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故事

民间小故事(精选25篇)

时间:2024-05-09 17:01:42

  民间小故事(一):

  司马光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机智勇敢。

  司马光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齐在后院玩耍,后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装满水的大水缸。

  司马光七岁那年,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在后院玩捉迷藏。有个小伙伴跑到假山上藏起来,可是一不细心,他脚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十分深,小小孩掉进缸里肯定会被淹死的。

  其他的小孩看见伙伴掉进缸里,吓坏了,有的小孩吓得大声哭喊,有的小孩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帮忙。

  这时候,仅有司马光十分镇定,他从地上抱起了一块大石头,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声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来,而掉进水缸的小伙伴也随之得救了。

  司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必须要冷静,这样才能想到解决办法。

  民间小故事(二):

  从前,有一个商人养了一只聪明伶俐的鹦鹉,无论到哪里,他都会把它带在身边。

  有一次,他去京城做生意,身上的盘缠被小偷偷了。京城离家很远,他当时又累又饿,心里十分焦急。这时,鹦鹉对他说:“先生,你不如把我卖掉,只要你把我送到王府附近,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就必须能够卖个好价钱。”商人说:“我怎样舍得卖掉你呢”鹦鹉说:“此刻最重要的是渡过眼前的难关啊!”见商人还是不答应,鹦鹉又说:“你拿到钱就赶紧离开,到城东二十里处的那棵大树下等我就行了。”

  在鹦鹉的劝说下,商人来到王爷府附近,和鹦鹉进行了对话、游戏等表演。他们的精彩表演很快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不一会儿,消息就传到王爷那里。王爷很喜欢鹦鹉,就派人将商人和鹦鹉请进了王府。

  王爷问商人:“听说你有一只多才多艺的鹦鹉把它卖给我吧。”商人犹豫着,不肯卖。

  王爷就问鹦鹉:“你愿不愿意住在我那里”鹦鹉说:“愿意!”鹦鹉又之后说,“只给他十两银子就够了,不要多给。”这一下,王爷更高兴,立刻叫人拿出十两银子给商人,并将他赶出王府。

  王爷得到一只聪明伶俐的鹦鹉,高兴极了,就站在鸟笼前逗它说话,聪明的鹦鹉也总讲一些恭维王爷的话。王爷很高兴,叫人好吃好喝伺候着。鹦鹉吃饱了,叫道:“王爷,我想洗澡。”王爷立即命人用金盆盛来水,又把它从笼里放出来。鹦鹉洗完澡后,一边梳理羽毛,一边和王爷说话,王爷笑得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羽毛干了,鹦鹉突然展翅飞走了,只剩下王爷瞪大眼睛望着天空,叹息不已。

  只要运用智慧,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我们。

  民间小故事(三):

  很久以前,北山有个老头名称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山。他觉得这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让他每一天出入都很不方便。愚公九十岁的时候,把子孙们叫到面前,和大家一齐商量,想要把这两座大山移走。子孙们听了他的想法之后,都非同他的做法。第二天,一家人便拿着锄头出门了。一家人不管老小都去挖山,挖下的土和石头,用担到渤海湾去倒。

  他们一家这样不停地干,感动了沿途许多人。愚公移山的行动,不但感动了大地上的男女老幼,并且也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派了夸的两个儿子帮忙愚公移山。他们把一座山背到朔东,一座山背到雍南,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

  《愚公移山》的寓意:愚公移山借愚公的形象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

  民间小故事(四):

  宋代时京城有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虎,小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人赔钱。

  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

  “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

  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

  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民间小故事(五):

  在山东莱阳县有座美丽的小山,叫药泉山。山上,一股清清的泉水在日夜不停地流着。这水和一般的泉水可不一样,不但又清又甜,并且喝了以后还会使人耳聪目明,身体健壮。所以人们都叫它“药泉"。

  传说在许多年以前,有个猎人打伤了一只野兔,那野兔走到药泉边跌倒了,可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野兔喝了几口泉水后,伤口转眼长好,爬起身一溜烟向山下跑去。

  猎人见了十分奇怪,便捧起泉水喝了几口,立刻感到疲劳没了,浑身充满了力气。“啊!原先我找到了一股神奇的药泉。”猎人飞快地跑下山去,把这好消息告诉了村里的人。人们都高兴地来到药泉取水喝,治好了许多病。

  可这事被财主明白了,他便和县官把药泉给霸占了,派人看守着,并贴出了出卖药泉水的告示。人们为了治病,只好拿钱来买水喝。之后,财主又想出了坏主意,他为了卖更多的钱,便和县官一齐决定把泉眼开大,让水流得多一些。

  这天,财主和县官带人到药泉山,叮叮哨哨凿起泉眼来。忽然,“轰”的一声响,山石塌了下来,两块大石头不偏不歪,正砸在财主和县官的瞎袋上,把他们砸死了。

  打这以后,泉水就失去了那神奇的治病效力,可是仍然是又清又甜。

  民间小故事(六):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并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每一天,老婆婆都用从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让过往的行人在那里歇歇脚、解解渴。

  有一天,一位老爷爷来到老婆婆那里喝茶。他看到茅屋外有一个破石臼,就指着它对老婆婆说:“这可是个宝贝,把它卖给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着说:“这哪里是什么宝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爷爷连声说“感谢”,就去找人帮忙来搬破石臼。

  老爷爷前脚刚走,老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原先,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动物粪便什么的,已经很脏了。老婆婆可不愿意把这样一个脏东西送给人。所以,她赶紧把破石臼里面的东

  西都埋在了老茶树下头,又把破石臼洗得干干净净的。

  老爷爷回来了,他看看破石臼,问老婆婆:“那里面的东西哪儿去了?”老婆婆领着老爷爷来到老茶树前,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石臼是宝贝,是因为它里面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呢!瞧,你把宝贝都埋在老茶树下头了,我也就放心啦。”说完,老爷爷潇潇洒洒地走了。

  之后,这18棵老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香香的,用这些茶叶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之后,龙井这一带都种上了茶树,那里出产的茶叶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

  民间小故事(七):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为人正直,少年时便以孝顺而闻名。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时,包公中了进士,当时28岁。包公先任大理寺评事,之后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可是他的父母因为年老多病,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仅有一个儿子在身边,那么这个儿子不能只顾自我去外地做官,扔下父母不管,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景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着儿子去外地的,而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种情景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辞去官职照料父母。由于父母不愿跟随包公去外地,包公便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得到了官吏们的称颂。

  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

  包公能主动辞去官职,照顾父母,说明他不是那种贪恋官场的人,更体现出他是个孝顺的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回报,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

  民间小故事(八):

  哈尼族有个的接骨医生,配制了一种接骨的草药,医治骨折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止痛、止血、消炎,药到病除,他被人们誉为接骨“神医”。

  奇怪的是,这种接骨术并非祖传,而是蜈蚣教给他的。其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正午,这个哈尼族医生在山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间他看到一条2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爬过来,它瞪着小眼,两排长足在蠕动,摇头摆尾,令人生畏。他担心蜈蚣来刺螫,就拔出长刀,轻轻砍下去,把它斩成两截。因为蜈蚣的每一节都有神经节,所以蜈蚣被斩成两截后,神经节还会分别起作用,断体在不停地挣扎和蠕动着。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另一条蜈蚣爬过来了。当它看到自我的同伴已经奄奄一息时,十分焦急,绕着两截断体转了转,然后用鼻子嗅了一下,便匆忙向草丛里爬去了。“蜈蚣在玩什么把戏”有心的哈尼医生出于好奇,没有再砍死这条蜈蚣。

  不久,这条蜈蚣又爬回来了,嘴里噙着一片嫩绿的叶子。哈尼族医生出于好奇心,就仔细瞧着它。只见这条蜈蚣把断体连在一齐,然后将这片嫩叶覆在连接处的上头,自我却安静地守在旁边。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奇迹最终出现了:那条被斩成两段的蜈蚣竟然连成一体了。它慢慢地蠕动了几下,然后开始爬动了。最终,它爬进草丛,又爬上大树的缝隙中。

  哈尼族医生捡起那片遗留在地上的叶子,仔细辨认,发现这是长在一种细藤上的叶子。于是,他采了很多这种叶子,装了一大包背回山寨。

  他先将叶子捣碎,然后打断鸡腿,将药敷上包好。过了3天,解开一看,鸡腿骨也连接起来了。

  之后,他把这种树叶用在骨折病人身上,也很有效果。就把这种树取名接骨木。

  民间小故事(九):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日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必须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忙您。”

  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我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明白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之后董昭之一向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民间小故事(十):

  相传,清朝时期,滕县辛庄有个名叫钟璜的秀才,很有才华。

  有一年,滕县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会考举人。发榜后:钟璜名列榜首。不光这儿,各县的秀才,哪个也比不了滕县参加考试的秀才,主考的学院大人,宣布滕县为这次会考的第一。谁知其余各县的秀才不服气,他们集合起来去找学院大人质问。凑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学院大人乘坐的鹦哥绿呢子大轿,他们就围起来不让学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语,问滕县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学院大人被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纠缠得没法,就说:“我出个上联,当面考考你们,对得上,算你们有才学;对不上,那可要甘败下风啦。”说完,就出了个上联:

  掰开石榴,酸子挤成一片。

  这伙秀才,你看我,我看你,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怎样也对不上,可巧钟璜也来到轿前,听了学院大人让对对子的事。

  学院大人看到了钟璜,就问:“你不是钟璜吗?”

  “学生是钟璜。”

  “你对得上来吗?”

  “学生已想出下联。可是还是让众学兄先对,对不出,我再对吧。”

  等了老大一会子,各县的秀才还是对不上来,钟璜就念出了联:

  折断藕结,丝纹分裂两边。

  学院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这伙秀才不得不分列两边,闪开道路,让学院大人的大轿经过了。

  民间小故事(十一):

  水仙花的

  在欢乐的新春佳节中,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有赏水仙的习俗。每到前后,那一盆盆陈列在案头的水仙,洁白如雪,清香馥郁,极目观之,令人陶醉,异常是广州的水仙,不独宾馆店铺,更缀背街小巷,实为水仙之乡。此刻,客主言欢,悦目欣赏,别有情趣。然而,欣赏之余,人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谈论起水仙的故事来,更增添欣赏的情趣。

  传说,从前有一个富翁,生了两个儿子,经营田产,安闲度日,好不快活。可是,没有多久,老富翁死了,两个儿子便分产另居。大儿子恃着居长,见弟弟愚笨可欺,随之将一切田产,金钱掳为私有,只给弟弟分了一个荒石坝。小弟弟不知怎的,也就理解了,一点没敢抗议。

  可是,这荒石坝没有一点用处,不能耕,不能种,哪有糊口之资没法,只好典当度日,食粗米,吃菜根。

  这样过了许久,家什典当完了,再也没法过活了。一连饥了几天,饿到实在不能忍受时,便函跑去向哥哥借资,哥哥拥有很多资产,住着高楼大厦,穿着绫罗丝锦,食着山珍海味,好不风流,可是一点兄弟之情都没有,他不但不肯施与,反而说三说四的推出门了事。老二没法,只得乖乖地踱出门外,坐在路上大哭起来,哭得泪如泉涌,湿了衫角。

  然而,这一哭,竟惊动了天庭上的玉皇大帝,忙问庭臣道:

  “下凡某方似有一男了哭之甚衷,究竟哭的什么,快去查报来!”

  “那么,请当地的土地查明禀报吧!”庭臣说。

  “好,就这么办。”玉皇答道。

  土地爷接了玉皇的命令,遂驾云上天庭去作详细的。

  玉皇听后,点头微笑说:“好一个诚实忠厚的人!”

  “大帝想怎样拯效这个忠厚而又可怜的人”土地爷问。

  玉皇思索一会儿道:“把水仙花交他好吧”

  “别人仿种起来,他不仍是一贫如洗吗”

  “这是要有沙坝才能种的呵,”

  “呵。”

  玉皇觉得很为难,又沉思了一会儿说:“有了,有了,这可无人能与之争利了!”

  “怎样办”土地爷又问。

  “我先下了一个咒语,再交你拿下去给他种植。仅有他那块沙坝种的水仙才有花开,别处移去种的,只当年有花开,过一年,就任凭你怎样栽培,也不会开花了,如果要开花的,即要向他购种。”

  “的确是好办法,真是为人为到底。”

  “那么,请你拿去给他吧。好好的劝劝他,不要使他失望,灰心,自戕”

  “谨遵诏命。”

  土地爷受玉皇的命令,带了水仙花,驾云回凡。变成一个衣衫褴褛的扶杖老人从他那里走过,问起情由,老二一五一十地诉说了一遍。土地爷听后,也为之凄然。便安慰老二道:“上天不绝忠厚人,这是水仙花头,你拿去在荒坝种植吧,异日所得的金钱,当很惊人!”

  “怎的花头能够挣到大钱人家不会移种种植么过了一年谁还再向我买种”

  “不要担心,这是经玉皇大帝咒过的,谁人移种都无效。谁要种时,每年都要向你购种。”

  老二一转眼,土地爷不见了。乃向天空膜拜,以示感激。

  此后,如命将水仙在沙坝种植,很容易的茂盛起来,顷刻之间,已弥漫了整个石坝。过年,开满了馥郁醉的香花,谁看了都中意,谁都来向他购买种子,因而赚得了许多钱。

  买种的,以为买了一年第二年便能够不用再购了,谁知旧种无花开,仍是要一年年的向老二购种。

  老二得了这个机会,丰衣足食,渐渐的富庶起来。

  老大不知咋的,忽然贫穷得无以自给。老二念着手足之情,拿了些种子给老大。但老大种的,不大生长,就是长了,也多是单层花,双层花的连一株都没有。这样,年年向老二取种,结果都是一样。而老二则安闲的一天天富裕起来。

  所以,南方一些地区,都把水仙花当作富贵之花养植,异常是专门在农历年关陈列欣赏,其用意就是为了当年致富发财。

  民间小故事(十二):

  共工撞倒不周山

  黄帝去世后,他的孙子颛顼继承了王位。颛顼是个暴君,他不但不爱惜臣民,还用专制、强权统治国家,所以百姓怨声载道。

  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代。炎、黄两家早就矛盾重重,如今看到颛顼如此残暴,百姓也这样憎恨他,共工心想:“这可是我复仇的大好时机啊!”于是,他决定起兵造反。

  颛顼得知共工造反,勃然大怒,立即带兵平乱。双方的大军在一个临水的原野相遇了,水神共工立即作法,顷刻间,大雨如倾,水中翻滚的巨浪吞噬了颛顼的士兵。几个回合,颛顼就败下阵来,共工不肯善罢甘休,便乘胜追击。

  颛顼不得已,只好向火神祝融求救:“好兄弟,那水神想争夺我的王位,把我的士兵都淹死了。”祝融爽快地回答道:“我和他水火不相容,看我怎样收拾他。”说完便和颛顼杀了回来。

  只听“呼”的一声,不明白从哪里冒出很多火苗,朝共工的士兵烧去。共工赶忙用水迎战,这时,天地间不是熊熊烈火,就是滔天洪水,双方大战七七四十九天都未分胜负。

  颛顼和祝融联手后,实力增强很多,共工的士兵却越来越少,最终他逃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时,只剩下十几个士兵了。共工站在不周山下,仰天长叹道:“苍天啊!为什么要让这个暴君继续作恶多端呢”

  看着擎天柱不周山,共工心想:“就算我死了,我也要为后人作出一点贡献。我把这不周山撞倒了,暴君颛顼也不会有好结果的。”于是,共工使出全身力气,撞向不周山的山腰。只听见“轰隆”一声,不周山被拦腰撞倒了。

  一瞬间,天地万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北天空向下倾斜,天上的日月星辰重获自由,并有规律地在空中移动,从此便出现了白昼、黑夜;倒下的不周山填平了东南方的洼地,构成了平原,勤劳的人们从此在那里快乐地生活。

  共工牺牲了自我的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他也成为被后人景仰的大英雄。

  民间小故事(十三):

  钟馗捉鬼

  有一天,唐玄宗觉得浑身不舒服,身上时冷时热。皇上生病了,这可急坏了宫里的御医们。可是无论他们怎样诊断,都查不出他究竟得了什么病,御医们只得摇头叹息。

  一天半夜,唐玄宗睡得迷迷糊糊时,突然看见眼前出现了一个小鬼。小鬼见皇上病得起不了床,便肆无忌惮地在宫里翻箱倒柜,最终居然拿出乐器乱唱乱跳。唐玄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小鬼,快滚开!否则我饶不了你!”

  没想到这小鬼一点都不怕唐玄宗,还朝他身上吹了口气,唐玄宗顿时冷得直发抖。突然,从地下冒出一个满脸胡须、威风凛凛的大汉,他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小鬼如此嚣张”说着就一把抓住小鬼的脖子,把小鬼吃到肚子里。

  唐玄宗见大汉连鬼都敢吃,吓得躲在角落里发抖。没想到大汉却十分有礼貌地对他说:“皇上受惊了,我是来救你的。”唐玄宗哆嗦着问道:“你是谁啊”

  “我叫钟馗,在阴间专门惩治作恶多端的鬼。我生前没能报效朝廷,期望死后能多消灭些妖魔鬼怪。”钟馗说完,便离开了。

  唐玄宗一下就惊醒过来,原先是一场梦。奇怪的是,他觉得自我一身简便,病居然全好了。之后,他让宫里的画师画出了钟馗的像,挂在宫里。

  钟馗捉鬼的事流传到了民间,百姓们并不把他当成鬼,而把他看做是能降妖除魔的圣贤。每年的,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钟馗像,甚至在今日,有的地方依然保留着这种习俗。

  钟馗战胜了小鬼,不仅仅体现了他勇敢而大无畏的精神,也表现了他的忠心。可是,世界上本没有鬼,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民间小故事(十四):

  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辟地,造出许多大山。他实在太累了,就躺在桐柏山歇息。当他一觉醒来的时候,碰上了玉帝的三女儿,对他说:“我父皇见你开天辟地太孤单,叫我来认你做哥哥。”盘古高兴地答应了,愿和她以兄妹相称。这时,苍天刮了一阵大风。大风过后,兄妹俩忘掉了天上的一切,开始了人间生活。

  盘古兄妹二人,住在自我用树枝和野草搭的茅庵里,经常有妖怪、野兽来侵扰。他们就费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工夫,做了一个又大又威风的石狮子。放在桐柏山顶上,还把这座山叫作石狮子山。从此,这一带有石狮子镇守,妖怪野兽不敢来侵扰了,兄妹二人的日子好过多了。

  盘古每一天在石狮子山上摘野果,捋草籽,总要围着石狮子玩一会儿,摸摸狮子的身子,亲亲狮子的脸。有一天,石狮子忽然对盘古说:“盘古啊!从今日起,你每一天给我嘴里放一个馍,可不能忘了啊!”盘古答应了。

  妹妹每一天烙馍,盘古每一天送馍。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盘古往石狮子嘴里放了四十九个馍。

  这天,石狮子又说话了:“盘古,别再放馍了,等我的眼一红,你就赶快喊上你妹妹,一块往我肚子里钻。”

  不久,盘古果然见石狮子的两眼发红,便立即跑回去喊妹妹。这时候,天昏地暗,乌云翻滚。石狮子的两眼发光,像闪电一样照着盘古兄妹。他俩紧跑慢跑,刚跑到石狮子跟前,天空就下起雨点了。石狮子大嘴一张,就把他俩吞到肚子里。刹时间,天空火闪雷霹,猛雨跟着狂风像瓢泼一样倒下来。雨越下越大,天就下破了一道好长的口子,大雨一向突突往下流。树也淹住了,山也泡塌了,仅有石狮子山随着暴水涨,越长越高,高得就快挨着天了。

  大雨下够七七四十九天,兄妹俩在石狮子肚里吃完了四十九个馍。石狮子张开嘴,把他俩吐了出来。

  盘古见大水漫地,就问:“石狮子呀石狮子,是不是我们兄妹遭罪了,玉帝降祸惩罚我们”

  石狮子回答说:“你妹妹是玉帝的三女儿,她来到地上以后,天上有个面善心恶的天将,也要跟随下来。玉帝没答应,他就私自串通雷公,雨公和风婆,一齐作恶,他们趁玉帝不在家时,撕破天幕,降下滔天洪水,想把你兄妹淹死!”

  盘古兄妹齐说:“多亏你的搭救,要不然哪有俺的活命呀!”

  石狮子说:“要想永久活下去,还得把天补好!”

  兄妹俩问:“用啥补呢”

  石狮子答道:“盘古开天辟地用的斧子把儿,就能当补天的金针,这山顶上的葛藤,就是补天的金线。快补吧!再停停水就淹住山尖了。”

  盘古和妹妹听了,立刻往石狮子背上一站,顶住狂风,一人拿针,一个扯线补了起来。补啊!补啊!从这边补到那边。尽管天破得窟窿巴叉的,最终总算补好了。凡是补过的地方,一个针眼儿,就是个星点儿,天河上密密麻麻的星点儿,就是盘古兄妹补天的痕迹。

  天补好了,雨不下了,大水还是遍地翻滚。细心一看,地下有九条恶龙在作怪,水咋会退呢盘古手持神斧,妹妹拉了些葛条扭成粗绳,和这九条龙搏斗起来。盘古力大无穷,将九条龙捆在一齐,坐在了屁股底下,水最终消退了。

  盘古兄妹见大水消退以后,又高兴地会聚在石狮子跟前。石狮子望了望他兄妹的笑脸,说:“我能说话,是玉帝的旨意。他给我灵魂,让我替你兄妹办事。临回天上之前,我要管一次闲事儿”

  兄妹齐说:“什么事儿只管说吧!”

  石狮子说:“如今,天下仅有你们二人。你们二人也许能活几百岁,上千岁,可到你们身后,人间烟火岂不断绝所以我劝你俩结为夫妻,延续后代。”

  兄妹俩把头一扭,说:“不中,不中!”

  “咋不中啊”

  “我们是兄妹,咋能成夫妻”

  石狮子说:“天下这么好,你们不让自我的后代子孙掌管,能让妖魔、怪兽横行吗”

  妹妹听着笑了笑,盘古说:“妹妹,千万莫答应啊!”他有点生气,猛一转身,被一只刚从水里爬上岸的乌龟绊了一跤。盘古一怒,拿起一块石头,把乌龟的壳砸碎了。

  妹妹心疼地蹲在乌龟那里哭起来了。盘古想了想说:“这样吧,如果乌龟能复活,兄妹就可成亲。”妹妹哭得更悲痛了。

  石狮子说:“别哭了!你就把乌龟对拢起来吧!”妹妹听罢,便把大小四十五块龟壳对在一齐。之后,石狮子一跳,土溅在龟壳上,龟壳立刻结合起来。从此,乌龟壳上便留下了一块一块的花纹。

  按理说,乌龟能复活,兄妹就该成亲了,可是。盘古又说:“不行!还让我们滚滚石磨吧!俺二人在东西山上放石磨,石磨若滚在一齐,合拢起来,俺兄妹就成亲!”

  石狮子说:“天上裂缝就能补,滚磨成亲也能行,开始滚吧!”

  盘古兄妹各掂一扇儿石磨,分别站到东西山上,石狮子一点头,两个人就把石磨放下山了。石磨轱辘轱辘地滚动着,天空也出现了一道鲜艳的彩虹。彩虹升起以后,二人的石磨一齐滚到石狮子面前,倒下来。只听“咔登”一声,两扇石磨合到一齐。随着磨盘的合拢声,彩虹散了,百花也开遍大地。

  盘古兄妹高兴极了,一齐跑到山下的百花丛中,跪到石狮子面前,磕了头,便结为夫妻。

  盘古兄妹结为夫妻以后,生了八个小孩。取名;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这八个儿子长大以后,被盘古分配到八个方向去生活。八个儿子去八方,盘古在中央,以后这八方加中央,就称为九州。

  盘古的八个儿子出生不到一百年就相继死去。(比起盘古夫妇的寿命,一百年也是短命)盘古很悲痛,就到处奔走。寻找八方儿子的灵魂。不知走了多少年,盘古走遍了天南地北,把八个儿子的灵魂都找到了,收到了石狮子山下埋了。此刻,盘古山以南约三十里的“八子山”还十分壮观。还能分清哪是盘古的大儿、二儿、三儿……

  盘古夫妻失去了八个儿子以后,就捏泥做人。今儿捏,明儿捏,捏了成千上万,晒了满场满院。

  盘古把泥人一摆弄,泥人就能走会跑了,妹妹朝泥人一吹气,泥人就会说话了,又喊爹,又喊娘,盘古夫妻心里乐开了花。

  这一天,盘古夫妻商量,打算给每个泥巴人起个名称。泥巴人根据盘古夫妻的吩咐,一个一个的从场院里跳出去,有的爬到桃树上,有的爬到李树上,有的坐到石头上,还有的站到河边上……盘古说声好!大家都有名了。爬到桃树上的叫桃,爬到李树上的叫李,坐到石头上的叫石,站在河边上的叫河……

  这些泥人学会了好多的本领,盘古夫妻就把泥人的名当姓,分别又派向四面八方生活去了。他们有的去种田,有的去打猎,有的丧……

  以后年长日久了,盘古山上又修了盘古庙,盘古爷和盘古奶的也在各地流传开了。

  民间小故事(十五):

  夸父逐日

  远古时期,在北方的荒山中,生活着一群力大无比、意志坚定的巨人,他们的首领叫夸父,所以大家称这个族群为夸父族。夸父族的人心地善良,勤劳勇敢,他们在深山里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有一年,天气十分炎热,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庄稼枯死了,河流也干涸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得枯黄一片,夸父族的人纷纷干热而死。首领夸父看着这悲惨的情景,仰天大喊道:“阳光实在太可恶了,我必须要追上它,让它听从我的指挥!”

  族人听说夸父要去追日,纷纷劝阻他,有的人说:“阳光离我们太远了,就算你跑到死,也追不上它的。”有的人说:“阳光的温度很高,你还没追上它,就被会烤死。”可是夸父心意已决,他说:“为了大家,我必须要去!”

  第二天清晨,夸父朝着阳光升起的地方大步追去。阳光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飞快地跑着,他跨过无数的高山、河流。实在累了,他就停下来歇歇,并把鞋里的泥土倒出来,这些泥土居然构成了很多座大山。

  夸父追着阳光跑,眼看就要追上了,他的信心也越来越强。可是,越接近阳光,温度就越高,夸父也越渴得厉害,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鼓励自我:“追上阳光,我的族人就能重获快乐生活。”

  经过九天九夜的奔跑追逐,夸父最终在阳光落山的地方追上了它。一个红彤彤的火球照得夸父满身金光闪闪。他想张开双手抱住阳光,可是它的温度实在太高了。这时的夸父又累又渴,他一口气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仍然不解渴,于是只好向那纵横千里的北海跑去。

  可惜刚跑出几步,夸父就倒下了,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桃林,既能为路人遮阴,桃树结出的果实也能为人们解渴。

  夸父立下伟大的志愿,为了族人的快乐,不惜牺牲自我的性命去追日。我们也应当像夸父那样,从小就要为自我树立一个志向。

  民间小故事(十六):

  远古的时候,农民种庄稼不用锄草,只要“当当当”一敲铜锣,杂草就会闻声死掉。久而久之,人们不靠天吃饭,连敬奉老天爷玉皇大帝的事也渐渐淡漠了。

  天庭上的玉皇大帝发现敬奉他的人越来越少,十分生气,便派一位天神到人间使出法术,敲锣除草从此不灵了。之后,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开烘炉打制出了铁铲。用铲子除草,虽比不上敲锣除草那么省力,可总比用手拨草便利得多。

  玉皇大帝听说人间有了火,再次动了怒。于是,他派精通火功的太上老君去灭人间的火种。太上老君虽是个体谅民间疾苦的老神仙,可也不能违抗玉帝的旨意,只得硬着头皮从命。

  太上老君驾着祥云来到一个小村庄,看到几个人骑在一棵大树上,艰难地用小树枝钻木取火。钻呀钻,磨烂了双手,汗水湿透了衣衫,方才取到一星点的火种。

  火种到手,几个人高兴得眼泪直淌,欢跳着朝村中奔去。老君见此情景,哪忍心灭掉火种!他跟随着这几个人来到了一座烘炉旁。

  只见一位小铁匠接过火种,赶忙升火,人们扇风的扇风,吹火的吹火,最终燃起了熊熊大火。小铁匠便操起家什打制铁铲。只听叮叮当当连声作响,一把把铁铲打了出来。

  老君看在眼里,敬在心头,决心助人们一臂之力,帮忙他们取火制铲。他不好直言点明:就想了个办法。

  老君往烘炉前靠了靠,声言讨个火使。

  小铁匠一看是位白发长者,便十分恭敬地为老君引火。老君使了点法术,“扑”地吹出一股冷风,烘炉顿时火熄烟灭。老君转身拔腿就跑。

  生一次火多不容易,刹时间竟被他灭掉,小铁匠怒上心头,喝了声“哪来的妖人!”便抄起一把铁铲追去。

  眼看快要追上,小铁匠将铁铲朝老君打了过去,只听“当啷”一声,火花迸飞,原先铁铲打在了一块大石上。再看老君早已无影无踪了。

  小铁匠恍然大悟,才明白是太上老君前来点化取火的新法。于是,便打了一个火镰,取来石块撞击取火,比原先的钻木取火省力多了。

  小铁匠还发现打老君的那个铲子碰在石头上折弯了,用这折弯的铲子一试,除草比往前铲省力得多。于是,他便和伙伴们合计,照弯铲子的样貌打,从此农家就用上了锄头。

  太上老君不但没灭掉人间的火种,还为人们点化了生火和制作锄头的办法,玉帝为此十分恼火,但也不好把这位老神仙怎样样。从此人间便有了锄头。

  民间小故事(十七):

  早些年,在山西、河北交界一带,有个开车马店的掌柜,姓刘,人送外号“棉花嘴”。

  你别看这个人见人三分笑,做起事来,荞麦皮也能榨出油来。住过他店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再来住第二次的。

  这一天,刘掌柜的店里“叽里咕噜”赶进四辆大车,车刚停稳,为首的一个黑大个子就冲着柜房直吆喝:“店掌柜的在哪儿,出来招呼客人喽,俺们要住店,快着点,把爷爷都快冻死了!”

  客人本来就少,刘掌柜穿着厚棉衣,正躺在柜房里打盹,听见有人高声大嗓地喊,赶紧跑出来招呼,安排这些人住下。

  冬天的天黑得就是快,刚吃过饭,便到了掌灯时分。几个人挤在大炕上,屋子里没生炉子,被子又薄,冷得直打颤。

  黑大个子喊来刘掌柜,让他把炕早一点烧热,好让大伙睡觉。刘掌柜眯起眼睛笑着说:“这个好说,客人们先睡下吧,走了一天怪累的,我立刻让伙计们烧炕。”

  几个人勉强睡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没睡一袋烟工夫,他们就不约而同被冻醒了。黑大个子爬起来看了看炕灶,灶膛还亮着,奇怪,为啥炕一点也不热?他想:“大概是刚烧,还没热上来呢。”这么一想,他又埋头睡去。

  没睡一会儿,大伙儿“叽叽喳喳”又都被冻醒了,再看灶里,火光还是一闪一闪的。

  大伙儿觉得奇怪,这是怎样回事呀?有人想弄个究竟,索性跳下炕来,趴到灶坑旁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先灶里烧的根本不是柴火,而是点了一盏豆粒般大小的油灯,怪不得忽明忽暗,炕上连一点热气都没有。那人把小油灯拿出来,大伙儿都把气撒在灯上,一下就把灯给摔烂了。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大骂刘掌柜这个龟孙子心肠太黑,手段太狠,笑眯眯看起来像菩萨,做起事来比蛇蝎还毒,竟用这样见不得人的手段来坑蒙拐骗。大伙儿越说越来气,有人当即就要找黑心掌柜去讨要房钱,店也不住了,立马走人。

  黑大个子此时却很沉得住气,他想了一想,让大伙儿冷静下来,先不要去惊动那个姓刘的,就像啥事都没发生一样。黑大个子心里想到了一个主意,能够好好教训一下这个黑心掌柜。

  第二天天还没亮,黑大个子这几个人早早地就套起车走了。

  刘掌柜见他们都走了,就过来收拾锅灶,预备烧水做饭。

  揭开锅一看,锅里黑黝黝地放着一块石头,刘掌柜很是纳闷,骂骂咧咧地伸手就去搬,这一搬不要紧,刚把石头抱起来,就“啊呀”大叫一声,赶忙又把石头松开。那石头又大又沉,只听“哗啦”一声脆响,石头把锅砸了个窟窿,刘掌柜也烫了两手大血泡,痛得他龇牙咧嘴直叫唤。

  原先,这事是黑大个子他们干的,他们今儿天不亮就起来了,先是抱了块大石头放在锅里,之后用猛火把锅和石头烧了个通透,只等刘掌柜上钩。

  这暗藏的玄机刘掌柜哪里明白,他爹呀娘呀地叫喊了一阵,猛地一抬头,见墙上写有几行字,他不由念道:“山西有你宋丑哥,走南闯北见识多,你这掌柜心眼坏,自搬石头自砸锅!”

  刘掌柜有苦难言,从此,再也不敢干那些昧良心的事了。

  民间小故事(十八):

  以往有一个小和尚居住在一座高山上的庙里面,因为仅有自我,所以经常是挑水喝的,可是之后又来了两个和尚,那么他们取水的任务是怎样分配的呢

  一座高山上有座庙,里面住着一个小和尚。他每一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吃,小和尚就拿着木棍去打,经常把屋子弄的乱七八糟。

  之后庙里来了一个瘦瘦的和尚,可是仍然是小和尚每一天下山挑水,瘦和尚就明白玩乐,只喝水不挑水。小和尚就让瘦和尚去挑水,瘦和尚却让小和尚去,两人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让,都不肯去挑水。最终他们决定一同去抬水。并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间,谁也不肯吃亏。

  晚上,小和尚让瘦和尚去打老鼠,瘦和尚让小和尚去打,两人一向推来推去,一向到天亮也没人去。

  不久,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自我不想去挑水,就让另外两个人去,小和尚和瘦和尚都摇摇头去念经了。

  胖和尚自我去挑了两大桶水,然后,自我“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于是,三个人都不肯去打水。日子一天天过去,水缸里每一天都是空的。他们又渴又饿,经也不念,木鱼也不敲了,每一天睡得东倒西歪。庙里越来越冷清了。

  一天夜里,老鼠出来了,有了粮食,有的啃桌椅。一只老鼠不细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蜡烛,幔布烧着了。火苗慢慢地蔓延,眼看着就要爬上房顶了,可是三个和尚还在呼呼大睡。

  小和尚被烟呛醒了,连忙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救火!”三个和尚这才一齐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那以后,三个人再也不偷懒了,一人一天轮流挑水,再也没有争吵过,日子过得可快活了。

  民间小故事(十九):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民,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伟大母亲,她与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一齐被尊为“四大贤母”。

  湛氏出生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在十六岁那年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带着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俩孤苦无依,以纺织为生,湛氏小时候读过一点书,所以她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为了让陶侃学到更多的知识,她日夜不停地纺纱。而陶侃也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发奋读书,渐渐地便精通了各种兵法,之后还被太守范遥举荐做了一名县令。

  在儿子即将起程赴任的时候,湛氏将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侃儿,我这个做母亲的苦了一辈子,此刻总算盼到你有了出息。我期望你能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要为民办事,不要误国害民。我为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你到了官府再将它打开·"说着,湛氏递给儿子一个扎好的包袱。

  带着母亲送的礼物,陶侃来到了县衙。他细心翼翼地打开包袱,只见里边有一块土、一只旧碗和一块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原先那一块土是叫他要永久记得家乡的故土,那只旧碗是叫他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而那块白色粗布则是叫他做官要廉洁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向将母亲的嘱咐牢牢记在心里,成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民间小故事(二十):

  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前面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贡便大喝一声,正要赶车轧过去,可是那个小孩把路一挡,高声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这儿,过不去了,你们退回去绕道走吧!”

  子贡赶紧停住车,没好气地大声嚷道:“你这顽童休得胡闹,这是孔夫子的车,快放过去!”

  “不管谁也得讲道理,我来问你们到底是城躲车呢还是车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说。

  大家被问得张口结舌,子贡又气又急正要发作,这时孔子从车上走下来忙拦住说:“小孩讲得在理,你们不要乱来。”

  说着,孔子走上前对小孩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

  小孩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呀?”

  “周游列国呀。”

  “那周游列国又是作啥呀?”

  “讲学传道啊。”

  “讲学传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你明白些什么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问:“那你明白自我的眉毛有多少根吗?”

  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样能明白呢?”

  小孩眼珠一转之后问:“嫌看不见,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见,你明白有多少颗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那又如何数得过来呢?”孔夫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着说道:“呵,你又嫌多;那日头就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我来问你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

  孔子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上来,便诚恳地对那个小孩说:“本人还是才疏学浅,以上事情确实不知,愿拜你为师,望多指教。”说着,磕头便拜。

  之后孔子以此事教导众弟子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民间小故事(二十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为人正直,少年时便以孝顺而闻名。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时,包公中了进士,当时28岁。包公先任大理寺评事,之后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可是他的父母因为年老多病,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仅有一个儿子在身边,那么这个儿子不能只顾自我去外地做官,扔下父母不管,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景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着儿子去外地的,而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种情景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辞去官职照料父母。由于父母不愿跟随包公去外地,包公便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得到了官吏们的称颂。

  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

  包公能主动辞去官职,照顾父母,说明他不是那种贪恋官场的人,更体现出他是个孝顺的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回报,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

  民间小故事(二十二):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民,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伟大母亲,她与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一齐被尊为“四大贤母”。

  湛氏出生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在十六岁那年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带着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俩孤苦无依,以纺织为生,湛氏小时候读过一点书,所以她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为了让陶侃学到更多的知识,她日夜不停地纺纱。而陶侃也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发奋读书,渐渐地便精通了各种兵法,之后还被太守范遥举荐做了一名县令。

  在儿子即将起程赴任的时候,湛氏将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侃儿,我这个做母亲的苦了一辈子,此刻总算盼到你有了出息。我期望你能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要为民办事,不要误国害民。我为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你到了官府再将它打开·"说着,湛氏递给儿子一个扎好的包袱。

  带着母亲送的礼物,陶侃来到了县衙。他细心翼翼地打开包袱,只见里边有一块土、一只旧碗和一块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原先那一块土是叫他要永久记得家乡的故土,那只旧碗是叫他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而那块白色粗布则是叫他做官要廉洁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向将母亲的嘱咐牢牢记在心里,成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民间小故事(二十三):

  相传,古时候有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个个神通广大,并且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法宝。

  铁拐李的法宝是一个葫芦,这个葫芦能炼出灵丹妙药,治病救人。汉钟离的法宝是一柄芭蕉扇。张果老整天倒骑着一头毛驴。吕洞宾的法宝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宝剑。何仙姑的法宝是她手中的荷花。蓝采和的法宝是一个花篮。韩湘子的法宝是一支笛子。曹国舅的法宝是他手里的笏板,笏板一拍,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有一天,八仙来到了东海边,想要过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吕洞宾说:铂我们各自使出自我的能耐来,看谁先到海的那一边!”

  于是,铁拐李把自我的葫芦抛到了海上,汉钟离抛出了扇子,吕洞宾抛出了宝剑,何仙姑抛出了荷花,蓝采和抛出了花篮,曹国舅抛出了笏板,韩湘子抛出了笛子。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我的法宝上,在大海上航行。张果老呢?他直接骑着毛驴下了海!

  就这样,八仙各显其能,向着海对面出发了。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民间小故事(二十四):

  北宋年间,有一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无限,苏东坡携书童前来泰山游玩,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佑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铺庙,观赏碑林。

  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样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

  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急忙辩解:“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笛庙碑林,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这是书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轻人,说:“我的书童学智!”

  王安石话音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貌,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紧不慢边看碑文,边朝前走去。来到一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石碑面前时,四人止步,评头品足。福德因刚才看了学智的脸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学智何等聪明,一听人家福德在讽刺自我的主人抛岂肯罢休,脱口接道:“东坡前倾根基斜!”

  听见两位书童斗嘴,王安石插话说:“学智说得一点没错,此碑确实因为根基斜了,才东坡前倾啊!”苏东坡“嘱”了一声,说:“王大人言之有理,可是,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说完,王安石与苏东坡相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见主人大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民间小故事(二十五):

  司马光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机智勇敢。

  司马光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齐在后院玩耍,后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装满水的大水缸。

  司马光七岁那年,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在后院玩捉迷藏。有个小伙伴跑到假山上藏起来,可是一不细心,他脚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十分深,小小孩掉进缸里肯定会被淹死的。

  其他的小孩看见伙伴掉进缸里,吓坏了,有的小孩吓得大声哭喊,有的小孩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帮忙。

  这时候,仅有司马光十分镇定,他从地上抱起了一块大石头,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声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来,而掉进水缸的小伙伴也随之得救了。

  司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必须要冷静,这样才能想到解决办法。

相关推荐
  • 胎教小故事

    胎教小故事(一): 小花猫奇奇是个好问的小孩,遇到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 有一天,奇奇看见小鸡在沙子里滚来滚去,觉得很奇怪,心想,小鸡怎样把身子弄得到处是沙子呢还是去...

  • 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一):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尝试随音乐合拍的做猫走路的动作。 2、感受能遵守游戏规则,有意识地控制自我,不随意走动。 3、感受小猫与母亲一齐游戏的欢...

  • 简单的英语小故事

    简单的英语小故事(一): Once there were three foxes, they worked together. They lived a happy life. Little by little, the youngest fox became lazy, and often quarreled with the other foxes. The eldest had to leave, and ...

  • 名人励志小故事

    名人励志小故事(一): 张海迪在山东聊城地区莘县城关医院时,很多人明白她会扎针,所以找她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她热情、认真,不厌其烦地回答病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上班,她...

  •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一): 活动目标: 1、经过朗诵诗歌,初步领略问答歌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2、要求幼儿较有节奏地朗诵诗歌,读出问句的语调。并初步尝试创编儿歌。 3、喜...

  • 科学家的小故事

    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牛顿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十分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

  • 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专业技术工作小结(一): 从学校生活到社会工作的转变,从在基层的锻炼到市局机关的具体工作,在党和各级领导的教育、培养下,以及同事的关心帮忙下,我一路走来。自参加工作...

  • 同学聚会方案

    同学聚会方案(一): 备小组与分工 根据筹备工作需要成立x届高三x班毕业十五周年同学聚会筹备小组负责活动方案制订、准备以及聚会组织、联络和接待工作 筹备小组组成: 总顾问...

Copyright © 2016-2024 www.nan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0253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