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详解(一):
望闻问切是由名医扁鹊提出,在其编著的古代医学著作《难经》中有所记载:“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法)具体资料:望诊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经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确定病证的参考。
问诊经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景,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
切诊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证的内在变化。
《难经·论病·六十一难》关于望、闻、问、切的描述: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详解(二):
望闻问切是由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提出,在其编著的古代医学著作《难经》中有所记载:“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难经·论病·六十一难》关于望、闻、问、切的描述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法)具体资料
望诊
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
经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确定病证的参考。
切诊
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证的内在变化。
问诊
经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景,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
望闻问切的发明者—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渤海郡郑州(现河北省任丘县)人,战国时期有名的民间医生,人们都称他为神医。望、闻、问、切四诊,最早的奠基人就是扁鹊。
据传,扁鹊年轻时是一家小客店老板。一天傍晚,一位老人到店中借宿,一住半月,临走时不给房钱,扁鹊无怨言,还送老者钱作盘缠。十多年后,这位名叫长桑君的老人又来了,叫扁鹊打水帮他洗脚上疮疥,扁鹊爽快地答应了。事后,长桑君对扁鹊说:"我是医生,想把医术传给世人。你心地善良,我准备把医术传给你。有了它,你给人治病手到病除。"服用长桑君宝药后,扁鹊竟能隔墙观人,看一看病人气色,听一听病人声音,就能诊病治病。百姓就把他比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有一次扁鹊行医来到陕西的虢国,听说虢太子突然死亡,人们都在为太子办理丧事。扁鹊询问了病由,并对太子进行详细的诊查,看他的脸色,摸他的脉搏,观察到他还有微弱的呼吸,两股内还有体温,断定太子并没有真死。扁鹊拿出了针,给太子针刺百会、合谷、人中等穴位,太子竟然慢慢地苏醒了。以后又用汤药给他调养了一段时间,最终使太子恢复了健康。虢君对此感激不尽,他赞扬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扁鹊高明的医术便流传开来。
其实扁鹊并不是能使死人复活的神医,而是他善于运用切脉、望色、听声、问病情四诊来诊查病人,所以司马迁高度赞扬扁鹊说:"至今日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到处行医,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他所到之处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变医。在邯郸,听说那里很重视妇女,他就做下医(妇科医生)。到咸阳,听说那里的的人很爱小孩,便当小儿医生。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来的详解(三):
“望闻问切”是由名医扁鹊提出的。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扁鹊,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蓬鹊山九仙洞,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之水,修得高超医术。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之后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经过望色确定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蔡桓公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能够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典故:
起死回生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我能够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当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私处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理解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此刻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
扁鹊换心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轻病,就一齐请扁鹊治病,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二人过了一会便醒了,就像刚开始一样的健康,之后二人就向扁鹊告辞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