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25篇)

时间:2024-01-17 20:08:14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

  一、引言

  青少年被人们形象的称作是“早上八九点钟的阳光”,一向以进取阳光、乐观开朗的形象展此刻大众面前,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很多的不良信息涌入青少年的为眼前,异常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用,使得青少年愈来愈容易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和不良诱惑,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此情景下,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各校教师都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对其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压力空前巨大

  现阶段的青少年面临的压力真的是空前巨大,首先青少年面临最大的心理压力就是升学考学的压力,各大名校均以成绩论英雄,仅有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才能进人名校,这在无形当中给学生增添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有部分家长存在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态,对青少年的要求过于严苛,严格禁止青少年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一些活动,极大的压抑了青少年的个性,长此以往,巨大的压力会使得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獅継、焦虑症等等。

  (二)人际关系出现偏颇

  笔者最近看到很多有关学校暴力的新闻,真的是触目惊心,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有很多青少年在学校正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有一些学生仗着自我家庭背景良好、实际雄厚,对弱小的学生进行暴力打压,以此来凸显自我的本事,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有大约六成的青少年遭受过不一样程度的学校暴力,原本应是相亲相爱的同学关系变得剑拔弩张,追根溯源还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

  (三)情绪冲动暴躁易怒

  青少年一般正处于13到18岁之间,正是荷尔蒙旺盛的时期,也就是所谓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的青少年性格冲动易怒,容易头脑发热,异常强调彰显自我的独特个性,任何人的意见和提议都听不进去,此时青少年十分容易产生焦躁症、躁郁症等心理问题,异常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的性格和心理上都十分敏感,任何言语上的刺激都会击垮青少年脆弱的心理。

  (四)性心理和网络心理问题

  在网络发达的今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互联网、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等,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异常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好坏参半、良莠不齐,有很多充斥着血腥、暴力、淫秽色情的信息出此刻青少年的面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多青少年由于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诱惑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

  无论是国家、教育部还是学校都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异常是在新课改提出“素质教育”以来,培养学生构成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成为广大教师的首要交易目标。在此背景下,学校也需要进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理论知识人手帮忙学生建立正确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并且在学校内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室,鼓励广大青少年定期理解心理健康咨询,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

  (二)三方配合落实健康教育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奋力,还需要家长和青少年的配合,所以完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长、青少年的三方整合,学校需要及时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向家长反映,家长餘了关心青少年的学习情景和考试成绩之外也要多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多和小孩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小孩的真实想法,避免给青少年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

  (三)制定科学有效教育方法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也需要得到有效整合,笔者认为能够从生理、心理、社会和教育四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首先需要结合青少年现阶段的生理特性,此时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阶段,心理也正在逐渐成熟,具有必须的确定本事和行为本事,所以教师能够先向青少年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忙其正确应对心理问题然后落实到实际中来,比如适当减轻青少年的学习负担,或是进取鼓励青少年参加健康的课外活动,在帮忙青少年宣泄负面情绪的同时引导其建立起进取正确的人际关系。

  (四)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完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赛后期的追踪与反馈,即定期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的而评估和测试,除了检验该阶段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还能够有效找出在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比方说能够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等等,在了解到青少年真实的心理健康情景之后能够使得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总而言之,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拥有完美的未来和无限的可能,然而在现如今社会竞争压力空前巨大,很多不良信息充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也在必须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以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忙青少年树立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这也是将强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整合在一齐研究的重要意义,所以无论是国家、教育部还是学校教师、家长,都需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动态,奋力引导青少年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帮忙其身心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和长大。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高校公共课程,该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传统的公共课教学通常包括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后知识内化两个教学任务[2],其中教师理论讲解时间所占比例大,知识内化主要在课后进行。为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教师采用了融合讨论分析、主角扮演、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但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难题。首先,将多种教学方法同台运用在少课时、大班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可能面临更大的课堂管理和时间分配压力。其次,教师在课前主要围绕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备课,很少与学生沟通和互动,关注的多为普遍性问题,较少研究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以及兴趣点和盲点,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参差不齐。再次,知识内化主要依靠学生在课后完成,而课后师生沟通依然少,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缺乏教师引导和朋辈帮忙,易于导致知行脱节。如何克服以上难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焦点问题之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贴合高校师生的网络习惯,又贴合师生互动交流的心理需求;既能辐射全体学生,又能聚焦个体

  学生[3];既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必须程度上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适用性

  在理论上,翻转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异曲同工。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翻转教学理念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主角,其整个教学活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研究和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问题。在人本主义思潮盛行的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方式等也获得了重要的启示;其目标在于健全人格和快乐心理的培养,其教学过程旨在帮忙学生解决在长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并引导其自我解决问题。此外,翻转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样,不局限于有限的教育空间和时间,而是深入实际生活中促进知识内化,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故而,两者都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对人的关注。以人为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单一学生个体和整个学生群体的关注,又是翻转课堂中的差异认同和有教无类。以人为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自我潜能和生生影响的关注,又是翻转课堂中的自我教育和朋辈引导。所以,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理论上是现实的。从操作上,将翻转课堂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有着时间、认知本事以及网络操作本事三方面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前,需要学生用很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而大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较之中小学生更为充裕和自由,所以满足了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在时间上的要求。不管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翻转课堂都需要学生具有必须的自控性和自觉性,以确保课前自学、课内讨论和课后反思的顺利进行,大学生的认知本事、监控本事已接近成人水平,所以满足了对学生主体认知本事的要求。翻转课堂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正好是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主流群体,对网络信息、视频课程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偏好,且熟知网络操作,故而满足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在网络操作方面的要求。所以,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集中在选择网络平台以及设计教学流程两个方面。

  1.网络平台的选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网络媒体的发展而诞生,网络平台的选择和设计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基础。网络平台承担着发布资料信息、支持互动系统、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功能。腾讯QQ和微信是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较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QQ群是基于腾讯QQ的多人沟通平台。QQ群不仅仅能够供群成员聊天,还为群成员供给群公告、群相册、群文件、群活动等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是进行一对多网络媒体行为活动的平台,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账号类型。其中,订阅号有权限每一天为用户推送一条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形式呈现的信息资讯。大学生普遍经过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在智能手机上只要装载腾讯QQ和微信等交流软件,在网络通畅的条件下都能够实现有效的网络沟通。所以,将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翻转课堂的网络平台具有现实可能性。由此,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学生,三者共同组成翻转课堂的学习空间。

  2.教学流程的设计。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特点,该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首先,确定每个教学主题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每个教学主题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次,构建网络平台。创立QQ群后,教师需要熟悉各项功能的操作;学生加入QQ群中后,以“学号+姓名”的方式修改群名片,以做到实名。教师注册微信公众平台后,先熟悉功能、管理、统计等操作,然后邀请学生添加关注。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名称力求让人印象深刻,并突出课程特色。最终,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PPT呈现的教学资料、教学视频、调查和测验、习题以及拓展性知识等。其中,PPT需要精练简单、清晰易懂;视频能够精选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也能够根据需要自行录制,其长度应贴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资料应具有针对性;课堂调查和测验旨在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和相关的心理困惑;习题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所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性知识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学资料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实验、研究进展等。②课前阶段。课前阶段的第一个步骤是发布教学资源。教师将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料上传至QQ群空间,以供学生课前学习,并将相关的心理知识和资讯经过微信平台推送给

  学生用户,实现扩展阅读。发布教学资源之后,教师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推进课前学习,如引导学生经过PPT和视频自主学习,督促学生完成课堂调查和测验、习题,并鼓励学生在群论坛中进行疑难反馈;如果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呈现多样性,则能够在线分组讨论。最终,教师根据课前互动、调查、测验、习题等情景,寻找普遍性的焦点问题和个别化的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设计或调整课堂教学活动,使之更加科学、合理。③课中阶段。教师在课中阶段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实施课堂讨论。课堂中,教师除了讲授、答疑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组的标准具有多样性,能够按照随机原则分组,也能够根据目标主题分组,能够七八人一组,也能够三四人一组。分组后,小组成员围绕知识理解、疑难困惑等进行交流讨论。此时,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讨论的组织参与者、不合理认知的辨别者、问题解决的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会得以启发、课堂参与本事得以提高、学习态度得以升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组织成果展示。课堂讨论结束后,学生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和个体感悟体会,以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方式有多种,学生个人或小组还能够在课后将讨论结果、感悟心得制作成PPT、微

  视频、动画等上传到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以供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课后讨论和交流。④课后阶段。在课后,教师再次转变自我的身份,成为课后反思的促进者。反思策略能够经过在线辅导或讨论促进学生的认识,也能够经过情境案例题或实践模拟题提升学生的实践生活本事。在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教师能够继续和学生经过网络平台坚持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指导其生活和实践。

  四、总结与展望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固守静态的教育空间到构建流动的教育空间,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是高校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和新体验。超越以往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同时,还促进了教师的潜能开发,在完成学习认知的同时,还促进了情感的交融―――即实现了成人和成己、认知和情感的同一。在翻转课堂的四个教学阶段中,准备环节是基础铺垫,课前环节是物质保障,课中环节是灵魂动力,课后环节是提升反思。在具体设计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还应研究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如,寻求适用于文字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并力求这些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结合传统的评价模式,构成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等。这些都是翻转课堂未来研究的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料。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事实证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构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呢?

  一、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心理体验情景

  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资料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资料,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应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奋力挖掘教材因素,充分运用教材载体。

  人文性是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其中有优美的诗歌、趣味的童话、富含哲理的寓言、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散文。它们从不一样的视角反映了真善美。这些课文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朗读能以声传情,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体验情感。例如:我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紧扣文本中惊险的语言场面牵动学生的心。如:战况紧急、地势险要,仅有几根铁链横在战士们的面前。对岸守城敌人构筑的工事,疯狂的叫嚣,脚下是震耳欲聋的湍急水流。英勇的战士们边铺木板边前进,以大无畏的勇气强渡大渡河天险。我让学生在读中圈出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用心体会战士们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英雄气概。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2、经过资源共享,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以境育情,人的情感是在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假如你就是一颗花生,你会为人们做些什么呢?”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很多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画面的演示和音乐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进行思考、体验,指导学生全面感知花生的美,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要求学生理解“花生”的含义,懂得花生的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习第七册《拾穗》这一课。我组织学生一齐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并且开展了讨论交流:怎样欣赏油画《拾穗图》?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述描绘了画面资料,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例如:文中“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你欣赏了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拾穗》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情景,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描述、刻画。在讨论中,让学生体验、感受生活的艰辛,使同学们认识到中间的妇女承担着生活重担,右边的妇女腰落下毛病,左边的妇女,她的艰苦生活才刚开始。从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法国十七世纪农民生活的的贫穷和艰苦。同时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述,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发展。

  三、挖掘文本资料,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便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王二小》一课中的小英雄,王二小不愧是个大智大勇、心理素质极好的学习典范。学习课文时可抓住描述当时王二小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细细体味。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决心向他学习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为学生拓宽教学资料,拓宽学习空间,能够根据教学对象的不一样,补充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天地是何等广阔,语文蕴含的知识是何等深邃,语文所呈现的形象又是何等奇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文以载道”、“文以载情”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构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遏制不良情绪,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四):

  一、加强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重大意义

  1.体育教育为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能促进身心发展,经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且体育运动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发动机:体育运动与日常天然的身体运动相比,资料和形式都不一样。

  2.体育教育是释放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项目是经过不一样的运动强度,或者是速度,或者是运动的节奏来改变和转移人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发泄,放松他们的紧张感,保证情绪稳定,对人的心理施以不一样的影响,破坏心理障碍患者的消极心理导向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供给一个公开的、合理化的发泄口。

  3.体育教育能对消极情绪进行有效地控制。长期体育锻炼是指每一天都进行的锻炼活动,且这种锻炼活动持续很长时期。有研究报告,体育教育能够使健康和不太健康的大学生焦虑程度下降,必须定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维持对消极情绪的长期控制。

  二、对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

  1.认真剖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从根本上了解问题所在。目前,一些中小学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体育部门及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必须慎重对待,以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坚持健康的发展。当务之急的是要制定贴合我国情景的指标体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的'运动处方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重视情感教育,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学习,重视情感教育,除了上课之外要多与学生交流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情景,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因为体育锻炼不是简单地传授运动技术,要应当研究和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异常是在课堂上行为表现失常的学生,需要关注和关心,真正地了解学生想学什么,他们对锻炼的看法和理解,他们需要如何锻炼,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凝聚力。经过情感教育,学生才喜欢学才爱学,才能与教师交流,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成健全人格有很大作用。

  3.适当开展体育竞赛,让学生真正放松。一般的体育课教学活动都是有必须强度的训练,会导致学生心理紧张性,甚至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有的学生会认为和考试冲突,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后学习时间减少了,影响成绩,加重心理负担。所以,能够研究在体育教学中,设立竞争目标,布置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进取性,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有意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挫折、威胁和冲突情境,自我学会平衡自身与环境关系,经过一些体育竞赛,让学生公平竞争,鼓励学生,安慰学生,增强学生投身体育活动的信心,让学生真正地放松下来。

  4.结合心理素质培养,改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运动也是培养一个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方式方法,让学生发挥已有的知识、本事参与运动项目,锻炼他们的品行,到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体育教育的课程多年来一向没有什么变化,可是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不一样的体育教师应当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应当避免体育教师们的命令式的教学或者是放养式教学,能够研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体育项目来进行专门性的训练,或利用一些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能够经过体育教育,产生对运动的兴趣,从而树立良好的品行和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学生面临着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心理问题、性适应的心理问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学校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机制

  目前开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对已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矫治,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倡导发展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心理素质结构的优化及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每学期初,经过科学的心理测量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以及仔细调查来自十分态家庭(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等)的学生,为其建立心理档案,注意做好保密措施,做好对后续的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发现异常情景及时进行干预。其次,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基本的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最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预防机制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长期性的举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前期的适应性教育和后期的干预性教育,更应贯穿于中学阶段的全过程,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机制

  首先,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把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纳入干预机制,还有另外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把“差生”作为重点对象,忽视了优秀学生的心理困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中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针对全体学生。

  其次,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途径。第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休闲辅导,投入专项经费,增加学校休闲娱乐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放松身体供给客观条件。另外,为学生进行休闲意识和休闲本事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休闲品位。第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选择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地普及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第三,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家校合作,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构成合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另外,还有净化学校风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等策略。

  再次,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根据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确立以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1)学习心理教育。经过归因训练、利用奖惩手段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基本的学习策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2)社交心理教育。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推进中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尊老爱幼,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本事。(3)行为心理教育。经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应对逆反心理、网络成瘾等心理困惑。

  最终,区别应对不一样程度心理问题的中学生群体。当学生出现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类心理问题时,应进取进行医学治疗,另外需注意一种情景,即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心理危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普兰提出,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在奋力维持内心的一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自身与环境能够平衡及协调,可是一旦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针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应明确问题的根源,制订问题解决的计划,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

  一方面,加强行政组织队伍建设。成立由教育管理部门、校级领导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组织,加强职责意识,明确职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高领导是主管校长。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心理咨询室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团队组织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

  另一方面,制定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提高学校专职教师、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问责制度,真正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定晋升和评职称的实施细则,并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激励功能。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经过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等专业的心理量表的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地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供给参考,根据需要调整方法和手段,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意义深远。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传统的由领导单方面评价的方式,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也极具参考价值;其次,评价资料全面化,改变传统的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资料,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最终,评价方法多样化,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增加竞赛、活动等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评估。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的开展列入绩效考核,监督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各级领导是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规章制度是否真正得到落实等。应设计细化的指标体系,督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热点话题,当前对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心理问题的调适策略方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机制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还有很多空白。构建行之有效的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

  [摘要]智力落后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活动和信息加工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开发课程资源中的心理教育元素,发挥语文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使智力落后学生实现智育与心育的均衡和谐发展。

  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智力落后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活动和信息加工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彰显语文学科的魅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与学及其心理的相互关系,有效开发课程资源中的心理教育元素,发挥语文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尊重智力落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对生活美的感知与追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本事,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欢乐学习,自主发展。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熏陶着学生,教师要奋力成为让学生赖以信任的良师益友,爱生如子,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衣食住行、病痛冷暖、学习生活等细节点滴中传递温暖、倾注关怀,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

  学生对语文学科普遍比较感兴趣,学生对语文教师容易产生亲近感,所以语文教学成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较为直接、有效的途径。除了传授知识,语文学科更重要的功用在于渗透一种人文关怀理念,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世界的'熏陶和价值观、人生观的重构与塑造。课堂上,教师要关怀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长大,尊重所有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博雅宏达的德行品质濡染学生,营造安全、民主、简便、振奋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克服孤僻、自卑等心理障碍,建立自我认同感,意识到自我无可代替的重要性,消除其自我否定的心理。

  沐浴在春风化雨的师爱中,学生就会将教师视为心目中亲密无间的朋友、亲人,向教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主动与教师进行推心置腹的道德情感的对话交流,这种简便愉悦的交流谈心能构成一种鲜明的价值观正导向,深深影响学生的心灵,为其生活学习、社会交际打下自爱、自信、自强、自律的心理基础。

  二、关注个体学习差异,让学生享受成功增强自信

  (一)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智力落后学生存在不一样程度、不一样类型的生理缺陷,学习本事、习惯个性等方面个体差异较大,如果以“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来应对教育需求参差不齐的学生,显然行不通。语文教师要做到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质,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构思教学流程,安排教学活动,为每位学生供给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和及时有效的帮忙,经过分类教学、分层指导,使其课堂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素养获得同步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我通常把学生按知识理解本事强弱分成A、B、C三组。在教学目标、学习指导、课堂提问、作业练习、游戏活动等方面均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分类设置三个阶梯的任务指标,对学习本事较强的学生提高要求、增加难度,对认知本事较弱的学生降低标准、适当辅助,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享受成功,体验欢乐,增强自信。比如校本教材《洗衣服》一课,我对C组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在教师手把手的辅助下进行生字书写描红,能跟着教师做洗衣服的简单动作,享受劳动的欢乐;对B组学生的要求是能复述课文,了解洗衣服的步骤,课文生字能认读、会描红,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丽”的观念;对A组学生的要求是能熟读课文,掌握洗衣服的动作要领,能认读、书写生字词,建立学做家务帮母亲分担辛苦的思想认识。这样一来,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我能行”的成就感和实现目标的自信心。

  (二)多元评价,因势利导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本事等维度的表现,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口头交流、语言运用、练习测试、活动参与等教学实践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供给个性化、弹性化的发展空间。教师善意的微笑、肯定的目光和亲昵的抚摸都诠释着对学生的评价,就像照亮小孩心灵的阳光,像山间叮咚流淌的清泉,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神采和人文的气息,充满引人入胜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鼓励。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教师要多进行表扬鼓励,少进行批评指责,尽量不用生硬的、指令性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同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教师还要充分开发利用转瞬即逝的心理教育资源,智慧地运用即时评价,即兴即情地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对学习较吃力、知识容量有限、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来说,还应视情景作出期待性评价。例如,“教师明白你必须能行,加油哦!”“你真行,读得很流利,要是声音再宏亮一点,你会得到更多的掌声!”“慢慢来,教师先读一遍,你跟着教师轻声读出来,好吗?”在教师温和的语气和热切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力争上游、进取奋发的心理反应,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应尽量抛回给学生,征询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是个趣味的问题,谁有好办法解决?”“谁还有不一样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抛出的是殷切的期待,收获的是创新思维的交融。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使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得到调动提升。

  三、发掘教材心理健康元素,育德启智怡情促美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中寓含着极富感染力的真善美,有神奇奥妙、气象万千的天然之美,有身残志坚、乐观坚毅的意志之美,有先人后己、尊老爱幼的品德之美,还有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哲理之美等。教师要深入发掘这些升华人性的心理健康元素,搜集整合相关的系列辅助资源,将主题相近的课文串联起来,强化情感冲击,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殿堂与纯美的意境中增长阅历、品味完美、涤荡心灵、濡染情智、欢乐游弋,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生活化语文学习中,体验畅快情绪、培养良好性格,激励自强自信、战胜困难挫折,始终心怀感恩、回馈社会关爱,习得生活技能、提高生存本事,与人合作交往、融入主流社会,进而丰富人生、改变命运。

  经过语文学科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要分析总结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构思、仔细推敲课程资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寻求“智育”与“心育”的交汇点,适时施教,方能事半功倍,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总之,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理念,从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让语文教学活动成为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实践,为学生点亮人生期望、推开快乐之门,使其“心”与“智”均衡同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红.培智学校进取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xx(11).

  [2]吴建武.培智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xx(05).

  [3]杨筱燕.在培智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xx(04).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七):

  摘要:近些年来,小学生身处于经济、社会、科技、娱乐等较发达的环境之中,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还有很多小学生从小便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们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心理健康课程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其中,游戏教学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使学生在游戏中习得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抗压本事、适应本事等,对于构建心理健康高效课堂十分有益。对如何在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中使用游戏教学法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游戏教学法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教师总是以机械、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这不仅仅不能够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还会加重他们的学业负担。而“爱玩是小孩的天性”,将游戏的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之中,能够让思想不成熟的小学生在游戏引导下,将自我潜意识中的心理问题表现出来,以便教师更好地帮忙他们,是一种贴合小学生身心发育、认知、智力等特征的有效教学手段。下头,笔者从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制定游戏规则、尊重小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讨论将游戏应用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策略。

  一、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小学生天生喜欢多变、新鲜的事物,任何单一、一成不变的事物都不能夠长久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使小学生对参与的游戏坚持期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仅仅如此,不一样的游戏有着不一样的教育作用,能够解决小学生不一样的心理问题,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还能够满足不一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健康长大。比如,沙盘游戏是利用白沙以及玩具进行心理治疗,能够让小学生置身于自由与被保护的环境之中,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心理状态创造出一个能够反映他们内心世界的外部世界,从而到达治愈的效果。这种游戏能够帮忙小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情绪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等,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友好、团结、友爱。再者,亲子游戏是指学生家长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忙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自觉改正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是一种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游戏方式。亲子游戏不仅仅能够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够使父母与小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由此可见,游戏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当根据不一样的教学需要,合理选择适当的游戏,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制定游戏规则

  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他们的纪律意识也比较薄弱,如果他们在游戏中忘我投入,那么很可能会违反游戏规则,出现失控局面,使得游戏教学形同虚设。所以,在利用游戏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让小学生有着明确的游戏方向,保证学生在充分享受玩游戏的自由的同时,还能够使他们自觉树立纪律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教学的高效化。教育游戏与一般的游戏不一样,它不仅仅要保证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长大,所以,制定严格的游戏规则,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意志力与自控力。

  三、注重小学生的游戏感受

  很多教育游戏都是在教师与学生的想象中设计并完成的,可是小学生在游戏中投入的精力与获得的体验都是真实的。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所使用的游戏,大多数都是为了反映在小学生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本真,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的.遗憾与不满。所以,教师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小学生能够意识到自我在长大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以更加进取的心态与更沉静的态度来应对并解决这个问题。在游戏中,小学生能够做到身心放松,释放自我的真实情绪,在游戏中完成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愿望,保证身心健康长大。比如,每当组织学生玩游戏的时候,我都会认真观察与记录小学生的具体表现,与他们平等对话,了解他们在玩游戏时的真实想法,从而确定这个游戏是否能够帮忙他们纾解压力,释放自我。如果小学生普遍反映对某一游戏不感兴趣,我就会及时反思,确定自我所设计的游戏是否出现了问题、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是什么、需要对这个游戏进行改良还是完全放弃等。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课程是保护小学生健康长大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本门课程中,应用游戏能够更好地体现小学生顽强的生命力,对于治疗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进取的作用。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使每种游戏都能够充分发挥进取的教育作用,尽可能全面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使小学生在规则的引导下玩游戏,保证游戏教学法高效、有序;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设计出能够真正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游戏。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八):

  摘要:幼儿阶段,小孩们的身心发展速度较快,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和伤害的阶段。在此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着其一生。所以,在幼儿园大班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效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浅要阐述了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大班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实现保育与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使幼儿能够健康地长大,有助于我国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身心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不仅仅要求智力水平以及科学技能等方面,也更加重视人才的身心健康,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健康管理理念,在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同时,关注幼儿的长大。健康的心理对于幼儿的长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开展多方面的心理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

  二、加强情感交流,尊重幼儿的发展

  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幼儿也是一样,在幼儿的长大过程中,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可是也离不开尊重。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经过建立双向的沟通方式,有助于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身心发展环境,能够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经过尊重幼儿的发展,换位思考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幼儿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在课堂上,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领者,在活动中也是幼儿的朋友与玩伴,在幼儿欢乐时,应当与他们一同分享;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应当进取主动地帮忙他们,使幼儿感受到亲近感与安全感,能够在简便愉悦的氛围下长大。

  三、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全方位支持幼儿

  经过情感交流,用爱浇灌幼儿,使幼儿乐于与教师交流亲近,也愿意理解教师的教导与帮忙。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交流时,应当经过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肯定他们,让小孩们有被尊重的感觉,如经过微笑点头或者是竖大拇指表扬等来肯定幼儿的发展。使幼儿能够感受到自信心,能够喜爱教师,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以便教师开展下一步的健康教育引导。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行为或者是言语难免幼稚可笑,所以通常会好心办坏事,教师也应当予以理解和帮忙,经过鼓励与支持的语言,肯定幼儿的发展,给幼儿策略上的支持,以及具体方法的引导,并加强心理辅导,能够帮忙幼儿克服困难,不断的前进。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幼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地反馈,经过密切的情感交流,与幼儿建立信任的情感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有助于幼儿与教师构成良性互动,促进幼儿的进取情感发挥。

  四、帮忙幼儿构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一)注意因材施教人是存在差异的个体,幼儿由于生长环境与个人经验不一样,对于周围事物的感知也有所不一样。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尊重幼儿的选择,使幼儿感知成功与挫折。例如:在进行幼儿园活动中,能够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项目,教师予以引领和帮忙,让幼儿进行有效的主角分配,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游戏中,如装扮医生认真地给病人把脉;或装扮售货员,真诚招待前来的顾客。经过因材施教,让幼儿都能够得到身心的发展,使幼儿能够在健康教育中茁壮的长大。(二)综合评价幼儿幼儿天真单纯,所以教师应当观察幼儿的特点,当幼儿来到班级时向教师问早,教师必须微笑点头。教师能够对天性娇气、爱哭的幼儿予以鼓励,对他们的提高,教师应当进行及时表扬,或者是颁发五角星,使他们进入不断发展的行列之中。经过引领幼儿科学的评价,对幼儿的点滴提高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幼儿能够根据自我的力气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导幼儿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使他们感受到被接纳、被信任的欢乐,能够与同伴间互相玩耍,感受到归属感与安全感,经过教师鼓励的语言,能够树立自信心。当然,幼儿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应当进行及时委婉的评价,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教师的帮

  忙下不断长大。

  五、进行资源整合,开展幼儿健康教育

  在幼年早期经历的创伤或者是挫折,如若没得到及时解决,将会使幼儿的幼年产生阴影,感受到压抑,或者是产生心理疾病,通常表现为胆小懦弱、胆怯自私、焦虑孤独、冷漠不合群等,甚至有部分幼儿会有攻击行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的心理发展不仅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家长对于幼儿的长大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家长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能够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例如:有的家长在幼儿犯错误时,可能会用“我不要你了,我不再喜欢你了”等话语来吓唬幼儿,这样不仅仅使幼儿害怕,容易造成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使得幼儿难以健康的长大。也有部分家长过于娇惯幼儿,担心幼儿吃不饱、穿不暖,对幼儿的照顾已经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这样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冷漠、依靠等习惯,将严重制约幼儿的未来发展。所以,教师应经过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获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并进行资源整合,营造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构成家校共同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的良好局面,使幼儿能够在爱的滋润下茁壮长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时期开展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能够凸显幼儿的个性化差异与主体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及育儿观,能够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提升,提高专业素养,以此来实现保育与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使幼儿能够健康长大的发展,有助于我国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温华.幼儿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5,(4).

  [2]李英,杨秀清.影响在园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柳州师专学报,2013,(3).

  [3]石文慧.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国培计划”心理项目首批学员的调查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3).

  [4]郑红伟,辛建军.甘肃省291名农村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4,(5).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九):

  一、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表此刻强迫、恐惧、精神病化、焦虑、偏执等问题

  从心理学上的划分来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分为两类: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行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

  2.经济收入、竞争压力及职位晋升等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

  20xx年《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已提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可是具体仍旧没有涉及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到目前为止,学前教育仍然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与城市相比也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就意味着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二、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1.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社会认可度小

  首先,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相对较差,虽然不少教师受传统文化崇尚节俭等观念的影响,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及工作作风,习惯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物质需要也在“水涨船高”,对于一些“高档”生活用品也有了必须的要求。其次,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幼儿教育这个职业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职责感、耐心和爱心,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奋力和心血。可是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存有偏见,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师等同于保姆、服务者,这种不公正对待也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产生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

  2.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大

  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与幼儿、同事、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主角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会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好,所以会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不仅仅影响工作,并且有碍心理健康。

  3.家长的高期望给教师构成了必须的压力

  在我国,对小孩的教育一向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伴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异常是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等一些新观念的影响,他们不再把幼儿园当作是临时照顾小孩的'地方,而是期望自我的小孩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本事、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克服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幼儿园方面,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幼儿园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供给教师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幼儿园精神环境。有效地保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首先,要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如建立倒班制,减少工作时间、以及加班时间。从而减轻幼儿教师的身心疲惫。其次,改善幼儿园管理,建立及时奖励,鼓励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进行科学、民主、有效的管理,实行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有效结合。最终,幼儿园要增加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幼儿教师的生活水平,平衡其心理压力,进而减少其负性情绪。

  2.政策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令

  幼儿园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在职培训和进修、职位晋升、休假制度等等。充分保障幼儿教师的自身利益,真正帮忙幼儿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再者,经过媒体报道幼儿教师的故事,让社会和更多的人了解,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带小孩那么简单的事。应改变那些认为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的错误观念,给予幼儿教师充分的肯定和应有的尊重。

  3.个人方面,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心理的调控,增加个人抗挫折本事

  心理能动反映论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社会适应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主体的构建活动,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心理调节机制实现的。因而,幼儿教师仅有学会心理调适,才能使心理健康得到维护与增进。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资料。加快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首先要在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心理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越来越显得重要,面向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青年学生,不仅仅要有聪敏的智慧,高尚的道德,并且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本事,自主发展和创造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越来越多的资料和迹象证明,农村素质教育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1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

  1.1现状调查.

  对部分农村中学进行调查的数据证明,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等不一样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1.1.1学习进取性不高

  有近41%的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进取性不高。在课堂回答问题上,初中有24%、高中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初中为70%,高中仅为50%。可见,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1.1.2意志不够坚强

  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强,生活中贪图享乐,害怕吃苦,不思进取,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相反仅有退缩,轻易放弃。异常在学习上,更表现出了意志力缺乏,懒惰思想严重,识记的东西太少,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难题。

  1.1.3自信心不足

  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较高,总期望小孩有所成就,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差距,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进取评价;学生对自我的本事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心,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1.1.4早恋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早恋问题”日益普遍,初中生陷入恋爱的困惑中,高中阶段就更为突出,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了种种心理病态。

  1.2现状分析

  以上现象反映的虽然是部分农村中学生心理现状,但也具有必须的代表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现归纳如下:

  1.2.1家庭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家庭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相当多的家庭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小孩的长大无法引导,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对小孩的长大无力引导;三是对教育认识不正确的家长多,对小孩的长大无心弓f导。同时,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多,忽视小孩的心理状况,加上社会的离异率升高,家庭破裂越来越多,对小孩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2.2农村环境因素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普遍.,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知识知之甚少,对小孩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引导,甚至错误地认为父辈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儿孙照样能够继续延续下去,使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1.2.3自身因素

  中学生年龄小,思想、,心理都不成熟,分析确定的本事较差,不能正视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应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难以正确对待。对许多社会问题不能完全理解,往往会陷入歧途,无法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2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中学,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且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存在很多问题。

  2.1认识问题

  在农村,父母比较关心小孩的成绩和身体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情景,认为只要学习好,将来考上好大学,其他都无所谓。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存在必须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重升学应考的科目和分数,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致使学生一门心思全放在读书、应试上,其余都漠不关心。

  2.2知识和本事水平的限制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知识在教师中普及率低,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部分教师简单的说教或硬性灌输,甚至讽刺挖苦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感。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一样程度的心理问题,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3.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既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3.2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应对技巧,适当磨炼,增强适应本事和抗挫本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本事,学习本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团体观念。

  3.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所以必须大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善教育教学方法,进而帮忙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3.5加强区域性学校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差距,共同提高,增强心理素质

  总之,对农村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卷的奋力,在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去探索和完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资料。学生心理承受本事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关系到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期望,所以,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日,我们应当进取关注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心理.20xx.2,3,4期.

  [2]张东梅.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4.

  [3]方方.心理健康研究,教育出版社,20xx.7.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一):

  1.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认识到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对症下药,进取分析现状、总结原因,然后切实的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品质,为打造高素质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不单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提高的需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早的了解小学生心理,引导其树立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而奋力。

  1.1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为其自身发展供给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会的基础。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及时、尽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引导,必然能够帮忙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适时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能够帮忙学生尽早的`摆脱一些错误心理知识的诱导,提高其认知本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的前提。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切实的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如年龄、性格、认知本事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贴合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性提升。经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切实的与父母一道,帮忙学生提高人际交往本事,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顺利施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1.3社会提高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也是社会提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作为教育环节,必须要从大处着眼,具有大局观,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一部分主抓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断的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导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实现学生心理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教育的基石,仅有坚持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才能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教育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二):

  在二十世纪末期进取心理学在西方优先兴起。进取心理学倡导进取品质,充分挖掘人类自身潜在建设性力气,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个人进取影响和潜在力气,使每个个体走向快乐。进取心理学在当下大学生教育中,发挥进取影响,异常是当下大学生均是家里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容易具有性格和心理缺陷,影响大学生自身长远发展,导致其在步入社会后,无法发挥自身进取影响。利用进取心理学,利于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疏导大学生身心发展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利用心理调节,在社会中发挥自我力气。

  一、资料阐述

  人们建立在自身思想品德基础上,给出相应奋斗与发展目标,监督自我在发展期间行为,自我教育,结合自我教育实践结果,评判自身,完善自身缺点。自我教育实践评判这一过程,就是自我教育体现。依据自我教育这一理论内涵,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把大学生自我教育本事这样理解:大学生在调节自身身心发展和维护心理方面,需具备基础心理本事。详细来说,心理本事体现为,自我实践本事、自身要求本事、自我评价和实践本事[1]。

  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大学生自我教育开展,自我认识本事发挥较大作用,自我认识本事决定大学生自身,对心理教育需求程度高低,关系着学生和周围环境关系认知度,也决定大学生对自身认知理解度。自我要求本事,和大学生关系体此刻,大学生是否能够良好建设目标,安排自我时间,安排计划等。自我要求本事是大学生在心理教育期间,自我教育实现关键因素。自我评价本事,是大学生在自我发展中自身成绩评价本事,对自我发展中进取和消极因素客观评判,辩证看自身。这四种心理本事相互联系,互相辅助,促进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发展。

  二、启示与理论依据阐述

  (一)进取情绪理论体验

  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与评价本事中,情绪进取理论体验作为其理论依据,发挥进取影响。依据进取情绪理论,大学生能够良好对周围环境,生活中事物,给出进取心理体验和情绪感受,进取情绪理论在证明进取情绪理论发挥最大作用。详细来说,其发挥进取作用,主要体此刻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自身本事,灵活把自身本事与社会资源结合,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本事,构成创新思维,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自身价值。

  其二,随着大学生进取情绪体验深入,大学生注意力不断扩散,思维不断激发,大学生思维更为活跃和灵活。提高大学生自我评价与认识本事,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身心发展特点、情绪体验全面认知,对自身发展评价[2]。

  (二)进取人格理论体验

  进取人格理论体验,是指大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进取追求快乐,并在追求过程中,进取去感受快乐和愉悦感觉,同时,也激发大学生潜力和本事。进取心理学研究人员,对心理学特质研究时,构建一整套全面人格系统——VIA系统,这一系统对人格优势和价值全面分析,包含了24类性格力气和6大核心美德。进取人格力气对大学生来说,其对大学生时间本事和自我要求本事发挥进取影响,培养大学生这两种本事,大学生对快乐和完美理解增强,全面感知到生活的完美。大学生结合自身本事,为未来发展构建,使大学生具备梦想状态,朝向梦想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进取人格理论中,就六大美德来说,卓越、智慧、节制、勇气的力气,利于在大学生应对困难时,理智冷静处理,激励大学生自身朝向自我设定目标发展。六大美德中正义和仁慈,利于大学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实现自我调节目标[3]。

  三、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本事举措阐述

  (一)外部环境系统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进取外部坏境

  当下大学生自我教育水平较低,这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因素。基于进取心理学视角下,要想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本事,需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进取外部环境系统,利于在自我教育中,满足大学生自身需求,为其营造良好学习条件。详细来说,大学生进取外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资料。其一,稳定和长期外部环境。如,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其二,多样和短期环境。如,文化氛围、教育氛围、学风等。这两种不一样环境相互独立,相互协调运作,是大学生心理自我教育必要基础,是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主要途径。

  (二)贯彻科学教育取向标准,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本事

  在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本事培养期间,培养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工作效果与质量影响较大。教育人员需倡导进取和科学教育取向标准,即把健康心理学理论

  在大学生心理教育期间贯穿,帮忙大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对心理变化和发展全面认知,树立进取人格,理解快乐和完美含义。贯彻科学教育取向标准,为大学生在自我心理教育期间,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做指引,避免大学生没有方向,出现盲目认知问题,自我教育效率低下问题的发生[4]。

  (三)利用科学方法开展自我教育本事培养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本事培养期间,教育人员能够利用合理化手段开展教学。利用教育课程,团体心理活动课,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其一,教育人员利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总的来说,在当下社会众多高校均建立心理课程,可是其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学生自我教育本事培养。应对这一形势,高校教师需把心理学教育课程与进取心理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结合,把进取心理学、基本课程、大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在课程教学期间,进取和学生交流,共同探索社会完美事物,感受进取事物。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增强自我快乐感与能效感[5]。

  其二,利用团体心理活动课,把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健康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展现。为学生营造简便和愉悦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增加对现实中和自我认知度,分析现实中自我与梦想中自我差距,辩证看待自身。在团体活动中,大学生与不一样个体能够及时交流和沟通,经过相互学习、体验和观察,来认识自我,完善自身缺陷,改善和优化与其它个体之间关系,激发大学生潜能,提高环境适应本事和协助本事[6]。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进取心理学对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带来进取进取影响。利于大学生在调节自身身心发展和维护心理方面,发挥进取心理学作用,帮忙大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对心理变化和发展全面热认知,树立进取人格,理解快乐和完美含义。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自我教育本事,培养其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就业和生活压力,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本事时,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建设外部环境系统,为大学生营造进取外部坏境,贯彻科学教育取向标准,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本事,利用科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周飞燕.基于进取心理学视域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J].亚太教育,20xx,01:269.

  [2]李思晴.进取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本事培养的.启示[J].求知导刊,20xx,07:64-65.

  [3]耿德英,彭枫娟.进取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天然科学版),20xx,04:139-141.

  [4]孟勇.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冲突及其矫正[J].中国临床康复,20xx,16:152-153.

  [5]王小莉.浅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J].甘肃农业,20xx,11:350.

  [6]劉生思,汪杰敏,何啸轩,张薇.进取心理学视野下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xx,12:241-242+252.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三):

  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个人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存在着必须的差异,且民办高校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以及民办高校间出现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所以,有效的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理念与方法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1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区别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群体,受来自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民办高校新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重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问题:

  1.1高考失利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录取线一般会低于公办院校同一批次的本科录取线,上了本科线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公办院校就读,而民办院校就读的部分学生一般是高考失利,而又想读本科的。其中构成了强烈的落差,从而容易构成不满和失落心理,导致心理失衡。再加上,社会舆论及家长对于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不高。所以,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对于自我的身份比较敏感,十分在意周围人群对于他们的评价及认可,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在民办高校就读是一种耻辱。

  1.2就业形势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社会认可度较低,与公办高校间存在必须差距。民办高校大学生承受着比公办高校学生更沉重的学业、经济、社会认同等方面的压力,并且近年来,社会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等新闻的报道。所以部分民办高校大一新生过早担心自我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对于前途及生活缺乏必须的信心。

  1.3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使大学生难以适应高校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民办高校,相当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景比较优越,且多为独生子女,普遍缺乏挫折教育,娇生惯养,比较自我。所以民办高校的部分大一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意志力薄弱、学习没有目标,人际关系较为敏感,不能控制自我的情绪等。

  2广东培正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

  本文作者对广东培正学院调查研究发现,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主要以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三预”联动机制,并建立心理健康中心、系部、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主。

  2.1进行新生心理普查,建立“三预”联动机制

  学院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本着科学的态度,经过科学的测量手段,对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并给予指导和帮忙。

  “三预”联动机制即是指:(1)早期预警。利用新生心理普查数据,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对疑似问题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忙,做好跟踪记录。(2)中期监控,必要时干预。以心理健康中心为主负责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处理突发事件。(3)后期跟踪。对已确定康复同学进行重点跟踪,关注其日常表现,及时汇报。

  2.2建立以心理健康中心、系部、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经过“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能够使学院的规章制度从学院到院系再到班级最终到宿舍的层层深入,使心理危机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异常情景并及时干预。

  2.2.1宿舍

  充分发挥宿舍长的职能,经过多种方式加强宿舍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宿舍成员的异常情景,立即通知辅导员。

  2.2.2班级

  充分发挥各班长、心理委员等班委的职能,策划不一样主题形式的班级活动,关心同学,广泛联系同学,加强班级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一旦发现异常情景,立即通知辅导员。

  2.2.3院(系)

  各院系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经过开展讲座、培训等形式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定期对各系班级的心理委员等班委进行培训,提高班委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观察技巧,对各班级的主题活动进行监督及评分。另外,二级心理辅导站经过心理委员上交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登记表及时了解及掌握本系各班级的情景,帮忙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异常的情景立即通知辅导站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干预。

  2.2.4心理健康中心

  心理健康中心每年对大一进行新生心理普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供给及时的心理辅导。另外,心理健康中心对全校师生开放,为全校师生供给专业的心理辅导。

  3加强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3.1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作用,并加强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心理知识培训

  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开展的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学校生活,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

  首先,广东培正学院涉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有心理健康中心、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心理协会是挂靠在心理健康中心下的,社团的相关活动也是在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各院系二级辅导站则是在院学生会的管理之下,心理健康中心只是对各院系二级辅导站的活动进行统筹,并以发文形式兼顾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活动具有自主性,但须以通讯稿的形式反馈给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健康中心会定期对辅导站进行评优。

  根据对心理健康中心、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的调查采访中发现,心理协会大部分活动都是以自愿报名为原则,影响力较小。所以社团对于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存在局限性;现阶段心理健康中心应加强对于二级辅导站的指导作用。采访中的大多数二级辅导站期望心理健康中心能够给其指明一个大方向,即期望心理健康中心经过研究新生普查后得出的结果指导辅导站的工作,使其也能了解学生之间出现的心理问题,以便于确定活动策划的方向,从而使得活动能够贴合新生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其对运用者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及素质要求比较严格。学院也将心理协会划分于专业学术类社团之中。本文作者经过对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的采访中发现,其中大部分同学所学专业并非心理学方向,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或存在相关心理知识存储不足的问题。这都会对二级心理辅导站及心理协会所开展的工作产生局限性。所以,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协会应加强其内部人员的心理知识培训。经过定期邀请教师讲学、激励内部人员自主学习等方式为提高内部人员的心理素质及心理知识储备供给持续的、强有力的培训保障。

  3.2以多元化的方式定期培训班级心理委员,提高其心理素质

  心理委员是班级干部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也是“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和对班级同学心理状况变化动态的观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心理委员必须明白与了解心理知识,懂得一些心理观察技巧。所以,学院应强制性要求定期对大一各班级的心理委员进行讲座培训。

  学院各班级确定心理委员后,各院系的二级心理辅导站会多次通知及安排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去参加其院系组织的心理讲座。但讲座的培训方式是单向度的信息传递,参加讲座的同学只需要理解和理解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在对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采访中发现,部分同学是被动听讲座的,对于教师所传递的信息缺乏动机和兴趣,所以同学们不能把所学知识融入到自我的实践中,从而产生“听起来蛮有道理,可就是不明白到底怎样做”之类的问题。另外,虽然每次讲座都是要求每个班级的心理委员或班干部出席,但由于在大学,异常是在大一期间,同学们的上课时间都是比较零散,很难统一一个活动时间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参加,所以讲座式的培训也是有其局限性的。所以,提议在讲座中穿插一些参与式的小活动,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提高参与者的热情,使同学们适应并喜爱培训课堂,欣然获得和应用理论知识。

  另外,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及娱乐工具之一,所以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利用,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在对于心理委员的培训中,学院也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心理知识上传至网络,让学生自行查阅。打破传统讲座培训上时间冲突的局限。

  3.3提升学院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学院辅导员是与学生们接触最紧密的管理人员,并且学生对于辅导员的理解度也远远高于其他任课教师。所以提升学院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是有利于学院新生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目前,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辅导员或其他工作者的个人工作经验的主观总结。然而学院从辅导员及学生这两方应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能够更好的总结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开展更多令师生满意且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活动。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谈话,并且谈话地点一般都在办公室进行。可是办公室里人员流动较大,往往会破坏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谈话氛围,不能到达辅导员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以学院应当为辅导员供给场所的保障,配置一个谈话屋,以供师生更好的交流。除了应对面的交流,辅导员也能够经过QQ、邮箱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学生将其心中所想真实的告知辅导员。

  4结语

  对于民办高校新生而言,学会如何控制自我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到达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民办高校的艰难任务,学生本身也是要付出更大的奋力去自我突破。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应给与民办高校更大的宽容,运用团体的力气,找到有效的新生心理教育途径,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四):

  资料摘要: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并为此作了许多工作,但也存在必须偏差。本文就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学科教学的不合理现象,以语文教学为例,从教师和教材两方面,探讨怎样才能把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完美结合在一齐,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全面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教师教材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必须的语文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进取措施。随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主要方面。这种健康教育和教学实际的脱离,往往事倍功半,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以语文教学为例,以点带面,去探讨一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合理地得以贯彻实施。

  要实此刻语文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一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工具:语文教材。我们不妨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一.把好教师的心理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

  仅从这一点来说,语文教师和其它学科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一样的,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主导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教师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并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对长大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甚至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仅是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但现实情景却不容乐观。随着市场经济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职业枯竭感增强。在教学中,教师违背心理健康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讽刺挖苦、侮辱甚至殴打或体罚学生之类的事件屡见不鲜。至于无视学生的感情或需要,办事不公平,当学生有了过失时批评过重,或未做调查就轻易地下结论,以致学生感情受到伤害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

  对于这种情景,除了教育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减轻教师身上的压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外,作为教师自身也要进取自我调整,奋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出此刻课堂上。有了健康的心理作保证,教师才能以课堂为舞台,充分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

  1、要奋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所谓课堂心理环境就是指在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首先,作为施教者,教师要奋力塑造自我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和整个完美心灵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豪言壮语、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气,教师的信念和个性品质在教学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教师要奋力提高自我的道德情操水准,把情与理结合,真与善、美结合,自爱与他爱结合,把自我真挚的爱,经过自我的人格魅力,播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让他们在道德情感教育的哺育中,去感受、体验人间的温馨,去创造人生的快乐和追求完美的梦想。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教育其实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师生双方仅有在人格上平等、心理上相容时,学生才能开放自我,才能实现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学生仅有把教师看作是能够信任的对象时,才能敞开心扉,也仅有这样,教师才能摆正自我的位置,也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所以,教师要有期待和宽容之意,要有尊重与平等之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情感氛围。再次,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

  新型师生关系具体体现为合作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动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指导教学。要树立现代的学生观,要对现代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学生的心理、知识、智力等方面有清醒的认识,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进取性;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现代的教学目标更着眼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它要求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构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奋力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好的心理品质。

  1、要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要依据课文的资料创设美、趣的教学情境,再现教材所描绘的场景,以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教育,产生完美的心理感受。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人仅有在认识过程中才能确定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情感体验。并且,人的情感又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情感是学生未曾体验过,或体验的不深刻的。如果学生只是模糊地认识些概念化的东西,就很难从内心体验到这种情感,也就无所谓经过教材资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要经过教师创设的具体情景,使这种情感变得真实、具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身如其人的感受,以引起心理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切手段去实现这种情感的转化。比如讲《琵琶行》,我们能够借助课文本身的资料,经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去创造审美情境,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很快进入一种如泣如诉、至善至美的境界中去,一位被贬谪的诗人的苦闷以及沦落江湖的琵琶女的形象,就会真实可感的展此刻同学们面前。

  2、朗诵和联想。朗诵是充满活力的有声阅读,朗诵过程中能够调动起朗诵者的情感,从而到达声情并茂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层次的熏陶。异常是语文学科中有很多课文都很适宜朗诵,例如《最终一次演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故乡的榕树》、《荷塘月色》等。朗诵这些作品,能够大大激发、丰富学生的情感。联想则是由文章生发开去,与自身、社会产生联系,这样,可使学生内心得到深刻的体验,如《百合花》中两次写到了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花,来衬托小战士生命的活力和热爱生活、热爱美的完美心灵,但小战士牺牲后却没有交待,这时能够让学生们联想:小战士牺牲后那灰黄的脸色不正像那枯萎了的野菊花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体验到“我”对小战士的痛惜和敬慕之情,比较现实,学生也就深深体味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才会产生对人民解放军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3、主角表演和课堂讨论。经过有设计、分主角的表演,能够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具体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心理受到教育。在课堂上,经过讨论的方式可使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的独特感受,仁者见人,智者见智,相互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由联系想象状态转化成语言的现实一一写、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把高尚情感真正理解并迁移,直至到达个人情感的升华。还可经过加强课外阅读的方式来丰富感受。课堂上能够供给给学生的情感信息毕竟还很少,所以,教师应提倡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以丰富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经过情感上的深化,学生才能“弃恶扬善”,完善自我,从而为成为一个生动的“人”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作文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文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利用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教师要首先明确作文的目的。不可否认,作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本事有重要作用,但作文同样担负着“育人”的任务。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应当让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心灵表达和心理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经过写作文来认识、评价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起到开发潜能、调适心态、陶冶性情之功效,才能自觉地利用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自我的真情实感,严禁套话、空话。因为仅有表现自我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实实在在的心理体验,才能够到达反省自我,陶冶心灵,增加心理体验,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此外,针对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及时恰当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只要学生写出了自我的真情实感,言之有理,教师就应当给予赞赏和鼓励。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能够帮忙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愉快地接纳自我,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断提升心理能量,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五):

  摘要: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作为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发展,构成乐观开朗、进取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健全人格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原因。

  在学校里,有许多小学生与常人大不一样,他们表面自尊但内心自卑;愿意进取但畏惧困难;有参与意识但参与本事低下;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但消极的自我实现方式。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满、不思进取、破罐子摔碎等严重的逆反心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本事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本事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理解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二是平时的高压教育。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境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小孩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三是缺少爱。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异常困难的学生。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小孩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小孩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四是自

  身缺陷。有个别学生长相不好看或身体残疾,别人讽刺、挖苦,使他们心理受到伤害,感到自我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教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五是缺乏生存教育。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认识不清,产生错位。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学生产生不一样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关心爱护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所以,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对小孩充满爱心,对学生抱以保护、爱抚、友善、关心、热情的态度,用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心理不平衡、心理被扭曲受伤害的学生,经过心理的安慰、心理引导和心理咨询给以安抚和解脱。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者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呢

  1、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教师和家长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帮教和矫正其心理失衡时,应首先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心理长大的良好外部环境,捕捉教育时机,为他们选择和供给一些可读性强,又适合其年龄特征,资料健康的课外书籍,结合重大节日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平时组织学生观看健康的影像,组织参观烈士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地,举行歌咏会、朗诵会等等,以此来分散和转移社会不良影响对他们心理的刺激。教师和家长应当放下架子,同学生交朋友谈思想,摸清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仅有这样,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才会见成效。针对这些情景,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团体。经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忙,使他们在学校里,心境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应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团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主角。

  二是创设简便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采用启发式和欢乐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简便。同时,注意引导和帮忙学生逐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三是创设丰富多彩、进取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梦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主角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我的主角心理,把远大的梦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帮忙学生逐渐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

  2、关注差异,用爱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一样,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教师,异常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景,经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对象,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资料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此刻,农村小学并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是班主任与家长及各科任教师共同配合,处处留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帮教,用爱温暖他们,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帮忙他们的心理健康地长大、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六):

  对幼儿长大过程中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很大帮忙作用。所以,教师及幼儿家长均应当进取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关问题,经过科学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学,从而使幼儿能够坚持健康良好心理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长大发育。本文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幼儿心理健康也越来越越关注,同时幼儿心理健康也是幼儿长大发育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及手段,对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当进取分析所存在问题,从而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够充分认识。从当前实际情景来看,很多幼儿园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所认识,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仅仅使幼儿生理方面及基本物质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内在真正需求往往忽略,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必须局限性,对幼儿实际接收本事往往忽略,往往选择行为治疗方式进行矫正,未能够对是否真正适合幼儿进行研究。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在幼儿心理发展时期,经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幼儿潜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情景来看,其发展时间比较晚,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其所导致结果就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水平比较低。另外,在当期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比较凌乱、分散,缺乏集中性,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借鉴其它学科或者较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这些课程与幼儿实际年龄存在很大差异,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适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整合力度。第三,缺乏充足师资力气及家庭支持。当前幼儿园教师未能够准确把握评价心理健康相关标准以及其效果,由于教师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教育实践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对于幼儿心理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未能够及时正确进行纠正。此外,在家长方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忽视,并且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教育本事,造成幼儿有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目前家长所起到作用明显比较落后,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未能够保证同步进行。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策分析

  2.1进取创设对幼儿心理健康长大有利环境

  在每个人长大发育过程中,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物质环境应当能够对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幼儿园内部整体环境应当保证舒适、安全以及卫生与实用,在幼儿园内对于其材料以及装饰应当对色彩选择进行研究,应当能够使不一样幼儿不一样需要整体得到满足,幼儿园应当对天然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合理进行布局,幼儿园内装饰应当保证色调柔和,保证与幼儿审美情景相贴合。在保证环境舒适、良好基础上,教师应当坚持宽容理解态度,对幼儿进取引导,使其能够对周围世界自由主动进行探索,使其身心能够得到良好发展。

  2.2进取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

  幼儿教育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另外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保育工作者也具有必须辅助作用,要求这些工作人员不但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道德感以及职责意识,所以,创立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应当进取提升其专业素养以及法治底线意识,要能够对幼教事业以及幼儿真正热爱。在心理学知识方面应当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使其心理卫生方面相关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将心理咨询以及诊断知识掌握,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相关心理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心理能够保证健康长大。

  2.3有效运用家园合作教育模式

  对于幼儿生活及学习而言,幼儿园及家庭均占据必须比例,所以,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应当进取相互配合。作为幼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对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关注,同时也应当将基本心理学知识掌握,使其能够将正确儿童发展观能够树立起来,对社区以及幼儿园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另外,幼儿园应当进取开设专门讲座,以便于能够为家长供给机会,使其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充分认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当对社区以及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进取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庭及幼儿园均能够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进取参与,进而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使幼儿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在幼儿长大发育过程中,不但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同时心理健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能够保证幼儿心理健康长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十分必要,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清楚认识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所存在问题选择有效对策解决,从而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取得比较梦想的效果,有利于幼儿心理更好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料。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成功速度的快慢,与自信心的有无或强弱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下头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打造出色的班主任培训平台

  在培训中来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自信心是一个涉及心理学方面的问题,班主任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持,需要进行专门培训,以促进行为本事的跟进。比如:

  1.集中培训

  针对心理学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由学校负责定期组织集中性的专题辅导。经过集中训练,解决班主任在理论方面存在的困惑问题,引导班主任以正确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信。

  2.自主培训

  开出自信心方面的具体书目,班主任自我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同时,能够让课题组的教师共同收集有关自信心培养方面的资料、课件,放在学校的网站上,供班主任浏览,使用。

  3.供给自我反思与相互交流的平台

  给班主任搭建了新老班主任反思、交流、对话、分享的平台,剖析教育案例,进行理性思考,构建科学的育人理念。

  二、搭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桥梁

  家长也对学校、对小孩在必须程度上缺乏信心,而这种信心的缺失,是导致学生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学校、班主任与家长合力教育小孩就变得十分必要。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尝试:

  1.大力宣传,让家长对学校充满自信

  学校重视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让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满信心。每到家长会,学校都会给每位同学写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带回家,让父母翻阅,让家长与我们的教师“亲密接触”,让小孩的家长对自我的小孩和我校的教师以及教学状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2.对家长进行自信教育的有关培训

  重点指导家长“赏识小孩”。根据小孩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引导,再多多正面鼓励,能让小孩得到一种自我尊敬,即自尊感和成功感。赏识小孩所作的一切奋力,赏识小孩所取得的点滴提高,甚至要学会赏识小孩的失败,让小孩感到家长永久是他的后盾。

  3.实施感恩教育,从资料到形式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主要经过学生给父母写信,父母给学生写回信,举办感激父母的征文比赛,布置感恩教育作业等形式,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帮忙家长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有了更多的沟通,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转换自身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困境面前,进取尝试,奋力进取的学生更多了。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打开思路,引导、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进取的自我意识

  在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对学生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接触空间最广的教师就是班主任。以下是我针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及经验进行分享:

  1.在评价中培养

  教师对学生经常作肯定性的评价,能够激发并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但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评价要及时,易于激起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评价要恰如其分,防止遗漏,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要遗漏。③评价要因人而异。

  2.在自我暗示中培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到达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境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境愉快。”很快就能帮忙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必须能学好英语”,考前默念“这次考试必须能考好”等,不仅仅对学生本事的提高,并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在情感激励教育培养

  我经常会遇到各方面较差的学生,他们大都不一样程度地存在着自卑感。以平等、宽容、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尊重他们,并给予更多的激励和关怀。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注意培养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4.在竞争中培养

  竞争本事是一种具有远大抱负、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攀登的精神。当代中学生具有必须的竞争意识,但又往往缺乏耐力和信心,表现为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但一遇到困难、失败,又失去勇气和信心。为此,我经常经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既团结又友爱的环境。仅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奋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提高,增强自身实力,培养自信。

  四、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要成功,必须把班级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人。我觉得班主任应根据本班级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核心力气,加强对班干部和团干部的培训,指导他们大胆工作、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班级日常事务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就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在做中锻炼,在锻炼中逐步培养自信。

  1.建立一系列学生自我管理单位,构成它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团结机制,并拓展它们的功能

  比如,班委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律发展、自主管理等方面发挥突现作用。团支部对班级情景进行监督、评价、反馈、沟通,确实构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有效体系,对班级整体工作的开展有较好的帮忙。

  2.开创学生自我管理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本事,树立了学生的自信

  (1)学习自主管理。学生自主成立班级学科兴趣小组,奋力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每个学科由一名职责心较强的同学负责,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商讨学习上的问题,能够是一种题型的多种解法,能够是单元知识的整体梳理,也能够是学习方法的取长补短。在这个基础上,学科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将兴趣小组的成果由同学自我以总结述评的方式在课上推荐给全班同学,因为学生自我分析的问题往往更切合本班学情的实际情景,在必须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班级的提高。

  (2)行规自主管理。人人参与制定班规。利用班会课学生们根据自我本班情景定出班规,各有各的特色。学生参与制度制定,并且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他们产生了职责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本事。

  3.自主展开主题班会活动

  学生自主策划主题班会。班会注重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关注学生的苦恼,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道德长大的需求。《成功就是每一天提高一点点》、《天生我材必有用》……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学生主动参与,进取投入情景,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在一次次专题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尊重与信任、理解与沟通、互助与竞争,班会课成为学生的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舞台。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职责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家庭和社会要供给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茁壮长大。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八):

  一、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表此刻强迫、恐惧、精神病化、焦虑、偏执等问题

  从心理学上的划分来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分为两类: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行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

  2.经济收入、竞争压力及职位晋升等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

  2010年《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已提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可是具体仍旧没有涉及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到目前为止,学前教育仍然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与城市相比也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就意味着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二、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1.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社会认可度小

  首先,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相对较差,虽然不少教师受传统文化崇尚节俭等观念的影响,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及工作作风,习惯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物质需要也在“水涨船高”,对于一些“高档”生活用品也有了必须的要求。其次,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幼儿教育这个职业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职责感、耐心和爱心,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奋力和心血。可是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存有偏见,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师等同于保姆、服务者,这种不公正对待也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产生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

  2.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大

  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与幼儿、同事、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主角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会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好,所以会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不仅仅影响工作,并且有碍心理健康。

  3.家长的高期望给教师构成了必须的压力

  在我国,对小孩的教育一向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伴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异常是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等一些新观念的影响,他们不再把幼儿园当作是临时照顾小孩的地方,而是期望自我的小孩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本事、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克服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幼儿园方面,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幼儿园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供给教师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幼儿园精神环境。有效地保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首先,要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如建立倒班制,减少工作时间、以及加班时间。从而减轻幼儿教师的身心疲惫。其次,改善幼儿园管理,建立及时奖励,鼓励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进行科学、民主、有效的管理,实行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有效结合。最终,幼儿园要增加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幼儿教师的生活水平,平衡其心理压力,进而减少其负性情绪。

  2.政策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令

  幼儿园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在职培训和进修、职位晋升、休假制度等等。充分保障幼儿教师的自身利益,真正帮忙幼儿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再者,经过媒体报道幼儿教师的故事,让社会和更多的人了解,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带小孩那么简单的事。应改变那些认为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的错误观念,给予幼儿教师充分的肯定和应有的尊重。

  3.个人方面,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心理的调控,增加个人抗挫折本事

  心理能动反映论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社会适应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主体的构建活动,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心理调节机制实现的。因而,幼儿教师仅有学会心理调适,才能使心理健康得到维护与增进。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九):

  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阻碍了中职学生潜能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须把握学生心理的特殊性,经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科学设置理论及实践教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有效措施,培养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强、对社会有用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一、中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

  1.学习动力不足,自卑感强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爷爷抚养长大,缺乏必要的.家庭关爱。部分家长甚至抱着能长个、能养大的标准养育小孩,造成很多中职学生是“被上学”的。所以,不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再加上来自社会和自我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他们认为自我低人一等,未来渺茫。部分学生所以自信心丧失,自卑感严重。

  2.自我意识凸显,团体观念较差

  对于十六七岁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意识到自我已经长大,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自我上。他们不仅仅能够逐步地客观认识自我,并且在自我表现、自我防卫和自我珍重等方面也构成了比较理智的独立意识。在必须程度上,他们已经把自我当作“成人”对待,期望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靠,渴望在社会上受到尊重,享有必须的社会权利和地位。可是,由于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家庭生活观念的局限,他们又容易在心理上表现出自私和极端的一面,漠视学校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忙,应对利益选择时往往以个人为中心,奉献意识和团体意识不够,纪律松懈,社会和团体职责感欠缺。

  3.渴望被认可,但人际关系欠佳

  “展示自我、体现价值、渴望被认可”是中职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可是,部分中职生由于性格内向、心思敏感,表达本事不足,缺乏为人处世的本事,再加上害怕被嘲笑、不愿甚至不敢与他人交往,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4.就业期待与悲观心理并存

  对中职学生来说,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就业,他们一方应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和向往,期望早日毕业、尽快就业,为家庭分忧;另一方面又对自我的未来深感焦虑,认为研究生、本科生找份工作都不易,更何况自我只是个中职生呢?正是这种焦虑和悲观心理,导致不少中职学生学习期间得过且过、患得患失。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举措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

  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应当建立“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生科—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四级网络体系。其中,学生科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落实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计划,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职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学校要按照要求把心理健康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足课时。教师在规划和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时,要研究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对授课资料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同时心理健康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特殊课程,要采取主角扮演、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心理测验法、行为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健康不仅仅要求躯体无病、体格健全,并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本事,掌握心理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我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3.做好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心理知识讲座活动

  中职学校要建立规范、功能齐全的咨询室,包括预约等候室、个体咨询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等功能室,帮忙学生实现自我调节。学校要做好整体布局、科学规划,既要有心理咨询师对个体进行开导、对学生团体进行心理专题讲座,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帮忙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挖掘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持续的耐心给予他们更多关心、理解和尊重,使每个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力。同时,作为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技能,奋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程间的有效融合,专业课的讲授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增强学生的感悟本事。

  5.重视宣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认识,集众人之力,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学校要利用展板、电子屏、广播、学校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介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采取心理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评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学生心理保健。

  总之,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仅有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把握中职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强的高素质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十):

  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文化知识显得越发重要,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挑战,从而产生了很多不好的情绪,引发种种矛盾,产生心理问题。这一点在素质教育的今日越来越被家长、教育者所重视,所以家长、教育者该怎样去看待心理健康,解决小孩们的心理问题,优化素质教育,给小孩带来一个完美的未来,成为小孩发展的重点,并引发了众多的思考。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一)自身因素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变革时期,所以往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都不太成熟,并且逆反心理很严重,导致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不当,养成不好的习惯;学习基础不扎实,影响新知识的吸收;学习松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动力。

  (二)学校因素中国的教育迫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所以学校被称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可是学校的学生众多,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又因教师的各种原因,如:体罚学生、嫌弃差生、不尊重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感到心理上的孤独。

  (三)家庭因素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所以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甚是重要。但有的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在知识上给不了学生帮忙,并且有的家长认为学习知识不重要,所以给小孩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再加上有的家长缺少对小孩的温暖,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四)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社会的复杂性,因而产生了很多诱惑学生的事物,并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社会的多变性也影响着学生,信息时代的发展,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转型阶段,因为他们的童真,往往会做出一些他们自我认为是正确的但却很危险的事,给其心理带来恐惧,并且在和平的世界环境下,仍有着不法分子与恐怖组织,这都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一)社会要营造良好的风气社会是一个大环境,一个社会的走向带动着各方面的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应当高举心理健康教育这块牌子,以健康为主题,大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生间的开展,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工作。此外,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部门还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体制,异常是心理健康教育这块,规划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仅有解决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为国家输送人才,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二)学校应当打造一个舒适的校舍环境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十分重要。学校应当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发,站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立场上,去打造学校的学习环境,制定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往进取方面发展的校章制度。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细节的重视,一个干净整洁的学校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安静与愉悦,以及教室内外的装饰、一两句名人的诗句、一个顺口的标语,都会引导着学生往进取阳光的方向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宿舍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有些家较远的学生会选择住校,本来就缺少家的温暖,所以宿舍的环境和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好坏,以及宿舍的安全保障等等,所以一个好的宿舍就会带来一帮乐观的小孩。

  (三)师生间的关系要融洽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惑,这时唯一能帮忙学生的就是教师,可是鉴于中学生的特殊发展时期,有的学生不愿与教师交流,甚至还有学生害怕与教师交流,导致其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最终构成一个知识漏洞,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师生之间要相互配合,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最好的良师益友,应对不一样的学生要运用不一样的方式去沟通,让学生明白教师的出发点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学习,并以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为主题,改善自我的教学方案,用自我的真情去感化学生,这样不仅仅有利于自我的教学开展,还培养了学生进取的心理素质。

  (四)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讲座学校在学生学习的课程中,要加强每周一至两节心理辅导课的融入,不能放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有必要的话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期末考试,加强学生的重视度。还有,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讲座,聘请一些名师为学生讲课普及心理知识,现场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并指导学生怎样做好正确的心理暗示,组织学生现场观看进取的心理视频。

  (五)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所以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学校能够经过家长会去引导家长对学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了解学生在青春期过程中心理、生理上的发展变化。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小孩,不要过多地给小孩施加压力,盼望小孩成才是好事,但要寻求科学的方法,多从小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伤害小孩对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由于学生在青春期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的情绪要坚持冷静,不要实行暴力手段,给小孩带来恐惧与不安,所以重视家长知识的普及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重中之重。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越是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就越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漫长的工程,举足轻重,需要社会、国家、学校、家长到学生个人方方面面的配合,仅有这样才能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成为祖国之栋梁,社会所需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十一):

  一、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具体表现

  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是应用型人才的保证;专业理论素质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实践操作本事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

  2.详细资料

  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第一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心理职业基础课程学习,安排2~4周岗位认知实践和6周校内心理实训,完成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二年,学生在校内心理实训室学完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的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安排1个月校内心理实训和1周到小学做准员工的岗位见习,考取相应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完成岗位核心本事培养。第三年,结合就业工作,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或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工作岗位,完成心理职业素质提升和岗位本事强化的专长培养。经过上述措施,教学团队逐步完善1年基本本事培养、1年项目课程+心理实训、1年企业顶岗实习的“3个1本事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职业本事、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1.优化基础课程,使学生构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结构

  根据社会对初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本事培养为本位,结合本专业各岗位群所必须和通用的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原则,确定“宽基础”教学资料。比如,我们设置了思想政治课、文化素质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教育理论课(教育学)。这样,使学生能学到比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基本素质,既有短期就业的本事,又有适应新岗位的基础,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创造良好的知识平台。

  2.强化应用课程,使学生构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将课程分为若干模块,如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以及实训实践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包括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项资料。专业技能课因专业的特色和市场需求,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理解理解水平,并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特性,避免学科间资料的重复,我们经研讨决定删除《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几门课程,增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程设计》《儿童心理游戏》《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课程。对于选修课(如人际关系心理学、应用文写作、国学经典、环境教育、课件制作),学生能够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三、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本事

  1.本事模块。

  为了到达既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团队确定职业素质教育、岗位本事知识、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本事拓展、岗位本事提升5大模块,构建以岗位核心培养为主线的阶梯型实践本事提升体系。

  2.顶岗实习。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本事,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团队进取拓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经过顶岗实习与毕业调研,使学生有效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也为学生毕业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顶岗实习的管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实习计划:实习第一周,每个学生都需要在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景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出本人的实习计划,并交给指导教师审核。二是实习方案:实习方案主要包括教案、班主任工作方案、讲座方案、个别或团体心理咨询方案、素质拓展方案和培训方案等。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完成上述两类以上(包括两类)的实习方案,且每类方案不低于3个。三是实习调查:实习调查报告主要包括教育现象调查、单位组织状况调查、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该单位心理学专业化建设现状调查等。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至少完成其中的1项调查。四是实习日志:认真填写20篇以上(含20篇)的实习日志。到学校实习的学生的日志必须包括3次听课记录(包括评课记录)。五是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应认真总结,填写《教育学院学生实习总结》,字数2500字左右。

  第二,顶岗实习的实施。重点落实好顶岗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三阶段工作。第一阶段是实习前(计划准备):制订顶岗实习方案;公布顶岗实习的企业用人要求;宣传动员,学生选择顶岗实习岗位,拟订实习计划;学习企业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三方面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职责、义务和权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等。第二阶段是实习中(过程监控):职业道德教育、岗位技能训练;教师定期访问学生和企业;教师和企业指导学生撰写业务报告(心理活动小结和业务总结报告);教师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个同学在顶岗实习的真实环境中学习专业课程,结合顶岗岗位完成实用的毕业设计课题和规定的作业文件。第三阶段是实习后(评价总结):评价、总结、交流和表彰。

  四、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资源

  1.特色教材资源建设。

  校企双方根据岗位核心本事培养需要,建设优质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开发与优质核心课程配套的校本教材。教学团队一方面选用优秀高职教材,另一方面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序化教学资料,团队带头人主持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该教材具有以下两个鲜明特点:

  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必须的心理健康理论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与促进自身发展的本事,本书自始至终充分体现了这一宗旨。该教材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教学,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取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教材在资料和体系上有所创新,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为学生继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其他分支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应用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全书形式多样,资料丰富。全书以案例、小故事、知识窗、小测试、小练习和团体活动设计等多种方式来展现主题。资料贴近大学生实际,以大学生在人生发展中所遇到、所关心、所困惑、所期盼的问题为主线来构思。尤其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列举的心理训练或团体活动资料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悟,行有所导;注重学生参与,让学生更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知识的主动建构中来完善自我。

  2.拓展教学资源建设。

  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取探索,本团队在教学中,结合使用了相应的扩充性资料。具体说来,团队教师选定的拓展性教学资源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基础性资源。以院系图书资料室、心理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为依托,为课程教学向课外的延伸供给了良好条件。团队带头人组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编排习题手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方案、心理实验手册与实习指导讲义等资料,并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类是推荐性资源。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助性读物,我们向学生推荐心理健康教育书籍10余本(如《舌尖上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图片20余张、心理测试问卷5套(如心理健康测试、记忆力测试)以及《星星的小孩》等十几部优秀视频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十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提高,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我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梦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进取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十分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确定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资料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构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此刻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终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此刻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境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长大,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供给给学生的知识,仅有经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构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本事、适应本事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能够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理解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必须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到达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经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忙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主角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本事,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并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证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提高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本事、适应本事和自立本事,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靠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梦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很多调查证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证明每年有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一样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我、鄙视自我,因而不敢应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梦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靠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本事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构成心理障碍,异常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长大着的大

  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齐,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天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十三):

  《试谈心理健康的疏导》

  在大学中,入党是每一位上进的大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可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又是十分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我们如何使自我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我加快步伐跟上党的节奏。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当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应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并要提出针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如何关注自我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会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如何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圈,如何拥有正确的心理素质。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掌握之后便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提高,及时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使它们能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能够正确的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工农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我们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弃,必须要进取乐观,越战越勇,越挫越强,不断长大,去寻觅成功,但有的人依旧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终一事无成。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两者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对待压力。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进取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辩证的这种思维习惯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只看如何从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会软实力”应对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应当怎样做,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的要素是自我认识。

  二、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本事。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进取。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本事,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的本事。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评测及可明白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的升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不良变化。代表,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先生说:“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实力的表现,我们的社会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规模化,小康社会不仅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百姓心里上的健康。乘着胜利召开的春风,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是全党全国重要任务,深刻领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群众完美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复兴之路和实干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描绘的完美蓝图充满着期望。青年人是祖国的期望,人类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年轻的一代健康长大是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保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人民都在关注的问题,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学寝室杀人案,这些凶手全是妒忌别人比自我强而起了恻隐之心,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增加了与之相关课课堂。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中的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要被校方所重视,我们也应当从各方面学习,了解。贯彻的精神,奋力学习,跟着党的步伐,带着自信大步向前。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十四):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经过精心的课程设计,需要一些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迅速参与,发生改变。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训练感染力和推动力,学会把心理学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教学形式:针对的讲,提升学生的兴趣,你让学生动心;灵活的讲,提升学生的思考,你让学生动脑;互动的讲,提升学生的参与,你让学生动身。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会让人觉得异常形象生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例如,课程的开场,能够经过和暖身,前台的展现和后台的实用分析操作相结合来设计课程。在自我介绍中,不必提自我以往有多少光环,获得过多少荣誉,而是轻描淡写而又十分动情的讲述教师自我的经历和,从故事中让人产生了对心理学的憧憬和思考,也能让人感觉到教师确实能够在学生和课程中间架起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这也是自我介绍环节的作用。当然“讲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也能够借助其他方式,如视频音频等引人思考。而暖身活动环节的设计则十分重要,它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动力和信赖感,是否能让学生打开心灵自我开放。比如:手指操、落手指、猫和老鼠、、金龙拍拍操、记者采访、用手问好、四方块游戏等等。

  从暖身活动引申它们在其他课程资料下的应用,比如和人际沟通交往哪个知识点结合、和情绪的哪个方面结合、和压力的某一部分结合来应用。并且在活动后需要分享的四个F,即Fact:刚刚做了说了画了什么;Find:对自我的发现是什么;Feeling:感受到什么;Future: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经过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动身动心。

  而在课程主体准备的过程中,注意三个方面:备学生、备自我、备课程。备学生:明确你的课程是同一个人对话的过程,将对方转化为你的合作者,做好学生的需求分析,根据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所处的背景和心理状况来确定授课目标,再来设计课程的资料和形式。备自我:面临即将讲授的话题,明确自我的感受是迷惑的还是清楚的,真正的明白自我的主张和立场,应对别人的赞成或反对能否正确的理解。

  备课程:课程的核心资料和展现形式。在资料设计上,主题、对象、时间都需要明确和控制。关上电脑和ppt,从学生角度出发,无限接近学生的需要,经过自我辩驳或实地调查不断筛选,找到最好的答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轻理论的系统传授,重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会例如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调适、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人格魅力、大学生涯规划、学习心理、调控情绪、提升人际交往、处理好恋爱与性、压力与挫折应对、珍爱生命等等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心理潜力和能量,并且使他们在心灵上都得到长大和提升。

  在方法设计上,能够采用:讲授、提问与讨论、录像与回放、案例学习、主角演练、心理学团队活动、影片赏析等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运用图片、贴合学生自我的、与学生自我相关的、幽默笑话和滑稽、奇特夸张和荒诞等手段不断吸引注意力和加深印象。在使用时,教师要综合研究多种因素,如授课目标、授课主题、具体资料、学生的身心境况、学校和班级的授课条件以及时间控制、和教室地点等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一样教学任务灵活使用,共同发挥作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堂好的课程就像一场好的表演,教师需要精心的完成编(剧本)、导(组织)、演(展现)的工作。不断的从细节到框架,拆分到整合,刻板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情感的唤起是起始,情感的体验是过程,情感的升华是目的,仅有将“情”贯穿始终,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授课的规则就是:说者有情,学生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言之有物,讲的应是对方需要的,对方听进去什么才是重要的;过程趣味,改变讲的方式,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一项科学系统的操作,包括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如何让课程更加吸引学生,真正的帮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传统的讲授性传授到更多的对学生的引导启迪,更加发挥学生的资源和他们的主动性,更多的参与教学,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程中以百分之百的职责心和充分的热情,认真准备,进取思考探索。仅有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才能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上理论与实际并重,不断科学与成熟的发展道路。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十五):

  【摘要】

  大学生是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心理健康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音乐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手段,结合音乐,能够更好的降低人的心理防备,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并且对于心理困扰的预防方面有很大的效率。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的大学生认为音乐对于心理健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音乐治疗

  1.引言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期望,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在社会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正因为大学生处于这样的特殊地位与时期,同样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有关调查显示[1],我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到退学总人数的5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一样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我国提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2]:①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②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③能正确认识自我,清楚自我存在的价值,有自我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信心;④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⑤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我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⑥具备适应不一样情境的本事。情境一般是指个人行为所发生的现实环境与氛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社会历史进程、国际形势等,狭义是指个体心理行为活动时所处的场所、氛围,接触对象的态度、情绪及期待等,如考核、演讲、比武等场合。狭义的情境要受到广义的情境的制约和影响。心理健康者能够在不一样时空和各种情境中调整平衡自我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和优势,取得事业成功。⑦具备

  对各种天然环境的适应本事。心理健康者为了某种需要,应当具备在各种天然环境中生存的本事。⑧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我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音乐治疗,是经过结合音乐来治疗心理问题的新型治疗方式,它是20世纪以来兴起于欧洲的一种心理治疗的方式,在国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治疗也越来越重视,在国外有一类人被称为灵魂歌者,他们便是经过音乐来表达、影响人的情感。音乐治疗,注重的是音乐对人本身的引导作用,有研究证明[3],当音乐的节奏与人的心跳一致时,人体就会分泌很多的荷尔蒙,这些荷尔蒙对于放松人的神经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说它是经过对人本身的引导,让人体自身来治疗自我的一种疗法。那为什么我们不叫它音乐引导,而是音乐治疗呢我想正如冯友兰老先生所说的一样[4],“正如今日我们还是说‘日出’、‘日落’,虽然我们完全明白日既不出又不落”这只是一个习惯问题,它对于事物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影响。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承载人类的情感,对于人类的心理调节与治疗同样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在国外很多人都会利用音乐去治疗癌症病人,音乐是最有效的调节人的心理,所以音乐国外的医生才会选择用音乐来治疗癌症病人。音乐容易被理解,有效的降低心理

  防线,便于帮忙心理困扰者解决心理问题。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大学生随机收取两百人。

  2.2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问卷《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2.3调查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以及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

  2.3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87%的大学生因多方面原因存在心理压力,51%的调查者在心境不佳时什么都不做,而一部分调查者会采用大声叫喊、很多运动等来缓解压力、改善情绪。98%的调查者认为音乐对于心理健康有调节作用,认为音乐能给人带来欢乐。

  结语

  音乐治疗是时代的产物,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基本上解决了传统心理干预手段所遇到的问题,更能为人所理解。在大学生中间用音乐治疗来代替传统心理干预手段,这样不但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并且能够在大学生中间迅速普及,对于心理困扰的预防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郑好.论音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0.

  [2]魏玮.论音乐教育对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9.

  [3]刘沛.音乐教育-音乐心理研究的历史视野和前沿课题-理论背景与研究个案[J].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11.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