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论文(一):
浅论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一、引言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投资者进行科学的确定和投资,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根据财务报表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经核算的会计信息与反映的客观现象不一致,财务信息虚假,造成会计报表缺乏参考性的情景。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损害了企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准确的生产经营决策,严重扰乱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甚至会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点课题。
而会计环境则是指影响会计工作进行的外部环境,而这个外部环境不仅仅包括我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环境,还包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企业环境以及企业的管理模式等,这些环境的不一样均会对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说保证会计核算在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中开展,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尚且不够优质,会计环境中存在一些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我们接下来经过对会计环境中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相应的政策提议以优化我国的会计环境,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环境中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
( 一 ) 法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会计核算
随着外部法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企业会计核算方式不及时更新,导致会计核算的不准确。一是有些会计准则和会计相关法律法规随着市场的发展在进行不一样程度的调整,一些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没有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导致会计核算滞后,核算结果不够准确;二是企业在进行年初预算的时候缺乏对于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等指标的了解,盲目制定预算报表,在后期的预算执行过程中难以按预算执行,然后经过假报发票、乱列费用项目等方式来满足预算报表所列项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三是缺乏对市场经济变化趋势的了解,导致在面临巨大财务风险的时候只能经过更改财务数据的方式来化解风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 二 )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电算化的使用风险较大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即企业财务部门的财务处理本事和职业道德。然而一些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缺失,对于会计相关准则的把握不够准确,甚至不能准确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核算,会计核算的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第二,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企业的短期利益或谋取私利,与上级领导和企业管理层合谋篡改财务数据,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第三,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会计电算化已经进入企业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可是会计人员在财务数据录入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外还可能因为计算机遭受病毒或黑客的攻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 三 ) 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难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景,具体表现为:首先,企业缺乏针对企业领导人和各部门领导的内部审计制度,没有建立权利独立的内审部门不定期对企业的领导和各部门领导进行经济职责审计,难以发现这些领导滥用权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难以发现;其次,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定期的审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的财务指标并进行及时的更正,使得错误的财务数据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最终,企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控制体系,没有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并控制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一旦财务风险发生,企业可能就会采取不正规的手段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 四 ) 企业外部监督职能缺失
企业外部监督职能的缺失,是会计环境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第一,企业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的过程中,常常会经过行贿的手段示意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专员忽略企业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且难以发现;第二,会计师事务所敢于与企业合伙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外部审计的牵制制度缺失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外部牵制制度的缺失使得外审部门具有过大的权利,不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三,国家纪委、国家审计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督不够,难以发现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造假和滥用权利问题,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
三、完善和优化会计环境对策
( 一 ) 时刻了解法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更新会计核算方式
会计核算外部法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仅有经过不断更新企业会计核算方式来顺应环境的变化,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首先,加强企业各部门异常是财务部门对于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的学习,时刻关注其变化趋势,异常是当前全面“营改增”过后,应当经过学习选取适宜的会计核算方式,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其次,在预算报表编制之前,对消费者习惯、市场需求、成本价格等以及其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充分的了解,避免实际支出与预算相差太大,然后采取更改财务数据的方式进行弥补,保证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最终,经过对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确定,然后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避免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不会为了隐瞒这些情景而篡改财务数据,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 二 ) 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会计电算化过程的风险防范机制
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应当从基本的会计人员和基层工作的风险防范做起。一是经过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或者是从社会、学校引进专业的会计人才,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二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对于财务造假的后果宣传和警示,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并且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明知故犯的财务人员予以相应的处罚;三是大力普及会计电算化,并逐步提升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实操本事,加强会计信息的准确录入,并引进专业的核查软件对会计信息录入的准确性进行反复的核查,以保证电子化录入的准确性,另外,建立完善的企业内网和引入防火墙技术,防范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入侵,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 三 )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利应当与企业领导及各部门领导相独立,然后不定期的对企业的领导和各部门领导进行经济职责审计,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越级上报,以防止企业领导滥用权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二,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企业内审部门应当建立企业的财务数据库,对于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及时的汇总和核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财务指标并协同财务部门及时修正,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第三,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和评估体系,经过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定期的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对于潜在的财务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防止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发生,为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消除引致因素,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 四 ) 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管理部门的外部监督职能
首先,企业应当聘请信用等级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并且在外部审计进行的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加强与注册会计师的交流,及时沟通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而国家也应当颁布相应的法律给与会计师事务所限制,对于审计报告造假问题给与法律的制裁,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国家审计机关共同审计的机制,加强审计部门的互相牵制,避免审计的权利过大且过于集中,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终,充分发挥国家纪检部门的权利和公信力,国家纪检部门能够不定期的对企业领导、各部门以及企业的外部审计单位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动用法律的武器予以管制,以法律的威慑力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总结
良好的会计环境对于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会计环境,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供给准确的依据,促进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 晓 峰 . 会 计 环 境 对 会 计 信 息 失 真 的 影 响 [J]. 中 外 企 业家 ,2014(13)。
[2] 王瑛 .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与防范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06)。
高级会计师论文(二):
企业税务会计及税务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我国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企业的发展空间和领域也越来越宽阔。可是,在我们看到企业发展良好态势的情景下,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内控管理和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其中税务风险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就很难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中,笔者首先探究了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一些优化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期望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必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税务会计;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方法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能够用惊人的发展速度来形容,可是在快速发展的业绩背后,企业的自身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出现了高业绩和低管理的不协调发展,这必须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他们更多的只重视企业的承接项目和工程质量,对自身的管理有些松懈,异常是内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显得极为松弛。税务问题不出问题则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会出大问题,严重者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的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不足,在人才的管理上不规范不专业,缺乏专业人才的打理,另外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呈现出必须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很多的企业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也比较的脆弱,这些都导致我国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的管控上呈现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更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把自身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承接的项目和开发的项目产品上,可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异常是税务风险管理来说都没有给予重视,这就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造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
环境呈现出极为脆弱的特性。企业的工作重视仍是工程项目,而对于所谓的办公室工作的重视不足,他们的工作以来各种报表和书面材料,对于工程项目的各类报表材料他们是能够一目了然的,可是对税务报表和税务公示却无法了解的细致,对其存在的真伪性也很难辨别,只要数据过得去,他们是不会深究的,也不会把税务报表中的数据一一去核实,这就造成企业的税务管理呈现出敷衍行和形式化的特点,其中就会容易滋生各种违规操作,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景,给企业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对于企业来说,其工作的资料较多,程序较为复杂,牵扯到的人员也较多,如果在管理中没有响应的规范和制度的话是很难将工程项目做好的。
二、提升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针对上述笔者分析的问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确实需要改善,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资料和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领导者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当重新认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转变工作思想,首先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应有的重视,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当成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其次就是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景,制定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让制度来管人管事,提升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终要抓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建设,从人员的招录、培训到日常工作,都要做好督促和规范,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
(一)创新工作思路,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企业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主要的资料是项目的承接和作业,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要想企业获得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重视起来,财务是企业运转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税务管理作为支撑企业是不会健康发展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应对着新形势的变化,必须要拓展工作思路,重视税务管理工作,把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管理议程中。另外,在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上,要做到专业化和科学化,以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发展供给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重视制度机制建设,实现规范化的税务管理
企业的税务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规章制度建设不齐全,甚至有的部分企业都没有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这样在税务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没就会出问题,有风险。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奠基石,是一切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规范化要求,没有健全的制度,企业的税务管理是十分困难的。为了优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重视税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同时依据工作资料细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统一负责企业的税务资金,实施税务稽核等制度,确保税务的安全管理。
(三)发展企业税务管理人才,提升税务管理的有效性
对于企业来说,强化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就需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招录和聘用拥有专业税务风险管理本事的人才,并对他们的工作资料实施监督和检查,把税务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让财务部门感觉到自身存在的压力,与此同时要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让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依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景,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本事。
参考文献
[1]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2012(16).
[2]张晓.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J].商业会计,2010(01).
高级会计师论文(三):
摘要:改革开放xx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环境变化、事件处理和利益集团的博弈的推动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于20xx年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趋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发展历程 发展动力 博弈
20xx年x月x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供给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xx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凝聚着我国会计专家、学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心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是相关各方利益冲突条件下的一种公共选择过程并最终上升为一种政治化的程序,体现为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所以,会计准则的实施会产生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利益相关者之间经济利益分配"的经济后果"。所以,只要存在利益相关者利益上的差别,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倾向和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就必然存在。
1会计准则改革起步阶段(1978-199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模式的缺点日益暴露,不一样所有制和部门的企业之间由于各种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报表格式不一样,造成会计信息不可比、给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贷款分析、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等均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及时认识到:会计改革已成必然,仅有使会计管理体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19xx年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并于19xx年开始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学会还组织翻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供国内会计专家学者研究使用。19xx年财政部提出了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设想。19xx年x月x日我国财政部正式设立了专门研究会计准则制订工作的"会计准则组,并召开会计工作座谈会拟定我国会计改革纲要,在正式发布的会计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会计准则,改革会计核算制度"。19xx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准则草案,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的意见,19xx年x月,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正式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具体化阶段(1992-20xx年)
19xx年x月制定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之后,19xx年我国财政部开始了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研究工作,19xx年x月x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后的几年陆续颁布了债务重组、会计差错更正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无形资产、租赁准则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并且在这16 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中很多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防止出现制度空当,我国在发布和实施会计准则的同时,还不断地制定、修改会计制度,20xx年还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而构成了国际上少有的"准则" 和"制度"并行的会计规则结构。
3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20xx-20xx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以国际化策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20xx年x月正式加入WTO,我国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的会计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共识,《 企业会计准则》许多资料已经不适合经济和会计的发展,与之后颁布的《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不一致。所以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于我国的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国不能完全照搬IAS,同时又要为经济的国际化服务,基于这样的研究,我国确立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同时兼顾我国自身特色的渐进式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制订策略。
4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xx年以来)
20xx年x月x日财政部向外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20xx年x月x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后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于20xx年x月x日在上市公司试行。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而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则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资料做出示范性指导。至此,我国最终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在总原则、结构与范围上充分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趋同,同时也充分研究了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及法律环境,对部分经济事项或交易选择了贴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由其发展历程能够看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主要是由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推动的,而不是经实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布的会计准则是一种应急措施,基本准则的建立是为了与宏观上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样能够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一段时期内与客观的经济条件相适应,但同时也增加了会计准则的波动性,加大了微观经济个体的执行难度和转换成本。 2事件处理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动力
与西方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相比,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事件处理模式",可是当今风靡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却采用"通用原则引导模式"来为各种经济交易和事项供给会计处理依据。我国第一个具体准则的颁布是为了应付"琼民源事件"引发的会计问题,之后发布的十几项准则是为了应对国有企业上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助于提高准则制定过程本身的质量、一致性,以及能够缓解实务界要求准则制定者及时做出反应的压力,这种模式逐渐被一些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采纳(杜莉,20xx)"所以,我们在制定了已经趋同的会计准则之后,应当研究制定概念框架,同时能够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技术标准"部分以及整个会计理论体系。
3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关键
当旧会计准则对某利益集团不利时,该利益集团就惠推动会计准则向有利于本集团的方向发展,新的会计准则代替旧会计准则就指日可待,当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已变得箭在弦上、不得不为时,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专业性的民间团体都在考量由自我来制定会计准则的成本与效益。社会最终选择谁来制定会计准则,是各相关利益团体 ( 包括政府) 博弈的结果。具体到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的选择上,数十年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以及目前较强的政府职能作用和相对较弱的会计职业界,构成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政府主体模式。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引起了国际、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和实施以来,无论在会计准则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还是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作用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1初步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从19xx年我国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会计法》一向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过渡性阶段,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制度"的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的特色。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有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我国新准则体系的出台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首先,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资料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次,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比较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再次,在要素计量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在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其规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总之,新会计准则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也兼顾了中国的国情。
3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前者为会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用、可比创造了条件,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大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行列扫清了道路。会计准则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和原则,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和结构,消除了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融入国内市场的空间障碍和阻力。使国内企业到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发行股票变得更加容易。 4推动了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务的革新
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相对较弱,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并经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相融合,构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葛家澍文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2]杜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及其经济分析[J].会计研究,20xx
[3]蔡明利.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透视[J].现代商业,20xx(20)
[4]李作畅.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xx(22)
[5]李应芳.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时代经贸,20xx(6)
[6]李平.新会计准则的评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6)
[7]纪金莲.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xx,(12)
[8]李强.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和意义[J].现代商业,20xx(27)
[9]孙松.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xx.4
高级会计师论文(四):
浅析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缺陷与优化策略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医疗体制改革正在稳步地推进,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进取的影响。结合目前医院财务制度整体的发展现状,能够发现其中的会计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必须的缺陷,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医院抵御市场风险的综合本事,增加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医院日常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依靠于会计制度相关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综合的管理水平。所以,需要对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医院财务方面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缺陷;改善措施;经济效益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持续增加带来了进取的影响,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医疗体制的存在,对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综合本事的增强等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经过这样的举措,不仅仅保证了医院战略投资范围的扩大,也为医院未来市场经营活动中风险概率的降低供给了可靠的保障。
1现阶段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缺陷
1.1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必须的缺陷
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必须的缺陷。相对其他的行业,医疗服务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此刻它对相关技术的要求较高,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医院固定资产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采取相同的核算方法完成不一样方面的核算工作时,将会造成部分数据出现重大的偏差,导致固定资产数额虚增。结合目前某些医院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能够发现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核算指标的要求不清晰,导致相关的操作无法到达预期的效果,失去了核算工作开展的实际意义。同时,某些医院医疗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有些低。
医院在实际的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设置必须的风险基金,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预防供给必要的保障。可是,一些医院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偏低,影响了风险基金实际的利用效率。风险基金设置较多,相应的计提比例偏低时,风险预防机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可能无法到达预期的作用效果,影响了医院工作计划的按时完成。同时,风险基金计提比例偏低,也会影响会计制度应用范围的扩大,加大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
1.2会计控制措施的落实不到位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体现着医院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可是,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中的会计工作者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清,相关的理念了解不到位,导致具体的会计控制措施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到达预期的效果,影响了医院正常的经营活动。某些会计工作者忽略了内部控制动态性的变化特点,认为这种管理制度只是作为固定性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淡化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贯穿于医院的各项业务,对于财务方面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会计从业者没有弄清内部控制的本质及实际的作用价值,影响了相关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医院的部分会计工作者虽然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可是认为它的实施与否只与高层决策者有关,对具体的内部控制方式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会计控制措施在规定的时光内无法落实到位。
1.3某些会计核算原则不明确
某些医院会计核算的应用范围具有的局限性,针对的对象较为单一,导致部分费用在分摊的过程中出现了必须的问题,影响着医院其他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现阶段医疗方面的支出费用和药品的支出费用作为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主要资料,对于其他费用的支出缺乏必要的指导。部分会计工作者经过相关的计算方法,将不一样科室的支出成本及相关的药品成本费用按照必须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思路与医院实际的成本支出不相符,因为医院的成本支出除日常的正常开销外,其他的科研项目方面也会增加医院的成本支出。会计工作者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费用,导致会计核算出现了必须的偏差,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出真实的医疗成本。同时,医院的管理费用较为广泛,既有药品的成本费用,也有其他方面的费用,根据人员比例分摊相应的费用,必然导致计算成本的不科学。
1.4会计报表制作的不规范
结合目前医院会计报表的具体资料,能够发现其中的管理费用已经被忽略,将相关的管理费用按照医疗科室及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以此作为其他支出成本的主要参考依据。这样的举措加大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预算编制及分析工作的难度,导致工作失误的增多,影响了相关成本支出控制工作的决策科学性,加大了医院投资项目的风险,降低了医院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
2医院会计制度的改善措施
2.1细化资产计价资料
衡量医院财务状况能够经过设置静态报表完成具体的工作,这种静态报表也从侧面反映了医院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体现了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及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当医院的会计工作者制定出详细的静态报表后,能够对内部的所有资产进行综合评估,大致推算出可能出现亏损的资产。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过这样的举措也会有效地体现出来。同时,相关的主管部门根据财务方面的静态报表也能进行实时监督,保证医院财务活动开展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医院的管理部门也能够根据这些报表对经营状况有着大致的了解,保证了未来战略部署调整的科学性。
2.2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
最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支出医院的会计报表中应当增加资产的负债资料、利润的大小及资金的流动状况等。经过这些重要的举措,不仅仅规范了医院的业务活动开展中的相关行为,也间接地加强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整合率。所以,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有利于反映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方便相关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同时,医院相关财务制度的完善,也会增加参考价值较大的现金流量表,为适应市场型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供给了必要的保障。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了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给医院实际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带来了进取的推动作用。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2.3规范财务报表的制作
医院会计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财务报表的依靠程度较高,规范财务报表的制作,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财务报表也间接地体现了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对于会计工作开展中各项费用的支出管理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规范医院财务报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这些方面主要包括:①在财务报表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医院各方面的收入开支有着充分了解,保证财务报表的资料及种类等贴合规范条例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财务报表作用的发挥,需要加入必要的会计报表附注,客观地反映医院的真实财务状况;②根据财务报表与会计制度中关联的编制方法、具体的编制原则等,需要向有关的审计机构供给真实的财务报表,不能随意修改财务报表中相关的财务数据;③常见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了会计报表的相关资料及必要的附注部分,明确这些资料中的数据信息,为年度财务报表的顺利完成供给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2.4加强不一样类型的资产管理
医院的资产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无形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医院在相关服务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对项目的整体成本进行必要的核算,将实际的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所以,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对医院相关专业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客观地反映出不一样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增大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从根本上保证风险基金实际的作用效果,对于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有着可靠的保障。不一样的医院实际的经营状况有所区别,风险基金计提比例的合理性,客观地反映了会计制度影响下财务管理部门实际的管理水平。将风险基金计提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仅有利于提高风险基金实际的利用效率,也会增强风险预防机制的实用性。
3结论
医院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体现着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会计工作者的综合本事,保证内部资金运转秩序的良好性。当前形势影响下,医院应对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会计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必须的缺陷,需要采取合理的改善措施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卫斌。浅谈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改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
[2]李花玉。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4)。
[3]李小波。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4.
高级会计师论文(五):
浅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前言部分:
金融案件频发。山西金融诈骗大案、中国银行哈尔滨高山案、农行内蒙古金融大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骗贷案等,引起社会各界震惊。去年,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了审计署20xx年底对工农建三大国有银行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从审计的结果看,问题集中体此刻两个方面:第一,这三大银行的一些分支机构,尤其是基层行,风险控制还比较薄弱。第二,还存在一些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20xx年,审计金融机构揭露和查处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线索20件,涉案金额即案值达60亿元,工农建三个银行的大概占了一半。有的案件作案时光长达数年之久,作案手法也算不上高明,却能在很长的时光内不被发现,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防范内控制度落实情景进行重新思考和分析。
从现状来看,银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并不乐观,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金融机构规模扩张不合理,再加上行政权利对银行经营的干预,虽然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利润的构成,但却增加了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使银行风险加大。
目前全球银行及银行监管当局对内部控制日益关注。我国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估。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要与这些治理完善的外资银行竞争,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监管和控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银行倒闭事件,例如英国的巴林银行,日本的大和银行,法国的兴业银行,中国的海南发展银行。这些银行倒闭后引起的矛头直指银行的内控制度,许多学者也正在探索银行风险控制的防范问题,并把问题的症结归到了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加强和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作为银行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资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课题所选的样本主要是来自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这些样本文章基本上能够代表我国近些年来研究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水平,本文期望能够从中把握我国研究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脉搏,对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研究现状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 1:从发表时光来看,就收集到的资料,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二十世纪初期几年。像上述银行倒闭的原因,在诸如《会计研究》,《财会通迅》这样的期刊上都有深入的分析,当然也有针对我国现实的关于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理论和实务的探讨。这也反映了研究不仅仅要具有前沿性,更要有现实意义。
2.从论述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总体上能够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探讨:(1):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建立的探讨,(2):银行会计风险
的表现形势及其控制的探讨,(3):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的探讨,(4):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5):银行会计内部风险控制的思考的探讨.
三、主题部分:
1:李荣秀的《试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中阐述了会计工作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核算银行业务,反映银行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与银行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所以,分析会计风险的问题,加强会计风险的防范,维护健康的会计秩序,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安全进行的基础和保障。
2:王秀霞 ,王泓所著的《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的措施》中指出: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也处于重大变化时期。纵观国内外金融市场,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兼并、倒闭现象日益增加。从风险的表现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与会计行为违规紧密相关。应对如此风险压力,加强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已是当务之急。会计如何经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此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宋晓梅所著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探讨》中提出了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就是在商业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组织领导管理机构和基层行会计部门所进行的各项会计业务中,由于受到来自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信息存在重大的失误或偏差,从而使商业银行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本文从次贷危机的产生入手,分析了危机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影响,以及映射出当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愈演愈烈的态势,很多国家被相继卷入,我国也不例外。尽管我国对金融危机有必须的抵御本事,但危机本身却像一面镜子,映出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隐患,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4: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经济系的邹建军所著的《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 :银行经营风险存在于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银行会计工作,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令人不安的高经营风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与会计有关的。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经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发生在东南亚国家的严重金融危机已经充分证明,防范与抵御金融风险以及与此有关的对市场运行的全面监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一个科学严格,跟踪及时的会计信息系统。银行会计贯穿于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的全过程,是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不可缺少的一道有效屏障。
5: 阮杨所著的《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与防范》中指出: 随着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
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 ,到达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
6:赵丽梅在《财金研究》上发表的《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中指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风险。银行会计直接与票据、现款打交道,所面临的是多发性、多层次、多样性的风险。本文剖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会计工作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银行核算业务,反映银行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与银行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化、复杂化和扩大化。从近几年我国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和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大多数与执行会计制度不严,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乏力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
四、总结部分:
综上所述,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仅有有效建立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机制,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商业银行又好又快的发展。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是一项不断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的银行管理领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仅有不断探索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高效办法,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虽然银行会计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加强对银行会计风险表现的研究分析,找准构成风险的症结,并从体制、制度、操作手段、监督、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进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范、化解银行会计风险的工作水平,就会使会计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
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离开了各方面的协同,单靠银行会计自身的力气是不行的。
五、参考文献:
[1].林孙标,王盛银. 试论强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效能建设[J]. 福建金融,20xx,(08) .
[2].陈时蔓. 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 商业经济, 20xx,(13) .
[3].张喜梅. 对商业银行会计内控机制的探讨[J]. 新疆金融, 20xx,(03) .
[4].陈红梅.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构成的原因研究[J]. 现代商业, 20xx,(18)
[5].郭韵. 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的分析及提议[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xx,(07)
[6].刘慧娟.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 中国科技信息, 20xx,(19)
[7].沈源钢. 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浙江金融, 20xx,(02)
[8].孙钰. 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分析[J]. 辽宁经济, 20xx,(04)
[9] 杨娟英. 谈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 山西财税, 20xx,(07) .
[10].朱然,李斌.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 商场现代化, 20xx,(08)
[11].王寅. 现代科技条件下如何强化会计内控建设[J]. 现代金融, 20xx,(02)
[12]. Leippold,Markus,Vanini,Paolo. the quantification of operation risk .Journal of Risk, 20xx, :1 .
[13]. Eisenbeis R A. Pitfal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 business,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7,32, 32 :875-900 .
[14]. JOHN SHERWOOD. Operational risk key problems with the 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J] .Journal of American Money, 1999, (2) :132-141 .
高级会计师论文(六):
论会计管理中的会计控制与委托代理关系
[摘要]会计控制本质上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了广义会计控制,认为企业内外部的会计监督与财务控制(包括国有资产监管),都能够归结为会计管理问题。基于这种会计管理的三层次会计控制体系具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关键词] 会计控制 委托代理 分析
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强调会计控制,并试图经过会计控制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近一段时光以来,学术界对会计控制问题已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刘玉廷博士结合新修订的《会计法》,从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和强化会计的外部监督职能的角度阐述了对会计控制的看法;阎达五教授提出了双元控制主体架构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路;汤谷良博士从“财务管理”而非“公司理财”的角度出发,对财务控制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尽管人们在会计控制与财务控制内涵的认识上尚存在一些分歧,但在围绕控制实现会计目标或财务目标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却是共同的,即奋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的“会计控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会计控制,还包括财务控制。会计控制体现了现代企业“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特征:一方面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因为所有者拥有对经营者的评价和任免权,同时也决定着其报酬的高低,所以能够说经营者的经营是在所有者的监督控制之下进行的;另一方面虽然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但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所拥有,所有者必须依靠经营者“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实现其资本的扩张和企业价值的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者又受到经营者的牵制和控制。笔者认为,这种从整体上思考会计控制的研究方法是极具创见性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上,这几年,我国对会计控制(那里指广义的会计控制,包括国有资产监管)问题一向十分重视。为维护国有资产出资者权益,国家先后颁布了《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城市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意见》、《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条例》、《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关于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意见》、《关于研究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总体设想》、《关于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暂
行规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等法律法规,从制度建设上为强化会计控制起到了进取的推动作用。本文借助于委托代理理论,拟从企业内部与外部结合的广义角度探讨现代企业的会计控制问题。
一、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观 广义的会计控制本身内涵着委托代理思想,所谓“双元控制”或多层控制其实质就是如何优化委托代理条件下的会计或财务监督问题。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用代理制代替出资者控制是企业制度的一大提高,但它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在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对代理人的监督,随着代理人控制权的增强而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代理人是负责生产经营决策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根据信号显示原理,一般在初始时,人力资本的显示信号可能是比较弱的,但动态地看,其信号显示会因代理人边干边学而由弱变强,不断提高其谈判地位,甚至会逐步争取一部分所有权。非人力资本与所有者的可分离性,意味着在代理人控制下非人力资本易受“虐待”,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更是如此。因代理人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经济后果,很可能将这些资源配置到那些并非能使公司现值最大化的用途上去,所以需要订立契约和设立监护主体。而人力资本与所有者的不可分离,又意味着人力资本所有者容易“偷赖”,而会计则是委托人观察代理人是否偷赖的一个“窗口”,经过观察到的信息来确定代理人执行契约的奋力程度和效果。所以
,会计控制倍受委托人的重视。
对出资人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会计控制作保证。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它
的基本资料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由此而构成的委托代理制与现代产权制度密切相关,产权制度不一样,委托代理制的形式、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关系亦不相同,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差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委托代理制就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现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整合的组织机制。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往往不一致,这样在信息不对称情景下,就产生了经济学家经常提到的两种行为,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目前,在会计管理中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
1.一部分代理人利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向委托人隐瞒事实。包括向委托人隐瞒企业经营状况、经营环境等有关信息以谋求委托人的较低期望值,从而减少经营压力,为以后谋取私利创造条件;向委托人隐瞒自我的经营管理本事以骗取委托人的任命;尽可能争取得到较多的低价资源,得到政府扶持。
2.在企业经营中采取各种方式损害所有者利益,包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经营损失(或增加经营收入),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以谋取私利,如购买不必要的奢侈品供自我享用等;编造种种理由推卸职责,运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减少上级代理人可能给予的惩罚等。
3.在企业改制及产权流动重组过程中使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时,以各种名目化国有资产为团体资产和个人资产;一些国有企业经过办团体企业与非国有经济联营,逐渐把国有资产转变为非国有资产;在企业存量资产调整中,对企业产权评估不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缺乏长期投资和技术改造的动力。由于经营者剩余收益激励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涉及未来的重要决策,如投资和技术改造往往被经营者限定在可预见的时光范围内,这种作法经常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不一致,导致“行为短期化”,即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不合理,但从经营者个人来看又是一种很“合理”的选择。
5.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是“黑箱操作”。除了部分属于财会人员素质低、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外,许多情景则属于有意而为的结果。透明度低是部分不合法或不合理收益转为合法、合理的“技术保障”。
6.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代理人可能基于网络技术与企业外部的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网络式虚拟联盟),这时,企业需要研究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还需要研究基于网络联盟的其他公司的利益,它使得会计管理职责范围扩大,经营复杂性增强。委托人如何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减少各种风险,正确开展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控制(包括与外部加盟公司之间的会计控制)成为现代会计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出资者在非充分了解信息的情景下,使一些不称职的经理充斥企业管理岗位,排挤了优秀的经理人员,即产生了所谓的“劣币排斥良币”现象,等等。这些情景证明,企业会计管理仅有从内外结合的整体角度开展会计控制,才能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企业管理科学的水平。
> 二、建立委托代理观指导下的会计控制机制
会计控制实质上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即控制主体经过各种控制措施将自我的目标、要求、企望传达给被控制者,使之用于规范和指导其行为。对于出资者(企业所有者),他期望经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可是他却不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只能经过会计手段间接地进行控制。从委托代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会计控制是以必须的市场经济博弈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企业行为的,这个博弈规则就是市场经济参与者共同遵守和不断创新的委托代理合约。实际上,它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过多次博弈而谋求得到的一种均衡。进一步讲,在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中,会计控制机制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四个因素:①国有资产流失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带来的好处;②市场对这些部门与人员作弊行为的处罚;③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等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本事;④有关机构和人员的监管
职责等。如果市场对作弊行为反映愈强烈,监管部门的本事愈强,法律赋予会计控制人员的职责愈大,那么有关部门与人员的作弊动机就愈小,就愈有可能客观、全面地履行受托职责。反之,如果有关管理部门或人员经过作弊等行为能够获得明显的利益,并且市场漠视作弊行为,相关中介机构承担的职责又很小,那么有关部门与人员就极有可能作假,甚至串通会计控制人员共同作弊。
在委托代理条件下,作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两大“体制缺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只能依靠非市场机制加以妥善解决。亦即,出资者将资本授权给经营者经营后,必须辅以严格的监督,这样才能实现会计管理的预定目标。本着提高委托代理的效率原则,有必要从广义角度重新认识会计控制的内涵。我们将会计控制权分层设计如下(见图1),这种设计的目的是想增强这种会计控制权的约束机制。
→表示层次关系 ……表示制约关系
图1会计控制的层次结构
依据上图,我们将会计控制的层次结构分为个层次,现分述如下:
第一层次,是出资者对经营者的控制。主要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借助于这一机制来引导经营者行为是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主要方法。在构建经营者激励机制过程中,应灵活采取以下几种激励形式:(1)利益激励机制。首先要确立经营者的独立利益。其次,改变经营者的收入实现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享有必须的企业剩余收益,具体包括基薪收入、风险收入和高额退休金等。(2)职位消费激励机制。指经营者除货币报酬外可按其职位享受企业所给予的待遇。从降低改革成本角度出发,应经过界定不一样企业规模和经营者业绩应享受相对称的职位消费层次来选拔任用企业领导者。(3)精神激励机制。即经过传播媒介宣传和塑造企业家精神来激励经营者。(4)期权激励机制。期权激励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手段,现阶段正处于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之中。从国内已采用此种方式的企业看,其具体形式有股票期权、绩效股、股票增值权、虚拟股(干股)和奖金转股等具体形式。这些激励措施的共同点是:既使经营者报酬与企业资产增值相联系,又与企业长期发展本事相结合,使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利益趋同。
对经营者的约束除加强内外部会计控制外,还需要会计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市场机制的作用,如股市机制,经过股市涨落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来刺激经营者行为。如股东经过很多抛售股票来解除代理关系,以取得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注;再如组织机制,即经过股东大会及董事会举手表决来罢免经营者,主动解除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同时人才市场机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经过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价值的体现,来驱使企业经营者的自重自强,培育良好的企业家形象。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保证。企业应根据会计控制的要求实行纵向授权制,股东大会给董事会授权,董事会给董事长、总经理授权,构成严格的内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划分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等各级管理机构间的责权限,譬如对于决策上出现的失误,应当追究董事会的职责,而在执行上出现的问题追究经理班子的职责。经理班子要将经营目标细化,与董事会签订经营目标职责书,以作为奖励依据等。同时,要适应中国国情,奋力探索处理好新三会和老三会关系的有效途径;进取探索外部董事制度,吸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进入董事会,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此外,经过建立、健全各项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为出资者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专门监督供给保证。
第二层次,是出资者的外部控制,包括对经营者,以及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系统的控制,如监事会制度和财务总监制度等。监事会制度是对试行两年来的稽察特派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也是对出资者会计控制工作的总结提高和升华。监事会以会计控制(财务监督)为核心,经过查账,对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
犯。当然那里的监事会不一样于19xx年《公司法》中规定的“监事会”概念。监事会制度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专业性、经常性和廉洁性等特征。《公司法》中的监事会,主要在企业内部产生,虽然也有少数由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委派的兼职监事参加,但没有改变监事会成员受聘于董事会或总经理的现实。这种监事会组织制度内部化,无法克服或根治“内部人控制”现象,所有者缺位问题似乎更突出了,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建立和完善政府外派监事会制度,就是针对这一矛盾、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从严格意义上讲,实行监事会制度使围绕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控制工作在方式、资料、手段和措施等方面进一步贴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同国际惯例接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有资产监督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制度创新。
从委托代理角度分析出资者的会计控制,我们认为监事会制度在今后的监督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完善。当前,则必须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以下问题:(1)监事会人员组成和高效工作问题;(2)对国企进行监督评价的标准体系问题;(3)如何依法开展监督检查问题。《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监事会监督属于事后监督范畴,其目的是为了做到政企分开,避免由于监事会监督而成为企业的新婆婆,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从产权理论上讲,出资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事后监督一个环节上,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体现出资者的意志和利益,这是任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的企业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新《会计法》从会计控制角度强化了对企业的经营、财务、资金等各项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体现了所有者的意愿,维护了出资者权益。如何在监事会监督检查中处理好这些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在监督实务中摸索,以期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质量。 财务总监制度则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其对国有企业的绝对控股(或者控制)地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派出财务总监的一种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从产权角度看,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以产权约束为核心的会计控制。它在解决现阶段国有企业存在的“内部人
控制”和“产权约束软化”问题上具有进取意义。此刻有一种意见认为,财务总监制度涵盖和扩展了总会计师制度,所以在实施财务总监制度的企业里一般可不再设立总会计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这
样简单地去认识。财务总监委派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董事会委派的,并具有经营管理权,一种是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委派,专门从事财务监督(会计控制)工作。由于委派机构不一样,工作职责不一样等原因,目前财务总监制度亟需完善。我的看法是,明确财务总监统一由国资部门委派,总会计师制度不但不能取消反而还要增强。即经过明确两者的职责,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他们各自的进取作用。具体理由有二个,一是《会计法》的要求。新《会计法》第36条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投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由原《会计法》的“能够”改为“必须”,总会计师的重要性得到了法律强调,为会计控制建设明确了具体方向。二是职责作用的要求。总会计师的职责作用不一样于财务总监。此刻一些地方和企业,这两种职责作用经常混淆,需要澄清。就国有企业而言,财务总监是由国资部门派驻企业,对企业经营者依法进行监督与约束的代表,而总会计师则是企业经营管理班子的一员,是财务总监的监督对象之一,两者的地位与职责不一样,所以,财务总监不能代替总会计师的职责。
第三层次,会计审计系统对企业业务组织系统的控制。从竞争的角度分析,会计人员必须进取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充分行使理财自主权。即,会计审计系统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对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会计控制,这也是新《会计法》所要求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要求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单位其他人对单位负责人负责。企业会计审计部门具有对经营者的提议权,但不应具有监督权,这与现代监督理论是一致的。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当没有利益关系,监督者在人事上、经济上应独立于被监督者。另外,应遵循顺向监督原则,监督者
只能来自于被监督者的上级或同级以上其他独立的第三者。经济控制论认为,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人员在经营者的领导下,以财务信息的形式服务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人员在组织上、经济上依靠于经营者。让会计人员监督其上级——经营者,这显然不贴合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分离的原则,并且也不贴合顺向监督的原则。能够明确地说,日常会计控制只是企业内部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自上而下或自我监督约束的一种内部监督,并不具备监督经营者的职能。要扭转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应经过健全对会计的约束机制,强化外部力气对会计的监督,而不是要求会计来监督经营者。因为经营者对出资人利益的侵害,要经过必须的财务活动来进行,在会计上必然有所反映。如果对会计的监督到位,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就会暴露无遗。
三、结束语
事实证明,目前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望企业会计人员采取内部监督与控制的形式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这既不贴合委托代理理论,也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相悖。一方面,会计人员作为一种“内部人主角”,往往易陷入“内部人控制”之泥潭;另一方面,作为被领导者去监督领导者,在事实上难以持久,有悖管理科学之精髓。同样,由于我国中介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完全信赖于注册会计师等的中介监督也不具现实性。所以,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会计环境,从广义角度探讨会计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是贴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最终,应当明确的是,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本身就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那种用静态的眼光看会计控制,并将其局限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思维是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在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会计控制的内涵与外延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无法控制的或者未加研究的会计控制目标,此刻需要加以研究;电子商务、无纸化会计的出现,违法者作案技巧提高,隐蔽性增强等,都给企业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新修订的《会计法》所实现的若干重要突破.会计研究,20xx;1
2、阎达五,宋建波.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路.会计研究,20xx;3
3、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会计研究,20xx;3
4、吴水澎等.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xx;5
5、于长春,伍中信.弥补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监督缺位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xx;6
6、杨照华.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会计研究,20xx;7
7、杜滨,李若山.企业内部控制与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职责.财务与会计,20xx;4
8、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审计研究资料,1997;12
9、内部控制结构:控制风险评估.审计研究资料,1997;12
10、高建兵.委托代理关系与会计控制权浅论.财会月刊,20xx;4
11、刘伟,李风圣.产权通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高级会计师论文(七):
浅论会计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是从会计角度出发来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确认、评价、管理及提升问题。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量化、利用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核算和报告,为管理者供给企业核心竞争力决策支持,帮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拥有并坚持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为企业的获利本事,都能使企业在市场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并获得超额利润。而核心竞争力又有自我的独特性,它不是具体的技术、技能或知识,而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将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资源、本事不断优化整合所构成的一种集合体,它是一种“根本”的本事。能够说无形资产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而核心竞争力又不单单是无形资产的简单累加,它必须体现出企业持续盈利和竞争优势,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是一种将会计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相结合,并运用会计学独特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确认、计量,并对其评价和控制的一种会计。核心竞争力会计提出后,传统的历史成本等会计计量模式无法对核心竞争力会计进行公允的计量,因而就无法贴合企业决策的要求。所以需要采取一个更加公平和合理的计量模型来衡量和核算会计问题,并建立一个更全面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确认。
由于核心竞争力和无形资产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确认能够参照无形资产的确认解决。我们明白,确认一项要素必须贴合以下四个标准:贴合某项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关键是可靠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因为其积累性、动态性等固有特征,使得其可靠性略差。可是因无形资产的计量亦存在着相似的可靠性问题,核算中尚且承认了无形资产的合理性,所以管理决策中完全能够对核心竞争力予以确认。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账户设置。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且特殊的资产,对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挑战,首先反映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必须建立适应企业核心竞争力核算需要的新的账户体系。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参照无形资产的会计账户进行设置。
1“。核心竞争力资产”账户。
该账户属于长期资产类账户, 用于核算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增减变动额。获得核心竞争力资产和核心竞争力资产评估增值时记借方,核心竞争力资产减少或价值评估减值时记贷方。余额在借方,即期末核心竞争力资产的结余数,表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产价值。
2“。核心竞争力变动”账户。
该会计科目主要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正常情景下的变化情景,包括增值和贬损两个二级科目。发生的价值增值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发生的价值贬损计入该科目的贷方,作为一项资产辅助核算账户,与核心竞争力资产余额一齐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3“。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账户。
与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相同,此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发生的大幅度降低情景,计入该科目的贷方,是“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备抵账户。一旦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价值恢复时,不调整利润表,调整所有者权益。
4“。核心竞争力资本”账户。
资产和资本是对同一事物两种不一样的描述,资产表现使用价值,资本表现价值。如果竞争力资产能够在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中完全反映,那么竞争力资本应当包括在所有者权益中,与之相对应的资产就是核心竞争力资产。该账户借方登记核心竞争力资本的减少数,贷方登记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本的增加数。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报表设计。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报表体系已成为趋势,所以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增加专门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报表,另一方面应当适当的调整现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便直观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料。本文结合智力资本会计报表,在对其设计报表结构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简化和改善后,重新归纳出五大会计报表,并作出了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1.企业核心竞争力存量报表。
此报表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价值状况,以此来揭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着重规划了企业未来培养和提升的本事。根据上述各要素和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加权平均计算而得,企业价值的衡量能够用总价值乘以权重计算。关于此表中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企业能够根据对自身实际所拥有的情景,灵活地在该表资料一栏增减填列。
2.企业核心竞争力变量报表。
该表反映企业在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管理及提升的过程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和构成要素各自增减发生变化的情景,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便于企业更好地维护核心竞争力。该报表中数据的计算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存量报表一致。
针对企业各自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的实际情景,对其各自权重及变化情景要及时进行确定分析根据自身情景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下一步措施以便更好地坚持竞争力优势。
3.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报表。
该报表反映能够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持有的资源。作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主要包括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资源:物质性资源可用金额表示,数据来源于传统报表,非物质性资源是采用文字描述。人力资源包括员工的专业技能、创造性、学习本事、团队精神以及对任务的解决本事,管理人员的管理技巧及执行力等;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在必须情景下能够认定为知识产权资源,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都能够划入其中,根据现行的环境,企业的核心技术、商业机密等个性化的指标也都能够作为衡量知识产权资源中;而基础结构资源则是由企业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企业专有资料以及企业关于信息沟通内部控制、各项管理程序等具体解决问题的本事。
4.包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负债表。
虽然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无形性不是实物状态,但其仍然是企业拥有的一项隐形资产,按照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应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料也应当有所增加。
在资产负债表左边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价值,这个项目的计算金额一般来源于核心竞争力资产、核心竞争力变动、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这三个科目。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来源在所有者权益的竞争力资本项目得到充分反映,其中核心竞争力项目金额=核心竞争力资产±核心竞争力变动-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
5.包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润表。
我们通常谈到的企业利润一般是指其公国自身优势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也是如此,所以核心竞争力收益能够在利润表中得到反映。经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其结果是企业获得的收益与行业平均收益的差额,从而提议利润表反映核心竞争力收益项目。
高级会计师论文(八):
论人力资源会计论文解析与述评
摘要: 本文以2011年至2013年期间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文献为检索范围,收集该期间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文献,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人力资源会计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整理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脉络,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人力资源会计;CNKI;会计计量
0 引言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专家学者在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加强了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1]
1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检索与归类
2013年12月,笔者以检索词为“题名——人力资源会计”的方式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文献从2011年至今共计344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包含328篇,另外16篇包含在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献详细目录参见表1。
根据对各种杂志刊登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统计发现,五种刊物最多:《现代经济信息》25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商情》各17篇,《新财经(理论版)》13篇,《企业文化》11篇。综合比较从2000年-2010年期间发表人力资源会计论文的刊物来看,涉及该领域的论文年发表数量从2000年逐渐上升,2006年到达最高水平,2007年开始逐渐下滑,参见表2,参与研究该领域的刊物种类也从会计类刊物转向综合类刊物。
笔者对上述2011年-2013年344篇文献进行归类,这包括:
①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理论框架与理论基础。具体包括:2篇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7篇计量模式、17篇确认与计量、7篇报告、披露、50篇会计核算、1篇前提条件、4篇计量方法、1篇人力资源的产权特征、2篇人力资产定义、3篇人力资源会计目标,3篇人力资源培训会计,3篇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及其发展。共计110篇。
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具体包括:人力成本计量方法、模式。共计21篇。
③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具体包括: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定义、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特性、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计量方法、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模式,人力资源价值评价因素,人力资本理论与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新增价值,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区别,人力资源会计与股权激励等。[2]共计17篇。
④人力资源会计在各行业的实践。具体包括:12篇高校人力资源会计,5篇工业人力资源会计,25篇医院人力资源会计,4篇酒店人力资源会计。共计46篇。
⑤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综述。共有5篇。
经过与2011年之前的论文研究方向进行比较,在人力资源会计假设、核算对象、确认和计量的研究方面,2011-2013年之间的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基本达成共识。论文研究资料越来越深入,开始将经济学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但结合中国实际的创新性研究不增反减。
2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解析
2.1 综述类论文
综述类论文是该领域论文中比例最小的一部分,在统计中仅占5篇。关于国内外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问题、特点及需要改善方面的论述在综述论文中比较普遍。具体资料主要表现为:
①关于人力资源会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人力资源会计方面,国外的研究范围朝着纵深发展,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资料:人力资源会计的假设、核算资料、计量,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报告。[3]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基础理论,国内还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
②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力资源与资产的定义难以贴合,二是人力资源与成本效益原则不相符,需要对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系统进行完善。
③人力资源会计报告。
2.2 人力资源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的论文
涉及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方面的论文共计17篇。人力资源会计能否存在直理解到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会计资产这一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一项会计要素要作为会计资产,通常情景下要具备以下特征:
①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
②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③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构成;
④其价值能够经过货币进行计量。
在资产类型方面,人力资源资产属于无形资产,商誉与人力资源两者之间存在许多联系,进而在必须程度上,从侧应对两者之间存在的某些同质性给予了佐证,人力资源与商誉相类似,同样隶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深入认识人力资本本质是认识人力资源会计确认问题的基础和依据,需要将其各方面的特征与会计要素的特征进行结合,进而提出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模式。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为人力资源作为会计资产进行确认供给了依据,同时需要借助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基本技术处理方法。
2.3 人力资源会计应用方面的论文
在各个行业中,人力资源会计得到了应用。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在医院中的应用,论文数量到达25篇,高校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次之,共12篇。在医院人力资源会计中,经过对医院人力资源特点进行研究,对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动因进行分析,以及实施医院人力资源会计的途径,同时对医院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与核算进行探讨,进而在必须程度上为医院更好的评价人力资源的价值供给参考依据。
3 结语
作为人力资源会计,一方面供给组织人力资源增减的信息,另一方面供给最佳人力资源构成的相关数据,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进行监督与控制,在必须程度上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杨新圃.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研究[J].学术交流,2013(5):15-16.
[2]张红燕.人力资源会计相关概念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1(6):20-21.
[3]包翠萍.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综述[J].商情,2013(19):74.
高级会计师论文(九):
浅析矿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提议
一、我国矿业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1.1 外部环境。
企业财务的外部环境多数是企业所无法强行改变的,只能去适应和利导。一般来说,企业财务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首先,法律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强制性、不可改变性的,法律环境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规定了一个活动范围,供给了一种安全环境,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前提条件。法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有:规定企业筹资前提和程序,规定企业投资的前提、程序和应履行手续,规定企业分配的类型和结构,以及分配的形式和程序。其次,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处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共同组成的环境。最终,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为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都会因市场环境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市场竞争是市场环境的主要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竞争市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2 内部环境。
矿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部环境是指,由矿业企业资本实力、生产技术条件、经营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者的素质等共同组成的,对企业财务管理起到决定性影响作用的企业内部环境,这种内部环境受到企业自身的约束和控制,能够经过合理调控进行控制,从总体上改变财务管理活动的运行环境,最终为促进矿业企业财务目标和矿业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财务的目标和主要管理活动
通常来说,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就目前市场环境下,矿业企业的财务目标一般是指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企业财务的目标主要包括:筹资决策目标、投资决策目标、利润分配决策目标。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决策和实施过程,所以需要一系列的活动来满足财务管理的低风险、高报酬率要求。一般来说,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会根据风险和报酬率的关系决定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等政策,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投资、筹资和利润分配活动等的管理。
三、可借鉴的国外先进理财观念和方法
现代企业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时,已经不一样于传统的企业理财,而是增加了更多细致的观念,比如资金的时光价值观、风险价值观、机会成本观、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观等,另外一些诸如预期、弹性、竞争、信息等观念也已经深深的融入理财活动中。这些先进的财务观念在企业实际运行的财务管理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验证,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理念。
(1)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投资活动过程中,资金的时光价值观念表现的最为明显。企业投资是一个循环过程,通俗来说企业的投资就是资金周转循环,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都是一个数值,每完成一个循环资金的数额就会有所增加,这个增加值需进行换算和研究,看增加值是否大于资金的时光价值,从而最终确定投资的可行性。
(2)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风险一般分为外部市场风险和企业内部分先,通常来说,外部市场风险是不可分散风险,所以,企业在规划和实施投资决策和活动时,要充分研究到风险程度,投资所承受的风险需超过资金时光价值才具有投资意义。[LunWenData.Com]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在投资项目时必须面临选择,在一方面投资之后必将失去另一方的投资机会,这种损失既为机会成本。在现代企业,机会成本是机会成本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决策因素。
四、矿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提议
4.1 对筹资的提议。
通常,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在矿业企业,筹资活动是最经常性的财务活动,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和范围也是矿业企业筹资的最基础动机。在矿业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筹资活动的管理需要严格确定筹资规模和投资的时机。基于我国矿业企业环境和市场的稳定性特点,对筹资规模的确定一般可按照销售百分比法和线性回归法进行。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正处在稳定发展阶段,财政政策在政府的调控之下也较为稳定,另外,随着国际企业逐渐进入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企业经营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选择筹资时机则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我国较为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矿业企业经营环境,我国矿业企业在必须程度上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能够在市场发生改变,不利于矿业企业传统经济范围的发展时,及时的向其他方向转移投资方向。
4.2 对投资的提议。
无论投资到那个行业,其最终的财务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的收益最大化。矿业企业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和范围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景下,应经过合理投资,扩大经营范围和跨度,实现矿业企业多元化发展。
第一,确定企业投资目标,从多元化发展的角度研究,从矿业企业的周边延伸,逐渐跨入到其他行业,多元化的投资能够使现金流动性加强。
第二,确定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经过调整投资规模和结构来防止投资风险,使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处于相称状态。
第三,在矿业企业多元化投资时,为了避免出现多个投资项目短期内无法回本和回息状况的发生,应遵循必须的投资程序:①明确目标,②提出方案,③收集资料,④计算指标,⑤分析评价,⑥确定最优方案。另外在投资时还需遵循必须的原则:①正确处理企业自身条件与宏观投资环境之间的关系,②正确处理投资需要与资金保证程度的关系,③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投资与外部投资的关系。
4.3 对生产经营方面的提议。
随着矿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加剧,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大,相对于国外较大的矿业企业,我国传统矿业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企业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跨行业和经营环境的频繁变化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所以我国矿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管理上需要谨慎对待经营风险。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必定带来存货风险、成本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收益质量风险等问题。企业的存货管理需要严格分析该企业的变现本事和存货周转率,根据变现本事和存货周转率来确定存货量,通常,企业能够经过缩短销售周期来提高销售收入的现金表现,从而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对于成本管理需根据市场条件进行调节,比如提高产品价格、降低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等,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应表此刻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对生产和销售的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合理的预算。
企业财务管理的的主要对象就是现金和现金流转,所以企业对现金流量、获取现金本事和收益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最能体现企业盈利、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对于正在发展的矿业企业,获取更多现金支持的途径是加大投资和筹资的收入。
4.4 其他提议。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特点决定了传统矿业企业发展的局限性,就目前我国矿业企业发展的趋势而言,多元化投资是其很好的出路。依靠长时光积累的资金和市场关系,投资参股其他企业,比如周边及延伸的企业,冶炼设备生产企业、选矿设备生产企业、矿产产品衍生产品企业等。另外打破传统,改革企业传统制度,向市场化、全球化、网路信息化方向发展。
高级会计师论文(十):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已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达1000多万家,工业生产总值占全部工业生产总值60%以上,供给的就业机会约占全国社会就业机会的75%。可是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约为70%,近30%左右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企业是因企业财务管理薄弱而造成的。所以,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的定义
财务管理是在必须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的特征和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到达的根本目标,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一般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在必须时期内具有战略稳定性。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社会经济模式。二是财管管理的目标具有多元性。财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适应多因素变化的综合目标群。三是财管管理目标的表达为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润最大化。
(三)财务管理的资料
财务管理的资料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劳动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财务管理主要是用于管理各种款项信息,其中包含款项申请、报销以及收付款信息,如回款单、付款单、借款单、费用申请和报销申请等。
(四)加强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和财务风险的日益加剧也迫切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所以,占有国有资本的企业必须转移到以”财务管理导向型”为中心的管理上来,明确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财务管理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属于较高层次是对企业价值的综合管理。所以说财务管理在管理控制、资源分配、业绩评价中起核心主导作用,能够对与决策有关的诸多要紊进行平衡,从而在经营决策中起核心作用。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管理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财务管理本事偏弱;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本事较弱,且缺乏科学性和财务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混乱等问题。
(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中小企业从事的行业多容易进入和被效仿,所以在扩大其产业市场的时候,许多新的竞争对手会参加进来,容易构成过度竞争的局面,而中小企业自身弱小,很难禁得起时常波动的冲击。出于这种原因,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原因而参加了联合组织,缺乏协调性。所以表现为经营者常常为避免竞争而寻找出路,在质量、性能、设计上搞差别化,避开价格竞争,力求实现不完全竞争。
(二)财务管理本事偏弱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构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本事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四)融资渠道不畅
企业经营的初始资本主要来源于个人积累及向亲朋好友借款,主要为内源型融资,资本额少,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先天性的问题。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但由于中小企业在自用资产、信誉名声等方面的劣势,使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通常不愿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五)投资本事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1、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 ,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以邮政企业为例 ,企业本身资金缺乏 ,如贷款投资需负担较高的利息支出 ,融资成本过高投资风险较大使企业的投资本事较弱。
2、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 ,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 ,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研究扩展自身规模。这也使中小企业难以有大的发展难以走出困境。
3、投资盲目性 ,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经营方向选择应在对自我的投资实力、本事及处环境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以动力分析中明确的企业目前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到达的目的为起点 ,结合企业长期经营战略 ,初步选择企业的投资经营目标。目标是否合理 ,是否可行将受其身本事、实力及其所处环境的制约 ,需结合本事分析、环境分析结果进行衡量 ,可行时结合主业经营、多元特色及其适用条件分析选择投资经营的方向 目标不合理、不可行时重新研究 ,重新选择。
(六)财务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混乱
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中小企业为节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在会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方面尽量简化,这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本是无可厚非,可是,有些已构成必须规模的小企业,整个财务仅有一个人,会计出纳一身兼;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机构及岗位设置也比较混乱,没有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再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企业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中小企业大部分是私营、个体类的民营企业,盈亏都是自我的,所以都在税费等方面想方设法减少支出。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标。收款不开发票、购进货物不要对方发票、现金交易、做假账等,导致企业账目混乱,库存不实、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提议
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以上六大问题,本人提出了六个提议。它们分别是:引进职业经理队伍;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长大和稳健发展;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增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完善机制,严格财务控制。
(一)引进职业经理队伍
引进职业经理队伍 中小企业要摒弃“家族式”管理理念,借鉴大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进取引进职业经理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改善经营管理队伍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入 WTO 后, 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市场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财务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增添了新资料,如风险 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等。同时,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国际化也给财务管理供给了较大 的选择空间。《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强调:“国家鼓励有关机构、大专院校培训中小企业经 营管理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人员,提高中小企业营销、管理和技术水平。”所以,中小企业 注重知识和人才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
(二)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构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必须的付现本事,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低,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的减少闲置资金,即使不将其投资于本企业的资产也要将其投资于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能够用短期筹资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
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光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一样时光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一样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提取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建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期构成内部有力的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职责的加强。最终,要不定期的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坚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三)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长大和稳健发展
阳光神等大企业的破产案例说明,企业如果不顾自身条件经过负债经营盲目铺摊子,就容易聚集过多盈利本事差的资产或业务,规模再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对企业来说,仅有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取得的长大性才是合理的。
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经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坚持合理的比例: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适宜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坚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本事。负债经营的临界点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利息。在到达临界点之前,提高负债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比率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本事比较低,所以,构成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尤为重要。负债过多,一旦情景发生变化,就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负债过少,又会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外来和自有资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债,又不能借得太多,以构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二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坚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坚持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本事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本事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此外,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各地经济、金融形势和汇率的变化情景,调整贷款的
银行结构和币种结构,尽可能避免过份集中向某一国家或区域的金融机构融资或以单一货币进行借贷或业务结算,以预防和降低借贷和汇率风险。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景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企业品牌等)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四)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单一是我国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问题之一,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能够从完善自身发展和增多融资渠道两方面来做出适当的改善。以对内投资为主,加强投资风险防范。第一,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应异常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必须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第二,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积累的资本到达了必须规模之后,能够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一样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第三,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本事等方面具备必须的实力之后,能够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五)增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异常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必须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2、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积累的资本到达了必须的规模之后,能够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一样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本事等方面具备必须的实力之后,能够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
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六)完善机制,严格财务控制
针对企业财务控制薄弱的问题,广大中小企业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资金的重要性,奋力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首先,有效 配合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光。比如,进货时光和应收账款的收回时光的有效组合。《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央财政预算应当设立中小企业科 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景为中小企业供给财政 支持。”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应增大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方面的透明度,财务的 管理、记录、检查、稽核应职责分明。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牵制性,提高企业信息的 安全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各部分资料其实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较好的筹资决策和资金管理,就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投资成本;较好的投资决策,才会有供企业发展;较多的盈余供分配,才能调动投资的进取性,创造更多筹资途径和投资机会。做好财务管理需要把各部分资料紧密联系在一齐,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发展。这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提议是一些比较笼统的意见,中小企业还是根据自我的经营特点,建立贴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应根据经营略的变化不断调整,从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点。
参考文献:
赵戊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大众商务 ,20xx年02期
王会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对策,会计之友,20xx年第23期
王泽,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中旬刊),20xx年第08期
徐国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xx年第2期
王蕾,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业现代化,20xx年第5期
秦少卿,化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思考[J].会计之友,20xx年第4期(下)
陈文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初探》,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xx.9期
杨金洁,《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跨世纪(学术版),20xx.16期
张文慧,《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现状与创新》,成才之路,20xx.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