物如浮萍、满江红、燃鳖、大漂、槐叶萍、风眼莲、水蕨等。

  5、沉水型植物

  沉水型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体之中,通气组织异常发达,利于在水中空气极度缺乏的环境种进行气体交换;叶多为狭长或丝状,植株的各部分均能吸收水中的养分,在水下弱光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对水质有必须的要求。

  湿地植物的作用

  湿地植物除了直接给人类供给食物、工业原料、药材、观赏花卉等,还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减少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植物生物多样性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资源,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

  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系统的主要组分之一,其净化机理主要表此刻如下3个方面:

  1、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2、输送氧气到根区,供给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反应对氧的需求;

  3、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本事。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