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典故

一字千金的典故(精选5篇)

时间:2024-01-27 10:36:27

  一字千金的典故(一):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丞相名叫吕不韦。他原先是个商人,由于资助庄襄王做皇帝而立了大功,所以被封为丞相。

  那个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人们通常都看不起他们。所以吕不韦虽然做了丞相,但满朝文武官员都很清楚他的过去,都很鄙视他。吕不韦也清楚自我的情景,他觉得必须想办法提高自我的声望。于是就召开门客会议,商量这件事。

  会议召开时,很多人提出去带兵打仗,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因为带兵打仗风险太大,吕不韦自我也不一样意。于是吕不韦又问:“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都明白,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本《春秋》;孙武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我们不如也替丞相写一本书,这样既能够提高丞相的声望,还能够为后人做些贡献。”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撰(zhuàn)写。他有很多门客,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想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大家都很奋力。很快,一部名叫《吕氏春秋》的书便写成了。

  吕不韦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的见解和心得含天地万物;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治国理政的巨著,又称《吕览》。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

  可是,怎样才能使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众人所熟知呢?于是,他命人将书的资料写在布匹上,并将贴在城墙上,并且特意张贴了布告说:“谁能把这本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减少一个,或改动一个,就奖励黄金一千两。”

  这样一来,人们都明白了吕不韦的书,他的名声、地位也提高了。可是最终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之后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异常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一字千金的典故(二):

  初唐诗人王勃于公元667年从京都来到南昌。当时,诗人的生活比较穷困,所迫无奈,常为生计而奔波。这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天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必须是“水”字;那个说,应当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回到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样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一字千金的典故(三):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够忽视的。

  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可是因为厌恶异人的母亲夏姬,所以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所以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值得投资的稀有“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异人天然十分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很多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的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生过一个,死掉了)认异人为自我亲生儿子,并经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异人当了秦庄襄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继承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吕不韦虽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过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吕不韦也十分清楚自我的处境,明白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我的声望。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以及齐国的孟尝君,这四君子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并以此互相夸耀、竞争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当时,各诸侯国中秦国实力最为雄厚,吕不韦心想:自我身为强大秦国的相国,但门下的宾客反而不如四君子多,委实令人羞愧。于是他派人四处招纳士人,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之后他门下的宾客多达三千人。

  有一天,吕不韦召集门客进行商议,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门客提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他之后问其它:“还有其它的好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大家都清楚,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著有《春秋》;孙子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如果我们也效仿前人,著书一部,既能够提高自我的地位,又能够为后人做些贡献。”

  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他的门客开始这项工作。他再分门别类,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共计20多万字。吕不韦自以为这部书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为《吕氏春秋》。

  1之后,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头,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一字千金”之后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一字千金的典故(四):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典故: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齐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我认为它完整地记载了天地万物和从古到今的事,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吕氏春秋》张布在咸阳集市的门口,在它上边悬挂千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或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一字千金的典故(五):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明白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提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明白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相关推荐
  • 鲍叔牙与管仲典故

    鲍叔牙与管仲典故(一):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明白了,就找管仲一齐做生意。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

  •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一): 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可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

  • 典故取名

    典故取名(一): 桑榆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的《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句意思是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能够映红满天。桑榆指...

  • 典故起名

    典故起名(一): 1、雯馨:雯,字意是构成花纹的云彩,代表美丽,色彩斑斓。馨,字意为散布很远的香气,也指人品德完美高尚温文尔雅生活完美之意,这个名称蕴含了女孩淡淡清...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