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

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详解3篇)

时间:2024-01-27 14:05:45

  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详解(一):

  路上行人欲断魂翻译: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出自古诗清明。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此诗描述了清明春雨中的所见所闻。诗中“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详解(二):

  唐代的清明跟此刻的清明是不一样的。了解一首诗词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上,而不能以此刻的社会背景为依据。古代的清明节,不禁是祭奠逝者,还有的是万众踏青、郊游、狂欢等等各种欢乐的活动。另外据史书记载,唐代的人很喜欢过清明节,从二十四节气来说,清明节(《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所以得名。)是春游(春暖花开、百花齐放,从冬天的被窝走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好时节,一方面扫墓,另一方面又能够看风景。所以,清明节这样的节日在古代广受欢迎,所以当时的人竞相外出,或吟诗作对,或高歌一曲。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古人写诗词往往主要是情景结合,不能根据字面的意思去了解和确定,并且很多时候会借夸大的字面意思来描述内心的感受。“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此刻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下雨被淋湿了,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后面就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了。

  读任何时代的诗词都是一样,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上,并且诗词不能在字面上去理解意思,要根据诗人所处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环境上根据诗词赋的上下文的意思去瞎想(或许文学的美正是给人一种瞎想的空间)。

  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什么意思详解(三):

  清明

  【作者】杜牧【朝代】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可是临到雨,情景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十分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天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终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