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的背景详解(一):
明治维新背景是:
1、黑船事件
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又名《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
2、幕府统治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终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并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
明治维新的历史局限性
1、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2、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
3、虽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极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4、明治宪法颁布后,藩阀长期以天皇名义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5、封建残余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建设。
明治维新的背景详解(二):
明治维新发生的背景
(1)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2)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构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不满自我政治上无权的处境。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恶化,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增加。(经济上的这一变化,成为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也是幕府统治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3)1853年美国首先侵略日本,西方列强纷纷侵日,闭关锁国政策结束。日本出现民族危机(是日本幕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外部因素)。
明治维新的主要资料
1.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
礼貌开化: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阳光历计日(年号除外)。
2.殖产兴业: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殖产兴业)。
3.教育兴邦:明治维新在教育方面,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
4.军事改革: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
5.社会司法: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强国,并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日本利用自身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明治维新的背景详解(三):
一、历史背景
1、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终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并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
2、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和祖·阿博特等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3、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构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资料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礼貌开化为实现富国强兵,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旨在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成效显著,日本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日本明治维新同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国、意大利的统一等构成了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大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