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什么茶详解(一):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它在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新血茶”、“功夫茶”。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到达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国家标准对洞庭碧螺春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最为名贵。
碧螺春的鉴别方法
看茶汤色泽: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汤色看上去比较清澈柔和、青黄明亮,加色素茶汤的看上去颜色比较鲜艳,明显发绿。
看外观色泽: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天然,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鲜艳,发绿、有明显着色感。
碧螺春是什么茶详解(二):
碧螺春是属于绿茶,为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发展历史悠久,绿茶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这“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品质特征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碧螺春具有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叶芽幼嫩的特点,冲泡后汤色嫩绿明亮,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让人鲜爽生津。其绿茶按照干燥和杀青方法不一样,可分为蒸青、炒青、洪请以及晒青等四大类,而碧螺春则属于炒青绿茶。其碧螺春在唐代时期曾被列为贡品,制作时需要在0.5公斤中选取6~7万个茶芽,主要制作工序是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炒至后的碧螺春,白毫显露,色泽银绿,清香袭入,是中国名茶之一。传统的碧螺春在保存时采用纸包的方式,将块状的石灰、茶叶间隔置于缸中,加盖密封储藏,目前人们大多采用塑料保鲜袋保鲜的方法,将碧螺春分层扎紧,隔绝空气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制作工艺
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构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构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炒青:采用轻揉、轻炒手法,到达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春的选购方法
闻
先闻干茶。好的碧螺春,有天然的花果香气。无杂味。再来闻冲泡好的热茶,同样有明显的花果香气。最终能够闻一下冷茶,当茶放凉后,再来闻一下,如果香气仍然持久,就是好茶了。
看
先看茶的外形,好的碧螺春,应当叶构成螺状,芽叶细嫩,叶身上有白色毫毛。色泽银白并隐含着绿色。看完外形,我们就来看茶的汤色。好的碧螺春冲泡出来的茶汤应当是碧绿、清澈、有光泽的。
品
好的碧螺春,火功适宜,不老不生。茶汤鲜爽、醇厚。饮后有明显的回甘感、舌底生津、满口留香、神清气爽。
碧螺春茶主要产于什么地方
洞庭产茶,历史悠久。碧螺春的由来,据《清嘉录》记载,(1699年),清朝康熙皇帝到太湖游览,巡抚宋幸进献此“吓煞人香”茶,康熙皇帝品饮后觉得味道很好,但名称却不雅,所以茶为碧螺峰所产,赐题该茶为“碧螺春”。自此以后,碧螺春遂得名,闻名遐迩,流传至今。
碧螺春是什么茶详解(三):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
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名茶鉴赏: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清香淡碧螺春茶
雅、鲜醇甘厚、回味绵长,其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品赏碧螺春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品饮时,先取茶叶放入透明玻璃杯中,以少许开水浸润茶叶,待茶叶舒展开后,再将杯斟满。一时间杯中犹如雪片纷飞,只见"白云翻滚,雪花飞舞",观之赏心悦目,闻之清香袭人,端在手中,顿感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
鉴别方法:
有专家提醒,颜色是植物生长的天然规律,颜色越绿并不意味着茶叶品质越好,市民在分辨真假碧螺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看外观色泽: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碧螺春茶叶
看茶汤色泽: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像陈茶的颜色一样。专家补充,如果是着色的碧螺春,它的绒毛多是绿色的,是被染绿了的效果。而真的碧螺春应是满皮白毫,有白色的小绒毛。
沏泡方法:
水以初沸为上,水沸之后,用沸水烫杯,让茶盅有热气,以先发茶香。因为碧螺春的茶叶带毛,要用沸水初泡,泡后毛从叶上分离,浮在水上,把第一泡茶水倒去,第二泡才是可口的碧螺春,但最好的茶是第三次泡的,茶的香味才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