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俭的故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我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并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向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俭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勤俭节俭的故事(四):
原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对自我很抠。下属坐沃尔沃、宝马,自我只坐一辆排量不太大的奥迪;甚至,高层管理团队人人住的房子都比老牛的大。公共场合,牛根生总是系着那条18块钱的领带,上头有绿色的草原,蒙古包,奶牛,以及蒙牛的logo。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牛根生每次到北京出差,就住在蒙牛驻北京办事处一个绝不会超过三星级的宾馆。
记者到那里采访他的时候看到,虽然这算是一个套间,但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瓜子、花生那里已经成为招待客人的公共区域,有一组沙发甚至有些塌陷。“有人说我做秀,我说做一次秀容易,但要做无数次的秀、一辈子的秀是挺难的。”牛根生说。
勤俭节俭的故事(五):
在《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榜上,台湾共有7人上榜,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排在第二,他的个人资产多达430亿人民币,但他生活相当简单。他在台塑顶楼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我种的菜。台湾人喝咖啡时喜欢加入奶精球,每次王永庆总要用小勺舀一些咖啡将装奶精球的容器洗一洗,再倒回咖啡杯中,一点都不浪费。生活上,他极崇尚节俭: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一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王永庆同时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从来不理解个人采访。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奋力工作就能够了,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坚守着自我的行为方式,坚守着一个传统的产业。
勤俭节俭的故事(六):
在拉丁美洲,有这么一位总统,“寒碜”得不行,以至于每次和他一齐开会亮相,总让其他国家的总统们坐立不安——因为他从来不带随从,不打领带,穿着十分随意,全身上下居然找不出来一件名牌精品。
他叫何塞·穆希卡,是乌拉圭现任总统,被西班牙媒体称为“全球最穷总统”。
现年76岁的穆希卡,出身于农民家庭,2009年被左翼公推参选总统,2010年3月当选总统。尽管当时他是“穷苦人的候选人”,但最终他却凭借超过半数的选票当选。
任职总统后,穆希卡拒绝迁入总统官邸,因为“那比蹲过14年的牢房大太多”。他更拒绝了随行和防弹轿车接送,自我每一天开着车龄“20多岁”的金龟车上下班。“异类总统”的举动还远远不止这些,周末他还会自我整理一下菜园,带着爱犬出门,看球赛,他担任国会议员的妻子对于外界的不理解坦然一笑,称自我“早已见怪不怪”了。
2011年,穆希卡把自我在埃斯特角的总统官邸和两处住房,以27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乌拉圭东部共和国银行。穆希卡把出售所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实施政府的住房计划。
去年底,穆希卡申报的财产令人难以置信:首都郊区一栋旧农舍和两块农地、两辆1987年的.福斯金龟车、两辆拖拉机,加上银行不到20万美元的存款。穆希卡的清廉,让进进出出都讲究排场的拉美政客们十分汗颜。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最穷总统”,却成为拉丁美洲最受欢迎的总统——因为他的爱心。
穆希卡上任后就宣布:把月薪的九成捐给游民救助基金。他说:“剩下的够我用了,如果有这么多同胞连这数目都赚不到,我怎能说不够呢?”他还表示,将来还要把部分退休金捐出。
对于自我被称为“全球最穷总统”,穆希卡微笑着回应道:“我一点也不穷,说我穷的人才是真穷。说我仅有几样东西倒也没什么错,但俭朴却使我觉得十分富足。”
对于身居总统要职的穆希卡而言,身价、金钱、荣耀,这些标签可谓招之即来,然而他却将心灵的收获纳入了财富的范畴,用爱心和实际行动,证明了自我对这些身外之物的无动于衷和对心灵富足的追捧。
俞敏洪说:“心灵的富足是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乐,是一种把生命融入诗意的壮举。”或许,“最穷总统”穆希卡赚取的,才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真、最美、最温暖的“财富”。
勤俭节俭的故事(七):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提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厌恶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明白了。
勤俭节俭的故事(八):
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之后,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勤俭节俭的故事(九):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学校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一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我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所以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日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日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日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一):
一天,毛岸英买菜回来走过一家小书店,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店堂,看见满屋子摆了好多的书、画。他仿佛走进童话般的神奇世界,翻翻这本书,新鲜;看看那本书,也趣味。之后发现有一本很厚很厚的长方形的书,卖书的人告诉他,这是字典,是位不开口的先生。岸英像着了迷似的,心想,不开口的先生多好,要是我把它请在身边,碰到难字生词,翻一翻,它就告诉你,那多好,对,买一本!
“老板!这个不开口的先生要卖好多钱一本?”岸英满面笑容,兴冲冲地问。他心想,七八个铜板总能够了吧!
书店伙计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不多!大洋8角!”
“8角?”岸英有些吃惊,脸上充满期望的笑意赶跑了。
“8角,就是240个铜板呀!”岸英吐了吐舌头,不忍释手地把字典放回原处,叹口气离开了书店,他下意识地摸摸口袋,袋里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怎样办呢?从哪里搞钱呢?给“大黄牙”当奴隶,连饭都吃不饱,哪来钱?岸英苦苦思索了老半天,想不出一个办法。
他买回一篮豆芽菜,“大黄牙”丢给他6个铜板。他跑到隔壁弄堂里的一家馒头店里,把铜板递过去,习惯地说:“呶,来三只开花馒头。”他总是给岸青、岸龙各买一只,6个铜板是三个兄弟的早饭钱。刚刚把三只开花馒头接到手里,他突然醒悟了似的退回一个,说:“退我两只铜板好啦!”
岸英是个有恒心的小孩,凡是想准了的事,他就必须下狠心办到,即使再饿再冷他也能忍受。他和岸青省吃俭用,大约两三个月的早晨没有吃早饭,总算积存了200多个铜板。他最终跳跳蹦蹦地走进书店,从袋子里倒出所有铜板,一边要书店伙计数钱,一边拿起《学生字典》翻看。
有了字典,兄弟三人像得了宝贝似的',可高兴啦!从此,岸英一有空就对着报纸查生字,还教岸青、岸龙学文化。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二):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我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可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我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提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三):
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酬谢。为了一元钱却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他便能够用之消费。我觉得钱能够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四):
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五):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向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俭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六):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日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日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日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七):
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酬谢。为了一元钱却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
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他便能够用之消费。我觉得钱能够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八):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就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就是名不虚传。”
勤俭节俭的故事(十九):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戚继光十二岁那年,有一次,几个工匠来戚家修理房屋。戚景通指使他们安设四扇雕花门户。工匠们都感到迷惑不解,纷纷议论说:“像这样的将门世家,能够安设十二扇雕花门户啊!”工匠们的议论,被戚继光听到了,他立即去找父亲,提出要增设八扇雕花门户。戚景通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就讲究起虚荣和排场来,便声色俱厉地说:“你要从小养成勤俭的品德,否则,连这四扇雕花门户也是保不住的。”
戚继光默默地点了点头。可时隔不久,他又挨了父亲一顿训斥。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戚继光穿着一双很考究的丝织鞋子走过厅前,被戚景通看见了。戚景通十分恼火,当即将儿子叫住,怒气冲冲地斥责道:“你一个小小孩家就穿这样讲究的鞋子,长大后,就会去追求绫罗绸缎。要是当了军官,说不定还会侵吞士兵的粮饷。后果不堪设想啊!”
戚继光听了父亲的教诲,立刻弯腰脱掉丝鞋,换上了布鞋。从此,他再也不追求奢侈了,直到担任了朝廷的大将军,仍过着俭朴的生活。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我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一):
洛克菲勒到饭店住宿,从来只开普通房间。侍者不解,说:“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为何这样?”
洛克菲勒说:“因为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父亲,而我却没有。”
话是这样说,洛克菲勒在捐资支持教育、卫生等方面却毫不含糊,数以亿计。
勤俭节俭的小故事:比尔·盖茨找车位
有一次,比尔·盖茨与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提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厌恶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明白了。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二):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学校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一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我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所以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三):
总理勤俭节俭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就是国货务必节俭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就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四):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必须要照这两个宇去做。”之后,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一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小孩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头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只俭不勤,坐吃山空,必须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先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我,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五):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我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可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我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提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六):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我的奋力来改善这个社会。之后他壮志得酬,最终“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仅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并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我们都明白,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人数便明白了。赵匡胤的内宫,是历朝历代最简朴的,宦官仅有五十余名,宫女也仅有二百多名。即便如此,赵匡胤仍认为太多了,还遣散自愿出宫的五十余人。
赵匡胤称帝后,北汉政权尚未被统一进大宋的版图。于是赵匡胤在开宝元年、二年及九年,先后三次攻打北汉。其中的一次,在征讨北汉途中,正逢七夕节,赵匡胤送给在汴京的母亲和妻子(太后和皇后)的节礼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
对于母亲和妻子如此“抠门”,对女儿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觐见父亲,公主穿着一件新外衣,上头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蓝的像湛蓝的湖水,绿的像碧绿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谁知赵匡胤一见她就说:“你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别再穿了。”
听到父亲的话,公主很不理解,撅着嘴巴说:“宫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一件衣服只用一点点,有什么要紧”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七):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俭,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八):
最近读了《名人勤俭节俭的故事》,感触很多。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我会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我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俭方面,为国人作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一句英国谚语是:“节俭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要一只一只换,办公纸用完正面再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俭意识如此之强烈,令人赞叹。
读了以上几则故事,我觉得名人都能做到节俭资源不浪费,真的是难能可贵。伟人、名人们用实际行动引领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成由俭、败由奢”,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勤俭节俭的故事(二十九):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俭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俭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头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先,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并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一):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官居蜀国宰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事奉节俭,力戒奢侈。他的家业仅存钱800铢、田15顷,作为妻室儿女的生活来源。
他本人的衣食用度,由朝廷配给,俸资之外,分文不取。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暮年立下了这样的遗嘱:“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据史料记载:“及卒,如其所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已成为千古箴言,被后人奉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二):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三):
洛克菲勒到饭店住宿,从来只开普通房间。侍者不解,说:“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为何这样?”
洛克菲勒说:“因为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父亲,而我却没有。”
话是这样说,洛克菲勒在捐资支持教育、卫生等方面却毫不含糊,数以亿计。
勤俭节俭的小故事:比尔·盖茨找车位
有一次,比尔·盖茨与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提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盖茨最厌恶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明白了。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四):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必须要照这两个宇去做。”之后,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一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小孩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头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必须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先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我,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五):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我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可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我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提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六):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我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我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俭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七):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俭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俭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八):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此刻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可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
今日,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
勤俭节俭的故事(三十九):
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酬谢。为了一元钱却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他便能够用之消费。我觉得钱能够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勤俭节俭的故事(四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我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