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一):
《四则运算》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而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住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明白小括号的作用,那里主要教学包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资料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包含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掌握包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根据教材的特点,加上本班的实际情景,为到达教学目标,我使用了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作业布置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学习新学期第一单元的资料。但在学习完第一单元后,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
一、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备课不够充分。
二、因为担心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得不到充分的交流时间。
三、不重视不一样解决方法的比较。
四、关注学生不够,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现像没有引起自我的高度重视。五、学生的作业虽然较之前有明显的改变,但仍有作业马虎、书写不规范、写错作业、不按时完成的不良习惯出现。
学生问题的出现只能说明自我在教学中对问题的研究不全,也没对历史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更是说明自我对问题的滋生和蔓延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在触动着家长的每根神经,所以仅有自我改变了,学生才能得以改变,为了在下单元教学中不再出现更多的问题,我仅有改变,改变一切能改变的……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二):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资料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本事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取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从学生的作业情景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可是关,主要体此刻:
①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24—8×2=16×2=32。
②理解问题的本事有待提高,如小红身高124厘米,是小华身高的2倍,舅舅的身高是小华的3倍舅舅的身高是多少?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
③有些学生对括号的作用理解不够,在计算完括号里的第一步就把括号丢了,如486—(107+54×3)=486—107+162
④少部分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39+11=40。
⑤抄题时抄错数据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从以下几点来帮忙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先估算。
二、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
三、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
四、根据估算的结果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三):
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小孩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提高,但这个教学资料是在新学期刚开始学,学生进过一个假期的放松指望今日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不行的,需要时间!在课堂上我们先一齐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小孩们先尝试,然后让小孩们起来讲解怎样做,确定顺序最重要。虽然没有给题目分类,可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醍醐这种类型的题目怎样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再做题的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明白验算和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他们带动更过的小孩。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几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构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自主学习与思考会有错误。错误是更好的学习资源。这些错误的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小孩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构建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应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
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整数四则运算》,这部分的资料贯穿于小学高年级段将要学习的有关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为了帮忙学生打下牢固的根基,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构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规定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比如:计算18÷3×2写成=18÷6=3;又比如:计算24—4+6就写成=24—10=4。
2、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当写在前面。比如:计算12+8×6就会这样写=48+12=60;(打乱运算的顺序)。又比如:计算230—20×5时会这样写=100—230=130;(出现大数减小数的错误)。
3、不懂正确使用括号。很多学生在解答如“450与290的差去乘28与32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异常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懂得运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4、乱用括号。如列式一:(25×8)+(18×8);列式二:124+(12÷6)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五):
新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出发点来说,编者期望把运算顺序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理解,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很难兼顾。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必须的运算基础,所以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以新的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景,各有侧重。
应用题型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比如说,教材的例1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两步运算的知识基础,明白了加减法运算的算理,所以例题的.重点能够放在列综合算式和运算顺序上。再如例4,是加减法两边是乘除的运算。从应用题本身来说,又是新题型,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困难。两难的情景,都去突破,是不现实的。所以能够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逐个突破,各有侧重。当然,不能割裂教材本意,用题意帮忙理解运算顺序,帮忙突破重难点,就能较好地到达教学目标。
二、以趣促算,帮忙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从单元资料来看,这个单元的教材没趣味味性,一味枯燥的运算学生不感兴趣,当然也不利于教学。所以,教材的练习能够这么安排:
1、添括号练习:添括号练习也要学生进行计算,但形式上只需要学生添加括号,对学生来说兴趣比较大。
2、算24点。二十四点作为比较经典的数学游戏,除了动脑外,也能够考察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景。
三、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正确率:
四则运算的前提是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仅有保证这些基本运算的正确性,才能在递等式计算的时候保证计算正确率。所以在教学本单元的同时,能够抽取早自习等时间,进行四至五道基本运算的练习,时间短,教师便于控制,学生正确与否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新教材对于运算的难度已经有所下降,比如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都在教材中不设例题了。可是却在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由两位数乘除法推导三位数除法和三位数乘法的方法。光掌握方法,怎样考察呢?星星点点有练习在作业中出现,所以在教材外教师能够适当补充相关习题,布置学生演算,以到达必须的成熟度。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六):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了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的资料,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准备,同时也为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潜力。
成功之处:
1、设疑激趣,复旧引新。本节课的四则运算是同级运算,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一些知识经验。在上课伊始,经过出示四个口算题45+8-2324-8+1027÷3×73×6÷9,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能够正确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可是为什么要按照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学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让学生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感到十分的兴奋,十分想明白其中的缘由,每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闪烁着渴望的目光。经过这样的激趣引入,为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2、探求解题思飘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的有机结合。本单元的资料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并感受四则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所以,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困惑。
3、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不一样方法解决问题。本节课例1的教学,学生能够尝试用三种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步列式的实际好处,个性是第三种算法的出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体现。虽然开始大部分同学不理解,可是经过简易的讲解,例如:指着第一排的学生说:“先走了3人,又来了5人,实际是多了几人。”学生十分简单地说出答案,然后再联系例1进行说明,学生对这一算法都能够正确的理解。例2的教学,学生也同样用用三种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对于第一种算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学生有部分不理解,可是经过学生的讲解,我又用线段图辅助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意。在这两个例题中,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够从不一样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合作潜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欠缺。表此刻只会列式,但对于每步算式表示的实际好处还是停留在只会做不会说的层面。
2、学生计算潜力欠缺。经过练习的反馈,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计算不细心、马虎,有的该进位的不进位,该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错数导致计算出错;三是计数位不对齐导致计算出错。
再教设计:
1、减少师生之间一对一地对话,增加生生对话,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潜力。
2、习题设计少而精,精选练习资料。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七):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资料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本事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取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从学生的作业情景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可是关,主要体此刻:
①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24-8×2=16×2=32。
②理解问题的本事有待提高,如小红身高124厘米,是小华身高的2倍,舅舅的身高是小华的3倍舅舅的身高是多少?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
③有些学生对括号的作用理解不够,在计算完括号里的第一步就把括号丢了,如486-(107+54×3)=486-107+162
④少部分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39+11=40。
⑤抄题时抄错数据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从以下几点来帮忙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先估算。
二、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
三、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
四、根据估算的结果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八):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的是四则混合运算,即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以及带小括号的运算。这部分资料是以前学习了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概念的梳理。
教学时我采用了知识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主要收获:
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
(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学习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如:16×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能够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二)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包含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能够同步进行。
3.确定:经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三)能运用租船问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选择最佳方案,最省钱。
1、阅读与理解:读懂要求,理解题意。
2、分析与解答:经过理解,假设使用一种方案,看其结果再进行调整。
3、回顾与反思:经过解答,选择最佳方案并作答。
二、教学中的问题: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能够学的很好了,但经过作业情景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同学明白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2)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
(3)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4)异常是78+26-38+49这种形式的运算,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顺序错误,没有认真审题目中的符号,就先算两边,再算中间了。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改善措施:
1、坚持每一天进行计算练习,固化学生的计算本事。
2、对于有特点,容易造成审题失误的资料进行形象化的训练,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九):
新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出发点来说,编者期望把运算顺序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很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必须的运算基础,所以,我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应用题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教学中我始终把滑雪这一情境贯穿始终,逐步设计了不一样的题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包含两级运算的题的运算顺序和解决方法。本节课的新知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并且多数小孩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我个人结合我们班的情景认为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计算方法上。从小孩们做题的情景看,顺序已经比较明确,粗心计算的问题仍然让人头痛。有的小孩宁愿绞尽脑汁的口算、心算,也决不拿起笔来列竖式计算,看来培养小孩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上完本节课,我的最大感受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一样怎样有效利用好40分钟,让不一样水平的小孩在上课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
作为教师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什么样的学生都会遇到,你的问题是“怎样教都教不会”,那里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景进行具体分析了。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作为教师,遇到怎样教也教不会的学生,该怎样办? 小数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
一、怎样教都教不会四则运算教学反思,是不是这个学生天生的智商有问题。如果是智商问题,那就不能急于求成了。那就应当跟家长沟通好,找专业机构对这个学生的智商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找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提高智商训练。
一般来说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寻找这个学生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
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怎样教都教不会,是不是方法问题,有没有根据这个学生的具体情景进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有点学生天生理解本事强,有的天生记忆力好,有的天生具有某种艺术天份。那么作为教师就要针对不一样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如果智商没有问题,那么就是方法问题了,要多跟这个学生沟通交流,彻底了解学生的特点总会有办法的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三、怎样教都教不会,是不是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主观上就是不愿意学习,或者是处于青春期阶段,有叛逆心理。如果是学习态度问题,那就应当施以耐心,除了正面教育外,还要利用各种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再就是与家长沟通,学校教师和家长联手共同奋力解决好厌学问题。
如果是青春期逆反,也是一样,教师和家长更应当多理解,多鼓励,多陪伴,不要给这样的学生更多的压力,帮忙他(她)们顺利度过这个难熬的时光。
总之,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需要付出更多奋力,用自我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我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用自我的辛勤劳动换取学生的提高和长大。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一):
1、小数小数的认识与整数的认识一样,重点仍然是让学生从数的概念去掌握,这部分复习资料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等。
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这部分复习资料有: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其中四则运算资料包括小数加减法运算和整数四则运算。运算定律资料包括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由于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就有必要安排让学生比较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练习,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在复习四则运算中也同样把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放在一齐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两者联系起来。
3、空间与图形本册“空间与图形”复习的资料有两个部分:位置与方向和三角形。位置与方向在三年级时学生就已经对方位有了初步的了解本学期主要是对原有的知识的一个复习与提高;对于三角形,重点是复习按角和边分类的不一样三角形的特征,巩固不一样三角形的联系和区别。
4、统计这部分复习资料涉及本学期学过的单式拆线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能够看出每个数据的绝对数值,也能够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发现一些信息,提出富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复习目标:经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慨念,提高计算本事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本事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二):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计算》中,经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一样,应当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景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以往碰到过,但不是很多,所以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再“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应当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我是怎样想的,再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最终“算”。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资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所以, 计算题的审题教学,异常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本事,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只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我相信必须能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本事。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三):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则运算”这个单元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本事,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顺序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虽然拿到一个算式,你问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他都明白,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小孩写完算式之后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这说明了看似简单的运算顺序并不象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记住运算顺序就能计算,在识记和运用上还存在着脱节问题。
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景;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应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陷入了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级学习的影响,在先算的部分下头划线,误以为先算的要写下来,而不是把计算的结果写下来。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第一,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明确运算顺序。
第二,熟记运算顺序,到达张口就来的水平,这样在计算时就构成条件反射,看到算式之后就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运算顺序的熟记,为学生计算的步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关解决了学生头脑中的一个难题。
第三,在书写格式上要做好示范工作,边讲边写,告诉学生这一步算的什么,写的数是哪个算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没有参与计算的要原搬照抄,参与计算的是写计算结果。
第四,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计算的运算顺序,利用同桌或左右邻的关系进行互帮互助,到达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五,在解答解决问题时,提倡学生列综合算式,在纠正错误中让小孩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正确的书写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本事和计算本事。
虽然单元结束时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要求,但在教学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有时候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感觉比较苦恼。
常常反思,不断总结,时刻不忘记录过程中的得与失,会让自我减少走弯路的机会,让自我更快的长大。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四):
优点: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的双基,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资料,学生计算本事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生活素材,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探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经过分析让学生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步骤与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式时,经过追问每步算式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感受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从而正确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主要存在问题:
一、运算顺序错误。如果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很少有学生会错,但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在学了简便运算后,脱离运算顺序的规定和简算依据盲目凑整现象严重。如11+89×32=100×32等。
二、在脱式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丢掉小括号的现象。如520×(80-720÷9)=520×80-80等。
三、心算可是关,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多。学生计算技能差已成通病,且学生懒于摆竖式计算,往往多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也在口算,根本不在意结果的正确性。
对策: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解决的策略,师生一致认为在计算过程中要做到“一看(认真看题有没有抄错)、二想(运算顺序)、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检查计算结果)”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坚持每一天对学生进行4-6题强化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本事。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五):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资料,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资料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潜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带给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经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此刻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就应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个性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六):
本单元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改变了以往单纯教授计算法则的现象,而是将四则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经过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掌握其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在教学中教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这一新的理念:
1、将理解运算顺序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构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午时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经过比较由学生自我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忙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一样解决方法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一样,解决方法也不一样,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
3、从不一样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将例5扩展为四题,从有无括号、括号的位置、括号的多少等不一样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我说说“有什么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七):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资料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本事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取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从学生的作业情景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可是关,主要体此刻:
①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24-8×2=16×2=32。
②理解问题的本事有待提高,如小红身高124厘米,是小华身高的`2倍,舅舅的身高是小华的3倍舅舅的身高是多少?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
③有些学生对括号的作用理解不够,在计算完括号里的第一步就把括号丢了,如486-(107+54×3)=486-107+162。
④少部分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39+11=40。
⑤抄题时抄错数据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从以下几点来帮忙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先估算。
二、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
三、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
四、根据估算的结果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八):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计算》中,经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一样,应当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然而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景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以往碰到过,但不是很多,所以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再“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应当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我是怎样想的,再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最终“算”。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资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所以,计算题的审题教学,异常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本事,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只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我相信必须能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本事。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十九):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到达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景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供给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供给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单元中,我将探求解题思走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供给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构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我们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必须的情境,使资料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能够选择自我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一样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一样的学生学不一样的数学。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我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理解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仅有充分发挥学生进取性,引导学生自我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我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本事都得到发展。
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小孩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应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二十):
四则运算这个单元我用了7课时教学,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教学资料。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学习理解本事不强的特点,书本上的习题基本上要团体反馈一次,所以四则运算的变式充分展开。如根据分布算式列综合算式练习未能落实到点,三步及以上四则运算的读法及文字题来不及展开,注重运算顺序而口算和笔算训练得不到强化。
以往在第4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认识了小括号,也出现一个递等式。当时教师们就议论要不要教学脱式计算。由于教材后面没有再涉及,所以并没有正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并且综合算式也没要求用脱式计算。然而本册教材对递等式计算书写格式依然没有正式提出教学,可是规范书写格式是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例1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列式计算都很简单,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能完成。所以重点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计算。学生对综合算式不陌生,可是对脱式计算却很陌生。要求划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再用递等式计算(注意等号的书写位置)例2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独立解决(2种算法都会出现,第7册就接触过)。教材把四则运算顺序的教学编排在富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沟通枯燥的四则运算顺序和生动的解决问题,赋予四则运算以生命。
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会按自我的计算顺序改变书写顺序如:7×8=56208+56=264改写7*8+256虽然意义相同,可是用了加法交换率。是否要求按顺序依次书写成256+7*8?
第四课时,例4在理解题意后,学生求两商的差的第一种解决方案很容易出现,复习例3,第2种先求差再求商,就有部分学生理解有难度。所以本课的第一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括号内算式的意义及使用小括号解决问题是问题更加简便的作用,了解小括号的性能。有小括号例5的读法依然要让学生在认识意义的基础上去读。
第五课时,例4和例5排在一齐资料比较紧凑,练习不够,而小括号的出现使四则运算的难度增加了一星。所以认为必须及时巩固。
第六课时课时资料比较简单:有关0的运算,经过整理分类,概括出有关0的运算特点,着重理解0不能作除数。经过抢答有0的混合得数,体会0的特殊性和趣味性。
课堂教学习惯小结先“乘除”后“加减”就有学生固定思维必须先乘后除,先加后减,反而把同级运算顺序给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