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语(一):
1、心中有清流,行中有和风。
2、以事显理,以理行事。
3、过一年是“减一岁”,必须把握时间精进。
4、教之以礼,育之以德;传之以道,导之以正。
5、仅有感动还不够,必须要行动才能深刻体悟。
6、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7、心性软弱,缺乏勇气,信心应对现实的人,容易被人事问题所困扰而浑浑噩噩虚度一生!
8、能大智若愚的对待别人,才能免除计较而自在;能精明的对待自我,才能把握时日和人生。
9、夫妻之间要比谁爱谁,不要比谁怕谁。
10、境界来时要惜缘,去时要自在,让心不受烦恼所困。
11、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12、礼者理也,先知礼,才能识理懂理。
13、未经人事的磨练,磨不出柔软心。
14、学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灵安住,智慧增长。
15、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禅。
16、道理不在于听得多,而是能实践。
17、做人固然不应将自我看得太重,但也不要看轻自我。即使自我只是一根小螺丝钉,也要注意有没有锁上锁紧,以便充分发挥功能。
18、做中学,学中觉,觉中做。
19、心平,路就平;心宽,路就宽。
20、富有并不代表欢乐,真正的欢乐是“安详”。
21、明白,是知而行道;能行道才是真明白。
22、把他人拿来做自我的镜子,看到优点能够自我鞭策,看到缺点则自我反省。
23、人生的苦恼,莫过于与自我人事过不去。
24、无所求,则安。
25、生死大事,能看得开想得通,就能安然自在。
26、屋宽不如心宽。
27、懂理的人,不必须懂事;懂事的人,必须懂理。
28、寻找生命的答案,在于身体力行的体悟。
29、为人父母者,只能尽养育之责,而无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给予的模式长大。
30、教而学,学而做,做才说。
31、能善意掩盖他人的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必须可爱又可敬。
32、物质能够贫,但心灵志气不能贫。
33、缩小自我,则海阔天空;扩大自我,则无路可走。
34、发大心立达愿,身体力行亲身体悟,德才能显现。
35、多一个好习惯,就少一个坏习惯。
36、小事善解,大事包容。
37、简单就是美。
38、处理事情,感情要蕴藏在理智中;与人相处,则要把感情表此刻理智上,如此才会事圆理圆人也圆。
39、让父母欢喜安心,就是孝顺。
40、心灵环保,在于看得开放得下。
41、行善行孝,不能等。
42、年轻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将所学的文字应用于实相般若,以声音呼出千眼,以行动引出千手,事理圆融,方是学佛的真谛。
43、听法后,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谓之“受法”。
44、待人处事,在原则中有方便,在方正中有圆融,才能和谐。
45、安心睡欢乐吃欢喜笑健康做,是人生四宝。
46、应对困难,当下尽心尽力尽人事就对了。
47、素食能够培养耐力慈悲与智慧。
48、不景气时,应自我教育去除贪婪克勤固本,才能保安康。
49、以天地为教室,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教科书与学习的对象。
50、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借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51、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我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52、行忍辱得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53、父母是小孩的模,教师是小孩的样,以好模样,培育小孩正确的人生观。
54、若不知人生是苦,智慧就无法开启。
55、心无杂念凡是乐观踏实做事,就会有智慧。
56、理将太多,情就薄;情感淡薄,事难成。
57、要周“修”,不要周“休”;要福慧双“修”,不要福慧双“休”。
58、生死不可怕,怕的是对世事看不开,对己放不下。
59、欢乐不是财富多权大位高,而是自在欢乐平安。
60、双手健全却不肯做事的人,等于是没有手的人。
61、感恩过去,展望未来,把握此刻。
62、人的个性,不要像山上刚炸碎的石头,每个角度都锐利而刺人,要如海滩小圆石的光滑,让人摸了舒服。
63、有句话说:“静时养气,动时练神。”静的时候练气,能够磨练我们的气质和品德;动的时候则要专一精神,将心念统摄为一。
64、法不在深,在于能行。
65、为人处世要细心细心,但不要细心眼。
66、能合情合事合理,才是真理。
67、福不是用求的,是用做的。
68、人生无法掌握生命长度,却能自我拓宽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69、不执著,才能得到智慧。
静思语(二):
1、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2、要得到别人赞叹就得先赞叹别人
3、一切完美的东西都是经过艰辛的奋斗才能获得的,想不付出代价就得到一切,那是神话,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
4、静坐常恩己过閒谈莫论人非。
5、口说一句好话,如口出莲花;口说一句坏话,如口吐毒蛇。
6、放下你的偏见是从可是迟的。
7、本浅薄而充高深才需要故弄玄虚。
8、最有力气的菩萨就是我们的手脑
9、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10、欢乐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
11、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
12、行菩萨道,要经常理解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13、君子為目标,小人為目的。
14、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蠢。
15、做该做的事情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情是愚癔。
16、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我。
17、看别人不顺眼,是自我修养不够。
18、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能够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9、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步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欢乐
20、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21、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22、受人滴水之恩,当须涌泉以报。
23、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24、尽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25、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26、不断发挥生命功能才是活着的人生
27、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28、真正的欢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29、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静思语(三):
1、逆境是非来临时,心中要持一个”宽“字。
2、要培养一份清静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会有烦恼。
3、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4、布施一“施比受更有福”,欲做菩萨,要不断付出而无所求,将心力劳力财力物力等欢喜施舍,则人生天然欢乐安乐。
5、发心容易,恒心难持;光说不练,无法体悟真理,实践道法。唯有学佛如初,始能证悟成佛。
6、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使心住于一境。
7、人心散乱有两种:一是昏沉,一是浮动。
8、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9、现代人世智辨聪满口论调,做起事来却又斤斤计较。多数人只懂理不懂事—所知的道理很,但碰到人与事时却又无法调理,这就是凡夫心。
10、世间一切精巧物质—色相,只可是是满足凡夫心的一时虚荣而已。
11、别人骂我不谅解我毁谤我,反而应生起一份感恩心,感恩对方给自我修行的机会。
12、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定浮沉动荡无法安静。。
13、有智慧的人,即是觉悟后的有情众生。
14、凡事要守住自我的原则,不要牵强应酬;常去应酬,往往度不到对方,反而会被拉下水。
15、为自我找借口,就不会提高。
16、不培养爱心和耐心,则佛道难成。
17、学佛要修养到无论发生什么事,心中都没有丝毫的委屈感。
18、要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不能做一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
19、人生不必须球球是好球,可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能够挥棒。
20、身若一无所有,则心一无挂碍—没有得失的牵绊没有物质的积累,心灵天然没有挂碍。这是圣人安住的境界,也是学佛者所求的境界。
21、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久无法瞒“愿”。
22、人心要像水一样,看似绵软柔弱,却涵力源源,不能切断。
23、所谓凡夫心,既有过去此刻未来之分别心。
24、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我身处在人间。
25、修行,是分分秒秒日日年年,永恒不已的功课。就如做事,亦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练。
26、说话要谨慎委婉。应对知音,不必说得太明显就懂;不是知音,说得再露骨也没用。
27、将所有的痛苦困难或烦恼,当作人生最好的教育,也当作是人生另一种”再充电“。每一天过日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地掀开纸;而每一天所遇到的人事或烦恼,就是这页纸上的一句铭言或一个警句。
28、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若能缩小自我,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必须会尊重你理解你。
29、心无邪思,意无邪念,则常自在;心正邪不侵。
30、修行不在于长篇大论,也不是高深难解的抽象概念,而是如实深切地了知人性的本然。
31、理与事之间需要的是人,理圆事圆则人圆。
32、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3、人之“心思”如镜。欲求得智慧明辨事理,必须远离人我是非烦恼,此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4、处理事情,感情要蕴藏在理智中;与人相处,则要把感情表此刻理智上,如此才会事圆理圆人也圆。做人处事以身教重,先净化自我的身口意,才能感化他人,也才能真正做到庄严自我尊敬他人。
35、是非当教育,赞美做警惕;嫌弃当反省,错误作经验—任何批评,都是宝贵的一课。
36、透过烦恼转成智慧,这个烦恼才有智慧。
37、人生仅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8、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会反射成为子女的烦恼。对子女要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39、教法不必听太多,若能身体力行,简单的一句偈文就是真法,就能启发真正的善根。
40、纵然是游戏人间,也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谨谨慎慎,不要稀里哗啦。
41、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手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一分真我。
42、发脾气对内对外都是烦恼,对内自我起烦恼,对外困扰他人。
43、有人常常埋怨自我长得不漂亮没有人缘,其实人缘并不在色身,而在于气质。气质则是在修养在培养而得。
44、只要缘深,不怕缘来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
45、忏即”发露先恶“,悔即”改往修来“。人人皆有良知,能勇于应对现实忏悔反省,始能自觉错误。若能进而坦诚告白,誓愿改过,并力行正道,就能明心见性,清净圆满。
46、尽人事,听天命,不要把难放在心里。人要克服难,不要被难克服了。
47、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到达目的,很快就获得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却因所求没有止境,不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48、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49、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50、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二者都是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
51、真正的圣人,既强又柔,他的强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柔能调伏众生,刚能坚强己志。
52、退一步以成全别人,即是修养,即是修行。
53、如果影响不了别人,就做之间该做的事情吧!
54、一粒细沙就扎到脚,一颗小石子就扎到心,应对事情当然就无法担当。
55、恒心早起,是锻炼殷勤不懈的功夫之一。
56、心有定力,智慧天然产生。人常为外境所影响,就是定力不够,学佛即是要学定。“定”用现代语讲,就是庄敬自强。
57、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58、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够忍而无忍,才会觉得一切逆境都是很天然地事。
59、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
60、任何事都是从一个决心开始一粒种子开始。
61、一般人常言: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
62、人际关系是最难写的一篇文章,唯有事事无我无执,方能有所为。
63、看淡自我是般若,着重自我是执著。
64、时应分秒必争;路,应步步踏实。此趟人生即无所愧憾。
65、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合宜得体,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
66、在普通的人生中,自我约束行为自我反省,把好的形态表此刻日常生活中,就是“精进”。
67、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会在懈怠睡眠中慢慢的堕落,良知良能也就这样睡了一辈子一一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68、痛有两个词:一个是痛快,另一个是痛苦。应对痛苦时要“痛快”,也就是视“痛”为“劫”。“痛”去“劫”消,则病痛反能带来“劫后归来”之快。
69、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浓,则苦得喝不下。世间的情爱也是如此。
70、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71、事不能脱离它的“理”,以“理”为中心,诸“事”皆环绕在周围。要以理来转事,不要拿事来转理。
72、做事,必须要秉持“诚”与“正”的原则;而待人,则要用“宽”与“柔”的态度,要以宗教超然的形态,宽大的心胸来容纳任何人。
73、修行,修行,“修”是修心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74、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75、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我当下的本分。
76、昏沉是糊里糊涂空过时日,无所事事涣散体力,懈怠懒惰昏睡不肯精进。。
77、镜子,是用来鉴照物体影像的;但必须镜物相离,方能清澈映照。若物体贴镜或尘封镜面,就使景物在前,亦难清楚映照。
78、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达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越低。
79、修行,主要是“修心于内而显于外”。心在内没人看得见,唯有借行于外的整齐以显示内在的清净。
80、实实在在的道不是看来的,也不是听来的,而是要真正去做一确切去实践,才能表达出真道。
81、不能因为自我的错误,就不敢碰同一件事情;反而应当修正错误,重新应对它,好好把它完成。
82、人命十分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后脚还不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日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日该做的事。
83、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84、何谓真理?理事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理。
85、一向停滞在昨日过去,就会产生杂念和执著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86、学佛若学得心在宁静中,意在微细分析中,则天下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无不是如来的形象。
87、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我。
88、为生活而工作,人生不欢乐;为工作而生活,才是人生的真价值。
89、学佛要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
90、有力气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欢乐的人。不要封闭自我。你要先去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
91、修持菩萨道,须力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92、人生想得透彻一点,没有一件东西能够永久与我们为伴。再亲爱的人再多的财物,也终有离别聚散的时候。所有,又有什么东西舍不得呢?
93、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抱一颗”精进“的心。精就是”不杂“,进就是”不退“。意即要做一件事,必须专心才能做得成,无有二念才会有提高。
94、一切言行举止能精神统一,心念一致,就是禅定。
95、内心平静欢乐,头脑清醒,研究事情就会清楚周全,说话就会得体。
96、大错误容易反省,小习气不易去除。
97、聪明不必须有智慧,可是智慧必须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本事,贪婪鬼诈也是聪明的象征。
98、心如明镜。虽然外在景物不断变化,但镜面却不转动,此即镜转而心部转。若心随镜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已。
99、圣人和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能够自我掌握时空。
100、教导别人也要分内与外,对外要柔,对内要正。