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要干什么详解(一):
登高远眺
重阳节,也叫做登高节。由此可见登高远眺活动是重阳节必须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这一天里面你登高山眺望远景了,那才算是过了重阳节。这点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们应当利用这个时机好好外出登山,一来锻炼身体,以景养情,二来过一个真正意义的重阳节。
赏菊
农历九月是菊花盛放的季节,所以,农历九月又称菊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寓意着长寿,与重阳节的尊老内通不谋而合,并且重阳节历来有赏菊的习俗,每年的重阳节各大省会城市均有大小菊花展,三国魏晋时期,重阳节还有聚会、饮酒、赏菊赋诗的习俗。
佩茱萸
茱萸微毒,有除虫作用。重阳节佩茱萸和端午节佩菖蒲的作用相似,都是在于除虫防蛀。重阳节后被称为:十月小阳春,小阳春的意思是说重阳节后天气有所回暖;重阳节前降雨多、天气潮秋热也尚未褪尽,衣物容易霉变,佩茱萸能够防虫。
喝菊花酒
重阳节的时候菊花开,心灵手巧的中国人将菊花酸进酒里,做成可口的菊花酒,菊花味苦、甘,性微意。归肺、肝经。饮用菊花酒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囊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除了佩戴茱萸,妇女还有头上戴菊花的习俗。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古代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作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
游艺体育活动
古代,有些游牧民族保留着重阳节围猎、射箭、赛马的活动。由于秋季多风,放风筝也是重阳节重要的活动,放风筝的寓意也在于辟邪驱疫。
如今,我国也将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陪伴老人
中国老年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康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全国“老年节,同年的重阳节也成为了中国首个法定的老人节。
能够为老人做什么
1、送礼物
过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送礼。能够提前了解长辈的喜好或是有哪些身体状况,能够送长辈一向想要却舍不得买和舍不得吃的东西,或是对长辈身体有好处的保养品和保健用品。
2、送茱萸
重阳有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带枝茱萸回去装饰,或是购买茱萸制成的药茶、手链和香袋等,有驱风邪的寓意。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3、登山散心
重阳有登山的习俗。登山即登高,有节节高升的寓意。如果家里长辈的身子比较硬朗,那么就能够全家一齐爬山和野餐。如果长辈的身体并不是很好,那简单的散心或者一天自驾游都十分不错。
此外,不论选择用什么方式给老年过节.最重要还是心意,尤其是平日十分忙碌,不常回去看望长辈的朋友,何不趁此机会好好跟长辈过个节呢?长辈对于晚辈的要求往往不高,无非是期望家人健康快乐,能多陪陪自我。
重阳节要干什么详解(二):
重阳节做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祭祖等活动。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九月九正值仲秋,秋高气爽,是登高的好时令。登高能够活动筋骨、强身健体,也能够欣赏沿途风景,一举多得。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古往今来各地都会在重阳节举办菊花大会,吸引游客赴会赏菊。自三国魏晋以来,重阳就有聚会饮酒、赏菊赋诗的习俗。
重阳节和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祭祀雨水偏少,这时候扫墓出行方便,并且重阳节和国庆节相距很近,外出工作的人相对来讲也容易安排时间和亲人一齐扫墓。
重阳节要干什么详解(三):
重阳节要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渐淡薄,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时节。此时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要吃重阳糕
重阳节要吃重阳糕,这是一种以米粉、豆粉为原料,外加栗子、杏仁等作为馅,制成的糕点。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要赏菊、饮菊花酒
每年的重阳节恰逢是菊花盛开的金秋,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诗酒出名。于是,后人效仿他并召集文人雅士赏菊、宴饮畅谈,故重阳赏菊、品酒的风俗由此而来……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要插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所以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写的在佳节会让人们更加思念亲戚朋友,古人没有这么方便的工具所以他们朋友的交流有限,而我们此刻手机电话这么方便,在节日为亲人朋友送上一句问候吧。
重阳节8个别称
1、茱萸节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所以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所以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2、踏秋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齐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可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3、女儿节
重阳节又名“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于是人们为丁氏女立祠祭祀。之后每逢重阳节,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团聚,称之为过女儿节,实质上也是让妇女休息之意。
4、重九节
在古老的《易经》一书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人们称为重阳,也叫重九节。
5、菊花节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多在秋季重阳时节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所以,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6、登高节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7、老人节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包含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而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我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8、老年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表决经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有什么意义
我们的重阳节的时间定在农历九月九日,所以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意义,1989年,该节日也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明朝时期,每逢九月重阳节,皇宫上下要一齐吃花糕庆贺,皇帝会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向流传到了清朝,到此刻还有一些地区依然流行着。
重阳节如何养生
我们在重阳节的时候能够经过登高,首先能够让人主动适应气候的变化,增强人的适应性,因为秋季高山的空气温度会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加之山体温度受小气候影响也难以预料,所以秋日登高,温度变化最为频繁。频繁的变化能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进取的应对状态,从而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本事,帮忙人体的气血运行,同时,山林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多,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还能够经过饮食调理饮菊花酒能养生防病杜发斌主任指出,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一种养生、防病的好方法,因为菊花酒能够增加血液循环,防止疾病的发生。另外,秋季多燥,易于伤肺,所以这个季节能够食用一些秋梨膏,秋梨膏能够生津降火润肺等等一些对人体很好的功效。
重阳节能够为老人做些什么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日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那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那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齐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向流传到清代。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资料。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天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