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90篇)

时间:2024-03-08 11:54:30

  中国寓言故事(一):

  少见多怪

  唐代有一位的学者,他喜欢四处游历,考察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一回,他遇到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告诉他说:“在我们四川的南部,天气不好,一年四季都是阴雨绵绵,很少有放晴的时候。我们那里的狗也习惯了这种阴雨天。偶尔地,遇到阳光出来的时候,狗都以为是一个怪物挂在天上,惊恐万状,就仰天狂叫不已,景象十分趣味。”

  这位学者不信,疑惑地说:“狗虽然是愚笨的动物,但也还不至于大惊小怪到这种地步吧,您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

  之后,过了些年,这位学者一路来到了温暖的南方,在那里住了下来。

  南方的冬天一点也不冷,下雪天更是十分罕见。这位学者赶得也巧,在他来到南方的第二年冬天,天气变得反常起来,比以往的冬天寒冷得多。

  寒冷的日子持续了一些时候,到最终竟然下起雪来,并且下得还很大。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好几天,越过了南岭,像一床铺天盖地的大棉絮一样,把南部地区的好几个州都覆盖了起来。

  那些天,这几个州的狗都十分惶恐,纷纷狂吠不休,到处胡乱地又跑又窜,没有个静下来的时候。过了些日子,天气晴了,雪也渐渐化了,大地又显露了出来,这些狗才最终又恢复了平静。

  看到这种情景,这位学者才真正相信了几年前那位老先生的话。

  出阳光、下大雪虽然在四川和南方算是比较特殊的气候现象,但群狗如此又叫又闹、反应强烈,实在是少见多怪。我们在生活和处事中,总会遇上一些不太常见的事,这时候就需要坚持冷静理智的头脑,慢慢适应新生事物,不要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中国寓言故事(二):

  义鹊怜孤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下了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喜鹊母亲每一天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小孩们吃。虽然喜鹊母亲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快乐。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鹊母亲在出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了,它再也回不来了。它那两个可怜的小孩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也没见到它们的母亲回来,失去母亲的小鹊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声音十分凄凉。

  小鹊的哭声传到邻居喜鹊家里,这家的母亲立刻对自我的小孩们说:“你们听,我们邻居家的小鹊哭得多悲痛啊!我过去看看,你们乖乖地在家呆着别动,等我回来!”说完,喜鹊母亲离开了自我的小孩们,很快飞到了喜鹊孤儿的家中。

  看到邻居家的喜鹊母亲,两只小鹊哭得更悲痛了,它们向喜鹊母亲哭诉自我失去了母亲。邻居家的喜鹊母亲怜悯地抚摸着小鹊说:“小孩们,别哭了!今后我就是你们的母亲,你们就是我的小孩!走,到我们家去吧!”于是喜鹊母亲把这两只小鹊一个个叼起来,放进自我的巢里,还嘱咐自我的小孩,要好好和这两只小鹊一齐生活、玩耍。此刻,它们的家虽然有些挤,但大家相亲相爱,过得也很欢乐。失去了母亲的两只小鹊受到这家喜鹊母亲的照顾,它们也把那里当做了自我的家。喜鹊母亲的生活负担增加了一倍,它每一天更辛苦了,可它毫无怨言。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却能如此懂得怜悯、爱护弱者,这样讲仁讲义。而我们有些人却毫无人性,不仁不义,所以,他们是连禽兽都不如的。

  中国寓言故事(三):

  自知之明

  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我的模样。他觉得自我长得的确与众不一样、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样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我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日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作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认为自我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我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我,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我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我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我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终,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先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必须要坚持清醒的头脑,异常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中国寓言故事(四):

  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细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里自言自语嘱咐自我:“别忘记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的样貌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事实上,此刻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样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之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中国寓言故事(五):

  囫囵吞枣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齐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能够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能够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理解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中国寓言故事(六):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包含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

  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

  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当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必须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得这么多钱哩。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5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皮祆也是够呛的,季礼认为这人必须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貌,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

  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季礼看着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故事寓意:

  有些人常常凭自我的浅薄见识去衡量别人,实在未免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在一个天旱无雨的季节甲,泥偶和木偶曾有一段朝夕相处的经历。时间一长,木偶渐渐看不起泥偶,所以总想找机会讥笑它。

  一天,木偶带着嘲笑的口吻对泥偶说:“你原本是淄水西岸的泥土,人们把泥土揉合起来捏成了你。别看你此刻有模有样,神气十足,等八月一到,大雨哗哗而下,淄水一下子猛涨起来,你很快就会被水泡成一堆稀泥了。”

  那泥偶并不在意,它以十分严肃的口吻对木偶说:“感谢您的关心。可是,事情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可怕。既然我是用淄水西岸的泥土捏成的泥人,即使被水冲得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堆稀泥,也仅仅是还了我原先的面目,让我回复到淄水西岸罢了。而你倒是要仔细地想一想,你本来是东方的一块桃木,之后被雕成了人。一旦到了八月,大雨倾盆而下,引起淄水猛涨,波浪滚滚的河水将把你冲走。那时,你只能随波逐流,不知会漂泊到什么地方。老兄,你还是多为自我的命运操操心吧!”

  不久之后,连续下了多日的暴雨,木偶被河水冲得不见踪影,泥偶却安然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睡觉。

  故事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聪明人”,在嘲笑别人的时候,应当多想想自我的不足之处。仅有这样,才能够坚持谦虚谨慎,使自我提高得快一些。

  不要随便嘲笑别人,想想自我的缺点,看看别人的优点。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能够践踏霜雪,它的皮毛能够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天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可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伯乐训马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

  中国寓言故事(七):

  墨子在经过一家染坊时,看见工匠们将雪白的丝织品分别放进热气腾腾的染缸里,浸泡良久后取出,在晾晒时就变成不一样颜色的织物了。工匠们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认真。

  墨子仔细地观察了染丝的全过程后,顿有所悟,不觉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本来都是雪白的丝织品,而今放到青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青色,放到黄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黄色。所用的颜料不一样,染出来的颜色也随之不一样。如果我们将白丝先后放到五种不一样颜色的染缸里各染一遍,它就会改变五次颜色了。如此看来,染丝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谨慎从事啊。"

  之后,墨子又从染丝的原理引伸开去,进一步产生联想,从而深深地感到,其实在人世间,不仅仅是染丝与染缸的颜料有关,即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也存在着一个会染上什么颜色的问题吗

  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纯洁无瑕的青少年,当他身处五颜六色的社会大染缸之中时,必须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择善而从,以促使自我更健康地长大。

  中国寓言故事(八):

  隋朝时候有个人,他用大车拉了一车黑豆上京城去卖。这个人吃力地拉着车走啊走啊,到了灞头,他一不细心踏上了一个土坷垃绊了一咬。这下子不好了,他身后的车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满满一车黑豆也全部被倒进了水里。他从地上爬起来,看着水里的黑豆发愁了:这么多豆,一个人要捞到什么时候啊!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回家去,叫家里人来帮他一块儿捞豆子。于是他不再多研究,撇下车和豆子就走了。

  这人刚一走,灞头上的人议论开了:“他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呢,这么多豆让水冲走了多可惜,不如我们拿回去吧。”于是大家一齐动手,吵吵嚷嚷地捞豆子,不一会儿就全给捞走了,一颗也没留下。

  不久以后,那个运豆的人回到了翻车的地方。水里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戏。这人以为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捞出来。刚一下去,蝌蚪明白有人来了,转瞬间就全都游散了。这个人奇怪极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样也想不明白。他叹着气自言自语地说:“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认识我了,离开我跑开了,我怎样会也不认识你了呢——怎样你忽然间就多出了一条尾巴!”

  这个笨人确定事物总是想当然,却不根据事实来作科学的分析,天然也就无法明白事情的真相。这样办事情当然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寓言故事(九):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先,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此刻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此刻是趁时间还早,可是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我而此刻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我,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中国寓言故事(十):

  古时候有个叫薛谭的人喜欢唱歌,他唱的歌很好听。薛谭在学习唱歌的时候是拜当时唱歌唱得十分好的秦青为教师,向秦青学唱歌。秦青也很耐心地教他,告诉他应当怎样练音,怎样唱出节拍,怎样在唱歌时投入情感等。薛谭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唱的歌好听多了;可是他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学到手便自以为学会了,能够出师了,便向秦青提出要告辞回家。

  秦青听到薛谭不打算继续学习而要告辞回家的意思后,也不劝阻他,就在薛谭临行的这天,在郊外的大路旁摆设着酒为他送行。当饮完临别酒后,秦青自我却向着他的学生——薛谭打着节拍,自我唱着送别的歌曲。秦青唱着、唱着,他的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木都仿佛被这抑扬动听、悲壮激昂的歌声振动了;那歌声优美动听、婉转宏亮,在天空回荡,连天上的彩云也仿佛是被什么阻住,也不浮动了,好像伫立在天空静听着。

  听到秦青为他送行唱的歌一会儿慷慨悲壮,抑扬动听;一会儿优美宏亮,婉转悠扬。薛谭这才意识到自我还没有学完秦青教师的全部技术,自我唱的歌远不及教师唱的好,内心感到十分惭愧。于是薛谭忙向秦青道歉,请求回到教师身边继续学习深造。从此以后,薛谭一辈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学无止境。要想真正学有所成,就不能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否则便不会有任何成就。

  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十分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教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之后,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明白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教师指教。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能够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头,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教师对他的要求和自我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三年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地变大了,大得仿佛像车轮一样大小了。纪昌再看其他的东西,简直全都变大了,大得竟像是巨大的山丘了。于是,纪昌立刻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仿佛车轮大小的虱子,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还用手拍着胸脯,走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本领,必须苦练基本功,必须持之以恒。仅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精通。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这下可不高兴了,他于是叫来王子期,责问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你难道还想留一手吗”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舍本逐末,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自在舒适;而驾车人的注意力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配合协调,这样才能够使车跑得快,跑得远。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里就着急,使劲鞭打奔马,拼命要超过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总之,您是不顾马的死活,总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实,在远距离的比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心境十分紧张,您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比赛的胜负上了,又怎样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比赛、三次落后的根本原因啊。”

  赵襄王赛车时心不在马,终致失败的教训说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计功利,奋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

  中国寓言故事(十一):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齐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之后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那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气比较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期望君王必须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我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中国寓言故事(十二):

  有一家人家做了新房子,但厨房没有安排好,烧火的土灶烟囱砌得太直,土灶旁边堆着一大堆柴草。

  一天,这家主人请客。有位客人看到主人家厨房的这些情景,就对主人说:"你家的厨房应当整顿一下。"

  主人问道:"为什么呢?"

  客人说:"你家烟囱砌得太直,柴草放得离火太近。你应将烟囱改砌得弯曲一些,柴草也要搬远一些,不然的话,容易发生火灾。"

  主人听了,笑了笑,不以为然,没放在心上,不久也就把这事忘到脑后去了。

  之后,这家人家果然失了火,左邻右舍立即赶来,有的浇水,有的撤土,有的搬东西,大家一齐奋力扑救,大火最终被扑灭,除了将厨房里的东西烧了一小半外,总算没酿成大祸。

  为了酬谢大家的全力救助,主人杀牛备酒,办了酒席。席间,主人热情地请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功劳大小依次入座,惟独没有请那个提议改修烟囱、搬走柴草的人。

  大家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忽然有人提醒主人说:"要是当初您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改建烟囱,搬走柴草,就不会造成今日的损失,也用不着杀牛买酒来酬谢大家了。此刻,您论功请客,怎样能够忘了那位事先提醒、劝告您的客人呢?难道提出防火的没有功,仅有参加救火的人才算有功吗?我看哪,您应当把那位劝您的客人请来,并请他上坐才对呀!"

  主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把那位客人请来,不但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还真的请他坐了上席,众人也都拍手称好。

  事后,主人新建厨房时,就按那位客人的提议做了,把烟囱砌成弯曲的,柴草也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因为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什么事情都要有个预见性,如果自我没意识到,听听别人的提议也是好的,防患于未然总比出了险情再去补救更为重要。

  中国寓言故事(十三):

  我国古代的那些国君,在他们自我的国家里都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每一天理解着的膜拜,欣赏着最美妙的音乐,吃着最讲究最丰盛的食物。这些人养尊处优,却不见得有多少过人的智慧。

  有一天,一只巨大的鸟飞落在鲁国都城的附近。这是一只海鸟。它的头抬起的时候,身高达8尺,样貌长得很漂亮,很像传说中的凤凰。所以,人们都把它当做神鸟。

  鲁国国君听了臣属关于这只大海鸟的汇报,决定以盛大的礼节郑重其事地迎接它。鲁侯在宗庙里毕恭毕敬地设酒宴招待海鸟。鲁侯命宫廷乐师奏起了级的《九韶》曲。这是舜帝时在最隆重的场合下才演奏的乐曲,共有九章。他又派人给海鸟摆满最上等、最神圣的"大牢"供品做食物,这些食物就是用很大的盘子盛着烤熟的全牛、全羊和全猪。鲁候侍立在海鸟旁边,诚心诚意地请它食用。

  海鸟看到这莫名其妙的场面,被吓得有些发呆。它离开了辽阔的大海,失去了宝贵的自由,看着面前纷乱的人世,只觉得头昏眼花,充满了惊恐和悲伤。海鸟始终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之后,它便在极度的惊吓忧郁中死去了。

  鲁侯十分沮丧,还不明白自我到底错在何处。

  其实,鲁国国君这是用供养自我的一套做法来养海鸟。他不明白世上万事万物皆有自身的特点和所应遵循的规律。而鲁侯却不看场合不分对象,只凭自我的想当然去办事,他不懂得用养鸟的办法去养鸟,结果事与愿违,做出了适得其反的蠢事来。

  中国寓言故事(十四):

  从前,有一个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间打猎时,发现了一只鹿。这只鹿听到野地里传来的声音,突然警觉起来。当它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准自我的时候,撒腿就朝东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气馁,他明白在大黑天鹿跑不快,于是跟在后面紧紧追赶,并且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地喊叫,试图以此把鹿吓懵。

  正在这时,西面来了一伙追赶猪的人。他们听到司原氏的喊声,以为是东面有人在堵截这头猪,于是就跟着喊叫起来。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边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赶猎物,于是他放弃了自我追赶的鹿,朝众人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个地方隐蔽起来。那伙人叫着喊着从司原氏隐蔽的地方跑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司原氏竟然发现离自我不远的地方有一头浑身白色、肥肥胖胖的笨兽。他十分兴奋,以为自我得到了一头吉祥的珍贵动物。司原氏扑上前去把它捉住,然后带着这吉祥的野兽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来喂养这头珍贵的兽。这头兽也十分亲近司原氏。它一见到司原氏便摇头摆尾,朝司原氏发出可爱的“哼哼”声,所以司原氏越发喜爱它了。

  没过几天,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这头白兽身上,将附着在它身上的白色泥土全都冲刷掉了。司原氏仔细一看,才发现它原先竟是自我家里丢失的老公猪,而今却被司原氏当作宝贝从外面带回了家里。

  寓意:遇事不动脑筋,司原氏在追猪人的喊叫声中随声附和,放弃了追鹿,结果一无所获。所以,大凡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中国寓言故事(十五):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

  一次,江南选派徐铉进京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众人都因没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实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

  宋太祖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便传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名单。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单,用笔随便一点,说:“此人能够。”众大臣颇感惊讶,皇上怎样会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纶的徐铉呢

  被点名的殿侍还没弄清楚怎样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

  当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的人叹服不已,惟独陪同他的这位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应是,其他的时候一言不发。

  徐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饶有兴致地与他攀谈,卖弄自我的学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惭形*。

  谁知殿侍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回答问题。

  这样一连几天,徐铉深感没趣,傲气渐失,只好乖乖地随殿侍来到京城。

  中国寓言故事(十六):

  楚国有个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游时来到吴国干遂这个地方,得到了一柄十分锋利的宝剑,高高兴兴地回楚国去。

  次非在回到楚国的途中要过一条大江,便乘船渡江。当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时,忽然从水底游来两条大蛟,异常凶猛地向这条小木船袭击过来,很快地从两边缠住渡船不放,情景十分危急,所有乘船过江的人都吓呆了。这时,次非向摆渡的船夫问道:“您在江上摇橹摆渡多年了,您以往见到或听到过有两条大蛟缠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还能够有活下去的可能吗”船夫回答说:“我驾船渡江几十年,也不知送过多少人过江,不说没见到,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没有危险的。”次非想:如果不除掉这两条恶蛟的话,全船的人就会有生命的危险。于是他立即脱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从吴国干遂得到的宝剑,对船上的人说:“这两条大蛟如此凶恶,也只可是是这江中一堆快要腐烂了的骨和肉,还怕它干什么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丢掉了这柄刚刚得到的上好宝剑,哪怕是我个人的生命,也没有什么可惜的。”说完,他就毫无犹豫地手持宝剑跳到江中向缠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经过一场紧张、激烈的人与恶蚊的争斗,次非挥剑斩了那两条大蚊,从容不迫地上到船上来。就这样,次非斩除了两条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中国寓言故事(十七):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景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明白这个情景。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先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能够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之后,情景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景下仍按原先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景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当随着客观情景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景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中国寓言故事(十八):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先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仅有立刻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我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明白。

  中国寓言故事(十九):

  齐景公来到已被兼并的原诸侯国纪国视察时,在其京城内发现了一只金壶,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幅用红笔写就的帛书,上书八字箴(zhen)言:“食鱼无反,勿乘驽(nu)马。”

  齐景公将丹书握在手中把玩一阵之后,不禁击掌赞道:“对呀,为人行事的确应当如此。吃鱼只应吃一面,不要翻动,因为鱼腥味是能使人作呕的呀;出门时应当不骑那种跑不快的马,因为它缺少耐力,走不远啊。”

  晏子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道:“这八个字说的并不是您理解的这个意思。所谓‘食鱼无反’,是在告诫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能将民力耗尽,否则就会损伤国家的元气;所谓‘勿乘驽马’,则是比喻国君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委以重任,否则他们就会误国害民呀!”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解释,不觉频频点头,但同时又不解地问:“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怎样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这是有原因的。我听说,凡是有道的国君,总是将一些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公开张贴在大街小巷,广而告之,让全国上下共同遵守,同时发动民众随时监督;而纪国虽然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却将它投注到金壶之中,束之高阁,并不实行。您想,他们这样做,能不亡国吗”

  这个故事说明,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确定,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断。”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之后表示自我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必须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提议:“您如果认为我确定得不正确,能够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可是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汉,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我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这篇寓言很有讽喻意味。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代替实质。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与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借以谋取私利。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十分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明白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最终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明白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那里很欢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当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貌,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样明白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景下,都不应当放弃自我的梦想,而要严格要求自我,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二):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先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理解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先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理解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能够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三):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并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那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所以,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败,百姓遭殃。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四):

  很久以前,吴国的国君孙亮十分聪明,观察和分析事物都十分深入细致,常常能使疑难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一般人所不及。

  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

  这个黄门官心术不正又心胸狭窄,是个喜欢记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库房的库吏素有嫌隙,平时两人见面经常口角。他怀恨在心,一向伺机报复,这次,可让他逮到机会了。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然后才拿去给孙亮。

  不出他所料,孙亮没吃几口就发现蜂蜜里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是谁这么大胆,竟敢欺到我的头上,简直反了!”

  心怀鬼胎的黄门官忙跪下奏道:“库吏一向不忠于职责,常常游手好闲,四处闲逛,必须是他的`渎职才使老鼠屎掉进了蜂蜜里,既败坏主公的雅兴又有损您的健康,实在是罪不容恕,请您治他的罪,好好儿教训教训他!”

  孙亮立刻将库吏召来审问鼠屎的情景,问他道:“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的蜜呢?”

  库吏早就吓得脸色惨白,他磕头如捣蒜,结结巴巴地回答说:“是……是的,可是我给他……的时候,里面……里面肯定没有鼠屎。”

  黄门官抢着说:“不对!库吏是在撒谎,鼠屎早就在蜜中了!”两人争执不下,都说自我说的是真话。

  侍中官刁玄和张邠(bin)出主意说:“既然黄门官和库吏争不出个结果,分不清到底是谁的罪责,不如把他们俩都关押起来,一齐治罪。”

  孙亮略一沉思,微笑着说:“其实,要弄清楚鼠屎是谁放的这件事很简单,只要把老鼠屎剖开就能够了。”

  他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大家仔细一看,只见鼠屎外面沾着一层蜂蜜,是湿润的,里面却是干燥的。

  孙亮笑着解释说:“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必须早湿透了。此刻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这样栽赃,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这时的黄门官早吓昏了头,跪在地上如实交待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

  可见,我们对于形式复杂难以确定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推理,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事物的复杂性所吓倒,这样就能正确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五):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仅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齐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能够一齐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之后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能够给蛇添几只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样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个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六):

  有一次齐桓公骑马出游,来到野外山林之中,忽见远处有一只老虎挡道。齐桓公正打算绕道前行时,不想那只老虎倒先伏在了地上,竟然一动也不敢动。于是,齐桓公一行得以从老虎身边飞驰而过,打猎满载而归。

  齐桓公回宫后,便问管仲:“今日我骑马外出,老虎见了我竟吓得不敢往前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答道:“我想,您可能骑的是一匹毛色驳杂的高头大马,迎着正在升起的阳光奔跑吧?”

  齐桓公赶紧点头:“正是这般情景。”

  管仲于是分析说:“这种马飞驰起来很像一种叫做‘駮’的猛兽,而駮是专以虎豹为食的。那只老虎以为您骑的.是駮,它又怎样能不害怕呢?”

  这则寓言说明,老虎被像駮之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错误的确定,于是将自我给吓住了。聪明的人类则应学会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使自我的认识一步步地接近于客观的实际。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七):

  一次,吴国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到达许昌的那天,曹操带着百官和他的小儿子曹冲一齐去看大象。

  曹操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大象又高又大。它的腿和大厅里的柱子一样粗。当人们离它更近的时候,就够不到它的肚子了。

  曹操对大家说:“这头大象真大,可它有多重”你们谁能叫它好!你管这么大的家伙叫什么大臣们都在谈论这件事。

  一个说:“只做一个大秤来称它。”

  另一个说,“这个规模有多大”此外,大象还活着,不能叫它!我认为这是杀死它,把它切成块并称重的`唯一方法。

  他刚说完话,所有的人就都笑了。有人说:“你不能这么做。不幸的是,为了称重,你把大象活活打死了。”

  部长们已经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没有一个会奏效。真的很尴尬。

  这时,一个小孩从人群中走出来,对曹操说:“父亲,我有办法叫一头大象。”

  曹操一看,原先是他最宠爱的儿子曹冲,笑着说:“你小的时候会干什么”我们来谈谈。看看是否有意义。

  曹崇志在曹操耳边低语。曹操一听到喊声,就命令左邻右舍立刻准备。于是对众大臣说、你们去罢。让我们去河边,像它一样!”

  大臣们跟着曹操来到河边。河里有一条大船。曹冲叫人把大象带到船上。当船体稳定时,在船舷上刻上一条平坦的道路。大象被带到岸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装到船上,船身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当船体下沉到与水面相同的高度时,曹冲要求人们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开眼睛,起初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看见了,就情不自禁地说:“好办法!”好方法!”此刻大家都明白,如果你把船上所有的石头都称一称,加起来有多重。

  曹操天然更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得意洋洋地看着大臣们,仿佛在心里说:“你们不如我最小的儿子聪明!”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八):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一天在田地里劳动。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阳光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十分庆幸自我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期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我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之后,农夫每一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期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农夫所以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有的现象、看成是一种必然规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据和十分轻率的。一个人如果那样去看问题,就会做出像这个宋国人一样的蠢事来。

  中国寓言故事(二十九):

  有一只雄孔雀的长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金黄和翠绿的颜色互相交错,在阳光下闪烁着艳丽的光泽,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竟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杰作,这绝不是一般的.画家用七彩笔所能描绘得出来的。

  岂止是人类羡慕雄孔雀美丽的尾羽,就连这雄孔雀自身也因这美丽而陶醉,以至进一步养成了嫉妒的恶习。它虽然已经被人类驯养很久了,但只要是见到了有少男少女们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烧,总要撵上去啄咬几口,才肯罢休。

  早先,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要首先选择好一个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来安置身体的其他部位。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湿了漂亮的尾羽,这使它好痛心呀。恰在此时,手持罗网捕鸟的人又来到了面前,而这只孔雀还在珍惜顾盼自我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飞逃离现场,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鸟人撒下的罗网。

  雄孔雀有着美丽的长尾羽,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它却对自我的这一优长之处珍爱得太过分了,其结果是反而招致了祸患。雄孔雀的下场警示人们:如果有谁对自我缺乏自知之明,将某个长处当包袱背起来,为其所累,这时好事就有可能变成坏事,引出本来不该发生的后果。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一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我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样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立刻之后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

  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着,不明白野兽们怕得是自我,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我,做出什么对自我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此刻,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一):

  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夜里在深山行走迷了路,看见了一个岩洞,就想暂且进去休息一下。可刚进洞就看见已故去的一位同宗的前辈呆在里面,吓得不敢做声,但这位前辈招手相邀十分殷切。想他一生慈善,不会有什么坏心,这子弟就上前拜见。

  前辈的形态和语调与生前没什么差别,略问了些家务事,互相感慨一番后,这位子弟问前辈说:“您的墓地在另一个地方,可为什么要在那里呢?”前辈慨叹地说:“我在世时没有什么过失,读书时只是循序渐进,做官时本份供职,也没有什么建树。想不到在下葬几年以后,墓前忽然树起了一块巨碑,上头刻的字除了我的`姓名官职外,大都言过其实,有的甚至是凭空捏造,乱吹一气。我一生朴实无为,自我已经很不安了,如今又引得游人读了碑文后时常发出讥笑的声音,周围的群鬼也不时聚在一齐观看,更是嘲弄不已。我实在受不了如此多的闲言碎语,于是就躲避在那里,仅有等每年祭扫之日,到原墓地去看看子孙罢了。”这位子弟婉言劝慰前辈:“有道德、守孝道的人没有此等碑文不足以使家族荣耀。即便是大学问家蔡邕也不免写些虚美之词,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笑谈自我靠写溢美碑文赚过一些酒钱。古来已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您老又何必如此耿耿于怀呢?”前辈严肃地说:“是非曲直,都在人的心中,别人即使能够虚言,自问却很羞愧。何况虚言实在没有什么益处,光宗耀祖主要在于子孙发迹,我等又何必再用这些虚词来招人嘲笑呢?”说完,拂袖离去。

  这个《寓言故事》之显然是虚构的,其意在警示活人:仅有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故人,才能使人心安理得,精神也才可长存。要明白,心中的丰碑必须比竖起的巨碑更重要、更长久。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二):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景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可是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所以,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我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头,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此刻他们却一个个之后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之后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汲黯认为提拔人才必须要论资排辈,反对之后居上,是不可取的。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三):

  战国时期,楚将昭阳率精锐之师攻打魏国,连战皆捷,攻克八座城池。昭阳得意之余欲率军趁胜攻伐齐国。楚将陈轸见部队连续激战,虽情绪高昂,却已是疲惫之师,急需休整,便竭力劝阻昭阳伐齐,并讲了一个故事:

  楚国有个庙宇主人春祭,赏赐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难以分配,此时有人提议说:"仅这一壶酒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在地上画蛇,看谁先画好,谁就独喝此壶酒!"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约定时间,大家同时开始在地上画蛇,其中有个人画得最快,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了他。

  但他看其他人都还没有画好,得意之余,便想表现自我,显示自我的本领,于是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提笔,别出心裁地说:"我还要替蛇画几只脚哪!",正当他提笔给蛇画脚的时候,其中一人却已将蛇画好,伸手夺过正在加画蛇足人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何必替他画脚呢?"说罢,便张口喝起酒来,画蛇脚的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边,懊丧地看着别人喝酒。

  陈轸的'意思是说,楚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此刻正是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军队能够养精蓄锐,我们也可受到楚王的赏赐和人们的赞扬;如以疲惫之师,攻打有备的齐国,一旦失败,就会前功尽弃,遭到楚王的处罚和人们的唾骂。

  “画蛇添足”就用来比喻多此一举或弄巧成拙。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四):

  南朝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生性诚恳老实,又是饱学之士,待人忠实厚道,从不跟人家耍心眼。吕僧珍的家教极严,他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注意监督,所以他家构成了优良的家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待人和气、品行端正。吕僧珍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个正直的人,他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的威胁利诱,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除去这块心病。最终,季雅被革了职。

  季雅被罢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从壮丽的大府第搬了出来。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住下,他颇费了一番心思,离开住所,四处打听,看哪里的住所最贴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从别人口中得知,吕僧珍家是一个君子之家,家风极好,不禁大喜。季雅来到吕家附近,发现吕家子弟个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果然名不虚传。说来也巧,吕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别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卖掉。季雅赶快去找这家要卖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万钱的.高价买房,那家人很是满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于是季雅将家眷接来,就在那里住下了。

  吕僧珍过来拜访这家新邻居。两人寒暄一番,谈了一会儿话,吕僧珍问季雅:“先生买这幢宅院,花了多少钱呢”季雅据实回答,吕僧珍很吃惊:“据我所知,这处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样价钱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说:“我这钱里面,100万钱是用来买宅院的,1000万钱是用来买您这位道德高尚、治家严谨的好邻居的啊!”

  季雅宁肯出高得惊人的价钱,也要选一个好邻居,这是因为他明白好邻居会给他的家庭带来良好的影响。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环境对于一个人各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当万分珍惜身边的良师益友。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五):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十分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先,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那里迷了路。正当他应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此刻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必须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可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所以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感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此刻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阳光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当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此刻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明白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能够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当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当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六):

  传说古代有一个十分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普天之下,能够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里捞针一样,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连个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一个宦宫看到国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怏怏不乐,便自告奋勇地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只须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届时定会如愿以偿。”国君见他态度诚恳、语气坚定、仿佛有取胜的秘诀,所以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宦官东奔西走,用了3个月时间,总算打听到千里马的踪迹。可是当宦官见到那匹马时,马却死了。

  虽然这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可是宦官并不灰心。马虽然死了,但它却能证明千里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确有千里马,就用不着担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马。想到那里,宦官更增添了找千里马的信心。他当即用500金买下了那匹死马的头,兴冲冲地带着马头回去面见国君。宦官见了国君,开口就说:“我已经为您找到了千里马!”国君听了大喜。他迫不及待地问道:“马在哪里?快牵来给我看!”宦官从容地打开包裹,把马头献到国君面前。看上去虽说是一匹气度非凡的骏马的头,然而毕竟是死马!那马惨淡无神的面容和散发的腥臭使国君禁不住一阵恶心。猛然间,国君的脸色阴沉下来。他愤怒地说道:“我要的是能载我驰骋沙场、云游四方、日行千里的活马,而你却花500金的'大价钱买一个死马的头。你拿死马的头献给我,到底居心何在?!”宦官不慌不忙地说:“请国君不要生气,听我细说分明。世上的千里马数量稀少,不是在养马场和马市上轻易见得到的。我花了3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才遇见一匹这样的马,用500金买下死马的头,仅仅是为了抓住一次难得的机会。这马头能够向大家证明千里马并不是子虚乌有,只要我们有决心去找,就必须能找到;用500金买一匹死马的头,等于向天下发出一个信号。这能够向人

  们昭示国君买千里马的诚意和决心。如果这一消息传扬开去,即使有千里马藏匿于深山密林、海角天涯,养马人听到了君王是真心买马,必定会主动牵马纷至沓来。”

  果然不出宦官所料,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

  这则寓言经过价值500金的马头使国君众望所归,招至卖马人纷至沓来的故事,说明为了做成一件大事,首先必须要有诚意和耐心。而一个人谋事的决心,不仅仅是反映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应当用实际行动来体现。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七):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我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明白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我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八):

  冬天如期到来,寒气笼罩了整个世界。每到冬天,气温下降到7-8℃时,就是蛇开始冬眠的时候了。冬眠时,为了更暖和一点,往往有几十上百条同种或不一样种类的蛇群集在一齐。然而也有那些没来得及和同伴聚集到一齐而独自冬眠的蛇。

  这不,有一条小毒蛇还独自在外寻找食物呢,因为它还没有储存到足够的脂肪以备过冬,如果此刻冬眠了,明年就醒不来了。这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要么冻死,要么饿死。很不幸,当这条小蛇还在寻找食物时,天空飘起了小雪,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了。本来寻找食物就费了不少体力,再加上天气寒冷,小蛇冻得失去了知觉,再不能爬了,它便静静地躺在路边。

  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看到了这条被冻僵的小蛇,由于天性善良,农夫起了怜悯之心,捡起小蛇放进了自我的衣服里,想用自我的体温来温暖可怜的小蛇。

  在农夫衣服里的小蛇渐渐暖和起来,恢复了知觉。当它醒来时,发现自我就在农夫的胸口,凭着本能,它咬了农夫一口,然后爬出农夫的衣服,逃走了。

  由于小蛇有毒,胸口被咬之后的.农夫感到一阵剧痛,最终不幸中毒而死。小蛇逃走之后也没有找到食物,还是被冻死了。

  在去天堂和地狱的路上,小蛇的灵魂和农夫的灵魂相遇了。农夫问小蛇:“我救了你的性命,你为什么恩将仇报,反而咬了我把我毒死呢”

  小蛇说:“我是一条毒蛇,咬人是我天生的本能。你的死是由于你自我的'无知,难道你不明白蛇本来就是冷血动物吗”

  之后,农夫的灵魂去了天堂,毒蛇去了地狱。

  之后又有人从这个故事里理解出了另一番寓意,善良的人往往不能被人们理解,但大爱能终将战胜一切阴险狡诈。正如许多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再坏的恶人,最终也会被善良的人所感化。这又是从感性的角度去理解的。抱着对人性本善良的期待,去结交身边的每一个人,去感受每一个人身上的温度和善意。

  中国寓言故事(三十九):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景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样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我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此刻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那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所以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我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能够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我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我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景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景,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代替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很多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景,天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我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哪里突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赵括纸上谈兵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看来,教条主义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一):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景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明白这个情景。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先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能够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之后,情景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景下仍按原先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景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当随着客观情景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景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二):

  公孙仪做过鲁国的相国,他很爱吃鱼,所以全国上下听说他的爱好后,纷纷买鱼前来讨好他。可不论什么人来送鱼,也不论送的什么鱼,公孙仪从来都不理解。

  公孙仪的一个学生见了,就劝他道:“先生,既然您爱吃鱼,可为什么又不愿意理解别人送给您的.鱼呢?”公孙仪答道:“恰恰就是因为我爱吃鱼,我才不理解人家送的鱼。如果我此刻理解别人送的鱼,到时候就必须会迁就送鱼的人;既然迁就了送鱼的人,就会歪曲法律。我是执法的人,如果我知法而又违法,就会被罢免相国的职务。一旦我的相国职务被罢免了,既便我喜欢吃鱼,这些送鱼的`人也不会送鱼给我了。而那时我已被罢了官,也没钱自我去买鱼。可是如果我此刻不理解这些人送的鱼,就不会贪赃枉法,不会循私情,那么也就不会被罢官免职了。这样就算我不理解别人的鱼,我爱吃鱼的口味一辈子不变,我照样能够用自我的俸禄买鱼吃。”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三):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齐坐在院子里乘凉,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静,仅有一只蜡烛在闪着亮,林子同客人一齐谈古论今,大家都对人生感叹不已。

  这时,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翅膀,绕着烛光飞来飞去,还发出细小的嘶嘶声,林子用扇子驱赶飞蛾,它便飞走了。可是刚过一会儿,它又飞过来了,林子又用扇子赶走蛾虫,它飞走不一会又飞回来,并且一个劲地朝蜡烛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这样赶走又飞来,赶走又飞来,反复七八次了。最终,蛾虫的翅膀被烛火燎焦了,它再也飞不动了,落在地上,焦头烂额,还在不甘心地挣扎着那已经烤得残破的翅膀,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

  看了飞蛾的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对客人说:“你看这飞蛾扑火该多愚蠢啊!火本来是烧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落得这般下场!”

  客人也有同感地叹道:“谁说不是呢?可是,人比飞蛾更甚啊!”

  林子说:“是的,世上的.声色利欲,引得人们拼命去争夺追逐,何止像这飞蛾扑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怀疑、毁灭了身躯而不后悔的人,岂不是也像这蛾虫一样可悲可怜又落人讥笑吗?”

  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投火一般。飞蛾投火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吗?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四):

  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人生病之后,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少时间就痊愈了。可是,扁鹊却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俩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所以只需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便能解决问题。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并随同你们身体的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样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作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有很多的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坐失良机。”之后,他又转向齐婴:“那么你呢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简单,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事少用心计,却喜欢独断专行。”最终,扁鹊对他俩说:“此刻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能够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愿意理解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他们二人分别喝下一种麻醉的药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这其间,扁鹊便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完毕之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苏醒转来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他们一同辞谢了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换,结果公扈就回到了齐婴的家,而齐婴则回到了公扈的家。这两家的.老婆小孩都不认识回家的人,于是都发生了争吵。公扈、齐婴无法可想,只好请扁鹊出面解释。扁鹊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这两家人,这样才使争吵得以平息。

  这则寓言故事是借用神医扁鹊的名义,用换心术来打比方,说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我之短,他就会逐渐趋向完美。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五):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十分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一样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气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样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能够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此刻,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六):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先,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齐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最终,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提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我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向深入井中。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能够抓住月亮了。众猴想,这下我们总能够把月亮捞上来了。它们很是高兴。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样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倒挂了半天的猴们觉得很累,都有点支持不住了。有的开始埋怨说:“快些捞呀,怎样还没捞起来呢?”有的叫着:“妈呀,我挂不住啦!挂不住啦!”

  老猴子也渐渐腰酸腿疼,它猛一抬头,忽然发现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声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呢!”

  众猴都抬头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于众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当真,所以空忙一气,又愚蠢又可笑。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七):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终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八):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齐去打猎。

  曹操为了显示自我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

  汉献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

  南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南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将士们见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为是献帝射的,都高呼“万岁”,曹操得意地站到献帝前理解欢呼。

  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要拍马刀砍曹操,刘备忙暗示他不可轻举妄动。事后,关云长问刘备为什么不让杀曹操,他说:“投鼠忌器,他身边还有献帝呢。”

  “投鼠忌器”的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中国寓言故事(四十九):

  岳飞曾奉宋高宗之命,招抚岭表一带的曹成。曹成不服从,岳飞上奏给皇帝说:“群盗力最强大,就会肆意横行。力气削弱,才有可能理解招安。如果不用暴力加以围剿,而希图经过谈判来招降。是不容易的`。”奏后。岳飞率兵进入岭表地区,恰巧抓到曹成派来的间谍,于是把他捆在岳飞帐篷前。岳飞出篷去调遣大军的粮草,一个官吏向他报告说:“粮食已经吃光,怎样办”岳飞故意大声说:“那么准备回到茶陵吧!”过了一会儿岳飞回头看了这个间谍一眼,假装很失意的样貌,跺着脚走进帐中。同时暗暗命令手下,设法让间谍逃走。爵飞估计间谍回去报告曹成必须要来追击。就下令立即开饭,饱食为度,然后迅速行军绕过山岭。不到天亮,已逼近曹成的堡垒。曹军出乎意料,乱作一团,惊呼:“岳家军到了!”岳飞乘乱大破曹军,一连夺取了很多险关隘口。曹成途穷力竭,岳飞这时说:“此刻能够招降了。”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先是自我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我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样,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我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之后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一):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之后,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先,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我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二):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样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能够攻克;之后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我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景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三):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细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里自言自语嘱咐自我:“别忘记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的样貌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事实上,此刻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样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之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四):

  有一个井里,有两只青蛙,他们都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一次暴雨之后,满足了两只青蛙的愿望,井水上涨,两只青蛙跃出井面,一只青蛙问另一只青蛙:“你去哪?“另一只青蛙回答:“我向西。”这只青蛙说:“那我向东。”

  向东的这只青蛙,把家里的什么东西都带起,一蹦一跳的走着平坦的路,由于他有许多的吃的,所以走了一天一夜,就来到了一个城堡里,一进城堡,就传来阵阵喧哗声,又过了一天一夜,他来到了一个小镇上,远远看见一个发光的宫殿,这是,他吃的东西也不多了,慢慢的走向宫殿,又过了一天一夜,着只青蛙最之后到了宫殿前,闻见了香喷喷的蛋糕,立刻蹦了进去,大口大口的吃着,皇上的御厨看见了,将他扔出了宫殿,这只青蛙悲痛的哭了,慢慢的走到了一条街道上,国王驾驶着马车飞奔过来,青蛙刚蹦到中心,马车就驶了过来,扎伤了小青蛙的一条腿,小青蛙哭了,拖着那条腿慢慢的爬了回去,在路中还说到:“早明白带点有用的东西,此刻东西也没了,腿也扎伤了,带点有用的东西,就不会象此刻这样了,自我劳动,自我吃自我劳动的果实,外面的世界太恐怖了,啊!”

  向西的这只青蛙,带了几个藕,就出发了,他翻过了许多山,走了许多弯弯曲曲的路,最之后到了一个农舍里,看见一只大公鸡带者自我的小孩来回走动,啄小虫,还看见一条看门狗,这是,小青蛙听见了“哞”的一声,回头一看,一个牧羊人守护着一群牛、羊,它还意外的看见一个池塘,他立刻蹦过去,看见许多的.小虫,这是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饭了,于是贪婪的吃着,这时,一只母青蛙蹦了出来,看见了这只青蛙,仿佛遇上了白马王子,立刻冲了过去,和他相爱,于是他们结了婚,生了小孩,这时,小青蛙想起了自我从家带来了藕,立刻种了起来,这样他们有了自我的池塘,最终,他们还给青蛙取了名,如:“小玉,王子,威廉等。”

  这两只青蛙,一只继续当井底之蛙,由于他不劳动,经不起生活的磨难,一只却在一个池塘成了主宰,吃小虫,天天带着儿子和妻子捕食,过着快乐的生活,这是由于这只青蛙热爱劳动,经受得起生活的磨难,所以两只青蛙的后果截然不一样,经过这个故事,“告戒大家必须要热爱劳动,不然什么的得不到”。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五):

  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十分善于弹琴。从他的琴声中能听得出泉水涓涓,也能听得出大海的怒涛,能听得出秋虫唧唧的低鸣,也能听得出小鸟婉转的歌唱。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禁不住眉开眼笑,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不由得突发奇想:“我的琴声,听了的'人都说好,牛会不会也觉得好呢?且让我来试一试。”

  这样想着,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的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拿手曲子。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还是静静地低着头吃它们的草,丝毫没有反应,就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听到过什么一样。

  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虹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间杂有一头小牛“哞哞”的叫声。

  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去地倾听着琴声。

  牛最终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一样事物的不一样特点,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方法。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六):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能够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景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我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我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之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竭泽而渔”的成语。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七):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不仅仅相貌难看,并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日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貌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所以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貌,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貌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立刻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立刻拉着妻、带着小孩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明白西施皱眉的样貌很美,却不明白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貌,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八):

  战国时代有个哲学家名叫巫马子,他有一次对墨子说:“您提倡兼爱哲学,主张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当团结友爱、平等相待,可是却没能给别人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我主张各人顾各人,人人自行其是,独来独往,也没听说伤害了谁。我们两人迥然不一样的哲学主张,目前都还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社会效果来,可是为什么您总是认为仅有自我的理论是对的,而要全盘否定我的理论呢”

  墨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巫马子的提问,而是另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假如此刻有人在那里放火,一个人看到后赶紧去提水,准备把火浇灭;而另一个人则打算往火里添柴,期望这火势越烧越旺。可是,这两个人此刻仅仅只是在心里这样想,一时还未付诸行动。那么请问,您对这两个人作何评价呢”

  巫马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当然认为那个准备提水灭火的是好人,而想在火上添柴的人则是居心叵测、需要提防的。”

  墨子于是笑了,他说:“对呀!这就说明我们议人论事不能忽视其动机。而今,我主张兼爱天下的动机是好的,所以我肯定它;而您主张不爱天下的动机则令人费解,所以我当然要否定它。”

  墨子与巫马子的这场论辩证明:在一般情景下,人们确定一件事的.好坏,当然主要是看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但有时当某人的计划、打算尚未付诸实行时,我们也能够从他提出的.这一计划、打算的动机出发,推断其效果的好坏。这就是哲学上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九):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阳光,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

  蚌对鹬鸟说:"今日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一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自我,并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我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然觉得每一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明白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我不付出奋力,企图依靠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一):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一样。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明白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明白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最终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明白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必须的条件下,坏事能够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二):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我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日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我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约公元前390-前305),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当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为齐宣王客卿。他死后,门徒把他的著述修改为《孟子》。《孟子》和论语一样,是问答语录体,但篇幅略长。书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风趣幽默,标志着中国寓言的成熟。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三):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一样啊。此刻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四):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之后,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先,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我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五):

  小灰熊离开家,到山野去觅食。

  走着走着,无意中发现岩缝中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它好惊奇,听母亲说,宝石可是贵重的东西,能值好多钱呢。

  小灰熊把宝石捧在手上,朝哪搁呢自我还得要采摘果子哪!它想了想,要不,先找个地方藏起来,过几天再来取。

  想到这,小灰熊摘了片树叶把红宝石包好,藏进了附近的石洞里,又在洞口做了个记号。

  藏好了宝石,小灰熊高高兴兴采果子去了。

  没走多远,遇到了外出游玩的小沙狐,小灰熊兴致勃勃地把藏宝的消息告诉了它,并叮嘱道:“这事仅有你一个明白,千万要保密。”

  小灰熊告别了小沙狐,又朝前走,走着走着,又遇到了去河边喝水的小狗獾[huān],小灰熊乐滋滋地把藏宝的.消息告诉了它,并再三交待道:“这事仅有你明白。千万要保密,不能对别人说呀。”

  小灰熊告别了小狗獾,又朝前走,走着走着,又遇到了外出溜达的小狸鼠,小灰熊神秘兮兮地把藏宝的消息告诉了它,并连声提醒道:“这事仅有你明白,千万要保密,别往外讲呀!”

  就这样,小灰熊一路上又遇到了小花鹿、小山羊、小灵猫、小瘦猴,都同样把藏宝的事跟它们说了,并让它们千万要保密……

  过了几天,小灰熊来到藏宝的石洞,打算把红宝石取回家交给母亲,可找遍了整个石洞也没找到,红宝石怎样不见了。

  “红宝石被谁拿走了呢虽然我告诉了那么多小伙伴,可它们都答应要保守秘密的呀!”这会儿小灰熊呆呆地怔在那里,它不明白做错了什么事。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六):

  星期天,我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里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拔苗助长……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守株待兔”了。

  从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以种田为生。有一天,那个农夫正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兔子飞快地奔跑过来,那兔子慌不择路,竟然“砰”的一声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当场死了。农夫心里美极了。他捡起那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回家了,和家人饱餐了一顿美味的兔肉。农夫心里想:要是我每一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的话,那我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种田了。于是他就天天坐在树旁等者捡撞死的兔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一只兔子也没有捡到,因为他很久没种田了,地里已经长满了荒草。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我觉得我们小朋友可不能象这农夫一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可能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七):

  有一天,小军来到草坪上放风筝,风筝随着风升上天空。两只小鸟看了说:“哎呀,快看风筝飞得多高啊!”

  风筝听了骄傲起来,它对小鸟说:“我们来比一比,看谁飞得高好不好?”

  小鸟说:“好啊。”

  小鸟使劲一飞,一下子就比風筝飞得高了。

  风筝心想:要不是绳子拴住我,我肯定会比小鸟飞得高。风筝就使劲一挣,绳子断了,这时一阵狂风吹过,风筝一下子比小鸟飞得高了。这时,它多得意呀!

  可是,风停了,风筝就直掉下来,一头栽进了水塘,它悲痛地哭了。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八):

  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自我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后,想起自我醉酒回家时在路上吃的苦头,把儿子狠狠训斥了一顿。他气愤地对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你有孝敬我的义务。可是昨日你在路上让我吃尽了苦头。我问你,这究竟是因为我平日对你不够慈爱,还是因为你生了别的什么坏心"

  老人的儿子一听这话,像是在晴天里听见一声霹雳。这到底是哪来的事呢老人的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他悲痛地落着泪、磕着头,对父亲叹息地说:"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对您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呢昨日您出门不久,我就到东乡找人收债去了。您从集市走回家的那一阵子,我还在东乡办事。您如果不相信,能够到东乡去问一问。"

  老人明白自我的儿子素来诚实、孝顺,所以相信了他的话。可是那个长得很像自我儿子的人到底是谁呢老人想着想着,一转念记起了黎丘鬼怪。他恍然大悟地说:"对了,必须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鬼怪作的孽!"说到那里,老人忽然心生一计。他打算次日先到集市上喝个烂醉,然后趁着酒兴在回家的.路上刺杀那个黎丘鬼怪。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他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的儿子因为担心父亲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这个时候从家里出来,沿着通往集市的那条路去接父亲。老人远远望见儿子向自我走来,以为又是上次碰到的那个鬼怪。等他的儿子走近的时候,老人拔剑刺了过去。这位老人由于被貌似自我儿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终竟误杀了自我的亲生儿子。

  看来,当人们不辨真伪时,欺诈的鬼蜮伎俩容易得逞,而善良诚实反遭戕害,真是可悲呀。

  中国寓言故事(六十九):

  这是个关于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美丽传说。

  李白小的时候十分调皮,不喜欢读书。一天他在河边玩耍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妇人拿着一根铁棒在大石头上磨。李白十分好奇,问那个老妇人:“你在干什么呀,老奶奶”

  老妇人边磨边说:“在磨铁棒。”

  “磨这个干什么用啊”李白又问。

  “做一根绣花针。”老妇人回答。

  “什么!”小李白听糊涂了。“你想把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可是这要花好多年啊!”

  “这没有关系只要我坚持下去,世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我必须能把铁棒磨成针的。”

  老妇人的话深深打动了李白。从此,他认真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

  年轻的艾伦·坡从事诗歌创作,十分的穷困潦倒,甚至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有一天他将自我创作的诗歌《乌鸦》送到修改部去投稿,但等到的.仍然是一张冷冰冰的退稿通知单,而当时他的处境也让修改们感到心酸,于是修改们就象征性地施舍给他几个便士……而之后,艾伦·坡最终凭借自我的奋力而成名,可是被退回的《乌鸦》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寓意:如何理解人生价值的真谛人生价值的实现到底是以“贡献”为标准还是以“索取”为标准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一):

  唐代有一位的学者,他喜欢四处游历,考察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一回,他遇到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告诉他说:“在我们四川的南部,天气不好,一年四季都是阴雨绵绵,很少有放晴的时候。我们那里的狗也习惯了这种阴雨天。偶尔地,遇到阳光出来的`时候,狗都以为是一个怪物挂在天上,惊恐万状,就仰天狂叫不已,景象十分趣味。”

  这位学者不信,疑惑地说:“狗虽然是愚笨的动物,但也还不至于大惊小怪到这种地步吧,您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

  之后,过了些年,这位学者一路来到了温暖的南方,在那里住了下来。

  南方的冬天一点也不冷,下雪天更是十分罕见。这位学者赶得也巧,在他来到南方的第二年冬天,天气变得反常起来,比以往的冬天寒冷得多。

  寒冷的日子持续了一些时候,到最终竟然下起雪来,并且下得还很大。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好几天,越过了南岭,像一床铺天盖地的大棉絮一样,把南部地区的好几个州都覆盖了起来。

  那些天,这几个州的狗都十分惶恐,纷纷狂吠不休,到处胡乱地又跑又窜,没有个静下来的时候。过了些日子,天气晴了,雪也渐渐化了,大地又显露了出来,这些狗才最终又恢复了平静。

  看到这种情景,这位学者才真正相信了几年前那位老先生的话。

  出阳光、下大雪虽然在四川和南方算是比较特殊的气候现象,但群狗如此又叫又闹、反应强烈,实在是少见多怪。我们在生活和处事中,总会遇上一些不太常见的事,这时候就需要坚持冷静理智的头脑,慢慢适应新生事物,不要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二):

  老鼠国王有一个小女儿,国王可喜欢它了。

  小老鼠们偷了好多花生,蚕豆,给老鼠公主吃。可老鼠公主一脚就把它们踢得老远,说:“这些东西硬邦邦的,我的牙都咬酸了!”

  老鼠国王赶紧命令小老鼠们:“快换些软的食物来!”

  小老鼠们只好偷来面包,蛋糕,绿豆糕......老鼠公主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

  过了几天,老鼠公主又对老鼠国王说:“父亲,蛋糕,面包还得用牙齿咬,累死了,最好吃饭的时候,连嘴巴都不用动。”

  老鼠国王又命令小老鼠们去偷糖果,老鼠公主乐得跳起了老鼠舞。

  不久,老鼠公主的牙齿长得可长了。小老鼠们对它说:“快吃些硬的食物磨磨牙吧!要不,它会越长越长的。”可老鼠公主翻着白眼说:“不要你们管!”

  不久,老鼠公主的牙齿越长越长,长得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老鼠国王搂着老鼠公主哭了,它说:“小宝贝,都是我不好!”

  老鼠公主哭得更悲痛了,它想说什么,可又说不出来。因为它的牙齿太长了,嘴巴只能这么一向张着。

  <懒惰的老鼠公主>是给懒惰的小孩的。父母过度关心,事事代劳是小孩懒惰的主要成因。不要总对小孩说:这些事不需要你做,你太小,做不好。如果你不让小孩尝试,他就永久没有做好的'机会。让小孩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一齐参加大扫除,参加家庭会议。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会在这些不起眼的活动中培养出来。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三):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日的午餐又能够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明白今日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必须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能够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貌。”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我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此刻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明白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我,反而所以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并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四):

  狮子袭击斑马群,获一怀孕的斑马而食之,悲痛欲绝的公斑马为此告到了法庭。然而,公斑马万万没有料到,法官们非但不愿理解这桩状子,反而将他围了起来。

  “当今是优胜劣汰的时代,”狐狸法官说,“你妻落入狮腹,正好说明她是劣等斑马。如果要怪的话,也只能怪她自我!”

  “既然其他斑马都安然无恙,”猫法官说,“为何唯独你的妻子要遭此下场呢显然,她是死有余辜的!”

  “作为丈夫,”熊法官说,“你应当好好保护妻子才对,怎样能够只顾自我跑呢可见,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

  “既然你妻子怀了孕,”驴法官说,“为什么你不勇于牺牲自我,去主动顶替妻子落入狮腹呢毫无疑问,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卑鄙小人!”

  应对着这些突如其来的'斥责,公斑马被搞得晕头转向。末了,他十分疑惑地对法官们说:“诸位大人,我是因为妻子遭到不幸才来告状的,为什么你们一个个要对我和我无辜的妻子指三道四,却丝毫不敢去谴责和惩罚那个吃了我妻子的狮子呢”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五):

  小猫和孔雀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住在森林里,每一天形影不离,生活得很欢乐。

  小猫喜欢孔雀漂亮的大尾巴,孔雀羡慕小猫灵巧的长尾巴,于是它们去找会施展魔法的狮子大王。想让狮子大王将他们的尾巴互换。

  于是小猫和孔雀就高兴的找到了狮子大王,对狮子大王说:“敬重的狮子大王。我们都喜欢对方的尾巴,你能让我们的尾巴互换吗”

  狮子大王得知来意后,笑着点头答应了。它默念咒语,之后大喊一声:“变!”小猫和孔雀的尾巴果然互换了。

  小猫喜滋滋地回到家,得意扬扬地照着镜子,欣赏着漂亮的新尾巴。

  这时一只小老鼠出来偷东西,小猫大喝一声,猛地扑上去,可新尾巴像一把大扇子,使小猫的动作变得慢腾腾的。

  小老鼠“吱吱”地笑着,大摇大摆地逃走了!小猫气得直跺脚。

  孔雀兴冲冲地回到家。可父亲母亲见孔雀的尾巴变得毛茸茸的,觉得它不是自我的小孩,硬是不让它进门,急得孔雀哇哇大哭。

  这时,小猫和孔雀才意识到适合自我的才是的!

  第二天,小猫见到了孔雀,和孔雀讲了它的.经历。并告诉孔雀,它明白了还是自我的尾巴最适合自我。想要找狮子大王换回来。

  孔雀听了,立刻也说了它自我的经历,也想将自我的尾巴换回来。

  于是,他们两又找到了狮子大王,对狮子大王说:“敬重的狮子大王,我们明白了,对方的尾巴虽然好,可是不是自我的,不适合自我,我们想将自我的尾巴换回来,能够吗”

  狮子大王说:“你们最终明白了,别人的不必须是好的。”狮子大王又施了咒语,将他们两的尾巴换了回来。小猫和孔雀看到自我的尾巴又回到了自我的身上,别提有多高兴了。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六):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下了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喜鹊母亲每一天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小孩们吃。虽然喜鹊母亲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快乐。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鹊母亲在出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了,它再也回不来了。它那两个可怜的小孩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也没见到它们的母亲回来,失去母亲的.小鹊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声音十分凄凉。

  小鹊的哭声传到邻居喜鹊家里,这家的母亲立刻对自我的小孩们说:“你们听,我们邻居家的小鹊哭得多悲痛啊!我过去看看,你们乖乖地在家呆着别动,等我回来!”说完,喜鹊母亲离开了自我的小孩们,很快飞到了喜鹊孤儿的家中。

  看到邻居家的喜鹊母亲,两只小鹊哭得更悲痛了,它们向喜鹊母亲哭诉自我失去了母亲。邻居家的喜鹊母亲怜悯地抚摸着小鹊说:“小孩们,别哭了!今后我就是你们的母亲,你们就是我的小孩!走,到我们家去吧!”于是喜鹊母亲把这两只小鹊一个个叼起来,放进自我的巢里,还嘱咐自我的小孩,要好好和这两只小鹊一齐生活、玩耍。此刻,它们的家虽然有些挤,但大家相亲相爱,过得也很欢乐。失去了母亲的两只小鹊受到这家喜鹊母亲的照顾,它们也把那里当做了自我的家。喜鹊母亲的生活负担增加了一倍,它每一天更辛苦了,可它毫无怨言。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却能如此懂得怜悯、爱护弱者,这样讲仁讲义。而我们有些人却毫无人性,不仁不义,所以,他们是连禽兽都不如的。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七):

  但小羊并不这么想,它懊恼:“为什么狼不索性将我的性命全部拿去,这样我也好解脱了,如今剩下这半条腿,有什么用?”

  这一天阳光明媚,羊母亲推着小羊来到草地上晒阳光,期望温暖的阳光能够稍稍缓解它内心的惆怅。

  应对美景,小羊并不觉得很好,反而感觉更糟,世间万物如此完美,唯独它是有缺陷的那个。

  它只是呆呆的坐着,这时候,一只猴子跳入了它的视线。猴子看上去十分欢乐,一边跳跃一边唱歌,接下来,小羊发现了让它十分惊讶的`事情,这只猴子竟然瞎了一只眼睛。

  小羊迷惑不解,为什么这只猴子瞎了一只眼睛,还能这么的欢乐?它推着轮椅,上前去,然后问:“你为什么这么快活?”

  猴子停下来,想了想,说:“你是指我的眼睛吗?”

  小羊点点头。

  猴子说:“因为我一只眼睛也能看见整个世界啊!既然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那为什么不去享受呢?”

  小羊心里一惊,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八):

  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我的模样。他觉得自我长得的确与众不一样、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样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我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日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作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认为自我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我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我,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我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我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我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终,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先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必须要坚持清醒的头脑,异常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中国寓言故事(七十九):

  很久很久以前,猎户家里有这么两把斧子,一把金斧子,一把银斧子。他们俩十分要好,简直是形影不离。

  忽然一天夜里,一伙强盗进了猎户家里,打伤了猎人,抢走了两把斧子。在逃跑的路上,他们不细心把金斧子弄丢了。之后,金斧子被一位忠贞爱国的将军见到了。金斧子跟着将军一齐转战四方,风餐露宿,最终杀敌无数,保家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深的将军的喜爱。

  您也许忍不住会问了:那之后银斧子怎样样了?可怜的银斧子呀,只能在强盗头子手里,跟着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成了远近闻名的恶棍,被无数人唾骂。

  也不明白过了多少年,将军率领部队围剿强盗的老巢。双方激战了很久,强盗死伤惨重,几乎快要全军覆没了。傍晚时分天色暗淡,将军挥舞着灿灿发光的金斧子,带领精兵良将奋勇杀敌,最终消灭了十恶不赦的强盗团伙。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金斧子一眼认出了多年前的好朋友--银斧子,他们抱头痛哭,互相诉说着自我这么多年来的遭遇。金斧子把银斧子带到了将军面前,请求将军高抬贵手,不要毁掉银斧子。从此,两个好朋友又能在一齐了,银斧子再也不用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金斧子和银斧子团结互助,成了将军最得力的助手,立下了一个又一个赫赫的战功,被人们交口称赞。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

  有一次齐桓公骑马出游,来到野外山林之中,忽见远处有一只老虎挡道。齐桓公正打算绕道前行时,不想那只老虎倒先伏在了地上,竟然一动也不敢动。于是,齐桓公一行得以从老虎身边飞驰而过,打猎满载而归。

  齐桓公回宫后,便问管仲:“今日我骑马外出,老虎见了我竟吓得不敢往前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答道:“我想,您可能骑的是一匹毛色驳杂的高头大马,迎着正在升起的阳光奔跑吧”

  齐桓公赶紧点头:“正是这般情景。”

  管仲于是分析说:“这种马飞驰起来很像一种叫做‘驳’(bo)的猛兽,而驳是专以虎豹为食的。那只老虎以为您骑的是驳,它又怎样能不害怕呢”

  这则寓言说明,老虎被像驳之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错误的确定,于是将自我给吓住了。聪明的.人类则应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使自我的认识一步步地接近于客观的实际。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一):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细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里自言自语嘱咐自我:“别忘记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的.样貌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事实上,此刻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样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之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二):

  有只孔雀长着一身五彩斑斓的羽毛,动物们都夸它是那里最美丽的鸟了。孔雀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它觉得没有谁能配得上和它做朋友,从不理睬别的小动物们,每一天高傲地昂着头,在森林里走来走去,炫耀它的美丽。

  这天孔雀又像往常一样迈着方步,高傲地展示它美丽的羽毛,正巧被一只正在觅食的狮子看到,狮子从来没见过孔雀,心想这是什么东西,羽毛这么漂亮,它的肉也必须滑嫩可口。于是狮子就紧紧地跟在孔雀身后,孔雀一点没发觉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忽然狮子猛地向前一跃,把孔雀牢牢地扑在自我的`身子下,这时孔雀惊呆了,想飞已来不及了,于是用哀求的口吻叫狮子把它放了。

  狮子哪能听它的话,孔雀见哀求没用,就拼命地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正好它的呼喊声被不远处的刺猬听到,刺猬忙把身子一卷,变成一个刺球,飞快地朝声音的来源处滚,一看,狮子张大嘴正准备吃掉孔雀。

  剌猬急忙说:“狮子大王,你看它的羽毛这么漂亮,不如在你吃它之前,让我从她的身上挑上几根漂亮的羽毛,做把扇子送给你。”

  狮子想,反正它也跑不掉,我还能够得一把扇子,顺便把这个肉平乎的家伙也吃掉。于是狮子松开了爪子,刺猬忙喊道:“孔雀快跑!”孔雀这时才回过神来,慌忙扑打着翅膀逃走了。

  狮子十分生气,转过身来扑向刺猬,可是刺猬全身都是剌,狮子的爪子被扎得鲜血直冒,用嘴去咬,又把它的嘴戳得满口是血,狮子拿刺猬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忍痛走了。

  孔雀看到狮子离开后,从远处跑来,对刺猬说:“感谢你救了我,以前是我不对,此刻我能够和你做朋友吗”剌猬笑着说:“当然能够啦!”

  从此以后,孔雀改掉它的坏毛病,和别的小动物也都成了好朋友。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三):

  一片草原上,狮子对蜗牛说:“小蜗牛,跟我学捕猎吧,怎样样?”

  蜗牛问:“您会飞吗?”

  狮子摇着头说:“不会。”

  蜗牛说:“你不会飞就不能做我的师傅。”说完,就不理睬狮子了,自个儿向前爬去。

  一只黄莺飞过来:“蜗牛,蜗牛,跟我学唱歌怎样样?”

  蜗牛问:“您会游泳吗?”黄莺摇摇头说:“不会。”

  蜗牛说:“你也不是全才呀。”说完,又向前爬去。

  蜗牛爬得累极了,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他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世界上没全才师傅呢?”大树听见了说:“哈哈,世界上哪有什么全才啊!如果你原先一个一个慢慢学得话就都会学成功了!”

  蜗牛听了大树说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四):

  墨子在经过一家染坊时,看见工匠们将雪白的丝织品分别放进热气腾腾的染缸里,浸泡良久后取出,在晾晒时就变成不一样颜色的织物了。工匠们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认真。

  墨子仔细地观察了染丝的全过程后,顿有所悟,不觉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本来都是雪白的丝织品,而今放到青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青色,放到黄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黄色。所用的`颜料不一样,染出来的颜色也随之不一样。如果我们将白丝先后放到五种不一样颜色的染缸里各染一遍,它就会改变五次颜色了。如此看来,染丝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谨慎从事啊。"

  之后,墨子又从染丝的原理引伸开去,进一步产生联想,从而深深地感到,其实在人世间,不仅仅是染丝与染缸的颜料有关,即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也存在着一个会染上什么颜色的问题吗

  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纯洁无瑕的青少年,当他身处五颜六色的社会大染缸之中时,必须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择善而从,以促使自我更健康地长大。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五):

  水牛自恃体强力健,还有一对令人生畏的犄角,所以在动物界霸气十足目空一切。

  这天,水牛看见松鼠在松树上跳上跳下,敏捷地攀援树枝尽情快活地玩耍,顿觉满心不舒服,它沉下脸斥责小松鼠:“你这小家伙逞什么能,难道就你能上树,这树上只能任你玩耍吗”

  “您别生气老前辈,”松鼠陪着笑脸对水牛说:“我们各有各的本领,正如您能耕地能游泳,我却望尘莫及一样。这上树是我的拿手好戏,别小看它,没有专门训练是上不了树的。”

  “胡说!上树有什么了不起。”水牛瞪起一双灯泡似的`大眼睛吼了起来:“凭我的力气能征服一切,难道就不能征服这小小一棵树吗”

  “这不是靠力气,而是靠技巧,”松鼠继续解释:“我之所以能在树上灵活自由地运动,那是因为我祖祖辈辈就生在树上,上树的规律了如指掌,攀援的技术应用自如,加上平时我不断刻苦煅炼,所以……”

  “住口!你敢瞧不起我”水牛勃然大怒打断松鼠的话:“连百兽大王都佩服我的力气,让我主宰大地,你却要百般阻拦我上树好!今日我就当着你的面上树给你看,等我上了树再慢慢教训你,也让你明白我的厉害,以后好乖乖服从我的管辖。”

  水牛说完就气呼呼地往树上爬,松鼠吓得躲在一旁呆望着发怒的水牛上树。

  水牛爬呀爬的,爬了老半天,爬得气喘嘘嘘满头大汗,还是无法爬上,最终它憋住气,猛地往上一跳,好不容易才攀住一根树枝,这真是机遇难逢,它赶忙用尽力气往上缩,不料一来身体笨重,二来用力过猛,只听“咯嚓”一声,碗口粗的树枝被折断了,水牛摔到地上,跌得头破血流还折断一只犄角,躺在地上直哼哼,爬也爬不起来。

  松鼠惊魂未定,望着地上的水牛直摇头:“咳,都这把年纪了还如此气盛。你口口声声号称力大无穷能主宰大地,终究还是不自量力,这下吃了大亏,总该头脑清醒理解教训了吧”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六):

  一个标致秀丽的农村姑娘来赶集。她脸上透着百台和玫瑰,云鬓堆着落日的余晖,嘴唇漾出晨曦的.微笑。

  这个可爱的陌生人一露脸,立刻被一群年轻人尾随和包围了。有人想跟她跳个舞,有人想向她献殷勤。不管是谁都想亲亲她的脸蛋。因为,毕竟这是在集上啊。

  姑娘为他们的举动感到震惊,她把这些年轻人想得很坏,她张口便骂,甚至打了一两个人的耳光,然后拔脚便跑。

  那天黄昏在回家的路上,她自言自语道:“真厌恶,这些人怎样如此地不礼貌,没教养,我实在忍无可忍。”

  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那个秀丽美貌的姑娘对集市和男人想得很多,她便又一次来赶集。她依然脸上透着百合和玫瑰,云鬓堆着落日的余晖,嘴唇漾出晨曦的微笑。

  但这时,年轻人一见她走来,个个转过身子。一整天,她孤零零地没人搭理。

  傍晚,她走在回家的路上,内心里高喊道:“真厌恶,这些年轻人怎样那么不礼貌,没教养,我实在忍无可忍。”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七):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火柴、火石之类的东西,取火十分麻烦,要用特制的工具在选好的木头上钻出火星来。

  有一天夜里,有个魏国人,睡觉睡到一半,肚子疼得醒了。他感到肚子里面好像有千万条小虫钻来钻去,奇痛无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下来,他捂着肚子在床榻上打滚,大声叫看门人说:“阿四,我得了急病了,肚子疼得不行,你快去钻木取火,好赶紧把灯给我点上!”

  那天夜里没有月亮,天色异常暗,屋里更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看门人什么也看不清,只得四下里胡乱摸索。他一下踢飞一个凳子,一下又差点在门槛上绊一跤。一时半会儿还真难找到钻木取火用的工具。

  魏国人越等越不耐烦,不停地大声催促:“你快点呀,怎样连这点小事也办不好呢!”又过了一小会儿,他干脆破口大骂起来:“你这个蠢东西,我平时供你吃供你穿,到了关键时候,你倒什么都不好好做,还不如那条看门狗!”

  看门人听到主人的声声催促,心里十分着急,越着急就越手忙脚乱,之后见主人竟这样不体谅人,说出这么多不堪入耳的`难听话,十分生气,就忿忿不平地说:“您责怪人也太不讲道理了!此刻四周都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您为什么不拿个灯来替我照个亮,好让我找到钻木取火的工具呀!”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八):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先,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此刻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此刻是趁时间还早,可是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我而此刻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我,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中国寓言故事(八十九):

  伊莎辛苦了一天之后酣然入睡。

  一位玲珑的天使飞进窗口找上了她,说:“聪明的伊莎,每个人都应当得到一份适量的聪明和一份适量的愚蠢,可是匆忙中上帝遗漏了你的愚蠢,此刻我给你送来了这份礼物。”“愚蠢礼物”伊莎很不理解,慑于上帝的威严,她接过愚蠢,无可奈何地植入脑中。

  第二天,她平生第一次讲话出了破绽,第一次解题费了思考。她花了一个早晨记住的'一组单词,三五天后也忘了将近一半。她痛恨这份“礼物”。深夜,她偷偷地取出了植入脑中的愚蠢,扔了。

  事隔数天,天使发现给伊莎的那份愚蠢已被扔进了垃圾箱。他飞入伊莎的卧室,义正词严地对她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配额,只是或多或少罢了,每一个完整的人都应当这样。”

  不得已,伊莎重新把那份厌恶的愚蠢捡了回来。可是,她太不愿意自我变成一个不很聪明的人了。她把愚蠢嵌进头发,不让它进入思维。此后,伊莎没有遇上过一道难题,没有考过一次低分,一向坚持着强盛的记忆、出色的思维和优异的成绩。

  但奇怪的是,此后,再也没有一个同伴愿意与她一齐组队去出席专题辩论,因为她的精彩使同伴全成了木鸡;也没有哪个人愿意和她做买卖,因为得利赚钱的总是她;也没人与她谈恋爱,男人们无不怕在她的光环里被比成傻瓜。连下棋打牌也十分没劲,对手总是输得悲痛,偶尔有一两次她给对手点儿面子,下个软着,也很容易看出是她在暗中放人一马,比她胜了还伤害人的自尊。她越来越孤独、空虚,真的也期望有份愚蠢了。可是,聪明成性的脑袋是再也植不进去愚蠢了。她期望能再见一次天使,可天使也“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仅有聪明,伊莎在痛苦中熬过孤单的一生。

  中国寓言故事(九十):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齐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能够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能够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理解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