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是谁详解(一):
乐不思蜀说的是刘禅。在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可刘禅昏庸无能,没过多久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之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蜀官们见他如此,天然十分焦急和悲痛。过了一会儿,刘禅起身离席出去小便,原蜀国的“秘书郎”郤正立刻跟他出去。在走廊里,偷偷地对他说:“陛下怎样能说‘不想念蜀国呢?’如果司马昭再问你想不想蜀国,您应当哭着说:‘我真是没有一天不想念蜀国呀。’这样,我们也许还有回到蜀国的期望。”刘禅牢牢记住了郤正的话,重回酒席。司马昭果然又问了一遍刘禅想不想回蜀国。刘禅便照着郤正的话,背书似地说了一遍,虽然刘禅竭力装出一副悲苦的神情,可是却没有一滴眼泪,只好把眼睛闭了起来。司马昭猜到必须是郤正教刘禅说的,便故意问道:“你这话怎样和郤正说的完全一样?”刘禅听了暗吃一惊,便睁开眼睛说:“你说得对,正是郤正教我说的。”司马昭和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蜀国的旧臣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没有一个不痛恨刘禅的无能。
如今,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安于现状,留恋异地,忘了自我的老家或根本不想回故土,不再想回到原先环境中去。留恋异地忘本的人,没有“落叶归根”的情怀,只满足于在异地里眼前的享乐和安逸,抛弃了故土和故乡情怀。
而这种人一般都是没心没肺的,没有热爱故土,血浓故乡的情缘。为了眼前的享乐会抛弃国家尊严,放下自尊,甚至会卖国求荣,相信最终会不得善终的。做人应当坚持着尊严,为故土或祖国谋利益,尽管身处异地,但也要以“月是故乡明”的心思来情牵故土,心向祖国,不忘本。
乐不思蜀是谁详解(二):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指欢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安于现状,留恋异地,忘了自我的老家或根本不想回故土,不再想回到原先环境中去。
刘禅是刘备与甘夫人的儿子,是刘备的长子,一共在位41年,蜀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说起刘禅可能诸位有人不是很熟悉,但你们必须对他的另一个名称印象深刻,他就是阿斗。刘禅到底聪明还是笨:刘禅是个聪明人。从蜀国治理的角度看,刘禅执政时期,国内政治明确,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得到了休息。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20世纪60年代,刘禅墓还有高7米、直径15米的大冢。由于洛阳市文物部门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致使刘禅之墓已经夷为平地。
一说刘禅墓(阿斗墓)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与安阳市交界处的“阿斗寨”附近。当地相传阿斗寨是刘禅被司马昭父子秘密羁押之地,主要有万柏山、阿斗寨、古寨墙、古柏林、阿斗墓、金线河、蜀村花卉园区等旅游资源。
乐不思蜀是谁详解(三):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袭位,史称“蜀后主”。这刘禅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诸葛亮死后,刘禅信任宦官黄皓,朝政日趋腐败,终被魏国所灭。那时的魏国,魏主曹奂也可是是个名义上的皇帝,一切大权都操在司马昭的手里。司马昭理解了刘禅的投降,就迫令他全家离开蜀国的成都,迁往魏都洛阳,并把刘禅大大训斥了一番,然后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住宅,拨给费用,把他养着。
刘禅被司马昭训斥的时候,吓得面如土色,只怕就要被处死,不料非但未杀,反而受封,便放了心。第二天,刘禅亲自到司马昭府上谢恩,司马昭还设宴招待他。宴会上,先表演魏国的歌舞,原蜀国的官员都觉得很难堪,仅有刘禅看得很高兴。司马昭又叫表演蜀国的歌舞,蜀官看了都流下了眼泪,而刘禅却嬉笑自如,没有一点点亡国之恨。司马昭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对魏国的一位大臣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诸葛亮没有死,也没法长久扶持这样的国君啊!”于是问刘禅:“你还想不想蜀国?”刘禅答道:“我在那里很欢乐,我不想蜀国!”
蜀官们见他如此,天然十分焦急和悲痛。过了一会儿,刘禅起身离席出去小便,原蜀国的“秘书郎”郤正立刻跟他出去。在走廊里,偷偷地对他说:“陛下怎样能说‘不想念蜀国呢?’如果司马昭再问你想不想蜀国,您应当哭着说:‘我真是没有一天不想念蜀国呀。’这样,我们也许还有回到蜀国的期望。”刘禅牢牢记住了郤正的话,重回酒席。司马昭果然又问了一遍刘禅想不想回蜀国。刘禅便照着郤正的话,背书似地说了一遍,虽然刘禅竭力装出一副悲苦的神情,可是却没有一滴眼泪,只好把眼睛闭了起来。司马昭猜到必须是郤正教刘禅说的,便故意问道:“你这话怎样和郤正说的完全一样?”刘禅听了暗吃一惊,便睁开眼睛说:“你说得对,正是郤正教我说的。”司马昭和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蜀国的旧臣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没有一个不痛恨刘禅的无能。
这个“蜀后主”刘禅,小名叫做“阿斗”。之后,人们讥笑不争气、没出息、不能守成的人时,就称其为“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
乐不思蜀是谁详解(四):
乐不思蜀主人公是刘禅,故事主要讲述了蜀后主刘禅自愿投降魏国,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先环境中去。到此刻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得很开心,都忘记了要回家。乐不思蜀出自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乐不思蜀的故事简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十分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明白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最终失败。惊慌不已的刘禅为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绑双臂,叫手下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刘禅投降以后,魏王曹髦为了笼络人心,封他一个食俸禄却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
司马昭虽然明白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
有一次,他请刘禅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那里很欢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当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貌,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地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样明白的呀?”
司马昭彻底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提防着他了。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