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小故事

礼仪小故事(精选40篇)

时间:2022-12-20 19:33:13

  礼仪小故事(一):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我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此刻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我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我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礼仪小故事(二):

  尊师

  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启蒙教师陆寅生。陆寅生以前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80多岁的陆教师把张乐平打量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此刻叫张乐平。”陆教师兴奋异常:“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一向没有忘记您!”

  礼仪小故事(三):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之后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十分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并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之后形容尊敬教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

  礼仪小故事(四):

  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个性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礼仪小故事(五):

  “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透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大笨蛋。”林肯应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我的斥责,只说了声“感激”,毫无怒容。

  礼仪小故事(六):

  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所以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我不礼貌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十分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礼仪小故事(七):

  待客与做客

  待客和做客是一种日常礼节,不仅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体现自我的修养。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热情接待,帮父母排座、递茶,及时送上饮品或点心,主动陪客人小朋友玩,不打扰大人的谈话,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我们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做一个礼貌有礼的小主人。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谈吐要礼貌,

  礼仪小故事(八):

  礼仪的楷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礼貌礼貌的楷模。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礼貌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礼貌传统不相称的。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礼貌。

  礼仪小故事(九):

  以尊重换尊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能够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我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简单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务必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十分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礼仪小故事(十):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明白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教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明白,还请教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那里,“避席”是一种十分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教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教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教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礼仪小故事(十一):

  小老鼠的故事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先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日尝到苦头了吧!仅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礼仪小故事(十二):

  一只火鸡和一头公牛在聊天。“我十分想到那棵树顶上去,”火鸡叹口气道,“可是我没有那份力气。”“这样啊,那你为什么不吃点我的粪便呢”公牛答道,“那里面充满了营养。”火鸡吃了一团牛粪,发现它真的使自我有力气到达树的第一个分叉处。第二天,在吃了更多的牛粪以后,火鸡到达了树的第二个分叉处。最终,两星期后,火鸡十分骄傲地站在了树的顶端。但不幸的是,没多久,它就被一个农夫盯上了,并且农夫十分利索地就将火鸡射了下来。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牛粪(狗屎运)也许能使你抵达顶峰,但它不能使你永久呆在那儿。

  礼仪小故事(十三):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教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我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教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明白它能飞;鱼儿,我明白它能游;野兽,我明白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能够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能够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能够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明白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礼仪小故事(十四):

  我们学校每一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齐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一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昌万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仅有陈来保书记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我们还以为他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义门陈”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帝都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明白“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我们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才记起还有两个教师为了送学生过马路没来吃饭。。。。从此以后,我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

  另一件事,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的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教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教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仅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教师好”教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教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教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貌,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后边听了这句话都很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还有一件事,能够说只是一个动作,就是一位教师看见了一张冰棍纸,弯下腰去,拣了起来,扔到了垃圾桶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可是他以身作则,教导我们,他是教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教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教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礼貌的行为。

  经过这几件小事,我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我们应当让学校变成一个到处都是礼貌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我做起,仅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礼仪小故事(十五):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以为自我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明白自我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评析:

  在上述事例中,文化局的那位女同志在接听电话时态度懒散,语气生硬、粗鲁,给人以盛气凌人的感觉。这不仅仅影响到公务的正常办理,并且极大损害了国家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礼仪小故事(十六):

  一家公司的公关部招聘一位职员,许多人参加了角逐。

  公司的面试和笔试都十分繁琐,一轮轮淘汰下来,最终只剩下5个人。

  5个人个个都优秀,都有较好的外表条件和学识,都毕业于名牌大学。

  公司通知5个人,聘用哪个人还得由经理层会议讨论后才能决定。

  于是5个人安心地回家,等待公司最终的决定。

  几天后,其中一位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一封信,信是公司人事部发来的,资料是:“经过公司研究决定,你落聘了,可是我们欣赏你的学识,气质,因为名额有限,实是割爱之举。

  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额,必会优先通知你。

  你所提交的资料录入电脑存档后,不日将邮寄返还于你。

  另外,为感激你对本公司的信任,随寄去本公司产品的优惠券一份。

  祝你开心。

  她在收到电子邮件的一刻,明白自我落聘了,十分悲痛。

  但又为外资公司的诚意所感动,两天后,她收到了寄给她的材料和一份优惠券。

  她十分感动,顺手花了3分钟时间用电子邮件给那家公司发了一封简短的感激信。

  但两个星期后,她收到那家公司的电话,说经过经理层会议讨论,她已被正式录用为该公司职员。

  之后,她才明白,这是公司最终的一道考题。

  公司给其他4个人也发了同样的电子邮件,也送了优惠券,可是回信感激的仅有她一个。

  她能胜出,只可是因为多花了3分钟时间去感激。

  礼仪小故事(十七):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之后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0xx年)一同前往教师家求教。当他来到教师家,见教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教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教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教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之后,“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礼仪小故事(十八):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教师,之后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教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教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教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礼仪小故事(十九):

  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向搬家。它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诉苦。

  老鸽子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我身上的味道啊。”

  寓言启示录:与团队格格不入,问题来自于自我!有些人会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我作对;或者是认为自我“曲高和寡”,一般人无法理解自我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我。像这样的人,必须试着认清自我,试着认真而深刻地反省自我。而一个组织也没必要为了失掉这样一只“鸽子”而遗憾。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领导本事不是天生的,人们完全能够透过后天的奋力获得这种本事。所以,领导者要想成功地改变员工,首先就必须改变自我的领导特质。对领导者而言,出色的管理本事仍然是必需的。领导者拥有这种管理本事,不是为了控制和命令员工,而是为了支持、帮忙员工的发展与长大。在这变幻莫测的全球竞争时代,公司高层与其苦苦追寻“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不如将眼光放远,锁定员工的才智与热情,这是公司取之不尽的宝藏,公司必须找到适当的途径将他们释放出来。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让管理从控制员工,转向为相信员工潜力、鼓舞员工热情。

  礼仪小故事(二十):

  北京林业大学的小刘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这也是她应聘的第一份工作。和求职中屡屡受挫的同学相比,她几乎算一次成功。当别人向她讨教经验时,她说,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在找工作时也适用。

  小刘应聘的第一家单位是美国一家保健品企业。那时,公司只招聘客服助理一人。为顺利进入面试,小刘开始做简历准备。她说,此刻很多大学生从网上下载简历,没有新意,容易被企业冷落。为此,她写简历时,结合招聘职位沟通本事要强的特点,强调自我食品专业出身,性格开朗,尤其突出曾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助理团外联部部长、副主席职位等诸多细节,证明自我沟通本事强,适合客服岗位。

  一周后,小刘和20多名应聘者一道顺利过关。复试时,刘舒颜特意找件整洁的衣服穿上,穿衣问题虽是小节,却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她还特地提前半小时到达,守约不是大事,却能给人严谨的好印象。复试由总经理亲自主持,是一对一的交谈,刘舒颜刚开始也很紧张,因为与她一齐前来的应聘同学比,她的优势并不异常突出。当主考官要求她介绍下你自我有什么特点时,刘舒颜冷静下来。她拿实例回答考官:大三下学期,一边准备六级英语和期末考试,每一天还要抽两小时到社团工作,由于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英语六级考试也顺利经过。

  在学校担任社团工作期间,她负责联系用人单位来学校举办讲座和招聘活动,这对没有任何关系的她是一种挑战。她经常从网上挑选、联系、邀请用人单位,在这个过程中,虽遭遇挫折,却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她较强的抗挫折本事。

  面试完毕时,她把椅子轻轻搬回原位。这时,主持面试的总经理脸上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并热情地说再见。

  因为这个细节,她成为惟一被录用的。招聘经理之后告诉她,面试时,考官都会观察应聘者是否迟到。那天她不但没有迟到,还是应聘人员中唯一一个把椅子搬回原位的应聘者。这个小小的举动决定了她最终的胜出。

  礼仪小故事(二十一):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走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日,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礼仪小故事(二十二):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样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我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齐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先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礼仪小故事(二十三):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最终断了气。杨香的父亲最终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礼仪小故事(二十四):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忙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十分生气。

  原先,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十分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明白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当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样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保密,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样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我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礼仪小故事(二十五):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教师,之后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教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教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教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礼仪小故事(二十六):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小孩!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向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孩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那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样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样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教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先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之后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齐。

  礼仪小故事(二十七):

  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有一则“孝传五世”的故事。

  故事是说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后人作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这则古代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需要言传身教的,如果期望自我的儿女孝顺自我,那么首先应当从自我做起,孝敬长辈,做好榜样作用,这样一家人不仅仅和睦,并且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能够得到传承。

  礼仪小故事(二十八):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之后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十分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并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身上飘满了雪。教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之后,“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礼仪小故事(二十九):

  赵王特地拜访赵州从谂禅师。

  这时,从谂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他躺着对来访者说道:“大王!我此刻已老迈,虽然你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别见怪。”

  赵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从谂禅师更加尊重。第二天赵王派遣一位将军送礼给他,从谂禅师一听立刻下床到客堂相迎。

  之后,赵王府上的一个仆人明白了这件事,为了讨好赵王,他怒气冲冲地来找从谂禅师问罪。

  从谂禅师听说了,就远远地走出前门,迎接这个赵王府上的下人。

  这个下人一见从谂禅师就气冲冲地问道:“前天赵王来时,你为什么不下床相迎而赵王派部下的一个将军送礼来了,你反而到客堂迎接呢”

  从谂禅师笑了笑,解释道:“你有所不知,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

  “哪三个级别”

  “第一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第二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第三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

  礼仪小故事(三十):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并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可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之后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礼仪小故事(三十一):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教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我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教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明白它能飞;鱼儿,我明白它能游;野兽,我明白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能够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能够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能够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明白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礼仪小故事(三十二):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教师,之后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教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教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教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礼仪小故事(三十三):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十分聪明,并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亲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当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忙、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礼仪小故事(三十四):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礼仪小故事(三十五):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明白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教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明白,还请教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那里,“避席”是一种十分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教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教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教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礼仪小故事(三十六):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一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我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齐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之后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礼仪小故事(三十七):

  礼仪小故事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样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我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齐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先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礼仪小故事(三十八):

  刘备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样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证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到达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最终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想一想:刘备为什么能请到诸葛亮?如果第三次还请不到,他还会去请吗?为什么?

  礼仪小故事(三十九):

  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齐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仅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之后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仅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天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期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我的耐心和毅力。

  礼仪小故事(四十):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之后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教师家求教。当他来到教师家,见教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教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教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教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之后,“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相关推荐
  • 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一):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

  • 党小组意见

    党小组意见(一): 对同志的评议意见: 同志共产主义梦想和信念坚定,平时能够坚持理论学习,经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本事。在工作中能够尽心尽力、...

  • 魔兽世界游戏名字

    1、傲血狂沙 2、小花痴的快乐小生活 3、如此丶Clever 4、王者野心 5、天天月月岁岁到永久﹌ 6、心如荒岛囚我终老。 7、若即そ若离ヅ 8、迁雨 9、越听话越可怕 10、残温﹪ 11、〆旧人 ...

  • 最火的网名

    1、奔放小青年 2、再也不会回忆 3、玫瑰情人 4、森屿微央 5、望着夜哭泣 6、修女的自白 7、辞忧 8、心事寄予西风 9、只是在走过着 10、煞费苦心 11、滚出我的世界が 12、九夏微凉 13、...

  • 母亲小传

    母亲小传(一): 我妈是个狂人,她有三狂大家听了可能会不信,但我说的都是真的,为了让大家更明白,所以我决定带大家去见识见识我妈的三狂。 1、做饭狂我妈做的饭超好吃!说...

  • 含月的诗句

    含月的诗句(一):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3、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郑畋《马嵬...

  • 洋气的小名

    洋气的小名(一): 贝塔 贝塔原为希腊语,可作为数字符号使用,在童话故事中常以人物主角的状态出现,因而也可引申为天真烂漫、活泼开朗、自信乐观、善良纯真之意,将其当做...

  • 可爱女孩网名

    1、怦然心动 2、月亮小饼干 3、-欲哭无泪。 4、﹊┲﹊萝莉捕猎人 5、全网最软妹 6、怕你无动于衷 7、我叫大姐姐! 8、づ泥萌怪物 9、勇敢爱~ 10、ヽ别动-我有奥特蛋ノ 11、。_饼干妹妹...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