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详解3篇)

时间:2024-02-10 16:27:4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详解(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我低、学识比自我差的人请教为耻。此刻多用来形容聪慧好学且谦虚不傲。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公冶长》。

  来源:《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详解(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我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详解(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我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注释: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来源:《论语·公冶长》——战国·孔子

  成语由来

  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可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相关推荐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详解(一): 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仅听教师、长辈的教导,向教师、长辈求教,并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我知识多的...

  • 孔子名言

    孔子名言(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3、大德必得其寿。《礼记中庸》 4、道不一样,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5、见利思...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